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4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学案2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出行所带的东西。 2.左右:古,动词,调遣,支配,如“唯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3.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4.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女子的配偶。 5.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 6.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机关、企业、团体等内部的管理工作。 7.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 8.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9.面目:古,面部,如“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0.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11.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2.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3.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超乎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属性词,异乎寻常的,特殊的。 14.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5.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6.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17.扶老:古,拐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18.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今,抱在怀里。 19.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0.见机:古,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1.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2.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3.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24.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25.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26.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27.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筹划、组织并管理。 28.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今,怜悯。 29.从事:古,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 30.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1.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今,寺院的住持。 32.往往:古,到处,如“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今,相当于“每每”“常常”。 33.颜色:古,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今,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34.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35.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等有根据,站得住。 36.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今,给马洗身。 37.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级报告。 38.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39.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少,不重要。 40.辛苦:古,辛酸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 41.侥幸:古,幸运,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今,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42.成家:古,安家,如“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今,娶妻。 43.少年:古,青年,如“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今,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 44.志气:古,心志和气力,如“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今,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45.强者:古,身体强壮的人,如“少而强者不可保”;今,多指精神意志方面强的人。 46.牢笼:古,包罗,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今,关住鸟兽的东西。 47.同归:古,一样的归宿,如“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今,一同回去。 48.形容:古,形体容貌,名词,如“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今,动词,描述。 49.风流:古,风韵,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 50.态度:古,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神态,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 51.风骚:古,姿容俏丽,如“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今,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52.偏僻:古,偏激,不端正,如“行为偏僻性乖张”;今,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53.尴尬:古,容易出麻烦,如“如今正是尴尬去处”;今,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54.轻易:古,动词,贸然行事,如“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今,形容词,毫不费力,轻而易举。 55.野马:古,游动的雾气,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今,野生动物的一种。 56.果然:古,饱的样子,如“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今,与事实相符。 57.春秋:古,一年,如“蟪蛄不知春秋”;今,春天与秋天。 58.羊角:古,旋风,如“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今,羊的角。 59.虽然:古,虽然这样,如“虽然,犹有未树也”;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60.无功:古,无所为,即无功利,如“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今,没有功劳。 61.舅姑:古,公公婆婆,如“待晓堂前拜舅姑”;今,舅舅和姑姑。 62.县官:古,官府,如“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今,县里的最高行政长官。 63.无道:古,没有说,没有谈论,如“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今,暴虐,没有德政。 64.布衣:古,平民,如“布衣之交”;今,棉布做的衣服。 65.中国:古,指中原,如“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66.亲近:古,皇帝亲近的侍从,如“左右亲近不为一言”;今,亲密,关系密切。 67.尘埃:古,监狱,如“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今,尘土。 68.卑鄙:古,地位低,见识浅,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品德低下。 69.便宜:古,方便,适合,如“可以便宜从事”;今,价格低廉。 70.不过:古,不超过,如“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今,表转折的关联词。 71.反而:古,两个词,返回,从而,如“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今,连词,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 72.反复:古,扭转并恢复,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今,多次重复。 73.感激:古,感动,奋激,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今,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74.故事:古,旧事,前例,如“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75.可以:古,可以靠,可以用来,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今,能够。 76.烈士:古,刚直侠义之士,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为正义牺牲的人。 77.穷困:古,窘迫,走投无路,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贫穷困苦。 78.人情:古,人民的普遍情况,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今,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79.身体:古,亲身体验,如“身体力行”;今,躯体。 80.首领:古,头颅,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今,集团领导人。 81.私心:古,自己的志愿、心愿,如“恨私心有所不尽”;今,个人心理,内心;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82.私人:古,党羽,亲信,如“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今,个人和个人之间。 83.响应:古,像回声一样应和,如“天下云集响应”;今,用言语行动来表示赞同、支持某倡议、口号等。 84.向前:古,先前,如“凄凄不似向前声”;今,向前方。 85.行为:古,品行作为,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部的活动。 86.宣言:古,扬言,如“(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今,宣告,声明。 传记文段高频词分类积累 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显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全是纪传体的“二十四史”。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词,既会提高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如“昧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斥: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大司马)、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秦汉时掌管中央军事的最高官员。 (8)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9)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0)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等。 (11)太史:记史,管文件。 (12)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3)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4)巡抚: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5)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6)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17)主簿:各级长官下属掌管文书的佐吏。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选丞相东曹掾。《元史·贾鲁传》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如: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元史·贾鲁传》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并序》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晋升,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辛弃疾传》 (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坐贬连州刺史。《刘禹锡列传》 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御使,遂窜南夷。《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裴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苟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如:迁东郡太守。《汉书·王尊传》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齐王信为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动官职。如: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 (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京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7)表辞官的词语 告老:官员年老辞职。如:冬十月,晋韩献子告老。《左传·襄公七年》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包拯传》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传》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汉书·公孙弘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多:称赞。 嘉:赞美。 与: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涝、旱、堰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荒、歉收 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粮仓;官府发给的口食。 禀:给予谷物。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歉收,泛指灾荒。饥和馑连用时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宇:屋檐。 庑:堂下周围的廊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24.表揭发的:劾、讦、揭 劾:揭发罪状。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疾、恨、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诅:诅咒。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29.表朝见的:朝、觐 朝:原指诸侯春天朝见天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 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奏、表、疏 祚:福;皇位。 践祚:即位。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诘、诉、咨 诏: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诘: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让:责备,责怪。 尤:抱怨,指责。 折:驳斥,斥责,指责。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38.表刑罚的: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囚犯所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一类的刑具。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溜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贵族的住宅;②只,只是,只要;③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如“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如“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 2.用事:掌权,主管。 3.视事:治事,在任,在职;办公。 4.听事:办公的地方。 5.逆旅:旅馆。 6.部曲:军队。 7.祖道:出行前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祖,祭祀路神。 8.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9.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0.作色:发怒。 11.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五)表示时间的词 高考文言文的概括分析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或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六)其他常用词语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3.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4.对:回答或对话。 5.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6.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7.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 8.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9.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10.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11.孤:幼年失去父亲。 12.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13.遽:急速,就,恐惧。 14.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15.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16.令:美好,县令。 17.执:捉拿。 18.延:延请。 19.省:减免。 20.谢:道歉,推辞,告诉。 21.赧:因羞愧而脸红。 22.竟:结束,完。 23.造:造访。 24.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25.弑:子杀父,臣杀君。 26.用:费用,因为。 27.典:主持。 120个文言实词的词义 1.爱 (1)动词 ①疼爱,爱护。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 ②喜欢,爱好。如: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 ③爱惜,珍惜。如: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阿房宫赋》 ④同情,怜惜。如: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⑤羡慕,欣赏。如: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赠孟浩然》 ⑥爱戴。如: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史记·李将军列传》 (2)形容词 ①可爱。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轩志》 ②吝啬,吝惜(此义项虽很少用,但是古今意思差别较大)。如: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 2.安 (1)形容词 ①安稳。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安逸。如: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 (2)动词 ①抚慰,安抚。如: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 并序》 ②安适。如: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 并序》 ③养生,安身。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3)疑问代词 哪里。如:沛公安在? 《鸿门宴》 (4)疑问副词 哪里,怎么。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 被子。如: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 (2)动词 遭受,遇到,蒙受。如: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 (3)介词 表被动。如: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并序》 读音二:pī 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如: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4.倍 (1)动词 ①通“背”,背叛,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 ②增加。如:子为我召之,吾倍其室。 《国语·楚语上》 (2)副词 越发、更加。如: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量词 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如: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 5.本 (1)名词 ①草木的根或茎干。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 ②根本,基础,根源。如: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屈原列传》 ③版本,稿本。如: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 《指南录后序》 (2)形容词 本来的,原来的。如: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3)动词 推究,推原。如:抑本其成败之迹。 《伶官传序》 6.鄙 (1)名词 边邑。如:越国以鄙远。(这里名词用作动词) 《烛之武退秦师》 (2)形容词 ①庸俗,浅陋。如: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②轻贱。如: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孔雀东南飞 并序》 7.兵 ①兵器。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 ②士兵,军队。如:起视四镜,而秦兵又至矣。 《六国论》 ③策略。如: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孙子兵法·谋攻篇》 ④战争。如: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8.病 (1)形容词 枯萎。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动词 ①生病。如: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 ②担心,忧虑。如: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 9.察 (1)动词 ①观察,细看。如: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魏公子列传》 ②考察,调查。如: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寡人之于国也》 ③了解,弄清楚。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④察举,考察后予以推荐。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陈情表》 (2)形容词 ①精明,明智。如: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 ②皎洁,洁净。如: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渔父》 10.朝,读音一:cháo (1)动词 朝见,朝拜。如: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名词 ①朝廷。如: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一代君主统治的时间。如: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 读音二:zhāo 名词,早晨。如: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三峡》 11.曾,读音一:cénɡ 副词,曾经,已经,才。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忆江南》 读音二:zēnɡ 动词,通“增”,增加。如: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2.乘,读音一:chénɡ 趁着,凭借。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读音二:shènɡ 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如: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 13.诚 (1)名词 诚心诚意。如: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 (2)副词 表肯定,确实,的确。如: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3)连词 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如: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 14.除 (1)名词 台阶,殿阶。如: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苏武传》 (2)动词 ①任命,授职。如:除臣洗马。 《陈情表》 ②清除,去掉。如: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王》 ③修治,修整。如: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 15.辞 (1)名词 ①诉讼的供词。如:听其狱讼,察其辞。 《周礼·秋官·乡士》 ②借口,托辞。如: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左传·僖公十年》 ③古代的一种文体。如: 《归去来兮辞 并序》。 ④言辞,文辞。如: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 《报任安书》 (2)动词 ①告别,辞别。如: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并序》 ②推辞,不接受。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③计较。如: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 16.从,读音一:cónɡ (1)动词 ①跟随。如: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 ②顺从,听从。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参与,从事。如: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行并序》 ④依傍,紧挨着。如:樊哙从良坐。 《鸿门宴》 (2)介词 由,自。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 读音二:zònɡ 名词 ①堂房亲属。如: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 ②通“纵”,南北方向,也特指合纵的盟约。如: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过秦论》 17.殆 (1)形容词 ①危险。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秋水》 ②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副词 ①表测度或不肯定,大概,恐怕。如: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石钟山记》 ②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如: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 18.当 (1)动词 ①两者相抵,抵押。如: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苏武传》 ②抵御,抵挡。如:彼恶敢当我哉! 《孟子·梁惠王下》 ③占据,把守。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④判决,判罪。如:吏当广所失亡多。 《李将军列传》 ⑤主持,执掌。如:北邀当国者相见。 《指南录后序》 ⑥承担。如: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窦娥冤》 (2)介词 ①表处所,对着,面对。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②表时间,值,在,正在。如: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过秦论》 (3)副词 ①表必然,必定,一定。如: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孔雀东南飞 并序》 ②表未来的时间,将,将要。如: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4)连词 通“倘”,如果,假使。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19.道 (1)名词 ①道路。如:怀其璧,从径道亡。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途径,方法。如: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过秦论》 ③风尚。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 ④思想,学说。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⑤道理,规律。如:臣之所好者道也。 《庖丁解牛》 ⑥道义,正道。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⑦志向。如: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2)动词 ①取道。如: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②说,讲。如: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20.得 (1)名词 心得,体会。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2)动词 ①取得,获得。如: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具备。如: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③能够。如: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 ④通“德”,感恩。如: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3)形容词 ①对,正确。如:此言得之。 《六国论》 ②得意,满足。如: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兰亭集序》 (4)副词 必须、应该。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21.度,读音一:dù (1)名词 ①制度,法度。如: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 ②气度,常态。如: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 ③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如:故体有长短,检以度。 《后汉书·律历志上》 (2)量词 次,回。如: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 (3)动词 ①谱写,创制(歌曲)。如: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扬州慢》 ②过。如: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③通“渡”,渡过,越过。如:一夜飞度镜湖月。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读音二:duó 动词 ①推测,估计。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②衡量,比较。如: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 22.非 (1)形容词 不对的,错误的。如: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并序》 (2)动词 ①讥评,责难,认为不对。如: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 ②无,没有。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荀子·劝学》 (3)副词 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23.复 (1)动词 ①恢复。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师说》 ②回答。如: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③返回。如:昭王南征而不复。 《齐桓公伐楚》 (2)形容词 ①夹层的,双层的。如: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孔雀东南飞 并序》 ②繁复,重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3)副词 再,又。如: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 24.负 (1)动词 ①以背载物。如: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 ②担负,担当。如: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凭借,仗恃。如: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辜负,对不起。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背弃,违背。如: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蒙受,遭受。如: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窦娥冤》 (2)名词 失败。如: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六国论》 25.盖,读音一:ɡài (1)名词 ①车盖。如:今已亭亭如盖矣。 《项脊轩志》 ②器物的盖子。如: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张衡传》 (2)动词 ①遮盖,掩盖。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 并序》 ②超出,胜过。如: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3)副词 ①表肯定判断,原来是。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②表推测性判断,大概。如: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游褒禅山记》 (4)连词 因为,由于。如: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六国论》 读音二:hé 疑问代词,通“盍”,何,怎么。如:技盖至此乎? 《庖丁解牛》 26.故 (1)名词 ①缘故,原因。如: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②事故,变故。如: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报刘一丈书》 ③旧交,老朋友。如: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宴》 (2)形容词 ①旧有的,原来的。如: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念奴娇 赤壁怀古》 ②衰老。如: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行并序》 (3)副词 ①故意,特意。如: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世家》 ②过去,从前。如:轩东故尝为厨。 《项脊轩志》 ③仍然,依旧,还是。如: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孔雀东南飞 并序》 (4)连词,所以。如: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27.固 (1)名词 险要的地势。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过秦论》 (2)动词 ①巩固,安定。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坚守,安守。如: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形容词 ①固执,顽固。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②坚决,坚持。如:蔺相如固止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副词 ①本来,原来。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②的确,确实。如:固不如也。 《鸿门宴》 ③表让步,固然。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28.顾 (1)动词 ①回头,回头看。如: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看望,拜访。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③顾虑,考虑。如:大行不顾细谨。 《鸿门宴》 (2)副词 ①表轻微转折,只,只是。如: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荆轲刺秦王》 ②反而,却。如: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 《汉书·贾谊传》 29.归 ①女子出嫁。如:后五年,吾妻来归。 《项脊轩志》 ②返回。如: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归还。如: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归到一处,归为一类。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30.国 ①诸侯国。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 ②国都,京城。如: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 ③国事,国家。如: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31.过 (1)动词 ①走过,经过。如: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宫赋》 ②到,来到。如:一日,大母过余曰。 《项脊轩志》 ③犯有过错。如: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④责备。如: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门宴》 (2)名词 过失,过错。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32.何,读音一:hé (1)代词 ①什么。如: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②哪里,什么地方。如: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2)副词 ①多么。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 ②怎么。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读音二:hè 动词,背,扛。如:尔牧来思,何蓑何笠。 《诗经·无羊》 33.恨 (1)名词 遗憾。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2)动词 感到遗憾,后悔。如: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3)复合词 恨恨:惆怅,悲伤。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孔雀东南飞 并序》 34.胡 (1)名词 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秦汉时多指匈奴。如: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过秦论》 (2)代词 为什么,怎么。如: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辞 并序》 35.患 (1)名词 ①忧患,祸害。如: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伶官传序》 ②担心,忧虑。如: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六国论》 (2)动词 担心,忧虑。如: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 36.或 (1)代词 有的人(或事物)。如: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寡人之于国也》 (2)副词 ①也许,或许。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有时。如: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3)连词 如果,假如。如: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三峡》 37.疾 (1)名词 毛病,缺点。如:必为有窃疾矣。 《公输》 (2)形容词 ①急速,快捷。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②强,猛烈。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 ③锐利。如: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观猎》 38.及 (1)动词 ①到,到达。如: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崤之战》 ②比得上。如: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2)连词 表并列,和,与。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 39.即 (1)动词 ①就,靠近。如: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诗经·氓》 ②登上(帝位)。如: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苏武传》 (2)副词 ①表时间的相连,相当于“立即”“就”“就要”。如:项伯即入见沛公。 《鸿门宴》 ②加强肯定作用,相当于“就是”。如: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史记·项羽本纪》 (3)介词 表时间、地点,相当于“当”“就在”。如: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鸿门宴》 40.既 (1)动词 完了,尽。如: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 《进学解》 (2)副词 ①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经,……以后。如: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过秦论》 ②表时间或行为承接,“不久”“一会儿”“后来”,有时“既而”连用。如: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祭十二郎文》 ③表范围,“全”“都”。如: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赤壁赋》 (3)连词 既然。如: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41.假,读音一:jiǎ (1)动词 ①借。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②凭借,借助。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③宽容。如: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 ④给予。如: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谭嗣同传》 (2)形容词 ①虚假,假装。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②非正式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之死》 读音二:jià 名词 假期,休假。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孔雀东南飞 并序》 42.间,读音一:jiān (1)名词 中间,期间。如: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2)量词 房屋的最小单位。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读音二:jiàn (1)名词 空隙,夹缝。如: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庖丁解牛》 (2)动词 ①参与。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②间隔,隔断。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③夹杂。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3)副词 ①表时间,有时,偶然。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表状态,从小路。如: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43.见,读音一:jiàn (1)动词 ①看见,看到。如: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会见。如:项伯即入见沛公。 《鸿门宴》 ③谒见,拜见。如: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 ④召见,接见。如: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名词 看见的东西。如: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游褒禅山记》 (3)代词 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孔雀东南飞 并序》 (4)介词 表被动,相当于“被”。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读音二:xiàn 动词 ①引见,使……见。如: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微子》 ②表现,出现,显露。如: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44.解 ①剖开,特指解剖动物的肢体。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 ②解释,解答。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③理解。如: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④解救,消除。如: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荆轲刺秦王》 45.就 ①趋,赴。如: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隆中对》 ②靠近,接近。如: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③上(车、路)。如: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刺秦王》 ④赴任。如: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⑤完成,达到目的。如:轲自知事不就。 《荆轲刺秦王》 46.举 (1)动词 ①举行,施行。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②攻克,占领。如: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③推荐,选拔。如: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2)形容词 尽。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 47.绝 (1)动词 ①断绝。如: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停,止。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 ③横渡。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2)形容词 ①达到极点。如:以为妙绝。 《口技》 ②隔绝的。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3)副词 很,非常。如: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48.堪 ①经得起,受得住。如: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 ②胜任。如: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孔雀东南飞 并序》 ③能够。如:白璧堪裁且作环。 《和友人戏赠》 49.克 ①克制,约束。如: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 ②战胜,攻下。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 ③能够。如: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祭十二郎文》 50.类 ①种类,类别。如: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②相似,像。如: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51.怜 ①爱戴。如: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陈涉世家》 ②怜悯,同情。如: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 52.弥 (1)动词 满,遍。如: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扬州慢》 (2)副词 更加,越发。如: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 53.莫 (1)名词 通“暮”,晚。如:莫春者,春服既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代词 ①没有(谁)。如: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褒禅山记》 ②没有(什么)。如: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3)副词 不能,不要。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54.乃 (1)代词 你(们),你(们)的。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2)动词 表判断,相当于“是”。如: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3)副词 ①表承接,就、便、即。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 ②表时间间隔之长,才,再。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③表范围,只,仅仅。如: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之死》 ④表意外,竟然,却。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4)连词 表承接,于是,就。如:乃入见。 《曹刿论战》 55.内,读音一:nèi 名词 ①皇宫,宫内。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出师表》 ②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如: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 读音二:nà 动词,通“纳”,放进,让进,接纳。如: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 56.期,读音一:qī (1)名词 限定或约定的时间。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 (2)动词 至,及。如: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 读音二:jī 名词 ①一周年,一整月。如: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期服,穿一周年的丧服。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 57.奇,读音一:qí (1)形容词 ①奇特,罕见。如: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游褒禅山记》 ②特殊,不平常的。如: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六国论》 ③美好的,合宜的。如: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孔雀东南飞 并序》 (2)动词 认为……出众。如: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张衡传》 读音二:jī 数词 表单数、零数或余数。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核舟记》 58.迁 ①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 有时也指降职。如: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琵琶行并序》 ②放逐,征发。如: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 ③变更,变动。如: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 59.请 (1)动词 ①请人做某事。如: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人允许自己做某事。如: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石壕吏》 ③谒见,问候。如: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邀请,约请。如: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申告,请示。如: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五人墓碑记》 ⑥说情。如:文嬴请三帅。 《崤之战》 (2)副词 表示尊敬,不翻译。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60.穷 (1)形容词 ①处境艰难,不得志,不显贵。如: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 ②贫困。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2)动词 穷尽,走到尽头。如: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61.去 (1)动词 ①离开。如:欲呼张良与俱去。 《鸿门宴》 ②距离。如: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 《赤壁之战》 ③除掉,去掉。如: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 ④前往,到……去。如: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2)形容词 过去的。如: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并序》 62.劝 ①劝勉,勉励。如: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逍遥游》 ②劝说,劝告。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63.却 (1)动词 ①退。如:相如因持璧却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使退,击退。如: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 ③返回,退回。如: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琵琶行并序》 ④回头。如: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⑤去掉,消除。如: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咏田家》 (2)副词 表将要重复或继续,还,再。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3)连词 表转折,但是,可是。如: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漫书五首》 64.如 (1)动词 ①往,到……去。如: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 ②如同,好像。如: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桃花源记》 ③及,比得上。如:固不如也。 《鸿门宴》 (2)连词 ①表假设,假如,如果。如: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②表选择,或者。如: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65.若 (1)动词 ①像,好像。如: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齐桓晋文之事》 ②及,比得上。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代词 表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66.善 (1)形容词 ①好的,善良的。如: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 ②好。如:先主曰:“善!” 《隆中对》 (2)名词 好人,好事,好的行为。如: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3)动词 ①交好,亲善。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②善长,善于。如: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 ③喜好,羡慕。如: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 并序》 ④通“缮”,修治,引申为擦拭。如: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庖丁解牛》 (4)副词 友好地,亲善地。如:不如因善遇之。 《鸿门宴》 67.少,读音一:shǎo (1)形容词 数量少,不多。如:险以远,则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 (2)动词 ①缺少。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②瞧不起,轻视。如: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秋水》 (3)名词 少数人。如: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 (4)副词 表程度,稍微,略微。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读音二:shào (1)名词 青年,少年。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 (2)形容词 年少,年轻。如:衡少善属文。 《张衡传》 68.涉 ①漫步,散步。如: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归去来兮辞 并序》 ②渡过。如: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诗经·氓》 69.胜,读音一:shènɡ (1)动词 战胜,取胜。如: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 (2)形容词 ①优美的。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②盛大的。如: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滕王阁序》 读音二:shēnɡ (1)动词 禁得住,忍得住。如: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鸿门宴》 (2)副词 尽,完。如: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寡人之于国也》 70.识,读音一:shí ①认识。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并序》 ②识别,觉察。如: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孔雀东南飞 并序》 读音二:zhì 通“志”,记住。如:默而识之。 《论语·述而》 71.使 (1)动词 ①命令,派遣。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②叫,让。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致使。如: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阿房宫赋》 ④出使。如: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名词 ①使命。如: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 ②使者。如: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 (3)连词 假使,如果。如: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六国论》 72.是 (1)形容词 正确的。如: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并序》 (2)动词 表判断,是。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3)代词 这,这个,这样。如: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4)助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如: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 73.适 (1)动词 ①往,到。如: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 ②女子出嫁。如: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孔雀东南飞 并序》 ③顺从,适合。如: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孔雀东南飞 并序》 (2)形容词 舒适,满足。如: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登乐游原》 (3)副词 刚刚,刚才。如: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孔雀东南飞 并序》 74.书 (1)动词 书写,记载。如: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名词 ①文字。如: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②书信。如: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石壕吏》 ③名册。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木兰诗》 ④书籍。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⑤特指 《尚书》,也可泛指一切经书。如: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伶官传序》 75.孰 (1)形容词 仔细,周详。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疑问代词 谁,什么,哪一个。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76.属,读音一:shǔ (1)名词 ①类。如: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 ②等,辈。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③亲属。如: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与妻书》 (2)动词 ①隶属。如: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琵琶行并序》 ②系,是。如: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滕王阁序》 读音二:zhǔ ①跟随。如: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羽之死》 ②连缀,撰写。如:衡少善属文。 《张衡传》 ③嘱托。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④邀请,劝请,引申为劝酒。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赤壁赋》 77.数,读音一:shù (1)名词 ①算术,六艺之一。如: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周礼》 ②法则,规律,命运。如: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2)数词 表示约数。如: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读音二:shuò 副词,屡次。如: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 读音三:cù 形容词,密,与“疏”相对。如: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读音四:shǔ 计算。如: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 《秋水》 78.率 (1)动词 率领,带领。如: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过秦论》 (2)副词 表范围,一律、都、全。如: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六国论》 79.说,读音一:shuō (1)动词 讲,谈。如: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行并序》 (2)名词 ①说法,言论。如: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鸿门宴》 ②文体的一种,侧重议论。如:作 《师说》以贻之。 《师说》 读音二:shuì 动词 劝说,说服。如:鲰生说我曰…… 《鸿门宴》 读音三:yuè 通“悦”,喜欢,高兴。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80.私 (1)形容词 私人的,自己的。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名词 私利,私事。如: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荆轲刺秦王》 (3)动词 偏爱。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4)副词 私下,偷偷地。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鸿门宴》 81.素 (1)名词 ①白色的绢。如: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孔雀东南飞 并序》 ②白色的衣服,丧服。如: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 (2)形容词 ①白色的。如: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 ②朴素的,不加修饰的。如: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训俭示康》 (3)副词 ①表情态,空,白白地。如: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伐檀》 ②表时间,向来、一向、平素、素来。如:且相如素贱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 82.汤,读音一:tānɡ ①热水。如:媵人持汤沃灌。 《送东阳马生序》 ②汤药。如: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陈情表》 ③同“烫”,热敷。如: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④人名,殷商的建立者。如: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五蠹》 读音二:shānɡ 汤汤:水大急流的样子。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岳阳楼记》 83.涕 (1)名词 眼泪。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捕蛇者说》 (2)动词 流眼泪,哭泣。如: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 84.徒 (1)名词 ①指服劳役的犯人。如: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 ②一类人。如: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2)副词 ①表情态,徒然,白白地。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表范围,只是,仅仅。如: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85.亡 ①逃亡,逃跑。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②失去,丢失。如: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 ③灭亡。如: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六国论》 ④通“无”,没有。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86.王,读音一:wánɡ 名词 ①封建时代的最高爵位。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 ②战国时期,诸侯多僭称“王”。如: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读音二:wànɡ 动词 称王,指统治天下。如: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 87.望 (1)动词 ①向远处看。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论战》 ②盼望,期望。如: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 (2)名词 ①希望,打算。如: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名望,声望。如: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送东阳马生序》 ③农历的每月十五日。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赤壁赋》 88.恶,读音一:è 形容词,坏,不好。如: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读音二:wù 动词,憎恨,厌恶。如: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读音三:wū 疑问代词 何,什么。如: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89.微 (1)形容词 ①隐蔽,不清晰。如: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微小。如: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隆中对》 ③轻微。如:动刀甚微,然已解。 《庖丁解牛》 ④地位卑微。如: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 (2)动词 没有,一说“除了”。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3)副词 表程度,稍微,微微,略微。如: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核舟记》 90.悉 副词,表范围,都,全部,完全。如:赵王悉召群臣议。 《廉颇蔺相如列传》 91.相,读音一:xiànɡ (1)名词 ①相貌。如: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孔雀东南飞 并序》 ②古代主持礼仪的官。如: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③官名,指宰相、丞相。如: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鸿门宴》 (2)动词 帮助,辅助。如: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读音二:xiānɡ 副词 ①表彼此,互相。如: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可根据情况分别译为“你”“我”“他”。如: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孔雀东南飞 并序》 92.谢 ①道歉,请罪。如: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推辞,谢绝。如:阿母谢媒人。 《孔雀东南飞 并序》 ③辞去,辞别。如: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感谢。如: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鸿门宴》 ⑤告诉,劝告。如: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 并序》 ⑥请问。如:使君谢罗敷。 《陌上桑》 ⑦凋谢,衰亡。如: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芙蕖》 93.信,读音一:xìn (1)形容词 ①言语真实。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②引申为诚实。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 ③可靠的。如: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 (2)名词 ①信用。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 ②信物,凭据。如: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荆轲刺秦王》 ③使者。如: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孔雀东南飞 并序》 (3)动词 ①相信,信任。如:亲之信之。 《出师表》 ②守信用。如: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过秦论》 (4)副词 ①表肯定,确实,实在,果真。如: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表不确实,随意,随便。如: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行并序》 读音二:shēn 动词,通“伸” ①伸张。如: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②伸出。如: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 《中山狼传》 94.兴,读音一:xīnɡ ①起,起床。如: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诗经·氓》 ②起,掀起。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赤壁赋》 ③发生,产生。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荀子·劝学》 ④兴起,兴盛。如: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 ⑤使……兴盛。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列传》 ⑥兴办,举办。如: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读音二:xìnɡ ①兴致,兴趣。如:王闻之,意兴索然。 《聊斋志异·仙人岛》 ②喜欢。如: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礼记·学记》 95.行,读音一:xínɡ (1)动词 ①行走。如: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师说》 ②运行。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 ③经历。如: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 ④前往。如: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实行,施行。如:余嘉其能行古道,作 《师说》以贻之。 《师说》 (2)名词 ①古诗的一种体裁。如: 《琵琶行并序》 《兵车行》。 ②行为,品行。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③动作。如: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解牛》 (3)副词 将要。如: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 并序》 读音二:hánɡ (1)名词 ①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陈涉世家》 ②行列,队伍。如: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 ③辈。如: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苏武传》 (2)量词 如: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孔雀东南飞 并序》 96.幸 (1)动词 ①宠幸。如: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 ②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如: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 ③希望。如: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孔雀东南飞 并序》 (2)副词 ①侥幸、幸亏、幸而。如: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鸿门宴》 ②表明对方的行为使自己感到幸运。如: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97.修 (1)动词 ①修建,修造。如: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 ②修理,建造。如: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③整治,治理。如: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隆中对》 ④修养。如:余独好修以为常。 《离骚》 ⑤整饰。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形容词 ①长,高。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②美好。如: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离骚》 98.徐 (1)形容词 迟缓。如:不徐不疾。 《庄子·天道》 (2)副词 慢慢地,缓缓地。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赤壁赋》 99.许,读音一:xǔ (1)动词 ①答应,听从。如: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赞同,赞成。如: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③相信。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 ④期望。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愤》 (2)名词 地方,处所。如: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五柳先生传》 (3)数词 表示不定数。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核舟记》 (4)代词 这,这样。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读音二:hǔ 象声词。如: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口技》 100.阳 ①太阳,阳光。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如: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③古代哲学概念,与“阴”相对。如: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 《史记·周本纪》 101.要,读音一:yào (1)形容词 ①主要,重要。如: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狱中杂记》 ②险要。如: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过秦论》 ③简要,切要。如:可谓要言不烦也。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 (2)动词 想要,希望。如: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读音二:yāo ①通“邀”,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鸿门宴》 ②要挟。如: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狱中杂记》 ③相约。如: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 并序》 102.宜 (1)动词 应该,应当。如: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表》 (2)副词 当然。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六国论》 103.遗,读音一:yí (1)名词 遗失的东西。如: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2)动词 ①遗失,丢失。如: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过秦论》 ②遗留。如: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 ③舍弃,放弃。如: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 读音二:wèi 动词,送给,给予。如: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湘夫人》 104.贻 ①赠送。如:作 《师说》以贻之。 《师说》 ②遗留。如:贻笑大方。 105.易 (1)名词 《周易》的简称。 (2)动词 ①换,交换。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改变,更换。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③代替,替换。如:是以某某易其首者。 《狱中杂记》 (3)形容词 容易。如: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伶官传序》 106.阴 (1)名词 ①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如: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愚公移山》 ②阴影,树荫。如: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③古代哲学概念,与“阳”相对。如: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传》 (2)形容词 ①昏暗。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 ②阴冷。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岳阳楼记》 ③与死人有关的。如:“阴宅”“阴火”。 (3)副词 暗中,暗地里。如: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张衡传》 107.右 ①右边,与“左”相对。如: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游褒禅山记》 ②地理上以西为右。如:姜伯约屡出陇右。 《檄蜀文》 ③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因而指较高的地位,引申为上。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古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如: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张衡传》 ⑤车右,古时在战车上负责主帅的安全。如: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崤之战》 108.再 ①两次。如: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 ②第二次。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109.造 ①往,到。如:登门造访。 ②制作。如: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 ③到达某一境界。如:登峰造极。 110.知,读音一:zhī (1)名词 ①知觉。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祭十二郎文》 ②知识。如: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2)动词 ①知道,懂得。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②了解。如:君何以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识别。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④感觉,感到。如: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读音二:zhì 名词,通“智”,智慧。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111.致 (1)动词 ①取得,得到。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②到,达到。如: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过秦论》 ③招致,招来。如: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孔雀东南飞 并序》 (2)副词 尽,极。如: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传》 112.质 (1)动词 询问。如: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 (2)名词 ①本质,资质。如: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 ②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如: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113.治 ①治理,管理。如: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陈情表》 ②惩处,处置。如: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出师表》 114.诸 (1)各,众多。如: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之于”合音词。如: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115.贼 名词,偷盗的人。如:忍能对面为盗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6.族 (1)名词 ①家族,指同姓的亲属。如: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伤仲永》 ②类。如: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师说》 ③(筋骨)交错聚结之处。如: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庖丁解牛》 (2)动词 灭族。如: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阿房宫赋》 (3)形容词 众,一般。如:族庖月更刀,折也。 《庖丁解牛》 117.卒 (1)名词 ①步兵。如: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鸿门宴》 ②古代军队编制,百人为卒。如: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孙子兵法·谋攻篇》 ③差役。如: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 《狱中杂记》 (2)动词 ①死亡。古代大夫死称卒,又年老寿终称卒,后为死的通称。如:初,鲁肃闻刘表卒。 《赤壁之战》 ②完毕,结束,到……止。如: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孔雀东南飞 并序》 (3)副词 表终结,终于,始终,到底。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118.走 (1)动词 ①古代指疾行,即跑。如: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 ②逃跑。如: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石壕吏》 ③使之逃跑。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④奔向,趋附。如:窃计欲亡走燕。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趋向。如: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阿房宫赋》 (2)形容词 快,赶快。如: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 119.左 (1)名词 ①左边,与“右”相对。如: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游褒禅山记》 ②东面,地理方位上以东为左。如: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扬州慢》 ③较低的地位。如: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 《魏其武安侯列传》 (2)形容词 不正,邪僻。如:旁门左道。 120.坐 (1)名词 通“座”,座位。如: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鸿门宴》 (2)动词 ①古人席地取跪姿坐。如:项王、项伯东向坐。 《鸿门宴》 ②犯法,犯罪。如:何坐? 《晏子使楚》 (3)介词 因为,由于。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