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选读练习:素质升级检测6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选读练习:素质升级检测6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第六课素质升级检测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 ‎“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意境,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 - 12 -‎ 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 ‎(有删改)‎ ‎1.关于“扁舟”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中国古典诗文中“扁舟”最常见的意象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 B.最早的“扁舟”意象,有着隐遁之味,也充溢着悲凉或超脱的韵味。‎ C.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扁舟”不仅是一只小船,它演化为文人在跌宕坎坷命运中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D.对潦倒困厄的文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解析】 最早的扁舟不具备悲凉或超脱韵味。‎ ‎2.关于“最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在古代羁旅乡愁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为羁旅之愁的寄托。‎ B.“扁舟”意象的典型蕴含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具有一种皈依自然的意识。‎ C.常见的“扁舟”意象往往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过隐逸生活的愿望,让人感受到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 D.范蠡和李白、苏轼一样,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仕途失意而隐居的意象。‎ ‎【解析】 原文有“范蠡是功成身退的典范”。‎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 )‎ A.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它涂满了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B.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最强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承载着作者生活的苦难和不幸。‎ C.“扁舟”意象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成为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 D.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情怀,也流露出了为仕途坎坷失意的不满。‎ ‎【解析】 文中说“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 12 -‎ 自传:私人回忆 作为霍金的华人弟子,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吴忠超认为,“霍金的《我的简史》全球学界都已经期盼很久。作为一本自传,这本书肯定也会像《忏悔录》《我的苦难史》一样,传诸后代。”‎ 吴忠超向记者说起了霍金写这本自传的起源,那是霍金70岁生日那天,剑桥大学和国际同仁为霍金举办了“宇宙的态”的学术会议。“但是因为霍金的健康状态,医生不允许他出席庆典。所以霍金在生日前预先录制了题为《我的简史》的视频,并在宴会之前向来宾播放。这就是这部自传的雏形。”‎ 在吴忠超看来,《我的简史》一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准确。“因为身体原因,霍金不能正常写字,看书也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甚至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逐页阅读。”吴忠超感慨说,“但是《我的简史》是霍金在新技术帮助下完全凭借一己之力写成的书,他写得很慢,所以这本书也很短,但是他却能把自己的生平和研究经历写得很清楚。”‎ 在书里,霍金浮光掠影般讲述了自己从战后伦敦的男孩成长为国际学术巨星的岁月。用简明、风趣、坦诚的语言让读者了解了过去著作中难得一见的霍金:曾经和同事为特别黑洞存在打赌的开玩笑者;在物理学和宇宙学世界博取立足之地的年轻的丈夫和父亲等等。‎ ‎《我的简史》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霍金个人宇宙的窗户,让人们得以认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如何书写科学的历史、创造生命的奇迹。‎ 他传:充满敬意 起初,物理学教授杨建邺对霍金并没有特别的认识,然而,在翻看《时间简史》之后,杨建邺便被书中的语言、思想所吸引。‎ 后来杨建邺看了吴忠超写的中文版序之后对霍金有了大概了解。又先后看了《时间简史续编》《霍金讲演录》等资料,对霍金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于2005年完成《霍金传》一书。2014年,杨建邺出版了新作《霍金传奇》。书中新增了2006年以后霍金经历的一些事情,包括霍金的第三次中国行、与第二任妻子离婚等内容。写作时间也一直写到2013年3月霍金获得“特殊物理学基础奖”为止。‎ 在杨建邺看来,霍金被人们铭记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学术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更是因为他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贡献是在他被禁锢在轮椅上30多年的情况下做出来的,此外他还多次因为疾病命悬一线。人们对具有如此顽强生命力、不懈追求宇宙真理、充满传奇色彩同时又具有非凡幽默性格的他,都不得不从内心发出深深的感叹和由衷的敬意。而我对霍金的敬意就是写一本他的传记。”‎ ‎(摘编自王俊宁《霍金自传与“他传”》)‎ 相关链接:‎ - 12 -‎ ‎①霍金不愿对恶疾低头,甚至不愿接受任何帮助。他最喜欢被视为科学家,然后是科普作家,最重要的是,被视为正常人,拥有与其他人相同的欲望、干劲、梦想与抱负。‎ ‎(摘自“百度百科”)‎ ‎②霍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摘自“中国新闻网”《霍金到底厉害在哪》)‎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D )‎ A.霍金被世人誉为“宇宙之王”,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 B.杨建邺起初对霍金并没有特别的认识,通过阅读《时间简史续编》《霍金讲演录》等资料,对霍金有了更深的了解。‎ C.如果想认识霍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书写科学的历史、创造生命的奇迹的,那么不妨读读《我的简史》。‎ D.霍金在自传中,浮光掠影般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包括霍金和同事打赌开玩笑、与第二任妻子离婚等内容。‎ ‎【解析】 选项D,“霍金在自传中,……与第二任妻子离婚等内容。”错误,“与第二任妻子离婚等内容”是在杨建邺出版的新作《霍金传奇》里提到的。故答案选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B )‎ A.《我的简史》是霍金在新技术帮助下完全凭借一己之力写成的书,吴忠超认为准确是此书最主要的特点。‎ B.霍金70岁生日那天,身体很差,到了不能出席庆典的地步,因此,霍金决定写自传《我的简史》。‎ C.霍金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在学术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曾经在2013年获得“基础物理特别突破奖”。‎ D.霍金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怀着对他的由衷的敬意,杨建邺写了霍金的传记《霍金传奇》。‎ ‎【解析】 选项B,强加因果。霍金在生日前身体很差,到了不能出席庆典的地步,但是霍金并没有决定写自传《我的简史》,而是“录制了题为《我的简史》的视频,并在宴会之前向来宾播放。这就是这部自传的雏形”。故答案选B。‎ ‎6.你觉得霍金身上有哪些人格魅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10分)‎ ‎【答案】 _①乐观,有顽强的生命力与超凡的毅力。霍金多次因为疾病命悬一线,但不愿对恶疾低头,甚至不愿接受任何帮助;身体状况极差,仍读书、写作。②有梦想与抱负,不懈地追求宇宙真理。他的贡献是在他被禁锢在轮椅上几十年的情况下做出来的。③‎ - 12 -‎ 有非凡幽默的性格。他在自传中用简明、风趣、坦诚的语言让读者了解了过去著作中难得一见的霍金。__‎ 二、古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文,回答7~10题。‎ 韩愈传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仅十人。‎ ‎(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从:跟随。‎ B.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拙:专心。‎ C.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 俄:当时。‎ D.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勒:雕刻。‎ ‎【解析】 A项,“从父兄”在这里是同族堂兄弟的意思,故“从”理解为“跟随”有误。B项,“拙”无论在现代文还是古文,没有“专心”的意思,“拙”在这里应该解释为“笨拙,不擅长”。C项,“俄”“俄而”是古文常见的时间副词,表示时间不久的意思。‎ - 12 -‎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B )‎ A.此论喧于朝列 随称荐于公卿间 B.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愈自以才高 C.执政览其文而怜之 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 D.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解析】 A项于:介词,在。B项以:连词,因为;动词,认为。C项之:代词,代韩愈。D项与:介词,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解析】 原文相关信息句是: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这里“从父兄”是指同族的堂兄,所以A项中“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的说法与原文不符。‎ ‎10.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5分)‎ 译文:裴锷近日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文为裴锷送行。‎ ‎(2)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5分)‎ 译文:李愬的妻子常出入皇宫,于是(向宪宗)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督促。在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在当时很出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 12 -‎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做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他去做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调任为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到连州阳山县做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做掾曹。‎ 韩愈自己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多次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明心志。朝廷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做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又调任为考功郎中(类似现在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源部官员)、知制诰(起草政令的人),然后封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有看韩愈不顺眼的人,翻出他以前的旧事,说韩愈曾经降职到江陵府掾曹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俗鄙陋,近日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文为裴锷送行,仍然称呼裴均的字。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韩愈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做他的行军司马。淮西和蔡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首都长安,凭借功劳被授予刑部侍郎,皇帝还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韩愈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而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应该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很不服气。李愬的妻子常出入皇宫,于是(向宪宗)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好,当时两位还没有名气,也未曾显达,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话,推荐他俩,其中张籍终于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而遇到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对后进则很能奖掖鼓励,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却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他总是把兴起名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总共(经他资助)内外亲戚以及朋友的孤女出嫁的有十人之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6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1~12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 - 12 -‎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7分)( CE )‎ 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佳节而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当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E.第二首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写渔人不畏全天打鱼的辛苦,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写出了海边渔家人的淳朴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 ‎【解析】 C项不是侧面写思家,而是正面写思家,也不是直接抒情,而是用“对写法”含蓄抒情;E项“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错,这是渔人晚归的诗意表达。“写出了海边淳朴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错,是写出了渔民豪爽乐观的性情。‎ ‎12.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9分)‎ ‎【答案】 _①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②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则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现自己高瞻远瞩、不畏困难、勇于改革的豪迈气概的诗句是:“_不畏浮云遮望眼__,_自(只)缘身在最高层__。”‎ ‎(2)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描述了类似的现象:“_士大夫之族__,_曰师曰弟子云者__,_则群聚而笑之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小题。‎ - 12 -‎ 腰封也叫书腰,定义为“于书籍中间地带另置一条类似腰带的文字介绍,以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准确地说,(  )。在出版界流行一句话:“书名是眼睛,书腰是嘴巴。”一个腰封好不好,应该给读者关于图书的更多信息内容。它能够吸引读者的________,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促进图书销售。在腰封的编辑和设计中,应体现图书的营销策略,并将营销策略________于腰封的设计过程中,以更好地发挥图书的推广作用。所以说,从出版营销的角度,“腰封”是图书信息推广的营销工具,对读者而言也是一种有益的迅速了解图书内容的信息________手段。应该说,优秀的腰封应是件________的事儿。‎ ‎1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 A.它虽是一种图书的营销推广工具,却也是一种图书的装帧设计艺术 B.它既是一种图书的装帧设计艺术,更是图书的营销推广工具 C.它虽是图书的营销推广工具,却也是图书的装帧设计艺术 D.它既是图书的一种装帧设计艺术,也是图书的一种营销推广工具 ‎【解析】 文中谈论对象是“腰封”,也即“书腰”。括号中要填写的句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腰封”首先是图书的一种装帧设计艺术,然后才是“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的一种“营销推广工具”。从连贯的角度看,可先排除A、C两项。此外,B项中前面分句中有数量词“一种”,后面分句中却没有“一种”限制,结构上不对称;且“图书”应为领属词,要放在“一种”的前面,才能与上下文连贯。同时,关联词语“既……更”搭配不当,“既”常用于并列复句中,“更”用在递进复句中。据此,又可排除B项。D项最为恰当,故选D。‎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一个腰封好不好,应该看它给读者更多关于图书内容的信息。‎ B.一个好的腰封,应该给读者提供更多关于图书内容的信息。‎ C.一个腰封好不好,应该看它提供读者多少关于图书信息的内容。‎ D.一个好的腰封,应该提供给读者多少关于图书的内容信息。‎ ‎【解析】 A项,“好不好”错误,两面对一面,下文“给读者更多关于图书内容的信息”写的是“好”的一方面,故下文没有与“不好”照应的内容;C项,“提供……内容”错误,搭配不当,应该是“提供……信息”;D项,照应不周,前面的“好”与后面的“多少”不照应。B项最恰当,故选B。‎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A.注意力 贯串 勾通 雪中送炭 B.关注点 贯串 沟通 锦上添花 C.注意力 贯穿 沟通 锦上添花 D.关注点 贯穿 勾通 雪中送炭 ‎【解析】 ①注意力: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关注点:关心重视的地方。依据“它能够吸引读者的”可知,从习惯搭配角度看,“注意力”与“吸引”‎ - 12 -‎ 呼应更得当,故排除B项、D项;②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贯穿:穿过;连通。根据“于腰封的设计过程中”可知,“贯穿”与“过程”搭配更恰当,故选“贯穿”,排除A项、B项;③勾通:暗中串通;勾结。贬义词。沟通:使两方能通连。中性词。依据“对读者而言也是一种有益的迅速了解图书内容的信息……手段”可知 ,句中指了解信息的手段,应选用“沟通”,排除A项、D项;④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依据“优秀的腰封应是件……的事儿”,句中是说优秀的腰封对图书装帧来说是好上加好的事情,因而选“锦上添花”更恰当,排除A项、D项。‎ ‎17.下面一段文字,有三处语病,请按要求指出并加以修改。(5分)‎ ‎①钓鱼城峭壁千寻,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②俨然兵家雄关,③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④钓鱼城原为钓鱼山。⑤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⑦传说有一巨神于此钓嘉陵江中之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山由此得名,⑧1259年在这里进行了长达35年的“钓鱼城保卫战”,⑨创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誉为“上帝折鞭处”。‎ ‎(1)_④__句的位置不当,应当放在_⑦__句之前。‎ ‎(2)_⑥__句的语序不当,应当改为_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__。‎ ‎(3)_⑧__句不合逻辑,应当改为_1259年在这里爆发的长达35年的“钓鱼城保卫战”__。‎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铁树不仅古老久远,还被赋予特殊的意义。中国古人云:“铁树开花水倒流。”这是因为__①__,10年树龄以上的植株才会开花。__②__?科研人员确认现生几乎所有的铁树均为虫媒传粉,其中最为重要的类群就是甲虫。铁树开花后,__③__。一种名为澳洲蕈甲的小甲虫,就是被铁树花的这种奇特的“臭气”吸引。究其一生,也只以铁树的花粉为食,可以说是铁树花的“死忠粉”。至于这些甲虫是什么时候开始与铁树“臭味相投”的,却一直未解。‎ ‎【答案】 _①铁树开花十分罕见__②铁树开花后靠什么为它传粉呢__③花朵会散发出一种奇特的“臭气”__‎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人类衣食来源皆赖自然所赐。近代地理大发现以来,人类开启了系统记录生物多样性、探求自然秩序的进程,博物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学科相继确立,人类也得以更好地认识自身。孟德尔从豌豆杂交中读出了遗传的奥秘,袁隆平从野生稻中研发出超级水稻,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这里面闪耀着人类的智慧,但自然乃是一切发现的前提。人,永远无法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12 -‎ ‎【写作指向】‎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该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把握大意,筛选出关键词句确定写作方向。材料中首句先提出了“天人合一”这个概念,这是材料的关键词语。主体部分列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尾处“但自然乃是一切发现的前提。人,永远无法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是关键句,总结了材料的主旨。从整体上来看,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做到“天人合一”,向考生传达出的信息是:要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也要保护自然。考生可依据以上分析,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方面展开思路,具体论述为什么要保护自然,怎样保护自然等。写作时要联系实际,要有时代感。‎ 参考立意:‎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科技创新与保护环境要齐头并进;‎ ‎(3)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佳作赏读】‎ 用心呵护自然之美 红日初升,光芒万丈;月涌大江,悠远静谧;夏之原野,苍翠欲滴;雪后山川,纯洁无瑕。自然如同多彩的万花筒,时刻展示着美丽,也提醒人们用心去感受、用情去呵护。“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致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的美丽世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洋溢着热爱自然的情怀,传递着绿色发展的理念,让世人深刻省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天地间,我们应当珍视赖以生存的空气、水源、土壤,善待草木山川、鸟兽虫鱼,与自然和谐共处。‎ 用心呵护自然之美,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人类衣食来源皆赖自然所赐。近代地理大发现以来,人类开启了系统记录生物多样性、探求自然秩序的进程,博物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学科相继确立,人类也得以更好地认识自身。孟德尔从豌豆杂交中读出了遗传的奥秘,袁隆平从野生稻中研发出超级水稻,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这里面闪耀着人类的智慧,但自然乃是一切发现的前提。人,永远无法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 用心呵护自然之美,才能安放绵延不断的乡愁。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不仅慷慨地供给着物质,也给人以精神慰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大自然的春花秋月、高山峡谷、流水潺潺、大海浩荡,不知给了孤独的灵魂多少抚慰。那些流传至今的文学经典,满是美好的草木情缘。难以想象,倘若有一天,天不再蓝,水不再绿,没有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人类那些细腻的情感记忆,又该如何寄托?无论工业文明如何发达,即便“异乡的机器模糊了家乡的虫鸣”,人们的田园情结也从未消失。因为,人们渴望诗意地栖居,“再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幸福的了”。‎ - 12 -‎ 用心呵护自然之美,就当在汲取教训中行进。“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随着时代的变迁、文明的演进,人们从遭遇的环境灾难出发,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伦敦烟雾事件导致数千人死亡,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危害延续数十年,日本的水俣病成为惨痛记忆……20世纪的一次次生态危机,促使人类集体反思,促进了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向。今天,我们这颗星球依然遭受着各类环境污染,仍有约百万种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自然的美,我们要用心呵护;自然的痛,我们也要用心体察。‎ 哲人有言:“自然总是美的。”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我们就能促使更多人葆有热爱自然、呵护自然的心灵,享有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你所爱的自然,必将因你的呵护而更加美好。‎ - 1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