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麻城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黄冈麻城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二期中语文 第 1页 / 共 8页 麻城二中 2020 年秋高二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时: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音象”,是对中国文学中声音之象的泛称,是指文学(诗歌)作品在音乐或格律的参与下 形成的声音效果,以及由声音效果产生的形象体验。与之相对,“诗象”用于指称依靠文字内容 而产生的主体想象和认知。“音象”与“诗象”是构成文学“意象”的基石,充分剖析作为“意 象”重要维度的“音象”,有助于全面认知“意象”概念。 魏晋之前,“音象”主要以“乐象”为存在形态,到了唐代,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 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是“音象”存在形态之一。就此种“音象”而言,音乐或格律的运用 会使作品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或气质,从而在整体上营造出与众不同的声音效果。对入乐性作 品来说,这种整体效果主要借助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来实现;对不入乐作品来说,则主要 以语辞的韵律性和音乐性来体现。配乐而歌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的最典型形态,对唐代而言, 以齐言歌诗和杂言曲辞最具代表性。来看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 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据考证,该诗配乐歌唱之事实是确定无疑的。 王维诗的立意在送别,故此可以推断与之相配的音乐也应当以感伤的基调为主,即便是先有辞, 然后才根据意境产生了曲,但音乐由回环的旋律而产生的“三叠”的唱法,对诗意的升华无疑 是有重要作用的,从而使渭城清雨与阳关漫道、绿柳垂杨与大漠孤烟的形象对比更为突出,惜 别之情跃然纸上。唐代入乐性作品,还包括很多杂言曲辞。各种民间谣辞、酒令、琴歌,甚至 是佛教俗讲,都往往凭借音乐深入人心,加以传播。很显然,吟唱之声的婉转动听,在人们接 受文意、领会经旨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此时音乐产生的“音象”可能是模糊 的,但它相当于一个朦胧的场域,与文字层面的“诗象”相结合,从而使“意象”意义获得彰 显。 如果说,入乐性的歌诗由于与音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使得“音象”的作用较为突出, 那么下面就来考察不入乐的徒诗“格律”中蕴含的“音象”潜能。对唐代徒诗而言,李泽厚称: “盛唐诗歌和书法其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甚至把 唐代的律、绝体诗歌称为“近代曲辞”和“新乐府辞”,这充分说明了这些作品本身具有的音乐 性。正是由于唐代诗歌在格律上仍然保留着音乐性潜能,在吟诵过程中产生的音乐效果便构成 了新的“音象”存在形态。这种音声层面的“音象”与文字层面的“诗象”相得益彰,从而使 “诗象”升华为“意象”,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 综上所述,“音象”在文学中与“诗象”同样重要,它们都是构筑“意象”、生成意蕴的必 要保障。“音象”与“诗象”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抒情性和表意性的特征。 (摘编自韩伟《唐代“音象”刍论》,《文学评论》2017 年第 6 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文学中的“音象”,是构成“意象”的基石之一,是与“诗象”相对而言存在的, 没有“音象”,也就没有“诗象”。 B.“音象”的存在形态在魏晋之前主要为“乐象”,到了唐代,则是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 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 C.在文学中,意象的构筑、意蕴的生成离不开“音象”和“诗象”,“音象”和“诗象” 在作品中是同样重要的。 D.民间谣辞、酒令、琴歌,甚至是佛教俗讲,都往往凭借音乐加以传播,但此时音乐产生 的“音象”是模糊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篇在与“诗象”的比照中阐释“音象”的内涵,点明论述对象,指出了剖析“音 象”的意义所在。 B.文章引用李泽厚的话和郭茂倩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唐代不入乐的徒诗都是讲究格律,具 有“音象”存在形态的。 C.二三两段采用并列式结构,分别剖析了入乐性歌诗中“音象”的存在形态和不入乐徒诗 中“音象”的存在形态。 高二期中语文 第 2页 / 共 8页 D.文章虽以大量篇幅阐释“音象”在文学中的存在形态,但其彰显的立场是“音象”对意 象构筑、意蕴生成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只有“音象”与“诗象”在作品中结合起来,中国文学的音乐性、抒情性和表意性的特 征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B.入乐性诗歌作品,因为与音乐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音象”的作用较为突出,有助 于诗意的升华。 C.不入乐诗歌作品,如果在格律上不能保留音乐性潜能,那么在吟诵过程中就不能产生音 乐效果从而构成“音象”的存在形态。 D.作者认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入乐性诗歌作品且为齐言歌诗,“音象”让该诗的 惜别之情更加跃然纸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早先人们常常使用水力发电,水力发电是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处具有势能的水流至低 处,将其中所含势能转换成水轮机的动能,再借水轮机为原动力,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随着 科技的发展,风力发电逐渐兴起。据估算,全世界可利用的风能为 200 亿千瓦(KW),比地球 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 10 倍。全球风电行业未来几年是一个发展较好的时期:欧洲 风电行业框架立法以及欧洲对 2020 年风电行业的明确目标,能够确保行业的稳定性;美国和 加拿大风电规模发展速度仍然较快;中国风电市场继续保持强势。当然,也有类似英国取消风 电优惠一类政策的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 (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8 年 2 月 8 日《全球风电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材料二: 我国风电行业成长迅速。2010 年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此后继续保持领 先地位,并逐渐拉开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据统计,2016 年底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已达到 168.73GW, 占全球比重高达 34.48%。具体变化情况如下图。 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变化 [注] ①1Gw=1000kw。②YOY,增长率,是指当期的数据较去年同期变动多少。 (资料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2018 年中国风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材料三: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它不同于火 力发电,火力发电是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 电方式。风力发电比火力发电拥有更多的优点,比如:清洁,环境效益好;可再生,永不枯竭; 基建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对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 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 (摘自《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 材料四: 由于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中国风电稳步发展。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倾向数据看,2016 年新 增装机将向河南、山东、湖南等中东部、南部等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地区转移。截至 2016 年 底,随着第七批风电能源补贴目录项目的申报,补贴将逐步解决,补贴时效也将提速。2016 年 底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风电标杆电价逐步下调,风电已经实现平价,平价的意义在于,风电 在无补贴的情况下具备与火力发电直接竞争的能力,行业的存续不依赖政策的波动及补贴的缓 急,并且随着成本的不断降低获得永续的生命力。在政府的引导下,风电项目具备较好的经济 性,吸引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风电项目的开发,比如有一种分散式风电,不用像大规模 高二期中语文 第 3页 / 共 8页 风电场一样新建高电压、远距离输电线路,体量小、投资少,就成为民营资本投资风电项目的 首选。如今,民营企业的发展超过人们的预期,如天润、新天绿色等。 (摘自东吴证券公司《2017 年风电行业深度报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风电行业的利好信息来自于欧洲风电行业的框架立法、美国和加拿大风电规模发展速度较 快和英国取消风电优惠等。 B.较之于 2015~2016 年,起初的 2006~2007 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增加的数量减少, 增长速度放缓。 C.根据材料二中各个年度的累计装机容量、累计装机增长率,我们能够了解我国风电行业成 长迅速的情况。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年度的逐渐推移,中国风电累计装机每年增长,累计装机增长率也 逐年提高。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政府在风电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有效的措施。(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山顶的海风 胥得意 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 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 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 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 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推打着海岸,但那 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 罗布想要去看大海。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 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 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罗布像 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 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 罗布说:“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 罗布如愿以偿了。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那天,他在草原上飞快 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罗布的喊声,一直飞向湛蓝的天 空。 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 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 的鼾声。 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 穿上水兵服。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走神,一直在 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 新兵下连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班长却对他 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 罗布认真地点头。一入伍,他就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新兵下连队那天,罗布坐上了接新兵的车。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汽车越走离 海的方向越远,最后停在了一座山顶的雷达站前。 高二期中语文 第 4页 / 共 8页 罗布被分到了海军的一个雷达站。雷达站建在山顶上,只有这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四下 望去,只有连绵群山和密布的森林。站长说:“这里距离大海有 100 公里,但我们却在为军舰提 供着信号。我们是军舰的眼睛。我们守护的是和平。”站长说得很慷慨,也很动情。站长已在山 上工作 20 多年,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 时间一天天过去,失望的情绪笼罩住了罗布,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海军战士怎么会跑到这 个大山里来。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塔楼顶上,隐隐地能望到最遥远的地方白茫茫的一片。他不 知道那是云雾还是海岸。 那一天,罗布看到站长下了岗之后,又爬上了塔楼,他也悄悄地跟着爬了上去。站长站 在塔楼顶上,目光像是穿越了眼前所有的远山和密林。罗布问站长:“你是在想家么?” 站长摇摇头:“每年都能回一次家,不太想了。我当了 20 多年兵了,却一次还没出过海 子。” “海子?”罗布很吃惊。 “对。我们家乡那儿都是大草原,我们把草原上的湖泊叫作海子。其实,那不是真正的 大海。” 罗布一步跨向站长,他努力了好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雾气漫上来了,整个山谷云 雾涌动,这时,风也刮了起来。站长轻轻地对罗布说:“看,这多像大海呀。” 罗布使劲地点头,说:“像,太像了!站长,我都听到了海风。” 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写罗布被分配到雷达站,见到大海的愿望落空,出乎他的意料。这一情节合乎情理, 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交代。 B.罗布在新兵营,总是梦到军舰,但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的鼾声。表现了他对大海的强 烈渴望以及愿望未能马上实现的失落。 C.小说用极为简省的笔墨描写了罗布的爷爷和阿爸,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 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 D.小说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 一句,生动地概括了站长 20 多年的军旅生涯。 8. 小说中“海子”和“大海”有何寓意?两者在文中交错出现有何作用?请简析。(5 分) 9. 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时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时为丞相, 封安平侯。父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俱征,遂 遁逃,不知所处。光武高其节。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 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鳝 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鳝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 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 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 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 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 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 显传学业,诸儒称之。(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子孙常蔬食 / 步行故旧 / 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 震不肯曰 /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 以此遗之/ 不亦厚乎 B. 子孙常蔬食步行 /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 震不肯曰 / 使后世称 / 为清白吏子孙 / 以此遗之/ 不亦厚乎 高二期中语文 第 5页 / 共 8页 C. 子孙常蔬食步行 /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 震不肯 / 曰 /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 以此遗之/ 不亦厚乎 D. 子孙常蔬食 / 步行故旧 / 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 震不肯曰 / 使后世称 / 为清白吏子 孙 / 以此遗之/ 不亦厚乎 11. 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公车”为汉代官署名,为九卿中卫尉的下属机构。公车中设公车令,凡吏民上章,四方 贡献,及被征召者,皆由其转达。 B.“太仆”秦汉时主管皇帝车辆、马匹之官,后为专管官府畜牧事务。太仆总管皇帝车驾, 和皇帝关系密切,成为亲近之臣。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 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转”,意为“转任”。《后汉书·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中的“转”与此 同义,一般都存在升迁之意。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杨震年轻时就很好学,曾经向恒郁学习,通晓经术,博览群书,儒生们把他比作是孔子。 B.杨震出身功勋世家,自八世祖杨喜至父亲杨宝时,杨家世代都封官晋爵,深受汉朝恩遇。 C.杨震为人淡泊名利,看重个人品行,慎独守节。王密私下赠送十斤金给他,他直言拒绝。 D.杨震重视博士选拔,为朝廷推举通晓经术的名士陈留杨伦等传授学业,受到儒生们称赞。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2)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猛虎行①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注】①这首诗创作于中唐时代,正值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地方政治不 稳,官府与地方势力狼狈为奸,人民生活困苦。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这是一首乐府体的寓言诗,全诗以写猛虎危害村民来影射当时的社会,比喻贴切,叙述简 洁。 B.第四句写慑于猛虎的淫威,山中的麋鹿全都不敢有半点动静,喻指劳动人民战战兢兢地生 活。 C.第五、六句,写百姓为逃脱虎患,年年在深山中抚养孩子,孩子怕招来老虎,不敢相互追 逐。 D.第二句借猛虎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绕村寻衅,喻指如猛虎般的恶势力凶恶残暴,胆大妄为。 15. 本诗“寄思遥远,不言胸中正意,自见无穷感慨”,请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 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16. 请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8 分) (1)庄子《逍遥游》中,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的样子来嘲笑大鹏 鸟的句子是:“ , 。” (2)“亡羊补牢”意在告诫人们不要纠结与悔恨过去,而应及时补救、放眼未来。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中有表达相似道理的句子:“ , 。”;王勃《滕 王阁序》中也有表达相似道理的句子:“ , 。” (3)李密《陈情表》中“ , 。”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 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 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 高二期中语文 第 6页 / 共 8页 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 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 , 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 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 ,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 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 着他们所看重 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 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 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但是 过路人 安放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因而 旁观者 保存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C.但是 旁观者 珍藏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D.所以 参与者 收藏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20. 下面是某同学在母校举办个人画展中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两处必须删除;请找出,其中三 处表述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5 分) 六年前,我成为美术学院众多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今天,作为花坛上的后起之秀,我能再 次光临母校,举行个人画展,感到非常荣幸。正是母校严谨治学的精神才有了我今天的建树, 有了母校的大力支持,我对此画展成功举办充满了信心。画展结束后,所有作品将免费赠送给 母校,以感谢母校给予的培养教育。 必须删除的两处:① ;② 。 不得体的三处:①“ ”改为“ ” ②“ ”改为“ ” ③“ ”改为“ ” 21. 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那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 200 米以内,相对 较浅。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 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 10 次地震海啸。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 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四、作文 22.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根据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成功人生”关键词有:不怕失败、知足常 乐、比尔•盖茨、理想大学、做自己喜欢的事、高薪工作、健康、家庭、出国留学、美好情感、 父母、改变世界。 请从中选择两到三个关键词来写一篇文章呈现你所理解的成功人生。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高二期中语文 第 7页 / 共 8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 项,对文中“与之相对”一句理解有误,原文没有强调“音象”和“诗象” 的依存关系;B 项,“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音响效果及形象体验”只是唐代“音象” 存在形态之一;D 项,原文说的是“此时音乐产生的‘音象’可能是模糊的”。 2.B【解析】 文章引用李泽厚的话和郭茂倩的观点,是为了论证唐代徒诗是有音乐性的。 3.A【解析】 原文上下两句非条件关系。 4.D 【解析】“电压低、线路短”错误,原文是“不用像大规模风电场一样新建高电压、远距 离输电线路”。 5.C【解析】 A 项,误解文意,“英国取消风电优惠”不是风电行业的利好信息。B 项,对图 形分析错误,“增加的数量减少”分析与原图不符。D 项,表述与图形所示不符,从图中累计 装机增长率曲线来看,有提高有降低,如 2016 年累计装机 YOY 就明显比 2015 年降低。 6.①引导新增装机向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地区转移。②风电能源补贴项目逐步解决、时效提速。 ③风电标杆电价实现平价,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得永续生命力。④吸引民营企业参与风电开发, 提高经济效益。(意思对即可) 7.C【解析】“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有误,从文 中来看,“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 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 ‘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如果说“大海”象征人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 想的话,草原上的“海子”就是现实世界,现实生活,从对爷爷和爸爸的描写中,主要突出草 原上人们对草原这一生活家园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满意。选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误。 8.寓意:(1)“海子”是藏区和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家园,象征现实;(2)“大海”象征着他们 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作用:二者交替出现,暗示了现实与梦想的冲突。(寓意 3 分, 作用 2 分) 9.呼应标题,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1)突出形象,使军人的崇高形象定格在读者心中; (2)营造意境,画面充满诗意,令人回味;(3)深化主题,讴歌了当代军人忠于职守、无私奉 献的精神。(每点 2 分) 10.C【正确断句】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 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译文】子孙常常吃蔬食,徒步行走,生活俭朴,他的一些 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置产业,杨振不肯,他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吏的子孙, 不是很好吗?” 11.D【解析】“一般都存在升迁之意”错。“转”为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 12.B【解析】犯绝对化错误。“世代都封官赐爵,深受朝廷恩遇”错,从文章第一段只能看出 八世祖杨喜和高祖杨敞受朝廷封赏;而其父亲杨宝受到光武帝赞赏,却因老病卒于家中未能封 官。 13.①【译文】略 ②【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能因而征召他,举荐他为茂才,(杨震)四次升迁为荆州刺史、 东莱太守。【评分标准】“辟”“举”“迁”各 1 分,句意 2 分。 14.C【解析】 C 项“年年”两句不仅写了虎的习性,即猛虎在深谷中养子,而且它们上下相 安,各霸一方,这样持续下去,虎患将未有穷时:也暗喻了恶势力与官府上下勾结,危害自 姓。 15.①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面对恶势力的横行,百姓只能任人宰割而不敢反抗。②对恶 势力的批判。恶势力到处横行,各霸一方,肆意攫取,给百姓造成了沉重的灾难。③对“五陵 年少”的嘲讽。“五陵年少”不敢招惹那些恶势力,只是故作姿态,装模作样。(6 分) 16.我决起而飞 抢榆枋而止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东隅已逝 桑 榆非晚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7.C 18.A 【解析】 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 排除 B、C 项,“精神”“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意识”虽然也属于 “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 D。 19.B 【解析】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介词“在”,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 二是照应不当,前面是“天空和土地”,后面也应是先“天空”,后“土地”。 20.【答案】必须删除的两处:①“众多”【解析】与“莘莘”重复 ;② “免费”【解 析】与“赠送”重复 。不得体的三处:①“后起之秀”改为“新人”或“晚辈”【解析】 适用谦虚之语。②“光临”改为“回到”【解析】“光临”是敬辞,此处不当。③“建树” 改为“进步”【解析】 “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此处使用 有自夸之嫌。 21.【答案】海区特点、地质构造、历史记载 【解析】本题为指向性压缩,首先要申请 题目要求——寻找结论的原因,然后理清层次,概括要点。 22.作文 【译文】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八世祖杨喜,汉高祖时因功封赤泉侯。高祖父杨敞,在汉 昭帝时做丞相,被封为安平侯。父亲杨宝,学《欧阳尚书》,哀帝、平帝时,不问世事, 隐居教学。居摄二年(7),同龚胜、龚舍、蒋诩一道被征召,不受,逃跑,不知所在。光武 帝非常赞赏他的气节。建武中,公车特别征召他,以年老多病,不应,在家去世。 杨震少年时爱学习,从太常桓郁学《欧阳尚书》,通晓经术,博览群书,专心探究。 当时儒生为之语说“: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常客居在湖城,几十年不答州郡的礼聘。很 多人说他年纪大了,应该出去做官了,杨震不仕的志概,更加坚决。后来有冠雀衔了三条 鳝鱼,飞栖讲堂前面,主讲老师拿着鱼说:“蛇鳝,是卿大夫衣服的象征。三是表示三台 的意思,先生从此要高升了。”五十岁才作州郡之官。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是个人才因而举荐他,举荐他为茂才,四次升荆州刺史、东莱太 守。当他去郡中时,经过昌邑,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做昌邑县长,前来拜访杨震, 到晚上送十斤金给他。杨震说“:老朋友知道您,您不知道老朋友啊,为什么呢?”王密 说:“晚上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王密惭愧地走了。后调任做涿郡太守。性格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拜访。子孙常常吃蔬食, 高二期中语文 第 8页 / 共 8页 徒步行走,生活俭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置产业,杨振不肯,他说: “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吏的子孙,不是很好吗?” 元初四年(117),朝廷征召他作太仆,升迁为太常卿。以前的博士选举大多名不副实, 杨震推举通晓经术的名士陈留杨伦等,传授学业,得到儒生们的称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