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7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字形学案(全国)(二)
2018届一轮复习 字形 学案(全国) (1)考查主要设置客观单选题型辨析字形正误,个别省市卷也通过汉字填空、结合字音考查字形;当然,简答表述、名句名篇默写等主观题也是在考查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 (2)考查汉字的语境可以是词语、熟语,也可以是句子、段落。一般不考错字,考查题目不涉及汉字的造字类型、构造形式、笔画数量、书写顺序等内容。 (3)考查的范围是“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即常见字、常用字、常混字,一般不会超出此范围。如果超出此范围,一般也是课本上出现的字。那些在古代汉语中使用,而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使用的汉字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一、读音相同或相近导致的书写错误 汉字中有很多读音相同的字,极易导致书写错误。例如“贡品”与“供品”、“法制”与“法治”,这两组词由于读音相同,在实际运用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另一种误用情况也必须引起注意,即由于读音相同造成事实上的生造词语,这种情况高考中也多次出现。如把“部署”写成“布署”,把“迫不及待”写成“迫不急待”,把“殴打”写成“欧打”等。 【方法技巧】辨析字形的技巧很多,在解答字形题时,只有将其综合运用,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答案。本考查角度介绍两种,可参照其它识记技巧。 (1)语境判断法 根据不同语境辨识字形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例如:“化妆”意为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化装”意为假扮或演员为了适应角色而修饰容貌。在“他俩为了迷惑敌人,化装成夫妻”中,就不能用“化妆”,因为“化装”才有假扮的意思。 (2)同音归类法 高考字形考查以同音、近音字作为重点,复习时我们可以将考查频率高的一些同音、近音字归类记忆。如“屈”和“曲”,相关的词语有“委屈”“委曲求全”“卑躬屈膝” “屈指可数”“曲意逢迎”等,将其归类放在一起辨析,效果不错。再如“手”与“首”,相关的词语有“额手称庆” “首屈一指”等,通过比较,联系语义,就容易区分了。 二、形体或形旁相近导致的书写错误 很多汉字的笔画非常相似,有的甚至只是宽窄的区别,如果不加注意,很容易造成误记。比如“刺”与“剌”,“抵”与“扺”,“徒”与“徙”,“茶”与“荼”,“菅”与“营”,“炙”与“灸”,等等。这类例子不胜枚举,都极易进入命题人的视野。汉字的很多偏旁,诸如“冫”和“氵”,“礻”和“衤”,“廴”和“辶”等也非常相似,如果书写时马虎草率,就很容易出错。如把“璧”(完璧归赵)写成“壁”,把“毖”(惩前毖后)写成“毙”,把“措”(不知所措)写成“错”,把“恻”(恻隐之心)写成“侧”等等。 【方法技巧】 辨析字形的技巧很多,在解答字形题时,只有将其综合运用,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答案。本考查角度介绍两种,可参照其它识记技巧。 (1)据音定形法 有些字由于读错了字音而将其写成了错别字,如果能读准字音,也能判断字形的正误。如“如火如荼”的“荼”读作“tú”,所以不能写成“茶”;又如“针灸”的“灸”读“jiǔ”,所以不能写成“炙”(zhì);再如“气概”的“概”读“ɡài”,所以不能写成“慨”(kǎi)。 (2)据形定形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许多音、形相近的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区别只在形旁,所以要抓住形旁加以辨析。如“燥”、“躁”、“澡”、“噪”,形旁为“火”的词有“干燥”、“燥热”;形旁为“足”的词有“烦躁”、“急躁”;形旁为“水”的词有“洗澡”、“澡盆”;形旁为“口”的词有“噪音”、“鼓噪”。再如“笼”、“拢”,形旁为“竹”的词有“笼络”、“笼罩”;形旁为“手”的词有“拉拢”、“靠拢”。这些词语都可以借助形旁进行辨析。 三、 意义相近或相关导致的书写错误 很多汉字之间意义近似或有联系,命题者就将意义相近或相关字替换原来的字,从而造成迷惑。如“鹊”与“雀”都是鸟,极易在成语“声名鹊起”和“欢呼雀跃”中相混淆。 “声名鹊起”的“鹊”,指喜鹊,其特点是嘴尖尾长、翅膀有力、一飞冲天,词义形容一人名声大振,就像喜鹊一样一下子飞到了很高的位置;而“雀”是小鸟,特指麻雀,其特点是脚短、翅短、整日蹦蹦跳跳,故人们只用“雀跃”来表达一种欢快的气氛。还有如“水蒸气”极易误写成“水蒸汽”,“销毁”误写成“消毁”等。 【方法技巧】 辨析字形的技巧很多,在解答字形题时,只有将其综合运用,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答案。本考查角度介绍两种,可参照其它识记技巧。 (1)据义定形法 音、形、义的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正确书写汉字,就应从三者关系入手,以义为纲,据义定形。特别是对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相近的词更要辨明其义。如“痉(孪、挛)”,“孪”义为“两人同一胎所生”,“挛”义为“蜷曲不能伸直”,所以写成“痉孪”就是错误的,写成“痉挛”才是正确的。又如“骨(鲠、梗)在喉”,“鲠”指鱼骨头,“梗”指“植物的枝或茎”,所以“骨鲠在喉”才是正确的写法,这个成语意思是“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说出来,非常难受”。 (2)结构推断法 词语(包括成语)的意义具有整合性,通过对词语(包括成语)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而快捷地推断出字形的正误。如“脉搏”,这个词语是主谓结构,意思是“脉络跳动”,把“搏”换成“膊”,动词变成名词,其语法结构也就被破坏了,据此可以推断写“膊”是错误的。又如“纷至沓来”这个成语,其内部结构是并列关系,“至”和“来”意思接近,“纷”和“沓”的意思也应该是接近的,“纷”的意思是“多,杂乱”,那么“沓”就不能写作“踏”,因为“踏”没有这个意思,而“沓”是“多而重复”的意思。 四、不了解汉字规范导致的书写错误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和未被整理简化的传承字。而“不规范汉字”则包括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已经被废除的异体字、已经被废弃的二简字和乱造的不规范的简体字和错别字。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2年3月31日发布试行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凡是不推荐的异形词都属于书写错误,如将“保姆”写成“保母”,“参与”写成“参预”,“车厢”写成“车箱”,“股份”写成“股分”,等等。在成语中使用的谐音字,如“钱途无量”、“鸡不可失”、“咳不容缓”等也属于不规范汉字,需重点识别。 【方法技巧】 辨析字形的技巧很多,在解答字形题时,只有将其综合运用,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答案。这里只介绍“规范识记法”,可参照其它识记技巧。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看到不规范字充斥街头或书本中。如消防宣传中“防范于未然”故意写作“防范于未燃”。这样的文字看多了,久而久之,就会“以错替对”。因此,应该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及时发现生活中常见的错别字。对《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的推荐字形,要分门别类,重点识记。 五、不了解历史渊源导致的书写错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就决定了汉字字形与历史渊源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如“世外桃源”,这一成语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联系典故,就可以确定“世外桃源(水的尽头)”是正确的,“世外桃园(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是错误的。又如“子虚乌有”“逢人说项”“班门弄斧”“墨守成规”这几个成语中,“乌有”是指一个人,即成语故事中的“乌有先生”,所以就不能随意地写作“无”;“项”指“项斯”这个人,故不能写成“象”;“班”指“鲁班”,故不能写作“搬”;“墨”指“墨子”,故不能写成“默”。 【方法技巧】 辨析字形的技巧很多,在解答字形题时,只有将其综合运用,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答案。这里只介绍“追究源头法”,可参照其它识记技巧。 有些词中的字是由当初该词形成时的特定意义所决定的,因此,必须探究这类词的本义,才能准确记住该词。如“ “吓马威”,应该写为“下马威”。这一成语出自《汉书·叙传》:“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下马威”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相近的词有“下马作威、下车作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