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微案五文言句式与翻译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微案五文言句式与翻译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微案五文言句式与翻译 学案 微案五 文言句式与翻译 文言文翻译考查的实质是理解文言文,重点是语句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备考时,要坚持以直译为主,尽量将每个单音节词翻译为双音节词。考试时,要快速理解句子大意,结合语境,对照文意理解,聚焦采分点。‎ 前面微案一里已对文言实词做了详细讲解,此处不再赘述,下面我们重点突破文言句式。‎ 微点突破一 判断句 句式 标志 例句 判 断 句 ‎……者,……也格式为:主+者+谓+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也 是岁,元和四年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者,……‎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以“乃”“则”“为” “是”等为标志的判断句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无标志判断句,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例题 下列各项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B.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C.且相如素贱人 D.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剖析 A.“者”用在时间词“今”后,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也”用在句末,表示陈述语气。可译为: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总是在沛公身上。可见句中虽然有“……者……也”,有时也并不表示判断。B.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C.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D.用“皆”表示判断。‎ 答案 A 微点突破二 被动句 句式 标志 例句 被 动 句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 不拘于时。(《师说》)‎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重为乡党所笑。(《报任安书〈节选〉》)‎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用“被”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无标志的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 例题 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将军身被坚执锐 剖析 A.“于”表被动的标志;B.“见……于”表被动的标志;C.“为”表被动的标志;D.“被”此处不表被动,通“披”,意思为“穿”。‎ 答案 D 微点突破三 宾语前置句 句式 标志 例句 宾 语 前 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鸿门宴》)‎ ‎2.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4.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例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剖析 D.①句为宾语(“谁”)前置句,②句为定语(“盛”)后置句。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A.①“之”、②“奚”前置,B.①“自”、②“何”前置,C. ①“安”、②“余”前置。‎ 答案 D 微点突破四 状语后置句 句式 标志 例句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于补语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翻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具告以事。(《鸿门宴》)‎ 例题 下列各句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剖析 “于”应译为“到”。‎ 答案 C 微点突破五 定语后置句 句式 标志 例句 定语后置 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题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剖析 D.为否定判断句,其他三项为定语后置句,A.定语“知其事者”后置,B.“千里者”后置,C.“有异态者”后置。‎ 答案 D 微点突破六 省略句 句式 标志 例句 省略句式 主语省略: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的省略 爱其子,(其)择师而教之。(《师说》)‎ 谓语省略:在特定的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宾语省略: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 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 介词省略: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常被省略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题 仿照示例,在相应的位置用括号补注的方式补出下列各句的省略成分。‎ 示例:见燕使者咸阳宫 ‎(秦王)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①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 ‎②去来江口守空船 ‎  ‎ ‎③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 ‎  ‎ ‎④寓形宇内复几时 ‎  ‎ ‎⑤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  ‎ ‎⑥蟹六跪而二螯 ‎  ‎ ‎⑦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  ‎ ‎⑧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 答案 ①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②(商人)去来(我)(于)江口守空船 ③常惠请其守者与(之)俱(往),得夜见汉使 ④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⑤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之)击柱 ⑥蟹(有)六跪而(有)二螯 ⑦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⑧(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微点突破七 翻译句子 实词翻译要准确 一般说来,评卷判分会在要求翻译的句子中确定几个实词作为“采分点”,要联系实词的几种语言现象,译不准,不得分。‎ 虚词翻译要明白 有些虚词身兼二类,它起了指代作用,就要把指代的内容译出来;它起了结构作用,就要把语意的层次译得准确清晰;它起了修辞作用,就要把修辞的效果传达出来;它只补足音节或表短暂停顿,现代汉语没有对应的词语,就多从全句上考虑,用哪个标点、用哪个多音节的词语、用怎样的语序调整。‎ 句式翻译要恰当 文言文有些特殊的句式、特殊的结构、特殊的词法等,是重要的得分点,需注意平时积累,句式的选用常常都和情感的表达关系密切,翻译时不要忽略了这一因素。‎ 语气翻译要妥帖 语言表达中,很多意思是通过语气传达出来的。语气有揣测,有商量,有委婉的讽劝,有风趣的调侃,有似柔而刚的宣示,有看似应承的拒绝,等等。翻译时要找出现代汉语中恰当的词句、恰当的词序、恰当的语气来表达,如问句不能翻成陈述句。‎ 例题 (2016·全国卷Ⅱ,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译文: ‎ ‎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译文: ‎ 剖析 ‎ 翻译要抓得分点,即注意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等。另外,文言文题目的设置往往“知识在课内,选材在课外”,要联系课内知识解决面前试题。‎ 题目 得分点 所用方法 释义 ‎(1)‎ 胜 联系旧知,“驴不胜怒”‎ 禁得住 龃龉 根据偏旁,和牙齿有关,用其比喻义 抵触,排挤 安 根据语法知识,带宾语“其身”,使动用法 使身安 ‎(2)‎ 啖 联系旧知,“日啖荔枝三百颗”;偏旁,和口有关 吃 矢 如果解释为常用意“箭”则前后文意不通,不能“吃湖泽中的箭”。根据语境,此处为通假 通“屎”, 指“雁粪”‎ 囊 根据活用规律,表示动作“示”的工具,名词作状语 用袋装 答案 (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参考译文】‎ ‎(陈登云)于是上疏说:“近年来的御史大夫,壬午年以前的害怕淫威,那么刚直的人变为柔弱的了;壬午年以后的拘于人情,那么正直的人变成奸佞的了。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二十年来,因为刚强正直被提拔任京官的只有百分之一二罢了。背着皇上,扶植党羽,投其所好,摇尾乞怜,像所谓的‘七豺’‘八狗’,谏官却占了一半。御史是为天下评判是非的,却让人践踏侮辱到这个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依法执行,为国除掉大奸人、消灭大蛀虫呢!与其错误地任用而又贬斥他们,不如在开始选拔人时谨慎地考察。”因而分条陈述几件事来献给皇上。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惨事。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至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济百姓。‎ ‎  技法透视 ‎1.结合语境,把握句意 要翻译好一个句子,必须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总体把握。将要求翻译的句子放在整个语段中进行揣摩,才能基本把握句子的大意,即前后推导,整体把握语意。‎ ‎2.落实句式特点 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翻译句子时,先判断句式,然后根据这种句式的特点准确翻译。如省略句,有时就必须补出它所省略的成分;倒装句,就必须调整语序。‎ ‎3.落实重点实词和虚词 要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几种语言现象。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军” 在句中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 ‎4.翻译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方法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信”就是要准确地译出原文的内容,忠实原文,不曲解,不任意添加或删减;“达”就是要求译文通顺流畅;“雅”则要求译文尽量生动形象,特别是对描写性的语句,翻译时要传神。‎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即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在译文中,要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包括句末的标点。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2)翻译的具体方法有五种:留、补、换、调、删。‎ ‎①留: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在翻译时予以保留,照抄不译。‎ ‎②补:即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完整,句子更顺畅。补充部分可加小括号。‎ ‎③换: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换古代的单音词;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 ‎④调:调整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把它调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 ‎⑤删: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没有什么实在意义,有的起舒缓语气、凑足音节的作用;有些在句中,有些在句末,也有在句首的,如“夫”“盖”等。对这些虚词,翻译时可酌情删去,即不必译出。‎ 口诀:古今汉语多通译,单音变双合文理。‎ 实词翻译忠原文,虚词表达顺语气。‎ 交代解释加衬句,专用名词不翻译。‎ 通假之字用本字,特殊句式归位译。‎ ‎  针对练习 ‎1.句式翻译专练 ‎(1)其能凌岁寒而不易其行者,非松也耶……‎ 译文: ‎ 答案 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正是松树吗……‎ 解析 此句中的“非”表否定判断,句中的“者”与“能凌岁寒而不易其行”构成“者”字结构,“也”在句中表否定判断的语气。‎ ‎(2)庆礼(宋庆礼,人名)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 译文: ‎ 答案 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 解析 “为国劳臣”句中,动词“为”表示判断。‎ ‎(3)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 译文: ‎ 答案 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 解析 句中的“为”表被动,“为”后承前省略了“用”的主动者“世间”。“奚”为介词宾语中的宾语前置,即“以奚为用”。‎ ‎(4)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译文: ‎ 答案 后来(周)因为醉酒的过失被有司检举,皇上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解析 句中的“为……所……”表被动。‎ ‎(5)苟,子何欲?‎ 译文: ‎ 答案 如果是这样,先生还有什么要说的话吗?‎ 解析 此句中“子何欲”是宾语前置句,即“子欲何”,疑问句中疑问代词用作宾语时常前置。‎ ‎(6)鼎(人名)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译文: ‎ 答案 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了几十位不称职的官员,各个部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 解析 此句中“不职有司数十辈”为定语后置句,“数十辈”是“不职有司”的定语,即“数十辈不职有司”。‎ ‎(7)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译文: ‎ 答案 不用刑罚恐吓他们,不用强力禁止他们。‎ 解析 这里的“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是状语后置句,“以罪”用作“惧”的状语,“以力”用作“止”的状语。“勿惧以罪”即“勿以罪惧”,“勿止以力”即“勿以力止”。‎ ‎(8)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 译文: ‎ 答案 这些人是(被)饥寒逼迫而沦为盗贼,安抚他们很容易……‎ 解析 “此辈迫饥寒为盗”中的“迫”之后,省略了介词“于”,“迫饥寒”即“被饥寒逼迫”。‎ ‎(9)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译文: ‎ 答案 现在上天把(这个地方)送给我,(我)不可错过(机会)呀!‎ 解析 此句分别省略了宾语和主语,即“今天以(之)授予,(予)不可失(之)也”。‎ ‎(10)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译文: ‎ 答案 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解析 “吾不起中国”中的“起”之后,省略了介词“于”。“故王此”中的“王”之后,省略了介词“于”。‎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许逵,字汝登,固始人。正德三年进士。长身巨口,猿臂燕颔,沉静有谋略。授乐陵知县。六年春,流贼刘七等屠城邑,杀长吏。诸州县率闭城守,或弃城遁,或遗之刍粟弓马,乞贼毋攻。逵之官,慨然为战守计。‎ 十二年迁江西副使。时宸濠(朱宸濠,人名)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尝言于孙燧曰:“宁王敢为暴者,恃权臣也。权臣左右之者,贪重贿也。重贿由于盗薮,今惟翦盗则贿息,贿息则党孤。”燧深然之,每事辄与密议。‎ ‎(节选自《明史·许逵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州县率闭城守,或弃城遁,或遗之刍粟弓马,乞贼毋攻。‎ 译文: ‎ ‎(2)十二年迁江西副使。时宸濠(朱宸濠,人名)党暴横,逵以法痛绳之。‎ 译文: ‎ 答案 (1)各州县大都闭门守城,有的弃城逃走,有的送给贼寇粮草弓马,请求贼寇不要来攻。‎ ‎(2)正德十二年(许逵)调任江西副使。当时宁王朱宸濠一党专横暴戾,许逵依照法令狠狠地制裁他们。‎ 解析 (1)“率”“遁”“遗”是翻译重点。“率”是副词,根据语境,译为“大都”;“遁”译为“逃跑”;“遗”译为“赠送”。‎ ‎(2)“迁”“时”“以”“绳”是翻译重点。“迁”在这里属于官职调动,译为“调任”;“时”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当时”;“以”为介词,译为“依照,根据”;“绳”为名词作动词,译为“制裁”。第一个分句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完整。‎ ‎【参考译文】‎ 许逵,字汝登,固始县人。正德三年进士。长身大嘴,猿臂燕颔,性格沉静而有谋略。被任命为乐陵知县。正德六年春,流寇刘七等血洗城邑,屠杀官吏。各州县大都闭门守城,有的弃城逃走,有的送给贼寇粮草弓马,请求贼寇不要来攻。许逵就任,情绪激昂地为作战和守城谋划。‎ 正德十二年(许逵)调任江西副使。当时宁王朱宸濠一党专横暴戾,许逵依照法令狠狠地制裁他们。许逵曾经对孙燧说:“宁王敢于专横暴戾,依靠的是朝中权臣。权臣之所以帮助他,是因为贪图他的重贿。宁王送予重贿,是借口盗贼众多,如今只有除去盗贼才能使行贿停止,行贿停止,朱宸濠一党的势力就会孤立。”孙燧认为很对,每件事都与许逵秘密商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