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遂宁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遂宁二中高2020级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 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高下之分,应以扬弃的态度审慎对待。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 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如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诗人的创作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地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 这样的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 ‎(摘编自黄振萍《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好的读书方法。‎ B.程端礼、徐与乔、周永年的读书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演化来的。‎ C.王国维认为读书是一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 D.文章论述的各种读书方法都烙印着儒学的特色,与孟子所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是相对应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列举朱熹等人的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法的结论。‎ B.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思辨色彩。‎ C.文章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这一论述对象,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 D.文章每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习新知识、获取功名、矫正自我的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 B.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 C.文罩的传统读书方法,在现代社会看来,虽有积极的参考性和指导价值,但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 D.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 ‎“他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他完成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 他从医75年,将超过15000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就是朗读者吴孟超。”他,被人们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今年已经96岁。‎ 他的右手,握过众多的奖杯,但却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筋脉虬结,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但又超乎寻常的柔软细腻,指甲整齐润泽——食指畸变是因为过去的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细腻灵活是为了未来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庞眉皓发的吴孟超说,自己爱惜手要远胜过脸。脸老了没有所谓的,但是这双能在手术台上连续操作十个小时的手,是和死神博弈的利器,在肝脏的方寸之间渡人生死,接病人回到人间时,要稳健而有力——在面对病人满腹腔的充血时,所有人都只能看到满眼的红色,但吴孟超的手可以直接伸进去,代替眼睛游刃有余地选中血管一掐,血当即就会止住。‎ 吴孟超其实是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他初中毕业时,祖国正遭受法西斯的侵略。按照当地习俗,校方要出资让毕业生聚餐。“奉献自己”的种子,已经在身为班长的吴孟超心中深种了——他当即建议,把聚餐的钱捐给祖国正在浴血抗战的前方将士。于是一份以“北婆罗洲萨拉瓦国第二省诗巫光华初级中学39届全体毕业生”名义的抗日捐款,送往了抗日根据地延安。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毕业典礼时,学校收到了八路军总部以毛泽东、朱德的名义发来的感谢电。‎ 吴孟超下定决心,要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即使一人之力不能救祖国于水火,也要和亿万同胞共赴汤蹈火。吴孟超走了一个月的水路、旱路,来到昆明,却发现去延安的路只会更加漫长凶险。同学劝他,与其送死,不如科学救国。于是,吴孟超暂时按下自己内心的激愤,投入了考取同济高中的复习中。后来,吴孟超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有幸听到了“当代中国外科之父”、在二战中挽救无数生命的裘法祖教授的课,顿时被他的渊博知识、精湛医术所折服,用吴孟超自己的话说,“成了他的铁杆粉丝”。后来吴孟超在医院当住院医生,才得以近距离地跟裘法祖查房、看他手术,真正如愿以偿地成为他的学生。到今天,中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百分之八十是吴孟超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 吴孟超再次回到马来西亚时,父亲已经因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去世了。他为了救国,学了这一行,却没有机会给自己的父亲医治。他在父母的墓前,说:妈妈爸爸,我已经为祖国做了一点事情。‎ 在2004年,82岁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的对象是一个叫甜甜的女孩,她肝脏的肿瘤,比篮球还大,大到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肝移植一条路可以保命。同事偷偷劝吴孟超,说别人都不敢切,你切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 在旁人在乎“晚节”大过天的年纪,吴孟超只认“人命关天”,他果断地说: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名誉算什么! 2004年9 月24日早上8点到晚上6点,吴孟超通过整整十个小时的手术,给女孩切掉了肿瘤。女孩说:“后来我选择了9 月24——让我获得再生的日子,和我心爱的人携手走上红毯。今天我可以拥有完整的人生,谢谢您。”‎ 在吴孟超这里,所谓“人上人”的荣耀他尽管让别人去享受,他只图善尽“人中人”的天职。一生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别人感恩的话;听到最多的字眼,就是“谢”这个字。但这对于像吴孟超这样的医生来说,足够美好了。‎ ‎(选编自《朗读者》第二季第9期)‎ ‎【相关链接】‎ ‎①‎ 吴孟超的同事:“认识您三十多年了,在很多人看来,您是个传奇,但只有我看到过,手术后靠在椅子上的您,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向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您说,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记住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对于自己越喜爱越器重的学生,吴孟超会越严厉。学生张绍庚说,导师常常告诉他们:“一定要趁年轻时好好学习,一个好的外科医生,必须具备严谨、细致和耐心的医风,否则将一事无成。”(央视网《中国微故事》,2018年07月26日第80期)‎ ‎②“一个医学家应该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终身追求。”“虽然退休了,但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吴孟超说。‎ ‎(2019年1月15日《文汇报》)‎ ‎4.下列表述不能用来支撑吴孟超是“肝胆外科之父”的一项是(3分)‎ A.年岁已高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并获得成功。‎ B.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完成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 C.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 D.我国的肝胆外科中坚人才,百分之八十是他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三代、第四代学生。‎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长期在手术台上与死神博弈,救人过万,使吴孟超右手筋脉虬结,右手食指发生畸变。‎ B.吴孟超严格要求他用心培育的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他全力救治的女孩。‎ C.外人常看到的是吴孟超传奇般的辉煌业绩,却很难看到他真实、辛劳的日常工作状态。‎ D.弃“人上人”的荣耀,尽“人中人”的天职,是对“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的诠释。‎ ‎6.请结合材料,探究吴孟超“只要组织需要,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进入战位,投入战斗”这种言行的成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夜 哭 吴佳俊 我在夏夜里听到过各样的哭声。‎ 那哭声,有时大,有时小;有时缠绵,有时悱恻;有时孤绝,有时冷寂;有时如流星划过天幕,有时如蚊虫嗡鸣耳畔;有时似夜风摇撼大树,有时似月光照临池面;有时像乡村基督徒唱诵的赞美诗,有时像吃斋信佛者念诵的经文。‎ 这些哭声,曾让我彻夜难眠。我躺在床上,被各种哭声深深地包裹着,酷似黑夜包裹着村子。苦痛和忧伤如同明灭闪烁的繁星,布满了我大脑的天空。我睁开眼,望着漆黑的屋瓦,耳边不自然地响起艾青在他的《诗人论》里发出的诘问:“如果你听见深夜里还有哭声,你的嘴还能缄默吗?”然而,我的确只能缄默,在这个沉闷的夏季的夜晚。我不缄默,又能如何呢?‎ 在回乡居住的这些日子里,我还从来没有如此这般地被众多的密集的哭声所恼过,但现在不一样了,这不是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这是一个有着哭声的惶然的“子夜”。我一定要找出那些哭声的来处,我要知道到底是谁在深夜里哭泣,以便使我的内心获得安妥和宁静。我的锐敏的听觉的雷达,顺着那声音的频率,在黑夜里四处探查,像一束微弱而幽冷的光,穿梭于夜的深渊里。遗憾的是,我探查了整整一个夏季,还是未能彻底搞清楚那些哭声的来源。只有极少数的几种哭声,我是确凿地知道它们是从哪里传出来的。为此,我愿意将它们简略记述在这里。我希望我的文字不再缄默,尤其在听见深夜里的哭声的时候。‎ 树肯定哭过。因为哭过的树的叶片都是纷乱的,有的甚至变得焦黄。我居住的周围有很多这样的树——有感情的树,会欢笑也会流泪的树。我经常在散步的时候看到过它们那或悲伤或祥和的样子。印象最深的,是我家菜园旁土坎上的那棵洋槐树。每年春天,树上都会缀满繁密的白花。那是蜜蜂最欢欣的季节,却是洋槐树最愁郁的季节。现在,洋槐树早已枯萎了,再也开不出洁白的花朵,然而蜜蜂仍会年年飞来围着枯树转,有时,蜜蜂还会带来鸟雀、蝴蝶、蜻蜓随着它们一起转。转着转着,蜜蜂就开始哭了。蜜蜂一哭,鸟雀也哭,蝴蝶也哭,蜻蜓也哭。最后,枯死的洋槐树也哭了。我至今不明白,既然树都死去了,那它又怎么还会哭泣呢? 而且,哭声还那么响亮,那么具有穿透力。难道是洋槐树死了,只剩下它的哭声还活着么?‎ 土地肯定哭过。因为哭过的土地只长荒草不长庄稼。我的村庄周遭全是这类长满了荒草的土地。我每天从原先的田坎走过,荒草都会抓我的膝盖。它们试图强迫我下跪,再试图覆盖我。我挣扎着,抵抗着,为土地,也为我自己。或许是土地可怜我,才在我脚底下嘤嘤地哭。我熟悉它们的哭声,它们的哭声里包裹着太多的盐和太多的碱。‎ 夏天肯定哭过。因为哭过的夏天总是溽热、干燥的。它们会把嗓子哭得沙哑,把喉咙哭得冒烟,把田地哭得坼裂,把虫子哭得自杀;它们还会把凉风哭成汗液,把山路哭成血管,把粮食哭成饥饿 我不知道其他的季节是否也会哭,比如春天会哭吗? 冬天会哭吗? 秋天会哭吗?‎ ‎ 反正夏天是会哭的,难怪我会在夏季里听到那么多的哭声呢。也许,夏天是在代替秋天哭、冬天哭和春天哭吧。待夏天把眼泪都流尽了,也就不会再有哭声了,那该是多么爽朗而宁谧的季节哟。‎ 我肯定也哭过。不然,我绝不会听到这些夜里的哭声的。只有哭过的人,才会对各样的哭声那般敏感。那么,我又是为何而哭呢?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的泪水从没有告诉过我,它也从来不受我的控制。每次都是这样,只要我的双脚一踏上故乡的土地,我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然后,刮过故乡的野风就会将我的哭声带走,带出我的视线和意识,眷念和哀愁。如今,在这个充斥各样哭声的夏夜,我才真正明白了自己哭泣的缘由——我哭我的树和土地,也哭我的夏天,更哭艾青那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诗句。‎ ‎(摘自《流火或寒冰》,《2018中国最佳散文》)‎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文说我只能“缄默”,后文说希望我的文字“不再缄默”,反映了作者对各种哭声的来源由不清楚到清楚的变化。‎ B.文章先总写我在夏夜里听到过的许多种哭声,然后写我对哭声的来源充满疑惑,再详细写了树、土地、夏天和我的哭声。‎ C.文章第五段记述了洋槐树枯萎,鸟雀、蜜蜂、蝴蝶这些小动物哭泣不已,它们失去了食物的来源和生活的欢乐。‎ D.文中第六段画线的句子,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故乡的土地上荒草繁茂生长、肆意蔓延的景象。‎ ‎8.文章第二段描摹了我在夏夜听到的各种哭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 ‎ ‎9.文章中“哭”的内涵是什么? 本文有什么现实意义? (6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乾德中平蜀,选为果、阆监军,年方弱冠,母忧其未更事,将辅以处耘左右。继隆曰:“是行儿自有立,岂须此辈,愿不以为虑。”母慰而遣之。会征江南,领雄武卒三百戍邵州,止给刀盾。蛮贼数千阵长沙南,截其道。继隆率众力战,贼遁去,手足俱中毒矢,得良药而愈,部卒死伤者三之一。太祖闻其勇敢而器重之。复从李符督荆湖漕运,给征南诸军。吴人以王师不便水战,多出舟师断饷道,继隆屡与斗,粮悉善达。又与梁迥治决河。迥体肥硕,所乘舟弊不能济,继隆易以己舟。已而继隆舟果覆,栖枯桑杪,赖他舟以度。后为镇州都监,契丹犯边,与崔翰诸将御之。初,太宗授以阵图,及临阵有不便,众以上命不可违。继隆曰:“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即从宜而行,败之于徐河。李继迁叛,命继隆率兵击之。四月,出银州北,破悉利诸族,追奔数十里,斩三千余级,俘蕃汉老幼千余,枭代州刺史折罗遇首。从曹彬征幽州,矢中左股,血流至踵,获契丹贵臣一人。彬欲上其功,继隆止之。俄而傅潜、米信军败众溃,独继隆所部振旅而还。即命继隆知定州,寻诏分屯诸军,继隆令书吏尽录其诏。旬余,有败卒集城下,不知所向,继隆按诏给券,俾各持诣所部。太宗益嘉其有谋。真宗咸平二年,丁内艰,起复。王师失利于望都,继隆累表求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真宗慰谕之。景德二年春,加开府仪同三司。诏始下,会疾作,上亲临问。卒,年五十六。车驾临哭之恸,为制服发哀。乾兴初,诏配享真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李继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B.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C.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D.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监军为临时派遣,在军队中负责对功罪赏罚进行稽查和审核,有时也由宦官充任。‎ B.漕运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措施,在文中指通过海道运输粮食来供应军需。‎ C.车驾在文中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作帝王的代称,类似的说法还有“乘舆”“御驾”。‎ D.配享是以功臣附祭于祖庙或以贤哲附祭于孔庙,在文中指继隆死后附祭于真宗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隆随机应变,行事有责任感。契丹侵犯边境,太宗传授的作战部署图不合实际,他认为作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于是独自承担了违反诏令的罪名,打败敌人。‎ B.继隆奋勇杀敌,受到皇帝赏识。征伐江南时,他率领人马奋力作战,手脚都被毒箭射中,所辖士兵死伤的有三分之一,但终以少胜多,太祖因而十分器重他。‎ C.继隆关心同僚,不顾个人安危。他与梁迥治理黄河决口时,用自己的船交换梁迥的破船,后来船只倾覆,停留在枯死的桑树梢上,他依靠其他船才得以渡河。‎ D.继隆年轻有为,做事颇有自信。他年方二十,就被选用担任果、阆监军,母亲担心他还未曾经历世事,要李处耘身边的人辅助他,他却认为自己会有所建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师失利于望都,继隆累表求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 ‎ ‎(2)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雨中花慢 苏轼 初至密州,以累年旱蝗,斋素累月。方春,牡丹盛开,遂不获一赏。至九月忽开千叶一朵,雨中特为置酒,遂作。‎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轻飏茶烟。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①,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高会聊追短景,清商②不假余妍。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注释】①“国艳”二句:指牡丹,“国艳带酒”指绯红色牡丹,“天香染袂”指贡黄色牡丹。②清商:指秋天。‎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上片追述词人春日无缘赏花的缺憾,下片着重写对秋日牡丹的诸多感触。‎ B.“闻道”领起六句,写赏花的好去处,词人在“国艳”“天香”丛中流连忘返。‎ C.起句点明“花时”,暗含词人赏花的兴致,实际上词人面对的却是茶烟、春草。‎ D.结尾三句是词人对秋日牡丹的劝说,寄寓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语浅情深。‎ ‎15.有人评价“一枝何事,向我依然”两句“问得无理而有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亡国的耻辱。‎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写舍人甘心追随蔺相如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以家族为本位、家国一体,是中国传统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春运的壮观景象,未必能为西方世界理解,国人却能心领神会。与最爱的家人相会,方不负一年的奔波与辛劳。更重要的是,在春节的相聚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面临心灵的终极拷问:我是谁?有个_______的段子是这么说的:身处北上广的托尼、露西,回到村里,就变回了二狗、翠花。撇开戏谑的成分不谈,能在故乡找回自己、发现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其实,能从春节汲取力量的,又何止是个人?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春节的每一个底色,也被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无需_______的宣传,也无需不厌其烦的诉说,它早已印刻在每一张摆放着年夜饭的餐桌上、每一个温暖人心的拥抱里、每一幅合家欢的幸福画面中。当然,我们不必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欢度春节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______、停滞不前,并不是可取的态度。在饭桌上被亲友逼问、催婚,为了领压岁钱不停地磕头,凡此种种,都给欢乐祥和的春节气氛添上了不和谐音。因此,想要过好春节,不妨大胆做好减法,去除陋习。( )。有人说,不再看春晚是家庭气息淡薄的表现。其实,全家一起看电影或看网剧,又何尝不是一种新年俗?娱乐、休闲方式的多元化,意味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已经变得更自由、更丰富。同理,俏皮的表情包取代了_________的祝福,有趣的抢红包打消了“节日腐败”的烦恼敢于拥抱新生事物,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才能获得新生。‎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家喻户晓 雷厉风行 故步自封 千篇一律 B.耳熟能详 大张旗鼓 抱残守缺 千篇一律 C.家喻户晓 大张旗鼓 抱残守缺 众口一词 D.耳熟能详 雷厉风行 故步自封 众口一词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每一个春节的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B.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春节的每一个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C.每一个春节的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也被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 D.春节的每一个底色由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特征也得到了印证 。‎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同时需要我们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B.同时,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是我们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具体行为。‎ C.我们为了传统的文化生生不息,同时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D.同时,为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我们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20.下面是一则通知的主体部分,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学校打算于5月18日在学术厅举办天府文化专题讲座。我们应邀到了天府文化研究专家赵教授,他将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图文并茂的材料,为大家带来具有天府味的文化大餐。请各班班主任认真宣传和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提前到达学术厅,等着赵教授到来,听取他的精彩讲座。‎ ‎21.请按情境要求完成下列各题。(6分)‎ 某学校团委组织全体高三学生于5月4日在学校大礼堂举行18岁成人仪式。‎ ‎(1)仪式程序为:面向国旗庄严宣誓;在团歌声中家长陪伴学生迈过成人门。请你写一段串词连接这两个程序,不超过80字。(3分)‎ ‎(2)活动后的第二天,在校园里,高二的一位同学问你:“快要高考了,时间那么宝贵,为什么要举办这样的活动?”请你用得体的话语回答他,表明你的看法。不超过80字。(3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3月31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30名消防员在扑火过程中牺牲,在沉痛悼念的同时,人们纷纷以各种形式表达了对现任消防员的尊重,尊重他们在工作中用专业和敬业托起的希望。为此,有学生送去了加多宝,有阿姨送去了牛奶、奶茶,有汽车销售商送去了汽车……‎ 面对人们对消防员表达尊重的现象,你对“人凭什么被尊重”这一问题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材料内容和含义,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遂宁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B(A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读书的意义.C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个说法是针对“诗人的创作”,并不直指读书法.D以偏概全,太绝对.“学而时习之”这一读书法与孟子提出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不一致)‎ ‎2.C(“按照历史发展顺序”理解错误)‎ ‎3.D(文章只是反复阐释了读书应使人“学以成人”并“经世致用”这一思想,并没阐释必要性,且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A(只能表明吴孟超敢于担当、技术精湛,不能支撑“肝胆外科之父”)‎ ‎5.B.(从原文看不出吴孟超的人格魅力对女孩的影响.)‎ ‎6.(6分)(1)爱国思想一直体现在他的言行中:倡议为抗日捐款,希望参加抗日;用医学为国服务,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终身追求.(2)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体现在他的工作中:不为个人荣誉,而为患者生命,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年岁已高依然奋战在手术台.(3)热爱医学、竭尽所长的职业素养一直体现在他的从医生涯中:从医75年,凭着高超的医术,救治了超过15000名已在死亡线上的病人.(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A(并非对各种哭声的来源都清楚,只是其中几种)‎ ‎8.(6分)(1)承接上文“各样的哭声”,引出下文写这些哭声让我“彻夜难眠”“苦痛忧伤”.(2分)(2)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哭声的特点以及带给我的多种感受.(3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意思相近即可)‎ ‎9.(6分)(1)内涵:①对故乡深沉的热爱和眷恋;②对故乡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苦痛与无奈;③对故乡艰难的生存状态的悲悯.(2)现实意义:①唤起人们对故乡的热爱(乡愁);②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反思;③引起人们对改善生活环境的思考.(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C ‎11.(3分)B(本文“漕运”是通过河道运输而不是“海道运输”)‎ ‎12、3分)A(“独自承担了违反诏令的罪名”说法有误,原文意思是“假如得到违反诏令的罪名,请求独自承当.”)‎ ‎13.(10分)(1)朝廷军队在望都失利,李继隆多次上表请求到朝廷去当面陈奏边疆事务,于是请求贡献自己的力量.(“表”“阙”“自效”1处1分,大意2分) 李继隆按照诏书发给凭证,让(使)他们各自携带到所属部队去.太宗更加赞赏他有谋略.(“券”“俾”“嘉”1处1分,大意2分)‎ ‎(2)(5分)(张衡)在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 视事1分,乞骸骨1分,拜1分,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B(B项误解词意,词人并未在春季花时欣赏到牡丹盛放的美景,词中“闻道”二字表明作者并未前往赏花)‎ ‎15.(6分)①牡丹花开花落自有其规律或原因,与人事无关,所以说词人问得无理.(2分)②而这一问曲折地表现词人惊喜、欣慰的感情(2分):“今岁花时”词人却未能欣赏到“国艳带酒,天香染袂”的美景,“泪洒尊前”,充满了遗憾,却在秋日发现“忽开千叶一朵”,不由发出惊喜的询问,蕴涵着缺憾得以填补后的欣慰(2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6分)(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添字之一者,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B(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在上下语境中显得夸张.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雷厉风行:像雷一样快,像风那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不合语境.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侧重强调封闭、不开放,不合语境.抱残守缺:形容思想保守,不知改进.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众口一词:形容许多人说同样的话,不合语境)‎ ‎18.A(C 项“也被印证了”被动句使用不对;B、D 项“春节的每一个底色”语序不当;另外,D项前后叙述主体不一致,造成语言不连贯.)‎ ‎19.D(从语境分析得知,所补写的句子与上句叙述主体保持一致,A、B不当;另外,A、C项将“同时”放到句子中间,语意不畅,故选D)‎ ‎20.(5分)①“打算”改为“计划” ②“应邀”改为“邀请” ③“拜托”改为“希望”‎ ‎④“等着”改为“等候” ⑤“听取”改为“聆听” (每点指出和修改全对得1分)‎ ‎21.(6分)‎ 参考示例:‎ ‎(1)(3分)同学们,请牢记我们在国旗下的誓言! 接下来,请同学们在父母陪伴下,在团歌优美的旋律中,盛装迈过成人门,接受最真挚的祝福,走向美好的明天! (前后衔接1分,指令清晰1分,意义1分)‎ ‎(2)(3分)快要高考了,时间确实宝贵,但我参加成人仪式受益匪浅.它能激发我们备考的斗志,能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努力奋斗.(围绕成人仪式的意义及其与高考关系作答,意思相近即可.)‎ 四、写作(60分)‎ ‎22.(60分)‎ ‎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 ‎ ‎ 李继隆字霸图,自幼由伯父李处畴抚养。长大后,因父恩荫补供奉官。李处耘贬淄州,李继隆也被削职为民。长春节时,与其母入朝祝寿,官复原职。乾德年间平定蜀地,选用为果、阆监军,年方二十,母亲担心他还未曾经历世事,要李处耘身边的人辅助他。李继隆说:“这次出行孩儿自然会有所建树,岂要用这些人,希望不要为此担心。”母亲抚慰之后送走他。征伐江南时,率领雄武卒三百人守卫邵州,仅供给大刀盾牌。蛮贼数千人排列在长沙以南,截住他们的道路。李继隆率领人马奋力作战,贼军逃走,李继隆的手脚都被毒箭射中,获得良药得以痊愈,所辖士兵死伤的有三分之一。太祖听到他的勇敢因而器重他。又跟随李符管理荆湖漕运,供应江南各军。吴人因为宋军不利于水战,经常派出水师切断运粮通道,李继隆多次与他们作战,粮食全部安全到达。又与梁迥治理黄河决口。梁迥身体肥硕,乘坐的船残破无法渡河,李继隆把自己的船换给他。后来李继隆坐的船果然翻了,停留在枯死的桑树梢上,依靠其他船得以渡过。后来任镇州都监,契丹侵犯边境,与崔翰等将领抵御。起初,太宗把阵图传授给他,临阵时有不实用之处,众人认为皇上的命令不可违背。李继隆说:“事情随时会有变化,怎能预先确定,假如得到违反诏令的罪名,请求独自承当。”于是随机行事,在徐河打败他们。李继迁叛乱,朝廷命令李继隆率军攻打他。四月,从银州以北出兵,打败悉利各族,追击败军数十里,斩首三千余级,俘获蕃汉老幼一千余人,将代州刺史折罗遇枭首。随从曹彬征伐幽州,箭射中左大腿,血流到脚跟,俘获契丹显贵大臣一人。曹彬想要上报他的功勋,李继隆阻止了他。不久傅潜、米信兵败溃逃,惟有李继隆所部振军回朝。任命李继隆为定州知州。不久下诏各军分头驻守,李继隆命令书吏抄录全部诏令。十多天后,有败散士兵聚集在城下,不知道应该去何地,李继隆按照诏书发给凭证,让他们各自携带到所属部队去。太宗更加赞赏他有谋略。真宗咸平二年,李继隆因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未满被起用。朝廷军队在望都失利,李继隆多次上表请求到朝廷去当面陈奏边疆事务,于是请求贡献自己的力量。真宗慰问劝谕他。景德二年春,加官开府仪同三司。诏书刚下达,正遇李继隆疾病发作,皇上亲自前来问候他。李继隆去世时,终年五十六。皇帝亲临哭得很悲痛,为他穿丧服表达哀伤。乾兴初年,下诏配享真宗庙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