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16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训练(全国)‎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 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浪淘沙”是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又称《卖花声》。南唐李煜变为长短句,一般多用于中调、长调。后来由柳永、周邦彦等人演变为“浪淘沙慢”。‎ B.诗歌中的“一年佳节”指的是重阳节,重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一般有登高、赏秋、饮菊花茶、佩戴茱萸等习俗。它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C.西厢,就是指西厢房。传统四合院中一般北面是正房,东西两面都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 D.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E.“秋色”“雁声”和“斜阳”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人生感慨,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 AB [A项,通常以58字以内的短词为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等。本词54个字,属于小令,可见《浪淘沙》多是小令。B项,“中秋节”表述错误,改为“中元节”。]‎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崖门谒三忠祠①‎ ‎[清]陈恭尹②‎ 山木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 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拜古祠。‎ 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 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 ‎【注】 ①崖门:即崖门山,在广东新会县南海中。三忠祠是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所建的祠堂。②陈恭尹(1631~1700):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曾力图抗清复明,后隐居避祸。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独漉堂集》。‎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篇两句写诗人登上崖门山,听到萧萧的风声,‎ 似乎又见到了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国家局势;看见两崖的波浪,似乎又映现前人从容抱帝赴海的悲壮景象。‎ B.第三句虚写三忠祠的荒凉的大殿上,猛然传来一声杜鹃的啼叫,骤然令诗人想起其声中的亡国哀思,因而悲不自胜,借望帝的传说实为抒写亡国之痛。‎ C.“畏向苍苔读旧碑”明说自己惧怕诵读碑文,暗说自己因未能像英烈那样舍身明志、苟活于世深感不安。这是诗人的自责之词,也表明了诗人内心的伤悲。‎ D.五、六两句即景成对,客观叙事,是说波涛汹涌的大海,在海港入口处尚有上、下海门之别;大好的锦绣河山被异族占领,以至于无法分别华、夷的界限。‎ E.这首诗在韵脚的使用上很有特点,韵部本身便造成低回恳挚的语境,再加上诗人那沉重压抑的情感,使全诗从内容到形式取得了高度的统一和较强的艺术效果。‎ BD [B项, 杜鹃啼叫是实写。D项, 表达方式判断错误,属于主观的抒情议论。]‎ ‎(2)结合“畏”字赏析此诗的“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中对炼字的鉴赏能力。炼字,实质是对关键词语的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的考查。一般说来,我们要先解释关键字词的字面含义,然后再说它的表达效果。“畏”是“害怕、惶恐”之意。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惶恐与害怕呢?联系注解,可知诗人是来凭吊英雄的,而且诗人一直力图抗清复明。因此,惶恐的原因是怕勾起故国之悲,而一“畏”字便把诗人的景仰之情与痛苦之意的矛盾心情展现了出来,也足见作者的爱国之情。‎ ‎【答案】 从全诗看,尾联的“畏”,巧妙地将全诗的精神收拢,深刻反映出诗人拜谒“三忠祠”的触景生情和矛盾心态:仰慕先贤,本欲以先烈事迹砥砺品格,却又怕触碑感怀,读出内心更大的悲痛。可见一个“畏”字,包含了千言万语不尽之意,寄寓了无限苍凉凄楚之情。其“言外之意”便不难窥见——诗人以他人斟满之酒杯,浇自己心头之块垒,似乎是在咏怀古迹,凭吊先贤,实则是在发明朝败亡、江山易主之哀;以描写对文天祥等人的仰慕之情,来寄托自己身世家国之恨。一唱三叹,耐人回味,抒发爱国之情真挚、痛切而悲凉,无穷之意尽在“畏”字中。‎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浣花女 陆 游 江头女儿双髻丫,常随阿母供桑麻。‎ 当户夜织声咿哑,地炉豆秸煎土茶。‎ 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 青裙竹笥何所嗟,插髻烨烨牵牛花。‎ 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 青骊一出天之涯,年年伤春抱琵琶。‎ ‎★(1)关于这首诗歌,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歌通过农村少女与爱慕虚荣的城市女子的对比,歌咏了农家少女勤劳、愉快的生活。全诗着墨素淡,语言平浅,是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画。‎ B.诗歌的前四句是对浣花女子的侧面描写,表现浣花女小时在家的生活片段;“双髻丫”一句,写浣花女子质朴单纯,不事铅华,有一种真淳自然的风致。‎ C.夜阑人寂,浣花女子正对着窗门摆弄着织机;机旁不远处,豆秸燃烧,炉上的土茶散发出阵阵清香。这幅画面,突出形貌,静态展示出安然自得的欢乐。‎ D.“长成嫁与东西家,柴门相对不上车”,是说浣花女子与邻里男子成婚,彼此家门相对,不需要车马远道来迎接,就可以过家为妇,显示出爱情的真挚纯朴。‎ E.“城中妖姝脸如霞,争嫁官人慕高华”中,“争嫁”写世俗的追逐,寓示了追逐者轻薄浮艳的性情,语气中明显带有诗人的鄙薄之情,与浣花女形成对比。‎ BC [B项,“对浣花女子的侧面描写”错,属于正面描写。C项,有形有声,并非纯静态描写。]‎ ‎(2)简要赏析本诗的主题与艺术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主旨与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中陆游描写了两种不同女子的生活追求,塑造了两种不同女子的形象,两者在一起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突出农村女子的纯真朴素,生活美满。这是诗歌的艺术手法上的特点。在主旨上,本诗的主旨就是通过比较突出作者对爱慕虚荣者的嘲讽。‎ ‎【答案】 诗歌的前四句写浣花女的劳动生活,中间四句写农村男女婚嫁习俗,透露着一个纯朴的农家女孩对婚姻和生活的满足喜悦,也流露出诗人的深情赞美。末尾四句写了另一种婚嫁风尚,她们爱慕荣华的结果是被遗弃冷落,隐含着作者的嘲讽与批判之意。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不同阶层妇女的生活追求和截然不同的人物命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柳 永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①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注】 ①拾翠汀洲:古代妇女喜欢到河滩上拾翠鸟尾羽作装饰品。一说拾翠是采摘香草。②画桡:装饰华美的船桨。‎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说明下了很长时间的雨,雨点逐渐稀疏,但天已近傍晚。为全词营造了迷蒙冷清的气氛。‎ B.“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以“双双”形容鸥鹭,衬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寂寞孤独,景中有情。‎ C.“停画桡、两两舟人语”说明词人已到达目的地,听到身边人的谈话声,却不知自己该走向何方。‎ D.“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回忆过往,嗟叹今夕,词人离愁更浓,唱出了全词的最强音。‎ E.本词写词人于舟中凝伫时触景伤情,在羁旅失意时怀乡,心绪郁结。通过对游宦思归的描写,反映了作者长年落魄、官场失意的萧索情怀。‎ CD [C项,“到达目的地”有误。D项,“全词的最强音”不是“自别后”句,而是“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2)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词句可以品味出对前路的迷茫感、漂泊江湖的孤独感、对故乡的思念等等。‎ ‎【答案】 ①对前路的迷茫感。“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说明作者不知前路在何方。②漂泊江湖的孤独感。“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说明作者感到孤独。③对故乡的思念。“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说明作者思念家乡。④离别的痛苦。“刚断肠、惹得离情苦”说明作者对别离深感痛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