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浙江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新方案精练:“文言文断句题”强化练 Word版含解析
- 1 - “文言文断句题”强化练 一、对点强化练(30 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 分) 或 者 人 主 耻 不 能 致 乃 至 诱 之 以 高 位 胁 之 以 严 刑 使 彼 诚 君 子 邪 则 位 非 所 贪 刑 非 所 畏 终 不 可 得 而 致 也 可 致 者 皆 贪 位 畏 刑 之 人 也 乌 足 贵 哉 解析:先通读文段弄清大意,然后根据文中“乃”“邪”“则”“也”等虚词的用法和 两两对举的句式特点断开。 参考答案:或者人主耻不能致/乃至诱之以高位/胁之以严刑/使彼诚君子邪/则位非所贪/ 刑非所畏/终不可得而致也/可致者/皆贪位畏刑之人也/乌足贵哉 参考译文: 有些君主因贤才不应征而感到羞耻,于是用高位来引诱他,用严刑峻法来威胁他。如果 他是一个真正的君子,那么高位一定不是他所贪念的,严刑一定不是他所畏惧的,君主最终 还是得不到他。君主能得到的,全都是些图谋高位贪生怕死的人,这又哪里值得尊重呢?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盖 其 心 之 所 激 者 既 已 沮 遏 壅 塞 而 不 得 肆 独 发 于 言 语 文 章 无 掩 其 口 而 窒 之 者 庶 几 可 以 舒 其 情 以 自 慰 于 寂 寞 之 滨 耳。 (选自《投知己书》,有删改) 解析:解答断句题,应初步了解语句大意,然后根据标志性词语和结构特点,先断开容 易判别的地方,最后再根据上下文来破解难点。本题可借助的标志性词语有“者”“庶几” 等。 参考答案: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 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 参考译文: 古代能写文章的人,大抵十篇中有九篇是不得志的人写的,大概他们心中的激愤,既然 已被阻遏堵塞不能发泄,只能在言语文章中抒发,不会掩住自己的嘴使自己窒息,这样或许 可以宣泄自己的情感,在无边寂寞中自我安慰罢了。 3.用“/”给下面这段话断句。(3 分) 君 子 浴 德 澡 心 力 行 善 道 而 表 里 洞 达 人 皆 了 然 其 有 善 一 日 月 之 明 也 其 有 过 亦 日月 之 食 也 必 如 是 而 后 渐 合 至 真 矣(《诚伪》)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在了解文段大意的基础上,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 开,然后抓住文言标志性词语或根据句式结构分析难断处。如本题中,通读语段后,可先根 据句式结构,在“其有善一日月之明也”“其有过亦日月之食也”后分别断开;“人”是“了 - 2 - 然”的主语,所以“人”前也应是断开的;虽然“浴德澡心”“力行善道”的主语都是“君 子”,但各自语意完整,所以它们中间应是断开的;“必如是”意为“必须像这样”,语意 完整,所以其后也应是断开的。 参考答案:君子浴德澡心/力行善道/而表里洞达/人皆了然/其有善一日月之明也/其有过亦 日月之食也/必如是/而后渐合至真矣 参考译文: 君子要修养德性去除内心杂念,努力去做善事,从而达到外表和内心畅通明达,众人都 能明白。君子有行善的行为,就像日月的光(众人都能见到);君子有过失,也就像那日食月食 一样(众人也都能见到)。必须像这样,而后才会逐渐达到真实。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杭州上天竺观音大士古像,晋天福年僧道翊见瑞光发涧、得奇木以刻也。宋建炎四年, 兀术入临安,高宗逊于海,兀 术 问 知 像 缘 遂 与 玉 帛 图 籍 尽 航 而 北 僧 智 完 率 徒 以 从 至 燕 舍 都 城 西 南 五 里 之 玉 河 乡 建 寺 奉 之 此 观 音 寺 也。 解析:断句题需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标志词,二看结构。如本题可根 据“兀术”“遂”“僧智完”等标志词断句;再根据“此……也”等句式进行断句。 参考答案:兀术问知像缘/遂与玉帛图籍尽航而北/僧智完率徒以从/至燕/舍都城西南五里 之玉河乡/建寺奉之/此观音寺也 参考译文: 杭州上天竺供奉的观音大士古像,是后晋天福年间道翊和尚看见山涧里发出祥光,捞到 非凡的木料雕刻而成。南宋建炎四年,金大将金兀术攻进临安,高宗皇帝退避到东海。金兀 术了解到观音大士的雕刻经过,就把它同大量的珍宝物质、图书典籍一道用海船运到北方。 智完和尚带领他的徒弟们跟随观音大士古像上路,到达北京,在都城西南五里的玉河乡安顿 下来,盖了一座寺院供奉观音大士古像,这就是观音寺。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族之聚者九十口, 岁入给稻八百斛,以 其 所 入 给 其 所 聚 沛 然 有 馀 而 无 穷 屏 而 家 居 俟 代 者 与 焉 仕 而 居 官 者 罢 其 给 此 其 大 较 也。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 解析:断句题需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标志词,二看结构。如本题可根 据“焉”等标志词断句;再根据“以其所入”“给其所聚”“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 居官者罢其给”两两对应的结构,“此……也”等句式进行断句。 参考答案: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 /此其大较也 参考译文: - 3 - 范文正公,苏州人。生平喜欢以财物助人,选择那些亲近而贫穷、疏远而贤良的人,给 予救济。族人聚居在一起接受供给的共九十人,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 所收入的粮食,供给聚居的族人,绰绰有余,并且没有穷尽的时候。退职回家等待缺额的人, 可以享受供给;出去做官的,便停止供给。这就是他举办义田的大概情况。 6.用“/”给下面文段断句。(3 分) 天 地 虽 大 其 化 均 也 万 物 虽 多 其 治 一 也 人 卒 虽 众 其 主 君 也 君 原 于 德 而 成 于 天 故 曰 玄 古 之 君 天 下 无 为 也 天 德 而 已 矣 解析:文言断句要在读懂文言,基本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作答。文中标志性的提 示语和句末语气词也是断句的依据,应该加以注意。如本题的“曰”和几个“也”。 参考答案: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 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参考译文: 天地虽然很大,但它们的变化是均衡的;万物虽然繁杂,处理它们的方法却是相同的; 百姓虽然众多,但他们的主宰都是国君。国君以德为本顺天道而成功,所以说,在遥远的古 代,君主统治天下,行无为而治,是顺应天道自然而已。 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玄 保 既 善 棋 而 何 尚 之 亦 雅 好 其 事 吴 郡 褚 胤 年 七 岁 便 入 高 品 及 长 冠 绝 当 时 胤 父 荣 期 与 臧 质 同 逆 胤 应 从 诛。何尚之固请曰:“胤弈棋 之妙,超古冠今。父戮子宥,其例甚多。特乞与其微命,使异术不绝。”不许,时人痛惜之。 (选自《南史》之《宋书·羊玄保传》,有删改) 解析: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先易后难,逐步 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人名“玄保”“何尚 之 ”“ 褚 胤 ”“ 胤 父 荣 期 ”“ 臧 质 ” , 动 词 “ 善 ”“ 好 ”“ 入 ”“ 及 ”“ 冠 绝”“逆”“诛”,虚词“而”等。第三步,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 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参考答案:玄保既善棋/而何尚之亦雅好其事/吴郡褚胤年七岁便入高品/及长/冠绝当时/ 胤父荣期与臧质同逆/胤应从诛 参考译文: 羊玄保善于下棋,而何尚之也极爱这种游戏。吴郡的褚胤七岁时便进入了高品级,等他 长大,在当时位居第一。褚胤的父亲褚荣期与臧质一同叛逆,褚胤应当跟随着被处死。何尚 之坚持请求说:“褚胤下棋高妙,超过古代,冠于当今。父亲被杀儿子宽大处理,这种例子 很多。特请给予他活命,使一种奇异的技艺不致断绝。”结果没有得到批准,当时的人对此十 分惋惜。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 4 -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 贤 圣 下 笔 造 文 用 意 详 审 尚 未 可 谓 尽 得 实 况 仓 卒 吐 言 安 能 皆 是 不 能 皆 是 时 人 不 知 难 或 是 而 意 沉 难 见 时 人 不 知 问。 (节选自王充《论衡》) 解析: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先易后难,逐步 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贤圣”“时人”, 谓语动词“下”“造”“得”“吐”“知”“见”“知”,虚词“夫”等,结构“安能皆 是”“不能皆是”两两对应。第三步,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 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参考答案: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 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 参考译文: 社会上的儒生学者,喜欢迷信老师,崇拜古人,认为圣贤说的都没有错,专心致志地讲 述和学习,不知道进行反驳和质问。圣贤下笔写文章,尽管构思周密,还不能说完全正确, 何况是匆忙中说的话,怎么能都对呢?不能全对,当时的人却不懂得反驳;有的虽正确,但 意思隐晦,难得明白,当时的人也不知道去追问。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世间极闲适事,如临泛游览,饮酒弈棋,皆须觅伴寻对。唯 读 书 一 事 止 须 一 人 可 以 尽 日 可 以 穷 年 环 堵 之 中 而 观 览 四 海 千 载 之 下 而 觌 面 古 人 天 下 之 乐 无 过 于 此 而 世 人 不 知,殊可惜也! (选自张岱《快园道古·言语》) 解析:首先,明确关键性名词“古人”“世人”;其次,抓住语段中的谓语动词 “止”“须”“尽”“穷”“观览”“觌面”“过”“知”;再次,根据句子结构断句,如 “可以尽日”“可以穷年”两两相对。 参考答案:唯读书一事/止须一人/可以尽日/可以穷年/环堵之中而观览四海/千载之下而觌 面古人/天下之乐/无过于此/而世人不知 参考译文: 世间特别休闲适意的事情,如游山水,赏胜迹,饮酒,下棋,都要有同伴,有对手。只 有读书这件事,只需一人,你可以读一整天,也可以读上一年。坐在小屋子里你能够纵览天 下;隔了上千年你也能面对古人,这是天下任何其他赏心乐事都比不上的。只是世人不一定 体会得到,非常可惜啊! 10.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 而放之海。方 其 功 之 未 成 也 盖 亦 有 溃 冒 冲 突 可 畏 之 患 惟 能 前 知 其 当 - 5 - 然 事 至 不 惧 而 徐 为 之 图 是 以 得 至 于 成 功。 (节选自苏轼《晁错论》) 解析:断句题需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标志词,二看结构。如本题可根 据“盖”“惟”“而”“是以”等标志词断句。 参考答案: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 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参考译文: 古代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但要有超出普通世人的才华,也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过 去大禹治水,打通龙门,疏通大河,来使河流流进大海。当他的功业尚未成功的时候,也有 溃堤、渗漏等等可怕的灾祸,只有能够预先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来了就可以不畏惧, 而且能够慢慢地为这件事情谋划,因此能够得到最终的成功。 二、语篇综合练(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 题。 与孙以宁书 方 苞 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承命为征君①作传,此吾文托记 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 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 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迹也,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太史公传.陆贾,其分奴婢、装资, 琐琐者皆载焉。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则文字虽增十倍,不可得而备.矣。故尝见义于 《留侯世家》,曰:“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此明示后 世缀文之士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宋元诸史,若市肆簿籍,使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耳。 征君义侠,舍杨、左之事②,皆乡曲自好者所能勉也;其门墙广大,乃度时揣己,不敢如 孔、孟之拒孺悲、夷之③,非得已也;至论学,则为书甚具。故并弗采著于传上,而虚言其大 略。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至以文自辩。而退之之.志李元宾,至今有疑其太略者。夫元 宾年不及三十,其德未成,业未著,而铭辞有曰:“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则外此 尚安有可言者乎?仆此传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 义愈狭。今详者略,实者虚,而征君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言之外,他日载之家乘,达于史官, 慎毋以彼而易此。惟足下的然昭晰,无惑于.群言,是征君之所赖也,于仆之文无加损焉。如 别有欲商论者,则明以喻之。 (有删改) [注] ①征君:即孙奇逢。②杨、左之事:指孙奇逢营救杨涟、左光斗的事。③孺悲:鲁 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夷之:墨子的信徒,曾通过徐 - 6 - 辟求见孟子,未见。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太史公传.陆贾 传:为……作传。 B.不可得而备.矣 备:具备。 C.坐.此义不讲耳 坐:因为。 D.必有病.其太略者 病:批评,指摘。 解析:答案:B 备:完备。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三者详而.征君之事隐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 以.有尺寸之地 C.{而退之之.志李元宾 句读之.不知 D.{无惑于.群言 月出于.东山之上 解析:答案:A A 项,都是连词,表转折;B 项,介词,用/连词,因而;C 项,助词, 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 项,介词,表被动/介词, 在。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认为,写人的文章,其中所记载的人物事迹,一定要与所写对象的行为规范、事 业格局相称,并以此来确定文章中材料的详略。 B.作者认为,如果写人物传记有闻必录,如“市肆簿籍”一般,读者很难将一篇文章读 完,人物的精神品格反而会被淹没,因此不如“详者略,实者虚”。 C.在作者看来,司马迁写《陆贾传》和《留侯世家》,在采择人物生平事迹材料方面, 都是详略轻重处理得较好的范例。 D.作者在写孙奇逢传记时,主张只选择孙奇逢参与过的“杨、左之事”以及其师门盛况 和论学成就这三个方面的典型事迹来详写,其他事迹,为节省笔墨起见,一概不予记载。 解析:答案:D 原文说的是作者主张只采择“杨、左之事”来详写,其他都略写或不写。 14.用“/”给下面文段断句。(3 分) 所 示 群 贤 论 述 皆 未 得 体 要 盖 其 大 致 不 越 三 端 或 详 讲 学 宗 指 及 师 友 渊 源 或 条 举 平 生 义 侠 之 迹 或 盛 称 门 墙 广 大海 内 向 仰 者 多 解析:首句“群贤论述”作“示”的宾语,“所”字结构作主语,主语较长,可在“论 述”后稍作停顿。“未得”作谓语,“体要”为宾语,此处结构完整,“体要”后需断开。 “盖”在此处为句首语气词,“其”作主语,“不越三端”为动宾结构,此处句式完整,故 “三端”后应断开。其后为列举,以三个“或”字为标志,句式一致,故“或”前应依次断 开。最后“海内向仰者多”句式完整,“海内”前应断开。 - 7 - 参考答案: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 举平生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4 分) 译文: (2)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4 分) 译文: 参考答案:(1)以前归有光曾经遗憾自己足迹没有出过乡里,所见所闻的人物中没有杰出 节操、伟大行为可记述。 (2)不知道以往各家的记述,只求验证事实,所以事迹写得越详细,而意蕴反而越狭小。 [评分标准] (1)关键词“恨”“里闬”各 1 分,“所”字结构的翻译 1 分,大意 1 分。(2) 关键词“惟务”“征”“故事”各 1 分,大意 1 分。 参考译文: 以前归有光曾经遗憾自己足迹没有出过乡里,所见所闻的人物中没有杰出节操、伟大行 为可记述。我承蒙您嘱咐为征君作传,这是我的文章仰仗所记人物来增加了分量,我岂敢不 竭尽自己的心力。 你给我看的那些别人给孙征君写的论述,都没有抓住最重要的东西。他们所写的,大致 不超过三个方面:有的详细记述他平生讲学所宣扬的宗旨以及师友相承的渊源关系,有的逐 条列举他一生仗义行侠的事迹,有的极力称颂他弟子众多,四海之内向往仰慕他的人很多。 这三个方面,都是征君细微的事迹,这三个方面写得详细,征君一生立志的大事反而被淹没 了。 古代明了作文规律的人,在人物传记中所记载的事迹,一定与所记之人的行为规范、事 业格局相对称。司马迁为陆贾作传,将陆贾给五个儿子分配奴婢、财产等琐细的事情都写上 去了。如果《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中也逐条列举二人的政绩,那么文字即使增加十倍, 也不可能全都写下来。所以司马迁曾在《留侯世家》中标示了写作的道理:“留侯从容地和 高祖谈论天下的事情有很多,但不是关系到天下存亡的大事,因此不记载。”这就明确地告 诉了后世写作文章的人处理虚实详略的标准。宋、元各史书,就像街市店铺里的流水账簿, 使得读者无法将一篇文章读完,就是因为(作者)不懂得这一原理。 征君仗义行侠,除了营救杨涟、左光斗之事,其他的都是乡村里对自己的行为要求高的 人能够努力做到的;他的弟子门人众多,是因为他能够审度时势,正确估量自己,不敢像孔 子、孟子拒绝孺悲、夷之那样,是不得已的;至于他研究学问,他自己所写的书已说得很详 细。所以这些我都没有写入传中,只是用虚笔写了一个大略情况。从前欧阳修作《尹师鲁墓 - 8 - 志》,以至专门写文章为自己辩白。韩愈为李元宾作墓志铭,至今还有人对他写得过于简略表 示疑惑。李元宾年纪不到三十,德行还没有修成,功业也不显著,而铭词中已说:“才高于 当世,而品行超过古人。”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的这篇传公开后,一定会有 人嫌我写得太简略,不知道以往各家的记述,只求验证事实,所以事迹写得越详细,而意蕴 反而越狭小。我现在把要详写的事迹写得简略,具体的事迹写得概括,而征君真正的精神品 格反而能够在文字之外表现出来,以后载入家谱,交送史官,千万不要用别人写的替换我这 篇。只有您明辨是非,不被一般人的言论迷惑,是征君所信赖的人,对我的文章并没有加以 贬损。如果还有别的什么要商量讨论的,就请明确告诉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