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兴安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兴安三中2020年10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命题人:李珂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沈从文的创作与艺术追求 将人性的表现与启蒙的追求相结合是沈从文文学思想非常突出的特点。他认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而他有意将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归结为“对于当前黑暗社会的否认”和“对于未来光明的向往”。这就改变了梁实秋讨论人性问题时的思辨取向,将问题引向真实、具体、现实和可以操作的方面。沈从文认为,“对现实不满,对空虚必有所倾心”,梁实秋关注抽象的人性确实同他对现实的不满有关。不满现实但还必须立足现实,沈从文特别表现了他对社会进步的信心。他说:“每个文学作者不一定是社会改革者,不一定是思想家,但他的理想,却常常与他们殊途同归。他必具有宗教的热忱,勇于进取,超乎习惯与俗见而向前。”这样谈论文学的价值与功用,似乎不容易受到左翼方面的攻讦。 强调文学的自由本性也是沈从文文论特别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方面。他认为:“文学是用生活作为根据,凭想象生着翅膀飞到另一个世界里去的一件事情,它不缺少最宽泛的自由,能容许感情到一切现象上去散步。什么人他愿意飞到过去的世界里休息,什么人他愿意飞到未来的世界里休息,还有什么人又愿意安顿到目前的世界里:他不必为一个时代的趣味拘束他的行动。”尽管时局动荡,民生艰难,但文学还是应当成为一个允许心灵憩息的家园。 从整个现代文学的基本格局看,沈从文似乎显得特立独行,他虽然被人列为新月派、京派文学考量,但我觉得,他同这些文学社团、文学流派始终处在和而不同的状态。新月派注重审美、注重形式的文学倾向,对此沈从文是认同的、接受的。他的作品结构精巧,感情细腻,显示出作家锤炼的功夫。但沈从文来自底层,目睹了社会黑暗,始终保持了对底层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关怀,自然地背负了对人生的一份责任。因此,沈从文的文学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他反对以游戏的态度从事文学活动。 面对这位有着卓越文学成就而际遇坎坷的作家,总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感情涟漪。超思维的强制,终于不能“晾干”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致”,笔者也因此获得了评论的自由,可以将由观照沈从文而生的怅惘转化为对一个杰出艺术家命运的历史沉思。我相信,既然他那平易的、抒情的、散文化的叙述,能够刻画出一颗坦诚的、执着的艺术灵魂,那么对他的新的解读,便用不着非借助艰深的思辨、袭用辩解开脱的俗套不可,甚至可以不必理会岁月曾经泼洒在艺术家身上的污浊。 (摘自《文艺评论》,有改动) 1.下列阐述不属于沈从文文学思想范畴的一项是( ) A.一部伟大的作品,要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这种欲望就是对当前黑暗社会的否认和对未来光明的向往。 B.文学作者必须具有宗教的热忱,勇于进取,超乎习惯与俗见而向前,他的理想与社会改革者和思想家不尽相同。 C.文学以生活为根据,但又离不开想象,它可以自由驰骋,任意飞翔,其感情以一切自然与生活现象为依托。 D.文学是极富自由性的,利用文学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人,其行动不必为一个时代的趣味所拘束,而可以在想象的世界里驰骋。 2.下列对沈从文文学作品特点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结构精巧,感情细腻,显示出作家锤炼的功夫,且始终保持着对底层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关怀。 B.关注抽象的人性,同时又对中国现实不满,因此将问题引向真实、具体、现实和可以操作的方面。 C.在整个现代文学的基本格局中,显得特立独行,与新月派、京派文学处于一种和而不同的状态。 D.一颗坦诚的、执着的艺术灵魂,是由平易的、抒情的、散文化的叙述刻画出来的,并没有借助艰深的思辨。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沈从文的文学思想能够将人性的表现与启蒙追求结合在一起,这与梁实秋讨论人性问题时的思辨不同。 B.沈从文认为,尽管文学作者与社会改革者及思想家不同,但他与他们往往有着相同的理想、热忱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C.沈从文的文学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他反对以游戏的态度从事文学活动,这跟他来自社会底层、目睹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有关。 D.文学是允许心灵憩息的精神家园,特别是在时局动荡、民生艰难的情况下,它成了文学家的避难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 美 女 [俄]契诃夫 记得还是在做中学五年级或六年级学生的时候,我和爷爷到顿河区罗斯托夫去。那是八月里的一天,天气闷热,令人烦闷不堪。由于热、干燥,以及把尘雾吹到我们身上的热风,眼睛困得睁不开,嘴巴发干;不想看,不想说,不想思索,当那睡意蒙眬的车夫乌克兰人卡尔波扬鞭打马,鞭子甩到我的制帽上的时候,我既不抗议,也不出声,只是从半睡中清醒过来,无精打采地瞥一眼远处透过烟尘能看到的村庄。我们停在亚美尼亚的一个大村庄巴赫契——萨拉赫爷爷熟识的富裕的亚美尼亚人家里——喂马。 在这个亚美尼亚人的房间里,没有漆过油漆的木墙啦,家具啦,红褐色的地板啦,都散发出一股被太阳晒过的干木料的气味。无论你往哪儿看,到处是苍蝇、苍蝇、苍蝇……爷爷和亚美尼亚人正在谈论放牧啦,牧场啦,羊群啦……听着他们俩嘟嘟囔囔的谈话声,我开始对草原、太阳、苍蝇等产生了怨恨的情绪。 亚美尼亚人不紧不慢地走进门厅,喊叫道:“玛霞!过来斟茶!你到哪儿去啦?玛霞!”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走进屋子,穿一身普通的花布连衣裙。她洗碗、斟茶的时候,背对着我站着,我只看见她腰身纤细,光着脚丫,裸露的小后脚跟被下垂的长裤脚盖住了。 主人请我过去喝茶。我坐到桌旁,姑娘给我斟了一杯茶,我看见她的脸,忽然感到,仿佛有一阵清风掠过我的心灵,把一天来的种种苦闷和灰尘通通吹散了。我看见了一张在青天白日下或梦里神游时从未见过的俏丽无比而神韵非常的脸。正如理解闪电一样,我一下子便意识到了:我面前站着个美女。 我敢起誓,玛莎,或照她父亲的叫法,玛霞,是真正的美女,但我不能证明这一点。往往有这种情况,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 并非只我一个人发现那亚美尼亚姑娘美。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随即问道:“这是你的女儿吗,阿维特·那扎雷奇?” “女儿!这是我女儿……”主人回答说。 “多好看的闺女呀!”爷爷称赞说。 亚美尼亚姑娘的这种美,艺术家或许会称作古典的或端庄的吧。也正是通过对这样的美的观察,天晓得是怎么回事,才会使人深信:您见到的容貌是端正的。头发、眼睛、鼻子、嘴、脖子、胸脯以及青春肌体的每一个动作,都交织在一起,融会成一个完整的、和谐的旋律,在这旋律中大自然的音韵不差一个音符。您完全觉得,一个理想的美女就应该有玛霞那样笔直而略微凸起的鼻子,那样大大的黑眼睛,又黑又长的睫毛,那样令人神魂颠倒的目光,她那黑黑的卷发和眉毛,就像翠绿的芦苇依恋静静的小溪,飘拂在温柔而白嫩的额头和面颊上。您看着她,不由自主地便会产生一种愿望,即跟玛霞说点什么,说点极愉快、真诚、美丽得跟她本人一样美丽的话。 对这种美,我的感受却很怪。玛霞在我心中激起的不是欲望,不是欣喜,不是快乐,而是一种愉快却痛苦的忧伤。这忧伤飘忽不定,朦朦胧胧,像一场梦。不知什么缘故,我为我自己,为我爷爷,为那亚美尼亚人感到惋惜,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我们几个人都失去了对生活来说很重要、很必要的东西。爷爷也忧愁起来。他已不再谈起牧场和羊群,而是默默不语,若有所思地望着玛霞。 喝完茶,爷爷躺下午睡了,我走出屋子,坐在台阶上。我坐的台阶被晒得滚烫;太阳把我的头、胸、背晒得火辣辣的,可我并不以为怎样,我只觉得我身后的门厅里和房间里有一双赤脚踩在木制的地板上发出窸窣的声音。收拾完茶具,玛霞跑下台阶,我身边像有一股轻风吹过,然后她又像鸟儿一样跑进了一间被熏黑的小房里(大概是厨房),从那里飘出了烤羊肉的香味和亚美尼亚人的说话声。她在黑暗的门道里消失了,不大工夫玛霞在门口露面了,厨房的热气弄得她满脸通红,她肩膀上扛着一大块黑面包;面包很重,她便优美地拱起腰身,穿过院子跑到打谷场,跳过篱笆,钻进残麦秸金色的云雾,消失在大车后边。 她极其美丽的身影越是经常在我眼前闪现,我便越感到忧伤。我为自己、为她、为乌克兰人感到遗憾,她每次穿过谷壳的云雾向大车跑去的时候,乌克兰人总要满怀惆怅地目送她。或许这是我对美丽的嫉妒吧,或许我为这女孩不属于我,也永远不属于我,对于她是个陌生者而感到遗憾吧,或许我隐约感觉到她的罕见的美是偶然现象,毫无用处,就像大地上的一切没有永恒一样,或许我的忧伤是人在观察真正的美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觉吧,只有天才知道! 两三个钟头之后,我们坐上大车,走出院子。我们坐在车上,都一声不响,仿佛在互相怄气似的。远远地可以看到罗斯托夫和那希切万了,一直默默不语的卡尔波突然回头看了看,说道:“亚美尼亚人的那个女孩真讨人喜欢!”他朝着马背抽了一鞭子。 (有删节)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3分) A.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是集中笔力从正面描写了一位有着姣好容颜、美妙身材、优雅气质的美女,这样的构思更能紧扣题目。 B.“大家都看晚霞,人人都说晚霞真美,但究竟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也说不出”,这句话表明,美是只可意会的,对美的感受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这正好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C.“我爷爷是个快80岁的老人,为人古板,对女性和自然美一向漠不关心,现在却温存地看着玛霞足有一分钟”,这句话是为了说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受年龄、身份的限制。 D.“我”是贯串小说的线索式人物,作者主要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展现“我”对美的感受,在“我”的心里,玛霞就是美的化身。 E.小说主人公玛霞不仅外貌“端正”“美丽”,而且她身上洋溢着一种由内而外的干净、清纯、明丽的美,这正是“美女”摄人心魄的魅力所在。 5.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玛霞的美?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何特点?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7.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曾说:“美与悲伤的意思是相通的”。这篇小说在表现美的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忧伤,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 文言文阅读(31分) (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0题。(12分) ①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察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8.指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B.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拜:授予官职 C.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拔擢:提拔,提升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与“厚”相对 9.下列句中特殊文言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3分) A.而刘夙婴疾病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则告诉不许 D.怀帝阍而不见 10.请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分)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3分)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4题。(19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 ①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ɡ)烝: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1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恩,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慷慨,表达感情直接坦率。 B.三国时期的蜀汉,终于汉怀帝刘禅。蜀国为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刘禅却乐而忘本,乐不思蜀。 C.文中所提皋陶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的文书。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四、 根据语境填空。(5小题,共12分) 15.(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2)《归去来兮辞》诗用“ , 。”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3)《滕王阁序》中用“ , 。”两句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化,突出秋日景物的特点,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4)《滕王阁序》中作者用“ , 。”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5)《滕王阁序》“ , ; , 。”写出了人与鸟的相互映衬,自然美与生活美的和谐共处。 五、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长期以来,我们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上自己 自己,以为一合资、一实行股份制、国有企业的性质就不姓“公”了。 (2)现代化城市需要高雅艺术,而高雅艺术更需要现代化城市的扶持,这已是无可 的事实。 (3)大王庄的王小三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因此家里一直不 。 A. 禁锢 质疑 富裕 B. 禁锢 置疑 富余 C. 束缚 置疑 富裕 D. 束缚 质疑 富余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今痛苦的高考历程早已成为回忆,但是我在短短的高考历程中,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握在自己手里的,偶然的失利并不是一切的终结。 B.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C.钟鸣鼎食的巨室不是像荣国府那样靠着先祖庇荫而碌碌无为地寄生,恰恰是天天靠着不断地创业实现着巨大的资金积累和财富滚动。 D.销售数量的增长掩饰不了彩管产业日薄西山的尴尬局面,由于主要品种价格降低幅度较大,导致该公司净利润下跌严重,彩虹电子去年亏损2 843万元人民币。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突然想到阁楼上有条模型船,便根据描绘中的影片,亲手将它装饰成“泰坦尼克号”。 B. “何不游戏人生,管它岁岁年年”,竟被一些人堂而皇之地反复吟唱;调侃人生、戏弄人生,竟成了一些走红的通俗小说的时尚。 C.当我们中国30个省份在同一时期的收入分别进行衡量时,我们发现其中20个省的人均经济增长速度要快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 D.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19.仿照例句,另选一事物,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写出两个有意蕴的句子。(4分) 例:竹 正面:气节和谦虚的完美结合,使你生机勃勃; 反面:节外生枝怎么也掩不住内心的空虚。 正面: 反面: 20.认真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完成题目。(4分) (1)描述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幅漫画简要评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分班之后,告别原来的班级,来到新的班级,有人欢喜,有人担忧,有人困惑。这涉及到一个舒适圈的话题。何为舒适圈?惯常的定义,指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有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想做的事,在惯性运作之下,过相对轻松的生活。不少人认为,年轻人长久呆在舒适的环境下,会因为生活安逸而不思进取;也有人认为,年轻人身处舒适圈,有安全感,能更好地发挥潜能,不断成长;还有人认为,每个人的舒适圈不一样,懒散者觉得发呆、无所事事很舒适,拼搏者觉得加班加点学习很过瘾;更有人觉得,对于舒适圈的判定,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表面现象与背后本质也许大相径庭…… 对于舒适圈,你有怎样的看法呢?请你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兴安三中2020年10月月考高二语文试 参考答案 1.思路解析:B项,不属于沈从文的文学思想。文学作者的“理想与社会改革者和思想家不尽相同”,这种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说文学作者与社会改革者和思想家的理想常常“殊途同归”。答案:B 2.思路解析:B项,“关注抽象的人性”是指梁实秋,而不是沈从文。C项,所阐释的内容不是沈从文文学作品的特点,而是他在现代文学中所处的位置。D项,原文是说对沈从文的“新的解读,便用不着非借助艰深的思辨”不可,并不是指沈从文文学作品的特点。答案:A 3.思路解析:A项,原文是说沈从文“有意将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归结为‘对于当前黑暗社会的否认’和‘对于未来光明的向往’。这就改变了梁实秋讨论人性问题时的思辨取向”,并非指“将人性的表现与启蒙追求结合在一起”这一点与“梁实秋讨论人性问题时的思辨不同”。B项,说法不符合原文,原文是指每个文学作者“必具有宗教的热忱,勇于进取”,并没有包括“社会改革者”和“思想家”。D项,说文学“成了文学家”“在时局动荡、民生艰难的情况下”的“避难所”,贬低了文学家的觉悟与勇气。答案:C 4.思路解析:A项,一是小说还着力描写了“我”的心理感受;二是除正面描写外,还有侧面描写,还运用了比喻、衬托等手法表现玛霞的美。故此项表述不完整。B项,这只是主人公的个人感受,并非作者的创作意图。C项,这段描写是为了从侧面烘托玛霞的美。答案:DE 5.思路解析:本题是对写作技巧、小说内容、人物形象的综合考查。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小说表现玛霞的美,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回答问题时注意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①正面描写:通过对玛霞的容貌(头发、眼睛、鼻子等)、衣着、行动等方面的描写表现玛霞的美。②侧面烘托:用人物烘托人物,如通过写爷爷和赶马车的乌克兰人看见美女时的表情和反应来表现玛霞的美。③用人物对环境感受的前后对比来表现人物之美:爷爷、车夫、“我”看见美女后对所处环境感受的前后不同对比,表现了美女美的程度。④运用修辞手法:用比喻描写玛霞的美,如:“她那黑黑的卷发和眉毛,就像翠绿的芦苇依恋静静的小溪,飘拂在温柔而白嫩的额头和面颊上。”(答出三点即可 ) 6.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先要结合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概括其特点,然后指出其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等。 参考答案:特点:天气闷热干燥,尘雾笼罩,房间嘈杂肮脏,空气窒闷。 作用:第一,渲染了压抑滞闷的环境氛围,烘托了“我”的内心感受。第二,为美女的出场提供了活动背景,为表现玛霞之美做了铺垫,反衬了玛霞之美。第三,环境的恶劣更能反衬出美女的美对“我”的心理产生的影响,有利于表现小说主题。(答出两点即可) 7.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的能力。探究作品主题,要结合小说的相关描写分析,须言之有理。 答案: 示例①就作品来看,“我”认为她的美是不可复制的,是一种遗憾。“我”或许感到这种美是一种偶然现象,不能永恒,毫无用处。由于“我”对美有了这样的认识,因此,也就产生了忧伤、无奈的情绪。②现实与美好理想的冲突,导致“我”因美而产生忧伤之情。③玛霞的美在“我”心中就是一种完美、一种极致,而想追求完美、追求极致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也可以引发“我”忧伤的情绪。④玛霞的美与她所处的环境极不协调,“我”为玛霞感到忧伤。(答出两点即可) 8. D解析:“薄”应为“迫近”。 9. B A.(被动句) B.(状后 C.(被动句) D.(被动句) 10. (1)我想要接受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却一天天地病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苦衷又不被准许。 (2)俯伏思量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尚且还承蒙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特别地尤其严重)呢? 11.答案 B 解析 原文标点: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12.答案 A 解析 “言辞慷慨”,“直接坦率”有误,应为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 13.答案 D 解析 “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错。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 14.答案 (1)(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 (2)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 15.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6.C 17. B 解析 B项率尔成章:不加思索,下笔成文。形容写文章粗疏草率,不认真。望文生义。A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使用恰当。C项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使用恰当。D项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使用恰当。 18.B 19. 示例:筷子 正面:一对和睦夫妻,尝尽酸甜苦辣;反面:一生挑挑拣拣,注定两手空空。腊梅 正面:凌霜斗雪,尽显高风亮节;反面:孤芳自赏,无缘绚烂春天。 20.答案 (1)儿子为母亲洗脚,母亲受宠若惊,笑得合不拢嘴,急忙把脚伸进洗脚盆内。儿子却大声呵斥:“着什么急!采访的来了才能开始洗!” (2)尽孝原本是对亲情的一种自然表达,是发自内心亲近父母,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爱在自发,爱在平时,爱体现在细节上,体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当“敬老爱老”变成赤裸裸的作秀时,我们离孝就越来越远了。我们的心也就越来越冷酷了。 解析 解答时要认真观察漫画中人物的神态、语气和说话内容。评述要紧扣漫画内容,从讽刺的角度,批评“作秀”不是真正的“孝行”。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感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致忧思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迈,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任命。于是上奏章说: “我因为命运坎坷,小时候就遭到不幸……我活着应当为陛下献出生命,死后也当像结草老人那样在暗中报答陛下之恩。” 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啊!”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李密:“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张华问其中的缘故,李密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是与普通人说话,应该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好。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县的县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人们也都说过这样的话,有因才会有缘。(当官的人)皇宫中如果没有权势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君主在上,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等(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了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赐,一个叫李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