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散文阅读课案4重要词句含意的理解课件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散文阅读课案4重要词句含意的理解课件新人教版

课案 4  重要词句含意的理解 重要词语含义题型 理解词语的含义 , 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 , 理解词语的含义 , 要以基本义为基础 , 参照其他义项 , 再结合语境揣摩 , 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高考考查的“词语”具体说来主要是以下几种 : 1. 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 2. 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词语 , 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手法的文章中 ; 3. 特殊指代意义的词语 , 包含远指、近指、不定指 ; 4. 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 5. 有特殊用法的词语 , 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理解词语的丰富含意 , 必须联系语境 , 做到“词不离句”。具体关注以下几点 : 1. 对标有引号的词语 , 寻求其特殊含义。 标有引号的词语 , 或表示特定意义 , 或带有褒贬色彩 , 或有强调突出的意味。答题时要结合语境 , 找到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和意味。 如 2013 浙江卷《牛铃叮当》问 : 第四段中“铁牛”“拖拉”加上引号 , 有什么特别用意 ? 回答时要把握文中“铁牛”指的是拖拉机 , 而“拖拉”一词显然另有意味 , 与水牛相对 , 突出它自身要靠“拖拉”的尴尬。 2. 对用了修辞等特定手法的词语 , 可转换成一般说法加以表述。 有的词语本身运用了比喻、象征、比拟等手法 , 可以通过寻找本体和喻体、弄清象征对象等方法把词语还原成通常说法 , 然后整理出其含义。 如 2017 全国Ⅱ卷《窗子以外》问 : 结合全文 , 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窗子本指现实世界中的窗子 , 有的人坐在窗子里面 , 有的人行走在窗子外面 , 而一扇窗子隔绝出来的 , 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 窗外的人固然不了解窗里的人 , 窗里的人 , 也永远不能了解窗外的人。这样 , 窗子又可以指隔绝自己生活与他人世界的象征。 3. 涉及散文标题或其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 , 宜结合全文分析。 散文标题本身可能是较短词语或词组 , 或者虽是较长的标题却含有关键性词语 , 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 除了从标题本身思考之外 , 还应从全文内容、情感及表达的特点出发综合考量。 如 2012 上海卷《我的邻居吴冠中》问 : 本文标题中“我的邻居”四个字耐人寻味 , 请对此加以评析。许多考生看不出“我的邻居”这四个字有怎样的意味 , 如果结合全文来思考就会明晰起来。“邻居”只是针对人物的居住位置而言的称谓 , 不涉及人物的身份和地位。吴冠中是著名画家 , 而作者却只把他当作一个邻居 , 记述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这一视角有利于塑造作为普通人的吴冠中的形象 , 让读者了解到吴冠中作为公众人物之外的一面。标题中的这一称谓也表现出吴冠中与周围百姓的融洽 , 表现出他的人格魅力。 4. 涉及文中开头、中间、结尾等重要语句中的概括性词语 , 可找到前后文相关内容进行阐释。 在散文行文过程中 , 常常有一些在内容和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的语句 , 这些语句中常常有一些提示性、过渡性或总括性的词语 , 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 可以从语境中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 , 概括出其含意与作用。 如 2015 重庆卷《甘森的西红柿》问 : 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蜃楼”这两个词语来描述甘森 ? 从这两个词语所在的第二段和后文内容看 , “醒目”即“明显、清晰” , “海市蜃楼”本指不存在的东西 , 而红顶房真实存在 , 即“让人难以置信” , 强调作者对甘森的前后感受。 阅读下文 , 回答问题。 暮雨乡愁 张清华 一个人在外面呆得久了 , 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 , 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 , 刚刚还是中午 , 一转眼就到了黄昏 , 薄暮乍起。涅卡河边的那些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 , 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 , 而今已如此寥落寒碜 ; 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 , 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这些带着 东方色彩的草木 , 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 , 它们散乱在草地上 , 整理着羽毛 , 在风中发着呱呱的悲鸣 , 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天空中开始飘起蒙蒙细雨更准确地说是那种像雾像雨又像风的东西 , 一切都是湿漉漉的。景物深沉而斑驳起来 , 天空愈加阴郁低沉 , 湿云仿佛是贴地而行 , 而归宿的乌鸦 , 则互相追逐、鼓噪着 , 用大片的蔽空的乌黑翅翼 , 加深着暮色中苍凉的气息。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 , 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 , 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 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 , 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褊狭具体了 , 我此刻体会出了那种滋味 , 并非那么简单。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 , 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 ; 乡愁不是空间的 , 而是时间的 , 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 ; 乡愁不是恋物 , 而是自恋 , 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 , 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篇 , 细细想来 , 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 : 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海德格尔说 , 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 , 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 , 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 , 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 , 他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 , 生命的家宅 , 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 , 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 , 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 ! 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 , 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 , 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 , 一旦你回来追寻 , 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 , 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我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 , 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 : 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 , 但今想来 , 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设定 , 人生代代无穷已 , 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青天 , 悲呼浩叹 , 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 , 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 , 中国的诗人骚客们 , 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 , 他们是文人 , 但同时又是诗哲 , 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 , 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 , 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 一个人在冷雨中前行。便是把你想象成那行列中的来者 , 你终究也是你自己。来者和去者 , 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 ? 想到此 , 剩下的便只是释然。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 , 如果对生命的深在有所洞悉的话 , 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 ; 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 , 生生不息 , 代代相接。因了那永远的乡愁 , 他们去作那不断的远游 , 因为真正的故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 , 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 , 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 , 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 , 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 , 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 , 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 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 , 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 , 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要说在那脉脉温情之外 , 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 ; 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 , 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亲情和爱在那里相迎 , 仇恨和刻毒也定然已经久候。就如那日与友人所谈起的思乡话题 , 开始时都不免有些许的激动 , 各个争相夸耀自己的城市和那一方的风物人情。可一想到终究要回到那些烦心的勾心斗角与倾轧之中 , 回到那种种莫名其妙的关心与掣肘、还有那少不了专横和欺瞒的压抑之中时 , 那心便直凉得寒气四溢。 然而这也终究改不了那份执着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 , 那些忧愤与不平 , 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 , 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 , 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 , 你也跳定了。 永世的来路 , 无悔的方向。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啊 , 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近 , 也离你越来越远。 ( 选自散文集《海德堡笔记》 , 有删改 )   第三段中画线句中的“天道”和“人道”的含义各是什么 ? 第一步 : 审清题目 抓住题干中的      、      关键词 , 可以看出本题是一道考查      的题型。     答案 : “天道” “人道” “重要词语含义” 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 ? 有什么象征意义 ? 第二步 : 找准角度 一、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 二、将句子放在段落中分析。从“       ”“       ” “       ”“人生代代无穷已”“宿命”“感伤”等可知。   答案 : “悲号” “命运” “凡胎的肉身” 答案 : ①“天道”是指自然规律 , 指人最终都得死去 ; ②“人道”是指人的愿望 , 对世界的留恋。 第三步 : 整合答案 阅读下文 , 回答问题。 感 恩 家中那只柯基犬 , 玲珑小巧 , 却爱运动 , 只要房门一打开 , 它就蹿出门去 , 然后不停地回望 , 希望你把它跟随。如果你跟随了 , 它会露出妩媚表情 , 即便是四肢肥短 , 小巷通衢 , 草地河畔 , 泥沙荒野 , 也回报给你足够的速度 , 让你以它为荣。 有个邻人也喜欢它的乖巧模样 , 远远地看到它过来 , 双手插进衣袋 , 做鼓弄食物的形状 , 且不停地呼唤。它自然是兴冲冲地奔跑过去 , 但邻人摊开的却是空空的手掌 , 它期盼的眼睛里 , 便弥散出一片迷惘。被捉弄过几次 , 以为它不会再听从邻人的召唤了 , 却见它依旧闻声前往。但是 , 当邻人爱抚的手 , 刚要伸下来的时候 , 它却猛地转身跑走 , 徒让邻人的手凝固在半空之中。它则在远处眺望 , 不停地吐弄着它粉红色的舌头 , 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 其实 , 邻人也不存恶意 , 只不过他是个上了年纪的乡下农民 , 被儿子接进小城来住 , 看到城里人对狗比对人还娇宠 , 他心里有一丝不平。 他见我在不远处对他微笑 , 脸一下子就红了 , 嗫嚅道 : “你看看我 , 都一大把年纪了 , 还欺骗一只狗。”我说 : “没关系 , 狗不像人那样爱记仇 , 只要你真的给它食物 , 它还是会跟你亲近的。” “等等。”他说罢 , 转身进了楼梯 , 很快就又出来了 , 手里攥着几粒干果 , 他朝着我的爱犬招招手 , “小小 , 你过来 , 爷爷这里有好吃的哩。” 居然称之为“小小” ( 他孙子的乳名 )! 这样亲热的称呼 , 连狗都吃了一惊 , 但最终还是 迟迟疑疑 地走近了他。吃净干果 , 小犬用温热的舌头舔舐着他干裂的手心 , 情意殷殷。 小犬让他暖意萦怀 , 总想给楼宇里的人们贡献些什么。看到楼前有块空地 , 依着农民的本性 , 他翻土施肥 , 修埂打垄 , 种了一片紫苏。紫苏是上好的调味菜蔬——生拌 , 或佐以咸菜 , 祛毒 , 开胃 , 为居民所喜。 紫苏体贴老人的用心 , 迅速蔓延出一片绿意 , 那嫩嫩的芽瓣 , 正是入时的美味 , 他招呼邻居道 : “紫苏就是给大家种的 , 快来吃个鲜儿吧。” 大家自然就来了 , 叶绿如酥 , 有谁不稀罕呢 ? 人们小心地掐着嫩叶 , 他笑眯眯的注视着 , 说 : “尽管掐吧 , 紫苏命贱 , 你越是掐得狠 , 它越是繁衍得茂盛。” 但是 , 人们还是掐得很节制 , 刚一成撮 , 就停住了。这让他很不解 , 催促道 : “掐就是了。”邻居脸一红 , 说 : “够了。” 后来 , 他回老家打理一些事情 , 紫苏被他暂时遗忘在那里。被遗忘的紫苏 , 反而疯长。疯长的紫苏 , 会变老 , 会变得不能入口 , 邻居们懂得这个道理 , 心想 , 与其让紫苏变得无用 , 不如安心享用 , 便放手去采摘 , 以至于怀抱盈满 , 口中整日都是紫苏的余香。 从老家归来 , 他本以为那片紫苏一定很荒疏 , 没想到紫苏却依旧青绿、娇嫩、齐整、油亮。这之后 , 他只管给紫苏锄草、施肥 , 让它长的好 , 然后退隐到紫苏之外。暗看邻居采摘的欣喜。 翌春一日 , 小区里的一个老妇人抱来了两棵香白杏的树苗 , 对他说 : “在紫苏的空地上 , 应该再种两株杏。因为紫苏喜阴 , 有树遮挡 , 它就多了青嫩。再有 , 天长白杏 , 地长紫苏 , 上下都有收成 , 邻居们就多了喜乐。还有 , 白杏和紫苏 , 有了高楼 , 对比着就有好的景致 , 你说是不是呢 ? ” “是 , 是 , 自然是哩。”便帮老妇栽下杏树。 杏树也一如紫苏 , 体贴人心迅速发育 , 一年成株 , 两年开花 , 三年就结果了。四年以后 , 果实满枝 , 看着就让人喜。杏子挂在枝头 , 也不做宣言 , 任由嗜食者随性摘取。 两个老人自然不会想到 , 他们的种植唤来了一群别样的人情格局——楼宇里的人 , 每每相见 , 都要轻声细语的相互问好 ; 阶梯一染飞尘 , 无须他人提醒 , 总有人主动打扫 ; 路灯初上 , 相约散步 ; 亭阁之下 , 对弈恳谈……一如笑可以传染 , 善行也一径蔓延开来。 ( 作者凸凹 , 文章选自《散文 2012 精选集》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3 年 , 有删改 )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的词语。 (4 分 ) 第一步 : 审清题目 抓住这篇散文的题干中的关键词“画线”“词语” , 又根据全文内容 , 可以看出本题是一道重要词句含义的理解的题型。 第二步 : 找准角度 赏析词语 , 首先是要理解词语的含义 , 其次是分析词语在文中刻画人、物及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第三步 : 整合答案 答案 : ①“凝固”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乡下人想抱小狗而小狗跑掉的尴尬之态 , 反映出老人的惊讶意外心理 ; ②“迟迟疑疑”形容小狗向前走动时欲进又止的样子 , 刻画出小狗既想得到食物又害怕再次受骗的神态。 重要句子含意题型 对文中重要句子丰富含意的理解 , 除了从理解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外 ,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 1. 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 , 分析其结构 ( 如果是单句 , 先找准主、谓、宾 ; 如果是复句 , 先找准第一层 ) 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如 2015 年湖北卷第 18 题 : “作者为什么说‘读这样的作品 , 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 , 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 ? 请简要分析。”该句是一个取舍关系复句 , “不如”引导的句子是重点 , 可以依此在文中寻找答题信息。 2. 从分析句子在文中所处位置的作用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 , 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 如 2014 年全国大纲卷第 14 题 : “文章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就说‘雨 , 大概是古典的’ ? ”解答本题必须好好利用题干提示“开头一段” , 回顾开头段的作用 , 再结合题干具体分析。结构上 , 文章首段呼应题目 , 引出话题 ; 从文章主题上 , “古典”与“现代”对应 , 暗示现代人已经难得有听雨的闲情逸致了。 3. 从把握修辞特点入手。 对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 应在理解修辞本身所具有的风格特点 ( 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和反语的讽刺性等 ) 的基础上分析。 如 2014 年安徽卷第 12 题要求解释“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 , 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在文中的含意。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可以结合上文“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 , 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和下文“小舟灵活敏捷 , 任你摆布”“与大地和睦相处 , 融为一体”等准确解读。 4. 看似平常的句子 , 要从本句的形式、具体内容和语境综合思考入手。 如 2017 全国Ⅲ卷《我们的裁缝店》问 : 结合上下文 , 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这个句子是“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 ”看起来实在简单不过了 , 但综合考虑 , 本句是一个兼有推测和反问语气的句子 , 在原文第 段。第 段先说干裁缝“太麻烦” , 说自己曾“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 , 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 , 随后转念一想 :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 ”但作者之所以能有如此转念 , 又与下文的“马蹄袖”事件相关。综合起来 , 此句表面上说 , 裁缝作为谋生行当 , 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 , 实际上说自己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 , 因而又有所不同。 (2017· 全国Ⅲ卷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后面问题。 我们的裁缝店 李 娟 在城市里 , 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 , 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 , 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 , 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 , 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 , 只有量身订 ( 原卷如此。“订”应为“定”——编者注 ) 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 , 十来个平方 , 中间拉块布帘子 , 前半截做生意 , 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 , 狂风呼啸 , 昏天暗地 , 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 , “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 , 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 , 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 , 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 , 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 , 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 , 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 , 携着音乐一般…… 这样 , 等他们回过神来 , 再谈价钱 , 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 , 偶尔来一次 , 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 , 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 , 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 , 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 ( 漂亮 ), 可越这样他越害羞 , 双手死死捂着脸 , 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 , 三三两两 , 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 , 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 , 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 , 一边再三提醒我们 , 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 , 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 , 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 , 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 , 换条裙子 , 够不够 ? ” 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 , 这块布料一挂出来 , 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 : “不要让公公知道啊 ! 公公嘛 , 小气嘛 , 给他知道了嘛 , 要当当 ( 唠叨、责怪 ) 嘛 ! ” “婆婆知道就没事了 ? ” “婆婆嘛 , 好得很嘛 ! ”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 , “叭”地亲一口 : “裙子做好了嘛 , 我们两个嘛 , 你一天我一天 , 轮流换着穿嘛 ! ” 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 , 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 ? 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 , 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 , 只好挂在我家店里 , 一有空就来看一看 , 试穿一下 , 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 , 加工费也就八元钱 , 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 , 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 , 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 : “这就是我的 ! ”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 , 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 ! 最后 , 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 , 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 , 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 , 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 , 才慢吞吞挪出房子 , 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 , 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 , 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 , 缝纫机经常加油 , 难免会染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 , 一不小心 , 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 , 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 , 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 , 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 , 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 , 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 , 过同样辛苦的生活。——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 是这样的 , 帕孜依拉来做衬衣 , 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 , 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 , 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 , 烧好烙铁 , “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 ? 我们商量了半天 , 把糊的地方裁掉 , 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 , 将袖口做大 , 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 , 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 : “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 , 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 , 但那么多事情 , 一针一线的 , 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 , 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 有删改 ) 结合上下文 , 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第一步 : 审清题目 抓住这篇散文的题干中的      、      、      关键词 , 又根据全文内容 , 可以看出本题是一道      的题型。   答案 : “画横线” “句子” “含意” “理解重要句子含意” 第二步 : 找准角度 一、分析画线句本身特点 : 先找出画线句“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 其本身无修辞等手法 , 圈出关键词是“可能”“干什么”“都一样”。 二、结合前文明晰表层意思 : “干什么”应是指      , “都一样”指的是在“      ”这一点上都一样 , 裁缝与其他职业一样。   三、结合“可能”和下文思考深层意味。 四、拓展思考 : 从结构上看 , 先承认做裁缝与其他行当一样辛苦 , 但转念一想 ,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 何况做裁缝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个句子似乎也可看作欲扬先抑的过渡句。参考答案可以说得更明白一些。 答案 : “谋生的职业” “辛苦” 第三步 : 整合答案 答案 : 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 , 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 ; 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 , 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 , 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 , 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2012· 山东卷 ) 阅读下文 , 回答问题。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张锐 锋 ①我来到一个古老的村庄 , 帝舜耕作过的地方。从早上开始 , 我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一天的生活。 ②鸡叫声是一天生活的起点。不到早上六点钟 , 鸡鸣响起 , 几千年来 , 这样的永不毁坏的大自然的钟表 , 精确无比。它总是将人的生活正点代入一个不朽的方程式 , 只是得出的答案日日常新。林一家人开始起床 , 林的老父亲年过古稀 , 照常起来做第一件事情 : 劈柴。锋利的斧头 , 在暗淡的天光里发出黑蓝的光。一个还未来得及被完全照亮的人的轮廓 , 用有点笨拙的姿势 , 预备一天的炊火之薪。斧头上下挥动 , 从高过头顶的地方 , 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 , 猛烈地越过空间。 这一动作 , 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 , 以及啪的一声闷响 , 劈木开裂 , 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 , 从未改变。 ③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 , 一群鸡涌到院子里。她撒一把米 , 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 , 争夺地上的米粒。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 , 就像每天洗脸一样 , 对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村庄的独特声息渐渐大了起来 , 那种类似于琴瑟的音乐之声 , 优雅 , 古老 , 节奏鲜明。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 , 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林和大儿子一起 , 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邻居们做各自的事情 , 狭窄街道旁边的一块空地上 , 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 , 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言的参与 , 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然而 , 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 , 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 , 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 ④秋天就要过去 , 天气仍很暖和。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 , 再有一场雨 , 就可以把冬小麦种好 , 那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 , 就是仰望天空 , 蓝 , 蓝 , 白云停留一会儿 , 就又很快散尽 , 剩下的 , 仍然是蓝。趁着这样的间隙 , 邻居开始盖房 , 林和妻儿前去帮工。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边的石头上晾晒 , 顺手用小刀将柿子皮削掉 , 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发 , 以便在冬天贮存。河边的大石头献出了自己的平面 , 供老人坐下 , 他眯起眼睛发呆地望着远方 , 他在想什么 ? 我们谁也不可能猜到。也许他所想的仅仅是眼前的一片蓝 , 天边的蓝。 ⑤天很快就黑了下来。一天的光阴就像几千年的光阴 , 简单而迅忽。林的一家人陆续回到家中 , 林对着墙壁上挂着的日历 , 沉思了好久 , 好像想起了什么 , 又好像忘掉了什么 , 总之 , 他犹豫了一会儿 , 然后用老茧坚硬的大手 , 粗暴地撕下了一页。用大大的黑体字标着阿拉伯数字的日历 , 和造币厂刚刚印制的崭新纸币一样 , 挺括 , 坚韧 , 在黑夜到来前的最后时刻闪着光 , 它用每一个唯一的日子作为自己的防伪标志 , 一个日子根本不会与另一个日子混淆 , 只是在撕下它的一瞬 , 发出嗤的一声 , 尖锐 , 迅疾 , 刺激 , 不容置疑。一天的终结 , 多少年的终结 , 嗤的一声撕裂。 ⑥晚饭后才开了灯 , 一盏 15 瓦的灯泡 , 将并不明亮的光射向每一个角落 , 人们的脸庞现出明暗的分界 , 夸张的塑像都坐在小板凳上 , 一台 14 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屏幕 , 在一片雪花斑点里推出了清晰度很差的人影 , 繁忙喧嚣的城市场景 , 豪华汽车和别墅 , 高架公路和人行天桥……奢华的生活只露出冰山一角 , 已经足够让人震惊。对于林一家人来说 , 电视剧中讲述的不过是一个传说 , 一个神话 , 和远去的舜的故事几无区别 , 甚至他们更相信后者。 ⑦这个古老村落里的人们 , 几千年来恪守自己的寂静生活 , 按部就班 , 连步履也是那样从容、谨慎、不慌不忙 , 完全符合自然的悠悠节奏。但是其中仍然藏着神奇 , 平凡比非凡可能更有价值 , 或者说 , 平凡乃是非凡的极限。 ( 节选自《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 有删改 )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部分的含意 ? 第一步 : 审清题目 抓住这篇散文的题干中的关键词“理解”“画线部分”“含意” , 又根据全文内容 , 可以看出本题是一道理解重要句子含意题。 第二步 : 找准角度 理解句子需要理解形象和抽象的句子。本句兼有形象和抽象 , 需要理解抽象词语“这一动作”在语境中具体含义为“斧头上下挥动 , 从高过头顶的地方 , 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 , 猛烈地越过空间” , 理解“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这一比喻 ( 手法 ), 理解“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这一借代、对比 ( 手法 ), 理解“从未改变”在语境中具体含义。 第三步 : 整合答案 答案 : 从劈柴的细节可以看出 , 农村劳动简单自然、平凡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 这种生活千百年来一直不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