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古诗文阅读 学案28
1 学案 28 分析概括 学案目标 1.掌握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熟悉做“分析概括”题的方法步骤。2. 研究题型特点,识破命题常见干扰方式。 1.(2010·江苏卷)(《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原文见文言实词学案)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 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 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 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 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2.(2009·江苏卷)(《书沈通明事》原文见文言实词学案)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 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 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 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 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 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3.(2008·江苏卷)(原文见筛选信息学案)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 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 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 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 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考点探讨 分析概括题在江苏卷中极重要,关涉到对文意的准确把握,所以,它属于必考题,也是 影响文言文得分的关键题。该题型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题型为单选题,要求选出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②四个选项按照原文顺序排列,文意正确率达 75%,在错误的选项里,命题人把错误 点设置得较为隐蔽,有很大的迷惑性,需要考生做题格外认真、仔细。 ③江苏卷错误项设置干扰方式主要有:张冠李戴,时地错误等。 该题是读懂文意的有力拐杖,可以借题解文,应好好利用。 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评价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与难点,是阅读文言文的 目的之所在,也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得分的关键。整体把握文意、掌握做题技巧是解答这类题 2 最关键的两点。 一、整体阅读,总体把握 1.抓记叙的要素 高考所选文言文,大都是记叙性材料,要抓记叙的要素。如全文中心人物是谁,这个人 物何时、何地、何种场合,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他的职务有何变化;还写了哪些人, 他们与中心人物是什么关系,是如何评价他的。 2.抓关键句、找时空词,理文章层次 要特别关注关键词、句。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是作者记叙、描写思 路的具体展开。而关键词句,尤其是一些时空词,则是作者思路的具体体现。最好在阅读时 把这些词语圈点出来。记叙类材料大都是以时间、地点为顺序,或时空结合,或以材料性质 为序。抓住时空词,理清记叙顺序,由此可以判断出设陷选项中的设陷角度:或人事错位, 或时空错位,或无中生有,或事件杂糅,或拔高人物等。 3.借题解文 这类题设四个选项,四个选项是按文章的顺序由命题者意译而成的,其中只有一个是错 误的,而且这个错误选项中的大部分叙述都是符合文意的,只设置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 干扰。这种命题特点不可忽视。 二、围绕文意,判断细节 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要注意细节 中是否存在着上面所说的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时间的故意跳脱,事件杂糅、 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 强拉硬连,评价人物时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 三、比对原文,检验确定 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原 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努力培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一一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对 应内容的能力。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遣词造句的细微差别,并注意关键文言实词的翻 译、理解是否正确。 如何识破命题常用干扰方式从而准确判断 方法例析 1.(2010·湖北卷,12) C 项: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原文: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 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判断:选项对应的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是由于老兵已亡,新兵生长于太平年代,养成了骄 傲和懒惰的习性,连背粮食都雇别人而不愿亲自劳作。选项中的“因此”表明的因果关系不 当。 强加因果,或者故意曲解原文中的关键词,也是常见干扰方式之一。做题者见句中有“以 致”“因此”等词语,要格外小心,看看因果关系是否得当。 2.(2010·江西卷,12) B 项: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 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了太子的重用。 原文: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 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 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 判断:将原文与选项比对,发现原选项在分析时多加了“赞赏”一词,这个词语貌似正 确,实则于文无据。 无中生有,用貌似正确实则于文无据的词句干扰,是常见干扰方式之一。做题应识破。 3 3.(2006·江苏卷,10) C 项: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 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原文: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董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 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 判断:原文是“从数人于火所”,这个“从”是使动用法,是“带着几个人”的意思。 选项在转述时把这个词的活用意思忽略了,或者说故意把这个细节翻译错了。 命题者往往曲解最关键的词或细节,也是常见的干扰方式之一。做题者应格外细心,仔 细推敲、比对每个词语。 4.(2010·山东卷,12) C 项: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 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原文: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 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 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 判断:比对选项与原文,发现申甫在感动后才被授予京营副总兵,而不是在授予京营副 总兵后才感动。授予官职的时间搞错了。 时序颠倒,做题者要留心这种干扰方式。 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孟德传 [宋]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 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 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 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 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 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 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 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 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 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 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 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 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 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曩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 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觝触,庶几其一惧,而儿 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辙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A.孟德是个在军营中退休的士兵,由于喜欢山林生活,进入深山数年,后来遇到皇帝 巡行,被称为有道之人。 B.苏轼在接到苏辙寄来的文章后,写了《书〈孟德传〉后》谈了自己的看法,表现了 他不盲目听从的性格。 C.世上的君子正因为顾虑太多,才会有患得患失的现象发生,这是苏辙的观点。 D.从文中看,苏轼的观点是从旁听的故事中得来的,也不能作为事实论据来处理,其 观点也有可商榷之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德来到商州不是有意的,他是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被抓的。 B.后来孟德在商州被抓,由于宋孝孙和张安道的帮助,才得以除军籍为平民。 C.孟德是以自首的身份出现在商州的,这是他免罪的主要原因。 D.嘉祐年间,孟德戍守商州,从此逃入华山,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认为老虎畏惧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 B.孟德的浩然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能看到。 C.孟德认为他是犯了禁令的军人,被抓住是死,也许会饿死,也许会被野兽吃掉。 D.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世上很少能有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德小时候就喜爱山林生活,秦中又有很多名山,因此他成了逃兵,入山林多年。 B.孟德进入山林后过了两年,就不自觉地来到了商州,又来到了秦州,被巡逻的士兵 抓住。 C.孟德发现,大多数猛兽都能识别人气。但他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们吓住。 D.苏轼推测老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吓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也就无从施 展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深山中,孟德有时一天病十次痊愈十次,呕吐、腹泻、腹胀、胸闷等,全都出现 了。 B.孟德在作者写文章时,仍来往于各山中,也没有其他特别的本事。 C.商州知州张安道认为孟德不是个坏人,而是个有道之人,才把他安置在了秦州。 D.苏轼关于两小儿不怕老虎的故事是在不久前他在云安听说的,这个地方有很多老虎。 听课记录: 5 1.仔细阅读原文,最好按人物的一个个小故事给文章分层。多问几个问题,使文章的 主要内容在自己的头脑中顺序化、网络化。 2.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信息(明示的和隐藏的)。应注意分析选文的出处、尾注等内容。 当然也包括命题者在本题中所提供的 75%的正确信息;此外应结合先前所储存的有关作者 的情况、有关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文段耐心地解读,力求读懂、读透。 3.细读选项表述,快速固定四个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区域,比照两者之间有无异同。 尤其要注意细节,注意选项对原文的转述是否等值,发现有出入时一定要对关键词语反复推 敲,直至确认无误。 一、高考题组 比对选项与原文,判断分析概括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2010·课标全国卷,6)原文:(花云)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 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 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 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 B 项: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 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害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 2.(2010·天津卷,11)原文:其母及女(指叶限的后母、妹妹)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 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C 项: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 二、模拟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曹褒,字叔通,鲁国薛人也。父充,持《庆氏礼》,建武中为博士,从巡狩岱宗,定封 禅礼,还,受诏议立七郊、三雍、大射、养老礼仪。作章句辩难,于是遂有庆氏学。 褒少笃志,有大度,结发传其父充业,博雅疏通,尤好礼事。常感朝廷制度未备,慕叔 孙通为汉礼仪,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初举孝廉,再迁圉令,以礼理人,以德化俗。时它郡盗徒五人来入圉界,吏捕得入,陈 留太守马严闻而疾.恶,风县杀之。褒敕吏曰:“夫绝人命者,天亦绝之。皋陶不为盗制死刑, 管仲遇盗而升诸公。今承旨而杀之,是逆天心,顺府意也,其罚重矣。如得全此人命而身坐 之,吾所愿也。”遂不为杀。 会肃宗欲制定礼乐,褒知帝旨欲有兴作,乃上疏曰:“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 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今皇 天降祉,嘉瑞并臻,制作之符,甚于言语。宜定文制,著成汉礼,丕显祖宗盛德之美。”章 下太常,太常巢堪以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许。 帝知群僚拘挛,难与图.始,朝廷礼宪,宜时刊立。明年复下诏,褒省诏,乃叹息不已, 遂复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拜褒侍中,从驾南巡,既还,以事下三公,未及奏, 诏召玄武司马班固,问改定礼制之宜。 褒在射声,营舍有停棺不葬者百余所,褒亲自履行,问其意故。吏对曰:“此等多是建 武以来绝无后者,不得埋掩。”褒乃怆然,为买空地,悉葬其无主者,设祭以祀之。迁城门 校尉、将作大匠。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经理 粥,多蒙济活。永元七年,出 6 为河内太守。时春夏大旱,粮谷踊贵。褒到,乃省吏并职,退去奸残,澍雨数降。其秋大孰, 百姓给足,流冗皆还。后坐上灾害不实免。有顷征,再迁,复为侍中。 褒博物识古,为儒者宗。十四年,卒官。作《通义》十二篇,演经杂论百二十篇,又传 《礼记》四十九篇,教授诸生千余人,庆氏学遂行于世。(节选自《后汉书》)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适:往,到 B.陈留太守马严闻而疾.恶,风县杀之 疾:嫉妒 C.帝知群僚拘挛,难与图.始 图:谋划 D.具.陈礼乐之本 具:详细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曹褒“以礼理人,以德化俗”的一组是( ) ①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 ②今承旨而杀之,是逆天心,顺府意也,其罚重矣 ③遂复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 ④为买空地,悉葬其无主者,设祭以祀之 ⑤为致医药,经理 粥,多蒙济活 ⑥时春夏大旱,粮谷踊贵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褒的父亲著有《庆氏礼》,又作章句辩难,从此有了庆氏之学,但却是曹褒使之 流传于世。 B.曹褒认为制定礼乐是用来解救世人,招来吉祥,替百姓从上天那里获得福祉的途径。 C.在对待盗贼的问题上,曹褒认为杀掉他们是违背上天、顺从上级的意思,于是就没 有处罚他们。 D.曹褒前往担任河内太守时,天大旱,粮价猛涨。曹褒采取一些措施,老天也多次降 下及时雨。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得全此人命而身坐之,吾所愿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营舍有停棺不葬者百余所,褒亲自履行,问其意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致医药,经理 粥,多蒙济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 28 分析概括 高考体悟 1.C [C 项“西兵进攻江淮地区”“关注百姓疾苦”均有误。原文中“西兵未解”是 7 指“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谢氏叹的是自己作为女人身处兵、盗、旱、蝗的艰难中, 从“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可知。] 2.C [C 项中“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错。] 3.C [先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后与刘尚的队伍会合。] 重点突破 演练体悟 1.B [B 项“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错误,是“让他作为自告者”。] 2.A [A 项“在军营中退休”“后来遇到皇帝巡行”都属无中生有。] 3.D [D 项“嘉祐年间”孟德戍守的是秦州,“后至商州”文中没有明确的时间。属 弄错时态。] 4.C [文中说的“吾禁军也”,不是“犯了禁令的军人”,而是“侍卫宫中及扈从的 军队”。C 项对“禁军”的解释属望文生义,即“曲解文意”。] 5.B [B 项孟德在山林中过了两年,不确切。文中说“后至商州”,不能推定来到商 州的确切时间。另外,他是在商州被抓后自首,又来到秦州的。属颠倒顺序。] 6.C [C 项宋孝孙是商州知州,张安道是秦州知州。属张冠李戴。] 参考译文 孟德传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一名逃兵。年轻时喜好山林。当兵后,自己的志愿不能实现。宋 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秦这一带名山很多,孟德就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 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自己想到:“我是一名禁军,现在逃到这里,被捉 住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上虎狼毒蛇也是死。这三种死法,我都不再担忧了。”就只管往 山的深处去。吃他带的饼,吃完了以后,就采集草根树果来吃。一天多次生病又多次挺过来, 呕吐腹泻、腹胀胸闷,全都出现了。几个月后适应这种情况了,就如同吃五谷一样。因此进 山两年而没挨饿。然而在山中多次遇到猛兽,也都没死。孟德说:“凡猛兽,大都能识别人 的气息。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被吓住。 过一会儿,猛兽奋力跳跃,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 最后就低垂耷拉下耳朵离开了。再遇其他猛兽,前后都一样。” 后来,(孟德)来到商州,却不知道是商州,被哨兵抓住了,孟德自料要被处死了。商州 知州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像是坏人,像是有德行的人。”孟德就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 末。(宋孝孙)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到秦州。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 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技能。 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 畏惧。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旁人一望而知。 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中没 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外物却感觉得到。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 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 书《孟德传》后 子由记叙了孟德的事迹寄给我,我看了后感到很惊异,认为老虎畏惧不怕它的人,这个 道理似乎很可信。可是世界上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那么这句话到底对不对,最终也 无法验试它。然而以前我曾听说云安一带有很多老虎,有一个妇人在白天将两个小孩子放在 沙滩上,自己在水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下来,两个小孩子在沙滩上戏耍如常。老虎端详 了很久,后来就用脑袋碰小孩子,希望小孩子能害怕,可是小孩子天真无知,竟然不觉得怪 异,老虎也最终离开了。(由此)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 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8 巩固提升 1.× 解析 元帅朱文逊战死是在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之前。 2.× 解析 洞人出于可怜与同情(哀之)才埋葬她们,非出于追悔。 3.B [疾:痛恨。] 4.D [①是说曹褒好学,③是说曹褒上疏言事,⑥是说当时的状况。] 5.C [“没有处罚他们”在文中没有依据。] 6.(1)如果能够保全他们的性命,就是我本人受到株连,我也是愿意的。 (2)有一百多所营房里停放了没有安葬的棺材,曹褒亲自察看,询问事情的原委。 (3)为他们延医请药、煮汤熬粥,很多人承蒙恩惠被救活了性命。 参考译文 曹褒,字叔通,鲁国薛县人。父亲曹充,著有《庆氏礼》,建武年间担任博士,随从皇 帝巡游泰山,制定封禅礼仪,回来后,接受诏令商议制订七郊、三雍、大射、养老等礼仪。 作有章句辩难,于是才有了庆氏之学。 曹褒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为人大度,从小就接受他父亲曹充的教导,知识渊博,通达 事理,尤其喜欢礼仪之事。他常常感到朝廷的制度不完备,仰慕叔孙通制订的汉代礼仪,日 夜精心研读,吟读深思,睡觉时怀抱着笔和纸,走路时背诵文书,当他兴趣来时,竟然忘记 了要到哪里去。 曹褒起初被推举为孝廉,后又升为圉县县令,他以礼治理百姓,以德改变风俗。当时别 的郡县有五个强盗进入圉县境内,官吏抓住了他们,陈留太守马严知道后非常痛恨,叫县里 把他们杀了。曹褒对官吏说:“杀害他人性命的人,上天也会诛杀他。皋陶不判强盗死刑, 管仲遇上强盗而录用他们。现在听命杀掉他们,是违背天意,顺从上级的意思,这刑罚太重 了。如果能够保全他们的性命,就是我本人受到株连,我也是愿意的。”于是这些强盗就没 有被杀。 恰逢肃宗想制定礼乐,曹褒知道皇帝想制作礼乐,就上奏说:“过去圣人接受天命而成 为王,没有不制礼作乐来表彰功德的。功成后作乐,统一后制礼是用来解救世人,招来吉祥, 替百姓从上天那里获得福祉的途径。现在皇天降下恩泽,福祉与吉祥都已齐备,制作礼制, 比说一说要有用得多。最好决定礼乐制度,写成汉礼,彰显祖宗美的盛德。”奏章转到太常 那里,太常巢堪认为制定一世大典,不是曹褒一个人能定下来的,没有应许。 皇帝知道群臣百官很拘束,很难跟他们一起谋划,朝廷的礼制宪章,适时应该订立。第 二年又下诏令,曹褒看到诏书就叹息不止,于是又上奏,全面陈述礼乐的根本、制改的意愿。 皇帝任命曹褒为侍中,让他随驾南巡,返回宫中后,把这事通知了三公,还没等他们上奏, 就下诏令召来玄武司马班固,询问改定礼制的事宜。 曹褒任射声校尉时,有一百多所营房里停放了没有安葬的棺材,曹褒亲自察看,询问事 情的原委。官吏回答说:“这些多是建武以来没有子女的人,没人安葬。”曹褒心中很悲伤, 为这些人买了空地,全部安葬了没有家人的人,并设立祭坛来祭祀他们。不久升任城门校尉、 将作大匠。当时有疾疫流行,曹褒探看病人,为他们延医请药、煮汤熬粥,很多人承蒙恩惠 被救活了性命。永元七年,曹褒出任河内太守。正值春夏大旱,粮食价格猛涨。曹褒到任后, 就精简机构裁减官吏,辞退邪恶凶暴之徒,天就连降了几场及时雨。这年秋天获得大丰收, 百姓不愁吃穿,流亡的人都返回了。后来,他因上报灾情不实而获罪,被免职。过后不久又 被征用,重新做了侍中。 曹褒知识渊博,识古通今,是儒家的宗师。永元十四年,他死在官任上。曹褒创作《通 义》十二篇,注释五经杂论一百二十篇,又作《礼记》四十九篇,教授学生千余人,庆氏之 9 学从此流传于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