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4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课件(46张)
专题六 找准分析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特点的突破口 第二章 文学类 文本阅读 把脉学情 准确诊断 读文答题 精细突破 Ⅰ 把脉学情 准确诊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鉴 宝 聂鑫森 夕阳西下时,五十岁出头的阳欣走出了他下榻的北城宾馆。他的鼻翼有力地翕动了几下,分明嗅到有饭菜的芬香自西边的一条小街飘来,心中一喜:那儿该有个好吃处! 阳欣是个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供职于南方的一家省级博物馆。他的强项是古瓷鉴定,已有十几本专著问世。他之所以来到这北地小县,是该县博物馆邀请他来看一看历年库存的一批古瓷器,帮忙 “ 掌掌眼 ” ,以便向公众开放展览。 阳欣还是个美食家,不但会吃,而且会做,没事时喜欢琢磨各种菜品的制作。家中小院种着许多花草,芙蓉花、晚香玉、马齿苋、荠菜、小青竹 …… 随手采来便可成为菜肴的原料。比如用芙蓉花和豆腐做成 “ 雪雾羹 ” ,洁白的豆腐上飘着淡红的花瓣,真如雪后飞霞;小笋子出土时,拔几根洗净去皮,切成细段,下油烹炒后,再打两个鸡蛋,煎出黄中泛翠的 “ 金镶玉 ” 。至于各种禽畜之肉,他都有妙法烹饪。朋友称他是 “ 儒厨 ” ,因为他做的菜既有书卷气,也有诗的想象,调和五味,管领水火,一般的烹饪师难以比肩。 他七弯八拐走进了这条小街,从油烟味中知道这些小饭馆多以牛羊肉为主要菜料。北地多牛羊,取之方便,但不知烹饪得怎样。他喜欢清静,便走进了街尾的一家门脸很小厅堂很小且没有一个客人的 “ 习均羊肉馆 ” 。刚到门前,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迎了上来,殷勤地说: “ 先生,里面请。 ” 阳欣看了看小伙子,眉清目秀,周身上下也干干净净,就点了点头,跟着走进厅堂,挑一张桌子,坐下来。小伙子手脚麻利地泡上茶,然后递上单薄的菜单。阳欣猜测,这小饭馆的名字应该是小伙子的名字,这冷清劲说明生意不好,只好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 阳欣扫了一眼菜单,说: “ 我先点个焦酥羊肉,来二两酒,好吗? ” 习均喊声 “ 好咧 ” ,进厨房去了。随即,厨房里的刀、砧、锅、勺也响了起来。过了一阵,一大盘焦酥羊肉端了上来,还有一把小酒壶和一只小酒盅。阳欣斟上酒,不忙着喝,先举筷夹了一块焦酥羊肉放进口中,细细品嚼。嚼着嚼着,他眉头皱起来了,然后把筷子重重一搁,叫道: “ 小习,你来! ” 小习慌忙跑过来,毕恭毕敬地站着。 “ 这不行,焦过头了,有糊味;却又不酥,咬着粘牙,你得重炒 ! ” 小习和气地说: “ 先生,对不起,我重炒,您稍候。 ” 焦酥羊肉再次端上来时,阳欣又尝了尝,依旧说: “ 难以下咽,谁教你的活? ” “ 一个乡下厨师,还花了两千元的拜师钱哩。先生,我再炒一次试试。 ” 阳欣叹了口气,说: “ 你是个老实厚道人,就别浪费材料了。你到街上去买几个小秋梨来。今儿我反正没事,教你几招。 ” 习均飞快地去买了梨来。 阳欣系上围腰,走进了厨房。厨房很洁净,各种菜料、配料、调料摆放得井井有条,这让他有了一种 “ 技痒 ” 的感觉。 先炒焦酥羊肉。阳欣取一块肚条羊肉,去骨,烙去残存的毛后用温水浸泡一阵,再刮洗一净,升起猛火,放入锅里烹煮。煮熟后捞出来又清洗一遍,装入盆内 ( 皮朝下 ) ,放入盐、糖、拍破的葱和姜,还有桂皮、料酒 …… 阳欣接着做梨丝爆羊肉。习均记住了,切条的羊肉爆炒到快出锅时,才将洗净切好的粗梨丝放入,铁铲搅拌几番,赶快入盘,又香又脆,这条街上没有这道菜。 习均特意寻出一瓶茅台,一老一少,坐在小厅堂里边吃边聊。 临走时,阳欣搁下五百元钱,说: “ 你不要推辞,先放下。庖厨虽小艺,却不可不读书明理。你先把这两道菜推出去,准火!明天傍晚我再来,再教你做两道菜。 ” 四天过去了。第五天的傍晚,阳欣没有来!习均想:只知道这个人叫阳欣,住在北城宾馆,是那里的大厨师吧?明天上午一定去找找他。 北城宾馆没有叫阳欣的厨师!习均却从住房登记册上看到订房间的单位是县博物馆,便又赶快去了那里 。 年轻的馆长听了原委,哈哈大笑 。 “ 习均,你遇到高人了。他是文物鉴定专家,不到一个星期,把馆里的古瓷都鉴定了一遍。还会鉴人,说你是个可以造就的厨师,所以要帮帮你。 ” 习均愣了,然后问: “ 阳先生呢? ”“ 他家里有事,匆匆回南方去了。他给你用宣纸写了个匾额,又用小楷字写了一叠菜谱,托我交给你,还嘱咐我们,如上馆子就到你那里去。制匾的钱,他也留下了。 ” 习均展开一张四尺宣纸,上写六个隶字:一街香羊肉馆。落款是:湘人阳欣。 习均的手抖动起来,泪水涌出了眼眶。 ( 有删节 )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阳欣嗅到饭菜芬香时心中一喜,这一细节既符合人物的 社会 身份 ,暗合人物的兴趣爱好,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B. 对阳欣作为美食家的介绍,生动而富有诗意,体现了他作为 “ 儒厨 ” 的 文化 修养,这样写表现了人文积淀与技艺之间的紧密联系。 C. “ 习均羊肉馆 ” 地处街尾,且门脸和厅堂都很小,再加上习均厨艺 不精, 导致 了生意非常冷清,他只好身兼数职,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 D. 小说细致地描写了阳欣烹饪羊肉的过程,不仅展示了他高超的厨艺, 也 可以 看出习均积极认真、潜心学艺的态度。 √ 1 2 3 答案 解析 解析 “ 符合人物的社会身份 ” 错,阳欣是文物鉴定家,这与其嗅到饭菜香味时心中一喜没有关系。 1 2 3 1 2 3 2.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阳欣的形象特征。 答案 ① 业务精湛 ; ② 厨艺高超,富有生活情趣 ; ③ 善于识人 ; ④ 待人热忱,古道热肠 ; ⑤ 文化修养深厚。 答案 1 2 3 3. 小说以 “ 鉴宝 ” 为题,但大量篇幅似与 “ 鉴宝 ” 无关,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案 1 2 3 答案 ① 小说大量篇幅似与 “ 鉴宝 ” 无关,实则围绕 “ 鉴宝 ” 展开。阳欣受县博物馆之邀因鉴宝而来,在鉴宝结束后而去;其间机缘巧合结识习均,发现习均身上宝贵品质并热情相助 。 ② 小说大量篇幅似与 “ 鉴宝 ” 无关,实际上 “ 鉴宝 ” 暗喻 “ 鉴人 ” ,以 “ 鉴宝 ” 为题,凸显人物形象。阳欣作为文物鉴定专家,既能 “ 鉴宝 ” 又能 “ 鉴人 ” 。 ③ 借 “ 鉴宝 ” 引发读者的认识与思考,深化小说主旨。发生在鉴宝专家与市井百姓之间的故事温暖感人,小说蕴含着对阳欣的赞赏,同时也呼唤人与人之间建立朴素而美好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韩山拾得 黄孝阳 韩山拾得,我的高中同学。 他爹叫韩山,一个老鳏夫,瘸了半条腿,还跑得飞快,挤进汽车站前看热闹的人堆里,抓起竹篮没肯再撒手 —— 竹篮里躺着一个不足百日的弃婴。 韩山拾得讨厌他爹。他爹在取名时也忒不负责任。班上几个蛮横惯了的男生,不高兴了,把他打一顿;高兴了,也把他打一顿 —— 说这叫打日本鬼子。瘦小的他偷了户口本,跑到派出所要求改名,警察瞪起眼珠子, “ 叫你爹来! ” 韩山拾得绝食三天。在县搬运站当厨师的韩山拗不过儿子,买了包阿诗玛烟,到派出所见人就低头哈腰。 韩山拾得回到学校。老师上课点名,喊了几声 “ 韩山拾得 ” ,他不起身。老师大怒,喝令他出去。隔不多时,他回来了,身子发抖,脸白得吓人。 众目睽睽下,他攥着根粉笔,抖抖嗦嗦,在黑板上写下 “ 韩小山 ” 三个字。接着,他把揣在裤兜里的左手慢慢拿出来,把左手紧握着的石头狠狠地砸在自己脑袋上。血咕噜一下冒出来了。他晕了。 他忘掉说一句话: “ 以后谁再叫我韩山拾得,我就这样砸死他。 ” 不过就算他说了也没用。大家都觉得他脑子是坏掉了,连最胆小的女生也敢在他经过时往地上吐唾沫。 终于,他用锄头敲破同学的脑袋,他退学了。等到我参加高考那年,他已经成了县城赫赫有名的山哥。这倒不是因为他心狠手辣,马仔众多。 城北的金刚在影剧院看戏,把脚跷到前排,把甘蔗渣吐到韩小山衣领里。韩小山回头扔了句脏话。金刚把甘蔗在韩小山脑袋上敲成两段。两伙人打起来。韩小山这边寡不敌众,被金刚一伙拖到影剧院门口吊成沙包轮流踢打 。 韩山路过瞅见。这个老实了一辈子的厨师急眼了,挥舞着刚在游麻子那儿磨快的菜刀,要与人拼命。金刚脱掉外衣,往手臂上一缠,大吼一声迎上去。韩山的菜刀被打掉。父子俩被面对面吊起。 但金刚只得意了不到半个小时。搬运站七十二条大汉拿着铁链、撬棍出动了。让县公安局头疼不已的金刚团伙从此匿迹。韩小山一战成名。 从韩山拾得到山哥,是三年。 从山哥到韩山拾得,是二十年。 我是在街头偶遇韩山拾得的。他推着坐在轮椅里的老父亲,站在洒满金秋阳光的梧桐树下。我喊出他的名字,一眼认出那个断了左手巴掌的老人。 1990 年搬运站解散,韩小山的日子一落千丈。在一次赌牌时,他押上了左手。底牌揭开,韩小山操起刀,对自己下不了手。对方问他是否要帮忙。这时韩山又出现了,一刀下去,血泪横飞。 “ 就在那一天,我才真正长大成人了。 ” 他没有细说他这二十年。我早有耳闻。他先是靠贩卖辣椒、香菇等农产品攒了一笔钱,再承包县罐头厂做起出口外贸,生意做得很大,日本是主要销售市场。这可能是他把名字改回去的缘由,日本文化深受中国禅宗的影响,寒山与拾得两位唐代高僧广为人知。 “ 世间谤我,贱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 我想起寒山这句话,下意识地说了出来。 “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 …… 这种境界是和尚修的。 ” 韩山拾得脸上的笑容不无嘲讽, “ 猪什么都能忍,到头来还是要挨上一刀。 ” “ 那你为什么又叫回韩山拾得? ” 我问。 他没有回答我,顺手接过老人从兜里摸出的烟斗,点燃,深吸一口,再弯腰塞入父亲嘴里。老人的面容平静而又惬意。 梧桐叶间漏下的阳光如同鸟羽,轻轻地覆盖在他的肩膀上。 梧桐树下是一家老人用品专卖店。一位眉目温婉的女子走出来,向我点头致意。我认得她。黄梅英,韩山拾得的妻子,当年我们学校的校花。 她接过轮椅,挥手与我告别。我进店打算给父母买一些冬天里的衣裤,看店的小妹喜气洋洋,打电话的声音跟唱山歌一样: “ 姨,黄姐今年又在我们这儿订了一大批货,你赶紧发货。羽绒被,还是波司登的, 38 床;鸭鸭的雪地棉鞋,男款 76 双,女款 ……” 我纳闷了: “ 这些都是黄梅英订的? ” “ 是呀,你认得她?黄姐的老公,哎,就是韩老板,去年在他开发的池头新寓旁边搞了家疗养院,跟星级宾馆一样。县搬运站的职工,哪怕只在那儿待过一个月,男的满五十五周岁,女的满五十周岁,又或者身有残疾的,都可以去,吃的住的用的,全部免费呀。这些人上辈子真是积德修福了! ” ( 选 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山能为儿子在别人面前低头哈腰,也能为保护儿子与人拼命, 这些 情节 表现了他对儿子深厚无私的爱,这种爱最终改变了儿子命运的走向。 B. 韩山给儿子起名为韩山拾得,一方面是因为儿子是自己拾得的弃婴; 一 方面 是希望儿子能像唐代高僧寒山、拾得那样学会隐忍,免于灾祸。 C.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比喻手法,将 “ 梧桐叶间漏下的阳光 ” 比作 “ 鸟 羽 ” ,生动而诗意地表现了阳光的温暖柔和,也暗示了韩山得到 的悉 心 呵护。 D. “ 我 ” 是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小说借助 “ 我 ” 的所忆、所见、 所 闻 串联情节,展现人物形象,也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 4 答案 解析 5 6 解析 “ 希望儿子能像唐代高僧寒山、拾得那样学会隐忍 ” 理解不恰当,从上下文看,韩山给儿子起名并无此意。 4 5 6 4 5 6 5. 小说中的韩山拾得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 执拗:为改名绝食三天 。 ② 刚强暴烈 ( 刚强自尊 ) :受到欺侮不肯隐忍,用激烈暴力的方式进行反击 。 ③ 懂得感恩:为搬运站退休或残疾职工建疗养院,免费 提供 疗养服务;认识到父爱的伟大无私后,悉心照顾养父 。 ④ 知错能改:年轻时混迹社会,打架斗殴,后来改过自新,发愤图强,事业有成。 答案 6. 小说以主人公名字和称呼的变化为线索来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5 6 答案 答案 ① 使小说情节紧凑而跌宕。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名字由 “ 韩山拾得 ” 到 “ 韩小山 ” 到 “ 山哥 ” 再到 “ 韩山拾得 ” 的变化,展现了主人公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使情节紧凑,叙事跌宕起伏 。 ②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不同的名字和称呼反映出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经历和不同心态,表现出主人公几十年的人生境遇和复杂的性格特点 。 4 5 6 ③ 使小说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主人公最初厌恶自己的名字,想方设法更改,最终又改回原名,表现了他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和对父爱的感恩,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④ 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小说在叙述主人公名字变化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交代起名及更名的原因,给读者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更耐人寻味。 4 5 6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是小说阅读考查最重要的题型,也是让考生倍感纠结的题目,表现在:不明性格内涵,不知性格核心要素是什么;不知从何下手分析性格及形象;不知怎样把握人物形象。问题的解决在于找准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突破口。 问题直击 Ⅱ 读文答题 精细突破 一、准确理解人物形象的核心内涵 人物形象有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人物的代表、身份、地位、阶层、类属及自身的外在形象;二是思想性格特征;三是人物形象意义,包括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等。其中思想性格特征为其核心内涵。 思想性格特征由思想特征和性格特征两部分组成。思想特征,包括主人公的信仰、理想、奋斗目标、为人处世等。性格特征由基本特征与辅助特征组成,基本性格为主干性格,是决定人物形象的基本因素,辅助性格为多元性格,凸显其多重性,基本性格与辅助性格之间往往呈现出对立统一的格局,如善良与软弱、勤劳与愚昧、忠诚与偏执等;如果是负面形象,则为虚伪性与其本质的对立统一等。 二、找准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突破口 1. 紧紧扣住人物自身言行举止的 “ 四个一 ” “ 四个一 ” 指一句话,即选取小说中人物最常说,或最富有代表性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即抓住小说中人物出现频率最高,或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动作;一个细节,即择取能够展开人物内心世界,或最有意义的一个细节;一个眼神 ( 表情 ) ,即选取人物肖像中,最能透射人物精神灵魂的一个表情或眼神。 2. 抓住人物的多重角色 人在社会上和家庭里总有多种角色。家中,他可能是父亲或儿子;社会上,他可能是领导或工人、农民等。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就是通过他的多重角色表现出来。从人物所担任的不同角色及其角色变化去分析概括其思想性格特征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例如上面小说《鉴宝》中的主人公阳欣,他的主要角色 ( 身份 ) 是文物鉴定专家,在这方面他业务精湛,文化修养很好;同时他另一个角色 ( 身份 ) 是美食家,在这方面他厨艺高超,在遍尝美食中不仅富有生活情趣,更有古道热肠,热心帮助小店主习均提高厨艺。阳欣丰富的性格特征正是在这两种角色中展开的。 3. 抓住人物的人生际遇和境地 人的思想性格特征总是在其人生际遇和境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或处逆境而意志坚定,或处顺境而不思进取。抓住小说中人物所处的境地、所经历的人生命运,完全可以把握住其思想性格特征。 例如上面小说《韩山拾得》中主人公韩山拾得二十年前后人生际遇差别很大:在卑微、贫困的童年,面对欺侮激烈反击;二十年后经商发财,他并没有趾高气扬,反而悉心照顾瘫痪的养父,无偿捐助公益事业 。 4. 在 “ 变化 ” 中认识人物思想性格 人的思想性格既是丰富复杂的,又是充满变化的。人物之前有着怎样的思想性格,随着时间推移,又变成了怎样的思想性格,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抓住思想性格的变化,进而挖掘变化的原因,不仅能准确把握形象特点,而且能从中认识到小说的主题。 例如上面小说《韩山拾得》中主人公韩山拾得的名字由 “ 韩山拾得 ” 到 “ 韩小山 ” 到 “ 山哥 ” 再到 “ 韩山拾得 ” 的变化,反映了主人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心态和性格,尤其表现了韩山拾得 “ 知错能改 ” 的性格特点。 5. 在 “ 环境 ” 中认识人物思想性格 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成长的,环境对人的思想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影响,但有时人又不为环境所屈,总是在试图抗拒或者改变着环境。从分析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入手,正是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极好突破口。 例如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的悲苦命运和不屈服命运的性格正是在鲁镇那样礼教色彩浓厚、人与人之间冷漠的环境中形成的。 上面五种 “ 突破口 ” 在一篇小说中、一个人物中不是单一地使用,往往是综合使用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即时小练 “ 铁拐李 ” 传奇 陈圣芳 他,拄着拐杖,个子瘦瘦高高的,是一个流浪乞丐,身上背着有很多口袋的褡裢,每天走村串户地乞讨,像一个行脚僧,人们背地里都叫他 “ 铁拐李 ” 。 “ 铁拐李 ” 讨米很特别,用手抓的米他是断然不会要的。原来有一个奸猾的大嫂,曾把一只紧捏的空手放进米袋子,然后从他袋子里面带出一大把米来。 “ 铁拐李 ” 乞讨没有定性,走哪是哪。天黑了,随便睡在学校或者队屋廊檐下,将身子蜷缩成大虾米,囫囵睡去。当天放明时,又不知所踪了。而一方方的墙壁上,却用土坷垃写满了诗文。湾子里的斋儒老先生曾经教过私塾,他一手捻着他那稀稀落落的几缕白胡子,一边摇头晃脑地吟哦着,一脸的陶醉。 “ 铁拐李 ” 有时也会给湾里的剃头匠几分钱,让剃头匠将他那乱茅草一样的头发理得顺顺的,但是他那飘然若仙的胡子是一定不会剪的,而且,他每次去河边洗碗时,都会把胡子润湿,对着水面捋了又捋。然后把碗刷得贼亮,像猫舔了似的。 “ 铁拐李 ” 虽然疯癫时六亲不认,举起拐杖见人就打,见狗就追,一旦安静下来,他又特别喜欢孩子。那天他在苕货家门口发现苕货在写字,便蹑手蹑脚笑眯眯地走了过去,在后面认真地端详着,并且细声细气地告诉苕货:你发倒笔了,这个勾是 “ 利刀勾 ” ,这个不是这样的,是 “ 秃宝盖 ” ,上面没有一点 …… 他告诉苕货很多以后,当再遇见苕货时,他还不忘在他的草稿纸上教几个字,过几天他回来时,一定会考考苕货,如果苕货回答正确了,他会像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把把花花绿绿的豌豆糖来,奖给苕货。 有段时间, “ 铁拐李 ” 突然不疯癫了,他居然背了一个上面印有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的书包,一步一拐地走学校赶乡集,卖他用 澴 河潭坡上的泥巴做出来的口哨。 那泥巴做的口哨的确精妙,有高音的,有中音的,也有低音的,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如果哪个小朋友吹得好,他会摸摸他的小脑袋,笑眯眯地说,拿去吧,不要钱。得到哨子的孩子像过年般高兴,于是刹那间,满湾子从南到北都是蛐蛐般忽高忽低的泥巴口哨声。不过,他尤其喜欢苕货,他看见苕货,往往会送他几个五颜六色的泥巴哨 , 并且 还 要 当面 给苕货做示范,同是蛐蛐般几声,却别有一番韵味。等到学生上课后,他就默默地站在教室的廊檐下,看着读书的孩子,一脸笑意。有一次,他在走廊小黑板前伫立良久,然后捡起地上的粉笔头,在黑板上涂改起来。一个老师发现了,便吼了几声,吓得他一溜烟跑了。那老师过来一看却愣住了,原来他修改了一处语法错误。 从此以后,这位老师便特别关注起 “ 铁拐李 ” 来。有一天,他路过 “ 铁拐李 ” 寄住的废砖窑时,看到一个漂亮的城里女子,对着 “ 铁拐李 ” 声泪俱下地说着什么,而他却有滋有味吃着讨来的米饭,理也 不 理。后来那 女 子伸手去拉 “ 铁拐李 ” ,不料一下子惹恼了他,他挥舞着拐杖 , 吼 道: “ 你滚,你滚,我不要你管 ……” 那位老师忙躲到一边,看见那女人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废砖窑。后来听人说 “ 铁拐李 ” 原来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因为说错了一句什么话,被划成 “ 右派 ” ,加上妻子闹离婚,所以就成了流浪的疯子;还有的人说,那个女人是他的学生,很是崇拜他,知道了恩师的落脚地后,踏破铁鞋不远千里赶到这里 …… 打这天起, “ 铁拐李 ” 就从人们的视线里悄然消失了。 开始还有人念叨一下: “ 铁拐李 ” 好长时间没有来讨饭哩?再后来, “ 铁拐李 ” 这个名字就像从 澴 河上游冲下来的一截树枝,在 河湾汊里打个转顺流而下,一去无踪了。 而当 “ 铁拐李 ” 这个名字再次被人提起时,已是十几年后的一天了。那天,已考取博士生的苕货,给家里寄来一张他和导师以及师母的合影。邻居们呼啦一下子围过来看,马上有人说: “ 咦!师母好年轻啊,怕要比导师年轻不少哩。 ” 突然有人叫了一声: “ 这苕货的导师,有点像 ‘ 铁拐李 ’ 呢。 ” 大伙围过来一看, “ 呵呵,别说,还真有点像哩! ” 马上就有人说了: “ 瞎说,一个是要饭的,一个是导师,八竿子也打不着呀! ” 苕货娘说: “ 那好办,我打电话问问就知道了。 ” 于是苕货娘在一圈人的注视下,拨通了电话: “ 喂,苕货,我问你一件事情哈 ……” ( 有删改 ) “ 铁拐李 ” 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 举止特别,不修边幅。瘦高个,居无定所,以乞讨为生,虽然头发有时理得很顺,却不剪胡子 。 ② 能写诗文,学识渊博。经常在墙壁上题写诗文,还修改学校老师的语法错误 。 ③ 对孩子有耐心和爱心。一笔一画地教苕货识字,并用豌豆糖奖励他的进步 。 ④ 富有生活情趣。潦倒落魄时,用泥巴做五颜六色的口哨,还能吹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答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