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3

‎2019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宗政,字德夫,绛州人。宗政自幼豪伟,有胆略,常出没疆场间。开禧二年,金将完颜董犯襄、郢,宗政率义士据险游击,夺其辎重。宣抚使吴猎奇之,补承节郎。京西路分赵方荐其才,转秉义郎。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阳、枣阳。宗政与统制扈再兴、陈祥分为三军,设覆三所,蹀血以战,金兵败走。寻报枣阳围急,宗政午发岘首,迟明抵枣阳,驰突如神。金人大骇,宵遁。方时移帅京西,闻捷大喜,差权枣阳军。初视事,一爱仆犯新令,立斩之,军民股栗。于是筑堤积水,修治城堞,简阅军士。十一年,金帅完颜赛不拥步骑围城,宗政与再兴合兵角敌,历三月,大小七十余战,宗政身先士卒。金人战辄败,忿甚,周城开濠,四面控兵列濠外,飞锋镝。宗政厚募壮士,乘间突击,金人不能支,盛兵薄城,宗政随方力拒。随守许国援师至白水,鼓声相闻。宗政率诸将出战,金人奔溃。十二年,金人摘强兵,扔云梯径抵西北圜楼登城。城中军以长戈春其喉,敢勇军自下夹击金兵。金人连不得志俄乘顺风渡濠飞脂革烧战棚宗政激将士血战凡十五阵矢石交金兵死者千余射其都统殪天反风,金人愈忿,炮愈急。会王大任领锐卒一千冒重围转斗入城,内外合势,士气大振,贾勇八金营,自晡至三更,金人横尸遍地,获辎重牛马万计。制置司以湖阳县迫境金兵,檄宗政图之。宗政一鼓而拔,夷荡营砦,金人自是不敢窥襄、汉、枣阳。中原遗民来归者以万数,宗政发廪赡之,为给田,创屋与居。金人呼为“孟爷爷”。俄病疽卒。宗政于有功者怨必赏,有罪者亲必罚。未尝学兵法,而暗与之合。死之日,边城为罢市恸哭。‎ ‎(节选自《宋史·孟宗政传》)‎ ‎6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金人连不得志/俄乘顺风渡濠飞脂/革烧战棚/宗政激将士血战/凡十五阵/矢石交/金兵死者千余/射其都统殪/‎ B. 金人连不得志/俄乘顺风渡濠/飞脂革烧战棚/宗政激将/士血战凡十五阵/矢石交/金兵死者千余/射其都统殪/‎ C. 金人连不得志/俄乘顺风渡濠飞脂/革烧战棚/宗政激将/士血战凡十五阵/矢石交/金兵死者千余/射其都统殪/‎ D. 金人连不得志/俄乘顺风渡濠/飞脂革烧战棚/宗政激将士血战/凡十五阵/矢石交/金兵死者千余/射其都统殪/‎ ‎6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路,最初是监察区的性质,后来转化为行政区,在宋朝和元朝都是最高行政区划。‎ B. 堞,城墙上外侧所设墙垛,可抵挡敌人的箭石攻击,可从孔隙中对敌人射箭发炮。‎ C. 三更,即子时,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3:00至第二天1:00。‎ D. 罢市,文中是指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停止买卖以表示对逝者的悲痛哀悼之情。‎ ‎6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宗政久经历练,屡克金兵。他从小有胆略,常在边界战场出入,后因才能获得重用。他一生经历了无数次恶战,力克强敌。‎ B. 孟宗政善于协作,战功卓越。他与其他将领合作抗敌,曾和增援的扈再兴一起与金军进行了七十多次战斗,和王大任内外结合,大败金兵。‎ C. 孟宗政行动果敢,出击迅猛。枣阳危急,他带领部队很快抵达枣阳,金兵恐慌逃走。金兵压境湖阳,他一鼓作气扫荡金兵营寨,震慑了金人。‎ D. 孟宗政军纪严明,公正无私。他曾将触犯新法令的爱仆斩首,使军民惊骇。他绝不考虑亲疏关系,做到了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6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政厚募壮士,乘间突击,金人不能支,盛兵薄城,宗政随方力拒。‎ ‎(2)中原遗民来归者以万数,宗政发廪赡之,为给田,创屋与居。‎ ‎【答案】‎ ‎61.D ‎62.A ‎63.B ‎64.(1)孟宗政用重赏招募勇士,找机会突然袭击,金兵支撑不下去,派重兵攻城,孟宗政赵方全力抗击。(2)来归附的中原遗民数以万计,孟宗政打开粮仓救济他们,分给他们田地,盖房子给他们住。‎ ‎【解析】‎ ‎6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 ‎)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6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A项,“在宋朝和元朝都是最高行政区划”错,元朝最高行政区划是“行省”。‎ ‎6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B项,“曾和增援的扈再兴一起与金军进行了七十多次战斗”错,文中许国、王大任增援,至于扈再兴,文中只是说“宗政与再兴合兵角敌”。‎ ‎64.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厚”译为“用重赏”,“间”译为“机会”,“薄”译为“靠近,这里指攻打”。(2)句中:“发”译为“打开”,“赡”译为“救济”,定语后置句“中原遗民来归者以万数”翻译为“来归附的中原遗民数以万计”。‎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孟宗政,字德夫,是绛州人。孟宗政从小就豪爽伟岸,有胆略,常常在边界战场出入。开禧二年,金将完颜董侵犯襄州、郢州,孟宗政率领义士借助天险进行游动作战,夺取金兵的军用物资。宣抚使吴猎认为他是个奇才,补授承节郎。京西路赵方推荐他的才能,转官秉义郎。嘉定十年,金兵进犯襄阳、枣阳。孟宗政与统制扈再兴、陈祥分成三军,在三个地方设下埋伏,浴血奋战,金兵败逃。不久得到报告说枣阳被围危急,孟宗政中午从岘首出发,天快亮的时候抵达枣阳,快马奔驰,行军如神。金兵十分恐慌,乘夜逃走。赵方这时正好移任京西帅臣,得到捷报大喜,差遣孟宗政代理枣阳军。刚上任,他的一个爱仆犯了新法令,立即将他斩首,军民惊骇。于是筑堤积水,修建城墙,检阅士兵。十一年,金兵元帅完颜赛不率领步骑兵围城,孟宗政五扈再兴会合兵力抵抗敌人,历时三个月,大小七十多次战斗,孟宗政身先士卒。金兵每战必败,十分气忿,环绕城墙开挖壕沟,四面派士兵排列在壕沟外,发射飞箭。孟宗政用重赏招募勇士,找机会突然袭击,金兵支撑不下去,派重兵攻城,孟宗政跟随赵方全力抗击。随州守臣许国的增援部队到了白水,战鼓声都能听得见。孟宗政率将领们出城迎战,金兵溃散奔逃。十二年,金兵选派强兵,抬着云梯直接到西北圆楼下登城。城中的军士用长戈捣击他们的喉咙,敢勇军从下面夹击金兵。金兵连续没能达到目的,不久乘顺风渡过壕沟,抛扔浇了油的皮革焚烧战棚,孟宗政激励将士们进行血战,共十五阵,飞箭蝗石交加,金兵死了一千多,射死了金兵都统。天刮起反方向的风,金兵更加愤怒,炮打得愈发密争。正好宋将王大任带着一千精锐士兵冒着重围转战入城,内外合力,士气大振,奋勇冲进金兵营垒,从晚饭时到三更,金兵死尸遍地,缴获数以万计的辎重牛马。制置司因为湖阳县有金兵压境,发命令让孟宗政去对付。孟宗政一鼓作气将金兵拔除,扫荡营寨,全国人从此不敢窥视襄、汉、枣阳。来归附的中原遗民数以万计,孟宗政打开粮仓救济他们,分给他们田地,盖房子给他们住。全国人民称呼他叫“孟爷爷”。不久生恶疮去世。孟宗政对于有功劳的即使有怨仇也必定奖赏,有罪过即使是亲近的人也必定惩罚。从没学过兵法,却暗里与兵法相合。孟宗政死的那天,边城为他罢市痛哭。‎ 二、文言文阅读 孙伏伽,贝州武城人。仕隋,以小史累劳补万年县法曹。高祖武德初,上言三事。帝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朕惟寡德,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初,帝受禅,伏伽最先谏,帝欲尽下情,故不次见拔,以示群臣。是时,军兴赋敛重,伏伽数请厘损。帝语裴寂曰:“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东都平,大赦天下,又欲责贼支党,悉流徙恶地。伏伽谏曰:“臣闻王者无戏言,今四方已定,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也。自为无信,欲人之信,岂可得哉?臣愚以为贼党于赦当免者,宜一切加原,则天下幸甚。” 又表置谏官。帝皆钦纳。太宗即位,封乐安县男,迁大理少卿。帝数出驰射,伏伽谏曰: “臣闻天子之居,禁卫九重,出也警,入也跸,非直尊其居处,为社稷生人计也。比闻陛下走马射帖,此直少年诸王务耳,安得既为天子,尚行之乎?”帝悦曰:“卿能言朕失,朕能改之,天下庶有瘳乎!”后坐奏囚失,免官。起为刑部郎中。累迁大理卿。时司农市木?,倍直与民,右丞韦劾吏隐没,事下大理讯鞫。伏伽曰:“缘官市贵,故民直贱。臣见司农识大体,不见其罪。”帝悟,顾曰:“卿不逮伏伽远矣。”久之,出为陕州刺史,致仕。显庆三年卒。始,伏伽拜御史时,先被内旨,而制未出,归卧于家,无喜色。顷之,御史造门,子弟惊白,伏伽徐起见之。时人称其有量,以比顾雍云。‎ ‎(节选自《新唐书·孙伏伽传》)‎ ‎6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B. 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C. ‎ 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D. 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6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受禅,指我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B. 东都,历代王朝在京师以东的都城。隋唐时指洛阳,时京都在长安。‎ C. 县男,爵位名。爵制早已有之,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 D. 警、跸,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设置侍卫警戒,开路清道,禁止通行。‎ ‎6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武德年间,战事不断,赋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孙伏伽为民请命,多次请求整治裁减;高祖不仅予以采纳,还夸他为谊臣。‎ B. 唐太宗多次出城打猎,孙伏伽犯颜直谏,认为打猎行为,不务正业,玩物丧志,既为天子,应有所收敛。帝欣然接受其劝谏。‎ C. 孙伏伽认为司农加价出售木?无过,因为官价贵,私营的相对便宜,对百姓有利。太宗顿悟,并批评了韦。‎ D. 孙伏伽处事从容,有顾雍之量。拜治书侍御史时,自己已知旨意,归家后却秘而不宣,待制文到来,举家欣喜而他却若无其事。‎ ‎6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伏伽最先谏,帝欲尽下情,故不次见拔,以示群臣。‎ ‎(2)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也。‎ ‎【答案】‎ ‎65.A ‎66.A ‎67.B ‎68.(1)孙伏伽最先谏言,皇帝想全面了解下情,所以破格提拔了他,来给群臣看。(2)法令是陛下自己制定的,必须自己先遵守它,才能让天下百姓信服且敬畏。‎ ‎【解析】‎ ‎6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项对应的内容,可以找出“孙伏伽”劝谏唐太宗的语句,“臣闻天子之居,禁卫九重,出也警,入也跸,非直尊其居处,为社稷生人计也。比闻陛下走马射帖,此直少年诸王务耳,安得既为天子,尚行之乎”,然后分析其劝谏的角度。‎ ‎6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尽”,活用为动词,全面了解;“不次”,不按次序,即破格;“见拔”,提拔他,“见”代指“他”;“以”,来,表目的;“示”,给……看。第二句中,“法者陛下自作”,判断句,“作”,制定;“守”,遵守;“使”,让;“畏”,敬畏。‎ 参考译文:‎ 孙伏伽,贝州武城人。曾在隋朝做官,以小史累积功劳补授万年县法曹。高祖武德初年,他上书议论了三件事。皇帝很高兴,立即下诏:“周、隋末年,忠臣不敢讲话。朕德行鲜寡,然而希望辅佐协调之臣来辅助我的不到之处,而众大臣却很少直言进谏。孙伏伽至诚慷慨,正直恳切,指责朕的过失毫无隐瞒。应该授予他治书侍御史,并赏赐帛布三百匹。”‎ 当初,皇帝接受帝位,孙伏伽最先谏言,皇帝想全面了解下情,所以破格提拔了他,来给群臣看。这时,战事不断,赋税繁重,孙伏伽多次请求整治裁减。帝对裴寂说:“平定祸乱就责成武臣去做,守护成果就责成儒臣去做,虚心礼贤下士,希望能听到美言。像李纲、孙伏伽,可谓正直之臣啊。大臣都俯首闭口不言,岂是朕所希望的吗?”平定东都后,皇帝下诏大赦天下,却又想责罚逆贼的党羽,打算将其全部流放到偏远艰苦的地方。孙伏伽劝谏说:“我听说君王无戏言,如今四方已经安定,法令是陛下自己制定的,必须自己先遵守它,才能让天下百姓信服且敬畏。自己不守信,却要别人守信,这怎么能行呢?我以为那些按赦令应当赦免的贼党,应当一律加以原谅,那将是天下之大幸。”他又上表设置谏官,皇帝都采纳。太宗即位,封孙伏伽为乐安县男,并升任大理少卿。皇帝多次出游骑射,孙伏伽谏言道:“我听说天子的居所,有九重禁卫,出行有警戒,回来就清道,并非只是尊重其居处,而是在为国家和百姓考虑。近来听闻陛下骑马射靶,这只是年少诸王们所好的事务罢了,怎能已做了天子,还做这些事呢?”皇帝高兴地说:“你能指出我的过失,朕能改正过失,天下大概可大治了啊!”后来,因上奏揭发囚犯出现失误,被免官。后又起用为刑部郎中,一步步升迁至大理卿。当时司农卖木橦,以双倍价钱卖给百姓,右丞韦悰弹劾相关官吏隐没了钱财,案件移交到大理寺审讯。孙伏伽说:“正因为官府卖得贵,所以才显得百姓的便宜。我觉得司农的官员识大体,没发现有什么罪。”皇帝醒悟了,看着韦悰说:“你远远不及孙伏伽啊。”过了好久,出京任陕州刺史,退休。显庆三年去世。当初,孙伏伽被授予御史时,皇帝先有此旨意,但任命制诰还没下达,回到家里以后,面无喜色。很快,御史登门宣旨,子弟惊喜地向他报告,孙伏伽慢慢起身去接见。时人都称赞他有度量,认为可以和顾雍相比。‎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詹同,字同文,初名书,婺源人。幼颖异,学士虞集见之曰:“才子也。”以其弟槃女妻之。至正中,举茂才异等,除郴州学正。遇乱,家黄州。仕陈友谅为翰林学士承旨。太祖下武昌,召为国子博士,赐名同。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博士治一经,不尽通贯,同学识淹博,讲《易》《春秋》最善。应教为文,才思泉涌,一时莫与并。迁考功郎中,直起居注。会议袷禘礼,同议当,遂用之。洪武元年,与侍御史文原吉、起居注魏观等循行天下,访求贤才。还,进翰林直学士,迁侍读学士。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刘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所以励廉耻存国体也同时侍侧遂取《戴记》及贾谊疏以进复剀切言之。帝尝与侍臣言:声色之害甚于鸩毒,创业之君为子孙所承式,尤不可不谨。同因举成汤不迩声色,垂裕后昆以对。其因事纳忠如此。四年,进吏部尚书。六年,兼学士承旨,与学士乐韶凤定释奠先师乐章。又以渡江以来,征讨平定之迹,礼乐治道之详,虽有纪载,尚未成书,请编《日历》。帝从之,命同与宋濂为总裁官,吴伯宗等为纂修官。七年五月书成,自起兵临濠至洪武六年,共一百卷。同等又言:《日历》秘天府,人不得见。请仿唐《贞观政要》,分辑圣政,宣示天下。帝从之。乃分四十类,凡五卷,名曰《皇明宝训》。嗣后凡有政迹,史官日记录之,随类增入焉。是年赐敕致仕 ‎,语极褒美。未行,帝复命与濂议大祀分献礼。久之,起承旨,卒。同以文章结主知,应制占对,靡勿敏赡。帝尝言文章宜明白显易,通道术,达时务,无取浮薄。同所为多称旨,而操行尤耿介,故至老眷注不衰。‎ ‎(节选自《明史·詹同传》)‎ ‎6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刘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所以励/廉耻存国体也/同时侍侧遂/取《戴记》及贾谊/疏以进/复剀切言之/‎ B. 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刘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所以励廉耻/存国体也/同时侍侧遂/取《戴记》及贾谊疏以进/复剀切言之/‎ C. 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刘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所以励廉耻/存国体也/同时侍侧/遂取《戴记》及贾谊疏以进/复剀切言之/‎ D. 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刘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所以励廉耻/存国体也/同时侍侧 /遂取《戴记》及贾谊疏以进/复剀切言之/‎ ‎70.下列对文中加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茂才,原作秀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明清两代,秀才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 B. 国子博士,国子监的官员。国子监是中国封建时代国家设立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有的朝代又称“太学”“国子学”等。‎ C. 起居注,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记录的内容甚为广泛,是历代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还可指撰写起居注的官员,在文中“起居注魏观”一句中则指官职名。‎ D. 致仕,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用致事、致政、致士、休致等称官员辞职归家,古代一般致仕年龄为六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7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詹同聪颖异常,深为他人赏识。他先被虞集称道;后仕陈友谅处;太祖攻下武昌后召他为国子博士,他自己改名为“同”。‎ B. 詹同学识渊博,讲授《易》《春秋》讲得最好。他应诸王之命和诗作文,才思如泉涌,一时间天下无人能比。‎ C. 詹同履职勤勉,深得皇帝赞许。他主持编修《日历》《皇明宝训》,记录皇帝事迹,用以宣示天下,退休时皇帝对他赞赏有加。‎ D. 詹同长于作诗写文,反应敏捷,富有才华,他凭借文章结交知己朋友,受到朋友称赞。皇帝却批评他的文章不应浮夸浅薄,而要通俗易懂,解决当前的重大问题。‎ ‎72.将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博士治一经,不尽贯通。‎ ‎(2)因举成汤不迩声色,垂裕后昆以对。其因事纳忠如此。‎ ‎【答案】‎ ‎69.C ‎70.D ‎71.B ‎72.(1)当时功臣子弟在内府受教学习,诸博士研究一种经书,没有完全贯通(经书内容)。‎ ‎(2)詹同趁机举成汤不近声色,为后代留下业绩或名声(的事)来回答。詹同因事进献忠言就像这样。‎ ‎【解析】‎ ‎6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7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D项,“古人还用致事、致政、致士、休致等称官员辞职归家,古代一般致仕年龄为六十岁”说法错误,古代一般致仕年龄为70岁;“致士”指招引贤士。‎ ‎7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他自己改名为‘同’”错,原文是“赐名同”;C项,“用以宣示天下”错,原文为“《日历》秘天府,人不得见”;D项,“‎ 皇帝却批评他的文章不应浮夸浅薄,而要通俗易懂,解决当前的重大问题”说法错误。参见原文最后两句“同所为多称旨,而操行尤耿介,故至老眷注不衰”意思是:詹同所作文章多能符合皇帝的旨意,而且他的操行尤其耿直刚介,所以一直到老皇帝的垂爱关注都不曾衰减。故选B。‎ ‎7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教习内府”译为“在内府受教学习”,“治”译为“研究”,“不尽”译为“没有完全”。(2)句中:“因”译为“趁机”,“迩”译为“靠近”,“垂”译为“留下”,“裕”译为“业绩或名声”,“对”译为“回答”,“纳忠”译为“进献忠言”。‎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詹同,字同文,初名书,婺源人。幼时聪颖异常,学士虞集见到他后说:“这是才子啊。”把自己弟弟虞槃的女儿许给他为妻。至正年间,考中茂才异等,被任命为郴州学正。遇到战乱,家居黄州。出任陈友谅的官为翰林学士承旨。太祖攻下武昌后,召他为国子博士,赐名同。当时功臣子弟在内府受教学习,诸博士研究一种经书,没有完全贯通。詹同学识渊博,讲《易》、《春秋》讲得最好。詹同应诸王之命和诗作文,才思如泉涌,一时间天下无人与他匹敌。升迁为考功郎中,当值(撰 写)起居注。恰逢议定袷褅礼,詹同所议恰当,于是采用他的建议。洪武元年,詹同与侍御史文原吉、起居注魏观等巡行天下,访求贤才。返回后,升任为翰林直学士,迁升侍读学士。皇帝驾驭臣下严厉,御史中丞刘基说:“古时公卿有罪,用盘盛水把剑加在上面,到请罪之室自杀谢罪,用来鼓励廉洁知晓耻辱,保全国家的体统。”詹同当时正好在皇帝身边侍立,于是取《戴记》及贾谊疏来进谏,又切实地议论这件事的利害关系。皇帝曾与侍臣谈论:沉迷音乐和女色的害处大于鸠毒,创业的君王,是子孙继承效法的榜样,尤其不可不谨慎。詹同趁机举成汤不近声色,为后代留下业绩或名声的事来回答。詹同因事进献忠言就像这样。洪武四年,詹同晋升为吏部尚书。洪武六年兼任学士承旨,与学士乐韶凤制定在学校祭奠先师的乐章。又因渡过长江以来,征讨平定的事迹,礼乐治道的详情,虽然有记载,但尚未成书,詹同请旨编修《日历》。皇帝依允了他的请求,命詹同与宋濂为总裁官,吴伯宗等为纂修官。洪武七年五月书编修完成,自起兵临濠到洪武六年, 共一百卷。詹同等又进言:《日历》秘藏于朝廷库府,外人不得一见。请求依照唐朝的《贞观政要》,分辑记录圣上政绩,宣布告示天下。皇帝依允了他们的请求。于是分出四十类,共五卷,命 ‎ 名为《皇明宝训》。以后凡是有政迹,史官每天记录它,随类增入此书中。这年皇帝颁赐敕命允许詹同退休,言语极为褒赞美饰。詹同尚未动身,皇帝又命他与宋濂商议大祀分献礼。过了一段时间,起用他为承旨,死于任上。詹同凭借文章结欢主上受知遇,应皇帝之命写作诗文、对答皇帝询问,没有不敏捷而富有才华的。皇帝曾说文章应该明白浅显易懂,通彻道术,通达当世大事,不要取法浮夸浅薄文风。詹同所作文章多能符合皇帝的旨意,而且他的操行尤其耿直刚介,所以一直到老皇帝的垂爱关注都不曾衰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