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写作教案(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写作教案(5)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写作 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掌握虚构作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想象、虚构的概念和方法。‎ 掌握虚构作文的方法。‎ ‎【教学方法】‎ 多重对话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本 当我们读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眼前就会出现一幅色彩绚丽的江南春景图;当我们听着那如泣如诉的古筝独奏《苏武牧羊》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衰草连天的草原,苏武正怀抱符节,步履维艰地向前走着;面对着黑板上的一个圆,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想象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写作能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吧。‎ 二、文本解读:‎ ‎(一)想象 ‎1.想象的概念:心理学认为,想象是在回忆和联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对此概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理解:‎ 第一,想象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础,即以记忆表象(储存在脑中的已有的表象)为原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例如,我们没有去过草原,但当我们读到《敕勒歌》中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美丽景象: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微风吹动着茂密的牧草。不时露出牧草深处的牛羊。这幅我们从未感知过的图景,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蓝天、草地、微风、牛羊等记忆表象的组合构成的。‎ 第二,人的头脑不仅能够产生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而且能够产生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例如,吴承恩在写《西游记》时,他头脑中出现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并不是他所感知过的;我们在读《西游记》时头脑中出现的孙悟空、猪八戒等的形象也是我们未曾感知过的。这些没有感知过的但又出现在头脑中的新形象是想象的结果。‎ ‎2.想象方式 想象作为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又是如何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呢?‎ ‎(1)黏合 展示:美人鱼、飞马等想象形象。‎ 分析: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夸张与强调 展示:千手观音、九头鸟等形象。‎ 分析: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事物的某一部分或一种特性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叫做夸张与强调。‎ ‎(3)拟人化 展示:白蛇与青蛇 海绵宝宝与派大星 分析:把人类的形象和特征加在外界客观对象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 ‎(4)典型化 展示:鲁迅笔下的阿Q的形象、祥林嫂的形象 分析: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设计意图:从概念入手,理解什么是想象力。并通过列举学生们熟悉的形象分析其形成的方式,进而掌握想象的方式。‎ ‎(二)虚构 想象是文艺创作的起点,写作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好的文章往往得益于美妙的想象。那么,我们写作文是如何运用想象呢?其实,虚构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平时我们写作文时,总是要求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如今,要求大家虚构作文,有的同学难免会觉得这是不是矛盾啊。同学们一定看到过某些电视剧的开头,经常会打上一句话: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没错!虽然是虚构的故事,有的却能让我们追剧追得废寝忘食,为什么呢?我们能在其中看到生活的影子,能引起我们情感的共鸣。好的影视作品是这样,好的文学作品也是这样。虚构,并不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它同样是以实际生活为根据,是一种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 ‎1、虚构概念 虚构是指创作者在从事写作活动中充分调动想象思维,在掌握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加工,为了表现生活、塑造典型、突出主题而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 ‎2、虚构性的作文 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把现实生活典型化,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炼的社会生活类,如鲁迅的《祝福》;一类是科学幻想类,如刘慈欣的《三体》。‎ ‎3、如何虚构 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然而却不是生活的简单翻版。写作时撷取生活中的素材,通过构思来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必然对生活素材有所取舍,并按我们对人物或事件的态度、看法、感情加以叙述和描写,这些就是艺术虚构。‎ 艺术虚构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虚构故事的人物。‎ 其次,虚构生动的情节。‎ 第三,虚构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 ‎ 最后,虚构特定的环境。‎ 常用虚构手法:‎ ‎(1)移花接木法 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假如直接根据一个什么真人来描写,结果根本成不了典型,只能得出某个个别的、例外的、没有意思的东西。而我们需要做的恰恰是从一个人身上撷取他的主要特点,再加上我所观察过的其他人的特点,那才是典型的东西。”这就是“移花接木”。鲁迅的小说中有一系列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塑造有很多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孔乙己》,就是作者想要表现封建教育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而“移”到是“孔乙己”身上。‎ ‎(2)添枝加叶法 在作文中描写某一真实事件,事件本身简单、平淡,或者只有一个轮廓、梗概,这就要发挥想象,补充一些细节,使之曲折生动,丰富深刻。作家茹志娟在解放战争的莱芜战役中,只是在弹火纷纷的夜晚跟着一个通讯员,“默默无声地展开了一场紧张的竞走比赛”,后来通讯员的面貌也记不清了,真人真事就这样简单,但作家在写作时充分发挥了想象,洋洋洒洒,细致入微,一系列的动作、肖像、对话、环境等描写,使得故事妙趣横生,人物跃然纸上。‎ ‎(3)偷梁换柱法 将真人真事加以改造更换,使之更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里面就有很多人物塑造采用了这种方法,主人公孙少平曾激励了一代青年,而他就是作者路遥直接取材于自己的弟弟王天乐,特别是王天乐曾当过五年的煤矿工人,路遥说:“‎ 他(王天乐)对这个我最薄弱的生活环境提供了特别具体的素材。《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等于是直接取材于他本人的经历。”所以在这番偷梁换柱之后,使孙少平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尤其是在第三部里,真实地反映了他在矿区的生活、工作,从多方面再现了煤矿工人的典型形象,使孙少平的性格也更加鲜明。‎ ‎(4)超级链接法 翻开近几年高考的满分作文,有很多都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其题材的新颖、主题的深刻而博得阅卷老师青睐的,这就是运用了超级链接法收到的效果。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以赤兔马作为一个触发点,在此基础上,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吕布、董卓、关羽等人物,同时这几个人的为人又正好与话题“诚信”相关,于是就充分展开想象,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命的感人故事,构思独到,想象丰富。‎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授虚构的概念,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实际应用的方法。‎ ‎4、虚构训练 组织学生有序进行“胡编乱造”的游戏。思考:虚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游戏内容如下:‎ ‎“胡编乱造”‎ ‎(1)步骤一 :‎ 第一大组:写一个表事物名称的词语。 ‎ 例如:爸爸、老师、桌子……‎ 第二大组:写一个表地点的词语。 ‎ 例如:月球、公园、操场……‎ 第三大组:写一个表动作的词语。 ‎ 例如:吃饭、看电影、踢球……‎ ‎(2)步骤二 :‎ 在“事物”、“地点”、“动作”的纸条里各抽一张,将三个词语连成一句话。例:爸爸在月球吃饭。‎ ‎(3)步骤三 :‎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这一大组的句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这个句子扩展成一段话,‎ 力求使这段话合情合理,使人信服。‎ 例:科技日新月异,快速发展。2057年,月球成了人类的旅游胜地。作为开发科技人员之一的爸爸,带着我们全家去月球度假。坐在月球的大氧气罩里,我们和爸爸一起享用了一顿丰富而又奇妙的宇宙餐。‎ 步骤三时,播放激发想象的乐曲。老师下去指导写作情况。‎ ‎(4)步骤四 :‎ 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自己这一小组内各个同学的作品,合作品评。然后选出优秀的作品,读给全班同学共同点评。‎ 总结:虚构的原则 ‎1、虚构要有目的 ‎ ‎2、虚构大胆,要合情合理(以真实生活为基础) ‎ 想象是双脚站在大地上行进,他的脑袋却在腾云驾雾。—— 巴尔扎克 三、合作探究 学生集体讨论: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如何进行虚构呢?‎ 首先,虚构人物性格。无论写什么样的人,都允许虚构人物的性格,甚至将许多人的性格“剪贴”到另一个人身上。这完全是为了表现典型人物性格的需要。‎ 其次。虚构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离不开生动的情节,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写作时要善于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剪裁、加工、组接,进行虚构。‎ 最后,虚构语言、动作、神态和细节。只有这样人物血肉才能丰满,人物性格才能够鲜明,人物形象才能够突出。‎ 四、探究尝试 ‎1.根据26个英文字母展开合理想象写一句话。‎ ‎2.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形态,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一定的形态,表示一定的内容。选择下列图形中的一个,先进行合理想象,然后以《XX形的启示》为副标题,自拟正标题。‎ ‎ 图形有:正三角形;梯形;倒三角形;不完整的圆;直线;曲线。(黑板上画出图形)‎ ‎ 五、课堂小结 写作中必须借助想像。首先,借助想像填补生活。作者的生活面总是有限的,可是写文章却要求作者的知识是无限的。这个矛盾的解决就要靠丰富的想像。其次,借助想像构制文章。文章的构制是个复杂的思想活动过程,即使素材很丰富,也不是简单的拼接,其中有主题的提炼、素材的加工等等问题;此外还要考虑采用什么形式去表达。第三,借助想像使文章增色添彩。优美的意境、精辟的议论、跌宕的情节以及连珠的妙语、奇巧的比喻等等,都要凭借想像的驰骋。‎ 虚构是写作必备的能力。虚构要以真实为基础。虚构性的作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把现实生活典型化。就是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炼。一类是科学幻想的,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大胆想象,如外星人、时空隧道、记忆移植等等。‎ 六、课后作业 请以“人与环境”为话题,请用想象和虚构手法写一篇反映环境问题的文章,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