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考试 ‎ ‎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千余年前的秦代宫殿建筑是相当惊人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从以上文字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的。今天,当年的地面建筑已不可见,但地下始皇陵的规模格局也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从现在挖掘的极为片断的陵的前沿兵马俑坑情况看,整个场面简直是不可思议的雄伟壮观。这完全可以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不同的是,它是平面展开的整体复杂结构,不是一座座独立自足的向上堆起的比较单纯的尖顶。“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它的体制、风貌大概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下来的这个基础规范。秦汉、唐宋、明清建筑艺术基本保持了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即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首先,世界其他各民族主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中国主要建筑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中国人更进一步发展贯彻了这种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取某种神秘、紧张的灵魂感、悔悟或激情,而是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正如中国绘画理论所说,山水画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种种,只是“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 - 16 -‎ ‎。中国建筑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精神。即是说,它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它不是一礼拜才去一次的灵魂的洗涤之处,而是能够经常瞻仰或居住的生活场所。与哥特式建筑相反,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游历其中,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的狂迷意识。而正是这种狂迷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的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说,他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取胜。即使像万里长城,虽然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它盘缠万里,虽不算高大却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像一条无尽的龙蛇在做永恒的飞舞。它在空间上的连续本身即展示了时间中的绵延,成了我们民族的伟大活力的象征。‎ ‎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群体建筑为目标。‎ B.从考古发现看,可以肯定两千余年前的秦代宫殿建筑是不可思议的雄伟壮观。它是平面展开的整体复杂结构,完全可以与埃及金字塔相媲美。‎ C.唐宋、明清建筑的体制、风貌始终没有脱离先秦奠定的基础规范,一直延续着相当一致的美学风格。这也是“百代皆沿秦制度”的有力佐证。‎ D.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具有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特征。‎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其他民族主要建筑大都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庙殿、伊斯兰建筑、哥特式教堂等等。它们是孤立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 B.在中国建筑的空间意识中,不是去获得某种神秘、紧张的灵魂感、悔悟或激情,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 C.不同于许多宗教建筑所具有的反理性狂迷意识的审美特征,游历于中国建筑中,更多的是给人提供某种明确、实用的观念情调,使人感受到的是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 D.中国建筑“可游”“可居”胜过“可望”“可行”,也就是说,它是灵魂的洗涤之处,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而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16 -‎ A.中国建筑主要是宫殿建筑,它既是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同时也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这体现了中国人观念中神人同在的倾向。‎ B.作为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这一美学风格还体现在建筑物严格的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C.中国建筑群,虽说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建筑来比,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但是它结构方正,逶迤交错,也是气势雄浑。‎ D.万里长城,连绵于群山峻岭之巅,不可能有任何严格对称可言,但它的每段体制则是完全雷同的,因此也体现了实践理性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盛开在屋顶的莲花 葛俊康 ‎ 听父亲说,奶奶生前喜欢种莲,并且还是种莲的高手。每年奶奶都要在家门前的河汊道里种上一大片的莲藕。奶奶种的莲,花开得最艳。每天早晨,奶奶总要站在莲花旁边,一脸慈祥地看着在河里划船的父亲。 ‎ ‎ 父亲十八岁那年,从爷爷手中接过船桨,成了村里唯一的摆渡艄公。父亲除了摆渡,没事时,就按奶奶的吩咐,帮人们运这运那,特别是洪水来的时候。 ‎ ‎ 父亲说,那年的洪水,来得特别突然,也来得特别猛。半夜里父亲听到奶奶的喊声,忙跑出门去看,洪水已经冲进了街道。 ‎ ‎ 父亲惊呆了,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奶奶喊:“赶紧叫醒大家搬到山上去。”那时,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奶奶就和父亲分头边喊边敲人家的门。 ‎ ‎ 洪水越来越大,奔腾着,蹿进了院里。 ‎ ‎ 父亲回来后,马上开始手忙脚乱地往山坡上搬东西。这时,奶奶忽然想起了生产队堆放在河边晒场上的稻谷还没收拾,那可是全村人的口粮啊!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粮食显得特别珍贵,奶奶忙叫父亲去找他的船,然后到晒场去运粮食,还要他边跑边喊人。 ‎ ‎ 父亲赶到晒场,把船靠过去,闻讯赶来的青壮年一下就围了过来。几千斤稻谷少量已经装袋,大多还堆在地上,大家七手八脚,装袋的装袋,装船的装船,劲大的直接扛上麻袋往山坡上跑。洪水越来越大,父亲的心里挂念着奶奶,运完一船后,就直接把船划回了家里。 ‎ ‎ 这时,洪水已经淹没了柴楼。奶奶已被逼到了房顶上,看见父亲,忙问:“运完了吗?”父亲说:“还没!我想先把你送上山。” ‎ - 16 -‎ ‎ 奶奶厉声对父亲说:“瞎胡闹,赶紧回去!运完了再来,我没事!” ‎ ‎ 父亲望着奶奶,不敢吭声,只好又把船划了回去。 ‎ ‎ 晒场上的人们还在忙着,有人抱怨父亲咋现在才来,一袋袋稻谷装好,运到山坡前,卸下,背上山坡;返回,再装。洪水还在上涨,但平稳了些。 ‎ ‎ 马上就运完了,这是最后一船,看着那一麻袋一麻袋胀鼓鼓的稻谷,父亲开始动起了心思。那个年代,粮食是多么金贵啊!他看看左右没人,就把船停了下来,从船上找出一截绳子,把一袋稻谷拦腰捆好,绑在船舷外的挂钩上,麻袋浸在水中,只有一小节绳子露在外面,即使是白天,不仔细看也看不出,何况这闹洪水的三更半夜呢? ‎ ‎ 船靠岸了,人们很快就把稻谷搬完了,父亲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才想起了奶奶,赶紧划着船往家赶。但由于一边吊着稻谷,船倾斜得厉害,走得也很慢。 ‎ ‎ 父亲回到家,洪水即将浸过房顶,但奶奶还静静地坐在屋顶上,像安祥的观音。父亲赶紧跳上房顶去扶奶奶上船,这时船一下子倾斜得几乎要翻了。 ‎ ‎ 奶奶愣住了,问父亲:“船咋了?下面挂着啥东西?” ‎ ‎ 洪水还在上涨,父亲没时间跟奶奶解释,催促她赶紧上船,但奶奶似乎猜出了七八分,盯着父亲不放。父亲只好说出了实情。 ‎ ‎ 奶奶立刻急了:“你咋能这么干?我刚才还寻思,经了这场大水,后季的庄稼眼看没了指望,全村人就指着这点粮食活命呢,这要是谁动了歪心眼,偷偷地往自己家里背,那咱村非有饿死的不可。没想到我儿子就这么干!” ‎ ‎ 父亲惭愧得低头不语,只是一个劲地催奶奶上船。 ‎ ‎ 奶奶用严厉的口气说:“今天你不送回去,我就不走了!” ‎ ‎ 说完,奶奶挣脱父亲的手,盘腿端端正正地坐在了屋顶上。 ‎ ‎ 父亲答应奶奶一定把粮食送回,要奶奶先上船,但生气的奶奶执意不肯:“你不送回粮食,我哪有脸见人?”父亲无奈,只好调转船头去送粮食。这时天已放亮,父亲回头看时,洪水顺着房檐流过,端坐的奶奶像一朵盛开在屋顶的圣洁的莲花。 ‎ ‎ 突然,轰隆一声,房架垮了,屋顶上的奶奶掉进了洪水里。父亲大喊一声,手忙脚乱地把船又划了回去。船边的稻谷浸了水,坠得船怎么也划不动。父亲赶到时,奶奶已不见了踪影。 ‎ ‎ 父亲哭喊着,不停地划,不停地寻找。 ‎ ‎ 洪水无情地涌动着,往下游狂奔而去…… ‎ 从此,奶奶那莲花般圣洁的形象,就一直开在了父亲的心里。 ‎ - 16 -‎ 4. 下列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第一段写奶奶喜欢莲花,每年在门前河汊里种满莲花,还写到奶奶种的莲花开得最艳,意在强调奶奶勤劳,心灵手巧。 ‎ B.父亲划着船到达晒场时,许多人已经到了,大家“七手八脚”忙着搬运粮食,这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们都有着高尚的情操。 ‎ C.父亲在运生产队粮食时,放心不下奶奶,这显示出父亲对奶奶的孝敬,这种情感令父亲不敢违抗奶奶让他送回粮食的命令。 ‎ D.父亲将一袋稻谷吊在船侧,致使船走起来很慢,不仅不能及时赶回家,也不能及时将粮食送回集体,这是奶奶遇难的根本原因。 ‎ ‎5. 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奶奶”这一形象的特点。(6分) ‎ ‎6. 小说以“开在屋顶的莲花”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 - 16 -‎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 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等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2017年2月23日)‎ 材料二 在娱乐致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 ‎ 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 ‎ ‎《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本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 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者》第一个引起高度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两万多条。 ‎ 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 (摘自“中青在线“2017年3月9日报道)‎ 材料三 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9个小时。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 - 16 -‎ 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3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三个地点。 ‎ 此前,中新2月21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朗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 ‎ ‎(摘自新华社2017年3月9日上海报道)‎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三者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材料二有褒有贬,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 ‎ B.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体裁,时效性要求就很高。 ‎ C.材料一、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易引起共鸣,虽然有过度煽情之嫌。 ‎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多贬低,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无褒贬。 ‎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的原因,材料二则虽然对此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回暖有很多期盼,却仍持怀疑态度。 ‎ B.上海、杭州的朗读亭前排长队等候朗读的“长龙”明确告诉我们,《朗读者》这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火爆”就是因为它有广泛的受众基础。 ‎ C.三则新闻的报道的媒体不同,呈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严谨、理性,材料二新潮、活泼,材料三则朴实、稳重。 ‎ D.“高而不冷”、“流量们霸屏”、“安利”……写在“中青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上贴合其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 ‎9.根据上述材料,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建议?(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黄祖舜,福州福清人。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  权守尚书屯田员外郎,徙吏部员外郎,出通判泉州。将行,言:“‎ - 16 -‎ 抱道怀德之士,不应书干禄,老于韦布。乞自科举外,有学行修明、孝友纯笃者,县荐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其卓行尤异者,州以名闻,是亦乡举里选之意。”下其奏礼部,遂留为仓部郎中,迁右司郎中、权刑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司兼侍讲。进《论语讲义》,上命金安节校勘,安节言其书词义明粹,乃令国子监板行。荐李宝勇足以冠军,智足以料敌,诏以宝为带御器械。‎ ‎  兼权给事中。张浚薨,其家奏留使臣五十余人理资任,祖舜言:“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乞为之限制。”遂诏勋臣家兵校留五之一。户部奏以官田授汰去使臣,祖舜言:“使臣汰者一千六百余人,临安官田仅为亩一千一百,计其请而给田,则不过数十人。”事不行。保义郎梁舜弼、汉弼,邦彦养孙也,并阁门祗候,祖舜言:“阁门不可以恩泽补迁。”知池州刘尧仁升右文殿修撰,知新州韩彦直升秘阁修撰,祖舜言:“修撰本以待文学,不可幸得。”故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乞遗表恩,祖舜言:“愿阴济秦桧,中伤善类。”皆寝其命。秦熺卒,赠太傅,祖舜言:“熺预其父桧谋议,今不宜赠帝傅之秩。”追夺之。‎ 迁同知枢密院事。金主亮犯淮,刘汜败,王权走,上将诛权以厉其余,祖舜言:“权罪当诛,汜不容贷。刘锜有大功,闻其病已殆,权、汜诛,锜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上嘉纳。薨于官,谥庄定。‎ ‎(节选自《宋史·黄祖舜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B.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C.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D.登进士第/累任至军器监丞/入对/言/县令付铨曹/专用资格/曷若委郡守/汰其尤无良者/上然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16 -‎ 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黄祖舜认为州县应该选拔推荐守道德讲仁义的读书人,其中品行特别优秀的,还要把姓名报于朝廷。‎ B.黄祖舜曾兼任侍讲,向朝廷进献《论语讲义》一书,受到好评,皇帝还让国子监刻板发行。‎ C.黄祖舜代理给事中一职时,多次制止了权贵家族之人如张浚家人、梁邦彦养孙等向朝廷提出的不合理请求。‎ D.金主完颜亮南侵,刘汜兵败,王权逃跑,皇帝要诛杀王权以儆效尤,黄祖舜制止了此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 ‎(2)熺预其父桧谋议,今不宜赠帝傅之秩。‎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ƒ。‎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颔联写诗人登楼所见,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 B.颈联议论天下大势,北极(星)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 C.尾联运用典故,后主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竟然也享受祭祀,在成都锦官门外,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在此有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 ‎ - 16 -‎ D.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 ‎ ‎15.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琵琶行》中白居易能够充分体会琵琶乐曲中的情感的原因是: ______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义隆的典故,以古喻今的句子是: ______ ,______ ,______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______ , ______ ”两句,作者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有学者称:任何主讲人都挽救不了“百家讲坛”的命运,这个影响巨大的节目在进入风雨飘摇的同时,也进入了“死亡倒计时”。‎ B. 捐资助学有他,义务献血有他,揭露街头诈骗有他……同事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从善如流、乐于助人的好青年。‎ C.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筚路蓝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民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 D. 电影《指环王》和《霍比特人》中虽然有一些荒谬绝伦的奇幻元素,但其中很多内容都来源于原著作者托尔金惨痛的一战经历。‎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有人打着“中医”的幌子,冒充所谓的“大师”“神医”招摇撞骗,许多受害者不仅白白丢了性命,而且被骗走了钱财。‎ B. 为充分发挥典型模范,他们在县城繁华地段规划建设孝贤文化广场和标志性建筑“孝贤阁”,在农村、社区广泛建设一系列孝贤文化设施。‎ C. 近日,在缅甸西南部一条河流中发生两船相撞事故,造成20名乘客丧生,消防人员说,发生撞船事故的原因可能是没有灯塔照明造成的。‎ D. C919大型客机目前已经拥有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等23家国内外用户,订单总数570架,其中包括美国通用电气租赁等国际客户。‎ ‎19.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3分)‎ A. 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 16 -‎ B. 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 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 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20.下面是某省某年高考语文学科得分情况统计表。请仔细阅读,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写出两条结论(不能出现具体数字,一共不要超过80字)(6分)‎ 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学鉴赏的过程,就是在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基础上再创造的过程。越是内涵丰富的作品,越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请仿照示例,在以下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从两个不同角度解读。(5分)‎ ‎【备选】《林黛玉进贾府》《老人与海》《琵琶行》‎ ‎【示例】在《祝福》中,我们既看到了以鲁四老爷为统治者的宗法制度对祥林嫂的迫害,也读出了社会底层普通劳苦大众的冷漠与不觉醒。‎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的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 16 -‎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16 -‎ 集宁一中西校区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1. C (3分) 原文有“大概始终没有”,“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的字样,选项C太过绝对。‎ 2. D(3分) “灵魂的洗涤处”是宗教建筑的特点。‎ 3. C (3分) 原文“逊色一筹”的主语是“单个建筑”,不是“建筑群”。‎ 4. C (3分) A项,开篇写莲花主要目的是与后文形成呼应,展现奶奶高贵纯洁的灵魂。B项,高尚情操固然不能说没有,但不全是,大家要保住活命粮应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D项,奶奶遇难固然跟船走得慢有关,但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父亲”的私心,使得奶奶无颜面对乡亲,拒绝上船。‎ 5. ‎(6分)(1)奶奶是一位慈祥而严厉的母亲,她总是慈祥地望着干活的父亲,但孩子犯了错误,却决不宽容。‎ (2) 奶奶是个倔强、正直、刚强的人,虽然面临危险,但儿子不用行动改正错误,就坚决不让步。‎ (3) 奶奶热心善良,品德高尚。总是把集体和他人的事情放在首位,洪水来时,她一家家叫醒村民;自家东西还没有收拾,让自己的儿子先搬村里的粮食。‎ (4) 奶奶品质高洁,珍惜名誉。喜欢莲花,把名誉看得比生命重要,因儿子私自占有集体的东西而感到无脸见人。(答对三点,即得满分6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 ‎(6分)(1)莲花开在屋顶违反常规,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构思方面); ‎ ‎(2)“开在屋顶的莲花”是比喻端坐在屋顶上的奶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这一画面永远定格在读者的心中,美化了人物,概括了主题;(人物和主题方面) ‎ ‎(3)屋顶是小说高潮发生的地点,也是主人公牺牲的地方,以此为题提示了小说的线索(情节方面)(答出一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6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7.A(3分) B项“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错误,新闻评论同样需要具有时效性的。C“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错误。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D材料二“多贬低”不准确,应为“褒中有贬”。另外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故选A.‎ ‎8.C(3分) A项“仍持怀疑态度”错误,从“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可以看出,并没有怀疑;B项“就是因为它有广泛的受众基础”过于片面;D项“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的判断过于武断,这要看报道的内容等各种因素。故选C。‎ - 16 -‎ ‎9. (6分)节目优势应继续保留:(1)“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的宗旨(或目标)不能丢;(2)继续高扬爱和责任等传统价值观;(3)继续带观众回到文字的阅读上,感受其中的真情。‎ 弥补节目的不足:(1)阅读毕竟是更私人化的活动,节目中的访谈内容会影响观众的独立阅读感悟,访谈环节要把握好一个度(或“适可而止”);(2)少些教化和煽情的“表现”,更专注于“朗读”本身;(3)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本,扩大电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电视观众走进《朗读者》。(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0.D (3分) “登进士第”为固定搭配,其后停顿,排除AB;“曷”古同“盍”,何不,表疑问放句首,其前停顿,排除C;译文: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至军器监丞。入朝应对,进言说:“县令的任免权交付给铨选部门,只根据资历,为何不委托给郡守,可以淘汰那些特别坏的人。”皇上认为他的话很对。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11.C (3分) “非教育行政机构”错,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所以选C项。‎ ‎12.C (3分)“制止了……的不合理请求”错,原文第三段梁邦彦家并未有什么不合理请求,另外黄祖舜只是进言朝廷,而未有“制止”请求的行为。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3. (10分)(1)武将等候补缺好几年,如今白吃饭的官员又没有被替换,平白地被提升为高官,用什么来勉励众人建功立业呢?(守阙:等候补缺;素食:白吃饭;崇秩:高官,以曷:用什么。)‎ ‎(2)秦熺参与他父亲秦桧的阴谋计划,现在不适宜追赠他皇帝老师的官职。‎ ‎14.A (3分) 颔联上句是就空间,下句是就时间来写的。‎ ‎15. (6分) (1)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2)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3)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4)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 ‎(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 ‎16. (6分)(1)同是天涯沦落人;(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7.C (3分) A.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不合语境。B.从善如流:形容乐于接受别人提出的正确意见。望文生义。D.荒谬绝伦:形容荒唐、错误到了极点。与“奇幻元素”对象不合。故选C。‎ - 16 -‎ ‎18.D (3分) A项,语序不当,“白白丢了性命,而且被骗走了钱财”递进关系颠倒,把“白白丢了性命”和“被骗走了钱财”互换位置。B项,成分残缺,缺宾语,“模范”后加上“作用”。C项,结构混乱,“原因可能是没有灯塔照明造成的”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或“的原因”。‎ ‎19.B (3分) 本题着眼点有二:一是贺老师70岁寿辰,二是评价老师(或业绩,或风格),A项为60岁寿辰用语,C项为哀悼联,D项是指执教70年,而非寿辰。故选B。‎ ‎20.(6分) ①文科各卷和总分的得分率均低于理科。‎ ‎②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和主观题相比,一卷(客观题)得分率过低。‎ ‎21. (5分) 答案示例:‎ ‎(1)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我们既看到了宝黛初会时的心心相印和一见钟情,也读出了封建豪门穷奢极侈的生活和封建贵族家庭森严的等级观念.‎ ‎(2)在《老人与海》中,我们既看到了圣地亚哥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的不屈精神,也读出了人类理应敬畏自然、呵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实意义.‎ ‎(3)在《琵琶行》中,我们既看到了琵琶女娴熟精湛的音乐演奏技巧和不幸遭遇,也读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诗人怀才不遇时的凄凉境况和郁闷心情.‎ ‎(解读符合文意,必须有两个解读角度,各2分;联系作品中的形象分析1分)‎ ‎22.写作(60分)‎ 本材料的核心是“人不能忘本,应深深扎根于自我生活的土壤里”,立意可以是:1、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2、人不能忘本,而脱离自我家园、文化、祖国、民族等可悲;3、拒绝诱惑;4、故乡之恋;5、外面的世界与想要一个家;6、远离与回归;7、未来与现实;8、务虚与务实;9、追求与基础等等。文体方面写成记叙文、议论文均可。结构上以总分总为好。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议论为辅或夹叙夹议。‎ 素材:1、我们视托尔斯泰为俄国的良心,其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并非由于其手法如何精妙,构思如何奇巧,而在于他的灵魂就站在劳苦人民之间;2、优秀的作品来源于人民。杨丽萍跳孔雀舞便是对民俗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她编排的《云南印象》包含云南最原生态的风土人情,其作品也因淳朴真实而获得赞誉。这些作品没有那么宏大的叙事或高于现世的情怀,但正因来源于所爱-——人民,才得以在回归中升华自己。选材方面、语言方面都要力求创新。‎ 本则文字由所给的材料“地心引力”‎ - 16 -‎ 而来,娓娓而谈,易懂而又贴近生活,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更具有指导。思想上,可以促进青少年理解为何在仰望天空时一定要脚踏实地;方法上可以培养学生思辨、联想的能力,让学生有话可说。但想把发展与不忘本的关系说清,也不太容易,对学生“深刻”的理解力以及广泛的阅读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 黄祖舜,福州福清人。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至军器监丞。入朝应对,进言说:“县令的任免权交付给铨选部门,只根据资历,为何不委托给郡守,可以淘汰那些特别坏的人。”皇上认为他的话很对。‎ 黄祖舜代理充任尚书屯田员外郎,后调任吏部员外郎,离京去泉州做通判。将要出行,进言说:“那些守道德讲仁义的读书人,不响应诏书求取俸禄,到老未仕。请求在科举以外,如有学问和品行优秀光明,孝顺亲长友爱兄弟至纯至善的人,由县举荐到州,州郡延请他们到学校,来给众多的读书人做出表率;其中品行特别优异的人,州郡把姓名报知皇上,这也是由乡里考察推选的意思。”皇帝将他的奏章下发到礼部,就留他在朝廷任仓部郎中,后又升迁为右司郎中、代理刑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司兼侍讲。黄祖舜向朝廷进献《论语讲义》,皇帝命令金安节校对,安节评价这本书明晰精粹,于是皇帝就让国子监刻板发行。黄祖舜推荐李宝,言其智勇双全,皇帝下诏任命李宝为带御器械。‎ 黄祖舜兼代理给事中。张浚病逝,他的家人奏请留下五十多个使臣打理家产,黄祖舜说:“武将充当空缺职务官好几年,如今白吃饭的官员又没有人被替换,平白地被提升为高官,用什么来勉励众人建功立业呢?”请求限制张家。皇帝于是下诏功臣家的士兵保留五分之一。户部奏请把官田授予淘汰的使臣,祖舜说:“淘汰的使臣一千六百多人,临安官田仅为一千一百亩,计算他们的请求来分给他们官田,不超过几十人能得到田地。”此事没能施行。保义郎梁舜弼、梁汉弼,是梁邦彦的养孙,都被封为阁门祗候,黄祖舜说:“阁门官不可以因为恩泽补迁。”池州知府刘尧仁升任右文殿修撰,新州知府韩彦直升为秘阁修撰,祖舜言:“修撰的官职本是给为文学之士准备的,不可凭皇帝宠幸得到。”已故的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乞求遗表之恩,黄祖舜说:“杨愿暗地里帮助秦桧,污蔑伤害好人。”最终没有发表这些诏命。秦熺死,追赠太傅,黄祖舜说:“秦熺参与他父亲秦桧的阴谋计划,现在不适宜追赠他皇帝老师的官职。”朝廷夺回追赠的官职。‎ 黄祖舜升迁知枢密院事,金主完颜亮侵犯淮水,刘汜兵败,王权逃跑,皇帝将要诛杀王权来警示其他人,黄祖舜说:“王权论罪理应诛杀,刘汜也不容宽恕。刘锜有大功,听说他的病已严重,诛杀王权、刘汜,刘锜必愧疚愤恨而死。国家打了一次败仗而三将皆死,这难道不是使敌人高兴吗?”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黄祖舜在官位上去世,谥号为庄定。‎ - 1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