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写作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写作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6)

‎2020届二轮复习 写作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阅读下面一则报道,请用简明的文字对报道的内容进行点评分析,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 ‎“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联组的分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语出惊人。‎ ‎(3月9日《成都商报》)‎ 答案示例(1)这一观点背离教育公平。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现代教育,“有教无类”是教育的内核,上大学是任何一名学子的权利,无论农村孩子还是城市孩子,“不鼓励”无形中造成的是大学教育对农村孩子的排斥。‎ ‎(2)这一“提法”违背人才选拔规律。不希望农村孩子上大学,剥夺的是农村孩子中优秀人才被“选拔”和“发现”的权利,有可能埋没的是一大批农村孩子中的佼佼者。‎ ‎(3)这一提法有一定道理,有现实无奈的因素。相比于城市孩子,即使上了大学的农村孩子,教育起点仍然“低”,他们在小学、初高中阶段教育可能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即使大学毕业仍不占竞争优势;农村家庭相对不富裕,培养一名大学生的成本更高,给家庭造成的负担更大;“大学毕业即失业”,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占比更大、数量更多;“上了大学”的现实无用问题,就业升职上的“拼爹”现实等,对农村孩子影响更大、创伤更严重。因此,这位委员从务实角度分析让农村孩子“不上大学”就有了一定的舆论环境。‎ ‎2.阅读下面的文字,说一说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解读落叶的八种视角 ‎ 聂还贵 窗外。隐形的风,伸出那只看不见的手,轻轻摘落几片枯黄的树叶。‎ 这是秋的一个经典细节,简洁而自然。‎ 室内。老师很有灵感地,刷刷刷,在黑板上写下新概念作文题目“落叶读”。‎ 学生A:一叶知秋,滴水映日,皆为见微知著的生活例证。眼前这片落叶,就是一枚秋的邮票,它通知我们:秋来了。无声胜有声的落叶,在我心的湖面,激起一轮波光闪闪的警示: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在有限的岁月里,最大值地发散生命张力,拓展生命空间。当生命像落叶飘零时,不是一丝怨悔的叹息,而是一声金色的欢唱。‎ 学生B:瑟瑟一片叶子,隐喻了生命的短暂,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注释。人们熙熙攘攘,来去匆匆,无一不受“名利场”的牵引、支配、驱使。纷纷环绕“利益”的轴心,近乎疯狂地旋转、奔波,最终千篇一律地写成“一生疲累,疲累一生”的风俗史。面对这片饱经风霜、瘦容如纸的黄叶,与其明算暗计,纷争于红尘,何如“归去来兮”。‎ 学生C:落叶如金,闪烁果实一般的灿烂和荣耀。世界上没有不落的叶子,重要的是拥有一段绿色的历史。黄叶曾是一把缓缓撑开的绿伞。它用鲜嫩的青春和凝碧的光芒,绿了春天,绿了夏天,绿过一双双爱美的眼睛,绿过一对对从树下牵手走过的爱情,最后无怨无悔地完成人生的行旅,抵达生命的驿站。从一撇一捺光谱般的叶脉,可以破译出叶子的生命线是怎样的美丽。现在它恬然落下,落成一句“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古诗。‎ 学生D:花开花落,叶青叶黄,乃大自然的生态属性。风花雪月本身并无美丑之分,金银细软亦无贵贱之别。“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那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之类,皆是庸人自扰,无事生非,“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既然“草木有本心”,又“何求美人折”,最终落个“多情总被无情恼”“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学生E:经济学把劳动划分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如果白马非马,那么落叶不落。“过来昨日疑前世,睡起今朝觉再生。”落日只是短暂的休眠,翌日清晨,‎ 太阳又将唤起新一轮辉煌的生命。而来年早春,千枝万杈也将再度插满绿色的旗帜。时间或许会在某个个体生命那里打结、搁浅、断裂,犹如一只钟表因分针秒针折断而停摆。而大自然和人类的车轮,将永远滚动飞旋,驶向远方……‎ 学生F:春的新绿,夏的深秀,秋的熔金,都离不开叶子装点着色。没有树叶的季节和原野,是一种残缺和失误,多么令人沮丧、乏味、感伤!叶子的意义有时与希望和信念一样高贵,欧·亨利不就是用《最后一片叶子》,复活了一个女画家的生命?因此,发明和创造一种比克隆更神奇的高科技手段,让叶子新美如初,春意盎然,这是我的理想……‎ 学生G:一位女孩弯腰拾起一片落叶,噢,也许她要把落叶夹在《新概念英语》书中,当成一枚别致的书签。不,最好是一叶小舟,在知识的海洋里飞渡。不,也许她会把落叶作为一札诗意的馈赠,一片浓缩秋天的落叶,或许比一株带露玫瑰更富有深长的内涵和情意。‎ 学生H:从远处走来一个清洁工,他扛着一把竹子扎成的扫帚,木然地走近树叶,“哗——哗——”,机械地把落叶扫在一起,之后,掏出打火机,“叭”的一声点燃。一片片落叶,在金色的火焰中,痛苦地舞蹈,呻吟,像一只只恋花的蝴蝶。‎ 一切复归平静。‎ ‎(选自《光明日报》,略有改动)‎ 参考答案改变视角可以创出新意。树叶落飘,花瓣残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之景。而当一片秋叶穿过我们视线时,它不是平面和线性地降落,却像跳水运动员一样,旋转360度的躯体,可以激发撞击出多维度的思考与联想。只要你能够变化视角,肯思考,平平常常的事物也可以给予你无穷的启迪。‎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任时曾经被媒体问道:“中国的电视机已经出口到英国了,你是否感到危机?”撒切尔夫人一笑,回答道:“等到中国的节目也输出到英国的时候你再来问我这个问题。”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大意也是一个不能输出价值观的国家,不能说它是一个强国。她们所说的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有稳定性、持久性的思想。‎ 在撒切尔夫人和希拉里看来,中国在没有输出电视节目或者是背后的价值观之前,中国是不足以为惧的。如果推而广之,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乃至一个人,在没有能力输出价值观以前,不能算真正的“强国”“强市”和“强人”。‎ 请仔细阅读材料,然后从中选择一个角度作文。你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她们的观点。写议论文的话,你可以就国家或城市立论,也可以就个人立论;也可以写记叙文。只要把你的想法通过文章很好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要求: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对材料的核心问题进行追问,即追问两个政治女强人对强国标准的看法是否正确。‎ 追问方向一(正向、肯定):能输出价值观的确是判断强国(市、人)的标准。‎ ‎(1)从“是不是”的角度立意:①兴国(强市、立人)之魂;②做输出价值观的国家(城市、人);③输出价值观:中国的强国梦。‎ ‎(2)从“为什么”的角度立意:①输出价值观,国家(城市、个人)生活品质的一张名片。②输出价值观,国家(城市、个人)才能获得尊重(拥有自信力)。③输出价值观,国家(城市、个人)才能体验文化多样性。④输出价值观,国家(城市、个人)才有稳定性、持久性文化(身份)认同。‎ ‎(3)从“怎么样”角度立意:输出价值观,我们任重道远。‎ 价值观扭曲,不少国民(市民)的流行病。如,社会信任度下降、戏弄经典、社会冷漠、信仰缺失、算命(信教)之风兴盛,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意识淡化、道德失范。‎ ‎(4)从“怎么办”的角度立意:‎ ‎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诚信、友善等。②坚守、积极践行国家(城市、个人)核心价值观。③“和谐发展”:我们可以与世界分享的价值观。④输出具有国家(城市、个人)个性魅力的价值观,发出自己的声音。⑤珍重中国传统文化,重塑国家(城市、个人)核心价值体系。‎ 追问方向二(向、否定):略。‎ 例文 中国精神的突围 ‎ 夏 雨 多少次,我们骄傲孔孟儒思,老庄哲学,李杜诗篇;多少回,我们自傲五千年文明历史,悠久灿烂传统文化;多少年,我们高呼中华民族必将带着自成一派、独立系统的中华文化傲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是,为什么博大精深的中华带给我们的优越感,日渐被撒切尔夫人或希拉里几句“不能输出价值观的国家便不算强国”的犀利话语弄得灰头土脸呢?‎ 不可否认,中国的物质腰围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辛勤奋斗后变得日益强大,颇有几分威武。而与之相对,我们引以为自傲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倒在改革开放下面临委顿的危机。撒切尔夫人就笑谈要等到中国节目而不是中国电视机出口到英国她才会真正感到危机。且让我们将其傲语作为前进的动力,毕竟精神之臂的无缚鸡之力注定物质之躯再强壮民族发展也寸步难行。‎ 倘若每个公民都不曾停止追求、汲取、创新我们的中华文化,倘若每个企业都竭力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倘若国家不曾停止去推广、弘扬、引导文化的发展,我想我们不单单能把五千年的精华归整成一个与时俱进的价值观,更能将其输出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然而,当我们用禁播、限播日漫或美剧来阻止他国价值观的输出的时候,当我们下一代的童年只能在喜羊羊和灰太狼中度过的时候,当我们自己都不能很好了解自己文化的时候,我们怎么可能在欧美文化参天大树中寻求到一线光芒实现突围?‎ 梁晓声曾言:文化实际上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能约束自己的自由,潜移默化中的优雅举止。利益的重重包围下,我们多的是小聪明,而缺少大智慧。而正是已融于我们血脉的大智慧才能使我们最终找到输出价值观的路径,成为真正崛起的大国、强国。‎ 我从来不曾失去信心,我相信中国能如它一贯的清淡平和姿态在世界中站稳脚跟,而非自满于一席之地的短暂拥有。‎ 我相信“孔子学院”热只是我们“强国”的预热,我相信汉语热潮定能席卷全世界,然后他们能明白仄起平收的词句、朗朗上口的诗篇、含蓄隽永的山水画究竟有多么动人。‎ 但在此之前,我们要虚心学习,诚心汲取,因为,我们在哪里,中国就在哪里。‎ 点评作者思维活跃,充满思辨,从“我们曾经拥有傲人的文化”开始,对我国向世界输出价值观,实现精神突围充满信心。但又不盲目自信,而是理性、深刻地认识到要实现这种突围,需要每个公民和企业不停追寻、汲取、创新,需要深刻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体系,需要有大智慧。文章有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深刻批判,更有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输向世界的信心和期盼。‎ 整篇文章结构错综见薏,摇曳生姿,第一段肯定我们有傲人的价值观,第二段便质疑我们为什么轻易被人弄得灰头土脸,第三段说要把别人的批判当作动力,第四段写我们满怀信心将一个与时俱进的价值观输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而第五、六段笔锋一转,写要很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要有融入血脉的大智慧。最后,再次强调我们可以走上这样的道路,但需要我们虚心学习,诚心汲取。‎ 作者语言表达能力强,句式灵活多变,文章多个文段大胆运用排比或对偶构段,有气势,有充沛的情感,有相对严密的逻辑。“物质的腰围”“精神之臂”等比喻生动形象。‎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莠草,农人整个春天夏天锄它,然而它仍旧生命力旺盛,田埂、牧场、田野、花园到处都有它。有人用卑贱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猪草、苦艾、鸡草;也有人用雅致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长生草、扶移、雁来红。‎ 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提示材料涉及的主要对象是“莠草”;材料侧重点之一在“莠草”的特征——“生命力旺盛”,因为无论农人怎么“除它”,它还是随处都可生长——“田埂、牧场、田野、花园到处都有它”,这可从转折连词“然而”得到印证;材料的另一个侧重点是人们对“莠草”的两种看法、命名截然不同;当然,不论人们怎么看、怎么命名、怎么处置,“莠草”还是“莠草”。‎ 参考立意(1)莠草角度 ‎①天生莠草,必然有好有坏,“天性”不可改变,生命可以选择,也可以找到自身生命的价值。——正确认识自我,给生命合理的定位,活出生命的独特价值。‎ ‎②莠草有害,农人锄它而后快,但莠草仍能坚强地自我展示,对于莠草而言,评价于它只是毫不相关的外在,它必须在赞美与恶评中寻找到自己,坚守自己的价值,发展自己。——坚守自我,不因别人的态度而放弃自己的人生。‎ ‎③莠草即便是某些人眼里的害草,也有它值得肯定的一面。生命的价值是多元的,任何生命都自有其存在之自足的价值,不待外人之看法而成立。——因此,必须体认每种生命的独特而唯一的价值,给予平等的尊重。‎ ‎(2)认知角度 ‎①价值观导致人们认知的差异。如何在价值冲突中发现价值?从实用与审美的价值立场可以对莠草做出不同判断。比如在当下实用主义盛行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倡导更富有超越意识的审美精神的培养。‎ ‎②认知差异源自价值冲突。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是基于不同的价值视角而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这样必然导致价值认识的裂变与多元,这是正常社会的必然现象。弥合社会价值裂变的最好方法是:倡导与培养理性与宽容的精神。‎ ‎③人必须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而功利的认知,体认“生命平等”,倡导“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仁爱精神。‎ ‎④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莠草就是莠草,不因人的认知而“变异”,辩证地看问题,客观认知“莠草”。‎ 例文 知识分子应有“莠草精神”‎ 杰鲁巴维曾在《沉默的串谋者》一书中说过:“发言一人即可,沉默却有赖众人合作。”在互联网兴起的今天或是在封建专制的过去,我们都需要有“莠草精神”的知识分子。在因理性克制而被骂“抢占道德高地”时仍旧“生命力旺盛”,在思想自由被禁锢时仍旧“生命力旺盛”,在众人皆沉默时仍旧不因冷遇而“生命力旺盛”。如莠草一般,被农人春夏锄掉,被人以卑贱的名字称呼,它仍旧生命力旺盛。知识分子不应让沉默继续。‎ 古时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被限制思想自由,甚至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锦衣卫和文字狱,自由思想处处受限。屈原也在《离骚》中长叹:“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知识分子立足何其艰难。而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话语权已经开放,却处处限制知识分子用话语权表达道德立场。人们因法律不彰而唾弃道德,以“道德暴力”批判崇高,在失去道德信仰的时代,知识分子举步维艰。这便是知识分子应有“莠草精神”的必要性。‎ 知识分子之所以能够拥有“莠草精神”,是因为其思想与灵魂自有高度,总怀有不断向上生长的意念。“认真你就输了!”是犬儒世界的墓志铭。知识分子却信奉苏格拉底的“不曾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弥尔顿曾这样比喻,限制思想自由,‎ 就如同关上园门捉园子里的乌鸦。你以为地面归你管,可是乌鸦另有维度,它还有翅膀属于天空,你一靠近,它便飞远了。知识分子正是因为拥有如此对思想自由的信奉,才可以支持他在被外界不断打击时仍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保持“莠草精神”对于知识分子来说也并非如天生一般容易。朱利安·班达曾在《知识分子的背叛》中表达了自己认为知识分子应因爱和智慧肩负道义与自由。那时的他还拥有一片赤诚之心,并在德雷福斯案中坚持正义,但却在之后的斯大林大清洗运动中为其辩护。知识分子难免会被群起而攻之的社会舆论压力压迫,被集权统治威迫等。然而正因为如此,维持知识分子内心的思想自由,作为“社会牛虻”的正义感才难能可贵。‎ 知识分子应有“莠草精神”,莠草能忍受被锄的苦痛,是因为总有人最后会叫它如此美丽的名字——“长生草”。知识分子也应抵抗外界的压力,总会有一天社会与国家因你的存在而被点亮。‎ 点评作者的笔力集中,论证深入而富有层次感。行文开始,作者便从材料中提取出知识分子的“莠草精神”作为论证的主线。然后文势逐层深入展开,开掘深入:知识分子应有“莠草精神”的必要性、知识分子拥有“莠草精神”的原因以及知识分子葆有“莠草精神”的可贵。其行文以思想来统驭文字,来组织布局,这种富有力量的笔力在学生应试作文中属于可贵。再者,其行文中之征引,虽偶有微疵,但整体表现出来的阅读积累的丰厚度以及见识的独特性也令人欣赏。‎ ‎5.(2014·河北石家庄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声称,自己设计了一座精妙绝伦的迷宫,凡闯过迷宫的人,就可以获得万元奖金。于是闯迷宫的人蜂拥而至,但无一例外地被困其中,最后只好无奈地放弃。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运气不济的抱怨和沮丧。‎ 一天,来了一位工程师,他不是为了奖金而来,只是为了揭开迷宫的秘密。他经过反复观察和测量,绘制出一份地图,最后宣布了一个惊人的结果:这座迷宫的入口其实就是它的出口。‎ 面对那些自以为被欺骗而愤怒的人,商人说:“其实,你们应该考虑,是什么把你们困在了迷宫中。这座迷宫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你内心的目标、方向和欲望。其实,你们直到现在也还没有走出心灵的迷宫。”‎ 要求:(1)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这是一则对比型材料作文。对比型材料一般是将两件事或者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从观点、做法、结果等方面直接进行比较。审题的一般思路是:①A比B好在哪?差异在何处?(找不同,“差异”即切题的立意)②是何原因导致A和B差异的?(为什么不同,“差异”的原因通常是更为深入的立意)‎ 材料中,对比的双方分别是闯迷宫失败的人和工程师,闯迷宫失败的人最终被困在其中,无奈放弃;而工程师最终揭开了迷宫的秘密,他们的差异在哪儿?很显然,前者是为获得万元奖金而来,而工程师却不是为了奖金而来,只是为了揭开迷宫的秘密。也就是说,二者的目的不同,这是他们最大的差异。‎ 进一步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差异呢?原因是前者被利益和欲望所驱使或诱惑,从而失去了正确的方向,而被困其中;而工程师不是为了奖金而来,只是为了揭开迷宫的秘密,即没有被利益和欲望所驱使或诱惑,从而有了正确的方向,再加上他的“反复观察和测量,绘制出一份地图”等,终使其能揭开迷宫的秘密,宣布“迷宫的入口其实就是它的出口”。‎ 通过以上分析,再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内心的目标、方向和欲望”,就不难看出这则材料主要谈目标、方向和欲望对人生的影响,也就不难得出该则材料作文的切题立意:(1)拒绝诱惑;(2)有正确目的,才能成功;(3)欲望使人迷失正确方向;(4)没有正确方向就没有成功等。‎ 例文 欲望使人迷失正确方向 ‎ 陈娅帆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太多的喧嚣让人们的心灵进入了迷宫,一味迷惘,兜兜转转,却一直找不到解脱的办法。‎ 商人以万元的奖金为彩,让人们闯迷宫,开始却无一人成功;工程师却怀着好奇揭开了迷宫。感叹商人的迷宫正如一面镜子,会照出你内心的目标、方向、欲望。心灵的迷宫人们都未冲破。那些闯迷宫而失败的人都被万元奖金所迷惑,被自己心中的欲望束缚,从而迷失了正确的方向。‎ 因此,人应坚守心灵的纯净,不要被现实的阴影所笼罩,要冲破欲望的束缚,迎接心灵的愉悦,不要只为欲望而活。‎ 醉卧在沉香亭旁,李太白静静冥想,“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荣耀,唐玄宗的恩宠,这些都不能使他自得。这些光耀如同金丝笼在困扰着他,盛世繁华,浮名,他不屑;他认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他冲破“牢笼”,高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此“且放白鹿青崖间”遨游天下,任其豪迈旷达的胸襟容纳江山河海,中国文化的一颗明星冉冉升起。‎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诱惑和阻碍。不论是心灵还是精神,都要敢于斗争,敢于冲破重重阻碍。爱迪生少时被老师认为是“问题学生”并被逐出学校,然而他却在母亲的教导下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贝多芬在创作高潮时双耳失聪,但他却用筷子敲击键盘的方式创作了《命运交响曲》。美籍韩裔学者金墉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家乡艾奥瓦州一个小镇上做餐厅服务员,最终他却成为世行行长。他们无不在别人的言论中成长,在心灵的自我升华中提高,冲破命运编织而成的一张张挫折的大网,拂去心灵上的那一层尘土,认清自我,不被内心的痛苦所覆盖。‎ 娜塔丽凭借《黑天鹅》问鼎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然而她却清楚地知道心灵深处最想要的是什么,不被尘世浮名所牵绊。在那些外人看来垂涎三尺的角色,她毫不犹豫地拒绝,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去哈佛大学深造。在这个人人只为名利而接连拍戏的娱乐圈中,她坚守着自己内心的呼唤,完成了哈佛大学心理系学业。‎ 迷宫并不可怕,只要你心灵纯真不被现实的纷扰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实的尘土,你也会毫不费力地走出迷宫,正如娜塔丽所说:“我知道我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不能被外世繁华、浮名利云遮挡视线,挥去一叶障目的尘雾,你才会看见最深处的树林。”‎ 迷宫正如镜子,你心灵的迷宫是否还在运转?你是否还在其中转转悠悠,找不到出口?那么,倾听你心中最纯真的呼唤,冲破欲望的束缚,你就可以走出迷惘,寻找到正确的出口。‎ 点评本文立意得当,开头分析材料引出中心论点;本论部分旁征博引论证中心论点,材料丰富,论证充分;结尾重申中心论点,并发出号召,收束有力。全文能紧扣材料及中心论点发表议论,思路清晰,论证有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