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7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专题二十四议论文第一节思路课件(共75张ppt)
专题二十四 议论文 第一节 思 路 学习目标: 1. 学会从确定中心论点中理清逻辑思路。 2. 学会 从文章的整体布局中构建逻辑思路。 3. 学会从段落行文中落实 逻辑思路。 【 例文在线 】 (2019 年新课标 Ⅰ 卷 )( 题目见 P272[ 考场作文 ] 第 ( 一 ) 题 ) 【 例文欣赏 】 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 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 ” 。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唯有劳动才能保 民生,才能永 续发展。 “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启示我们把劳动当成 一种 习惯,否则 “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知道,劳动是对一个人最起码的要求, 也是最高的要求。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人要从社会中获得生活物 资,就要从事一种职业,不劳者不得食,否则只能成为社会的 “ 寄生虫”。任何一个人要安身立命,必须通过劳动来维持生 计。而从更高的层面来看,一个人要想干出一番事业来,就要 坚持不懈地付出劳动,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去,为社会多做 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热爱劳动,就是一种美德,它可以 成就一个人最崇高的追求。 从古到今,热爱劳动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中华 民族正是凭借辛勤劳动的精神,创造了光耀世界的华夏文明。 从近年来开展评选最美消防员、最美医生、最美基层干部等活 动来看,这些平凡而又普通的劳动者之所以能够感动全社会, 就在于他们把劳动当成一种责任和担当,把劳动当作立身处世 的最大美德。他们兢兢业业,在平凡中彰显不凡,从而树立了 “ 最美”形象。可以说,“劳动最美”正在成为时代的重要特 征,成为人们不变的价值取向。 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我们不能因为 “ 我们学习这么忙, 劳动太占时 间了 ” 就将学习与劳动对立起来。我们的学校教 育, 不就是要求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吗?我们更不 能因为 “ 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就不劳动,要知道,劳动才是 财富与幸福的源泉。 老师们、同学们,劳动是光荣的,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 力劳动,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达,无论生活如何富足,我们都 应该把热爱劳动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来并发扬光 大。为此,我提议,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家里, 自己的事自己做,让我们从心底鄙视那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的 “ 寄生虫”;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做老师的小帮手、同学的 好朋友 ,每天早来学校几分钟,把教室打扫得窗明几净,和同 学们一起分享劳动的快乐。 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复兴中学的同学们,让我们热爱 劳动,从我做起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全文中心突出,思路清晰,论据贴切。本文的标题 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考生围绕这一主旨诠释 “‘ 劳动最美 ’ 正在成为时代的重要特征,成为人们不变的价值取向 ” ,之后, 批驳那些对劳动有错误看法的言论,并提出 “ 从我做起 ” 的建 议和要求。考生在演讲的过程中,善于运用 “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知道 ……”“ 老师们、同学们,劳动是光荣的 ……” 等鼓 动性的语句来串起全文,不仅让文章脉络清晰,更让演讲具有 亲和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久久回味。 【 技法点拨 】 各种类型的议论文,其写作过程,大体可以归结为提炼论 点、将论点分解为分论点、论证论点、修改等几个基本环节。 这些环节,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都离不开各种思维方法、思 维形式的运用。而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一些常见的毛病,如不善 于提炼论点,不善于展开说理论证,拿到题目后感到无话可说 或者议论起来套话连篇,容易模式化、绝对化等,其实质都是 没有解决议论文的思路问题,不能掌握、运用各种思维方法、 思维形式,缺乏良好的思维品质。那么,如何学会理清文章思 路,写出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议论文呢?下面从三个方面介 绍一些实用的方法: ( 一 ) 从确 定中心论点、分论点中理清逻辑思路 1. 列议论文提纲的方法 引论:①提出中心论点;②用判断句、陈述句表述中心 论点。 本论:用三种方法 ( 并列、递进、对照 ) 之一将中心论点分 解为几个分论点 ,理清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将各个分论点按一 定顺序置于各段之首,为每一个分论点找出论据,论据要兼顾 事实道理、正面反面、古今中外。论证要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 的必然联系。 结论:①作结论;②注意点题、扣题。 2. 议论文本论部分三种提纲模式 (1) 并列式。 ①A 的内涵 ( 本质属性、内容 ) 是什么;② A 的外延 ( 范围 ) 是 什么;③为什么要有 A(A 有什么用 ) ;④怎么办才会有 A 。 ( 注: A 代表论题,以上四个方面选择任意一个方面从几个角度展开, 即几个分论点之间构成并列关系 ) 如 2006 年天 津卷作文题 《 愿景 》 : ① 愿景的内涵是什么:愿景是对人生未来状态的一种期待; 愿景是对事业发展前景的一种向往;愿景是对社会历史发展的 一种憧憬。 ② 愿景的外延是什么:愿景是普通人的人生追求;愿景是 企业家的发展蓝图;愿景是政治家的社会理想。 ③ 为什么要有愿景:愿景是指引人们前进的灯塔;愿景是 鼓舞人们前进的风帆;愿景是团结各种力量共同奋斗的纽带。 ④ 怎么样才会实现愿景:实现愿景需要矢志不渝的意志; 实现愿景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实现愿景需要天时地利的帮助。 (2) 对照式。 ① 分论点对照:如鲁迅先生 《 拿来主义 》 中,对待外来文 化 ( 大宅子 ) 的三种态度:全盘肯定、全盘否定、占有挑选。 ② 分论点内部对照:如对外来文化怎样占有挑选 —— 对鱼 翅,像萝卜白菜一样地吃掉 ( 取其精华 ) ;对烟土,送药铺 ( 半益 半害 ) ;对烟灯、烟枪,送博物馆,毁掉 ( 留益去害 ) ;对姨太太, 全部遣散 ( 弃其糟粕 ) 。 (3) 递进式。 ① 按议论步骤递进:如统一的愿景 —— 是什么 ( 祖国统一的 愿景 ) ;为什么 ( 圆炎黄子孙百年来的强国梦 ) ;怎么办 ( 反对 “ 台 独 ” ,加强合作,增强互信等 ) 。 ② 按论点内涵由浅入深递进:如 “ 中国制造 ” 的愿景 —— 对外加工;中外合资;自主创新。 3. 列提纲的好处 (1) 可以使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2) 可以使中心突出,不至于偏题。 (3) 可以使内容丰富,结构严谨。 ( 二 ) 从文 章的整体布局中构建逻辑思路 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模式 ( 本论部分 ) 有:并列式、对照式、 层进式。 1. 本论部分采用并列式 并列式是议论文最常用的结构模式,是指将文章的中心论 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 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文章从不同的角 度来表现论点,容纳材料空间大,结构对称工整。要特别注意 对材料进行挖掘分析,充分分析议论,弥补深度上的不足。 掌握这种模式的关键是从并列的几个方面多角度地观察、 分析、认识事物。可按事物的性质并列,也可按事物的特点并 列,也可按 “ 首先 ”“ 其次 ”“ 再次 ” 等排列。 【 例文 】 我和我的祖国 —— 观 “ 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 ” 有感 2019 年 4 月 30 日晚上,我在电视上收看了 “ 纪念五四运 动 100 周年大会”的实况,看后,顿觉作为新时 代的青年,一 定要好好学习,为国争光。 光辉岁月弹指而过,岁月的车轮进入 2019 年。今年,是五 四运动 100 周年。“爱国、进步、民主、 科学 ” 的五四精神也 早已注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 年凯歌前行。 强国有我,我有梦想。 1919 年 5 月 4 日,掀起了一场由青 年学生发起的、广大民 众参与的爱国运动。这群爱国青年心怀 梦想,提倡 “ 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发出时代的 最强音,至今影响深远。有人说“有梦想谁都了不 起 ” ,青春 的中国正需要一批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有志 青年,书写 中国灿烂辉煌的新篇章。而我们,也应尽自己的能力建设美丽 新中国。 强国有我,我有责任与担当。很多人提起五四运动,觉得 过于遥远,殊不知,五四运动的领袖人物当时也正值我们这样 的年纪。我们每一位青年,从来都不是裹挟在时代浪潮里的一 颗石子,而是历史的创造者、奉献者和见证者。 《 银河英雄传 说 》 中写道: “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顾炎武有 “ 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 ” ,孔子有 “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的历史责 任感,因此,我们也应该有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强国有我,我有创新。一百年前,胡适、李大钊等爱国青 年提出的 “ 民主”与“科学” ,无疑是一种创新,进入新时代 以来,青年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晴雨表,在我国工程建设的总 设计总工程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龄不超过 30 岁的青年。青 年俨然已是国家进步与发展的缔造者,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 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自主 创新能力,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青年对于国家发展 的重要性。我们不是天生的王者,但我相信,终有一日,我们 必将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乘千里风破万里浪。 著名作家金庸去世后,有人表示 “ 再无江湖”,其实大可 不 必如此悲观,因为爱国、积极向上、一心为民的 “ 侠之大者” 终会与新中国的青年再相遇,常相伴。我们也会骄 傲回应一百 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期盼: “ 少年强则国强,中国强则少年更 强! ” 点评: 本文主要从青年一代在强国之路上应该勇往直前作 为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分别从青年一代在强国之路上有 梦想、有担当、有创新三方面进行了阐释,最后表达了青年一 代抱有的希望。文章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引用了名言警 句,增加了表达的力度,提升了说服力。文章正文部分采用并 列式结构,从不同方面论述了青年一代的不同寻常。每段都用 了首括句,三段意思并列,都说的是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 希望,是建设国家的生力军。 2. 本论部分采用对照式 和并列式一样,对照式也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 其基本特征是:围绕中心论点,从正反两个角度用事例或事理 进行比较分析,证明论点。对照式结构主要使用对比论证法, 这种比较,既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还可以在不同 层面多次使用。运用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比较对象,选择好比 较的角度,以增强说服力。 【 例文 】 撸起袖子加油干,热爱劳动当模范 你们好!能参加这次演讲,我既高兴又激动。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7 年新年贺词中的 那句激动人心的 名言吗?对,就是 “ 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 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 是我们对劳动的庄严承诺。让我们在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中,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做一名热 爱劳动的模范青年吧!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发家,实干兴邦。劳动是财富 的源泉,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劳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泉。 如果中华儿女都能成为热爱劳动的模范,那么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必将指日可待! 一心为公、人人称赞的雷锋,无比热爱劳动。他是一颗永 不生锈的螺丝钉,放在哪里都发光。人们称赞他说,雷锋出差 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才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劳动模范。 一心为民、人人敬仰的焦裕碌,心系兰考人民,战风沙, 治盐碱,走街串户,到群众中去,为百姓操碎了心,为兰考谋 发展。这才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劳动模范。 一心为国、人人仰慕的赵忠贤,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从事 高温超导研究。他执着坚定,热爱劳动,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蓬 勃发展。这才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劳动模范。 然而,生活中,也有不少人不热爱劳动,甚至对劳动嗤之 以鼻,他们认为,自己学习忙,劳动太占时间,科技发展速度 快,以后可以把劳动的事交给人工智能。更有甚者,一些游手 好闲、坐享其成之人竟然骗吃骗喝、不劳而获。这些人,面对 辛勤的劳动者,不知心中有何感想? 热爱劳动的环卫工人,早出晚归,为城市的干净整洁而奉 献着;热爱劳动的交通警察,顶风冒雪,为人们的出行安全而 奉献着;热爱劳动的人民教师挑灯夜读,为培养祖国的栋梁而 奉献着。鲁迅先生曾说: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我 们难道不应该向这些热爱劳动的中国脊梁学习吗?难道不应该 向他们致敬吗?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个人来到世上,不劳动,就意味 着不热爱生活;不劳动,就意味着不珍惜生命;不劳动,就意 味着不懂得奉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决不做不劳而获的 人,决不做啃老的人,决不做对国家无益的人!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是祖辈通过劳动给我们带来的福 祉;人民富裕,水碧天蓝,这是祖辈通过劳动换来的美景;巍 巍中华,屹立世界,这是国人通过劳动筑起的不朽丰碑! 同学们,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起努力奋斗,做一个 劳动模范吧!为人民的幸福安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 正反对比,观点鲜明。本文巧妙运用正反对比论证 法,使文章显得辩证有力,说服力强。在举出雷锋、焦裕禄、 赵忠贤等热爱劳动的模范之后,紧接着概括列举不热爱劳动的 几种表现,正反对比,以反问作结。在举出环卫工人、交通警 察、人民教师等热爱劳动的模范后,紧接着概括出不劳动的坏 处,正反对比,论证有力。 3. 本论部分采用层进式 层进式结构的文章,各个层次之间呈现出渐次深入、步步 推进的关系。逐层推进式结构的议论文,各层之间应该有严密 的内在逻辑联系,所反映的思维认知过程应该是由简单到复杂、 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肤浅到深入; 其论证的过程一般按 “ 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样 ” 的顺序推 进。这种结构是一种纵向的思维形式,便于对观点和话题做纵 深开掘,使议论更深刻、严密、透彻。 【 例文 】 我以我手写我心 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我想 这是一个普遍真理。如果一个作家老是想着去倾听读者的呼声, 那成千上万、各不相同的声音,你听谁的呢?你听得过来吗? 每一部作品都因它的独特性,才具有了存在的价值。所以,一 个真正的、好的作家只为自己写作。 从广泛的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作家,创造着生活这 部 “ 作品”。许多人将生活视为一次写作,困惑于写作是该多 听 听读者的想法,按他们的意见去生活,还是应该坚守原则, 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活。依我之见,如果把生活视为写作,那么 这部作品最重要的读者就是 “ 我”,生活是自己的,创作的主 动权在自己手里,幸福的判断标准在自己心里。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众口难调,倘若 一味迎合,最后 只能迷失自我。有人说: “ 在一回首间,才忽 然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 过只为了要使周遭的人 都对我满意而已。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 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中途,才忽然发 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 在他 人的口水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简直是糟蹋了生命 —— 这一 天赐的宝物。芭蕾舞者戴着镣铐舞蹈是一种痛苦的表演,生命 的写作不应被束缚,而应是一次酣畅淋漓的 表达。 再精明的作家也不能迎合所有读者的喜好,正如叔本华所 说: “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希望迎合所有人的作家必然流 于庸俗 ,生活就该有 “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魄力。 今天是端午节,每年我们都会想起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 千年前,在众人的诋毁中他被流放,徘徊于江畔,写下千古绝 唱 《 离骚 》 。他曾极力劝谏君主,位极人臣的他怎么会不懂察言 观色,但为了理想抱负,即使冒着让君主不悦的险也要试一试。 当他看着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国破家亡,子民流离失所时, 他纵身跃入汨罗江,做最后的一舞。他的舞蹈虽然沉重,但我 们能感受到这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的流露。他用自己的生命 与热血创造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这样真实而伟大的写 作,无论经历多少时代的变迁都仍会有读者欣赏。 生活的写作只有一次,落笔就不能更改。我以我手写我心, 只要真诚地表达,饱含深情,我一定会写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作品,感动自己,也打动别人,而且也唯有这样的作品,才能 成为永恒的经典。 点评: 本文采用了 “ 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办 ” 这一层层 递进的论证方式。 开头是引论,着眼于 “ 是什么 ” ,提炼并强调观点 —— 一 个真正的、好的作家只为自己写作。接着 主体部分,着眼 于 “ 为 什么 ” 分析说理:因为 “ 生活是自己的 ” ,所以 “ 创作的主动 权在自己手里 ” ;因为 “ 生命的写作不应被束缚,而应是一次 酣畅淋漓的表达 ” ,所以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最后解决问题, 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升华主旨。整篇文章层层递进,高屋建 瓴。 ( 三 ) 从段 落行文中落实逻辑思路 1. 掌握段内逻辑层次安排的方法 段内结构:观点+阐述观点+材料+分析+结论 例: 孔子曾说: “始作俑者,其无 后乎! ”他批判的正是 如殉葬这样的对生命 漠视的行为。生命弥足珍贵,每个生命都 是不朽的传奇,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同样理应给予 他人的生命足够的尊重与呵护。 ( 阐述观点 ) 然而之前发生在长 春的盗车杀婴案,让我们十分寒心,罪犯周喜军仅仅因为担心 婴儿的哭闹声引来麻烦,竟残忍地将两个月大的婴儿掐死掩埋 在雪中。 ( 材料 ) 周喜军的行为可谓丧心病狂,是对生命极大的 践踏。然而这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屡有漠视生命的悲剧发生, 虐童、摔婴、毒杀室友、挖孩童眼 …… 不得不说,我们正面临 对生命缺乏尊重的问题。 ( 分析 ) 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是人生 其他一切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是最珍 贵、最神圣的,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亦要尊重、关爱呵护 他人的生命。 ( 结论 ) 2. 掌握几种常见的分析论据的方法 方法一:因果分析法。 “ 事出有因 ” 。 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现象之间是普遍 联系的,因果联系是现象之间普遍联系的表现形式之一。没有 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发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客观 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关系。在议论文写作中揭示原因以说明会 得到某种结果或披露结果以证明其原因的正误,探求事例的根 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逻辑思路:为什么 …… ,是因为 …… 标志性词语:为什么 …… ,是因为 …… ;正因为 …… ,所 以 …… ;之所以 …… ,是因为 …… 例 1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论点 ) 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唐太宗视民如 子,垂拱而治,那是因为他对百司之职了如指掌, 胸中有安民治国平天下的策略,于是百姓安居乐业。岳武穆统 帅 “ 岳家军”,屡战金兵,频频告捷,那是因为他有严明的军 纪,屡进屡退,赏罚分明,于是金人喟然而叹:“撼山易,撼 岳家军难。”毛泽东同志率工农红 军,以持久之战打退日本侵 略者,那是因为制定且严格执行了 “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团 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日伪不得不缴械投降。 ( 论据 ) 以往凡有所成就的人和集体,无不严于律法,以成文的规定来 约束。因为他们知道在绝对自由之下,惰性将急剧膨胀,只有 在适当的管束之下,人才能发挥出潜在的能量,做出一些有益 的事情。 ( 分析 ) 例 2 : 靠 奋斗冲破 “ 埋没 ” 的压力。 ( 论点 )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都遭受过被 “ 埋没” 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 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 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 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 “ 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 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 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 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 学家。 ( 论据 ) 为什么他们没有因 “ 埋没”而“窒息” ,并且能有建树? 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 “ 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 况下 ,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 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 “ 埋 没 ” 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 “ 埋没 ” ,脱颖而出。 ( 分析 ) 方法二:假设分析法。 对陈述事物或现象的论据,从事物或现象的正面或反面假 设分析,并推出假设条件下的结论,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或荒 谬。 逻辑思路:正面事例从反面假设,反面事例从正面假设。 标志性词语:假如 …… , 那么 …… ;如果 …… ,怎能 …… ; 试想、倘若 …… 例 1 : 有志者事竟成。 ( 论点 ) 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 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 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 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 ( 论据 ) 假如王羲 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地过日子,那他绝 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会为 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 分析 ) 例 2 : 自信,但不能盲目。 ( 论点 )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 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 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 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 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 处。 ( 论据 ) 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够听取 他人的意见,选择有利地势防守,那么司马氏又怎么能在这次 战争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身首异处呢?可见,人 不能盲目自信。 ( 分析 ) 方法三:意义分析法。 意义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主张的 意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 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意义分析 法是十分必要的。分析意义时可由小见大,可从效果、价值、 影响等方面进行高度评价或揭示危害。 示例: 还有德国总理勃兰特, 20 世纪 70 年代访问波兰时, 虔诚地跪在被纳粹 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这一跪,不仅显示 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的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 的人格魅力。 这一段就是意义分析,高度评价这种行为。由此可见,只 有经过意义分析,论据的含义才会更加明晰,论据的论证力量 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方法四:求质分析法。 求质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 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蕴含在论据中 的本质的东西。如论证 “ 弄虚作假行不通 ” 这一观点时,先引 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 “ 滥竽充数 ”四个字概括 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 的要害 ——“ 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 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 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 这里,作者抓住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质, 并用一个 “ 充 ” 字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点明了所引事例的 本质。求质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上也就有一字千金 之效。 方法五:评价分析法。 评价分析法,就是引述事例后,对所引述的事例作适当的 评价,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印证。例如,在论 “ 节俭 ” 时, 引用了 “ 曾国藩以俭诫子,其子曾纪泽终成出色的外交家;方 志敏居官不贪,一生清贫,千古留名 ” 的事实后,接着进行分 析: 是的, “ 俭者心 常富 ” ,节俭能培养人同困难作斗争的勇 气和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立业最重要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 说,有人说饥饿是人生的作料,吃苦是一种资本也不无道理, 而自觉戒奢尚俭则更是促人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有效途径。 这里,作者紧扣论点,对论据进行了评价性分析,这种评 价分析使作者的观点得到强化。 方法六:条件分析法。 条件分析法,就是在引述一个事实论据后,对其成功的条 件作出分析的一种方法。如一篇议论文在论述艺术修养与科学 成就的关系时,有以下两段论述: 近年来,我常常听到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 不能培养出一个爱因斯坦?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一般说来, 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除了要有高超的数学、物理知识外,还需要 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其中艺术素养便是一大因素。如果 爱因斯坦对艺术的美无动于衷,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怀疑他 的心中是否能树立起真理的美学标准,而没有这种标准,他就 难以在科学上做出划时代的贡献。 音乐、绘画和文学诚然不会直接教你如何去解微分方程, 但是却能拓展你的文化背景,丰富你的想象力,提高你的审美 水平和精神境界,从而有助于你成为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获得成功,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必要条 件之一,艺术素养是不可或缺的。有了这一番分析,这一论据 对论点的支撑就显得准确到位。 方法七:补全分析法。 从具体技巧来看,除了以上方法,写议论文时还要善于运 用 “ 固然 ”“ 诚然 ”“ 假如 ”“ 不过 ”“ 但是 ”“ 退一步讲 ” 等词语。一篇短短的 800 ~ 1000 字的议论文,有时很难全面地 表述清楚,为了使论证更加全面,考生要善于使用以这些词语 开头的语句表达。以前的高考曾经考过 “ 近墨者黑 ” 和 “ 近墨 者未必黑 ” 的辩论,这样的文章就极容易失之片面。写作时, 选其中的任一题目都要注意 “ 补全 ” 或 “ 补漏洞 ” 。比如,若 选写 “ 近墨者未必黑 ” ,主体论述这一观点以后,在收尾的时 候,就应该以这样的结尾段收束: “ 诚然,我们主张近墨者未 必黑,但也并不否认近墨者黑的观点,我们只是说一个人如果 具备了自我控制能力,我们就有 ‘ 近墨不黑 ’ 的条件。 ” 再如 《 谈意气 》 一文,在论述 “ 人生需要意气 ” 这个论点后,可以 这样补全: “ 固然,我们追求意气相投,人生需要意气风发, 但是,我们也要防止意气用事。 ” 方法八:辩证分析法。 一篇好的议论文,绝不能宣传片面的、孤立的、绝对化的 观点。一般情况下,对议论中心进行辩证分析,通常要注意以 下哲学观点的运用: (1) 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我们发表自 己的观点或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 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只有 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 的实质所在。 清代诗人赵翼在 《 论诗 》 中写下这样的诗句: “ 李杜诗篇 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这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 袭古人,不求进取。 (2)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分析一个问题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 联系。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 前人的成就与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 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 面等。 如雨果 《 巴尔扎克葬词 》 结尾处谈到 “ 另一世界 ” 时议论 道: “ 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 是虚无,而是永恒! ” 巴尔扎克的逝世固然让人悲哀,使人们 觉得似乎是黑夜的来临,某种无言的结束,一切似乎消失,但 它给人们更多的是悲痛之后的无穷力量,它预示着光明的到来, 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种永恒。雨果在这里给巴 尔扎克做出这样的评价,实在比 “ 永垂不朽 ” 的话具体、生动 得多。这恰恰以联系的观点体现了一种伟大的辩证法。 (3) 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正面,又有反面;既有主流, 又有支流;既有成绩,又有问题;既有长处,又有短处;既有 内因,也有外因。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 森林。要全面客观地看问题,避免片面性、绝对化。所以,在 写作时,我们要学会善于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两方面去分 析事物的内外因、利与弊、得与失等,这也是分析问题的一种 重要方法。 ① 运用 “ 二分法 ” 分析问题,能够避免议论的片面性和绝 对化,增强说服力。 辩证思维常见的推理形式为: A 是 B , A 未必是 B 。比如, 玩物丧志→玩物未必丧志,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运 用 “ 二分法 ” 有时还能翻出新意,提出独特的新见解。例如, “ 班门弄斧 ” 本来的意思是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是一种不谦 虚的表现。但从反面一想, “ 班门弄斧 ” 也有好处,在行家面 前 “ 卖弄 ” 一番,不仅可能得到行家的指点或赏识,而且是 “ 小 人物 ” 虎虎有生气的表现,难道许多行家未成名时不是这样的 吗?这样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使议论更具辩证性,而且富有新 意。 运用 “ 二分法 ” 最忌 “ 平分秋色 ”“ 各打五十大板 ” 。我 们在辩证思维的过程中,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但在写作过程 中,就 “ 一面 ” 谈深谈透,文章同样具有思辨性,只要言之有 理,持之有据就行了。 ② 运用 “ 二分法 ” 要注意不能把正面与反面、得与失、利 与弊、内因与外因同等看待,应该明确指出哪一方面是主要的, 并对主要一面做重点论述,对另一面只捎带几笔。这样,才能 避免观点片面、模棱两可,使观点鲜明。 【 例文 】 俯身倾听,创有我之作 我是一名写作 “ 生活”的作家 ,虽然创作内容不算多,但 已收获不少读者。这些读者中有对我关心爱护之人,亦有批评 指责之士。身为作家,我不应独处象牙之塔,而应俯身倾听读 者的呼声,坚持书写 “ 有我”之书。采用这种方式并不是和稀 泥,而是出于对读者的尊重。 一定要俯身倾听读者呼声。我不是看透世事的仙人智者, 不是文学写作规则的制定者,只是一位初出茅庐的青年作家。 年轻,因而缺少生活的阅历与经验。而身边的读者中不乏年长 于我之人,正如韩愈所言: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 生活这部作品的走向存在无限可能,也许是成 功,也许是失败。只有善于听取年长者的建议,我才会少走弯 路,避开荆棘。我也不能忽视同辈乃至年轻于我的读 者,接纳 他们的批评建议。他们思维灵活,另辟蹊径,常能给予我启发。 但我的 “ 作品” 最重要的是要 “有我”。“有我”才不至 于千篇一律,才能别具一格。一部优秀的作品,内容不能千篇 一律、索然无味,更不能东拼西凑、抄袭套作。威廉 · 福克纳在 创作其著名的小说 《 喧哗与骚动 》 时,虽然作品已经完稿,但 他仍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了修改。即便修改后的 《 喧 哗与骚动 》 不被出版社的编辑看好,威廉 · 福克纳也没有就此放弃。最终 《 喧哗与骚动 》 被一位慧眼识珠的编辑发现并出版,受到评论 界好评。由此可见,我的生活需要我的观点、我的追求。只有 坚定内心 追逐的方向,才不至于被人牵着鼻子走而沦为碌碌无 为之人。正值青春,我的作品需要激情洋溢的自我表达,而非 假装年少老成的通达。 “ 有我 ”才能为 读者提供有厚度、有长度的作品。真正优 秀的作品,带给读者的是永恒留存的意义与哲思。我的人生之 作也应当学习之,实践之。只有在生活中坚持自己的想法,不 盲听盲从,才有可能创造一些闪光点,为他人所借鉴。我并非 圣贤,著不出什么传世名篇,但是平凡之人也可以学习圣贤的 精神,为自由民主而奋发向前,如同星辰,照亮身边的人的前 行之路。 对待生活的读者,不仅需要倾听他们的意见,也要坚定自 我认知。俯身倾听,创有我之作,方可成就自己的生活大作, 亦为他人的作品送去思索与借鉴。 点评: 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采用总 — 分 — 总的结构 模式,开头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作为一名 “ 作家 ” , “ 俯 身倾听读者的呼声,坚持书写 ‘ 有我 ’ 之书 ” 。在本论部分先 论述 “ 俯身倾听读者呼声 ”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阐明最重 要的是坚持 “ 有我 ” ,然后提出两个分论点,一是 “ 有我 ” 才 不至于千篇一律,才能别具一格;二是 “ 有我 ” 才能为读者提 供有厚度有长度的作品。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体现出清 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 论证说理,论述全面。文章一方面强调身为作家,不应独 处象牙之塔,而应俯身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方面认为最重要 的是坚持 “ 有我 ” ,创 “ 有我 ” 之作。这个论述是对材料的整 体把握,显得全面。文章由浅入深,渐入佳境,最后升华主旨。 【 高效训练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请分别从是 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列出主体部分的写作思路。 ① 2014 年 8 月 31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 表决通过,将 月 30 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提醒人们铭记那些 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 国家繁荣富强献出生命的英雄。 ② 雷锋被说成是造假,黄继光堵枪眼、董存瑞炸碉堡被认 为是假的,邱少云烈士、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也被质疑,刘胡 兰被恶意中伤成 “ 红军连长的小三 ” ,江姐被人说成是出卖色 相的风流女性 …… ③ 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并没有刻上某一个具 体英雄的名字。不要窄化英雄的概念,只要足够努力,平凡的 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姬文刚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 诗歌除外 ); ② 不要脱 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不 得套作。 答案: 第一,从是什么的角度思考:什么人算英雄?英雄 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为弱者发声;艰 苦奋斗攻克科技难题;精益求精铸造大国重器;坚守平凡岗位 几十年如一日;冲锋在前杀敌报国马革裹尸;坚守正道宁死不 屈;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扶贫济困声援弱者 …… 这些都是英雄。 英雄精神是“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是 “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 的精神信仰;是 “ 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 的 奉献精神;是 “ 卧薪尝胆 ” 的奋斗精神;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的工匠精神;是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无畏精神;是舍我其谁义 不容辞的担当精神;是赤诚专一不忘初心的实干精神 …… 第二,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英雄? ( 英雄 精神的价值与意义 ) 比如:榜样的力量;模范的引领;个人成长的需要;家国 发展的需要 …… 特别要写作现实的针对性。针对现实中的 “ 丧 文化 ”“ 佛系青年 ”“ 宅 ”“ 娘 ”“ 历史虚无主义 ”“ 娱乐 化 ”“ 精致的利己主义 ”“ 功利浮躁 ” 等。中国正处于社会转 型时期,一些人的精神世界会出现迷茫,一些道德滑坡、价值 失范现象可能凸显,一些青少年对审美、对精神气质的追求可 能偏离正轨。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我们营造好、弘扬好英 雄精神。对个人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思想净化、精神补钙 的过程。对一个社会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激浊扬清、净化 风尚的需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战胜险阻、 实现梦想的动力。 第三,从怎么办的角度思考:如何看待英雄,如何评价英 雄?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 不能没有先锋。在新的时代,我们要崇尚英雄,传承英雄精神; 致敬英雄,为英雄正名;追随英雄,让英雄情怀成为时代的主 旋律;尊重英雄,铭记英雄,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2. 下面是考生习作 《 面对磨难 》 的片段,论证力度不够, 请运用 “ 因果推理法分析 ” 来增强论证力度。 人生不可能总一帆风顺,免不了要经受大大小小的磨难, 经受住磨难则能成就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 难下创作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宫刑,却能 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 《 史记 》 ,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 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 “ 李宁牌 ” 系 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 暗,绽放光彩。 答案: 示例: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免不了要经受大大 小小的磨难。只有经受住磨难的考验,才能够成就辉煌的人生。 双耳失聪的贝多芬之所以在贫困与疾病中创作出不朽的交响 曲,那是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顽强地扼住了命运的喉咙;遭 受宫刑的太史公之所以在人生的巨大耻辱中写成 《 史记 》 ,那 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于诽谤讥嘲中守住了自己的志向; 泪洒汉城的李宁之所以在黯然退出体坛后依然让“李宁牌”系 列体育用品风靡全国,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勇于迎接挑 战。因此,磨难是人生的垫脚石。 3. 以 “ 学会宽容,意味着你不再心存疑虑 ” 为分论点,选 用单则材料作为论据,写一个完整的主体段。 答案: 示例: 学会宽容,意味着你不再心存疑虑。人与人 之间总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怀疑和担忧,学会宽容,我们便 能放下思想包袱,真心待人。 ( 述观点 ) 魏徵曾经拥护过李世民 的哥哥,但李世民登上皇位后,并没有因此记恨他,反而委以 重任,与他共商国是。面对魏徵一次又一次的犯颜直谏,也丝 毫没有怀疑他的忠诚,反而赞赏有加,留下君臣相得的千古美 谈,也开创了名垂青史的 “ 贞观之治 ” 。 ( 单则材料 ) 魏徵的那 些在很多当时的人看来似乎是罪大恶极、不可饶恕的事,却因 为唐太宗的宽容而消逝于无形。宽容,消解了唐太宗的疑虑; 宽容,打破了他们之间的隔阂,让他们携手共创盛世伟业。疑 虑如同心门上的一把锁,而宽容正是打开这把锁的钥匙。 ( 议论 分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