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瓦房店市高级中学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法自然的智慧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汤一介指出,道家以 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在“自然的和谐”基础上,推展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而有“人 与人的和谐”,以达成“自我身心的和谐”。道家的价值取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文 化演进顺序相似,即在人与自然关系基础上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进而使人的心灵需求 得以妥善解决。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则从“自我身心的和谐”出发,依次推导出“人 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和谐”。如此,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相反 相成,互补互促,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架构。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 是说,人的活动效法地,地的运动效法天,天的运转效法“道”,“道”的运行效法自然。 它揭示了人之所以应该效法“道”,是因为“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体现着宇宙秩 序的和谐。“道”本指道路,引申为本源、道理、法则诸义。总体来说,“道”就是万事万 物生长发展的原动力和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道家以“自然为宗”,崇尚“自然”是其根本特点。冯友兰指出,道家学说可用“复归 自然”一言以蔽之。据汤用彤考察,“自然”一词本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指如 此。“自然”就是相对于人为而言的一种自发的、天生而然的状态。“自然”后来才用作名 词,具有了自然界、物理定律和本心自性等多层含义。“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角度看, 是指客观规律;从形而下角度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界、由人类与自然相互影响而生成的 人化自然。 “道法自然”引发的环境伦理,旨在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 性态度,要求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 层面是人与物的和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必须首先解决人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因为人 类对自然界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天人关系的基础,若不及时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就连常见自 然灾害也无法抵御,生存条件没保障就谈不上天人和谐,所以人与物的关系是“道法自然” - 2 - 的基本问题。对于儒道两家在此问题上的差异,陈寅恪指出:“中国儒家虽称格物致知,然 其所殚精致意者,实仅人与人之关系。而道家则研究人与物之关系。故吾国之医药学术之发 达出于道教之贡献为多。”道教继承发展了道家“天道自然”“万物一体”等观念,并付诸 实践。冯友兰对道教对待自然的科学精神有充分肯定,誉之为世界上唯一不反科学的神秘主 义的体系。 “道法自然”意味着人类要懂得敬畏自然,并向大自然学习,使人道合于天道。现代仿 生学的发展,便是“道法自然”的一种实际应用。但从本质上说,“道法自然”即“法自然 之道”,亦即要符合各种事物的“本然”之理并顺应之。如能把握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 导,自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走上科学发展的大道。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法自然”的意思是“道”的运行效法自然,“道”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是道家 的核心理念。 B. “道法自然”折射的价值取向是自然主义,旨在使人类的心灵需求得以妥善解决,这与儒 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 C. 道家崇尚“自然”,“自然”最初是与人为相对的,后经变化发展,其含义更为丰富,可 多角度解读。 D. 汤一介和冯友兰先生对道家的价值取向存在共同的认识,都认为道家的价值于“自然主 义”和“复归自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对儒道两家价值取向的分析比较,揭示了二者的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 要地位。 B. 文章引用《老子》原文和专家解读,详细地阐述了“道法自然”的具体含义,为下文提出 “环境伦理”的观点张本。 C. 文章阐释了“道法自然”的概念,分析了“道法自然”对人们思想认识的影响,最后对人 类提出要求和希望。 D. 文章紧紧围绕标题“道法自然的智慧”展开论述,主要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 论证等论证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物的和谐,所以人类必须首先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 3 - 解决生存的物质问题。 B. 道教对自然的认识富有科学性,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它对我国医药学术的发达贡献较 多即是明证。 C. “道法自然”实际上就是提倡人类的活动要符合各种事物的“本然”之理并顺应之,《庖 丁解牛》就体现了这一观点。 D. 现代仿生学就是基于“道法自然”而进行的实践,这样顺势而为就会事半功倍,现代仿生 学的发展会更快更好。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道’是道家的核心理念”错误,由第一段第一句可知,道家的核心理念是“道法自 然”,不是“道”,偷换概念; B 项,“‘道法自然’……这与儒家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相反相成,互补互促”错误,根据原 文,儒道两家的价值取向截然不同,“相反相成”“互补互促”的是儒道两种不同的价值取 向,而不是 B 项题干中“道法自然”与儒家人文主义取向之间的关系; D 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汤一介认为道家的价值取向在于“自然主义”,而冯友兰只是用“复 归自然”来概括道家学说,因此“都认为道家的价值取向于‘自然主义’和‘复归自然’” 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主要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因果论证等论证方法”错误。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没 有运用“举例论证”。 故选 D。 - 4 -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 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 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 项,“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物的和谐”错误,原文为“人与自然和谐最基本的层 面是人与物的和谐”,而非主要体现; B 项,“道教对自然的认识富有科学性”错误,于文无据,文中没有提到这点,陈寅恪的话也 不是对“科学性”的证明; D 项,“现代仿生学的发展会更快更好”错误,属于推断错误,文中说的是“如能把握规律, 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自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走上科学发展的大道”,选项忽略了“能 把握规律,……因势利导”这些前提条件。 故选 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 年底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COVID-19)疫情牵动着全国人 民的心,也再一次将病毒学研究和防控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么,令人闻风丧胆的病毒是如何 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的呢? 众所周知,病毒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根据病毒 的传播路线,可以把宿主划分为自然宿主、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自然宿主是指除人以外,自然界中为病毒提供营养和复制场所的生物,是病毒天然栖息 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在此仅适用于动物病毒)。以蝙蝠为例,号称全世界十大最危险的病毒里, 蝙蝠至少是其中六种的自然宿主(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SARS 病毒、亨德拉 病毒、尼帕病毒),堪称“毒霸”。然而,蝙蝠却能与这些病毒长期相安无事,成为了高致病 性病原的“炼丹炉”,主要是因为蝙蝠进化出了两项“超能力”。一是蝙蝠在飞行中的体温 可高达 40℃,使大部分病毒被杀死,只有小部分病毒得以进化;二是蝙蝠的免疫系统识别异物 的敏感性较低,针对病毒的攻击不会引发过度的免疫反应,因此,蝙蝠与病毒的共生能力远 超其他哺乳动物。目前,科学家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一种蝙蝠中的冠状病毒序列一致性 - 5 - 高达 96%。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邻居在各类蝙蝠中均有发现,故推测其自然宿主也可能是 蝙蝠。 中间宿主,顾名思义,就是处于中间阶段的宿主,可以为病毒提供暂时性的营养和保护, 中间宿主常常作为媒介,将病毒“运输”到人类身上,中间宿主可以包括多个物种。根据我 们目前对病毒的认识,如果一种此前并不能感染人类的病毒,想要变得能够感染人类,一定 存在中间宿主使其快速进化,进化方式主要分为基因重组和基因适应性突变两种。因此,寻 找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显得尤为重要。正是中间宿主为病毒提供了变异进化和接触人类 的机会,只有隔绝了中间宿主,才算真正隔离了传染源。 虽然目前关于中间宿主的研究尚未有定论,但至此,我们已经可以大致梳理出新型冠状 病毒从自然界进入人类社会的一条可能路线:寄生于自然宿主蝙蝠体内的某种冠状病毒通过 某种途径感染了水貂、穿山甲等潜在中间宿主。该病毒在中间宿主体内不断地进行适应性突 变或与其他冠状病毒进行基因重组,从而获得了感染人类的能力。感染后的中间宿主进入市 场后,将病毒传给了与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 在发现了一种可以感染人的新型人兽共患病原后,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无疑是确定这种 新型病毒是否具备在人际中传播的能力,也就是病毒在终宿主——人体内发生的故事。病毒 进入人体后仍会不断发生变异以更好地适应人体环境,最终获得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能力, 至此病毒才算完成了它的终极“使命”。 (摘编自白志华《我们为什么要找病毒的中间宿主?》《中国科普博览》2020 年 2 月 14 日)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上海,有 80 台红外触发相机,正在日夜记录着城市动物的分布和变化,无论是国庆、 元旦前后的游园高峰,还是这个疫情阴云笼罩下的闭园时期。我们试图完整地调查野生动物 - 6 - 在城市的分布、习性、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调查地点包括了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上海植物园、上海动物园、闵行体育公 园、复旦大学校园、南汇城郊、浦江郊野公园、顾村公园等区域。今天这个网络也在无人值 守的情况下一刻不停地记录着。完成这些调查工作的,除了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外, 还有一个近百名市民构成的“公民科学家”团队。这些无接触的调查,最大程度避免了市民 直接接触野生动物的风险。与此同时,每一名“公民科学家”都有自己的愿望和爱好,在项 目中都会输入自己对于更好的城市生态的期望。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管理充满挑战,是一个不断变化、永无终点的旅程。和荒野不 同,城市没法给野生动物找到天堂一样不被打扰的栖息地,它们只能和人一起生活。而一次 一次的教训证明,投毒、扑杀这些容易在第一时间被想起的措施,都没有办法控制适应能力 强大的动物,反而会引起连锁的生态灾难,带来更难以收拾的后果。 (摘编自王放《疫情之下,我们在上海的八十个探头,监测着城市野生动物》,果壳网 2020 年 2 月 9 日) 4. 下列对“病毒宿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病毒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只能在自然宿主、中间宿主和终宿主的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 而在其唯一的终宿主——人体内依然可能发生变异。 B. 堪称“毒霸”的蝙蝠,被确定是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SARS 等 病毒的共同宿主,因此,也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 C. 蝙蝠与病毒的共生能力远超其他哺乳动物,是与其自身的免疫系统敏感性更高更强大密切 相关的,而且,它飞行时的高体温也帮忙杀死了许多病毒。 D. 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为病毒提供暂时性的营养和保护,并可能使其实现基因重组或 基因适应性突变,进而感染与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埃博拉病毒、尼帕病毒与 SARS 病毒,都在全世界十大最危险的病毒之列,它们的致死率 都高于新型冠状病毒,但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警惕不能因此放松。 B. 病毒的中间宿主既有野生动物,如黑猩猩、森林羚羊,又有人类豢养的动物,如马、猪, 这说明单靠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并不能隔绝新型病毒传染人类。 C. 如果在城市里发现蝙蝠这个“毒霸”,应当第一时间报告有关部门,并组织专业消防员对 它进行驱逐或扑杀,这样才能保护城市居民远离病毒带来的传染风险。 D. 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和上海市民“公民科学家”团队利用红外触发相机,来调查 - 7 - 城市动物的分布和变化,能最大程度避免市民直接接触野生动物。 6. 2020 年 2 月 24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 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结合以上材料, 谈谈此决定出台的必要性。 【答案】4. D 5. C 6. ⑴野生动物很可能是致病病毒的自然宿主或中间宿主,密切接触就有可能导致新型病毒传 播人类,甚至导致人传人的疫情发生。此决定的出台,能有效减少人类与病毒宿主的密切接 触。⑵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既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 康安全,又能营造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良好生态环境,保持世界的生物多样性。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 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病毒宿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 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 项,“而在其唯一的终宿主——人体内依然可能发生变异”错误,由原文“也就是病毒在终 宿主——人体内发生的故事”可知,人只是某些病毒的终宿主,并不是唯一的终宿主; B 项,“……因此……”错误,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由原文“目前,科学家研究发现新型冠 状病毒与一种蝙蝠中的冠状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 96%。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邻居在各类蝙 蝠中均有发现,故推测其自然宿主也可能是蝙蝠”可知,推测蝙蝠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 主的原因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邻居在各类蝙蝠中均有发现”,而且只是推测,并没 有确定蝙蝠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 C 项,“是与其自身的免疫系统敏感性更高更强大密切相关的”错误,由原文“二是蝙蝠的免 疫系统识别异物的敏感性较低,针对病毒的攻击不会引发过度的免疫反应,因此,蝙蝠与病 毒的共生能力远超其他哺乳动物”可知,蝙蝠是免疫系统敏感性比一般哺乳动物更低,而非 更高。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 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 - 8 - 进行比对。 C 项,“组织专业消防员对它进行驱逐或扑杀”错误,从材料三第 3 段可知,对城市里的蝙蝠 进行驱逐或扑杀,是会引起连锁的生态灾难,带来更难以收拾的后果。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2020 年 2 月 24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 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结合以上材料, 谈谈此决定出台的必要性”,然后浏览几则材料,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禁止非法野生 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相关内容,如“病毒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只能在宿主 的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自然宿主是指除人以外,自然界中为病毒提供营养和复制场所 的生物,是病毒天然栖息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处于中间阶段的宿主,可以为病毒提供暂时 性的营养和保护,中间宿主常常作为媒介,将病毒‘运输’到人类身上”“感染后的中间宿 主进入市场后,将病毒传给了与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这些是病毒传播的特点;如“而 一次一次的教训证明,投毒、扑杀这些容易在第一时间被想起的措施,都没有办法控制适应 能力强大的动物,反而会引起连锁的生态灾难,带来更难以收拾的后果”,这是错误做法对 生态保护的影响,依据这些内容,决定出台的必要性可以从野生动物传播病毒和生态保护两 个方面概括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理水(节选) 鲁 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 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 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 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 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 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 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 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 9 -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 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 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 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 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 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 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 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 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 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 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 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 ‘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 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 - 10 - 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是老大人的成 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 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 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 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 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 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 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 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 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 铸的一样。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地愤激着。这一细节,将青年官员敢怒不 敢言的神情和心理刻画出来,反映了其守旧的思想状态。 B. 通过对大禹的形象、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的刻画,突出其决心和意志,使小说具有强 烈的艺术感染力,更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C. 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对“故事”进行 “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观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D. 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 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8. 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请结合本文做简要分析。 9. 讽刺是鲁迅小说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这一语言特点。 【答案】7. D 8. (1)内容上,进一步强化大禹对“导”法的决心和信心。 - 11 - (2)人物上,通过与官员的对比,进一步塑造大禹及随员艰苦实干、为民请命的脊梁形象。 (3)主旨上,进一步深化赞颂中华民族脊梁的主题。 (4)艺术效果上,戛然而止,意味深长。 9. (1)官员搜刮的民食匣子上的字体千奇百怪,最后举“国泰民安”那块第一,讽刺力很 强,批判了官僚主义浮夸的作风;(2)“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 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语言辛辣,刻画出官员没有担当,胆小谨慎的 懦弱形象,讽刺寻求自保的心理;(3)花须全白的官员“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其 实也是拿出大禹父亲来压他,所谓“置死生于度外”,其实是对大禹一种无能而又孱弱的抗 议。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 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 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 项,“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错误, 从文本来看,鲁迅从反顾历史和讽喻现实的目的出发,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上古时代 的神话世界里插入大量的现代人事,使作品逸出了传统历史小说的范围,呈现出鲜明的怪诞 性和讽刺喜剧情调,所以作者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重在显示这 篇文章的讽刺意义,而不是传达历史的虚无感。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鉴赏情节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请结合本 文做简要分析”,这是针对结尾段设题,然后概括结尾段的内容,明确结尾的方式,再分析 这一内容在形象上、情节上、主旨上的作用,同时还要把握这种结尾的艺术效果。 首先概括结尾段的内容,把握结尾的方式。“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 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 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这里重点突出禹和他的同事们的表现, 结合上文可知,对于治水,许多大员不支持,不表态,消极怠工,有的以反动“孝道”阻挠 - 12 - 改革,有的“愤激”地骂禹是“蚩尤”的法子,还有的想要以亲戚关系来动摇禹改革的决心, 但禹“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 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 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这里可以看出禹对于使用“导” 这种方法治水的决心和信心,而结尾段他的“举手向两旁一指”以及他的同事们“不动,不 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则是进一步强化了大禹对于“导”这种方法的决心和信心。且这 一结尾属于戛然而止式结尾,对于结果如何,并没有交代,戛然而止式的结尾,留给读者思 考的空间,意味深长。 接着分析这一内容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结尾段中既描绘了大禹和他的同事们的表现, 也描绘了官员们的表现,如“他举手向两旁一指”“ 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 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是描绘大禹和他的同事,如“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 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是描绘官员们,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大禹和他的 同事们艰苦实干为民请命的脊梁形象。 最后分析主旨上的效果,这篇小说通过改编大禹治水这一故事,讽刺中国一些群体卑劣的人 性,同时还讨论了英雄与时代的关系,而大禹和他的同事们无疑就是这英雄,就是我们中国 的脊梁,结尾段无论是大禹的表现,还是他的同事们的表现都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讽刺是鲁迅小说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请结合本文,简 要分析这一语言特点”,然后找到能体现讽刺这一特点的语句,分析该句本来要表达的意思 是什么,而讽刺的运用对于这一意思的表达有何效果。 如一开始写官员们搜刮的民实匣子,“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 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 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 以宣付史馆的”,之所以选“国泰民安”为第一,因为“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民食本是搜刮来的,却以“国泰民安”为第一,这是极大的讽刺,批判了官僚主义浮夸的作 风; 如大禹提出“导”这一方法时,“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 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静”“坟山”“死色”“觉得自己生了病”等可以 看出这些官员的胆怯,面对“湮”还是“导”,他们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担当,只想 - 13 - 自保,对此,鲁迅毫不留情,以讽刺性的语言予以揭露。 如部分官员对于大禹“导”的方法提出质疑,“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既是 “勇敢”“愤激”,又何来“悄悄”?可见怯懦;“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 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把心一横”“置死 生于度外”“坚决”本让人感觉这位老官员还是勇敢无畏的,敢于抗议的,结果“是老大人 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依然是拿孝道 来压大禹,这就让这抗议变得无能而又孱弱。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离不开讽刺这一语言特 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 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 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 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 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 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 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乃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 “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 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 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 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祔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 祭。震因言:“《王制》:“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 五月乙酉,吉,禘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 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 绍兴七年,震谢病丐祠⑥,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注释】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祔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 牌位。③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 加祭祀天地和社稷的典礼。⑤禘:一种祭祀大典。⑥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14 - A. 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 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 B. 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 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 C. 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 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 D. 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 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擢”是古代官职升降用语之一,“擢”是由选拔而提升,表提升的还有升、提等用语。 B. “社稷”中的“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指 国家。 C. 《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尚书》的著作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D. “除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 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高宗,朱震以身 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 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 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 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 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 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 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2)绍兴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 任命。 - 15 - (2)宋高宗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自请充任祠禄官,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 去世。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虽诱之为盗”的主语应是“他人”,“亦不为矣”的主语应该是“百姓”,意思是说“即 使(他人)引诱百姓当盗贼,百姓也不会当的”,这两句的主语不一致,中间自然要断开, 排除 C、D 两项; “诏新太守”的主语是“皇帝”,而“到官之日”的主语应该是“新太守”,主语不一致, 故两句之间要断开,排除 A 选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尚书》的著作之一”错误,《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 《春秋》的著作之一。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错误,根据文章可知,文中朱震的 建议是“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 慈祥仁惠之人”,意思是“希望皇上诏令新太守一到任,就把本郡及其所属各县中贪赃枉法、 行为不端的官吏一一列出,(将他们)全部罢免,听凭老百姓自主选择慈爱和善有仁德之心的 人(担任官职)”,由此可知,是新太守到任后,让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替代本 - 16 - 郡及属县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并不是“担任太守”。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 中,“侵夺”,侵占强夺;“按治”,动词本身包含被动,(受到)追究惩处;“愿”,希望; “寝”停止。(2)中,“谢病”,托病谢绝或自请辞职;“丐”,请求;“旋”,不久;“知”, 主管,担任;“会”,恰逢。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宋代地方行政单位)人。应试考中政和年间进士,在州县任职时以 廉洁著称。胡安国一见到他后就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高宗征召他为司勋员外郎, 朱震称病没有赴任。恰逢江西制置使赵鼎进入朝中担任参知政事,皇上向他征询当代的人才, 赵鼎说:“我所了解的朱震,学问渊深广博,清廉正直恪守正道,在读书人中首屈一指,让他 担任讲读的职位,一定会对陛下有所裨益。”皇上于是下令征召朱震。朱震到了后,皇上用 《易经》《春秋》的旨意来考问他,朱震用自己的全部所学来答对。皇上(听了之后)很高兴, 提拔朱震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朱震于是上书说:“荆州、 襄阳之间,沿着汉江上下,肥沃的田地绵延七百多里,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守这里, 召集流落逃亡的老百姓,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粮食,贼寇来了就抵御,贼寇逃走了就耕作, 不超过三年,军粮就会自足自给。(然后)选择有利的时机出兵,席卷黄河以南,这是以逸待 劳、万无一失的计策。”(不久)朱震升任秘书少监兼御前侍讲。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 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 他的)新的任命。”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时,虔州(很多)老百姓做盗贼,皇上对这件事感 到担忧,于是挑选优秀的太守前往虔州(任职)以安抚当地百姓。在新太守将要赴任时,朱震 - 17 - 对(皇上)说:“如果让当官的人廉洁奉公而不侵扰老百姓,那么老百姓自然安定,即使引诱他 们当盗贼,他们也不会做的。希望皇上诏令新太守一到任,就把本郡及其所属各县中贪赃枉 法、行为不端的官吏一一列出,(将他们)全部罢免,听凭老百姓自主选择慈爱和善有仁德之 心的人(担任官职),有政绩的人加以优待奖励。”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按照先例,皇上正 逢丧期没有祭祀庙堂的礼节。当时徽宗去世后还没有祭祀于祖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就奏请皇 上举行明堂祭祀礼节。朱震于是上书说:“《礼记》说‘(天子)居丧三年不举行祭礼,(期间) 只祭祀天地社稷,称为越绋行事。’《春秋》上写着‘夏五月乙酉,这一天是吉日,大祭庄 公。’《公羊传》解释说‘这是讥讽开始不实行三年的丧制啊。’本朝景德二年,真宗皇帝 处于明德皇后的丧期,过了一个月(以日易月)之后就除去了丧服。(因为)当时没有实行三年 的丧制,专门实行以一天代替一月的制度,(真宗皇帝的做法)是可以的,在(实行了三年丧制 的)今天再这样做就是错误的。”宋高宗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自请充任祠禄官(祠 禄官为主管祭祀的闲职,一般由年老不能任事的大臣担任),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去 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赏析。 九日齐山登高①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②何必独沾衣? 【注】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其间。②《晏子春秋》 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困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九日”是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结伴登高、饮酒、赏 菊、插茱萸皆是传统项目。 B.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 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C. 颈联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 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 - 18 - D. 这首诗豪爽直率,不事雕琢,用“须插”“但将”“不用”“何必”等勾勒字面,用字新 奇,尽显豁达。 15. 请结合诗歌赏析尾联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答案】14. D 15. 运用典故。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 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 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表达了旷达情怀中的苦 涩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 D 项,“用字新奇”错误,“新奇”意思是“新鲜而特别”,而从诗中来看,“须插”意思是 “要插(满头)”,“但将”意思是“只应”,“不用”意思是“不必”,“何必”用反问 的语气表示未必,这些词语并不新奇。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技巧,评价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 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结合诗歌赏析尾联是如何抒发感情的”,然后回顾抒情的技巧,再 理解尾联的意思,看尾联抒发了什么情感,是使用什么手法来抒情的。抒情的方式主要包括 两大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首先理解尾联的意思,“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意思是“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 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然后分析尾联使用的技巧,结合注释二“《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 困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可知,尾联运用典故来抒发情感。尾联承上“登临恨落晖”意,诗 人用齐景公牛山泣涕之事进一步安慰自己。诗人由眼前所登齐山而想到齐景公牛山坠泪的典 故,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古往今来都是这样,既然这恨自古如 - 19 - 此,那么自己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看似旷达,实则包含苦涩。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 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3)《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 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 (4)刘克庄在《贺新郎》中认为朝廷应任人唯贤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 (5)《扬州慢》中描写芍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2).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 (2)聊 乘化以归尽 (4). 乐夫天命复奚疑 (5). (3)小楫轻舟, (6). 梦入芙蓉浦。 (7). (4)未必人间无好汉 (8). 谁与宽些尺度? (9). (5)念桥边红药, (10). 年年知为谁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 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忽微、溺、聊、奚、楫。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鲁智深救林冲,既表现出他的侠肝义胆,也让他的智慧表现得 。解救林冲前,鲁智 深便感到发配中有阴谋。林冲上路,鲁智深也暗中跟随,又提前奔往野猪林隐藏。这样做, 鲁智深是经 的——如果董平、薛霸不虐待林冲,他就不必露身。他们行到野猪林,两个 公差 要动手杀人。在林冲命悬一线之际,鲁智深从天而降,让其转危为安。 过后,鲁智深不是简单地把两个公差杀死了事,而是( )。鲁智深明白,即使公差虐 待林冲,也不能杀他们。为何?因为此时的林冲不想背叛朝廷,如果把两个公差杀了,则给 林冲罪上加罪。鲁智深要对两个虐待林冲的公差“威逼”:先是一副力举禅杖要打杀他俩的 样子,再是一场禅杖砍断树干的举动。这正是花和尚的心思 之处,不吓破两个黑心公差 的胆魄,怎能保证林冲的生命安全!“威逼”以后,接着再施以“利诱”:拿出银两给两个 公差。林冲还要跟这两个公差进沧州、入牢营,自己总不能一直跟到底,他只能寄希望于这 - 20 - 两个公差不生歹心恶意,才有林冲安全可言。林冲通过安全地到达沧州,也从侧面刻画了鲁 智深的精心与机智。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淋漓尽致 深谋远虑 居然 缜密 B. 酣畅淋漓 深思熟虑 果然 谨慎 C. 淋漓尽致 深思熟虑 果然 缜密 D. 酣畅淋漓 深谋远虑 居然 谨慎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又威逼,又利诱 B. 先威逼,后利诱 C. 既威逼,又利诱 D. 边威逼,边利诱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林冲安全地到达沧州,也从侧面展现了鲁智深的精心与机智。 B. 通过林冲安全地到达沧州,也从侧面展现了鲁智深的精心与机智。 C. 林冲安全地到达沧州,也从侧面刻画了鲁智深的精心与机智。 D. 通过林冲安全地到达沧州,也从侧面刻画了鲁智深的精心与机智。 【答案】17. C 18. B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 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 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 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淋漓尽致:形容写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酣畅淋漓:酣畅:畅快; 淋漓:饱满畅快的样子,形容非常畅快,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 感得到充分抒发。前者侧重在意思的表达上,后者侧重在感情的宣泄上。根据前语境“也让 他的智慧表现得”,应该突出智慧表现得充分、透彻,选择“淋漓尽致”。 深谋远虑和“深思熟虑”都有“深入周密考虑”之意。但深谋远虑偏重于“远”,并有“计 划、谋划”之意,侧重宏观、大局;而“深思熟虑”偏重于“熟”“反复”“深入地考虑”, 侧重微观、具体的事件。根据语境应该指保护林冲这件具体的事情,选择“深思熟虑”。 居然:竟然,表示出乎预料,强调突然、偶然性。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 - 21 - 假设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强调预设或者意料中。根据语境,鲁智深对公差要害林冲 预先心有所感,所以选择“果然”。 缜密:细致精密;谨慎周密。谨慎:指对外界事物或自己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 幸的事情。前者强调计划周详,后者强调心有所惧、忧、忌,而小心谨慎,唯恐出问题,根 据语境应该选择“心思”“缜密”,考虑细致全面。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 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 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B 项有先后的承接关系,也与后文照应顺序相“鲁智深要对两个虐待林冲的公差‘威逼’” “‘威逼’以后,接着再施以‘利诱’”。其他三项都是并列关系,没有先后之分,不合语 境。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考生应该熟悉常见的六大类型:语序不当、 搭配不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B 项,滥用介词“通过”,导致淹没主语; C 项,搭配不当,“刻画”与“精心与机智”不能照应; D 项,残缺主语、搭配不当。 故选 A。 【点睛】解析病句的技巧: 1.看动词 在一个句子里,动词是灵魂,它既承接前面表示主语怎么样,又要支配后面的宾语来表示具 体的句意,因而极易成为命题者设置误点的首选对象。审读句中的动词,不仅要看全句的谓 语动词,还要关注分句或小成分里的动词。一般情况下,在动词上设置误点主要有动宾搭配 不当和缺少宾语中心语等。 2.看关联词 - 22 - 不同的关联词所运用的语义场是不同的,因此在遇到一个句子含有关联词时, 首先要注意运用的关联词是否符合语境要求; 其次,要注意关联词是否正确搭配或残缺不全; 第三,特别要注意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得当。 3.看数量词 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一般一眼就能分辨出数量词使用的正误。 错误地使用数量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约数与语气副词合用所导致的语意重复 或矛盾,二是用倍数来表示降低或减少,三是数量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四是“数量词+名词 +名词”这一结构产生歧义。 4.看否定词 在病句题中,因错误运用否定词而导致句子不合逻辑的情况时有出现。在辨别时,尤其不能 忽视像“防止、否认、杜绝、禁止、避免”等含有否定义的词语,当它们与否定词连用时, 务必要审查该句语意是否符合逻辑。 5.看并列项 并列项在句子里是常见的,任何一个句子成分都可以用并列项来表示。并列项之间一般有顿 号或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作标志,它可以是名词与名词的并列,也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之间的 并列。 并列项如果有误,主要存在三个方面:一是并列项之间类属关系不当,存在包含或交叉关系; 二是并列项在句中与同其发生关系的另一成分不能完全搭配或一一照应;三是并列项之间语 意重复或抵触,导致句子成分赘余或逻辑有误。 6. 看“是”和“和” “是”和“和”是造句时常用的两个字,但运用时稍有不慎,就会产生语病,因而也很容易 成为命题者的设置点。 一般来讲,“是”字句较常见的语病是主宾搭配不当、句式杂糅和成分赘余等;“和”字句较 常见的语病是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和搭配不当等。 - 23 - 20.仿照下面的示例,任选两个历史人物,写两句话。 示例:荆轲,身处危难的悲情英雄!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备选人物:烛之武 项羽 刘邦 张良 樊哙 范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例:(1)烛之武,生于乱世精于辞令的外交家!言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 (2). (2)项羽,乃百世难得之英才!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仿写句子的形式考查。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 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 本题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规定的评论对象都是本单元课文涉及的历史人物。 示例有两点要注意,一是用一个语句给人物身份定位,二是用一个对偶句评价历史人物的功 绩或性格。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备选人物,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即可。 21.根据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5 个字) 从 3 月 1 日开始,不断有消息称法国电信设备厂商阿尔卡特很快将把亏损的手机部门出售给 一家中国公司,而这家公司就是南京的熊猫电子集团。受此消息刺激,阿尔卡特的股票走势 坚挺,日前,当记者向“熊猫”的高层领导以及通讯业务的相关负责人士求证时,对方很坚 决地表示:“至少我们不晓得有这件事存在。”“我没有从我们内部的任何文件上看到或者 从同事那里听列收购阿尔卡特的消息。”“熊猫”的董事长秘书陈平女士如是说。 【答案】日前熊猫集团否认收购阿尔卡特。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拟写一句话新闻的能力。所给的这则消息属叙事类文体,拟写 一句话新闻可以采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 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时间: “日前”;对象:“熊猫集团”;事件:“否认收购阿尔卡特”。把这些要素整合成一个长 单句“日前熊猫集团否认收购阿尔卡特。”这就是本题的答案。 【点睛】“一句话新闻”题的解题技法:1、要素提取法。新闻属叙事类文体,采用要素提取 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 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 新闻的格式一般特点,决定了答题的信息区间主要是导语一段,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 - 24 - 在导语部分。2、去枝取干法。有的新闻提供的信息比较多,要拟出一句话新闻,先要对所提 供的信息进行辨别、筛选,去除那些枝叶信息,提取出新闻要告诉读者的主要信息。3、要点 概括法。有的新闻提供的信息是由多个要点组成,各要点又无主次之分,这就需要对多个要 点进行概括,然后作答。有的新闻由分段落的文字组成,每段文字都有统领文段的中心句, 也可运用要点概括法或者叫提纲挈领法,提取各段的中心句进行概括。一句话新闻首先得保 证尽量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根据所给新闻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要素提取法,去枝取干法, 要点概括等方法,组合成简洁明了的长单句。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某次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就所喜欢的书中人物畅所欲言。通过同学们的积极发言可 以看出,下列人物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伯夷 关羽 贾宝玉 林冲 孙少安 高觉新 钱墨吟 白嘉轩 堂吉诃德 爱斯梅拉达 上述人物能引起你怎样的共鸣?请你选择两到三位人物确定某一主题,结合自身读书体验及 社会现实,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读后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范文】 敢于斗争,不甘平凡 ——读“贾宝玉”“孙少安”有感 贾宝玉,一回回在封建官宦中喊出自由,鄙弃功名,追求平等;孙少安,一次次在失意 失落的打击中抬起头颅,挺起胸膛,树起信心;让人泪目而震撼的他们不是生死,而是人在 平凡的内心当中敢于斗争,做出不平凡的事,他们便能够成为值得我们敬佩的英雄。 抗争到底,是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贾宝玉生活的年代,男子通过科举考试,读书做官, 挣得功名利禄,光宗耀祖,是天经地义之事。宝玉对此不感兴趣。从贾宝玉为大观园题咏的 四副对联可见其诗词功底不俗。宝玉不愿走科举考试的道路,拒绝科举的桎梏,显然是对封 建制度的叛逆,他鄙弃功名利禄,无视世人诽谤,向往人生自由。在爱情上,贾宝玉不顾“父 母之命,媒约之言”的“规矩”,以自己的执著和坚定,热烈地与黛玉相爱,追求自由的爱 情,宝玉身为封建贵族子弟,与封建社会却格格不入,他的叛逆、对美和理想的追求,是对 那个充满了浊臭气息的男尊女卑时代的抗争与反叛。反看我们当下的生活,难道不应该在面 对不良的禁锢时像贾宝玉一样吗? - 25 - 不甘平凡,是走向灿烂的坚定态度。孙少安,虽然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但是他却有着不甘 于平凡的心。虽然少安没有文化,但这样不表示他没有梦想,他很不甘于平凡,他很想改善 大家的生活,想吃白面馍馍,想住窑洞。最后他都做到了,他靠黑面馒头度日,在社会底层 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他荡起不平凡的船桨,驶向内心的梦想。不仅他自己 生活好了起来,还带着双水村的村民一块过上了好生活。观《平凡的世界》,我察到孙少安在 平凡生活中的坚定态度,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追随。 2020 年,武汉有事。84 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 的高铁,挂帅出征。几句话语轻描淡写,一张图片颇为动人,这位“过气”的老人,又成为 了国人的守护神。恰恰是像钟南山这样的仁人志士的存在,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 的铿锵!自己不奋斗,终归是摆设! 无论你是谁,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也不要做安于现状的平凡人!不甘平凡才能走向成 功。只有不甘平凡,敢于战胜困难,超越自我,不断的迎接挑战,才能走出自己的辉煌人生。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 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 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核心人物的思想及来源名著 伯夷:爱国守志、清正廉明、仁义礼让、孝感天地的品行。(《伯夷传》) 关羽:智勇双全,忠诚正直,一心为国。(《三国演义》) 贾宝玉:追求自由平等,鄙弃功名利禄,叛逆的性格。(《红楼梦》) 林冲:奋起反抗、救弱济贫。(《水浒传》) 孙少安:不屈服于命运,负重前行。(《平凡的世界》) 高觉新:半个意识觉醒的新旧人物。(《家》) 钱墨吟:坚定信仰的战士,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四世同堂》) 白嘉轩:具有自力更生的民族优良品质。(《白鹿原》) 堂吉诃德: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与旧时代思想相悖的奋斗追求。(《堂吉诃德》 爱斯梅拉达:心灵纯洁、善良,品格坚贞,乐于助人,不畏强暴。(《巴黎圣母院》) ①家国情怀主题,可选的人物有伯夷、关羽、钱默吟、白嘉轩;②命运抗争主题,可选的人 物有林冲、贾宝玉、孙少安、高觉新、堂吉诃德;③人性之美主题,可选的人物有关羽、伯 - 26 - 夷、爱斯梅拉达。 【立意】逆境于坚韧,无声起惊雷;携忠义而遨游,抱正直而长终;热血同行,激昂岁月; 弃封建禁锢,迎思想光明;敢于反抗,挣脱枷锁;植光于心,盈爱于身; 【结构】标题《敢于斗争,不甘平凡》,副标题点明围绕“贾宝玉”“孙少安”来写读后感。 首段写两个人的共同点“人在平凡的内心当中敢于斗争,做出不平凡的事,他们便能够成为 值得我们敬佩的英雄”。第二段写贾宝玉,“抗争到底,是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第三段 写孙少安,“不甘平凡,是走向灿烂的坚定态度”;第四段联系现实,“恰恰是像钟南山这 样的仁人志士的存在,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活得漂亮,走的铿锵”。最后一段强调“只有不甘 平凡,敢于战胜困难,超越自我,不断的迎接挑战,才能走出自己的辉煌人生”。 【素材】孙少安经历过吃黑馍丙等餐的贫穷却发掘了书籍中的精神世界;堂吉诃德遭遇了王 爵的的羞辱却用一场率驳在思想上俯视对方。两人总是在苦难中坚强,在磨砺中成长。“只 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绝唱。”判 刺纵然总不如人所愿,但我们可将其转化为胜利的勋章。巫峡因三山的阻挡而显其怒嚎,河 流因关山的屏漳而显其奔涌,梦想不会因艰难险阻而稍减成色,反而会因不平凡的磨难而熠 爆生辉。鱼跃龙门, 要舍去金部鳞片,自断魚鳍方可成龙;乌楚全身论火重生方可化风。学 会在苦难中强化,毕竟,流过泪的眼睛更明亮,流过血的心灵更坚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感谢你告诉我:青年立世,当激昂家国情。“赤面乘 赤心,骑赤免追风,骑驱驰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无愧青天”。我 想,这便是关羽一生的写照。一个顶天立地、重情重义的盖世英雄,饱蘸血泪书写了令世人 传咏至今的乱世传奇。他有着感人至深的侠骨柔肠,但我更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是“大我”。 不忘赤帝,无愧青天,肝胆相照,日月可鉴,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这种精神在中华儿女的 血脉中汩汩流淌了几于年:它流淌在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先身烈中,流淌在为了 国家发展放弃国外优厚待遇的科学家身上;他们的名字,叫做秋瑾、李大钊、方志敏,也叫 作钱学森、邓稼先、程开甲…… 从背朝天面朝黄土一的农民到改革浪潮的先行者,从平凡无奇的农牧场主到人们梦寐认求的 高爵位,两人者能始终如一,坚定且标,一路波折,欢喜悲愁。人生就像一支歌,或穿云裂 石,高亢嘹亮,或如泣如诉,不绝如缕;人生就像一艘船,或一帆风顺,畅通无阻,或急流 险滩,蜗步难移,我们要相信风雨后总会有彩虹,付出后一定有所收获,任他风雨侵袭山间 林囿,漫随天上云卷云舒,走在追寻梦想的路上,.绝不偏移,矢志不逾,方可成就一番事业。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 27 -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 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 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 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 - 2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