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常见修辞教案(江苏)
2018届一轮复习 常见修辞 教案(江苏) 一、掌握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打比方 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D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将雪比作梨花。B项,将西湖比作西子。C项,将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飘絮,将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浮萍。D项,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用“蛾眉”代指杨贵妃。] 2.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请体味语境,参照画线句的结构和字数拟写出中间两个比喻句的喻体。 朋友,给你一颗青春的种子,把它种在胸膛里。希望它在闹市,是一盏明亮的路灯;在原野,是;在江河湖海,是;在寒峰之巅,是一株乐观的雪莲。 【答案】 一棵向上的春苗 一朵奔腾的浪花 精要点拨 比 喻 (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作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构成必须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二)比拟:“变个脸” 3.下列句子中,和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泰戈尔《飞鸟集》) A.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冰心《繁星》) 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闻一多《死水》) C.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 D.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B [例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珍珠似的白沫”运用的是比喻手法,“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运用的是拟人手法。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 精要点拨 比 拟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2)种类。①拟人;②拟物。 (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三)借代:“做代表” 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B.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D [D项运用的是比喻手法。A项“衣冠”代指达官贵人。B项“珠翠”代指宫女。C项“孤帆”代指船。] 精要点拨 借 代 (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特征代本体;②具体代抽象;③专名代泛称;④形象代本体;⑤部分代整体;⑥材料代本体。 (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四)夸张:“说大话” 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这山峡,天晴的时候,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B.“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十一二岁的小伙计,歪着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 C.红军十五天五战五捷,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为此,毛主席写了光辉诗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D.“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这滴泪,凄切、深挚,千年之后,于每一个朗月高悬的无眠之夜,在相思悲愁者的眉间、心上静静流淌。 B [B项运用的拟人手法。] 精要点拨 夸 张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扩大夸张;②缩小夸张;③超前夸张。 (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 6.下列诗句与“疏松影落空坛静”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曲径通幽芳草香 B.细草香闲小洞幽 C.锦屏春短碧纱暗 D.晚凉天净月华开 B [对仗是特殊形式的对偶,答题时不仅要考虑结构、词性,还要考虑平仄相对。] 精要点拨 对 偶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正对;②反对;③串对(流水对)。 (3)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六)排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7.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与下文构成排比句。 未品尝过酸涩的人,无法真正体会甜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拒绝艰苦创新的人,永远不能体会发明的快乐。总之,拒绝酸涩的人,永远不能体味甜美的甘醇。 【答案】 (示例)拒绝艰难攀登的人 永远不能欣赏顶峰的壮美景色 拒绝辛勤劳动的人 永远不能享受丰收的喜悦 精要点拨 排 比 (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成分排比;②分句排比;③单句排比;④复句排比。 (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七)反复:“千言万语,一个声音”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过去)柴禾是家力的象征。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节选自《柴禾》,有删改) 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禾朽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的情绪。 精要点拨 反 复 (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者段落等。 (2)种类。①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②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 (3)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情感、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二、区别几种易混的修辞手法 (一)借喻与借代 9.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 ②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 ③昌黎之文如水,柳州之文如山。 ( ) ④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 ) 【答案】 ①借代 ②比喻 ③借代、比喻 ④借代 精要点拨 借喻与借代 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代中有喻;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二)对偶与对比 10.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 ) ②华彩翰章乃思想映现,鸿篇巨制是情感铸就。( )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 【答案】 ①对比 ②对偶 ③对偶、对比 ④对比 精要点拨 对偶与对比 (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2)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格现象。 (三)比喻与比拟 11.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 ②海啸发出狂野的怒吼,掀起滔天巨浪,将这个太平洋岛国淹没在汪洋之中。 ( ) ③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 ④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 【答案】 ①比喻 ②拟人 ③比喻 ④拟物 精要点拨 比喻与比拟 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①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 重点在“喻”;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 ②比喻中,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③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 (四)对偶与对仗 12.(2014·江苏卷)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A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偶。对偶,首先要注意词性相对。先分析题干诗句,“墙头”是名词,“头”是对“墙”的补充;“雨”是名词,“细”补充说明了“雨”的状态;“垂”是动词;“纤草”是名词,且“纤”是形容词,说明了“草”的状态。然后分析选项:A项,“水面”对“墙头”,“风回”对“雨细”,“聚”对“垂”,“落花”对“纤草”,意义相称,词性相同,对仗工整;B、C、D三项中的“数峰无语”“雨来”“蝉曳残声”词性都与题干句不对仗。] 精要点拨 对偶与对仗 对偶与对仗有同有异。相同点:都要求词性、结构的一致性。 不同点: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只在字数、结构上要求相同;对仗是律诗和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它不仅包含着对偶,更在声律上严格要求,如律诗中间两联的对仗,在平仄上要求很严格。一句中平仄要相间,上下句平仄要相对。因此,不能把对偶与对仗完全画等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