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职教班)卷·2019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职教班)卷·2019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10)

河北安平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职教班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20分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一、 现代文阅读(1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 ‎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 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1. 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 ‎ B.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C. 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D. 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①段引领全文。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从而交代本文的写作意图。‎ B. ②段从中国诗歌的传统谈起,强调政治生活关联着诗歌气象风貌的呈现以及诗人精神气魄、高度责任感的形成。‎ C. ③段先指出伟大的创作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接着以李杜为例,阐释了政治的强大摄动力对诗人创作的积极作用。‎ D. ④段将诗人和社会横向对比,指出封闭的环境会限制诗人的才思,肯定了李杜与官员的交游,自然地收结全文。‎ ‎3. 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于山林田园,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 B. 诗人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恒定在一种状态下,但却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执着地面对现实。‎ C. 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必须对政治有一种向心力,适度介入政治、体验政治,自觉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 D. 李白杜甫在离开朝廷后,都与各方面的官员保持联系,其用意就在于依靠官府信息,酝酿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0分)‎ 青山白发 林清玄 行于北莺公路上,道路左边窜出来一丛丛苇芒,右边也窜出了一丛丛苇芒,然后车子转进了迂回的山路,芒花竟像一种秋天的情绪,感染了整片山丘,有几座乔木稀少的小丘,蒙上了一片白。‎ 我忍不住下车站在整山的白芒花前。青色山脉是山的背景,那时的苇芒像是水墨画的留白,这留白的空间虽未多作着墨,却充满了联想,仿佛它给山的天地间多留了空间,我们可以顺着芒花的步迹往更远的天地走去。我站在苇芒花的中间,虽不能见到山的背面,也看不到那弯折的路之尽头,但我知道,顺着这飘动的白色寻去,山的背面是苇芒,路的尽头也是苇芒。‎ 北莺公路是我经常旅行的一条路,就在两星期前我曾路过这里,那时苇芒还只是山中的野草,芜杂地蔓生两旁,我们完全不能感知它的美。仅仅两星期的时间,蔓生的野草吐出了心头的白,染满了山坡,顺势下望,可以看到大汉溪的两旁,那些没有耕种的田地,已经完全被白色占据了。好像这些白色的芒花不是慢慢开起,而是在一夜之间怒放。‎ 在乡间,苇芒是最低贱的植物,因此它的生命力特别强悍,一到秋天,它就成为山野中最美的景色了。有一年我在花盆里随意栽植一株苇芒,本来静静躺在花园一角,到秋末是它突然抽拔开花,是那些黄的红的花全成了烘衬它的背景。那令我们感觉,苇芒代表了自然的时序,他一生的精华就在秋天。有一次,我路过村落去探望郊区的朋友,在路旁拔了几株苇芒的长花送给朋友,他收到苇芒花时不禁感叹:“竟然已是秋天了!”——苇芒给人季节的感受,胜过了春天的玫瑰。‎ 站在满山的芒花里,我想起一位特立独行的和尚云门文偃。云门是禅宗里追求心灵自由的代表,有一次,一位和尚问他:‎ ‎“什么是佛法的大意?”‎ ‎“春来草自青!”他说。‎ 又有和尚问他:‎ ‎“什么是成佛的方法?”‎ ‎“东山水上行!”他说。‎ 在云门的眼中,佛法的大意与成佛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自然,一种万物变化与成长的基本道理:透过这种自然的过程,我们既可以说,佛法大意是“春来草自青”,当然也可以说是“秋天苇自白”,它是自然心,也是平常心。‎ 秋天里满山的芒花,它不必言语,就让人体会了天地,全是在时间的推演下自然生变——青山犹有白发的时候,何况是人呢?‎ ‎《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为什么不可得呢?因为面对自然的浩浩渺渺,人的心念实在是无比细小,而且时刻变化,让我们无法知解人与自然的本意。这本意正是“春来草自青,秋来苇自白”,是一种宇宙时空的推演。‎ 我读过一本《醉古剑堂扫》,中有这样几句:“今世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马车,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人人解醒。”乃是因为人不能取寓自然,所以不能得人间的清凉。虽说不少智慧之士想要突破这种自然演变的藩篱,像明朝才子于孔兼在《菜根谭题词》里说:“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高吾道以通之。”想要找到一条补天通天的道路,可是,我们的心再飘逸,我们的道再高远,恐怕都无法让苇芒在春日里开花吧!‎ 人面对自然、宇宙、时空的无奈,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豪放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一诗中曾有一段淋漓的描写:“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真真写出了淡淡的感慨。人能与月同行,而月却古今辉映,人在月中仅是流水一般的情境。同样的,人能在苇草白头之时感慨不已,可是年年苇草白头,而人事已非!‎ 突然浮起苏东坡的名句“青山一发是中原”,那青山远望只是一发,而在秋天的青山里,那情牵动心的一发却已在无意之中白了发梢,即使是中原,此刻也是白发满山了吧!‎ 我离开那座满芒花的丘陵,驱车往乡间走去,脑中全是在风中飘摇的芒花,竟使我微微颤抖起来,有一种越过山头的冲动,虽然心里明明知道山头可攀,而青山白发影像烙在心头,却是遥遥难越了。‎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北驾公路两旁青色的山丘与白色的花相映成趣,意境深远,让常去旅行的“我”充满了联想与无限的感伤。‎ B.苇芒代表着自然的时序,给人以秋天的思绪。因而朋友收到“我”送的苇芒长花时,不禁感叹秋天的到来。‎ C.文章开篇写“我”行车及下车时的所见,令人陶醉;结尾写“我”驱车离开时的所想,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D.文章谈佛法禅思,抒写从事物变化中得到的人生见地;语言清新流畅,在平易中有着启迪人心的力量。‎ ‎5.文中引述了《醉古剑堂扫》中的语句,这一引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6.“春来草自青”包含了哪几层意思,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子弋,字绍先,先主末年为太子舍人。后主践阼,除谒者。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请为记室,使与子乔共周旋游处。亮卒,为黄门侍郎。后主立太子璿,以弋为中庶子,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遂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景耀六年,进号安南将军。是岁,蜀并于魏。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一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汉晋春秋》曰: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及成都不守,弋素服 号哭,大临三日。诸将咸劝宜速降,弋曰:“今道路隔塞,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得后主东迁之问,始率六郡将守上表曰:“臣闻人生于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晋文王善之,又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后遣将兵救援吕兴,平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进号崇赏焉。 ‎ ‎(选自《三国志·蜀书·霍峻等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B.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C.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D.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酹:指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文中和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的“酹”,都有用酒祭奠之意。 ‎ B.素服:白色的衣服。既指日常穿的便服,如清代王韬《淞滨琐话·李延庚》“两妇年皆四十许,淡妆素服,丰韵幽嫺”;又多指居丧或遭遇凶事时所穿的,文中取的是这个语义。‎ C.除:任命,授职。“除谒者”中的“除”即“授官”之义。古文还有许多表示官职升贬的词语,如“陟”和“擢”表升官,“谪”和“判”表贬官。‎ D.“后主”指末代君主。此词始见于《三国志》,陈寿称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后主”。后来的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因此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霍峻顺应时势,投靠明主。他一开始跟随刘表,接管哥哥的队伍后,他率众投奔了刘备,并对其非常忠心。‎ B.霍峻能力突出,以弱胜强。面对刘璋万人部队为期将近一年的围攻,霍峻抓住其懈怠的时机,一举攻破对方。‎ C.霍弋忠于职守,处事得体。面对后主刘禅无节制的爱好,霍弋列举许多古代的例子,言辞激烈,效果很好。‎ D.霍弋忠心耿耿,追随后主。成都失守后,在不知后主安危的情况下,他不急于投降,听到后主投降,才上表请降。‎ ‎10.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 ‎(2)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题,9分)‎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1~12题。(9分) ‎ 王昭君 ‎[唐]白居易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王昭君 ‎[清]刘献廷 ‎ 六奇已出陈平计①,五饵曾闻贾谊言②。‎ ‎ 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蕃。‎ 注:①有记载说,汉高祖时,陈平曾献美女图解白登之围。②汉文帝时,贾谊曾建议用包括美人在内的五种诱饵来迷惑、控制匈奴单于。‎ ‎1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白诗委婉地写出了身在胡地的昭君急切盼望回归汉朝的心情。‎ B.白诗写汉皇一直思念着昭君并遣专使探问昭君容颜是否依旧。‎ C.刘诗前两句表明陈平、贾谊都曾向汉朝统治者献过和亲之策。‎ D.刘诗讽刺汉朝从汉初到昭君时期只会用和亲的策略求得苟安。‎ E.两首诗均表达了对王昭君的高度赞美并揭露了统治者的无情。‎ ‎12、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意思是说,在叙事之外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的诗歌才是好诗歌。请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出己意”的。(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5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文章憎命达”。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曾不是这样呢?《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 ”形象地反映了他生前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2)诸葛亮一代名相,足智多谋,助汉兴室,却壮志未酬,常引起后人无穷感慨和敬仰。诸葛亮对后世忠臣和爱国者影响也很大,南宋诗人陆游在《书愤》中写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赞颂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作者还以之自况,表达了自己矢志收复中原的志向。‎ ‎(3)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笔下的水,永远魅力无穷:天姥之水,“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幽静而神秘;庐山之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浪漫而神奇。‎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很多上班族为工作过忙,一旦老人突发疾病而自己鞭长莫及无法及时施以援手而感到苦恼。‎ ‎ ②“都市酒吧”拥有50余个餐位,装饰得美轮美奂,提供各式酒水饮料和咖啡,是您商务会谈、闲趣小酌的佳地。‎ ‎ ③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对我们事业的要求必然水涨船高,如果我们总是对过去的劳苦功高沾沾自喜,必然成为时代潮流的被淘汰者.【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 ④长袖善舞的微小动作一定合乎作品表达的需要,来源于演员对剧本的准确细微的理解,来源于所有演员在舞台的认真表现。‎ ‎ ⑤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们共聚长春万达国际影城,一同欣赏最新电视剧《三八线》,缅怀那段蹉跎岁月 。‎ ‎ ⑥我们要及时教育党员干部,对个别腐败现象,坚决痛下针砭,以达到刮骨疗毒、以正纲纪、以儆效尤的目的。‎ ‎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将在优化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布局和京津冀空间结构中起到关键作用。‎ B.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部分市场主体活力不强、动力不足,《意见》从解决制约城乡居民增收的体制机制障碍入手,广辟增收渠道。‎ C.我们之所以能在多个前沿领域成功引进学科领军人物,并能快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靠的就是以改革的热情吸引人,以创业的激情感动人。‎ D.甘肃省委党校副教授范鹏说长征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甘肃人民要从这部英雄史诗中砥砺品质、汲取营养。‎ ‎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一一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一一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 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1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承史上,①____________,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能够逐渐转化为可以代代传承的知识。在这一意义上说,《周易》所代表的筮占有着龟卜不可比拟的优势。②____________,为人们的知识积累提供了可能,通过这些系统的符号,人们可以把日常的生活经验融入对卦象的理解之中,而且,③______________,人们又把对整个世界的想象、认识和理解融入了《周易》。‎ ‎18.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1)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4分) ‎ ‎“爆竹声中旧岁除”,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1)火灾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2) ‎ ‎(3) ‎ 四、写作(50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50分)‎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河北安平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职教班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 ‎1.B(B项,“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于文无据。)‎ ‎2.D(D项,④段是将诗人和社会的横向联系来看,并无对比之意。)‎ ‎3.C(A项 ,“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错,原文是“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B项,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原文强调“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D项,无中生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14分)‎ ‎4.A.“无限的感伤”有误,文章的基调应是感而不伤。‎ ‎5.①揭示追名逐利的人们不能得到人间清凉的原因,在于不能取寓自然。(2分)‎ ‎②引出及推进下文对人们难以突破自然演变藩篱的思考,从而深化主题。(3分)‎ ‎6.①自然层面上,可谈“春来草自青”即春天到了草自然会青,指一种万物成长与变化的基本原理。②人心层面上,可谈要顺随自然,保持一种自然心和平常心。③从人事层面上,可谈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应急功近利等。(每点2分,其他理解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7.D ‎8.C(判,指的是高位兼任低位。)‎ ‎9.C(原文非“后主刘禅”,应为“太子刘璿”;“言辞激烈”错,原文是“甚得切磋之体”,“切磋”是“商量研究”的意思。)‎ ‎10.(1)当时永昌郡的蛮夷之族依仗险要地势不臣服,多次侵略为害,就让霍弋兼任永昌太守,率领偏军讨伐他们。(三个关键词各1分:恃险,依仗险要地势;宾,臣服;领,兼任。大意2分。)‎ ‎(2)如今我的国家败亡君主依附于您,坚守下去会死无处所,因此交出自己,不敢有二心。(三个关键词各1分:是以,因此;委质,交出自己,表示臣服;贰:数词做名词,二心。大意2分。)‎ 附:文言文译文 ‎ ‎ ‎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哥哥霍笃,在乡里召集数百人的军队。霍笃死后,荆州牧刘表令峻代管他的部下。刘表死后,霍峻率领众人投奔先主(刘备),先主让霍峻担任中郎将。先主从葭萌南归攻打刘璋,留下霍峻守卫葭萌城。张鲁派遣将领杨帛诱惑霍峻,要求共同守城,霍峻说:“我的头你可以得到,城池你不可能得到。”杨帛于是退去。后来刘璋的将领扶禁、向存等率领一万多人从阆水进军,攻围霍峻,将近一年,不能攻下。霍峻城中的士兵才几百人,等到他们懈怠的间隙,选精锐的士兵出击,大败了他们,立刻砍下了向存的首级。先主平定了蜀地,嘉奖霍峻的功劳,于是分割广汉为梓潼郡,让霍峻作梓潼太守、裨将军。担任官至三年,四十岁的时候死去,还葬成都。先主非常悼念痛惜,于是下诏诸葛亮说:“峻本来就是佳士,加上他对国家有大功,想要实行祭奠。”于是亲自率领群僚聚集哀哭凭吊祭祀,然后在他的墓地上留宿,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很荣耀。  ‎ ‎ 儿子霍弋,字绍先,先主末年为太子舍人。后主登基,任命他做谒者。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让他做记室,让他与自己的儿子诸葛乔一起周游军营各处。诸葛亮死后,担任黄门侍郎。后主立太子刘璿,让霍弋担任中庶子,刘璿爱好骑马射猎,出入没有节制,霍弋引经据典,尽心尽力规劝进谏,非常合乎商讨交流的礼仪。当时永昌郡的蛮夷之族依仗险要地势不臣服,多次入侵为害,就让霍弋兼任永昌太守,率领偏军讨伐他们,于是斩杀了他们的主帅,攻破他们的村寨,永昌郡界得到了安宁。调任监军翊军将军,兼任建宁太守,仍旧统管南郡事务。景耀六年,晋升封号为安南将军。这一年,蜀国合并到魏国。霍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一方的百姓,全部归附魏国,二人都沿袭从前的职务,被宠信礼遇。《汉晋春秋》记载:霍弋听说魏军攻来,想要奔赴成都,后主认为防卫敌人的策略已定,没有听从。等到成都失守,弋穿着素服号哭,聚众哀哭了三日。各位将领都劝他应该赶快投降,霍弋说:“如今道路阻隔堵塞,不清楚君主的安危,重大事故面前的去留,不能随便。如果主上与魏国讲和,被以礼相待,那么保护境内人民(或“保全境内”)投降,也不算晚。如果君主危急受辱,我将拼死抵抗魏军,何必说什么早晚呢!”得到后主东迁(即投降)的消息,才率领六郡将守上表说:“我听说人的成功得益于三种人(生于父,教于师,食于君),侍奉他们要始终如一,出现危难,就交出生命。如今我的国家败亡君主依附于您,坚守下去会死无处所,因此交出自己,不敢有二心。”晋文王(即司马昭)认为他很好,又任命他为南中都督,用原来的职务任命他。后来派遣他带兵救援吕兴,平定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分封功劳位列王候,晋升封号重赏他。‎ ‎11.(5分)[参考答案] B、E [B项“一直思念”和“专门遣使”属无中生有,汉皇问“容颜是否依旧”于诗意不符; E项“两诗均表达了对王昭君的高度赞美”,于文无据]‎ ‎12.(6分)[答案要点]白诗融“己意”于叙事之中,借咏昭君表达了对“流放者”遭遇的感伤和盼归的心态; 刘诗借昭君之口陈述了汉一直在用和亲政策求得平安这件事,用“敢惜”“长策”表达了对和亲政策的不满。‎ ‎13(1)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渌水荡漾清猿啼【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4. B (鞭长莫及原意是虽然鞭子长,但是打不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侧重表示距离远,管辖、干涉的力量达不到。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众多,宏伟壮丽。也形容装饰布置美好漂亮。水涨船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长袖善舞,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是贬义词,用这里不正确。蹉跎岁月,形容虚度光阴;此处形容不平凡的岁月,应为“峥嵘岁月”。痛下针砭:针砭,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彻尖锐地批评错误,以便改正。)【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5. A(B. 针对没有相应宾语,动力不足后加“的问题”, 病句类型为成分残缺。C. 应该为“热情感动人,激情吸引人”病句类型为搭配不当。D. 应该为“汲取营养、砥砺品质”, 只有“先汲取营养”, 然后才能“砥砺品质”病句类型为顺序不当。)‎ ‎16. D(“老朽”是老人自谦之词,符合语境。A项,“垂询”中的“垂”为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的询问,不合语境。B项,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及所处的场合,可改为“我能帮助您吗,先生?”。C项,语体色彩不得体,“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化的表达,不适合用于新闻发布会这种正式场合。)‎ ‎17、【答案】 (1). ①任何一种得以久远流传的文化 (2). ②系统的表达符号  (3). ③随着人们想象力的提高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后文“代代传承”,第②空注意后面的“系统的符号”,第③空注意后文“想象”。‎ 点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流传的文化”“符号”“想象力”在前后文都有相应的类似或语意相反的提示性的词语。‎ ‎18. ②限制燃放无法完全避免发生火灾 ③限制燃放无法完全避免环境污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