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2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28)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也。建安初,说袁术将戚寄、秦翊,使率众与俱诣太祖。太祖悦之,司徒辟为掾。后孙策所置庐江太 守 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梅乾、雷绪等聚众数万在江、淮间,郡县残破。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遂表为扬州刺史。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于是 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 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建 安十三年卒,扬州士民追思之。‎ 馥子靖,黄初中,出为 河南尹。为政初虽如碎 密,终于百姓便之,有 馥遗风。后迁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遂开拓边守,屯 据险要;又修广戾陵 渠 大堨,水溉灌蓟南北;三更种稻,边民利之。嘉平六年卒。靖子弘,累迁宁朔将军。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 ,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 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乃 解南蛮以授蒋超,统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以大众屯于夏口;又遣何松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兵屯巴东;又加南平太守应詹督三郡水军继蒋超。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为质,弘遣之曰:“匹夫之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乃以侃为前锋督护,委以讨敏之任。敏竟不敢窥境,时人莫不称善。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 ‎(摘编自《三国志》和《晋书》)‎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B. 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C. 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D. 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郡县,是古代两级行政单位。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成若干郡,郡以下置县。‎ B. 三更种稻,是我国古代农业分区休耕的轮作方法;文中的“三更”指轮作三次。‎ C. 守宰,泛指各级官员,文中“守”是州府地方长官,“宰”是辅佐国君的百官之长。‎ D. 丈夫,古代泛指成年男子,因为其身高依古制约合一丈;亦指英武有志节的男子。‎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馥为政安民有法,教化百姓。他临危受命出任扬州刺史时,大行恩化,流民归集;兴修水利,兴校屯田,富民有法,施以教化,百姓乐其政。‎ B. 刘靖为政以民为本,便民利民。他出任河南尹一职时,为政便利百姓;做镇北将军时,既屯边据险,又重视农业,兴修水利,而使得边民获利。‎ C. 刘弘平乱精于军事,用人不疑。张昌作乱时,他重用陶侃和皮初,进据襄阳,收复荆州;陈敏进犯后,他调兵遣将,精心布局,终将陈敏击退。‎ D. 刘氏祖孙三代为官,有所传承。刘馥为政,大行恩化,深受百姓爱戴;刘靖以民为本,有刘馥遗风;刘弘重视农业,宽刑减赋,百姓连年丰收。‎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 ‎(2)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 ‎【答案】1. A 2. C 3. C ‎ ‎4. (1)刘馥接受任命后,(他)独自一人骑马【或(他)单枪匹马】前往合肥,(在那里)建立扬州【或州衙、州署】治所,到南边【或在南边 】安抚梅乾、雷绪。‎ ‎(2)刘弘于是就评定(大家的)功绩,衡量(大家的)德行,根据(各人的)才能补缺授予官员,(这些做法)得到当时评论者的赞赏。‎ ‎【解析】‎ ‎1.本题可根据专有名词先断句,“兴治”为动词“兴修治理”,“茹陂及吴塘”指茹陂(水利设施)和吴塘,是“兴治”的宾语;其次根据句子“官民有蓄”是“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陂塘之利”的意思是“他所兴修的水利设施所带来的便利”,两句话之间应该断开。‎ ‎2. C,“‘宰’是辅佐国君的百官之长”错误,这里的“宰”与“守”相同,属于地方官员。‎ ‎3. C,“陈敏进犯后,他调兵遣将,精心布局,终将陈敏击退”错误。‎ ‎4.本题(1)中的“既”,已经;“造”,到……去;“南”,名词作状语,在南边;“怀”,名词作动词,安抚、使……归附。(2)中的“乃”,于是,就。“叙”,评定;“铨”,衡量;“随”,根据;“补授”, 补缺授予官员;“为论者所称”,是被动句。‎ 译文:‎ 刘馥字元颖,是沛郡相县人。建安初年(196),刘馥前去游说袁术部将戚寄、秦翊,让他们率领部众同自己一同投奔曹操。曹操为这件事很高兴,司徒府征召他为掾吏。后来孙策设置的庐江太守李述引兵攻打杀害扬州刺史严象,庐江的梅乾、雷绪等人在江淮地区聚集几万人马(攻掠州县),各郡县残破不堪。曹操正赶上与袁绍苦战,认为可以把东南方的事务托付给刘馥,就上表举荐他为扬州刺史。刘馥接受任命后,(他)独自一人骑马【或(他)单枪匹马】前往合肥,(在那里)建立扬州【或州衙、州署】治所,到南边【或在南边 】安抚梅乾、雷绪。几年之间大力实施感化恩抚的政策(效果显著),百姓对他的治理感到高兴,成千上万流离逃难的人渡江越岭返回故乡。于是,刘馥把众儒生集中起来,兴建学校,大范围实施屯田制,兴修治理茹陂(水利设施)和吴塘,用来灌溉稻田,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至于)他所兴修的水利设施所带来的便利,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他)又加高城垒,积蓄很多木石等,为作战防守做准备。建安十三年(208)刘馥去世,扬州地区的官吏百姓对刘馥追思怀念。刘馥的儿子刘靖,黄初年间(220~226)出任河南尹。刘靖施政之初虽然比较琐碎细密,最终便利了百姓,行事有他父亲刘馥的遗风。后来,他升任镇北将军总管河北地区的军事,于是,他开拓边疆的防线,在险要的地方屯兵据守;又修凿拓宽了戾陵渠大堰,引水灌溉蓟州南北的大片农田;他还以三次轮作的方法来耕种稻田,边境百姓都获得好处。嘉平六年(254),刘靖去世。刘靖的儿子刘弘,多次升迁官至宁朔将军。太安年间,张昌作乱,朝廷任命刘弘为镇南将军总管荆州地区军事。刘弘让南蛮长史陶侃担任大都护,牙门将皮初担任都战帅,进驻襄阳。陶侃、皮初等人多次打败张昌,张昌害怕逃走,他的部下全部投降,荆州被平定。当时荆州各地地方长官很多空缺,刘弘请求补选,皇帝(惠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刘弘于是就评定(大家的)功绩,衡量(大家的)德行,根据(各人的)才能补缺授予官员,(这些做法)得到当时评论者的赞赏。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免刑律减少赋税,百姓每年的用度都有富余。陈敏进犯扬州后,又带兵准备西进,刘弘于是解除(自己)南蛮校尉之职,将其授予前北军中候蒋超,(刘弘)统领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率领众多士卒在夏口屯兵驻守。又派遣何松统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的军队在巴东驻守,又加南平太守应詹(为宁远将军)都督三郡水军增援蒋超。陶侃与陈敏是同郡人,又在同一年被举荐为官。有人(到刘弘那里)说陶侃坏话挑拨离间,陶侃让自己的儿子到刘弘处做人质,刘弘让他回去,并说:“普通人之间的交往尚且不彼此辜负信任,更何况我们大丈夫呢!”于是他任命陶侃为前锋都护,把讨伐陈敏的任务交给他。陈敏最终不敢出兵西进侵犯荆州,当时人没有不称赞(这件事)的。(后来)刘弘在襄阳去世,百姓哀叹悲痛,如同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家谱记 ‎(明)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百人而聚 率:大抵 B.出门而诳其父兄 诳:欺骗 C.以易新荐之品者 荐:祭祀 D.通于《六经》之大指 指:指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于生者恐不得事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B.求所以为谱者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古人所以立宗子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幼时丧母,内心不能宽解,所以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常常拉着长辈的衣服要他们讲已故长辈的旧事。‎ B.归有光家族长期没有分家,家族人口众多,里面有一些贪鄙诈戾之徒,他们的行为都是不和礼义的。‎ C.归有光读了归氏家族留下的古籍后,为一些族人的种种劣行感到悲愤而羞愧,认为他们不配做素节翁的后人。‎ D.归有光有志于学习圣人之道,生活清贫,未能取得一官半职,但他考察天下治乱、百姓利病,内心常有隐忧。‎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 ‎(2)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答案】‎ ‎1.D ‎2.A ‎3.B ‎4.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5.(1)(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互相安慰,有喜事不去互相庆贺。‎ ‎(2)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厉害,有道理(原因)啊。‎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通于《六经》之大指”,从文中来看,这段话是说“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旨意”,句中的“指”‎ 应是通假字,通“旨”,意旨,意向,且从语法关系来看,此处的“指”是“通”的宾语,应是名词,而“指向”为动词,所以错误,考生还可以怜惜《屈原列传》中句子“其指极大”进行解答。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对于。B项,第一个“也”是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第二个“ye ”是句中语气词,舒缓语气。C项,第一个“者”表原因;第二个“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第一个“以”是介词,凭借;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目的。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题中,B项,“归有光家族长期没有分家”错误,原文说的是“源远而末分”,意思是“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句中的名词有“有光”“家君”“诸父兄弟”“祖父”“白发”“诸父昆弟”等,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进行断句,如“有光”是主语,“侍”是谓语,“家君”是宾语,该句主谓宾俱全,结构完整,从“家君”后断开;“从”意思是“跟随”,主语依然是前面的“有光”,而跟随“诸父兄弟”所做的事情是“执觞上寿”,到此句意才完整,应在“上寿”后断开;“见”意思是“看见”,看见的宾语是“祖父皤然白发”,此处是主谓短语作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在“白发”后断开;“其”是代词,代指前面的“诸父昆弟”,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在“其”前面断开;“而已”意思是“罢了”,放在句子末尾,其后要断开;“深自伤悼”是因为前面“每不能相同”,这是两个独立的句子,应断开。‎ ‎5.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却;“恤”,救济;“顽钝”,愚昧迟钝;“吊”,安慰,抚慰;“庆”,庆贺。第二句中,“孝友”,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意”,情意;“衰”,衰微;“风俗”,社会风尚;“薄”,浮薄;“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甚”,厉害;“以”,原因。‎ ‎【点睛】‎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参考译文】‎ 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于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于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 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平时招待朋友,有时能破费千钱,但是在一年中重要的节日,祭献祖先时,却谋划甚微。祭祀盛食物用的礼器、酒壶酒杯,很少有洁净美好的。家中的男女祭祀时站队都连不成队列。更有甚者,竟然有因为请人观礼的缘故,改变将要举行祭祀的日期;用厨房里吃剩下的残羹剩肴,来替换新供上的祭品,归氏家族几乎到了没有祭祀的境地。‎ 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能忘记啊。人刚出生,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的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殃及到我的子女,这能说是爱自己的孩子吗?‎ 我每次侍奉父亲,一年里重要的节日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暗中想我的各位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曾不深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的人是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人也是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天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之间呢?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的原因,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废除了,天下就没有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了。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厉害,有道理啊。‎ 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旨意。虽然我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不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我看看自己的亲人,内心有所触动,打算寻求用来使族人凝聚的办法,而族人凝聚开始于家谱,所以我想要写归氏的家谱,不仅仅是记载,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