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下作业(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下作业(1)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二十四史下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日:“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日:“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日:“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①。运上疏日:“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②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日:“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 ‎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注】①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②舆榇(chèn):载棺以随。‎ ‎1.下列对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 A.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B.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C.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D.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在,亦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在之地。 B.崩,指死亡。古代对死亡有专门称呼,天子、诸侯或皇后死称“崩”,皇子、公主或者宠妃死称“薨”。 C.庶人,也叫“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其身份比奴隶高。 D.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降级叫左迁、迁谪、迁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救助陷入困境中的亲属;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事迹如同《孝义传》中记载的人物。 B.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号称刚强正直。 C.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他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 D.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他希望做一名从容的谏官,然而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未能如愿,最后只好发愤编纂《谏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②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  ‎ ‎ 长孙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初未知名,人弗之识也,唯高祖一见,深嗟异焉,乃携其手而谓人曰:“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宣帝时,突厥摄图请婚于周,以赵王招女妻之。然周与摄图各相夸竞,妙选骁勇以充使者,因遣晟副汝南公宇文神庆送千金公主至其牙。前后使人数十辈,摄图多不礼,见晟而独爱焉,每共游猎,留之竞岁。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两箭与晟曰:“请射取之。”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其弟处罗侯号突利设,尤得众心。而为摄图所忌,密托心腹,阴与晟盟。晟与之游猎,因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皆尽知之。时高祖作相,晟以状白高祖。高祖大喜,迁奉车都尉。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仍恐染干惊惧,先遣晟往喻旨,称述帝意。染干听之,因召所部诸国,奚、室韦等种落数十酋长成萃。晟以牙中草秽,欲令染干亲自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曰:“此根大香。”染干遽嗅之曰:“殊不香也。”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染干乃悟曰:“奴罪过。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恩泽而教导之。将军之惠,奴之幸也。”遂拔所佩刀,亲自芟草,其贵人及诸部争放效之。乃发榆林北境,至于其牙,又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广百步,举国就役而开御道。帝闻晟策,乃益嘉焉。五年,卒。帝深悼惜之,赗赠甚厚。后突厥围雁门,帝叹曰:“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晟好奇计,务功名。性至孝,居忧毁瘠,为朝士所称。贞观中,追赠司空、上柱国,谥曰献。‎ ‎(节选自《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十六》,有删改)‎ ‎   【注释】①染干:突厥摄图弟处罗侯之子,经长孙晟提议,开皇十七年,娶隋安义公主。‎ ‎1.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B.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C.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做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D.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牙”指将军之旗,也指军队主将所在位置或官署,在这里指的是突厥王庭。 B.“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情况下指升职,而“左迁”、“迁谪”则指的是贬官。 C.“赗赠”指在别人办丧事时赠送的财物,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家属的安慰。 D.“司空”于西周始置,为虚衔,无实职,一般只用于加授给年高望重的大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晟通达聪慧,能文善武。高祖一接触长孙晟即赞叹他武艺超群,多有韬略,预言他定会成为名将。 B.长孙晟把握时机,侦察地形。他先主动与处罗侯结盟,后借游猎之机察看突厥地形,搜集到不少情报。 C.长孙晟足智多谋,宣示国威。他借染干召集部落聚会,用除草之计来震慑他人,使御道开辟十分顺利。 D.长孙晟屡建功勋,甚得圣眷。由于在与突厥打交道时表现突出,他获得皇帝赞赏,死后仍被皇帝惦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 ‎②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萧俛,字思谦。贞元七年进士擢第。元和十三年,皇甫镈用事,言于宪宗,拜俛御史中丞。俛与镈及令狐楚,同年登进士第,二人双荐俛于上。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袭徐国公,赐绯鱼袋。穆宗即位之月,议命宰相,令狐楚援之,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仍赐金紫之服。‎ ‎   十月,吐蕃寇泾原,命中使以禁军援之。穆宗谓宰臣曰:“用兵有必胜之法乎?”俛对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圣主不得已而用之。以仁讨不仁,以义讨不义,先务招怀,不为掩袭。古之用兵,不斩祀,不杀疠,不擒二毛,不犯田稼。安人禁暴,师之上也。如救之甚于水火。故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此必胜之道也。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帝然之。‎ ‎   时令狐楚左迁西川节度使,王播广以货币赂中人权幸,求为宰相。而宰相段文昌复左右之。俛性嫉恶,延英(殿)面言播之奸邪纳贿,喧于中外,不可以污台司。事已垂成,帝不之省,俛三上章求罢相任。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   ‎ 俛趣尚简洁,不以声利自污。在相位时,穆宗诏撰《故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神道碑》,对曰:“臣器褊狭,此不能强。其子王承宗先朝阻命,事无可观,如臣秉笔,不能溢美。或撰进之后,例行贶遗。臣若公然阻绝,则违陛下抚纳之宜; 俛受之,则非微臣平生之志。臣不愿为之秉笔。”帝嘉而免之。‎ ‎   俛家行尤孝。母韦氏,贤明有礼,理家甚严。俛虽为宰相,侍母左右,不异褐衣时。丁母丧,毁瘠逾制。免丧,文宗征诏,恳以疾辞。既致仕于家,以洛都官属宾友,避岁时请谒之烦,乃归济源别墅,逍遥山野,啸咏穷年。‎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B.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C.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D.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三品以上紫袍,五品以上绯袍;而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代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B.吐蕃,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它的实际立国者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联姻,因此吐蕃与唐朝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 C.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及近郊警备任务的军队。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军、御林军等。 D.节度使,官职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节度使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后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俛反对不义战争。吐蕃进犯泾原,朝廷派宦官带领禁军前去支援,他认为作为王者之师有征讨之举而没有杀伐之事,就是必胜之道。 B.萧俛本性嫉恨奸邪。王播用金银财宝贿赂宦官宠臣,求取宰相之位,萧俛对此痛恨至极,力谏无果,自己请辞相位。 C.萧俛为人耿介自清。皇帝让萧俛为王承宗之父撰写碑文,萧俛认为王承宗在先朝违抗王命,无可观事迹,因此不愿为其父执笔。 D.萧俛追求清静洒脱。萧俛居官后,为避免老部下和朋友逢年过节宴请、拜谒的麻烦,就回归济源别墅,过着吟咏逍遥的生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袭徐国公,赐绯鱼袋。‎ ‎(2) 古之用兵,不斩祀,不杀疠,不擒二毛,不犯田稼。安人禁暴,师之上也。‎ ‎ ‎ 答案 一答案:1.D; 2.B; 3.A; 4.①武帝嘉奖他,特许他记名于门籍随时进入宫中,有不利于时政的事,令他无论大小都可以奏报。‎ ‎②内史郑译经常以私事请求托付,乐运没有答应他,郑译因此记恨他。‎ 解析:1.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句式相同, “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句式相同,据此可正确断句 2.诸侯死称“薨”。 3.“事迹如同《孝义传》中记载的人物”不符合文意,原文“次其行事为《孝义传》”的意思是“编列他的品行事迹写进《孝义传》” 4.【参考译文】‎ ‎   乐运,字承业,是南阳清阳人。乐运少年时就喜欢学习,涉猎经书史籍。十五岁时(梁的都城)江陵被攻占,(乐运)按照惯例被送到长安。他的亲属大多被没收家产(成为奴婢),乐运多年给别人做雇工。(乐运)用财物把亲属都赎为平民。他侍奉母亲和守寡的嫂嫂很恭敬,因此凭着有孝行闻名,梁故都官郎琅邪郡的王澄赞赏他,编列他的品行事迹写进《孝义传》。乐运秉性正直,未曾讨好别人。担任露门学士。前后多次冒犯劝谏武帝,多被采用。建德二年,任命为万年县丞。乐运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号称刚强正直。武帝嘉奖他,特许他记名于门籍随时进入宫中,有不利于时政的事,令他无论大小都可以奏报。‎ ‎  ‎ ‎ 武帝曾经到同州巡视,召乐运赶赴同州。乐运到后,武帝对他说:“你说太子是什么样的人?”乐运回答:“是平常人。”当时齐王宇文宪及以下的大臣都在武帝身边,武帝回头对宇文宪等人说:“百官讨好我,都说太子聪颖明智,只有乐运说是平常人,正好证明乐运的忠诚正直啊。”于是又问乐运平常人是什么样子的。乐运回答说:“班固认为齐桓公就是平常人,管仲扶助他就成就了霸业,竖貂辅佐他国家就乱。可以和他做好事,也可以和他做坏事。”武帝说:“我知道了。”于是就精选东宫官员来匡正辅导太子。‎ ‎   等到武帝去世,宣帝继承帝位,葬礼刚刚结束,就下诏因国事繁忙,皇帝临时除去丧服。乐运上奏疏说:“三年服丧期,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应遵循)。先王礼仪,怎么可以改变呢。”奏疏呈上,宣帝不接受。从这以后宣帝不修德政,而糊涂凶暴更加厉害。乐运于是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宣帝的八大过失。宣帝大怒,准备杀掉他。内史元严劝谏,因而得以免死。第二天,宣帝稍微有点感悟,召见乐运并且对他说:“我昨天夜里思考你所奏的事,你实在是忠臣。”于是赐给他帝王饮食来奖赏他。满朝的公卿,起初见宣帝很愤怒,无不为乐运担心。后来见他受到赏赐,又都祝贺他,认为他是幸免于虎口。‎ ‎   内史郑译经常以私事请求托付,乐运没有答应他,郑译因此记恨他。当隋文帝为丞相时,郑译担任长史,于是将乐运降职为广州滍阳县令。开皇五年,转任毛州高唐县令。连续历任二县,都有声誉政绩。乐运常常希望能做一名谏官,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劝谏议论,然而他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最终未被任用为谏官。于是就发愤抄录夏朝、商朝以来直言谏争的事例,集合成一部书,取书名叫《谏苑》。将书奏上,隋文帝阅读后赞赏他。‎ 二答案:1.C; 2.D; 3.B; 4.①长孙晟于是拉满弓纵马上前,正好赶上两只雕互相争夺,于是一箭贯穿了双雕。‎ ‎②我的身家性命,都是天子赐的,能为君效力,哪里敢推辞呢?‎ 解析:1.原文标点为:“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2.司空是中国古代的官名。西周始罝,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春秋、战国时沿置。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司空亦为中国姓氏之一。 3.“主动与处罗侯结盟”错。 4.【参考译文】‎ ‎   ‎ 长孙晟字季晟,生性通达聪明,读书涉猎甚广,博闻强识,擅长飞弹、巧于射箭,起初并不出名,人们还不了解他,只有隋高祖一见他,就嗟叹不已,于是携起他的手对人们说:“长孙郎武艺超群,刚才与他交谈,他又有很多奇策,以后的名将,难道不是他吗? ”北周宣帝时,突厥的摄图请求与北周联姻,朝廷把赵王宇文招之女嫁给他为妻。但北周与摄图各相夸耀实力,都选拔骁勇之士充当使者,北周就派长孙晟为汝南公宇文神庆的副使,送千金公主到摄图的府中。前后使者数十人,摄图多不加礼遇,唯独对长孙晟特别喜爱,常常与他一起游猎,留他到年底。曾有两只雕飞着争肉吃,摄图就给了长孙晟两支箭,说:“请射取它们。”长孙晟于是拉满弓纵马上前,正好赶上两只雕互相争夺,于是一箭贯穿了双離。摄图很高兴,让各位子弟、贵人都亲近友善他,希望亲密接近他,以学习飞弹、射箭的技艺。 摄图的弟弟处罗侯名叫突利设,特别得人心,因而被摄图忌恨,便密派心腹,暗中与长孙晟结盟。长孙晟和他一起游猎,趁机考察山川形势、部众任弱,全都掌握了。 当时隋高祖为北周丞相,长孙晟把情况告诉高祖。高祖大喜,升他为奉车都尉。大业三年,炀帝巡幸榆林,想要出行塞外,陈列军队,炫耀武力,经过突厥的领地, 到达涿郡。又担心染干惊恐,先派长孙晟到染干处宣谕圣旨,表达炀帝的意图。染干听了,召集所辖各国, 奚、霤、室韦等部落几十个酋长都来集合。长孙晟考虑到府中长着很多杂草,想让染干亲自除草,给各部落看,以显示炀帝的成望,于是指着营帐前的草说:“这草根很香。”染干马上去闻,说:“一点儿都不香。”长孙晟说天子巡幸这里,诸候应该亲自洒水扫地,清除御路,以表明圾为尊敬之心。如今这府中杂草很多,我还以为是留的香草呢。”染干于是领悟,说:“这是我这个奴才的罪过。我的身家性命,都是天子赐的,能为君效力,哪里敢推辞呢?只因边鄙之人不知法度罢了,幸有将军施恩教导我。将军的恩惠,是奴才的幸运。”于是拔出所佩芾的刀,亲自砍除杂草,那些贵人和各部落的酋长争着仿效他,于是从榆林北部,一直到其牙地,又东到薊州.长三千里。宽一百步,全国百姓都服役以开御道。炀帝听了长孙晟的计策,于是更加赞赏他。大业五年,长孙晟去世。炀帝十分痛惜,赠葬礼物非常丰厚。后来突厥人围攻雁门,炀帝感叹说:“假使长孙晟在,不会让匈奴人猖狂到如此地步!”长孙晟爱出奇计,务求功名。生性极为孝顺,为父母守丧时身体伤毀,为朝廷人士称赞。唐贞观年间,追赠他为司空、上柱国、 齐国公,谥号为“献”。‎ 三答案:1.B; 2.C; 3.D; 4.(1) 从此,(宪宗)一天天地看重、赏识萧俛,晋升他为朝议郎,承袭徐国公爵位,赐给他标示五品以上官阶的绯衣、银鱼袋。 (2)古代用兵打仗,不攻打祭祀场所,不杀害患疫病的人,不擒获年老的人,不损坏农田庄稼。安抚人民,禁绝暴虐,是最好的军队。‎ 解析:2.不负责护卫“近郊”。 3.不是“居官后”,是“退休后”。 4.‎ ‎【参考译文】‎ ‎   萧俛,字思谦。在德宗贞元七年(791)考中进士。元和十三年(818),皇甫镈当权,向宪宗建议,委任萧俛为御史中丞。萧俛与皇甫镈和令狐楚同年考中进士,他们二人双双向皇帝举荐萧俛。从此宪宗对萧俛眷顾日重一日,晋升他为朝议郎,承袭徐国公爵位,赐给他标示五品以上官阶的绯衣、银鱼袋。穆宗即位的当月,下诏大臣议论宰相的任命,令狐楚举荐萧俛,穆宗授予萧俛中书侍郎、平章事官职,并赐给他标示二品官员的紫衣、金鱼袋官服。‎ ‎   同年十月,吐蕃进犯泾原,朝廷派宫中使臣率领禁军前往泾原援助。穆宗询问宰相们说:“用兵打仗有必定取胜的法则吗?”萧俛回答说:“兵器是伤人的凶器,打仗是凶险的事情,圣明的君主迫不得已才用兵打仗。以仁爱之师讨伐残暴凶徒,以正义之军讨伐不义行径,务必事先以仁德感召、安抚招降,不乘人不备突然袭击。古代用兵打仗,不攻打祭祀场所,不杀害患疫病的人,不擒获年老的人,不损坏农田庄稼。安抚人民,禁绝暴虐,是最好的军队。前往援救,紧急之势超过救水火之灾。因此王者的军队,有征讨之举而没有杀伐之事,这就是必胜之道。如若不克制小的怨愤,轻易地动用干戈,使敌人郁积怨恨,师出无名,不但不能取胜,反而是自招危难之途。用兵打仗实在应当极其慎重!”穆宗认为这种见解很对。‎ ‎   这时令狐楚降职任西川节度使,王播用钱财广泛行贿得宠有势的宦官,谋求担任宰相,而宰相段文昌还帮助他。萧俛憎恨邪恶,在延英殿(向皇帝)当面陈述王播的奸邪行贿劣迹,宫廷内外议论纷纷,不应容许这种人玷污宰相(的名声)。但王播谋求相位的事已快要成功,皇帝又不醒悟,于是萧俛接二连三呈上奏章请求免去自己的宰相职务。萧俛官居相位,孜孜不怠地循守恰当的准则,看重、慎守等级称号和车服仪制。每授予一个官职,总是一再考虑恰当与否,因此少有人被选拔而近乎陷入苛刻严厉,但一心憎恨奸邪,看轻高官显位,当时的舆论很称赞他。‎ ‎   ‎ 萧俛崇尚为人质朴、洁身自好,不为名利而玷污自己。在身居相位时,穆宗下诏让他撰写《故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神道碑》,他回答说:“为臣器量狭隘,此事不能勉强。王士真的儿子王承宗在先朝时抗拒命令,没有可以炫耀的事迹,如果让我执笔撰写,不能违背实情夸奖。即或写成进献之后,按照例规给我赏赐,臣如公然拒绝,就将违背陛下抚慰进献的适宜做法;为臣勉强接受,却又不是微臣平素为人所立的志向。微臣不愿意执笔撰写碑文。”穆宗对他表示嘉许,并且免去他撰写这个碑文的任务。‎ ‎   萧俛在家内尤其注重孝行。母亲韦氏贤明重礼,治家甚严。萧俛即使做了宰相,在母亲身边侍奉,与未做官时一样。其母故去,他守丧哀伤过度以致身体消瘦,超过通常的规定。文宗免去他遵制守丧,下诏征召任用,他以有病为由恳切推辞。辞官隐退在家后,因为东都洛阳的属下官吏、宾朋好友众多,为了躲开逢年过节这些人前来进见问候的烦劳,于是返回济源别墅,在草野生活中自在度日,在吟诗啸歌中终其一生。‎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