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2020届高三11月份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三门峡市2020届高三11月份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河南省三门峡市2019-2020学年高三11月份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2019年11月7日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边文字,完成各题。‎ 围绕人民性进行的理论建构,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化过程中最具标志性的理论成果。从延安时期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事业就把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基本方向,而且不断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对人民文艺观的内涵加以丰富与发展。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艺受到人民文艺观的深刻影响。‎ 中华民族自身文化中深厚的民本思想是人民文艺现在中国落地生根的一个重要基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倡导的人民文艺观,不仅吸收了国外民主主义文艺思潮、社会主义文艺思潮的理论成果,而且也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遥相呼应。‎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在先秦儒家学派那里已经基本构建起来,其主要内容包括强调天意与民意相通的“天命靡常”说、“民为神主”说;强调民众在国家政治中基础地位的“民惟邦本”说、“立君为民”说、“民贵君轻”说;强调以德治国,反对“不教而杀”;强调统治者应当克制欲望,加强内在修养的“五美”说;强调让利于民的“养民”“利民”说等等。这种思想不仅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梁启超、孙中山等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共早期的领导人陈独秀、毛泽东等人也有十分直接的影响,并通过他们渗透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 - 27 -‎ 对于儒家学者而言,其政治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想是一体的,文艺命题往往就是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的延伸。作为儒家文艺理论命题的“观诗”“观乐”说与听政于民的诉求之间,“怨刺说”与强调民意的表达与疏导之间,“诗乐教化”思想与教民、养民、乐民思想之间,都有着十分内在的联系。因此,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实际上通过两条路径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的人民性立场产生了影响:一条是从古代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再到人民文艺观;另一条是从古代民本思想到中国古代文艺观,再到人民文艺观。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执政理念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同时也是人民文艺现形成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文艺观又有了新的时代内涵。新时代文艺的人民性体现在让文艺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要想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就应该使文艺的内容既要表达出人民群众真实的愿望与诉求,又要能使人民群众从文艺作品中感受到生活的希望,接受真善美的熏陶,获得思想上的教益,找到精神的家园。同时,文艺作品还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为民族起到塑魂铸魂的重要作用,这也构成新时代人民文艺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普通的人民群众而言,在优秀的文艺作品中可以找到民族文化的根脉;将现实与历史贯通,可以找到对国家的认同感;将自己个体的生命融入祖国的强大身躯之中,并因此获得一种文化身份认同,超越自然生命的有限性。能够满足人民群众这种精神需要的文艺作品,必须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博大的家国情怀,彰显出中华民族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总之,文艺只有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为中华民族建设精神家园,才能担当起新时代文艺崇高的历史使命。‎ ‎(摘编自泓峻《人民文艺观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内涵》)‎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所倡导的人民文艺观,根源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影响。‎ B.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过十分直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论。‎ C. 文艺作品如果具有历史感、家国情怀和核心价值观,就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就体现了新时代文艺的人民性。‎ D. 新时代人民文艺观新内涵的体现是强调从多个角度多个层级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既有对历史挖掘又有对现实关注,先论述人民文艺观的历史思想基础,再进一步论述其当代内涵,层次清晰,内容丰厚。‎ B.‎ - 27 -‎ ‎ 作者用“观诗”“观乐”说与听政于民的诉求之间关系等事例论证了儒家学者主张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想之间的亲密关系。‎ C. 文章在论证了我国古代民本思想对人民文艺观的影响时采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以及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充分有力。‎ D. 文章末段分为两部分,先从两方面论述了新时代人民观的内涵,再提出文艺应担负起历史使命,在冷静的论述中透出殷切希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对人民文艺观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 B. 古代民本思想对共产党执政理念和人民文艺观形成的都起到过一定的作用,告诉我们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 C. 当今评价一部文艺作品是否优秀就应看其是否最大限度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是否体现了新时代人民文艺观的内涵。‎ D. 文艺作品只要能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为中华民族建设精神家园,就能担当起新时代文艺崇高的历史使命。‎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 A 项,以偏概全。根据第二段中“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倡导的人民文艺观,不仅吸收了国外民主主义文艺思潮、社会主义文艺思潮的理论成果,而且也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遥相呼应”可知人民文艺观的形成不只是吸收民本思想,还有其它因素,而题选项中说“人民文艺观根源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影响”则是以偏概全。‎ B 项,根据文中第三段“这种思想不仅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梁启超、孙中山等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共早期的领导人陈独秀、毛泽东等人也有十分直接的影响,并通过他们渗透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相关语段可知,民本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通过陈独秀、毛泽东等人渗透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而不是直接产生影响。‎ C ‎ - 27 -‎ 项,以偏概全。文章末段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这种精神需要的文艺作品,必须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博大的家国情怀,彰显出中华民族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可见具有历史感、家国情怀和核心价值观只是满足了某种精神需要而不是所有的精神需要,另外从末段还可看出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是多方面的。因此题选项说法是以偏概全。‎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中,C项,“对比论证”错误。文中第三段论述民本思想对人民文艺观的影响部分只有事例论证与道理论证,没有对比论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D项,“只要……就能担当起新时代文艺崇高的历史使命”逻辑错误,必要条件变充分条件。文章末段说“文艺只有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为中华民族建设精神家园,才能担当起新时代文艺崇高的历史使命”,句中关联词“只有……才……”是必要条件,题中选项改为“只要……就……”是充分条件。‎ 故选D。‎ ‎【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 27 -‎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将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并指出“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从此前的概念构想和规划阶段正式进入实施与落地阶段。‎ 在合作领域方面,当前粤港澳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合作已明显加强。如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和三地的连接线工程已经全部完工,“一地两检”的通关模式也已经全国人大批准,广深港高铁预计将在今年全线通车。未来粤港澳三地可合作建设世界一流的港口和机场,还可加强互联互通和创新产业合作,例如三地可通过合作打造一条“广深港科技走廊”,实现协同发展。‎ ‎(摘编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即将进入落地阶段》)‎ 材料二:2016年,《香港怎么了?》一书引起了香港有识之士的反思。该书作者认为,虽然香港回归以来经济发展的成绩单颇为亮丽,但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楼价高企、产业单一、贫富悬殊……面对全球发达城市经济体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日益加剧的区域竞争和阴晴不定的全球经济形势,特区政府顺势而为,在国家支持下寻求产业格局的变革。‎ 在特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香港发展创新及科技产业的氛围日渐浓郁,吸引越来越多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在港落户。201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香港成立首个海外创新中心。在国家支持下,香港近年来积极对接内地各省份,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格局和国家创新科技产业格局下努力寻找自身的新定位。2017年初,香港与深圳两地政府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两地将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打造香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创科平台。‎ ‎(摘编自《香港回归20年:经济繁荣稳定把握新机迎挑战》)‎ 材料三:‎ 香港地区GDP及增速图表:香港回归20年GDP情况 ‎(数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 - 27 -‎ 香港经济不俗的表现得到国际机构的高度评价。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近日发布《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此外,近20年来,香港在多种国际排名中都取得不错成绩。据统计,到2017年,香港已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香港健康的财政状况、自由的贸易和金融、廉洁的政府、高效的监管等,都受到国际评比机构的赞誉青睐。‎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数字见证香港经济澎湃活力》)‎ 材料四:回归20年来,面对危机和困境,面对怀疑者的嘲讽和质疑,在中央政府支持和帮助下,在特区政府带领下,香港社会各界对“一国两制”能否确保香港繁荣稳定这一历史性课题,交出了令世人惊艳的答卷,香港以新的姿态继续闪耀在世界舞台。‎ 在基本法保障下,香港保持原有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香港特区依照基本法实现高度自治。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在政治稳定、政府效能、规管质量、社会法治、贪腐控制等方面的指标,都远远高于回归之前,特别是法治水平的提升最为引人瞩目,香港在全球的排名从1996年的60多位大幅跃升至2015年的第11位。基本法维护了香港中外经济交融、中西文化交汇的特色,香港始终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并连续多年被有关国际机构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地区。‎ ‎(摘编自《回归20年:香港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等)‎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粤港澳大湾区两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大湾区建设将实现从构想到实施的转变。‎ B. 《香港怎么了?》一书的作者对香港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分析和判断,是不够理性和客观的。‎ C. 材料三表明,20年间,香港地区GDP2003年最低、2016年最高,增速最小的年份是1998年。‎ D. 香港回归20年,取得了令世人惊艳的成绩。世行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法治水平的提升最突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众多国际评比机构对香港财政、金融、法治等方面的指标给予高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驳了怀疑者的嘲讽和质疑。‎ B. 吸引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在港落户、加强与内地科技合作等举措,对优化香港产业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 粤港澳三地如果加强互联互通和创新产业合作、打造“广深港科技走廊”,在不久 - 27 -‎ 将来,就能为三地高校合作提供良好的契机。‎ D. 香港回归近20年来,始终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并连续多年被有关国际机构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地区,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与基本法的实施分不开的。‎ ‎6. 香港回归20年,能够连续多年被有关国际机构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地区。其主要促成因素有哪些?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4. B 5. C ‎ ‎6. ①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帮助。②粤港澳三地的多方面合作③特区政府的顺势而为与寻找产业格局的变革。④香港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努力奋斗。⑤基本法的强有力的保障。‎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B项,“是不够理性和客观的”于文无据。这个结论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属妄加揣测。‎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C项,“就能为三地高校合作提供良好的契机”错误。前面的条件,不一定能推出“就能为三地高校合作提供良好的契机”这个结论,分析错误;再者,“ 能为”的说法过于绝对,从材料一来看,只能是可能会为三地高校合作提供良好契机。‎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香港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地区”的原因,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2018‎ - 27 -‎ 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将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当前粤港澳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合作已明显加强”“特区政府顺势而为,在国家支持下寻求产业格局的变革”“在中央政府支持和帮助下,在特区政府带领下,香港社会各界对‘一国两制’”能否确保香港繁荣稳定这一历史性课题”“基本法维护了香港中外经济交融、中西文化交汇的特色,香港始终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据此概括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半个月亮 迟子建 一天就要过去了,天已黑了,我①的故事也快讲完了。‎ 达吉亚娜他们一定到了布苏了。激流乡现在已是一座空城,那里没有我们的人了。这个小小的乡在我眼里就是一座很大很大的城,我忘不了在商店所看到的那两匹布,一匹青蓝,一匹乳黄,它们一明一暗地站在那里,就像黑夜和黎明。‎ 这几年,林木因砍伐过度越来越稀疏,动物也越来越少,山风却越来越大。驯鹿所食的苔藓逐年减少,我们不得不跟着它们频繁地搬迁。‎ 激流乡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就从来没有住满过人。人们只把它当作一座歇脚的客栈。它一天天地破败下去。‎ 我真担心达吉亚娜他们所去的布苏,又会成为一座歇脚的客栈。‎ 达吉亚娜开始为建立一个新的鄂温克②猎民定居点而奔波。她说激流乡太偏僻,交通不便,医疗没有保障,孩子们所受的教育程度不高,将来就业困难,这个民族面临着退化的命运。她联合了其他几个乌力楞的人,联名向激流乡政府提交了一个下山定居的建议信,就是这封信引起了我们这次大规模的搬迁。‎ - 27 -‎ 生活在山上的猎民不足两百人了,驯鹿也只有六七百只了。除了我之外,大家都投了去布苏定居的赞成票。激流乡新上任的古书记听说我投了反对票时,特意上山来做我的工作。他说我们和驯鹿下山,也是对森林的一种保护。驯鹿游走时会破坏植被,使生态失去平衡,再说现在对于动物要实施保护,不能再打猎了。他说一个放下了猎枪的民族,才是一个文明的民族,一个有前途和出路的民族。我很想对他说,我们和我们的驯鹿,从来都是亲吻着森林的。我们与数以万计的伐木人比起来,就是轻轻掠过水面的几只蜻蜓。如果森林之河遭受了污染,怎么可能是因为几只蜻蜓掠过的缘故呢?可我没把这番话说给他,我为他唱了一首歌,那是妮浩曾经唱过的、流传在我们氏族的葬熊的神歌:熊祖母啊,你倒下了。就美美地睡吧。吃你的肉的,是那些黑色的乌鸦。我们把你的眼睛,虔诚地放在树间,就像摆放一盏神灯!我留下来了,安草儿③也留下来了,这就足够了。我原想着西班可能也会留下来的,他爱啃树皮,他的字还没有造完,但西班是个孝顺的孩子,拉吉米去哪里,他就会去哪里。我看拉吉米也活不长了,他的舌头已经歪斜了,说话含混不清。如果拉吉米有一天不在了,西班一定会回来的。‎ 我们再也不用在搬迁时留下树号了,山中的路越来越多了。没有路的时候,我们全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当搬迁的卡车在清晨驶入营地的时候,我看见那些要走的人的眼神中不完全是喜悦,他们的眼睛里也流露着凄凉、迷茫的神色。尤其是那只在依莲娜死去时出生的白色驯鹿,它说什么也不肯上卡车,可西班是离不开它的。西班摇着它颈下那对金色的铃铛,叫着它的名字,说,木库莲,快上车,你要是不喜欢布苏,不喜欢被关进鹿圈,我们再回来!木库莲这才顺从地上了卡车。我讲了一天的故事,累了。我没有告诉你们我的名字,因为我不想留下名字了。我已经嘱咐了安草儿,阿帖走的时候,一定不要埋在土里,要葬在树上,葬在风中。只是如今选择四棵相对着的大树不那么容易了。‎ 安草儿进来了,他又往火上添了几块柴火。这团母亲送我的火虽然年龄苍老了,但它的面容却依然那么活泼、青春。‎ 我走出希楞柱④。混合着植物清香气息的湿润的空气,使我打了一个喷嚏。这个喷嚏打得十分畅快,疲乏一扫而空。月亮升起来了,不过月亮不是圆的,是半轮,它莹白如玉。它微微弯着身子,就像一只喝水的小鹿。月亮下面,是通往山外的路,我满怀忧伤地看着那条路。安草儿走了过来,跟我一起看着那条路。那上面卡车留下的车辙在我眼里就像一道道的伤痕。忽然,那条路的尽头闪现出一团模糊的灰白的影子,跟着,我听见了隐隐约约的鹿铃声,那团灰白的影子离我们的营地越来越近。安草儿惊叫道,阿帖,木库莲回来了!‎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鹿铃声听起来越来越清脆了。我抬头看了看月亮,觉得它就像朝我们跑来的白色驯鹿;而我再看那只离我们越来越近的驯鹿时,觉得它就是掉在地上的那半轮淡白的月亮。我落泪了,因为我已分不清天上人间了。‎ ‎(选自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有删改)‎ - 27 -‎ ‎【注】①“我”年届九旬,是鄂温克族最后一个族长的女人。②鄂温克族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鄂温克的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③安草儿:“我”的孙子。④希楞柱是鄂温克族民居,以圆锥体式树木做支架,以兽皮防寒,以桦皮防雨。‎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激流乡一个偏远的山中,写了这里的人与自然。这里“没有我们的人了”,这里“偏僻,交通不便”,暗示了这个地方愚昧、落后。‎ B. 新上任的古书记上山来做“我”的工作,不仅是因为“我”是这个民族最有威望的人,族人搬迁离不开“我”,更是因为书记认识到一个没有放下猎枪的民族是野蛮的民族。‎ C. 鄂温克族人之所以逃离生养他们故土,是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被人为地破坏。而安草儿留下不仅是陪伴孤独的祖母,更是对鄂温克族人原有生活的守望。‎ D. 小说重在凸显自然环境的描写与烘托,小说结尾湿润的空气、莹白如玉的半轮月亮、回家的驯鹿等自然环境描写既写出了自然的美好,又写出了“我”对故土的眷恋。‎ ‎8. 小说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试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其作用。‎ ‎9. 试根据小说内容探究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答案】7. B 8. ①“我”是小说的线索性人物,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围绕“我”展开。②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描述所经历的一切,可以更真实呈现每个人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与心理活动,能够刻画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③通过主人公第一人称叙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产生了亲近感。 ‎ ‎9. ①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我”始终坚守着“母亲送我的火”,坚守着山林,陪伴着驯鹿,不忍离开,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②对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困境的忧虑与不安:林木因砍伐过度越来越稀疏,动物也越来越少,山风却越来越大,鄂温克族正在失去养育他们的故乡,“我”以及其他族人对这种现状都充满着无限的忧虑和不安。③揭示了现代文明与古老文明的碰撞:以“我”为代表的族人对鄂温克族古老生活的坚守,以及年轻人对新生活的追求,小说揭示了两种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B项,“族人搬迁离不开“‘我’”“书记认识到一个没有放下猎枪的民族是野蛮的民族”错误。 古书记上山来做“我”的工作,是想让“我”走向新生活。‎ - 27 -‎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具体考查第一人称叙事的作用。常见的不同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1)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2)与读者拉近距离,便于直接抒情 (3)使人有真实的感受。第二人称:(1)最贴近读者,让人感到亲切 (2)便于抒发感情(3)引起读者共鸣。第三人称:(1)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 (2)叙述角度灵活自由。本文使用第一人称,从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用。“我”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书写围绕“我”身边发生的搬迁故事,除了增强故事的真实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外,还有结构构思方面的作用。小说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围绕“我”展开,表现“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以“我”贯穿全文,“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以“我”的视角看待鄂温克族人的搬迁,表达对鄂温克族人原有生活的土地是守望还是离开的思考。‎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具体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探究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作答。解题思路是:首先亮明观点,而后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表达自己的体会,注意不要脱离小说的内涵而凭空想象。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除了我之外,大家都投了去布苏定居的赞成票”揭示了现代文明与古老文明的碰撞;“我很想对他说,我们和我们的驯鹿,从来都是亲吻着森林的。我们与数以万计的伐木人比起来,就是轻轻掠过水面的几只蜻蜓”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这几年,林木因砍伐过度越来越稀疏,动物也越来越少,山风却越来越大。驯鹿所食的苔藓逐年减少,我们不得不跟着它们频繁地搬迁” “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他们的眼睛里也流露着凄凉、迷茫的神色”表达出对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困境的忧虑与不安。‎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 - 27 -‎ 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进 ,保定曲阳人。幼隶军籍,初从万户张柔屯杞之三叉口,时荆山之西九十里曰龙冈者,宋境也。岁庚戌春,张柔引兵筑堡冈上。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戊午,元宪宗西征,丞相史天泽时为河南经略大使,选诸道兵之骁勇者从,遂命进为总把。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冬十一月,至定远七十关,其关上下皆筑连堡,宋以五百人守之,巴渠江水环堡东流。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是夜二鼓,天泽遣进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备,攻之,脱门枢而入者二十人。守门者觉,拔刀拒之,进被伤,不以为病。夜将旦,进遂得其堡,守之,关路始通,诸军尽度。进以功受上赏。己未春二月,天泽兵至行在所,围合州钓鱼山寨。夏五月,宋军由嘉陵江以舟师来援,始大战三槽山西。帝立马东山,拥兵二万,夹江而阵,天泽乃号令于众曰:“听吾鼓,视吾旗,无少怠也。”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八月,又战浮图关,前后凡五战,皆以功受上赏。世祖即位,入为侍卫亲军。十九年,赐虎符,复进怀远大将军,命屯田西域别石八里。二十三年秋,海都及笃娃等领军至洪水山,进与力战,众寡不敌,军溃,进被擒。从至掺八里,遁还。二十五年,授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明年,改授左翼屯田万户。元贞元年春,卒。‎ ‎(选自《元史·李进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 B. 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 C. 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 D. 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 - 27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鼓,即二更天,我国古代有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二更大致相当于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B. 行在所,又叫“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本来指京都,后用以专指皇帝巡行天下时所到之地。‎ C. 虎符,古代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成两半,一半给将帅,另一半皇帝保存。‎ D. 卒,古代对不同阶层的人的死称呼不同,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进跟随张柔,初建军功。张柔率兵与察罕率领的水军在淮河交战,李进率兵周旋,夺取宋军大舰,因战功升为百户。‎ B. 李进担任总把,智勇双全。李进被丞相封为总把,跟从作战,在七十关趁夜袭击宋营,受伤也不在意,最终取胜。‎ C. 李进作战勇猛,多次受赏。皇帝亲临前线,李进因交战时表现突出,被赐锦衣、名马;在浮图关作战,李进被赏赐五次。‎ D. 李进被俘逃回,仍受信任。李进在洪水山与敌人作战时,寡不敌众,兵败被擒,伺机逃回,后仍被授官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 ‎(2)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 ‎【答案】10. D 11. D 12. A ‎ ‎13. (1)李进悄悄察看小路,回来后禀告史天泽说:“敌军的堡垒能够攻下。”‎ ‎(2)皇帝指着(李进)回头对众将领说:“那个在白色军旗下面穿着红色短袖衫冲在前面的人,是谁?”‎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这段话是说“这 - 27 -‎ 一年秋天九月,军队经由陈仓进入兴元,经过米仓关,那地方荒凉闭塞、道路不通,李进砍伐树木开辟了七百余里路”,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陈仓”“兴元”“米仓关”“其地”“进”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入”意思是“进入”,进入的地方是“兴元”,故应在“兴元”后断开,这就排除AB两项;“进”是指“李进”,是“伐木开道”的主语,故应放在下一句中,这就排除C项,故选D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大夫曰不禄,士曰卒”错误。应该是“大夫曰卒,士曰不禄”。故选D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张柔引兵与察罕率领的水军在淮河交战”错误,原文中说“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可见察罕是张柔一方的主帅。故选A项。‎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潜”,悄悄;“间道”,小路;“归”,回来;“白”,告诉,禀告;“彼”,代指敌军的堡垒。第二句中,“顾”,回头;“服”,穿着;“突而前”,冲在前面;“帝指顾谓诸将”是省略句,“指”后省略“进”。‎ - 27 -‎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 27 -‎ 李进,保定曲阳人。年幼时隶属军籍,起初跟随万户张柔驻扎在杞地的三叉口,当时荆山的西面九十里有一个叫龙冈的地方,属于南宋的辖地。庚戌年春天,张柔率兵在龙冈上修筑堡垒。正遇上淮河涨水,南宋水军突然来战,主帅察罕率军队迎击,李进领兵十五人乘坐一条小船,与敌军辗转作战十余里,夺下了敌军一条大战船,李进于是因为战功升任百户。戊午年,元宪宗西征,丞相史天泽当时担任河南经略大使,要从各道军队中挑选骁勇的士兵跟随自己,于是任命李进为总把。这一年秋天九月,军队经由陈仓进入兴元,经过米仓关,那地方荒凉闭塞、道路不通,李进砍伐树木开辟了七百余里路。冬天十一月,到达定远七十关,这个关上下皆修筑了相互通连的堡垒,宋军派五百士兵守卫这个关隘,巴渠江水环绕着堡垒向东流去。史天泽命令李进前往关下劝说、招降他们,守关的士兵不接受劝降。李进悄悄察看小路,回来后禀告史天泽说:“敌军的堡垒能够攻下。”当天夜里二更时分,史天泽派遣李进率领七十名勇士,趁守关的士兵没有防备,进攻七十关,有二十名勇士卸掉门枢而潜入。守门的人发现了,便拔出刀来抵抗,李进因此受伤,却不把它当回事。天将亮的时候,李进等人终于攻下了那个堡垒,并坚守堡垒,入关的道路这才畅通,各路军队全部通过了关口。李进因为这个功劳获得上等奖赏。己未春天二月,史天泽率军来到皇帝驻扎的地方,围困了合州的钓鱼山寨。夏天五月,宋军从嘉陵江派水师来救援,双方开始在三槽山西部大战。皇帝立马东山,拥兵二万,夹江摆开阵势,史天泽就对全军将士发布号令说:“听从我的鼓声,看我的旗子,不要有丝毫的懈怠。”不久,听到鼓声,看到旗子指向东面,各路军队于是大喊冲入敌阵。双方士兵刚一交战,宋军的前锋部队就溃散逃跑,战舰继而混乱,史天泽的部队便顺着水流纵深攻击敌军,宋军死亡的人数数不清。皇帝指着(李进)回头对众将领说:“那个在白色军旗下面穿着红色短袖衫冲在前面的人,是谁?”史天泽回答是李进,皇上就赏赐李进锦衣与名马。八月,又在浮图关作战,前后共五场战斗,李进都因为立功而受到上等奖赏。元世祖即位,李进进入宫中担任皇帝的侍卫亲军。十九年,朝廷赐予虎符,又晋升怀远大将军,命令他在西域别石八里屯田。二十三年秋,海都及笃娃等率领军队到达洪水山,李进与敌军竭力作战,敌我力量悬殊无法取胜,军队溃败,李进被俘。李进跟随敌军行至掺八里,逃了回来。二十五年,李进被授予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第二年,改任左翼屯田万户。元贞元年春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感 遇①‎ 陈子昂 苍苍丁零②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③何摧④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注】①公元686年,陈子昂参与边境平乱,而有此诗。②丁零:古代少数民族,曾属匈奴,唐时称回纥。③亭堠:边境守望的堡垒。④摧兀:险峻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7 -‎ A. 第一、二联写无论多么险峻的城堡,如果守帅无能,也只是徒有虚设。‎ B. 第三至第六联描写了险峻的亭缑,惨死的士兵,漫天的黄沙及西垂的落日,营造了一种阴沉、凄凉的意境,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C. 诗歌最后两联使用虚实结合手法,抒发了诗人内心无比心痛,表达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D. 诗人描写了边地荒凉悲惨的景象,抨击了边塞空虚、将士遗孤得不到体恤的弊政。‎ ‎15. 请简要概括本诗的语言特色,并举例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本诗语言质朴劲健、沉郁悲壮。②诗人用“苍苍”“荒途”等词语,表现出边塞的荒凉;用“暴骨无全躯”“ 汉甲三十万”“沙场死”等描写战场情境,语言质朴有力。③用“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描写阴沉凄凉的景象,充满低沉抑郁之悲。“但见”“谁怜”相呼应,发人深省,语言沉郁,蕴含悲壮之气。‎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错误。三至六句主要表达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要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首先概括本诗语言的特点:该五言古诗以沉郁悲壮之气贯穿其中,直抒胸臆,语言质朴劲健。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第三至第六联描写了险峻的亭缑,惨死的士兵,漫天的黄沙及西垂的落日,语言质朴劲健;五、六两句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阴沉凄凉的景象:狂风卷起黄沙,漫天飞扬,夕阳西坠,惨淡无光。渲染了古战场的悲凉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古今在塞外为国捐躯的士兵的无限感伤,充满低沉抑郁之悲;“但见”与“谁怜”,所写内容一实一虚,对比鲜明,责了当政者既不吊慰死者又不抚恤生者的冷酷无情,表达了对戍边将士及遗孤的同情,语言沉郁,蕴含悲壮之气。‎ - 27 -‎ ‎【点睛】综合解读诗歌的题型,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来论说学习和自省能助人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以登高而招等为喻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 ‎(2)《师说》中,作者提出要打破斤斤计较于老师的贵贱长少的世俗偏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原则。‎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生动而又寓意深刻,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以及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答案】 (1). 知明而行无过矣 (2). 君子生(性)非异也 (3). 道之所存 (4). 师之所存 (5). 不畏浮云遮望眼 (6). 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知明、生、遮望眼、自缘。‎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19年,五四运动迎来百年纪念。一个世纪前,那群热血青年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而走上街头。这些青年不仅仅是在表达他们对腐败无能的统治者的不满,对侵占国土的列强的强烈谴责,更是向人们__________他们还在为这个国家的存亡奔走呼号,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还怀抱美好的希冀!‎ ‎“五四”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吸引一代代读书人围绕它展开对话,( )。不然,拒绝对话割裂历史的民族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将会__________。‎ 中国在发展和崛起,人们对五四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也更加深入地进行了思考。‎ - 27 -‎ 我们到底如何发掘这些优秀因素?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秀因素?这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认知和解决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我们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中国在发展,五四文化的优秀因素也需要进一步地发展,不能总在困难面前__________。以为旧的文化不加改动就可以为今天所用,这种观点__________的,而且也是很容易出问题的。我们谈论“五四”,不仅仅是在与“过去的历史”对话,更要有学术史眼光和现实关怀。‎ ‎17.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昭告 举步维艰 裹足不前 不切实际 B. 昭示 进退维谷 故步自封 不切实际 C. 昭告 进退维谷 裹足不前 异想天开 D. 昭示 举步维艰 故步自封 异想天开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事件本身的意义在对话中得以拓展,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取之不尽的精神资源。‎ B.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从这些对话中源源不断地取得精神资源,从而拓展了事件本身的意义。‎ C. 这些对话为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资源,又拓展了事件本身的意义。‎ D. 这些对话拓展了事件本身的意义,又为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资源。‎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人们对五四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也更加深入地展开了思考。‎ B.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人们对五四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C. 中国在发展和崛起之后,人们对五四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D. 中国在发展和崛起之后,人们对五四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也展开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答案】17. A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①“昭告”:明白地告知。“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此处有告知义,应选“昭告”。②“举步维艰”: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走一步都十分不容易;“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此处强调发展的艰难,应选“举步维艰”。③“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裹足不前”: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此处指因困难而不敢前进,应选“裹足不前”。④“不切实际”:指不符合实际;“异想天开”:比喻想法离奇而不切实际。此处指与实际不符,应选“不切实际”。‎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分析本题,上文讲的是对话,因此排除A和B项,从与下文的关联来看,应把“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放在后面,排除C。‎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本题中,‎ A项,“更加深入地展开了思考”语序、搭配不当;‎ C项,“中国在发展和崛起之后,人们……”主语中途易辙;‎ D项,“中国在发展和崛起之后,人们……”主语中途易辙,“展开……思考”搭配不当。‎ 故选B。‎ ‎20.给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字 - 27 -‎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我国睡眠疾病发生率很高,有各类睡眠障碍者约占全民的38%。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内科专家赵忠新指出,①____________。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减退,这与大脑细胞没有充分休息有关。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痴呆相关的蛋白将以几何倍数增长。夜间良好的睡眠,能够有效清除脑内产生的各种“垃圾”,对于认知功能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②____________,每天睡眠超过9个小时的人反而也容易出现记忆衰退、记忆混乱的现象。睡眠太久会产生“另一个不同的激素环境。”有些人日间思睡,这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还是引起各种事故的重要因素。赵忠新说:“人睡得好不好,一定程度上受到心态等内因的影响,③____________。”比如,室内的温度、光线、湿度和气味,使用的卧具产品是否软硬适度,都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 ‎【答案】 (1). 睡眠不足与过多,都会损伤记忆 (2). 睡眠过多同样引起记忆损伤。 (3). 还受到家居环境等诸多外因影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通过阅读整段文字可知,这段文字的关键词语是“睡眠”,重点论述的是“睡眠和记忆的关系”,第①空位于段首,是本段的中心句,具有总领和概括作用,应包含“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多”两种情况,根据下文分析,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记忆,由此,可可确定第一空的关键词为“睡眠不足”、“睡眠过多”、“记忆”;第一空概括为“睡眠不足与过多,都会损伤记忆”。根据上文“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和下文“每天睡眠超过9个小时的人反而也容易出现记忆衰退、记忆混乱的现象”,可推知第②空关键词语为“睡眠过多”、“记忆损伤”。第③空从内容和结构上应该与上文“一定程度上受到心态等内因的影响”照应,句式上应写成“还受到……等外因的影响”,“室内的温度、光线、湿度和气味,使用的卧具产品是否软硬适度”都是“外因”,可概括为“家居环境”,因此第③空可写成“还受到家居环境等诸多外因影响”。‎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写句子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等;(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 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个字(含标点符号)。‎ - 27 -‎ 钛合金强度大,重量轻,耐热性能好,适用于船只、汽车、航空航天工业,被人们视为未材料。新型波音777客机采用了约9%的钛合金材料。然而,钛合金的加工难度极大,如加工一个钛合金船用涡轮压缩机轮需要50个小时,而加工一个铝合金的同样部件仅需5个小时。德国布伦瑞克大学的科学家采用了一种专门热处理方法,将氢原子渗入材料,掺氢的钛合金相对软化。对软化的钛合金进行切削加工,加工设备所承受的机械和热负载明显降低,切削力仅需过去的50%,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加工完毕后,再经专门的热处理工序,材料的特性则回到原先状态。科学家称,该方法非常适用于大批量的钛合金铸件加工。‎ ‎【答案】钛合金被视为未材料,但加工难度大,德国科学家采用专门热处理方法降低其加工难度及成本。‎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答题时可采取逐句压缩的方法,最后再总体归纳。第一句可压缩为“钛合金被视为未材料”。第二句讲钛合金的用途。第三句讲钛合金的加工难度大。第四、五、六句讲德国科学家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的办法。第七句讲科学家对这种方法的评论。这样压缩之后就不难得出答案了。‎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世纪60年代,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成为代楷模;70年代,陈景润在逆境中潜心学习,忘我钻研,取得“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卓越成就,领先世界水平,成为时代榜样;80年代,中国女排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取得了世界排球史上的“五连冠”,鼓舞着国人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女排精神”成为时代精神;90年代,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科技致富,创造了财富神话,成了许多人的偶像;进入新世纪后,李彦宏、马云、任正非、王石等财富精英和成功企业家俨然成了时代的代言人;还有姚明、刘翔等体育明星,也以其骄人的成绩和阳光的形象,成为不少青年人崇拜的偶像……‎ 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自己的偶像,这些偶像体现着不同时期的精神追求,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1)给青年报“我们新时代的偶像”栏目写一篇文章。‎ ‎(2)以“我心中的偶像”为副标题,在全校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3)作为国际学生交流访问团的代表,在外国学生的欢迎仪式上,作以“中国青年学生的追求”为题的发言。‎ - 27 -‎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做自己的偶像 ‎20世纪60年代的标志偶像是雷锋、焦裕禄、革命先烈;20世纪80年代的标志偶像从单一走向多元;到了21世纪,互联网飞速发展,谁都有可能成为偶像,而这个时代属于我们。 ‎ 做做自己的偶像梦?为什么不呢? ‎ 我们有幸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普通人可以有更多的机遇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的价值。只要个体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不论什么领域,他都可以成为闪闪发光的明星。网红经济让一些人一夜成名,知识付费发展得蓬蓬勃勃,科技、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快速崛起,涌现出了无数的偶像级大咖,他们争奇斗艳、各领风骚,在自己的领域熠熠生辉。成为偶像,万人欣赏,我们可以!但首先我们要努力成为自己的偶像,为自己骄傲! ‎ 做做自己的偶像梦?为什么不呢?‎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偶像。 ‎ 易中天,作为“学术超男”,在《百家讲坛》的舞台上,谈论历史,挥洒自如,体现了学者的人文积淀和其社会价值,令人崇拜;外卖小哥争分夺秒背诵诗词,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惊艳亮相《中国诗词大会》,为万众瞩目;保安小伙不畏困难,考研三次,逆袭成中山大学副教授,实现人生的理想。他们都是这个时代闪闪发光的小行星,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人生的华丽逆袭,让我们钦佩!钦佩之余,我们发现,成为偶像不是梦,只要你肯去努力,青蛙也可变王子。 ‎ 互联网时代,人生有无限可能,我们要敢做自己的偶像梦,才能勇攀高峰,所向披靡,实现自己的偶像人生。 ‎ 歌德说:“每个人都应该走自己开辟的道路,不被权威所吓倒,不受旧时的观点所牵制,也不被时尚所迷惑。”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拿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魄力,才能冲上九天揽明月;同时还要敢闯敢干,不畏首畏尾、亦步亦趋,才能抓住机遇,闯出一片新天地,做出一番新成就,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追梦的脚步不肯停歇。为了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必须今天便行动起来,做一个只争朝夕的追梦人,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成为自己的偶像,为自己骄傲!成为别人的偶像,赢得万人欣赏。 ‎ 互联网时代,谁都有可能成为偶像,做做自己的偶像梦?为什么不呢? ‎ - 27 -‎ 做自己的偶像,我们可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审题:材料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偶像”这个话题的,理解作文材料的关键在于看清“偶像”身上的“时代精神”:60年代时代精神是艰苦朴素、舍己为人、献身国家;70年代的时代精神是投身科学、专心科研;80年代的时代精神是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90年代的时代精神是创新创造、敢为人先。那么,学生写作之前要思考清楚两个问题:一是21世纪的偶像是谁?这需要学生将自己的个人偶像和世纪偶像区分开来。二是21世纪的时代精神又是什么呢?这需要学生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立足当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体来说, ‎ ‎(1)给青年报“我们新时代的偶像”栏目写一篇文章:考生要注意“我们新时代的偶像”作为栏目名,应关注时代偶像和时代精神,需要学生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2)以“我心中的偶像”为副标题,在全校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考生要注意关注自己的个人偶像的书写,更多的表达自己多个人偶像的认识和思考;还要注意符合演讲稿的文体形式特点,关注演讲的对象等。‎ ‎(3)作为国际学生交流访问团的代表,在外国学生的欢迎仪式上,作以“中国青年学生的追求”为题的发言:写作本题要注意面向的是外国学生,应表达作为中国青年学生对偶像现象的理解和思考,关注外国青年的偶像观,要有一种国际视野;还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求。‎ 参考立意: ‎ ‎1、争当新时代的偶像;2、偶像的力量是正能量的体现;3、学习偶像力量,弘扬社会主流价值。 ‎ 参考素材:‎ ‎1、我崇拜先生,并不因为他是那个超凡入圣的“神”,而是因为他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人。他当然会有错误,但他永远不怕改正错误。他在严酷的剖析外部世界的同时,以更为严酷,甚至可以说是近乎残忍的态度剖析内心世界;他怀着三闾大夫般的旷世忧愤,用一支如太史公一样的奇崛文笔去书写黑暗;他义无反顾的理性精神仿佛一盏高高吊起的孤灯,光芒穿越了时空,一直照亮今天。‎ ‎2、作为21‎ - 27 -‎ 世纪的年轻一代,我们有什么理由让这样的一位伟人寂寞呢?然而事实上,先生是越来越寂寞了。记得曾有一位朋友问我:“你的偶像是谁?”从他闪烁的笑眼中,我看出他等待着我说出某位“星”的名字。然而当我平静地告诉他,我的偶像是鲁迅先生时,他竟满脸惊奇,狐疑地大笑起来。当时,我是气愤的,几天后,我再次回想这件事时,却不禁有些悲哀了。‎ ‎3、当我们沉醉在商业的喧嚣中无法自拔时,一颗浮躁的心怎能容得下那痛苦的灵魂拷问和锋利的匕首投枪?看看老一辈学人,他们在文章中那么深切地怀念先生,他们不断以呐喊告诫我们:今生今世,年轻一代一定要读鲁迅!不读他,我们无法直面繁杂的人生;不读他,我们无法看到心灵深处的鄙陋;不读他,我们无法守住那片高洁的精神家园;不读他,我们无法具体而透彻地了解中国!‎ ‎4、在这雨潇潇的夜里,静静地翻着先生的照片集,心里不禁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是的,只要先生的书在,就一定有人读;只要有人读,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就会绵亘不绝地传下去。先生一直在以一种父亲般的博大胸怀宽容着我们。他在等待,等待着我们走出浮躁的海面,等待着我们以后辈学子的身份,带着一颗不沾染世俗习气的心,去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对话。‎ ‎5、人们往往崇拜自己不熟悉的人和远离自己的人,因为这会有一种神秘感。而神秘感一旦消失,崇拜的情绪就可能淡化。据说,耶稣在外游历了很长时间后,返回家乡布道。起初,人们为他的学问和智慧而叹服。当大家仔细一瞧,发现眼前这个口若悬河的人,原来不过是本地一个木匠的儿子,诚服钦敬之心顿减,立即变得不恭不敬起来,耶稣还是刚才的耶稣,乡邻却已不是刚才的乡邻了。‎ ‎6、时下,校园内“追星族”不在少数。他们把自己心目中的“星”戴在身上夹在书本贴在墙上课桌上,把“星”的名字念在口中想在心里,为他欢乐为他愁。而在“追星族”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给染上许多坏习惯,像抽烟酗酒染发戴首饰穿名裤,在新衣上挖洞,在新鞋上穿孔等等。有的“星”偷税漏税,有的“星”泛爱自杀吸毒玩同性恋,这些我们也学吗?这要我们正确认识、评价偶像。‎ 结构示例:“做自己的偶像”,文体:议论文。本文是给青年报“我们新时代的偶像”栏目写的文章。开篇从60年代的偶像说起,引出21世纪的偶像观:做自己的偶像。首先分析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给每个人提供了成为偶像的可能;然后分析成为偶像不是梦,只要你肯去努力;再分析如何实现自己的偶像人生;呼吁做最好的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最后总结,做自己的偶像,我们可以!‎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 - 27 -‎ 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 ‎ - 27 -‎ ‎ ‎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