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7/35/5c7a1692dad0f865a70c7bf85147b15f/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7/35/5c7a1692dad0f865a70c7bf85147b15f/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7/35/5c7a1692dad0f865a70c7bf85147b15f/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名著阅读训练(江苏)(二)
2018届一轮复习 名著阅读 训练(江苏) 1.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海棠诗社起社时,探春为什么给黛玉取号“潇湘妃子”?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5分) 【答案】第一问:①黛玉住处潇湘馆有竹子;②斑竹又名湘妃竹,黛玉住处又名“潇湘馆”;③娥皇、女英哭竹成斑,黛玉也爱哭,将来想宝玉,也要变成斑竹的。 第二问:预示了黛玉的命运和结局。(1分) 【考点定位】考查考生对名著中人物的语言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 【技巧点拨】对语言的理解不能离开说话的语境、前提,不能离开对人物形象的总体把握。此句是探究探春给黛玉取号“潇湘妃子”的原因,考生要理解深透,解答要表述其蕴含的哲理。斑竹又名湘妃竹,黛玉住处潇湘馆有竹子,娥皇、女英哭竹成斑,黛玉也爱哭,将来想宝玉,也要变成斑竹的。所以取名“潇湘妃子”。 (2)简述葛朗台太太的形象。(5分) 【答案】这是一位值得同情的人物。她心地善良、性格懦弱,生活十分俭朴。她对自己的丈夫百依百顺,从不反抗,这种逆来顺受的态度事实上不仅助长了葛朗台的专制和吝啬,也给自己和女儿带来了苦难。她虔信天主教,把人生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进入天堂的信念。同时她是个慈母,非常理解和疼爱欧也妮。 【考点定位】考查考生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能力层级为D 【技巧点拨】考生要在整体理解人物的基础上,结合故事情节分析,注意多角度分析葛朗台太太的形象,如本题可以从葛朗台太太自身,对丈夫方面,对女儿方面,宗教信仰等方面分析。葛朗台太太是这是一位值得同情的人物。她心地善良、性格懦弱,生活十分俭朴。她对自己的丈夫百依百顺,从不反抗,这种逆来顺受的态度事实上不仅助长了葛朗台的专制和吝啬,也给自己和女儿带来了苦难。 2.《边城》中,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得座碾坊”和“得一只渡船”分别指什么? “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答案】“得座碾坊”,是指他与王家女儿的婚姻;“得一只渡船”,是指他与翠翠的婚姻。他认为,哥哥天保的死与自己有关,觉得自己如果娶了翠翠就对不起哥哥。翠翠母亲的死透露了为什么爷爷有时候唉声叹气,并且对翠翠的终身大事如此重视,爷爷不希望翠翠走和她母亲一样的道路。(也为下文爷爷让天宝、傩送两兄弟进行赛歌的求婚方式,为天宝的死埋下了伏笔。)翠翠的母亲的死是爱情的悲剧,在那个山水清秀,村民淳朴善良的地方的悲剧,这也是一种不悖于人性的美。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题型多为简述情节,答题关键词“分别指什么”“原因”。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碾坊和渡船这两个意象,不仅反映了湘西的时代特征和民间习俗,而且凸显了一个封建宗法关系与原始民性交织的社会。在“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边城,碾坊和渡船都是边城“善良的人”日常生活中难以回避的事物。其中“碾坊”与“吃”关联,“渡船”与“行”关联,各有不同的侧重点。自古民以食为天,在相对闭塞的湘西,碾坊自然成为经济利益的符号,因而是否拥有碾坊似乎成了他们经济地位高下的标志。当一座崭新碾坊也成为陪嫁物的时候,碾坊就成了左右青年男女恋爱婚嫁的筹码。在择偶看财富、结婚看地位的世俗社会,强调门当户对,因此碾坊本身也被点染了封建宗法关系的背影。而渡船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摆渡于小溪的两岸,给行人提供无限的便利与暖意。老船夫厚道慈善,经常不要行人的钱,使得渡船失去了碾坊一般的刚性价值,更有一份柔性情怀。冰心赠葛洛的一段话似乎可以作为“渡船”的一个注解: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碾坊和渡船,一头连着湘西古老的历史,一头连着边城邈远的未来。小说开头就写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里,“有一小溪,溪边有一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纯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一个“只” 字似乎就暗示了这户人家已经远去的故事:翠翠的母亲和一个军人相爱,有了翠翠之后,因结婚不成,两人先后殉情。风俗环境孕养了一代代人特定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产生一套固定的生存准则与模式,每一个体都在这种公认的准则与模式中生死,想破坏或超越它都是徒劳和不幸的。碾坊和渡船作为边城人生活方式的特定物象,承载着一种古老的生存法则与模式,暗示着翠翠的的不幸命运。在她与天保与傩送的感情纠葛中,小说关涉的舍弃与选择,其实都在碾坊与渡船之间展开。小说最后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总之,特定的风俗人情和人文环境给翠翠的命运蒙上了悲剧意味。而碾坊和渡船所凝聚的特定社会与人生寓言,早已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薄薄的凄凉和隐隐的悲痛。 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信条束缚了刘备的手脚,因为义,他迟迟没有夺取刘表及其子刘琦的荆州牧,对待刘璋的益州也久久不用兵。 B.《呐喊》里《头发的故事》由女子学校里女生剪去长辫子而留短发一事引发议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封建思想并没有从人们心底消除的现实,启发读者:男女真正平等的道路在中国还要走很久。 C.《茶馆》情节环环相扣,衔接巧妙,例如第二幕一开场李三向王利发的妻子抱怨工钱不涨,引出了王利发夫妻之间的口角,而李三抱怨的时候提到了城门要关了可菜还没买,又给常四爷出场做了铺垫。 D.《边城》中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展示边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既是对边城的乡土性的诗意揭示,也是优美的诗意烘托。 E.《子夜》里的玛金和蔡真是闸北丝厂总罢工的领导者,在陈月娥汇报了裕华丝厂车间的情形及姚金凤家会议之后,她们认识统一,决定让裕华丝厂先罢工再冲厂,并商讨好罢工的一切布置。 【答案】BE 【解析】 试题分析:B项《头发的故事》并非从女生说起,后来也没有明确说“女子学校”,文章也没有以男女平等为主题;E项认识不统一,蔡真决定先罢工再冲厂,玛金认为还需要再考虑。 【考点定位】考查考生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名师点睛】考生要熟记名著内容,对一些典型的细节也要准确无误。如本题B项《头发的故事》并非从女生说起,后来也没有明确说“女子学校”,文章也没有以男女平等为主题。 4.名著阅读简答题(10分) (1)“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 “不得见人的去处”是什么地方?这段话是谁在什么情景下说的?表现说话者怎样的心理?(5分) (2)《红楼梦》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针对宁国府“五种习俗” 采取了哪些措施?表现了她怎样的形象特点?(5分) 【答案】(1)“见不得人的去处”是宫中。(1分)这段话是加封为凤藻宫尚书贤德妃的元春在元宵节归家省亲时说的。(2分)贾妃满眼垂泪,一手搀贾母,一手挽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骨肉相见,千言万语,化作辛酸泪。)(1分)重逢之喜,难见之悲。(1分) (2)①措施:订造簿册,依花名册点卯;人员任务分工明确,处罚有定规;登记发牌,核对发放费用。②形象:精明能干;严厉(1点1分)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高考考查理解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就是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内容的记忆,要应对好高考名著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1)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2)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3)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塞万提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他被誉为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B.《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汇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到了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称《诗经》。它与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C.关汉卿 :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戏曲家,著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风尘》《单刀会》《桃花扇》等。关汉卿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D.海明威:法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礼、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桃花扇》作者是孔尚任。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作家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学常识注意识记主要的作家作品,注意中外的经典。如从题中的《诗经》、塞万提斯、海明威等都是重要的作家作品。 6.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屈原的《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是西汉刘向所辑,收录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C.现代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呈献给中国劳苦大众的赞美诗,是诗人蒋海澄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的作品。 D.法国小说家莫泊桑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塑造的“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成为因循守旧、胆小怕事、害怕变革的代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契诃夫的作品。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学常识的题目注意名家,名作,注意作者和作品的对应和作品内容的正确性。 7.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对宝钗说:“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请说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2)《阿Q正传》中,未庄谣传革命党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祝福》里,鲁四老爷一见“我”就大骂其新党,但“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这两个细节共同传达出鲁迅什么样的观点?(4分) 【答案】(1)黛玉在行酒令时“失于检点”,宝钗私下提醒;宝钗教导黛玉要做女性“分内的事”,“看杂书不好”;宝钗关心黛玉的身体健康。 (2)民众愚昧、落伍,无法理解新思潮及其运动的意义;新思潮及其运动脆弱、不彻底,无力走入民众的世界。 考点定位: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江苏高考要求阅读的名著篇目为《三国演义》《红楼梦》《边城》《呐喊》《子夜》《茶馆》《欧也妮•葛朗台》《哈姆雷特》《老人与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中的一些片段、人物的行为、事情的起因结果等的考查。所设题的对象是《红楼梦》和《呐喊》,这与上面的选择题避免了重复。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①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 (1)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 。(不超过6个字)(1分) 【答案】去无用之费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是指出“节用”的含义,文本中体现这个意思的词句主要是“去其无用之费”。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这道题其实考查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是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一是概括综合的能力。因此,答题时应该首先读懂文段大意,然后再根据文段大意和题目要求进行归纳概括。 (2)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 【答案】①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②合理地节约用度。③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其实考查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是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一是概括综合的能力。因此,答题时应该手先读懂文段大意,然后再根据文段大意和题目要求进行归纳概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