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练习:诗歌部分 第4单元 精读 河床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练习:诗歌部分 第4单元 精读 河床 Word版含解析

诗歌部分 第四单元 【精读】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7] 一、课内双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 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这段话的意思是,在人生的不同 阶段,读书的境界________。少年时读书,是从字面上理解;中年时读书,是用人生的历练 去理解;老年时读书,是用全部人生去理解。客观地说,读书的境界与年龄________,即使 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关键是要结 合人生去读书,感同身受、________,深深体会蕴藏在文字后面的历史真实、科学道理、人 性善良和审美情韵。这样的读书,乐趣更大,境界更高。读书可以帮助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 宁静才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这表明读书可以帮助培育良好的气质风度。一个人的 气质风度和相貌是不一样的,(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书读多了,________,就会提升 精神品格,这样更容易养成健康的人格。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但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 B.而且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 C.但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 D.而且也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老年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深刻。 【解析】 解答本题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横线处的病句连接前后文,前面说“读书的 境界与年龄有联系”,后面却说“关键是要结合人生去读书”,前后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故 前面要使用转折连词,B、D 两项中的“而且”是表示递进,故排除;从上文来看,老年人 的理解相对来说要更为深刻,年轻人的理解相对肤浅,转折之后,就变成“老年人的理解不 一定深刻,年轻人的理解不一定肤浅”,故选 A 项。C 项的内容正好表达反了。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相貌可以遗传,气质风度也是可以遗传,读书是可以培养气质风度的沃土 B.气质风度可以遗传,而读书是培养气质风度的沃土,相貌只能靠后天培养 C.相貌、气质风度可以遗传,也可以靠后天培养,而读书是培养气质风度的沃土 D.相貌可以遗传,气质风度只能靠后天培养,而读书是培养气质风度的沃土 【解析】 A 项,与前文“一个人的气质风度和相貌是不一样的”不对应。B、C 两项 不合逻辑,相貌应该是遗传的,气质风度是后天培养的。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B ) A.截然不同 休戚与共 触类旁通 明尚夙达 B.截然不同 息息相关 融会贯通 明尚夙达 C.截然相反 休戚与共 融会贯通 振聋发聩 D.截然相反 息息相关 触类旁通 振聋发聩 【解析】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截然相反:完全相反。结合 语境,相应的空缺处宜用“截然不同”。息息相关: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与共:有幸 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结合语境,相应的空缺处宜用“息 息相关”。触类旁通:掌握了解某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 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融会贯通: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 的理解。结合语境,相应的空缺处宜用“融会贯通”。明尚夙达:明智的人贵在事先估计事 物发展的趋势。振聋发聩: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结合语境,相应的空缺处宜用“明 尚夙达”。 4.下列各项中的诗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能和智慧不是自然的恩赐,而是勤奋的 结晶,勤奋为你打造稳固的基石,助你跨过困难的鸿沟,带你走进成功的殿堂。 B.“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有些人目光短浅,双眼紧紧盯着自身那么 一点私利,须臾不敢离开,竟将身外之物当着终生追求的目标,难免有些可怜。 C.“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的成功所陶醉,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的人,必然一事 无成。 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岁月无情,总是催人老去。然而,如若我 们能时常保有一颗年轻的心,永远怀着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那么岁月能老去的不过是年华。 【解析】 A 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句出柳永的《蝶恋花》,意 思是:人消瘦了,衣带越来越宽松,我始终不曾懊悔,为了思念她,我宁可自己容颜憔悴。 语境借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言勤奋的道理。用于此处符合语境。B 项,“睫在 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语出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意思是:睫毛就在眼 前却总是看不见,大道本非身外还去何处寻求?前一句启示我们对待身边的人或事物,如果 没有正确的态度,最熟悉的东西也会是最陌生的、最不易理解的。后一句是说禅道只有向自 己的内心去求索,而不能在自身之外寻找。进一步说,真正的才学在自身,而不在外人如何 看待,不能因为别人的某种观点而轻视了自己。B 项从目光短浅、淡泊名利的角度引用该诗, 与诗意不合。C 项,“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语出自宋代杨万里的《过松源 晨炊漆公店》,意思是当你不觉走进群山设下的圈套里,一座山刚刚把你放过,另一座山又 把你拦挡。强调不要被一时的成绩所迷惑,用于此处符合语境。D 项,“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语出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意思是谁说人老了不能再变少年, 门前的流水还能向西流,不要在老年的时候感叹时光流逝,而自叹衰老。用于此处符合语境。 5.下列关于《河床》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河床》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诗人不仅传达出神秘而雄性的河床给人的奇异感 觉,而且推向黄河源头,显示出母亲河的精神生命。 B.该诗的“激情”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意象的独异,如“兀鹰”“母狼”“黄河象”等, 它们本身都是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想象。 C.该诗的内在节奏通过奇崛的长短句式来实现,如“你们的麦种在农妇的胝掌准时地 亮了”,并将现代汉语与文言词语和句式相交错,如“我刺肤文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 可被远观而不可近狎”,形成突兀、冲撞、紧张的效果。 D.这首诗的意象构成也是十分独特的,有实有虚,虚实相生,显得既不拥塞又不空洞。 实的如“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等,给人以具体的视觉刺激。虚 的如“是眩晕的飓风”“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等,给人以空洞虚幻的美感。 【解析】 “唐古特人的那些马车”应是实的意象。 6.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全诗以第一人称写河床,把“我”幻想成河床,在这一节中,更是在河床中渗进了 “我”的感情、情绪和思考。在这里,所有的形象特征既是河床的,又是远远大于河床的, 诗人渗进了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可以说,此处的“我”既是河床,又是英雄的象征,先驱 者的象征,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沉着自信的民族的象征。 B.诗人爱用短促的句子,但对分行似乎没有太多的强调,每个诗行,有长有短,短的 仅有一句,如“我是父亲”,长的多达五个句子,如“我是排列成阵的帆樯。是广场。是通 都大邑。是展开的景观。是不可测度的深渊”。这种抒情手段使他的诗歌独树一帜。 C.诗中的意象“兀鹰”“母狼”“黄河象”等,它们本身都是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 物,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想象;而“我是……”的连续排比,更形成一种排 山倒海的气势,不仅是河床的气势,也是诗人的气势、创造力与“须臾不停”的“精力”。 D.这首诗不仅讲究韵律、押韵,也注重内在的节奏,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解析】 这首诗不讲究韵律、押韵。 二、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 7~8 题。 母 亲 陈 源 母亲的两只手 一只属于风箱 一只属于锄镰 母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锅灶与田野之间 将生活调和得有滋有味 母亲不知道汨罗江的诗魂 也不知道有个断臂的女神 母亲却懂得要养活台儿庄的儿女 就像种植庄稼仔细而平凡 那个冬天大雪渐渐爬上母亲的头顶 并用消瘦下去的养分滋养我 不断生长的枝柯 这个冬天我格外思念母亲 想起母亲收获庄稼 一定同分娩一样沉重 一世的情缘 不能愧对父老乡亲 不能愧对母亲手搭凉棚的期盼 7.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一只手属于风箱”言母亲做饭操劳家务,“一只手属于锄镰”言母亲勤于农事, 两只手概括出母亲的一生。 B.“不知道汨罗江的诗魂/也不知道有个断臂的女神”,是说母亲不想追求浪漫开放的 生活。 C.“大雪渐渐爬上母亲的头顶/并用消瘦下去的养分滋养我/不断生长的枝柯”,这几 句诗是说,母亲用自己的心血哺育着儿子,犹如大山养育着成长中的树木。 D.“手搭凉棚”是远望,是期盼,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在手搭的凉棚下那双期盼的眼睛。 【解析】 “不知道汨罗江的诗魂/也不知道有个断臂的女神”,是说母亲从课本上学 得的东西不多,但却有朴素的追求。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意象,表现母亲勤劳的一生以及对儿女的爱;同时,儿子 对母亲的感激和爱也含蓄而深沉地表现出来。 B“大雪渐渐爬上母亲的头顶”是特写镜头,从修辞的角度讲用了借喻,“大雪”的本 体是母亲满头的白发。 C.“大雪渐渐爬上母亲的头顶”这个意象还联系着树的意象,“并用消瘦下去的养分 滋养我/不断生长的枝柯”。母亲像一座披雪的山,山上有年轻的树。这可以说是“象中有 象”。 D.“这个冬天我格外思念母亲”是因为母亲年事已高,需要“我”回去照顾,“母亲 手搭凉棚的期盼”是写母盼儿归,时间的转换,使全诗主旨得到了更丰富、更细腻的展现。 【解析】 “这个冬天我格外思念母亲”并不仅是因为母亲年事已高,更重要的是我懂 得了母亲的艰辛与伟大。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9~10 题。 流亡者的悲哀 穆木天 在海的那边,山的那边, 母亲在望儿子,弟弟在望哥哥; 可是,没有人晓得,在这个大都市中, 我一个人在拖着我的流亡者的悲哀。 “可怜的落侣雁”般地悲凄, 故园的烽火,更显得我的空虚, 看见青年朋友,感到自己老了, 遇到跃动的生命,觉得自己是刑余。 在阴凄的巷中,度着虚伪的生活, 人生的途径,在心中被虐杀着; 憎恨,如烈火潜在黑煤块里, 流亡者的悲哀,也只有流亡者拖起。 到海的那边,到山的那边, 流亡者的悲哀和憧憬交集着; 我也不想母亲,我也记不起弟弟, 故园的屠杀和烽火,在心中交映着。 一九三六年七月二十一日晚 注:“九一八”之后,作者因战乱流落他乡。 9.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第一节写母亲、弟弟在家乡思念“我”这个因战乱流浪远方的人,可是自己内心的 悲哀谁又能理解? B.“看见青年朋友,感到自己老了,遇到跃动的生命,觉得自己是刑余”,在消沉中, 透出一个敏感灵魂自责的痛苦。 C.“流亡者的悲哀,也只有流亡者拖起”,说明诗人不安于这种“虚伪的生活”,自 觉地意识到,无论如何的境遇,必须肩负起民族受难的十字架。 D.“人生的途径,在心中被虐杀着”,说明诗人在国难时期,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 于是对前途感到渺茫,内心十分绝望。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诗人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民族的苦难、故园的烽火连在一起,为这首诗带来了个性 的色彩,增加了抒情的深度。 B.本诗句式整齐,读来铿锵有力,体现了诗人勇赴国难的可贵品质,这种精神与不理 解哥哥的“弟弟”,不理解儿子的“母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本诗是一种写实性的抒情,但读来含蓄隽永,如诗的开头与结尾都用了“海的那 边”“山的那边”,只是一处用“在”字,一处用“到”字,没说明自己怎样投身赴敌的决 心,心灵变化的历程却得到暗示。 D.诗人的心先是“悲哀”,后来是“悲哀和憧憬交集着”,形象地写出了战胜自我的 历程,呈现于诗中的是一颗为民族苦难燃烧着的心。 三、高考热点 11.下面是某校校园文化艺术节暨 2020 年元旦文艺汇演邀请函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 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为丰富校园生活,我校将于 2019 年 12 月 31 日 19 时在学校活动中 心隆重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暨 2020 年元旦文艺汇演,在此,诚挚邀请您拨冗惠顾!为确保 活动顺利进行,请您凭邀请函入场,务必在指定区域坐下来,观赏精彩纷呈的节目。如需任 何援助,学生志愿者将鼎力为您服务。感谢您对我校的支持! 【答案】 (1)将__“惠顾”__改为__“光临”__; (2)将__“务必”__改为__“请”__; (3)将__“坐下来”__改为__“就坐”__; (4)将__“援助”__改为__“帮助”__; (5)将__“鼎力”__改为__“全力”(热忱)__。 12.下面是学习国学《易经》知识点的结构图,请把这个结构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 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5 个字。 【答案】 __学习国学《易经》需掌握作者、学术流派和学术五要素这三方面的知识。 其中作者有伏羲、文王和孔子三圣人,学术流派为哲学和玄学,此外还应掌握阴阳、五行、 八卦、数理、干支等学术五要素。__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 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与生理的统一。节奏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原始 的艺术所同具的一个元素。__①__,也见于人的生理活动,人体中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 的自然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奏。如果审美对象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的节奏,人就感 到和谐和愉快。例如听京戏和鼓书,为了跟上节奏,我们全身筋肉都在打板,听到上一板, 我们就预期下一板的长短高低快慢如何。__②__,美感就加强,否则美感就遭到破坏,在这 种美与不美的节奏感里,它是纯粹主观或纯粹客观的吗?__③__? 【答案】 __①节奏不仅见于艺术作品__②如果下一板果然符合预期__③是纯粹心理的 或纯粹生理的吗__ 四、读写创新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使电信业、银行业、出租车行业等面临挑战,许多 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 材料二: 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彩搭配 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 材料三: 一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使“章丘铁锅”意外走红。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得到人们 的追捧,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个人应该有着怎样的思考和选择?作为高三毕业生,请 你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在班会上发言,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佳作赏读】 顺时代大潮,扬人生风帆 时代大潮奔流入海,个人的发展正处于历史的三峡,其间水域开阔却也暗潮涌动。 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语境下,再有远见的智者也难以望到尽头,再有定力的老者也难以 忽视这滚滚而来的波涛汹涌!就如何在当下时代规划职业生涯,我有以下浅见: 包容开放,取精去芜,发现丰富多样的人生选择。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崛起,将时代列车 推向生死时速的快车道。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新兴产业一夜勃起,“共享经济”曾几何时还被 轻视和嘲笑,“大数据”的到来也一度被定为痴人说梦……还有无数如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 关的行业,都实现了从零到繁的突跃。这就意味着,此时此刻正有无数仍不知名的事物,很 有可能在明天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由此观之,怀有一颗包容的心,接受了解新兴职业,将 给我们的人生规划带来更多选择。 创新求异,勇于改变,跟上时代发展的快节奏。作为中国人,我们格外清楚墨守成规、 因循守旧的弊病,“闭关锁国”的惨痛教训时刻警醒着我们“原地踏步就是退步”的通俗道 理。作为人民出版社前身的商务印书馆就是顺应时代潮流,敢于创新发展的典型范例。从最 初只印书不出书的小商务所,发展为今日的行业巨头,其间还遭遇敌军四次炮轰,它的成功 不仅是创新驱动带来的发展生机,更重要的是坚持为国民提供思考力的不变信念。从中,我 们可以发现,在当下时代的繁华多样中,创新的是形式与方法,不变的是初心与本质。 最后,求同存异,不妄自菲薄全盘否定传统行业,应当是在新时代新产业环境下需要我 们始终牢记的。正如“章丘铁锅”的意外走红,“磨刀手艺人”的惊世之作,以及“吹糖 人”“皮影戏”的经世不衰,都彰显了传统行业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民俗风尚的绝对魅力。 这是当下再高新的产品所无法取代的魅力。它们一直存在于人们记忆的最深处,是心中最柔 软的部分。这样的职业,绝不能被轻视,更不能被同化!而我们所要做的是给它们包上时代 的外衣,例如纪录片的播出或与科技的融合。总之,我们应该铭记老行当的绝对意义,避免 追求新生产业而舍弃根本,丢失初心。 时代大潮川流不息,发展道路四通八达。我们当扬起人生风帆,或逆流勇进,碰撞激情 火花;或顺流而下,行稳致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