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推断学案(全国)1
2018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实词推断 学案(全国) 技法三 句式推断法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如排比句、对偶句等,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这样就可以由已知词的词性、词义推测未知词的词性、词义。如:2015年湖北卷中“则千金有所必割”“则锥刀有所必算”两句为相同句式,句中的“割”和“算(算计)”处于同一位置,在词性上相同,可推知“割”解释为“舍弃”正确。 [应用体验] (2013·安徽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尉佗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区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节选自《说苑·奉使》)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讨暴秦,诛强楚 暴: (2)为天下兴利除害 利: (3)人众车舆,万物殷富 舆: 解析:(1)(2)(3)中“暴”“利”“舆”皆可根据文言中句式整齐的方法,依前面或后面相同或相反的意义来推断。 参考答案:(1)暴:暴虐的 (2)利:有利的事情 (3)舆:众多 参考译文: 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人们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他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等到高祖时期,高祖刚把中原平定,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让陆贾为使者赐给尉佗大印,任命尉佗为南越王。……尉佗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贤能呢?”陆贾说:“您似乎比他们贤能。”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贾说:“皇帝从丰、沛之地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天下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统辖治理整个中原,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多,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口不过几十万,都是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又处在这地势不平的荒远偏僻之处,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能同汉王相比!”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尉佗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 技法四 语法推断法 分析句子结构,运用划分句子成分和寻找搭配关系的方式,考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如:2015年重庆卷中“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一句中的“容”,解释为“容纳”,分析语句“以为容”即“以(之)为容”,“把它作为……”,据此推断“容”为名词,作宾语。若解释为“容纳”,文句不通顺,结合上下文,“容”在此处应解释为“表象”。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节选自《荀子·天论》)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大天而思之 大: (2)孰与物畜而制之 物: (3)因物而多之 多: (4)思物而物之 物: 解析:(1)分析句子结构可以看出,本句“大天”与“思之”为并列的两个内容,“天”作宾语,“大”只能作动词,解释为“尊崇”;(2)本句主语(人)承前省略,句中的“物”虽为名词,但不能作主语,只能是名词用作状语。(3)分析句子结构可以看出,“多”本为形容词,此处用在了作宾语的代词“之”前,用作动词,应解释为“增多”。(4)“物”后面带有宾语“之”,那么“物”应作动词解释,根据语境,应该是使动用法。 参考答案:(1)大:尊崇,形容词用作动词 (2)物:把……当作物一样,名词作状语 (3)多:增多,名词作动词 (4)物:使……为物,名词的使动用法 参考译文: 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它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与其盼望、等待天时,哪里比得上适应天时而役使它呢?与其依顺万物的自然繁殖而求它增多,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按着人的需要有所变化呢?与其思慕万物而使它成为能供自己使用的物,哪里比得上管理好万物而不失掉它呢?与其希望于万物能自然生长出来,哪里比得上掌握万物的生长规律呢?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只寄希望于天,那就不能理解万物的本性,也就不能去利用它了。 技法五 通假推断法 文言实词中当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如:2015年重庆卷中“其治以脉,不以证”一句,“证”若按照“告发”“验证”“规劝”等意思解释,显然文意不通,“以脉,不以证”结构一致,内容相反,从通假角度推断“证”通“征”,意思是“症状”,正确。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人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召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莫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 搔: (2)若我教子,必每莫令人往 莫: 解析:(1)据上文“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动梁国的瓜,“搔”本身没有“扰乱”之意,只能看作通假字“骚”,解释为“扰乱”;(2)据上文“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一句,可知宋就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此处若看作“莫”,有“不要”的意思,放在句中可译为“必定每天不要让去……”显然文意不通,联系下文“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可推知此处的“莫”应作通假解释,通“暮”,意为“夜晚”。 参考答案:(1)搔:通“骚”,扰乱 (2)莫:通“暮”,夜晚 参考译文: 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就因为梁国的瓜好,怒责楚国士兵没有把瓜种好。楚国士兵心里忌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动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是有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翻动楚国兵营的瓜。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源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教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在夜里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田,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田。楚国士兵早晨去瓜田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观察,才知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了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忧虑)。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捣乱的人,他们莫非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