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名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质量考评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质量考评语文试题

中原名校2019-2020学年上期第二次质量考评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棣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术是美感认知的重要实现途径和表达手段,美育主要靠美术教育来体现和完成。当下“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深入人心,我以为这其中深隐着四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美术教育与美育之间有着重要关联;二是美术教育是美育的基本体现;三是美育是美术育的精神旨归;四是当今美术教育缺乏美育精神。‎ 美育和美术教育的过程,就是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本身,也是情感积淀的过程。当情感积淀达到一定程度,则会产生审美愉悦,这就是美育之结果。‎ 美术教育不能脱离对艺术与美的起源的探究。艺术起源于对美的认知。人类在鸿蒙初开之际,即发现了美,因而要用艺术来表现美。没有脱离了艺术的美,也没有脱离了美的艺术。我们所要研究的美,主要还不是指大自然的美,而是艺术的美。当然,艺术之美离不开对自然美的体悟,或者说,艺术美源于自然美,但不等于自然美,艺术美是对自然美的提炼和升华。只有在自然美基础上的艺术表达,才可称之为具有美学价值的美。自然是客观物象,而美是人的意识的能动体现。没有脱离了人的美,也没有脱离了追求美的人。因此,美育还应重视培养对象的感悟能力和艺术语言表达能力。懂得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表现美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人人都知道辽阔的草原很美,但并非人人都知道如何表现草原之美。美育,还需要培养对美的艺术表现力——不论是用美术、音乐、舞蹈,还是用文学、戏剧等形式。美育和美术教育,需要使人学会如何对美进行艺术化表达。‎ 美术教育不能缺乏情感的贯注。现在,我们所理解的美术教育,更多侧重于技能教育,而非情感教育。很多人将美术教育等同于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美术技能,而非认知美的能力。这一问题根源在于缺乏情感的贯注。情感是认识美、研究美的基础,没有情感则无以言美感。美术教育若缺乏情感和趣味,则徒成为一种纯知识或纯技能的教育,必定会背离美育的本质。如今,随着全国高等美术院校的蓬勃兴起,美术教育呈突飞猛进之势。只是,现在美术院校的美术教育,多侧重于“术”的教育,而忽视“美”的培育。一些美院学生只知道画画写生,却不知道去思考美、研究美,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思考美、研究美的能力。事实上,对美术教育工作者而言,美才是本源,术只是手段和途径。‎ 某种程度上说,艺术创造的过程,也是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而美育和美术教育,就是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进而解决艺术创造和美的创造的问题。‎ ‎(摘编自朱中原《以美育重塑美术教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育和美术教育的过程可以发现美和创造美,也可积淀情感,乃至产生审美愉悦。‎ B. 美育应重视培养对象的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培养对美的艺术表现力。‎ C. 艺术美源于自然美,又高于自然美,具有美学价值的美要立足于自然美的基础上。‎ D.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基本体现,不是技能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而是一种情感教育。‎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提及美育与美术教育的说法,不仅引出论述的话题,也为下文展开论证张本。‎ B. 文中论述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关系,是为了论证美术教育需要探究艺术与美的起源。‎ C. 文中以美术院校和美院学生为例,说明当今美术教育根本问题在于重“术”轻“美”。‎ D. 文章论述了美术教育应关注的两方面问题,明确了美育和美术教育的关系和目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术教育是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深入人心,根源于当今美术教育缺乏美育精神。‎ B. 美育需要人综合美术、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等各种形式对美进行艺术化表达。‎ C. 虽然美感认知的重要实现途径和表达手段是美术,但没有了情感,美感就无从谈起。‎ D. 美育是美术教育的重心,美育必须靠美术教育来实现,美育也要重塑当今美术教育。‎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D项,“不是技能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而是一种情感教育”曲解原文。根据原文第四段“更多侧重于技能教育,而非情感教育。很多人将美术教育只等同于职业技术教育”“美术教育若缺乏情感和趣味,则徒成为一种纯知识或纯技能的教育”等内容可知,应为“不只是技能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而且是一种情感教育”。‎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 “说明当今美术教育根本问题在于重‘术’轻 ‘美’”分析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的分论点以及“这一问题根源在于缺乏情感的贯注”可知,应为“说明当今美术教育根本问题在于缺乏情感的贯注”。‎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当今美术教育缺乏美育精神”只是“……论断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 B项,“需要人综合……各种形式对美进行艺术化表达”说法不当,原文第三段中说“不论是用美术、音乐、舞蹈,还是用文学、戏剧等形式”,不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形式,其中一种或几种均可。‎ D项“美育必须靠美术教育来实现”说法不当,原文第一段说的是“美育主要靠美术教育来体现和完成”。‎ 故选C。‎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地膜覆盖技术自引入我国以来,已广泛应用到棉花、玉米、马铃薯等几乎所有作物中。但地膜在促进增产的同时也因其回收费时费工且很难彻底而带来严重污染。由山东一企业研发的双降解生态塑料技术有望彻底破解农田“白色污染”之困。德州市农科院在河北吴桥县管庄村的一片棉田地进行了5年的双降解生态地膜与普通地膜的对比试验。经过试验,在棉茬130天生长期里,双降解生态地膜的生物降解率达到86%。相关专家介绍,这一技术真正做到可解可控、无毒无害,是一种“能被微生物吃掉的地膜”,“能化解在土壤中的地膜”。每亩地用普通地膜成本是40元,用双降解生态地膜每亩成本是50元,但回收一亩地残膜的人工工资是75元,加上回收过程中的运输、清洗、烘干、熔融再造等成本,双降解地膜的优势非常直观。5年来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示范应用近400万亩。目前,可降解地膜在山东省商河县白桥镇林场大蒜地中被推广使用。‎ ‎——(摘编自田艳敏(农田地膜“顽固不化”?》)‎ 材料二:‎ ‎2017年12月11日,三部委公开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18年5月1日正式生效。标准对地膜的适用范围、分类、产品等级、厚度和偏差、拉伸性能、耐候性能等多项指标进行了修订,特别是提高了地膜的厚度下限,规定地膜厚度不得小于0.01毫米。另外,此次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出台强化了地膜管理,聚焦新型地膜利用以及残膜回收。实际上,我国在治理农膜造成的“白色污染”方面已经有了愈发深入的实践。目前,可降解地膜研发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生态地膜、桔秆地膜等产品争相涌入市场。不久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率领的科研育种团队经过6年攻关,终于培育出了新品系“中棉619”。此类棉花有望替代全疆6成使用地膜的新疆棉花,是一种无膜棉产品,且已经在南疆多地展开了大面积生产试验示范。‎ ‎——(摘编自马欣《农用地膜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 材料三:‎ ‎2017年地膜使用数据比较 地区 厚度(毫米)‎ 覆盖面积(亿公顷)‎ 使用数量(吨)‎ 回收率(%)‎ 中国 ‎0.006-0.008‎ ‎1.91‎ ‎134.15‎ ‎40-50‎ 欧洲 ‎0.02-0.03‎ ‎0.8‎ ‎101.92.‎ ‎100‎ 在地膜污染防治方面,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采用高强度地膜、可降解地膜,同时配套严格的地膜回收处理法律法规,从源头上杜绝了地膜残留污染的发生。国外废旧地膜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填埋法,但是由于残膜不易腐烂,终将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这种方法应用的越来越少;二是焚烧法,把地膜燃烧产生的热能用于发电或其他方面;三是回收再利用,通过分解废旧地膜,回收乙烯或提炼石油制品进行再利用,或将其进行再生处理,制成塑料制品。国外一般采用收卷式残膜回收机进行回收。欧洲使用的地膜比较厚,收获后破损程度低,采用卷收机100%回收,不存在地膜污染土地问题。残地膜成卷回收以便后期处理或继续使用。但我国地膜很薄,收获时已严重破碎,无法进行卷收。‎ ‎——(摘编自赵红梅《地膜回收利用难题如何破解》)‎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可降解地膜研发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可降解地膜产品已进入市场,有的已在实践中使用。‎ B. 喻树迅团队培育的新品系“中棉619”是一种无膜棉产品,已经在南疆展开了大面积生产试验示范。‎ C. 双降解地膜单价较高,但是与普通地膜的单价以及回收成本综合比较,双降解地膜的优势很明显。‎ D. 欧洲没有土地污染问题,欧洲地膜使用面积虽然仅为中国的40%,但回收数量却与中国相差不多。‎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比普通地膜的费时费工及污染,双降解地膜做到了可解可控、无毒无害,有望彻底解决农田白色污染的问题。‎ B. 地膜新标准实施后,不允许生产和销售未达标的农用地膜产品,从长远看有利于解决土地污染问题,利国利民。‎ C. 中国2017年地膜覆盖面积中每公顷地膜使用量高于欧洲,同时因回收率太低,所以我国的地膜污染远高于欧洲。‎ D. 国外的收卷式残膜回收机适用于厚度高的地膜,而我国采用的地膜厚度低,因此我们不能直接使用国外的机器。‎ ‎6. 我国在治理地膜“白色污染”问题上,采取了哪些举措?请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C ‎ ‎6. ①制定强制标准,规范生产模式;②从地膜产品技术上进行突破;③从农产品种植领域寻求解决方案。‎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D项,“欧洲没有土地污染问题”说法不当,材料三说的是“不存在地膜污染土地问题”。属于偷换对象。‎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C项,“中国2017年地膜覆盖面积中每公顷地膜使用量高于欧洲”说法不当,根据材料三数据,应是我国134.15/1.91低于欧洲101.92/0.8。‎ 故选C。‎ ‎【6题详解】‎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本题可结合“三部委公开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18年5月1日正式生效。标准对地膜的适用范围、分类、产品等级、厚度和偏差、拉伸性能、耐候性能等多项指标进行了修订,特别是提高了地膜的厚度下限,规定地膜厚度不得小于0.01毫米”“可降解地膜研发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生态地膜、桔秆地膜等产品争相涌入市场”“国外一般采用收卷式残膜回收机进行回收。欧洲使用的地膜比较厚,收获后破损程度低,采用卷收机100%回收,不存在地膜污染土地问题。残地膜成卷回收以便后期处理或继续使用。但我国地膜很薄,收获时已严重破碎,无法进行卷收”等句子可以具体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军魂 李家法 王营长抗美援朝时打阻击,挨美国的飞机滥炸,他一翻身,胸揽一挺机枪,哒哒哒——,一满梭子硬是把美军的一架战斗机揍了下来。等战友把他扶起时,才发现王营长一条血肉模糊的腿早被炸掉了。‎ 王营长回到北京治疗时,一个叫草莓的年轻护士对他呵护有加。后来经组织上批准,他跟草莓结了婚,回到故里休养。王营长是特级英模,享受特别津贴。据说王营长的工资比县长还高出一块八毛六分。不过,村里人不眼红,王营长领那些钱,是拿命换来的,谁要是不服,你到枪林弹雨中走一遭瞧瞧。‎ 王营长攒了钱,就在村里建一套大房子,宽敞阔绰。老百姓就私下里议论:王营长没养下一男半女,建那么多那么好的房子有啥用?有钱,你不如买点好吃的好喝的实在。可王营长确实抠门,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穿。村边有个露水集市,每天早上,鸡鸭三鸟,鱼虾海鲜一街的摆着,可王营长很少问津,就连政府给的特价猪肉票,他也用不着而转送给了他人。每天,他就拄着拐杖晃荡着一条空空的裤管来到早市,挑一把音菜,切一斤豆腐,然后颤颤见晃回到家。‎ 王营长是荣誉军人,虽有国家给养着,但已解甲归田。生产队就在王营长大院前划了两亩自留地,给王营长自耕自种。从高位截肢的王营长把他的两亩自留地伺候得绿肥黄瘦的时候起,村子里就鲜见了懒惰的人。‎ 王营长体况很差,他需要疗养。每天早上生产队的社员们出工以后,草莓就扶着王营长在村子里散步。这一天早上,他们刚好来到村小学堂旁边时,天突然就昏暗下来,黑沉沉的就像罩着一口大黑锅。须臾间狂风又起,一场大暴雨眼看就来临了。草莓赶紧扶着王营长进了学校避雨。这一避,把王营长吓出一身冷汗:原来学校的几间教室全部是既倒的危房,大风把房面上的瓦片刹得沙沙作响,抬头一看,隐约还透着星星点点的斑驳,墙上显露一道道裂隙,有的已经能伸进去一个拳头了。一路路土黄色的桨痕从墙头流到地面,昭示着侵蚀已非一日之久。外面开始下雨了,教室也下起小雨,老师没法上课,一群学生娃蜷缩在教室一角,用自带的雨具遮档雨滴。王营长一看叫声不好,他令草莓马上去把校长找来。不一会,长得像麻杆一样的张校长冒雨来到王营长的跟前,他见了王营长,不由自主地佝了一下腰。‎ 王营长黑着脸:“你就让孩子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 张校长哭丧着脸:“没办法,我已经打了很多报告上去了,上面就是不拨钱下来维修。”‎ 王营长吼起来:“教室马上要塌了。出了人命,我枪毙你。”‎ 张校长害怕了:“王营长,你说怎么办?”‎ ‎“怎么办?传我命令:撤。赶快吹号呀,不!敲钟,你快啊……”王营长用拐杖猛地戳着地,一条空荡荡的裤管微微地颤抖。‎ ‎“可是……往哪里撤?”‎ 王营长斩打截铁地说:“到我家去!全部去!”‎ 一阵急促的集合钟声,孩子们、老师们相互搀扶着冒雨撤出学校。刚走不远,只听到身后一声“轰隆”接着一声“轰隆”,学校就在风雨中倒塌了。张校长在泥泞的路上,扑通一下就给王营长跪了下来。‎ 那场暴风雨真大,连着下了三天三夜,学校就在王营长家的八间大瓦房里架上黑板上课,孩子们的读书声越是响亮,好像要同风雨声争个输赢似的。‎ 第四天,天还浙沥着,王营长说不能再等了,他要到县上报告学校倒塌的事情。王营长换上一套崭新的军装,搭上村里的马车,冒雨出发。不久,噩耗传来:王营长半路上遇到山洪暴发,连人带车给冲走了……‎ 王营长的家到处缀满小白纸花,村民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英雄,一个个哭得泪如汾沱。那天老师们不约而同在教孩子们唱着一首歌:‎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王营长虽然有钱,但村民并不眼红;他不舍得吃穿,却在村里盖了宽敞阔绰的大房子,是为了给村里的师生一个安全的学习条件。‎ B. 文中刻画张校长着墨不多,但通过“长得像麻杆”“不由自主地佝了一下腰”“哭丧着脸”等细节描写表现出他胆小怕事的特点。‎ C. 小说语言既通俗又形象,如“战斗机揍了下来”“伺候得绿肥黄瘦”“黑沉沉的就像罩着一口大黑锅”等,遣词造句都颇具匠心。‎ D. 小说写暴风雨几天不停,说明环境的恶劣,为下文王营长遇难埋下伏笔,也暗示了乡村教育的艰难以及县里对乡村教育的不重视。‎ ‎8. 小说中两次写到王营长的拐杖和空裤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主要写王营长解甲归乡后的生活经历,却用“军魂”这样一个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7. C 8. 第一处:表现出王营长虽然残疾,但自立自强,生活勤俭朴素。第二处:表现出情况的危急,突出王营长心系师生的高尚品质。 ‎ ‎9. 观点一:这样处理合适。①小说以“军魂”为题,直接简明地点明了所写的对象是军人,表现对军人品质的赞扬;②小说虽写的是归乡后的生活,但反映的是王营长作为一个军人的生活要求和精神品质;‎ ‎③王营长在战场上为国受伤与在乡里为民牺牲所表现的精神是-致的。‎ 观点二:这样处理不合适。①小说以“军魂”为题,故作高深,显得空洞;②小说重点写的是王营长归乡后的生活经历,文中涉及军队生活少;‎ ‎③小说主要表现王营长的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品质,更显出其伟大。‎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是为了给村里的师生-一个安全的学习条件”理解不当,原文在写盖房时并没有提及;‎ B项,“表现出他胆小怕事的特点”分析错误,这些细节分别表现了校长的瘦弱、对王营长的敬意和无可奈何;‎ D项,“也暗示了乡村教育的艰难以及县里对乡村教育的不重视”分析不当,没有直接联系,过于牵强。‎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构思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分析描写的作用。第一次是王营长回到故里休养,但“每天,他就拄着拐杖晃荡着一条空空的裤管来到早市”,表现他“确实抠门,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穿”,这是艰苦朴素的具体表现。第二次是教室马上要塌了,张校长害怕了,问王营长怎么办时的描写“王营长用拐杖猛地戳着地,一条空荡荡的裤管微微地颤抖”,这一描写突出了王营长当机立断,关心学校,关心老师和学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的理解、探究作品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答案并不唯一的探究试题,组织答案应从合适不合适对揭示小说主题、表现人物性格、完整故事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展开分析。从人物身份看,王营长是军人,尽管解甲归乡了,但军人的气质和精神仍然在他身上得到了突出体现,这也是一代军人的普遍特点,这一题目显然是赞颂军人的,从这一角度看,无疑是合适的;如果从不赞同的角度,就要从王营长毕竟已经退伍,再用军人来进行称谓不合人物身份的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樗里子者,名疾,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 明年,助魏章攻楚,败楚将屈丐,取汉中地。秦封樗里子,号为严君。秦惠王卒,太子武王立,逐张仪,而以樗里子为右丞相。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楚王怒,让周,以其重秦客。游腾为周说楚王曰:“知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何则?无备故也。今秦,虎狼之国,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仇犹观焉,故使长戟居前,强弩在后,名曰卫疾,而实囚之。且夫周岂能无犹其社稷哉?”楚王乃悦。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昭王元年,樗里子将伐蒲。蒲守恐,请胡衍。胡衍为蒲谓樗里子曰:“公之攻蒲,为秦乎?为魏乎?为魏则善矣,为秦则不为赖类。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于魏,卫必折而从之。魏亡西河之外而无以取者,兵弱也。今并卫于魏,魏必强。魏强之日,西河之外必危矣。且秦王将观公之事,害秦而利魏,王必罪公。”樗里子曰:“奈何?”胡衍曰:“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樗里子曰:“善。”胡衍入蒲,谓其守曰:“樗里子知蒲之病矣,其言曰必拔蒲。衍能令释蒲勿攻。”蒲守恐,因再拜曰:“愿以请。”因效金三百斤,曰:“秦兵苟退,请必言子于卫君,使子为南面。”故胡衍受金于蒲以自贵于卫。于是遂解蒲而去。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樗里子疾室在于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 ‎(节选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 B. 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 C. 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 D. 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军庄豹/拔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乘,指春秋时的战车,一辆战车上一个战将,一个驭手,一个车右,后面步兵七十二人。‎ B. 弩是古代用来射箭的一种兵器,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组成,射程远,杀伤力强。‎ C. 社稷,古时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祭祀土神、谷神,即祭社稷,后借指国家。‎ D. 章台,即章华台,春秋时秦国离宫,被现代专家学者称为“秦国第一台”“天下第一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樗里子攻城略地,战功卓著。秦人称他为“智囊”,他战无不胜,曾在秦惠王时率兵攻取赵国和楚国的地区,秦国给他“严君”的封号。‎ B. 樗里子历经三王,屡受重用。他辅佐秦惠王,秦武王即位后便驱逐了张仪,任命他右丞相;秦昭王即位后,对樗里子则更加尊重。‎ C. 樗里子受命入周,弃蒲不攻。秦王派他去朝见周王,周王态度非常恭敬;他率兵伐蒲,获赠三百斤黄金,从而解除了对蒲城的包围。‎ D. 樗里子得以善终,因地得名。樗里子去世,被葬在渭水南岸章台之东;因他家在昭王庙西渭水南岸阴乡樗里,所以人们称他樗里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卫之所以为卫者,以蒲也。今伐蒲入于魏,卫必折而从之。‎ ‎(2)公释蒲勿攻,臣试为公入言之,以德卫君。‎ ‎【答案】10. B 11. D 12. C ‎ ‎13. (1)卫国之所以能作为卫国而存在,是因为有蒲城。现在讨伐蒲城,让蒲城投奔魏国,那卫国一定会转而归属魏国。(2)您放弃蒲城不打,我试着替您进城说、下,施给卫君一些恩德。‎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句中“爵”为动词,授予……爵位,而爵位名称为“右更”,故在“更”后断开,排除A、D;‎ ‎“拔蔺”的主语为“樗里子”而不是“庄豹”,故在“庄豹”后断开,排除C。‎ 翻译为:秦惠王八年,樗里子封为右更爵位,秦王派他带兵攻打魏国曲沃,他把城里的人全部赶走,夺取了这座城池,土地归属秦国。秦惠王二十五年,秦王让樗里子做将军攻打赵国,俘虏了赵国将军庄豹,拿下了蔺邑。‎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春秋时秦国离宫”是错误的。章台是春秋时楚国离宫。‎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C项,“获赠三百斤黄金”是错误的。樗里子解除了对蒲城的包围,是因为听从了胡行的劝说;获赠三百斤黄金的是胡衍,而不是樗里子。‎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者……也”,为判断句;“以”,因为;“折”,转而;“从”,归属。第二句的得分点为:“释”,放弃;“为”,替;“德”,施给……恩德。‎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樗里子,名叫疾,诙谐多智,秦人称呼他为“智囊”。秦惠王八年,樗里子封为右更爵位,秦王派他带兵攻打魏国曲沃,他把城里的人全部赶走,夺取了这座城池,土地归属秦国。秦惠王二十五年,秦王让樗里子做将军攻打赵国,俘虏了赵国将军庄豹,拿下了蔺邑。第二年,他协助魏章攻打楚国,打败楚将屈丐,攻取了汉中地区。秦王赐封樗里子,封号是严君。秦惠王去世,太子武王即位,驱逐了张仪,任命樗里子为右丞相。秦王派樗里子带一百辆车朝见周王。周王率领士兵迎接他们,态度非常恭敬。楚王很恼火,责备周王,因为他重视秦国的客人。游腾替周王劝说楚王道:“知伯攻打仇犹时,赠给他们大车,乘机随后派兵,仇犹于是灭亡了。为什么?因为没有防备。现在秦国,就是虎狼一般的国家,派樗里子用一百辆车朝见周王,周王是以仇犹的教训来做借鉴,所以派手持长戟的兵卒位于前面,让佩带强弓的军士列在后面,名义上是护卫樗里子,实际上是把他看管起来。周王怎能不担忧他的社稷呢?”楚王这才高兴起来。秦昭王即位,对樗里子更加尊重。秦昭王元年,樗里子率兵攻打蒲城。蒲城的守将很害怕,向胡衍求计。胡衍为了蒲城便对樗里子说:“您攻打蒲城,是为了秦国,还是为了魏国?为了魏国还好,为了秦国就不算有利了。卫国之所以能作为卫国而存在,是因为有蒲城。现在讨伐蒲城,让蒲城投奔魏国,那卫国一定会转而归属魏国。魏国丧失了西河之外的地区,却没能夺取回来,是因为兵力薄弱。现在如果卫国并入魏国,魏国一定强盛。魏国强大的那一天,西河之外的地区也必定危险了。何况秦王还要观察您的行事,如果危害秦国而有利于魏国,秦王一定会怪罪您的。”樗里子说:“那该怎么办?”胡衍说:“您放弃蒲城不打,我试着替您进城说一下,施给卫君一些恩德。”樗里子说:“好。”胡衍进入蒲城,对那里的守将说:“樗里子已经了解蒲城的弱点了,他扬言说一定要拿下蒲城。我胡衍能让他放弃蒲城不打。”蒲城的守将很害怕,就向胡衍拜了又拜说:“我想听听您的高见。”便献出三百斤黄金,说:“秦兵要是撤退了,请允许我把您的功劳.上报给卫君,让您享受国君一样的待遇。”因而胡衍从蒲城得到重金并且使自己在卫国成了显贵。这时樗里子解除了对蒲城的包围离开了。秦昭王七年,樗里子去世,葬在渭水南岸章台的东面。樗里子疾的家在昭王庙西渭水南岸阴乡樗里,所以人们通常称他樗里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秋三首(其一)‎ 许浑 遥夜泛①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银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老烟波② 。‎ ‎[注]①泛:弹,犹流荡。②最后两句结合了《淮南子•说山训》中一叶落而知岁 暮”和(楚辞•九歌•夫人》中“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思。‎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两句写在漫长的秋夜中,漂浮着一种清冷的气息,西风已经从翠绿的草地上兴起。‎ B. 三、四句写残萤栖身于露珠,早飞雁拂过银河,很自然地将时间由夜晚推到了黎明。‎ C. 五、六句写高树早上密不透光,天气晴好时能看得更远更清,看到远山上高树更多。‎ D. 诗中选取早秋特定景物来描写,动静结合,画面感强,又借景暗示诗人的孤寂之情。‎ ‎15. 评论家认为这首诗的尾联写得绝妙。请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①从淮南一片树叶的落下,感到自己要终老于雾霭苍茫的江边;②以“一叶下老烟波”再次点明早秋,并引发作者的哀痛之情;③连续用典,并将景和情有效结合,贴切自然,意蕴更为丰富。‎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表达技巧等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C项,“高树早上密不透光”“看到远山上高树更多”,解说有误;五六句是说,曙光初照,高大的树木依然枝叶繁茂;晴空万里,峰峦迭翠,层次格外分明。‎ 故选C。‎ ‎【15题详解】‎ 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一般要从四方面入手:第一,诗歌表达的内容;第二,诗歌表达的情感;第三,诗歌诗句在结构上的作用,第四,诗歌的表现手法。尾联“淮南一叶下,自觉老烟波”,从内容上说,从淮南一片树叶的落下,感到自己要终老于雾霭苍茫的江边;从结构和情感上说,以“一叶下老烟波”再次点明早秋,并引发作者的哀痛之情;从手法上,尾联结合了《淮南子•说山训》中一叶落而知岁 暮”和(楚辞•九歌•夫人》中“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连续用典,并将景和情有效结合,贴切自然,意蕴更为丰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引用《齐谐》中“_____,_______”两句,来写大鹛往南海迁徙时雄奇的气势。‎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月交映,水泛光,月如玉的美好景象。‎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说明沦陷区人们忘却战败的历史,竟在迎神赛社。‎ ‎【答案】 (1). 水击三千里 (2).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 浮光跃金 (4). 静影沉璧 (5). 佛狸祠下 (6). 一片神鸦社鼓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此类试题解答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1)由提示语中“雄奇的气势”,可以推知“三千里”“九万里”,得出答案: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由提示语“水泛光,月如玉”,可以得出答案: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由提示语“迎神赛社”,可以得出答案: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另外,注意易错的字词:抟扶摇,跃金,璧,佛狸祠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还没到深秋,雾霾已卷土重来,让享受了很长一段时间蓝天白云的人们有些_______。这次空气重污染过程提醒我们,大气治理还处在负重前行、任重道远的阶段,空气质量改善的幅度是有限的,成效并不________。“天帮忙”可遇而不可求。据专家分析,2017-2018年秋冬季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下降幅度较大,其中,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改善不可忽视,由于冷空气经常造访的缘故,这有利于污染物扩散。不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方秋冬季总体上呈现平均气温上升、风力减小的趋势,不利的天气气候条件可能还会时常出现,对此还须提高警惕,_______________。‎ ‎( )。专家刚算结果显示,2017-2018年秋冬季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改善,占大头的因素还是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了,PM2.5浓度的降幅中,约有2/3是“人努力”发挥了作用。抓工业、控燃煤、治扬尘、管车子,这几年各地区各部门拿出很多措施、下了很大功夫,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了很多。大气污染治理容不得半点_________,“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要不得。‎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其中,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不可忽视,由于冷空气经常造访的缘故,这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B. 其中,气象条件对改善空气质量不可忽视,由于冷空气经常造访的缘故,这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C. 其中,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不可忽视,由于冷空气经常造访,这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D. 其中,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改善不可忽视,由于冷空气经常造访,这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18.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除非通过“人努力”来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才是治本之策 B. 只有通过“人努力”来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才是治本之策 C. 减少污染物排放,需要通过“人努力”,这才是治本之策 D. 治本之策是通过“人努力”来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 ‎19.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措手不及 稳固 未雨绸缪 懈怠 B. 措手不及 稳定 防微杜渐 松懈 C. 猝不及防 稳固 防微杜渐 懈怠 D. 猝不及防 稳定 未雨绸缪 松懈 ‎【答案】17. C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文段中语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缺少中心词,“改善”后应加“的贡献”排除B、D;‎ 第二处句式杂糅,“由于……”“与“……的缘故”杂糅,排除A。‎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根据前后的暗示,前面说“天帮忙”可遇而不可求,故而治理需要“人努力”,而且必须通过“人努力”。在关联词的搭配和语气上,“只有……才”更好。‎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措手不及:突然出现意外的情况,一时无法对付。猝不及防: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这里强调很突然,人们无法应付雾霾,选“措手不及”,排除C、D;‎ 稳固:安稳牢固。稳定:安定,没有变动。文中指治理大气污染的效果不好、没有变化,选“稳定”,排除A。‎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防微杜渐: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刚有苗头或征兆时,就加以预防与制止,坚决不让它继续发展。文句强调要提前预防,所以选“未雨绸缪”。‎ 懈怠:松懈懒散,松散怠慢。松懈: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抓紧;或者指的是纪律不严格,意志不坚定。这里指对大气污染的治理不能放松警惕,选“懈怠”。‎ 故选A。‎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巧个字。‎ ‎①____?这是当今医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因为以前手术时要开大的切口,往往会留下伤疤,所以患者不仅要承受巨大的体力负担,②___。随着新型内窥镜的不断精细化发展,不仅胃和食道甚至脑和膜脏等缝隙更窄部位的手术,都可以不开切口,这种低侵害手术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随着今后高科技医疗器械的发展,③___,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的负担。‎ ‎【答案】 (1). 如何减轻患者在手术中的负担 (2). 还要承受不小的精神负担 (3). 它将更好地造福患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及衔接的能力,属于嵌入型补写,是主观题。解答本题,考生要通读全文段,把握文意,理清顺序。分析空格所在的语境,明确前后文的限定,注意前后的衔接。分析所要补写的句子,辨明其间的关系,进行补写。第一空内容要扣住话题一手术、负担,形式上要注意标点问号的暗示。第二空内容要对应前面的关联词“不仅”和内容“巨大体力负担”。第三空要注意明确主语和后面内容的提示。‎ ‎21.下面是在陕西西安举行的以“礼赞新中国书香新丝路”为主题的第29届全国图书亥易博览会的标识,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字。‎ ‎【答案】标识由西字、字母XA、丝带、城墙、数字29和70等构成,西和字母XA明确陕西西安举办地,丝带指丝路,城墙代表中国古都,数字代表第29届图书交易博览会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标识体现了“礼赞新中国书香新丝路”的主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为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首先要明确画面的主体,漫画的要素注意要找全,然后说明图形寓意时要联系题干中的主题来表述。整体构图要素为“陕西”的“西”;丝带;城墙;数字29和70。然后联系举办地、主题、标识名称来理解要素的含义,最后指出整幅图画的含义。注意字数要求。‎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授予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功勋卓著的杰出人士。2019年8月27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 ‎ 8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他们是:我国氢弹等核武器研究的专家、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于敏,连任13届全国人大代表、初心不改的农村的先进模范代表中纪兰,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孙家栋解放战争、剿匪作战、抗美援朝、边境防卫的老革命英雄李延年,解放战争中的战斗英雄、淡泊名利的时代楷模张富清,中国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全国道德模范、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代表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在“向‘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学习”的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②给其中某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写一封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作文(一)向科技工作者致敬 ‎——在“向‘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学习”的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时值70周年国庆之季,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经组织考察、统筹考虑,产生于敏、袁隆平、屠呦呦等8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这些人中,于敏、孙家栋、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5位耳熟能详的科学家,撑起了“共和国勋章”半壁江山,请允许我代表青年学生们,向五位科学前辈致敬!‎ ‎“共和国勋章”的建议人选中,五位科学家占据半壁江山,既彰显了“科技强国”的力量,也彰显了国家对科技人才的尊重与重视。而这些科学家,无论是学识还是人品,都当之无愧接受共和国勋章的奖赏!遥想于敏当年,一腔热血,填补了原子弹技术空白;袁隆平认识到“一粒粮食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也能绊倒一个国家”,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助力世界解决粮食危机;屠呦呦60年坚守,发现了青蒿素,温暖了世间人心。他们在科学前沿坚毅地探索,在重大科技领域默默地耕耘,氢弹、核潜艇、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突破,为新中国的繁荣富强打下坚实基础;杂交水稻技术和青蒿素的发现,不仅为我国粮食和医药领域、更为全人类的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你们在国人心中是最美,是名副其实的共和国脊梁,也是“科技强国”理念的最佳印证者!‎ 回顾新中国成长发展史,我们国家曾在在一穷二白的岁月里负重前行,也曾在技术贫乏的困惑里犹豫徘徊,而今,我国步入到世界舞台中央,这,都离不开科技所起到的支撑作用,也离不开科技工作者默默无闻的奉献!‎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学习的座谈会,作为青年学生代表,我想说,老一辈科学家呕心沥血,用他们的精神为我们指明前行的方向,作为后来人,我们青年人更应该奋勇前进,实现祖国复兴的伟大梦想!习主席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而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必将自己努力的成果放到人民面前,完成人民的检阅!‎ 最后,我们要致敬为国为民的科学家们!点赞每一个为中国努力奋斗的人!他们的当选实至名归,他们是真正的人民偶像,是中国最强的“明星天团”,是年轻人真正该追的星!‎ 作文(二)写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 亲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获悉您获得了“共和国勋章”的建议人选,作为学校青年学生代表,我今天怀着万分敬佩的心情给您写这封信,向您表达崇高的敬意,以及诚挚的祝福!‎ 您就是享誉全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您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攻下了“杂交水稻”的难题,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生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我们中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百分之七,人口却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而一粒种子改变了一个世界,袁爷爷,是您创造了奇迹,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您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农民伯伯都亲切的称呼您为“米菩萨”。‎ ‎“全球有一半稻田是杂交稻,能多养活4亿到5亿人,就是我的梦想,是我追求的。”袁爷爷,这是您曾经说过的豪言壮语,让世界人民为之动容!‎ 袁爷爷,您曾经无数次跟人讲述您的禾下乘凉梦,说你梦见你们种的超级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您和您的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您说,这是您真正做的梦,日思夜梦。袁爷爷,您知道吗?听了这些话,我们多么钦佩您,您是有梦想的人,您也教会我们青年人要敢于梦想,敢于幻想美好的未来。‎ 您还关心年轻人接班的问题,希望通过建立基金和现代农业博物院,焕发农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您还忧心18亿亩的耕地无法保住,还曾提案彻查国家粮库。对和粮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您来说,这些并非是一路坦途。最近一段时间,您又提出了一个新鲜的概念,将您立足的长沙打造为“国际稻都”,让这个城市成为水稻研发、展示、交易中心,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作为一名科学家,您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造福。这是一种心系天下苍生的博大胸怀,必然会在科学史上树起新的丰碑。‎ 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努力向您学习,争取为祖国伟大的复兴梦,努力!‎ 最后,祝袁爷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 青年学生代表×××‎ ‎ 2019年8月27日 ‎【解析】‎ ‎【详解】作文(一)‎ 审题:‎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材料中,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8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的名单,并且指出: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要求以青年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份在“向‘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学习”的座谈会上的发言稿。考生应该找出勋章获得者身上的闪光点,然后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也应该懂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怎样向勋章获得者学习,为祖国做出贡献。‎ 参考立意:‎ ‎1.全社会要崇尚英雄        ‎ ‎2.他们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3.沉甸甸的共和国勋章         ‎ ‎4.做有担当,有家国情怀的新一代青年 素材:‎ ‎1.屠呦呦,女,汉族,中共党员,1930年12月生,浙江宁波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 ‎2.最近,袁隆平的“豪宅”映入眼帘,非常火热。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这样一座大宅子袁隆平却全部用来搞科研!把“豪宅”当“田间”。他说到:“如果把我国内陆两亿亩地具备种植水稻潜力的盐碱地再利用起来,按照亩产两三百公斤计算,就可以增产500亿公斤粮食,就可以多养活2亿人类”。他以人民百姓为重,心系于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操很好的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优秀的品质。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以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断造福人类。 ‎ ‎3.黄旭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为响应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和号召,30岁出头的黄旭华带领20多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技术人员,在人才、技术、资源短缺的境况下,进入与世隔绝的荒岛,在大海的陪伴下开始了核潜艇的研制工作。近30年的时间里,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黄旭华淡化亲朋关系,从未回过老家,他也从未透露自己的工作单位、工作性质,连通讯地址也没有告诉家里人,他的父母、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也没有见过他。直到1987年,黄旭华的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的身份解密,家里人才知道,他是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 ‎4. 作为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程开甲一生获奖无数,他的一生,是为国铸盾的一生。1918年,程开甲在江苏出生。1946年,他赴英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到祖国,之后加入了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隐姓埋名20余年,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2018年11月17日,程开甲病逝,但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的史册上。‎ 结构层次:‎ 这篇文章题目是《向科技工作者致敬》,以副标题的形式标明该文是一篇在“向‘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学习”的座谈会上的发言稿。做为一篇发言稿,这篇文章开始概括引用材料,然后指出八位人选中,五位科学家,撑起了“共和国勋章”半壁江山,点出向科技工作者致敬的主题。文章用铺陈的方式讲述了五位科学家做的贡献,并且指出了科技兴国的重要性,作为青年学生代表,作者谈谈当今青年应该怎样做,最后,再次赞美科技工作者做出的贡献。文章分四部分,引用材料,赞美科技工作者,联系自身,呼告结束。作为一篇发言稿,内容充实,感人肺腑。‎ 作文(二)‎ 审题:‎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材料中,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8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的名单,并且指出: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要求以青年学生代表的身份,给其中某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写一封信。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情感以及对里面人物熟悉的程度,选择一位写信致意,信中可以表达崇敬,可以谈谈个人关心的问题,说说自己的困惑,也应表达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怎样向勋章获得者学习,为祖国做出贡献。应该注意的是,格式是书信体,称呼,开头、结尾格式,落款姓名以及时间,都应该注意。‎ 参考立意:‎ ‎1.跟偶像说说心里话        ‎ ‎2.你是我心中最亮的星 ‎3.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4.新一代青年的使命 素材:‎ ‎1. 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虽仅有两个足球场的大小,却扼守着江苏省连云港市、盐城市的海上要冲,是一个国防战略要岛。1985年,江苏省军区在此成立开山岛民兵哨所。次年7月,26岁的王继才被赋予守岛重任,王继才一口答应下来,瞒着家人独自上了岛。两个多月后,王继才的爱人王仕花辞掉工作,以哨员的身份陪伴丈夫守卫海岛。这一守,就是32年。即使环境恶劣,生活艰苦,王继才也从未动摇过坚守孤岛的决心。因为守岛,他无法见证儿女的成长;因为守岛,他错过了母亲的大寿、父亲的离世……32年间,他先后报告过9次涉及走私等违法事件线索。在王继才夫妇的守护下,寸草不生的小岛已青林满布,潮涨潮落,花谢花开。2018年7月,年仅58岁的王继才在执勤时不幸突发重疾去世。王继才的爱人王仕花,秉承丈夫的遗愿,依然坚持站岗,守护国土。‎ ‎2.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正因为他的努力与付出,在中国粮食最匮乏的年代,大米的产量得到提升,切切实实地解决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利用不育系培育杂交水稻并非我国首创,但最早在生产上实现这一技术的则是中国。这一技术能在中国变成“生产力”和粮食,关键人物是袁隆平。早在1975年,袁隆平和协作组成员一起攻克了制种技术难关,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不仅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也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最主要的学术带头人。袁隆平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科学奖等多项大奖,而相比他巨大的成就和贡献,我们对这位农业科学家的宣传和“估价”,还应当大大加强。‎ ‎3.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青蒿素是来自一种菊科艾属植物的提取物,屠呦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它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但这个抑制率十分不稳定。经过反复思考,屠呦呦意识到在前期的实验中,可能是因为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实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自问世以来,使数百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4. 于漪,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2月生,江苏镇江人,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她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 结构层次:‎ 本文是一篇书信体文章,内容写给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爷爷。作者以青年学生代表的身份,在获悉袁隆平被评为“共和国勋章”的建议人选后,写的这封信,主体内容分成三部分写出了袁隆平的贡献、梦想、对社会对青年的关心,条理清晰,内容充实,作者最后,表达了青年学生应该力争上游的要求,并表达了对袁隆平的祝福,是一篇不错的书信体文章。‎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 ‎(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此题可明确自己的立意后按上述的方式行文。‎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