-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
新疆兵团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由高一语文备课组命题 冯瑄老师组卷 王翠华老师审定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 梁文道 韩剧风猛烈吹袭大陆后,就有很多人看不过去要出来说话,这种事我们大可以引为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一笑置之。但是我们也应认真思索,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轻易地把爱韩剧就等于汉奸、看国产片就等于爱国的逻辑理直气壮地宣之于口,而且竟还有市场?很多人之所以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这种话,是因为近年有一股更大的潮流,这股潮流就是“消费型民族主义”。 首先,我们要注意它与抵制日货的理路不尽相同。不管你同意与否,提倡抵制日货的人至少还试图搬出一套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的推理。“消费型民族主义”却是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消费型民族主义”又会和抵制日货运动相混杂,成为后者的指导精神。 其次,“消费型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奉行保护主义的国家如韩国,会硬性规定电影院每年要有一定日数放映韩片,以保证电影生产数量的稳定,以阻挡外来电影带来的竞争压力,目的是扶持自己国家的特定产业。保护政策好还是不好,各有各的观点,但它起码也是套言之成理的说法。“消费型民族主义”着眼的却不是这么深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 “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出现,靠的是两种逻辑。一个是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另一个是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什么叫民族主义的空洞呢?难道民族主义不是很强大很澎湃的一种意识形态吗?的确,它是的。但它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照研究民族主义的人类学家安德森的说法,正是因为它的内涵是空的。举个例子,由于没有人能够肯定到底某物的民族性是什么,所以我们才能把一件衣服说成是很有民族性的,一部汽车是很民族的,甚至连一种动物也是很能代表某民族的(尽管它在血统上和这一民族无关,也不是这一民族培育出来的品种),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命名为很民族的。 也要注意如今的市场营销越来越强调感性和文化,怎样将一件产品从市场上芸芸竞争者中区分出来,靠的不一定是价廉,也未必是物美,而是它带给你的体验与文化印象。所以广告和设计等创意产业才会变得日益吃香,所以一双外国名牌运动鞋要比同厂生产的本地杂牌贵得多。诉诸正统的国家印象正是产品营销的手段之一,某个服装品牌标榜自己来自法国,让人穿了就变得很高档很浪漫,与某位明星标榜自己是土产中国人,让人看了就证明自己很爱国,其实是同一回事。 “消费型民族主义”建立在这两种逻辑之上,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它总是呼唤大家的身份认同,要求大家“团结”,叫大家“是中国人的就得看中国片”“是中国人的就得抽中国烟”“是中国人的就要穿中国内裤”,仿佛电影、香烟与内裤和人一样都是有国籍的。但说到底,“消费型民族主义”只不过是商人们促销的借口,经不起严格分析,纯粹是种循环论证:我是中国人,因为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因为我是中国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消费型民族主义”不同于抵制日货的理路,从而成为实际操作中的抵制日货的指导精神。 B.如今产品的体验与文化印象越来越成为产品的竞争优势,这促进了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C. 作者认为“消费型民族主义”只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面,不及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 D. “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民族主义的空洞和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用于所有商品无往不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写“抵制韩流”现象,是为了由此引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概念,随后进一步分析。 B.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的方法,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特点。 C. 文章第六段单独作为一个论述层次收束全文,表达作者对“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否定、批判。 D.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两种逻辑,彰显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民族主义的内涵充实具体,它就不可能成为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的强大意识形态。 B. 通过罢买日货来打击日本商界从而引起日本企业的不满,是“消费型民族主义”者的一厢情愿。 C. 在如今市场营销的文 化转向的背景形势下,物美价廉的商品不一定能在芸芸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D. 按照“消费型民族主义”的要求,具有爱国情怀的人就应该抵制其他国家的产品,消费本国产品。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17分) 李琪,字台秀,五代祖憕(chéng),天宝末,礼部尚书、东部留守。安禄山陷东都,遇害,累赠太尉,谥曰忠懿。憕孙寀(cǎi),元和朝,位至给事中。寀子敬方,文宗朝,诚议大夫。敬方子縠(hú),广明中,为晋公王铎都统判官,以收复功为谏议大夫。 琪即縠之子也,年十三,词赋诗颂,大为王铎(duó)所知,然亦疑其假手。一日,铎召縠宴于公署,密遣人以《汉祖得三杰赋》题就其第试之,琪援笔立成。赋尾云:“得士则昌,非贤罔共,宜哉项氏之败亡,一范增而不能用。”铎览而骇之,曰:“此儿大器也,将擅文价。” 昭宗时,李谿(xī)父子以文学知名。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谓琪曰:“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琪由是益知名,举进士第。天复初,应博学宏词,居第四等,授武功县尉,辟转运巡官,迁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琪为谏官宪职,凡时政有所不便,必封章论列,文章秀丽,览之者忘倦。 庄宗入汴,素闻琪名,因欲大任。同光初,历太常卿、吏部尚书。三年秋,天下大水,国计不充,庄宗诏百僚许上封事,陈经国之要。琪因上疏曰: 臣闻王者富有兆民,深居九重,所重患者,百姓凋耗而不知,四海困穷而莫救,下情不得上达,群臣不敢指言。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何议而不臧? 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动而见排,由己不能镇靖也。以太子太傅致仕。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 (节选自《五代史•卷五十八列传十》)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B. 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C. 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D. 今陛下以水潦之灾军/食乏阙焦/劳罪己迫切/疚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则何思而不获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等的大臣。 B.“征辟”是中国汉代选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称"征"。 C. “博学宏词”是封建时代为选拔学识渊博、善于作文的人才而设置的考试科目。 D. “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有功绩的平民”也不在授予之列。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李琪簪缨世胄,算得上几世之泽。先祖中有多人曾担任不同朝代的显要官职,有的忠烈垂范,有的功勋卓著。 B. 李琪博学多才,堪称文坛俊杰。他十三岁就因辞赋为晋公所知,在晋公偷偷测试他时,以文思才学令其大为称赞。 C. 李琪辞无所假,可谓远近知名。李谿忧虑当时文人辞赋不能及时体现主题,赞赏李琪文章典雅,李琪因此更加闻名。 D.李琪虽然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但是为人笨拙,一做事就遭排斥,自己心里很不平静。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琪年十八,袖赋一轴谒谿。谿览赋惊异,倒屣迎门。(4分) (2)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4分)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17分) 郑兴裔字光锡。早孤,叔父藻以子字之,分以余赀,兴裔不受,请立义庄赡宗族。及藻没,遂解官致追报之义。 乾道初,建康留司请治行宫备巡幸,兴裔奏劳人费财,乞罢其役。徙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帝曰:“卿识时务,习吏事,行当用卿。”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建、剑、汀、邵盐策屡更,漕臣请易纲运为钞法,兴裔极言其不可。帝善其数论事,诏加成州团练使。时传闻金欲败盟,召兴裔为贺生辰副使以觇之,使还,言无他,卒如所料。累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请祠以归。寻诏知阁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杀邻舍儿,取其臂钏而弃其尸,狱成,刑部以无证左,出之。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丁母忧去官,服阕,复故职,除均州防御使。 再使金,还,迁潭州观察使。 复请祠,起知庐州,移知扬州。扬与庐为邻。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修学宫,立义冢,郡以大治。楚州议改筑城,有谓韩世忠遗基不可易者,命兴裔往视,既至,阙地丈余增筑之。帝阅奏,喜曰:“兴裔不吾欺也。” 绍熙元年,迁保静军承宣使,召领内祠,充明堂大礼都大主管大内公事。宁宗即位,除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告老,授武泰军节度使。卒,年七十四,赠太尉,谥忠肃。 (选自《宋史·郑兴裔传》,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B.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C.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D.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行宫”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B.“丁母忧”指遭遇母亲死亡。 “丁母忧”、“丁母艰”、“丁母丧”“内艰”都指遭逢母亲丧事。“丁忧”指古代官员的父母死。 C.“服阕”指在父母亲去世后,守丧期满除服;《仪礼· 丧服》中所规定的丧服,分五个等级,称为五服。 D.“除”提升官职,如“拔”“擢”也指官职的提升,“兼”“领”等表示兼任官职, “改”“移”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郑兴裔感恩叔父抚养。他幼年丧父,由叔父郑藻抚养长大;当叔父郑藻去世后,他就辞去官职,以表达对叔父的追念与报恩之意。 B.郑兴裔为官忠于职守。当传闻金国想毁弃盟约时,他受命出使,将事情查实清楚;任庐州知州时,他通过调查文籍、上奏严明禁令的方式遏制了郡中送礼的歪风邪气。 C.郑兴裔治郡有方。到任扬州后,针对屯兵粮食匮乏的情况,他改变了从其他地区买进粮食的惯例,找到了财政耗蚀的漏洞,保证了屯兵粮食的充足。 D.郑兴裔为政多有智谋。复查杨氏案,最终查得实情,受皇上恩赐;让百姓用瓦房取代草屋;在楚州改动筑城时,想出好办法。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徙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4分) (2)修学宫,立义冢,郡以大治。(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9分) 登太白峰①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 愿乘泠风④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⑤去,何时复更还? [注]①本诗作于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背景下。②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③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④泠风:和风,清风。⑤武功:地名,一说山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为下面写星与月作了准备;第二句中的“穷” 字,从侧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耸。 B.第七、八句写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幻想着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 C.第五句虽然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语意,但用得更灵活自然,没有显出斧凿痕迹。 D.第三、四句运用以实写虚的手法,写面对诗人的主动问好,太白星与诗人交谈,表示愿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 1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9分)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 陆游 西风挟雨声翻浪。恰洗尽、黄茅瘴。老惯人间齐得丧。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 故人小驻平戎帐,白羽腰间气何壮。我老渔樵君将相。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注】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与时任县尉的朱景参情好甚笃,他们一同游览北岭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凌烟像: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建凌烟阁于长安,将开国文武功臣魏征、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的肖像画于阁中,以资褒扬纪念。凌烟阁图像,被视为士人建功立业所获得的至高荣誉。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开头由自然界的风雨写起,以摧枯拉朽之笔力,写出秋风秋雨的气势,“声翻浪”从听觉角度突出了风雨来势之猛烈。随着黄茅瘴气被秋风秋雨一扫而光,压抑在词人心头的愁绪也变得澄明起来,暂时得以消除。 B.“老惯人间齐得丧”,是说自己历尽人间万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超然平淡了。 C.“千岩高卧”以下三句紧承上句而来,写词人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 D.下片六句,所言皆是将来之事,是朋友之间相互戏谑之言,“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看到朋友之间毫无芥蒂的豪爽的相处。 15.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1) ,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2)千岩万转路不定, 。 (3) ,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4)回眸一笑百媚生, 。 (5) ,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6)人生代代无穷已, 。 (7) ,鱼龙潜跃水成文。《春江花月夜》 (8)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9) ,蟪蛄不知春秋。 (10)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逍遥游》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诗经》中五百年风物流转, ,我们在其中看到了一种诵读有韵、赓续至今仍富活力的诗体形式。我们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 《诗经》是一条文字之河,( )。在古人 的吟诵中,我们体会着风雅颂、赋比兴,这份诗意和美好,我们的后代也值得拥有,不是吗?因此,我觉得,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做点什么,坚持点什么,尊重点什么。我认为,《诗经》不可丢弃,传统文化不能忘记。 我们阅读《诗经》不会产生 的经济效益,所能影响的人也非常有限,可是这是我们能做的,对抗粗鄙文化的方式,这也是我们能做的文化传承的方式。如果坚持学习且传播,在今后的山河岁月里,我们的后代能看到每一部经典, ,都会有你我每一次挑灯夜读的身影。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在我们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 B.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一块心灵的绿地。 C. 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心灵的一块绿地。 D.我们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德行和知识更加相契相合,让 “无用”在“有用”中寻得一丝生存空间,让人找寻到一块心灵的绿地。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因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接受其哺养,感受其芬芳 B.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因时间的关系,接受其哺养,感受其芬芳 C.因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 D.我们永远生活在它的下游,因时间的关系,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天光云影 一咏三叹 立竿见影 字里行间 B.浮光掠影 一咏三叹 卓有成效 字里行间 C.天光云影 余音绕梁 卓有成效 言外之意 D. 浮光掠影 余音绕梁 立竿见影 言外之意 20.下面是某高中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得超过80个字。(5分) 21.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清华大学招生办老师: 您好!我是昆仑中学高三(3)班学生常青。鄙人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中得了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登在省级文学刊物上,现惠赠文章一篇,盼望能得到贵校文学院的垂爱。 昆仑中学 常青 2018年12月4日 ____改为____;_ __改为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新疆兵团二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 解析 A项,“从而”强加因果逻辑;C项,“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面,不及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未提及相关信息;D项,“用于所有商品无往不利”说法错误,原文“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 2.C项,“文章第六段单独作为一个论述层”说法错误,第四、五、六段为一个论述层次,第四段分析“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的逻辑之一,即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第五段分析其基于的另一逻辑,即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第六段是对四、五两段内容的进一步分析。 3.B项,“通过罢买日货来打击日本商界从而引起日本企业的不满,是‘消费型民族主义’者的一厢情愿”说法错误,原文“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只是抵制日货的人搬出的推理,抵制日货的人不等于“消费型民族主义者”,据第二段可知。 4. 【答案】A(这句话的含义是“如今陛下您因为水灾,军粮缺乏,内心焦虑,归罪自己,心情迫切,内疚不已,避开议事的正殿来自责,寻访士人来求策,那么什么担心会没有收获”,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陛下”“水潦之灾”“军食”“己”“正殿”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军食”为固定短语,中间不应断开;“避正殿以责躬”“访多士而求理”句式结构相同,中间断开。) 5.【答案】B。(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又称"辟除"。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6.【答案】D(李琪虽然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但是在韬光养晦上显得笨拙,一有动议就被排斥,通过自己不能使事态安定。) 7.(1)李琪十八岁时,带着一篇赋去拜访李谿。李谿看完赋文大为惊异,倒穿着鞋子出门迎接。(“袖”,名词活用为动词,袖中装着,带着;1分。“赋一轴”,定语后置句,应为“一轴赋”;1分。“谒”,拜见,拜访,谒见;1分。“倒屣”,急于出迎,把鞋倒穿。1分。) (2)庄宗很重视他(的建议),不久任命(李琪)为国计使,又将要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因内乱而作罢。 (“深”,很,非常;“寻”,不久;“垂”,将要。“萧蔷”,内部或身边。各1分) 【参考译文】 李琪,字台秀,五代祖李憕,天宝末年,担任礼部尚书、东部留守。安禄山攻陷东都,(李憕)遇害,多次赠封至太尉,谥号忠懿。李憕孙子李寀,元和年间,做官到给事中。李寀儿子李敬方,文宗在位期间,(封为)谏议大夫。李敬方儿子李縠,广明中期,任晋公王铎的都统判官,因为收复失地的功绩被封为谏议大夫。 李琪就是李縠的儿子,十三岁时,所作的词赋诗颂,大为王铎赞赏,但(王铎)也疑心是有人替他写的。一天,王铎召李縠到公署喝酒,暗地派人以《汉祖得三杰赋》为题目到李家测试李琪,李琪执笔立刻写成。赋的结尾说:“得到贤士就昌盛,不贤就无人共事,项氏的败亡是很自然的,连一个范增都不能使用。”王铎看后(觉得)很惊异,说:“这孩子是会成大 器的,将来一定在文坛称雄。” 昭宗时,李谿父子因文学而出名。李琪十八岁时,带着一篇赋去拜访李谿。李谿看完赋文大为惊异,倒穿着鞋子出门迎接,对李琪说:“我曾经忧虑近年来文人的辞赋,都是在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你入句就见主题,对偶典雅华丽,啊!真可畏呀。”李琪因此更加出名,考上了进士。天复初年,应考博学弘词科,位居第四等次,被授任武功县尉,又任转运巡官,升任左拾遗、殿中侍御史。自从李琪当了谏官,凡是时政有不当之处,必定会写奏章评论,文章秀丽,看的人都会忘却疲倦。 庄宗进入汴京,一向听说李琪的名声,于是想委以重任。同光初年,历任太常卿、吏部尚书。同光三年秋天,国家发洪水,京城国库空虚,庄宗下诏要官员们上书,陈述治国的策略。李琪于是上 书说: 我听说国君广有万民,深居九重宫阙,特别担心的事情,是百姓凋零却不知晓,天下困窘却不能救助,下面的情形不能上达天听,大臣不敢指责谏言。如今陛下您因为水灾,军粮缺乏,内心焦虑,归罪自己,心情迫切,内疚不已,避开议事的正殿来自责,寻访士人来求策,那么什么担心会没有收获,什么议论不能彰明? 庄宗很重视他(的建议),不久任命(李琪)为国计使,又将要任命(他)为宰相,不久因内乱而作罢。 李琪虽然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但)在韬光养晦上显得笨拙,一有动议就被排斥,通过自己不能使事 态安定。在太子太傅的职位上退休。长兴中期,死于福善里家中,时年六十岁。 8.B(此句大意是:恰逢朝廷重新设武臣提刑,就任命他去担任;郡县积事日久玩忽懈怠,监察法度都废弛了,郑兴裔创设条目,分发给下属各县,官吏都无法为非作歹,于是将这些条目制成法令。) 9.D “除”是任命官职 10.B(B项“庐州”该是“扬州”。 11.(1)郑兴裔调任福建路兵马钤辖,经过宫阙,进入拜见皇上,皇上拿地方官员的好坏来询问他,郑兴裔分条剖析来回答。(赋分点:“臧否”,善恶、好坏,1分;“条析”,分条剖析,1分;“询以守令臧否”,调整语序,1分;句意,1分。) (2)他又修建学校,设立公墓,郡中因此政治修明,局势安定。(赋分点:“学宫”,学校,1分;“义冢”, 公墓,1分;“大治”, 政治修明,局势安定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郑兴裔字光锡。幼年丧父,叔父郑藻把他当作儿子抚养,把多余的财产分给他,郑兴裔不接受,请求设立义庄来赡养宗族内的贫户。等到郑藻去世,他就辞去官职表达追念和报恩之义。 乾道初年,建康留司请求修建行宫以备皇帝巡游驾临,郑兴裔上奏说这样做劳民伤财,请求免除这项徭役。郑兴裔迁任福建路兵马钤辖,经过宫阙,进入拜见皇上,皇上拿地方官员的好坏来询问他,郑兴裔分条剖析来回答。皇上说:“你很识时务,熟悉政事,正应重用你。” 恰逢朝廷重新设武臣提刑,就任命他去担任。郡县积事日久玩忽懈怠,监察法度都废弛了,郑兴裔创设条目,分发给下属各县,官吏都无法为非作歹,于是将这些条目制成法令。建、剑、汀、邵等地盐务政策屡次变吏,管漕运的官吏请求将成批运送大宗货物变为凭钞交易,郑兴裔极力奏陈此事不可行。皇帝赞赏他屡次上书议论政事,下诏加封为成州团练使。当时传闻金国想要毁弃盟约,召命郑兴裔担任贺生辰副使(出使金国来)探查此事,出使回来,说并没有别的事,最终如他所料。郑兴裔屡次被派往浙东、浙西、江东担任提刑,请求回来担任散官。不久下诏让他担任知阁门事,兼任干办皇城司,又兼任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氏杀了邻居的儿子,取走了他的镯子,扔掉了他的尸体,定案之后,刑部因为没有证据佐助,因此放了她。又让郑兴裔复査,最终查得实情,皇帝很高兴,赐给他房屋。为母服丧离职,丧期过后,官复原职,授任均州防御使。第二次出使金国,回来后,升任潭州观察使。请求告老担任散官,又被起用为庐州知州,迁任扬州知州。扬州与庐州相邻。一开始,郑兴裔在庐州曾拒绝相邻地方互相送礼,等到迁任此处,查阅郡中文籍,看到之前拒绝的礼物只有送出的记录,没有收回的记求,于是上奏严明这项禁令。扬州有很多屯兵,粮食匮乏,按照惯例要从其他地区买进,郑兴裔搜求财政耗蚀来填补,粮食于是充足了。百姓以前都住茅草屋,容易被火焚,郑兴裔把官府的钱借贷给人民,命令建瓦房来取代茅草屋,从此火灾隐患就平息了。他又上奏朝廷免除他们的债务,百姓非常感激他。他又修建学校,设立公墓,制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中因此政治修明,局势安定。楚州上奏议改动筑城,有人说韩世忠的遗迹不能改动,让郑兴裔去看看,到了之后,挖地一丈多增筑了城池。皇帝读了奏章,高兴地说:“郑兴裔没骗我。” 绍熙元年,升任为保静军承宣使,皇帝征召他兼任内祠,充任明堂大礼都大主管大内公一职。宁宗即位后,任命他管理明州兼任沿海制置使。后年老要求退休,授予了武泰军节度使。死时,七十四岁,追赠为太尉,谥号忠肃。 12.D 解析:D.“以实写虚的手法”错,三、四两句运用化实为虚,以虚写实的手法,诗人并没有直接刻画太白峰的高峻雄伟,只是写他和太白星侧耳倾谈,悄语密话的情景,就生动鲜明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且“诗人的主动问好”错,应是太白星主动向诗人问好,同他攀谈,并愿为之“开天关”。 13.①首两句以极力攀登来烘托太白峰的高峻,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勇敢登攀的精神。②“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等句中描绘游仙意境,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③五、六句有出世思想,末二句写诗人思想又回到现实,反映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④全诗描写诗人登山并幻想神游天界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惆怅愁闷心情。(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4.C “千岩高卧”以下三句写作者要用拜访崇山峻岭,泛舟五湖四海来代替追求画像凌烟阁,这里也是表达作者归隐的意向。这是虚写。 15.答案 1 对比。把词人自身与朱景参不同的处境和心情进行对比,词人设想若干年后,老友驻扎在军营中,腰间佩着箭,出入将相之中,气势是何等壮阔,而词人却不思功名,在渔樵中老去。 2通过行为、外貌等细节对人物进行刻画。通过对朱景参驻守平戎帐内,羽箭腰间的行为、外貌的描写,表现友人的形象。 3 想象。通过对友人形象的虚写,表现了词人对友人建功立业的希冀之情,也表达了词人在消极中寄希望于未来,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16.略 17.B (两处错误:A、C“心灵的一块绿地”多层定语语序不当。D“我们在紧张的社会竞争中,《诗经》……”中途易辙) 18.C (注意逻辑顺序。紧承上文“文字之河”,下应接“因时间关系”。后面是先“感受”再“接受”。) 19.A (天光云影:天上的光亮、云朵映在水中的影子。比喻书中丰富的内容和深奥的道理。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也比喻景物景象飘忽不定,难以捉摸。一咏三叹:指一个人领头唱,三个人和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用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立竿见影:指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了竹竿的影子。比喻行事能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多用于描述某种具体措施能立刻见效。卓有成效: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也指做事效率很高,办事方式很有效果。字里行间:字句之间(在说明文章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含蓄地流露出来或融会在全文中的思想感情时,多用此语)。言外之意: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 20. 高三语文复习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专项复习,需要落实基础背诵,强化阅读分析和写作能力;第二个阶段是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对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 21. 鄙人→本人;得了→获得;大作→作品;登→发表;惠赠→随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