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二阶考试高二年级语文科试卷 答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 命题、校对:高二语文备课组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节是民俗,更是中华文化经久不息的情感盛宴,每个家庭的快乐与团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社会不约而同的互动与和谐,让寒冬因春节而有活力而有温度。春节是对人生社会的美好礼赞,充满真诚祝福,是体现人民幸福指数的直接标尺。春节更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直接追求,是中国文化助推社会进步、助力民族凝聚的引擎。‎ 长期以来,对春节的研究只在民俗学的范畴去把它当作传统文化遗产来研究和对待,而忽略了春节的文化基因价值和精神引领地位,忽略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活力的文化节点和经济抓手。春节文化的弘扬,最核心的就是认识和总结春节形成的生态学意义、春节发展的社会学意义和春节充满活力的经济学意义。‎ 对春节文化的研究,不该仅于民俗学意义上的事象总结与评价,而是要将春节文化当作民族文化的主流体系和撬动杠杆来认识,要站在文化自信的角度去理解和对待春节文化。党的十九大把建设文化强国放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文化自信,就要找到我们的文化坐标,重新认识和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具有民族气质的文化战略,寻找文化走向国际的路径。春节,同样像“一带一路”一样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充满活力的有形动脉。春节,应该以更加鲜明的特色,更加完整的体系,更加灵活的方式,携带着中国文化语汇和精神,携带着中国人民的激情与风采来感动世界。‎ 春节还是重要的经济抓手。要有效聚合春节最活跃的市场要素,形成春节产业文化体系和运行平台,使散落在各地的碎片化春节市场、低端化春节产业、地域化交易制约和时效性市场短板得到提升和解决,让春节经济既具有体现中华民族性格的张扬与传承,又能够让中国文化具有国际化人文语汇的重要主题,最终以经济为载体,走向全人类的生活。‎ 精心打造春节文化,应该为这个节日投入更多关注,注入更多内容,释放更多关怀,制定更多政策,包括对春节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等,必须要有文化体系的核心抓手,找到文化产业的鲜明卖点,建立文化主体的交流平台。而这一切,既要有文化战略的高度,又要有文化理论的深度,更要有文化产业的维度。‎ ‎(摘编自邢晨声《春节:最具活力的文化自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节关乎每个家庭乃至全社会,春节过得怎样,可以直接体现人民生活是否幸福。‎ B. 作为民俗节日和文化载体,春节体现了文化对社会进步、民族凝聚的巨大推动作用。‎ C.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有着其它节日不可比拟的精神引领地位和活力。‎ D. 不应把春节当作传统文化遗产,而要将它当作民族文化的主流体系和撬动杠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如何传承弘扬春节文化为核心话题,将春节文化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B. 文章先指出长期以来对春节研究的局限,先破后立,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主张。‎ C. 文章将春节文化与“一带一路”相提并论,意在体现春节文化走向国际的方法和路径。‎ D. 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开头提出问题,中间从两个角度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春节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国人只要还在意过春节和家庭团聚,中国文化就仍然根基牢固。‎ B. 春节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坐标,重新认识、精心打造春节文化,中国文化就可以走向世界。‎ C. 春节要真正成为全世界的节日,就应该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现中,完成现代化的更新与重构。‎ D.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做强春节文化,最终做大春节经济,以经济为载体,走向全人类的生活。‎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不应把春节当作传统文化遗产”错。应是“不应把春节只当作传统文化遗产”。‎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 项,文章将春节文化与“一带一路”相提并论,意在体现弘扬春节文化对中国走向世界的重大意义。‎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推断过于乐观。只靠文化基因还不够,如果各种“忽略”的现象不能得到纠正,中国文化的根基就未必牢固。B项,夸大了春节文化的作用,只靠春节文化还不足以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另外“重新认识、精心打造春节文化”还不够,还要积极向世界推广。D项,结合文本最后两节内容分析,原文是文化、经济并重,甚至更强调春节的文化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菜大爷 刘奇叶 菜大爷是居住在城郊西村的一位退休工人。菜大爷姓蔡,“菜大爷”不是他的真名,而是邻里送给他的一个雅号。‎ 菜大爷的住房是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砖瓦民房,后面有个小菜园子。退休后,他把下地种菜当作一种乐趣。菜园子一年四季都能产菜,除了供给他与老伴儿老两口平常生活吃菜外,总是还剩余不少菜。于是,菜大爷在闲余之际也挑着自己种的菜到菜市场上去卖。‎ 菜市场离菜大爷的家很近,穿过一条街道就到了。买菜的很有眼光,尝过菜大爷的菜后,下一次哪怕菜大爷卖得比其他的摊位贵,也会被一扫而光。‎ 人们知道,菜大爷种的菜用有机肥料施肥,吃起来好吃又健康,属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蔬菜。菜大爷除了平常注意累积肥料,还经常去附近的养猪场挑猪粪施肥。渐渐地,前来买菜的人们都知道了菜大爷的菜好,亲切地称他为“菜大爷”。知道大伙儿对他种的菜十分钟爱,每次上市场卖菜归来,菜大爷心里头总是乐滋滋的。‎ 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但菜大爷觉得现在的生活很不错,他喜欢这种自娱自乐卖菜的滋润生活,所以一直没有答应儿子离开这个城市,他也打心里舍不得这个菜园子。‎ 隔壁的邻居老李头也卖菜,但他的菜是从外地贩来的蔬菜,属于无机肥料种植的那一种,味觉营养都没法跟菜大爷的菜比,人们一般不喜欢买他的菜,所以老李头每天卖菜总是早上出去,很晚才归来,有时候还要剩余些许残菜回来。‎ 偶尔,老李头会同菜大爷一块去市场卖菜,两人年龄相仿,又是邻居,还算谈得来。‎ 一天,老李头天没亮就贩回满满一担的蔬菜,在家里照常分拣为几元一把的小份后,刚要挑市场上去卖,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绞痛,顿时瘫倒在地上。这一切正好被菜大爷瞧见了,他赶紧叫车把老李头送进了医院急救,接诊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切除手术。‎ 手术后的第二天,菜大爷去医院看望老李头时,老李头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老伴儿正在给他喂粥,一见菜大爷来了,老李头两口子一个劲地道谢。见老李头手术很成功,菜大爷也为他高兴。聊天中,一贯热心肠的菜大爷问老李头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如果有就尽管说,邻里邻居的互相照应嘛。老李头听了,却欲言又止的样子,菜大爷便追问他是什么事情。原来,他是心痛前日贩回的一担蔬菜还放在家里没有卖掉,担心自己住院几天后,那一担蔬菜会白白地烂掉,怪可惜的。菜大爷听了,未加思索地答应帮老李头把菜挑去市场上卖了。‎ 回去后,菜大爷二话没说,到了老李头家便把那担蔬菜挑去了市场。才到菜市场口,买菜的人们就一窝蜂围拢上来,容不得菜大爷说明一下这菜的来源情况,那担菜又被一扫而光了,哪有菜大爷陈情解释的空隙?望着一副空空的担什和一堆零零碎碎的钱币,菜大爷愣在那里好一阵,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 当天下午,菜大爷把卖菜的钱如数交给了老李头,说了一声家里有事就走了。老李头高兴地接过钱一点,居然比平常赚的钱要高出一倍多。他心里对菜大爷钦佩得五体投地!‎ 半个月之后,老李头出院了,特地买了两瓶好酒去敲隔壁菜大爷家的门,结果敲了半天没有人应。老李头问其他邻居,邻居说,菜大爷老两口搬儿子那儿去了。‎ 菜大爷为什么突然搬走了呢?好久好久,老李头仍没有想明白。‎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交代“菜大爷”雅号的由来,一方面暗示菜大爷受到了邻里四周的爱戴,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写他特别重视清名埋下伏笔。‎ B. 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这是倒叙手法,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 C. 小说中两次写到菜大爷的菜“被一扫而光”,突出了顾客对菜大爷的信任,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 D. 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比如菜大爷替老李头卖完菜后,“望”的动作,“愣”的神情,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他的愧疚。‎ ‎5. 小说设置老李头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以菜大爷突然搬走为结尾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D 5.‎ ‎ ①对比:用老李头的菜与菜大爷的菜作对比,揭示菜大爷受邻里欢迎的原因。‎ ‎②推动情节:老李头生病,引出菜大爷替老李头卖菜的情节,将故事引向高潮。同时,凸显菜大爷乐于助人的品质。‎ ‎③深化主题:文章结尾通过写老李头的疑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菜大爷的理解及敬意,深化小说重视清名的主题。 ‎ ‎6. ①情节结构上:与上文“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形成照应,使情节衔接更加合理。‎ ‎②人物形象上:突出菜大爷因自感辜负邻里信任而产生的愧疚之情(或突出菜大爷因自感有负诚信做人而产生的愧疚之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情感表达上:借老李头的疑惑巧妙地表明作者的态度,表达对菜大爷的敬意。‎ ‎④艺术效果上:菜大爷替人做了好事反而愧疚地搬家,这种情节的陡转产生了戏剧化效果,耐人寻味。‎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暗示”说法不恰当,文中明确表明了大家对菜大爷的热爱。B项,“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这是倒叙手法”错误,这不是倒叙,应是插叙手法。C项,“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错误,是因为顾客认为菜大爷卖的菜都是绿色环保的。‎ ‎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设置老李头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中人物选项的作用。分析小说中人物设置的主要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侧面烘托、推进情节、渲染氛围、升华主题等。小说中老李头这一形象的设置,首先与菜大爷形成对比:如菜大爷“种的菜用有机肥料施肥,吃起来好吃又健康,属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蔬菜。菜大爷除了平常注意累积肥料,还经常去附近的养猪场挑猪粪施肥”,而老李头也卖菜,“但他的菜是从外地贩来的蔬菜,属于无机肥料种植的那一种,味觉营养都没法跟菜大爷的菜比,人们一般不喜欢买他的菜,所以老李头每天卖菜总是早上出去,很晚才归来,有时候还要剩余些许残菜回来”,对比之中说明菜大爷菜好卖的原因。然后推进故事情节:因为老李头生病,菜大爷送他上医院,表现了菜大爷乐于助人,同时有了下文菜大爷帮老李头卖菜,使故事情节继续发展。最后升华主题:结尾处老李头的困惑,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菜大爷的理解及敬意,深化小说重视清名的主题。‎ ‎6.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以菜大爷突然搬走为结尾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这是针对小说结尾设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情感变化、艺术效果上入手进行分析。情节结构上,“菜大爷搬走”与上文“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相照应,使情节设置更合理。人物形象上来看,上文写菜大爷帮李大爷卖菜,还没等菜大爷说菜的来历,这些菜就被人们抢光了,这说明人们对菜大爷的信任,而菜大爷“望着一副空空的担什和一堆零零碎碎的钱币,愣在那里好一阵,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此时的菜大爷内心是愧疚的,故后文搬走也就突出了菜大爷因自感辜负邻里信任而产生的愧疚之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情感变化上来看,菜大爷搬走后,老李头对“菜大爷为什么突然搬走了”产生疑惑,而且想了好久好久仍没有想明白,老李头认为菜大爷生意非常好,按照常理不会突然搬走,作者借助老李头的疑惑,含蓄地表达出对菜大爷的敬佩。艺术效果上,菜大爷因帮助别人而陷入愧疚,最后搬家,具有戏剧性,引人深思。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 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 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附图:‎ ‎(选自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是因为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有删改)‎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B. 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C. 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D. 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后的就业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A. 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 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 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D. 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E. 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9. 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答案】7. B 8. AD ‎ ‎9. ①优惠的政府政策、经济的活跃、高新产业和科教事业的发展、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等吸引海外学子回国。②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③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的共同作用。④文化的归属感让海外人才对故土恋恋不舍。‎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然后分析。A项,“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C项,不是体现文化吸引力,而是体现文化归属感。D项,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上述材料分析。B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C项,老科学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E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9.‎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本题解答时可通读三则材料,按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概括。由材料一可筛选出“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全面对接的平台”“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等信息,由材料三“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可概括出中国渴望与世界潮流接轨等。整合这些信息就可得到本题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台符字拱正,眉州眉山人。台符少聪颖,十岁能属辞,尝作《黄山楼记》,士友称之。及长,善词赋。时太宗廷试贡士,多擢敏速者,台符与同辈课试,以尺晷成一赋。淳化三年,进士登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青州。召入直史馆,赐绯鱼。咸平元年,与杨砺、李若拙、梁颢同知贡举,俄以京府旧僚,擢太常博士,出为京西转运副使。时北边为梗,台符上言曰:“幽蓟之地,实维我疆,尚隔混同,所宜开拓。陛下自天受命与物更始继迁授节黎桓加爵咸命使者镇抚其邦惟彼契丹未加渥泽非所以柔远能迩昭王道之无偏也今祥禫将终,中外引颈观听德音。臣愚以为宜于此时赦契丹罪,择文武才略习知边境辨说之士,为一介使,以嗣位服除,修好邻国,往告谕之。彼十年以来,不复犯塞,以臣计之,力有不足,志欲归向,而未得其间也。今若垂天覆之仁,假来王之便,必欢悦慕义,遣使朝贡。因与之尽捐前恶,复寻旧盟,利以货财,许以关市,如太祖故事,使之怀恩畏威。则两国既和,无北顾之忧,可以专力西鄙,继迁自当革心而束手矣,是一举而两得也。”台符又自请往使,时论韪之。咸平二年春,旱,诏求直言。台符上疏,请重农积谷,任将选兵,慎择守令,考课黜陟,轻徭节用,均赋慎刑,责任大臣,与图治道。奏入,优诏褒答。入为盐铁判官,改判户部勾院,拜工部员外郎,换度支判官。景德初,郑文宝为陕西转运,或言其张皇生事,徙台符代之,仍赐金紫。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九月,徙台符知郢州,覃知随州。三年,召还,会执政有不喜者,复出知洪州,卒于舟次,年四十二。赐其子公佐同学究出身,赙钱二十万。初,昌符登科,宰相言昌符即台符弟,上因言台符有文学及著述可採,甚嗟悼之。公佐卒,又以次子寿隆试将作监主簿。昌符为屯田员外郎。 ‎ ‎(节选自《宋史》,有改动)‎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自天受命/与物更始继迁/授节黎桓加爵/咸命使者镇抚其邦/惟彼契丹/未加渥泽/非所以柔远/能迩昭王道之无偏也/‎ B.‎ ‎ 陛下自天受命/与物更始/继迁授节/黎桓加爵/咸命使者镇抚/其邦惟彼契丹/未加渥泽/非所以柔远能迩/昭王道之无偏也/‎ C. 陛下自天受命/与物更始继迁/授节黎桓加爵/咸命使者镇抚其邦/惟彼契丹/未加渥泽/非所以柔远能迩/昭王道之无偏也/‎ D. 陛下自天受命/与物更始/继迁授节/黎桓加爵/咸命使者镇抚其邦/惟彼契丹/未加渥泽/非所以柔远能迩/昭王道之无偏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尺晷,是一种小型仪器,其长度大约为一尺。晷指日影,也指古代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 B. 解褐,古代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与之同义的还有“释褐”“解巾”“脱巾”等。‎ C. 诏,又称诏书,是皇帝给臣民的文书命令。优诏,是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D. 金紫,指“金印紫绶”,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台符天资聪慧,才华卓著。他自小聪明,曾写《黄山楼记》,得到大家的称赞;擅长写诗作赋,参加廷试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写成了一篇赋。‎ B. 台府见识高远,有勇有谋。他针对北部边境的契丹问题,上书陈述利弊,主张与之修好,并且请命作为使臣亲自前往,但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他不对。‎ C. 台符擅长谋略,苛刻繁琐。他与杨覃联合做事,杨因循旧制,他力求革新却很是烦琐,两人意见不同,互相较劲,皇帝派人查看,最后将二人分别调任。‎ D. 台符沐浴皇恩,深得重用。他生前深受皇帝赏识,不断得到升迁和赏赐,死时皇帝赐予丧葬费二十万,后来偶尔谈起台符,皇上仍感到惋惜不已。‎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与之尽捐前恶,复寻旧盟,利以货财,许以关市,如太祖故事。‎ ‎(2)(台符上疏请求)考课黜陟,轻徭节用,均赋慎刑,责任大臣,与图治道。‎ ‎【答案】10. D 11. A 12. B ‎ ‎13. (1)借此和他们(契丹)全部放下以前两国之间的嫌隙,重新缔结过去的盟约,给他们货物钱财的好处,允许他们在关口做买卖,像太祖过去的做法。‎ ‎(2)(台符上疏请求)通过考核确定官员的降免升迁,减轻徭役,节约用度,平均赋税,谨慎用刑,责令任用大臣,与他们谋划治国之道。‎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继”指李继,结合人名字分析,排除A项、C项。“镇抚”的宾语是“其邦”,结合句意分析,排除B项。句意:陛下从上天接受使命,与万物共同开创新局面,李继迁被授以符节,黎桓被加封爵位,(陛下)都派遣使者安抚他们的国家。只有那契丹,没有加以恩惠,这不是怀柔远方,优抚近地,表明王道没有偏差的做法啊。‎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尺晷”,犹尺景,指移动一尺的日影,喻极短的时间。‎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结合文本内容“台符又自请往使,时论韪之”分析,“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他不对”有误,应是“认为他对”。‎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捐”译为放下、舍弃,“利以货财,许以关市”(状语后置句),“故事”译为过去的做法、先例、旧事。(2)“黜陟”译为降免升迁,“慎”译为谨慎,“责任”译为责令任用(古今异义词)。‎ 参考译文:‎ 朱台符字拱正,眉州眉山人。台符自小聪明颖悟,十岁就能作文,曾经作《黄山楼记》,读书的朋友们都称赞这篇文章。等到成年,擅长作词、赋。当时太宗对贡士进行廷试,大多选拔才思敏捷快速成文的人,台符和同辈们一起考核测试,只用片刻时间就写成一篇赋。淳化三年,考中进士甲科,脱去布衣将去担任监丞,通判青州。奉召进入直史馆,皇帝赐给(他)绯衣与鱼符袋。咸平元年,与杨砺、李若拙、梁颢一同主持贡举考试,很快就凭借着是京府的旧官吏,升任太常博士,出京任京西转运副使。当时北部边境有祸患,台符上书皇帝说:“幽州、蓟州这些地方,实在是维系我国疆土完整的重要地方,现在却阻隔着,使我们国家不能统一,应该开发。陛下从上天接受使命,与万物共同开创新局面,李继迁被授以符节,黎桓被加封爵位,(陛下)都派遣使者安抚他们的国家。只有那契丹,没有加以恩惠,这不是怀柔远方,优抚近地,表明王道没有偏差的做法啊。现在国丧将要期满,朝廷内外都在等待皇上的恩德。我认为应该在这个时候赦免契丹的罪过,选择有文才武略、熟知边境情况且能言善辩的人,作为使官,把新皇即位、守丧期满、准备要与邻国修好的消息,去晓示他们。契丹近十年来,没有再侵犯边塞,按臣的考虑,他的国力已有所不足,愿意归顺,只是没能找到机会。现在如果垂留普天的仁义,趁着契丹朝拜天子的时机,一定会高兴爱慕大义,派使者朝贡。借此和他们(契丹)全部放下以前两国之间的嫌隙,重新缔结过去的盟约,给他们货物钱财的好处,允许他们在关口做买卖,像太祖过去的做法,使他们心怀感恩,畏惧威严。那么两国就会和睦,(我们)没有北部边疆的忧患,可以专心致力于西部边陲,李继迁自然会改变心思没有办法了,这是一举两得的事啊。”台符又自己申请前往出使(契丹),当时人们评论他做得对。咸平二年春天,大旱,皇帝下诏寻求真话。台符向皇帝上疏,请求重视农业,囤积粮食,任用将领,挑选士兵,谨慎选择地方官员,通过考核确定官员的降免升迁,减轻徭役,节约用度,平均赋税,谨慎用刑,责令任用大臣,与他们谋划治国之道。奏章送到皇帝手中,皇帝(看后)下诏回复夸奖他。入朝任盐铁判官,改任判户部勾院,拜授为工部员外郎,换任度支判官。景德初年,郑文宝做陕西转运使,有人说他做事慌张,总生事端,(皇上)派台符代替他,仍然赐给他金鱼袋及紫衣。台符英俊豪爽,擅长谋略,然而很是把苛刻繁琐当作尽职。(台符)同杨覃联合做事,杨覃很想因循过去的制度,台符却变更革新,很是烦琐,两人商议事情意见不一致,上奏时互相较着劲,以不和著称,皇帝派御史观察他们的情况。九月,(皇上)调任台符主持郢州,杨覃主持随州。三年,诏命(台符)回京,(台符)遇上不喜欢他的掌权的官员,又出京主持洪州,死在舟次,年龄四十二岁。朝廷赐他的儿子朱公佐同学究出身,丧葬费二十万。起初,朱昌符中榜,宰相说朱昌符就是朱台符的弟弟,皇上就称道朱台符有文学及著述可观,很是惋惜。朱公佐去世,朝廷又任命朱台符次子朱寿隆为试将作监主簿。朱昌符为屯田员外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③非我乡。‎ ‎【注】①南海,今广州。②上国,指京城。③十二玉楼,在昆仑山,通常指世外山林隐居之处。‎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 “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 “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 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E. 诗歌尾联中,作者借“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表达了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情谊丰富,别具一格。‎ ‎15. 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BD 15. ①惜别之情。送别朋友时回故乡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 ‎②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颔联劝勉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③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④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要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也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诗的理解赏析。B项,“路上行人”理解错误,应是“朋友”。“行人莫叹碧云晚”借江淹“日暮碧云”之语,一是表示惜别,一是劝勉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感叹。D项,诗歌颈联都是虚写,想象朋友的行程所经之地。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这里既关怀友人漫长途程,又以体察入微的态度理解友人心情,给人如获知音的亲切感。‎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2)荀子在《劝学》中以车马为例,论证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获得成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怀旧空吟闻笛赋 (2). 到乡翻似烂柯人 (3). (2)假舆马者 (4). 非利足也 (5). 而致千里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吟”“ 柯”“舆”“致”。‎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移动电子支付在中国越来越普及,有逐步取代现金支付的趋势,甚至有人断言纸币支付可能会成为明日黄花。‎ B. 比起许许多多率尔操觚的“诗人”,吴兴华对待白话诗创新的态度要严肃、认真许多,而这种态度已太久不见。‎ C. 我们应该来持兼收并蓄的态度,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并加以消化吸收,使之为我所用。‎ D. 中国影视产业迅猛发展,而浮躁的创作风气也逐渐滋生成长,所产影视作品鱼龙混杂,既有精品,也不乏低劣之作。‎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率尔操觚:原形容文思敏捷;后指写作态度不严肃,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地写,随意着笔。‎ 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不合语境,应该改为“鱼目混珠”。‎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美国白宫29日发表的声明时说,在国际关系中,每一次变脸和出尔反尔都是对自己国家信誉的又一次损耗和挥霍。‎ B. 因房产权而产生的纠纷逐渐呈现出了案件增幅快、法律适用难、审理难度之大,相比于对簿公堂,大多数当事人选择了协议解决的方式。‎ C. 父母在面对孩子犯错、不思进取等情况的时候,孩子自己明白错误所在,进而产生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D. 近来,多家共享单车公司面临困境,已有单车公司退出了市场,部分仍在运营的公司也面临着人员离职、资金短缺、生存困难等诸多问题。‎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B项,成分残缺,谓语动词“呈现”缺宾语,在“审理难度之大”后加“的特点”。C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可在“孩子自己”前加上“让”。D项,语序不当,“人员离职、资金短缺、生存困难”并列不当。‎ 点睛: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特别注意常见的错误。‎ ‎1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新媒体在文化遗产旅游地意象传播中具有互动性、即时性和独立性等优势。由于新媒体所传播的文化遗产旅游地意象信息更为个性、自由、广泛, , 。从实证数据来看, , , , 。‎ ‎①使新媒体在遗产旅游地意象的文脉属性传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②高度个性、自由和广泛的信息传播内容 ‎③这将大大增加其所传递信息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④高度互动、即时和独立的信息传播方式 ‎⑤从而增强其实际传播效果 ‎⑥成为传统媒体的有力补充 A. ⑥⑤②④①③ B. ③⑤④②①⑥‎ C. ⑥③②①④⑤ D. ③⑥④②⑤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③是第二句产生的作用,⑤承接③而来。④②对应开头的两句话,顺序不能乱,①是前面④②内容作用的界定,⑥句总结,并由开头提到的新媒体转到传统媒体,故应放最后。综合B项正确。‎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___,左半球感受并控制右边的身体,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边的身体。但左右脑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独立:曾有这样一个实验,先举起左手不停画圆圈,再举起右手不停画正方形,双手同时进行,②_____。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能完成?因为大脑左右两边的机能相连,而这个动作让大脑两边下了不同的指令,③_____,扰乱了另一边的运动讯息。‎ ‎【答案】 (1). ①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确实有分工 (2). ②(结果是)几乎没有人能完成 (3). ③大脑一边的运动讯息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道题考查上下文衔接。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文段中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第一空根据它后面“左半球感受并控制右边的身体,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边的身体。”等信息,可知要填的内容是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的分工,即“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确实有分工”。第二空据后面说的“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能完成”,可知要填写的内容是前面例子的结论,所以要填的是“结果是几乎没有人能完成”。第三个空由后面一句“扰乱了另一边的运动讯息。”可知要填的内容与前一句是总分关系,内容上是说大脑的“大脑左右两边的机能相连,而这个动作让大脑两边下了不同的指令”,可以推知第三空要填的内容应是说:大脑一边的运动讯息。 ‎ ‎21. 三段论是演绎法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大前提必须是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 示例:“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是圣贤,所以肯定会犯错。 (2). (2)“谦虚使人进步”,我们保持了谦虚的品质,所以能不断取得进步。‎ ‎..................‎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拒绝盲从,理性思考 一位让人顶礼膜拜的哲学家,一个红彤彤的苹果,就让盲从者闻到了苹果的香味。虚无的香味来自何方?来自对权威的盲目崇拜,来自对鲜艳苹果的想当然,也来自对他人的盲目跟随。眼中只有从,故心之蔽甚矣!若想获得真相、拥抱真理,请拒绝盲从。‎ 茫茫人海中的我们。正如小溪在勇往直前,总有一股巨大的力量牵制着我们说出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专业人士。总导演盲目支持刘谦,失去了自我,而我们呢?面对专业人士的理论或说法,应该站稳脚跟,不能盲从。‎ 如果不是哥白尼的执着与坚持,人们早已汇入名叫“日心说”的汪洋之中,一个早已深入人心的结论,他坚定地站稳脚跟,最终被大家认可。不一味地盲从,才能让我们拥有发现真理的眼睛,才能使我们不被大海的力量所制约。‎ 盲从是盲目附和权威的力量,盲从是迷失自己内心的想法。不是只有权威才具有大海般宏大的力量,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潭湖水,它一样可以与大海抗衡,只要我们不盲从。‎ 心中的湖水泛着波澜,它的美是微弱却惊人的。赵本山的小品在春晚红了许多个年头,人们满心期待,为的是看他的新作。而他也被称为小品界的权威。但当对他作品的质疑和不满声日益浮现,人们才渐渐打破原有的盲从,发现那些小品不尽如人意的诸多缺点。魔术比赛和春晚的导演都在大海中丧失自我,盲从与专业与权威。大概这是为求高收视率的导演们的通病了吧!好在还有清醒的头脑,热爱着心中的湖水,而那些力量汇聚起来,怎可小视呢?‎ 不盲从是站稳自己的脚跟,不被他人所影响,无论是三人成虎还是权威的一句话,那都不是我们可以随波逐流的理由。‎ 然而不盲从也不是一味追求自我的标新立异。有自己思想且愿意努力并承担的坚持,才是被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一股新的洪流。它不像小溪般盲从,不如湖水那样微弱地只在心田。‎ 曼德拉夫曾经告诉我们:“盲目跟风随大流有时对你的伤害是致命的,没有理性,没有方向。”我们没有了理性,就如茫茫大海上没有方向的小船,跟风走,永远无法到达自己的终点,因此,我们要学会理性,拒绝盲目跟风。‎ 不盲从,扬帆远航,不迷恋,人生绚烂。用一双的慧眼,去收获如泰笔下的夏花般灿烂的精彩人生吧!‎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漫画作文,寓意型。吃准寓意即可,确立观点后即可广征博引,广泛联系。不需要全文讨论坐电梯与走楼梯的问题。不能拘泥于具体的事物,就事论事,全文阐述“电梯”拥挤,“楼梯”被遗忘等。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展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可以加深对画旨的理解。从独行与从众的角度:不盲从众,做理智选择;另辟蹊径,赢得海阔天空;独辟蹊径,远离盲从;别做羊群中的从羊;不能盲目“随大流”;不随大流,走自己的路;拒绝盲从,坚持自我;盲目追随,不如另辟蹊径等。从选择不同道路的角度:择佳径,成大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换条路,或许海阔天空;别挤入平庸的窄路;羊肠捷径君莫行;电梯拖不起你人生的阶梯;行人莫挤独木桥;于无人处赶路等。从主动与被动角度:与其坐等机会,不如自寻出路。从冷热两种情景角度:莫要追逐热闹,冷静处自有风景。从思维与行为方式角度:突破定向思维;思维岂能定势;拒绝等待便利,坚持自我奋斗;不辞劳苦,才能捷足先登等。‎ 点睛: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辛辣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或事。以漫画作话题的写作训练,要注意以下四个步骤:(1)读懂画意画旨。拿到题后,首先就要仔细的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文字。(2)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展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可以加深对画旨的理解。(4)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议论画面,综合构思成文。写作者必须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要扬长避短,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做到内容集中,注重辩证分析。如本题,不能曲解漫画寓意,无中生有,关键概念无来由。如谈行走对“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蜂拥电梯对“国民素质”的担忧;“成功的路”有很多条,却始终不说明走哪一条,也有条条大路通罗马;“创新”是出路,却举步维艰等,都是不准确立意。‎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