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7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课标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抢分点一命题多样化__五类作文写法万变不离其宗课件
统观 2019 年全国八套作文,有两点比较明显:一是思想上,立足时代、面对现实,坚持全面育人的价值导向和目标追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命题形式多样化,既有单则材料作文、又有多则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异彩纷呈,争奇斗艳。因此,突破单则材料、多则材料、寓言材料、漫画材料和命题作文等五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是为备考第一关。 【 典题示例 】 (2019 · 高考全国卷 Ⅰ ) 阅读下面的材料 , 根据要求写作 。 “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 ”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 “ 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 ” 有的说: “ 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 ” 也有的说: “ 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 ” 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 ( 统称 “ 复兴中学 ” ) 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 “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 ,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 以题说法 】 1 . 抓住材料中心 2019 年全国卷 Ⅰ 是典型的单则材料作文 。材料所设置的写作情景有古、今、未来三个时间维度,所以,写作时可以由此思考,论述从古至今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阐述与劳动有关的不同时代劳动者身上所体现的劳动精神。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我们要积极肯定劳动的作用,继承和弘扬劳动者的劳动精神。 作文要求 “ 请结合材料内容 ” ,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就所提供的材料,去谈 “ 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 ,不能单一地从劳动创造财富的方面去谈理解感悟。 2 .明确写作限制 (1) 立意角度的限制 。材料明确要求 “ 倡议大家 ‘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 ,这就要求考生围绕这一大的方向展开思考。材料提供的劳动与学习、劳动与人工智能、劳动与雇佣、不尊重劳动四个方面只是思考这一主题的语境,对作文立意起导向作用,不能简单地将其当成作文立意,写作时要把握好度,不要偏离主题。 (2) 题目要求考生倡议 “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 ,要能扣住 “ 从我做起 ” ,以及如何 “ 从我做起 ” 。 (3) 要求写演讲稿,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演讲对象是 “ 本校 ( 统称 ‘ 复兴中学 ’ ) 同学 ” ,要有对象意识。 3 .体会开放角度 (1) 写作的范围开放 。 “ 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 ,这就告诉考生不能只局限于材料提供的三位同学的言论,可以拓展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不尊重劳动有关的其他事情,可虚可实。 (2) 理解和感悟是自由的。作文题的指令是 “ 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 。考生写作时,只要写对材料内容的认识与思考都可以,可以写身边现象,也可以写媒体报道的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3) 倡议 “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 , “ 热爱劳动 ” 的立意是受限制的,如何 “ 从我做起 ” 的内容是开放的。 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华年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近日,我关注了关于中学生的劳动之争,我的主张是 “ 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华年 ” 。 请允许我从我的家事谈起吧。家父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中医,他经常翻阅的一本书是泛黄的 《 黄帝内经 》 。上初中后,我粗略学了一点文言文,也试图读懂家父奉若珍宝的 《 黄帝内经 》 。但因繁体字难辨难认,我读起来未免磕磕绊绊。只约略记得其中有 “ 心者,生之本 ”“ 肺者,气之本 ” 之类的语句。 记得有一天,家父与他的高足共同探讨 《 黄帝内经 》 中的一个句子: “ 形劳而不倦。 ” 那位叔叔认为: “ 既然形劳,当然就会倦。形劳而不倦,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 家父解释道: “ 形劳而不倦,可以理解为形劳神不倦。也就是说,身体虽然劳累,但精神不觉疲倦。比如,一个老农民下地劳动了整整一天,他可能会感到很辛苦,但他的内心是舒畅的,这不就是形劳神不倦吗? ” 后来,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字源,他在黑板上写出了那个繁体的 “ 勞 ” 字。他说: “ 勞 ” 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两个火,中间的秃宝盖代表房子,下面的力指代劳动。整个字的含义是: “ 在房间点灯,夜间劳作。 ” 我听着,心,一下子回到了 “ 形劳而不倦 ” 上。我想,劳,真是个苦中藏甘的汉字呢! 因为心里揣着这些与 “ 劳 ” 相关的美妙故事,我对劳动充满了天然的好感。我会在我家平房前开辟出两分田来种花种菜;我会在暑假里随表姐一道顶着烈日拔草捉虫;我会迎着闺蜜异样的眼光跟舅母苦学踩缝纫机;我会对学校清运垃圾的老人坦然喊一声 “ 爷爷好 ” …… 我享受劳动,我高看劳动。 在思品课上,老师说: “ 马克思曾说过: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 我听了,忍不住暗自叹服点头。是的,当体力劳动被同龄人避之唯恐不及时,我庆幸来自 《 内经 》 与仓颉的珍贵提醒恰逢其时地进驻了我稚嫩的生命,这让我幸运地继承了来自远古的一脉香火,无论季节风怎样吹拂,我都能做到不摇摆、不浮躁、不庸懦、不愚钝。 “ 劳动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 这是达 · 芬奇的妙语。在匆遽的一日与漫长的一生之间,惰,无时不在伺机而动,它要侵我心、撼我本;而劳,无疑是我们最初也是最后的 “ 强心固本汤 ” 。 在演讲结束之前,请允许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吧 —— 天地之间,有个寺院。一位疲惫不堪的旅人入得院内,见到一老禅师正吃力地弯腰翻晒蘑菇。那禅师已是耄耋之年,行动迟滞,咳声连连。旅人看了,不由心生恻隐,便上前去问道: “ 师父,您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要亲自翻晒蘑菇? ” 老禅师闻听此言,微微一笑道: “ 因为,蘑菇在亲自等我。 ” 同学们,让我们像那个老禅师一样,在苦中藏甘的 “ 劳 ” 字中安妥自己的灵魂吧!让复兴中学的每一位学子都会说: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华年! 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 借鉴点评 / 借鉴点一: 对材料的审题准确、立意高远,考生开篇便提出了 “ 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华年 ” 的观点,这正是这则材料的命题意图。 借鉴点二: 符合演讲稿的文体要求,考生以呼语开篇,以 “ 谢谢大家 ” 结束,现场感十分强,中间也一再显示这是在演讲。 借鉴点三: 考生积累丰厚,挖掘深刻。从考生引用的名言、古书中的文字可以看出,考生有丰厚的素养积淀,对 “ 劳 ” 的解读,让人耳目一新。 单则材料作文 ,中心论点的提炼是关键,要弄清命题要求,有的放矢;要总揽全局,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整体把握,当然,有的关键词也会为我们提供立意的蛛丝马迹,帮助我们顺藤摸瓜,悟出中心论点。单则材料的分论点提取,就是要从不同角度挖掘材料蕴含的各层意思,然后按先后逻辑顺序将它们排列起来,形成文章的框架。 【 典题示例 】 (2019 · 高考全国卷 Ⅱ ) 阅读下面的材料 , 根据要求写作 。 1919 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 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 年, “ 科学的春天 ” 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2019 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 “ 强国有我 ” 。 2049 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 年 5 月 4 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 年 10 月 1 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 年 9 月 15 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 年 4 月 30 日,收看 “ 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 ” 后的观后感。 ⑤ 2049 年 9 月 30 日,写给某位 “ 百年中国功勋人物 ” 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 以题说法 】 1 . 明确材料特点 全国卷 Ⅱ 的材料 , 立足时代变迁 ,从 1919 年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写到 1949 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从 1979 年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写到 2019 年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 “ 强国有我 ” ,写到 2049 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这一作文导语,以历史与时代、现实与未来高度融合的宏观视野,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精神,用历史事件直观展现在考生面前,站位极高地引导考生进行思考与联想。 2 .把握写作任务 题目给了考生 5 个非常具体而又明确的写作任务 : 以当事人的身份 , 既可以写 1919 年 5 月 4 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又可以在 1949 年 10 月 1 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给家人写信;既可以于 2019 年 4 月 30 日写收看 “ 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 ” 后的观后感,又可以于 2049 年 9 月 30 日给某位 “ 百年中国功勋人物 ” 写一封国庆节的慰问信。 3 .揣摩写作限制 (1) 内容限制 。写作内容必须限定在青年人勇于担当爱国、建国、报国、强国的责任背景之下。作文材料中 “ 国 ” 是个热词,第一段材料中 9 次提到 “ 国 ” ,分别为 “ 中国青年 ”“ 爱国革命运动 ”“ 中国人 ”“ 新中国青年 ”“ 祖国 ”“ 报国 ”“ 青春中国 ”“ 强国 ”“ 中国青年 ” 。所写内容必须在 “ 国 ” 之内。 (2) 对象限制 。作文材料任务中明确提出写作对象为 “ 青年学生当事人 ” ,且必须以当事人 “ 我 ” 的身份来写作,目的是激发考生爱国、强国、报国等的主人翁的责任感意识。 同时,五个任务之下对应五个时间点,对应五个重要政治事件,除第四个任务没有具体阅读对象外,其他四个任务所对应的四种阅读对象为:公众场合的学生、家人、同学、功勋人物。虽然写作当事人均为青年学生,但面对不同的听众或阅读对象,就要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和不同的语言风格。 (3) 情境限制 。材料要求中明确提出 “ 切合身份,贴合背景 ” 。所谓 “ 身份 ” 是受相应的历史背景限制的,如 1919 年 5 月 4 日,在学生集会上的青年学子; 2019 年 4 月 30 日,收看 “ 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 ” 后的考生,等等。 “ 身份 ” 是与 “ 背景 ”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行文时要做到 “ 切合 ” 和 “ 贴合 ” 。 (4) 文体限制。驱动任务中明确要求的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慰问信等均为应用文,其在行文格式、语体风格及写作内容上均有不同要求,我们将在下一节具体阐述。 “ 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 ” 观后感 作为五四精神核心内容的爱国主义,始终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历史动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 “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 ”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是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最基本、最本质、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不遗余力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 五一 ” 是劳动者、奋斗者的节日, “ 五四 ” 是青年人的节日,两者比邻,为奋斗中的青年人坚定爱国情怀营造了良好氛围。 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是每一个劳动者共同奋斗出来的。在革命年代,先烈们怀着一颗颗爱国心誓死保卫祖国,面对这鲜血淋漓的革命历史,就更应体会到新时代中国和平的不易、发展的艰辛。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有了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有利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和团结最大多数人的新内涵,成为指引奋斗方向的明灯。只有深爱祖国,才能甘愿为祖国奉献,奋斗中的青年人要坚定爱国情怀,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把爱国报国的热血斗志投入祖国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来,融入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中去,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爱国从来都是具体的,是需要用奋斗去书写的。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等各方面,都需要继承和弘扬 “ 五四 ” 爱国主义精神。青年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秀爱国主义情怀,主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与时俱进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做出清醒判断,让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强国拥有足够的后备力量。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斗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但若能在青年时便开始奋斗,定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成绩。青年干部作为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更要让 “ 五一 ” 的奋斗情、 “ 五四 ” 的爱国心激励爱国爱党的精神力量,满怀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梦想成真的勇气去奋斗,以生死不移的爱国情怀、矢志不渝的报国志向,为民族复兴大业砥砺奋进。 / 借鉴点评 / 借鉴点一: 考生审题精准,考生从五四运动的内核 —— 爱国主义入题,展开议论,可谓抓住了材料的核心,全文围绕 “ 爱国主义 ” 的含义、革命战争年代先烈们的爱国精神以及青年如何报效祖国依次展开,有条不紊,层层深入。 借鉴点二: 本文的语言严谨,议论色彩鲜明,很好地彰显了考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多则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如何提炼中心论点?这要看写作要求是怎样说的。有三种情况:比如要求 “ 选取一个方面 ” 立意,那就从其中一个材料中提取观点来写;又如要求 “ 自选角度 ” 立意,那你可任选一个方面立意或综合材料立意了;再如要求 “ 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 ” 立意,那必须整体立意了。否则,就会跑偏。 【 典题示例 】 (2019 · 高考全国卷 Ⅲ )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 ,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 ( 据 “ 小林漫画 ” 作品改编 )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以题说法 】 1 . 了解漫画的特点 漫画 , 是一种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艺术形式 ,多取材于社会现实或热点问题,一般运用变形、比喻、象征、暗示、影射等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与社会性,常常能引人开怀、发人深思、启人心智。 2 .审视材料的内容 试题用一幅漫画表现学生毕业前最后一节课 , 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老师说: “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 老师对学生寄予的学习厚望,对即将惜别的学生的拳拳深情,以及学生埋头读书对老师的郑重回应,都会给考生以丰富的联想和温暖的回忆。 3 .揣摩写作的限制 (1) 内容和情境限制 。从画面中可以看出,事件发生的地点是课堂,情境是 “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 ” ,人物是老师和学生。这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必须在 “ 教育 ” 这个大范围之内去写作,不得脱离此范围任意发挥,必须围绕教育、师生、毕业、成长、责任等关键词去立意。 (2) 寓意的限制 。这则漫画理解的重点是班主任说的那句话: “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 这句话饱含感情和期望, “ 你们再看看书 ” ,意思是让同学们认真复习备考,期待同学们考出好成绩,将来前程似锦。 “ 我再看看你们 ” ,蕴含着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不舍,体现了师德、师责、师恩。考生的写作必须建立在漫画含意上。 爱的目送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对学生说: “ 我再看看你们。 ” 即将说再见,老师不舍,要 “ 再看看 ” 。是啊,人生路那么漫长,可老师能陪伴学生走过的,终究只有一段路。这段路是艰辛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是这段路上的必经点。老师要对学生们倾囊相授,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之;要对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对学生倍加关怀,让学生感觉到他们不仅在获得知识,寻求真理,更在得到老师的爱。 “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这是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陶行知先生如此,图中的老师如此,普天之下的老师也莫不如此。也因着这一颗心,才有了 “ 我再看看你们 ” 的那份不舍。 当然,除了不舍,还有希冀。 正如图中老师对学生说的那句: “ 你们再看看书。 ” 对于老师而言,即将挥手作别的是学生。老师希望学生再看看书,字短情长:再看看书,学生们才能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更好地应对考试,更稳健地走好未来的路。 师生一回,学生们终究要远行,老师能给他们的,是不舍,是希冀,是一场充满爱的目送。 这样充满爱的目送,我一定是拥有过的,可惜的是,在我拥有的时候不曾有太强烈的感受,直到毕业多年,才在回忆中享用。譬如我在大学毕业后回东北故乡探亲的时候,小学班主任远远看见我并喊我名字,说看背影也看得出是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说这些话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眼里满是真挚。 那之后我在反问自己,如果是我远远看到老师的背影,我认得出吗?恐怕不能。譬如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在多年之后托人打听我的手机号码,同我联系,只是想知道我过得怎么样,她说她会为我骄傲,而我呢?接到语文老师电话那一刻,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羞愧,我可能对老师也有一样的牵挂?上述种种,应了一句 “ 当时只道是寻常 ” ,老师对我们那份爱,那份不舍与希冀,总是在分别之后,才被感知。 老师们知道的,是分别时,他们对学生们那一场爱的目送。 老师们不知道的,是分别后,他们也正在或终将成为学生们心中一道爱的风景,随着时光永恒。 今天,因着图中这一场爱的目送,也让我想对曾经教过我的老师说一句: “ 请让我再看看书,也请让我再看看您! ” / 借鉴点评 / 借鉴点一: 扣材严谨,从文章整体上看,可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漫画内容的解读,后半部分是由此展开的对自己过往生活的回忆。前半部对漫画内容的解读中, “ 我再看看你们 ” 写老师对学生的爱, “ 你们再看看书 ” 写老师对学生的希冀,准确解读了漫画的含意。 借鉴点二: 联想丰富,感情真挚。文章后半部分,写自己过往的学习经历,写小学班主任老师远远地喊 “ 我 ” 的名字,中学语文老师托人打听我的手机号,为我骄傲,都感情真挚。如果没有这一部分,文章就失于干瘪,就事论事,失去了丰盈,失去了情感内涵。 漫画是课标卷常用的一种作文材料 : 2007 年全国卷 Ⅰ“ 出事了吧 ” ; 2010 年全国卷 Ⅰ “ 有鱼吃还捉老鼠 ” ; 2016 年全国卷 Ⅰ “ 巴掌和吻 ” ; 2019 年全国卷 Ⅲ “ 你们再看看书 , 我再看看你们 ” 。 每隔几年 , 课标卷就会出现一次漫画作文 。 漫画作文的审题 , 要求考生观察漫画中每一处细节 , 整体把握漫画的含意 ; 观点的设置 , 也要从画面内容蕴含的各层含义来提取 ; 行文时要兼顾漫画内容介绍 、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展开 。 【 典题示例 】 阅读下面的材料 ,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 有个猎人抓住了一只小鸟。小鸟说: “ 如果你放了我,我会给你提供三个有价值的建议。 ” 小鸟还解释说,第一个建议现在就说,第二个要等到它飞上枝头时说,第三个要等到它飞到山顶上后再说。这个人同意了,于是小鸟说出了第一个建议: “ 如果你失去了什么东西,哪怕它比你的生命还珍贵,你也不要懊悔。 ” 这个人放开小鸟,小鸟飞上枝头后说了第二个建议: “ 不要相信那些违反逻辑的东西。 ” 小鸟飞到一座小山上,高声喊道: “ 你这个倒霉的家伙!我吞了两块大钻石,如果你刚才杀了我,钻石就是你的了。 ” 这个人万分沮丧: “ 你为什么不早点儿告诉我最后一个建议? ”“ 你太愚蠢了! ” 小鸟喊道, “ 你只记住了最后一个建议,把前两个都忘到了脑后。我告诫你不要为失去的东西而悔恨,不要相信那些不符合逻辑的话,可你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你想想,我这么小,能吞得下大钻石吗?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以题说法 】 1 . 概括提炼寓意 一拿到寓言材料 ,应该根据材料中的物、象、人、事,把握各种内在联系,进行准确的概括与提炼。一般先梳理,把涉及的对象或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整理出来,同类的合并,异类的分离;再是综合,就是把零散的事物串联起来,综合考察;最后是提升,就是对事物进行规律性的揭示和阐发。 故事所叙之事并不复杂,就是讲 “ 有个人 ”“ 只记住了最后一个建议,把前两个都忘到了脑后 ” ,于是为自己没有得到那虚妄的两块大钻石而 “ 万分沮丧 ” 。整体观照材料含意,它告诉我们的是:很多人总是为失去而痛苦,为得不到而惋惜,殊不知有些 “ 得 ” 根本是不切实际的, “ 失去 ” 它反倒完全在情理之中。 2 .进行因果分析 因果联系是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 ,不管什么事物,其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任何现象都有其产生的原因,任何原因都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因此,分析寓言材料中事物的因果联系,探明引出某种结果的原因,不失为快速寻找、选择写作角度的有效方法。一般来说,材料中存在几个引出结果的原因,往往就有几个下笔角度。 3 .选择最佳角度 在这则材料中 , 猎人为什么后悔 ?小鸟为什么说猎人是傻瓜?材料给我们怎样的教益?这些问题都要在行文前进行分析。小鸟给猎人三条建议,但是猎人却都违反了,结果可想而知。我们选择最有感受、最有话可说的角度,结合猎人的行为与结果来立意即可。参考立意角度: (1) 做事过后,不要后悔; (2) 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3) 不要轻易相信,要有自己的主见,不可丧失理智; (4) 贪婪往往容易让人做出蠢事。 不要对着 “ 失去 ” 哭泣 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 “ 世界上不犯错误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已经去世的人,另一种是目前还在母亲肚子里的人。 ” 既然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那么由错误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味地对着失去的事情悲观失望或者耿耿于怀,以致踟蹰不前的话,那么他就将永远停滞在过去,而不会有光明的未来。所以,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来说,他的目光应该是远大的,心胸应该是宽广的,他应该能正确地面对失去的一切。 古老悠久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于正视失去的事实有着精辟的论断。不论是短小精悍的成语,还是耐人寻味的寓言,抑或富于哲理的圣贤语录,都是那么深刻而又耳熟能详。 “ 覆水难收 ” ,就是一个关于 “ 失去 ” 的成语。泼出去的水就难以收回了,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既然你已知道这一点,就不必再为那倒翻的水而懊悔不已。看看,古人是多么明智啊。不仅东方人如此,西方也有一句谚语,说的是不要对着倒翻的牛奶哭泣。两者并无质的差别,告诉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 —— 不要对失去的东西恋恋不舍,更无须为此 “ 万分沮丧、痛苦不堪 ” 。 除了小鸟和猎人的故事外,还有一则经典的寓言,那就是 《 塞翁失马 》 。这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却有着永恒的真理。它启示我们,事物是不断变化的,面对失去的事实,不必悲观失望,而应抱着一种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它。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就是说,你失去一些东西,也许会有另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呢!即便是故事中的那个猎人,不也由此发现了自身弱点,收获了人生的教训吗?所以,不要死抱着失去的东西不放,懊悔、沮丧而失去了崭新的机会。面对失去的事实,报之睿智地一笑,然后静静地思索一番,总结经验与教训,重整旗鼓,相信美好的未来正在向你招手。 当然,在坦然面对 “ 失去 ” 的同时,还应当珍惜现在。失去代表的是过去,那已成为历史,我们可以偶尔怀念。而现在,却是你可以牢牢把握、可以为之奋斗的。好好地把握现在,你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失去。 那么,就让我们记住徐志摩的 “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 ,把对失去的懊恼埋在心底,好好地着眼未来并珍惜当今吧。 / 借鉴点评 / 借鉴点一: 本文不仅审题准确,而且构思相当新巧。作者从 “ 古老悠久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中,巧妙地拈出 “ 覆水难收 ”“ 塞翁失马 ” 两则素材,精辟地论述了要正确面对失去的一切的道理,给读者以有益的启发。 借鉴点二: 行文中不时点击材料 ( 如 “ 更无须为此 ‘ 万分沮丧、痛苦不堪 ’”“ 即便是故事中的那个猎人,不也由此发现了自身弱点,收获了人生的教训吗 ” 等 ) ,这样的处理颇为得当。 所谓 “ 寓言材料 ” 作文,是指命题者给出一段寓言故事作为作文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寓言的寓意或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作文。这种命题方式占有作文的一席之地,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写寓言材料作文,必须学会概括寓言的含意,准确介绍寓言的内容,合理过渡、引申到现实生活中来。 【 典题示例 】 (2019 · 高考北京卷,作文第 1 题 ) “ 韧性 ” 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 “ 韧 ” 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 “ 文明的韧性 ”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 700 字。 【 以题说法 】 今年北京卷作文第一题 , 要求以 “ 文明的韧性 ” 为题 , 写一篇议论文 。属于材料加标题式的命题作文。因为前有解说,后有提示,故而审题难度不大。在写作上,关键是要从 “ 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 ” 选准一个自己能写得出、写得好的角度来组织成文,避免泛泛而谈,面面俱到。 1 .从命题内容角度看 。 “ 文明的韧性 ” 属偏正式短语 , “ 韧性 ” 是核心语,是个抽象名词,考生写作时,可以化抽象为具体; “ 文明 ” 是修饰限制成分,规定了 “ 韧性 ” 的方向与维度。 2 . 从命题形式角度看 。材料加标题式的命题作文,题目是关键,材料是作文立意与行文的引导与梯子。考生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材料的提示与引领,就能保证审题准确。 材料第一句话 —— “ 韧性 ” 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 —— 给我们明确了核心词 “ 韧性 ” 的定义; 材料第二句话 ——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 “ 韧 ” 的精神 —— 可以理解为我们写作的视角与范围; 材料第三句话 —— 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 —— 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作文的重点部分,思考 “ 关键时刻 ” ,都有哪些时刻?这些时刻,文明的韧性如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材料第四句话 ——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 我们现阶段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明的韧性又能起到怎样的关键作用? 当材料的这些方面和角度都充分考虑清楚的时候,一篇议论文呼之欲出。 文明韧性的光辉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延绵至今的文明。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万千磨难,几近断脉,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们不但没有灭绝,反而越古老越焕发出新的生机了呢? 那是我们民族的韧性,换言之,是我们古老文明的韧性使然! 从我们中国人的思想上来看,我们祖先向来讲究 “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 。生逢治世,他们会积极执政,惠济苍生。一旦生逢乱世或者遭遇不幸,他们往往会 “ 卷而怀之 ” ,等待时机的到来。苏东坡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然而他既能在位时勇退徐州大水,为民谋福,离职后也能盖几间雪堂, “ 倚杖听江声 ” 并 “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辛弃疾一生志在抗金,却被南宋政府雪藏二十年,但他既能闯金营活捉叛徒,也能被雪藏后安然在瓢泉稼轩内吟诗作词,等待机会,盼着将来能够 “ 沙场秋点兵 ” 。 从我们的文学艺术上来看,我们的文学从 《 诗经 》 到 《 楚辞 》 ,从唐诗到元曲,包括四书五经, “ 柔韧 ” 的光辉无处不在。 “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这是我们的中庸之道。我们知道 “ 和而不流,强哉矫 ” ,我们也知道 “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 ,这是我们的 《 道德经 》 ,我们从来不硬碰硬,而是 “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这是我们的唐诗,能让我们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这是我们的宋词。是它,让我们面对磨难微微一笑,淡然处之。 这些东西,不仅仅是我们的文学,更是中国思想的豁达,处处流露着中国文明骨子里的柔韧! 从我们的历史变迁来看,凡是朝代久远的,都是德润万物细无声。周提出 “ 德治天下 ” ,德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坚强者莫之能胜。所以,柔以怀人,周朝福泽 800 年。 周朝如此,更遑论汉武唐宗了,他们 “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 ,社会一片祥和,经济稳定发展。他们懂得如果横征暴敛,视民如草芥,必定会 “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 。这便是柔的力量,柔者,韧也! 2019 年,我们的新中国迎来了七十华诞,七十年来我们经济长足发展。面对美国的经济刁难,我们表示,中国经济是大海,不是小池塘,狂风骤雨能够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的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五千年的艰难困苦,中国就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 我们不想打、不愿意打,但也绝不怕打,而且我们有信心打赢。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 这便是我们中国人的底气,这便是我们中国人的骨气,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柔中有刚的韧性! 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伟大的文明。文明的韧性必将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焕发出更新的生机与活力! / 借鉴点评 / 借鉴点一: 立论精准,文明的韧性体现在何处,作者从文化、思想、治国理念等角度展开论证,分析论证了中华民族的韧性所在,深刻透彻。 借鉴点二: 文采斐然,议论文最难得的是用优美的语言说理,这篇文章无论是对诗词文章的引用,还是作者自己的遣词造句,都显现出不凡的语言功底。 借鉴点三: 高远的见识和敏锐的洞察力,本文高屋建瓴,紧贴现实,切合 “ 文章合为时而著 ” 的为文目的。 材料加标题式的命题作文 , 所给的标题可以当作写作的中心 。怎样将短短一句标题发散为八百字左右的作文,这是写作的关键。如果写成议论文,最佳办法就是 “ 分解 ” ,就是将一个中心论点分解成三到四个分论点来展开;如果是记叙文,就要 “ 泡开 ” ,就是把这句话凝结的故事拓展开来,演绎成故事。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 , 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 。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70 年披荆斩棘, 70 年风雨兼程。 ” 70 年,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而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令世人瞩目:从两弹一星到北斗导航,从港澳回归到加入世贸,从中国桥到中国网 …… 上述材料,触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为建国 70 周年献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 , 根据要求写作 。 几个行人顺着河岸赶路。他们来到一处高地,望见一条大船顺流而来。于是他们就站在那里等待它靠岸。当船靠近一些时,他们感到那是一条小船,不像先前想象得那么大,可仍然盼望它到来。等完全靠近时,他们看见原来是一堆树干。于是有人失望地说: “ 它什么都不是,我们白等了。 ” 有人却说: “ 不如我们把它们绑成木筏,乘上木筏顺流而下,也很好啊! ”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 (1) 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 —— 哈萨克斯坦谚语 (2)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孟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 , 按要求作文 。 《 中国式家庭情感表达方式 》 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访者中,三成人表示 “ 家人之间不好意思说爱 ” ,近四成人表示 “ 想表达,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 ” ,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 “ 爱需要表达,即使是家人之间 ” 。 14% 的受访者从未主动拥抱过父母, 8.2% 的受访者从未主动和父母牵手。而关于 “ 爱的期待 ” 的数据中,最被 “ 期待 ” 的是 “ 专心的陪伴 ” ,占 37.7% ;排在第二位的是 “ 肯定的言语 ” ,占 28.3% ;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别是 “ 爱的服务 ” 和 “ 爱的礼物 ” 。 某报 “ 家庭 ” 专栏转载了上述内容,并开展专题讨论活动,向社会征稿。 请根据上述材料,以 “ 给爱一个行动 ” 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向该专栏投稿,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 , 根据要求写作 。 遥远的东方有个美丽的百鸟古国,鸟儿们善良、勤劳,用汗水和智慧创造属于她们的富足、太平的世外桃源。不知何时,凶残、贪婪的狼盯上了这儿。于是,寒号鸟苦苦哀啼,乌鸦烧香磕头,乞求神灵保佑 …… 然而,狼依旧侵扰不断。众鸟儿爆发了:大雕、猎隼、雄鹰们说:太平是求不来的;布谷鸟、喜鹊们觉得要更加勤奋,储备实力;百灵鸟则认为,还应提振自信。最后,凤凰发话了 …… 读完以上材料,你觉得凤凰会说什么?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结合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6 .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屈原是谁?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