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3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37)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父一相,由进士历南京吏科给事中。追论故相张居正事,执政忌之,出为陇右佥事。终陕西副使。‎ 万历四十一年,鸿训登第,由庶吉士授编修。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遭母丧,服阕,进右中允,转左谕德,父丧归。天启六年冬,起少詹事,忤魏忠贤,斥为民。‎ 庄烈帝即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三辞,不允。崇祯元年四月还朝。当是时,忠贤虽败,其党犹盛,言路新进者群起抨击之。诸执政尝与忠贤共事,不敢显为别白。鸿训至,毅然主持,斥杨维垣等,人情大快。而御史袁弘勋本由维垣辈进,思合谋攻去鸿训,则党人可安也。弘勋诋鸿训使朝鲜,满载貂参而归。锦衣佥事张道濬亦讦攻鸿训,鸿训奏辩。给事中颜继祖言:“鸿训先朝削夺。朝鲜一役,舟败,仅以身免。”帝是之。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七月,以四川贼平,加鸿训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帝数召见廷臣。鸿训应对独敏,谓民困由吏失职,请帝久任责成。以尚书毕自严善治赋,王在晋善治兵,请帝加倚信。帝初甚向之。关门兵以缺饷鼓噪,帝意责户部。而鸿训请发帑三十万,示不测恩,由是失帝指。无何,御史田时震劾鸿训。鸿训数被劾,连章力辩。帝不听,下廷臣议罪。‎ 明年正月,鸿训谪戍代州。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帝闻,深衔之,欲置之死。赖诸大臣力救,乃得稍宽。七年五月卒戍所。‎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B.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C.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D.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答案 D 解析 ‎ 解答本题,要把握语句的意思和句中特殊词语的词性。这句话主要表述了两件事,即给事中邓英揭发袁弘勋贪赃买官的事情,皇上解除了袁弘勋的官职;高捷上书揭发刘鸿训,皇上停止了高捷的俸禄。从特殊词语的角度分析,这里有专有名词“弘勋”“帝”“高捷”“鸿训”“维垣”等,这些专有名词有可能做主语或宾语,如果做主语或宾语,并且主语前没有状语、宾语后没有补语出现,就可以断定主语前、宾语后停顿,如果有状语或补语,就在主语前的状语前面或宾语后的补语后面停顿;比如“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一句,专有名词有“高捷”“鸿训”“维垣”,“已而”是状语,其前停顿,“维垣”后无补语,要停顿。由排除法可以得出答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庶吉士”,明代选取举人中文学优等及善书者担任,三年后考试,成绩优良者授编修、检讨等职。‎ B.“服阕”,指服丧期满。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丧期间辞官、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C.“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或主管某一事务的人,宋金时也是某些高级官员的通称。‎ D.“文渊阁”,指明代宫内贮藏典籍及皇帝讲读的地方,《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文渊阁编纂的。‎ 答案 A 解析 “选取举人”错误,应是选“进士”中优秀者担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鸿训的父亲刘一相是一位性格刚直的人。进士出身,后来担任吏科给事中一职,因为追究之前的首辅张居正的事情被执政者嫉恨。‎ B.刘鸿训在出使朝鲜时遭遇国内战乱。神宗、光宗去世后,刘鸿训到朝鲜颁布诏令,但遇到国内的战乱,就乘坐朝鲜专门为他建造的两艘大船,从海上回国。‎ C.刘鸿训出任礼部尚书时处在斗争的旋涡当中。此时,魏忠贤虽然失败,但其党羽还比较兴盛,因为刘鸿训能够主持公道,而遭受杨维垣等人的合谋排斥。‎ D.刘鸿训因为敢于直言而失去皇上的宠信。刘鸿训被召见时应对敏捷,并推荐自己喜欢的人担任要职;在关门之兵起哄的事上受到皇上责难,从此失宠。‎ 答案 D 解析 “推荐自己喜欢的人担任要职”“受到皇上责难”错误,文中的意思是刘鸿训推举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在关门之兵起哄的事情上请求发钱币,与皇上的想法不一致,由此失宠,皇上并没有在明面上责难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 译文:                            ‎ ‎                               ‎ ‎(2)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 译文:                            ‎ ‎                               ‎ 答案 (1)(刘鸿训)沿途收留难民,船因超重而毁坏。刘鸿训跳入水不太深的沙滩,坐小船,漂泊三天三夜,才得以到达登州回复使命。‎ ‎(2)刘鸿训身居要职,处理政务意志坚定。皇帝有做得不妥的地方,退朝后说:“皇上到底是年幼的君主。”‎ 解析 (1)关键词:“收”,收留;“仅”,才能;“报”,报告、答复、回复。(2)关键词:“政府”,古时称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不可”,不妥当;“冲主”,年幼的君主。‎ 参考译文 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今属山东滨州市)人。他的父亲是刘一相,由进士任南京吏科给事中。由于追究以前的首辅张居正的事情,执政的人嫉恨他,(他)离开京城任陇右佥事。以陕西副使而终。‎ 在万历四十一年,刘鸿训考中进士,担任庶吉士后授任编修。神宗、光宗相继去世,刘鸿训到朝鲜颁布诏令。刚一入境,辽阳被攻陷。朝鲜为他建造两艘大船,从海路而回。沿途收留难民,船因超重而毁坏。刘鸿训跳入水不太深的沙滩,坐小船,漂泊三天三夜,才得以到达登州回复使命。他的母亲去世,服丧期满,晋升右中允,转任左谕德,父亲去世而回。天启六年冬天,起任少詹事,违抗魏忠贤,被罢斥为民。‎ 庄烈帝即位,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任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派使者去召他。刘鸿训三次推辞,皇上不许。崇祯元年四月回朝。在那时,魏忠贤虽然失败,其党羽仍兴盛,刚晋升的谏官被大家一起抨击。各个主管事务的官员曾经与魏忠贤共事,不敢明显地为他辩白。刘鸿训到了,毅然主持公道,斥责杨维垣等人,人心大快。而御史袁弘勋本来由杨维垣等人推举,想着合谋攻击排斥刘鸿训使他离开,那么党人就可以安心了。袁弘勋诋毁刘鸿训出使朝鲜,满载貂皮、人参回国。锦衣佥事张道濬也诬陷攻击刘鸿训,刘鸿训上奏章辩解。给事中颜继祖说:“刘鸿训在先朝时被削去官职。出使朝鲜,因为船毁坏,仅仅保住自己的性命。”皇帝认为他的话是对的。给事中邓英就全力告发袁弘勋接受赃物,并说袁弘勋送千金给杨维垣,得以做御史。皇帝大怒,免去袁弘勋官职(让其)等候审讯。不久,高捷上书说刘鸿训斥责攻击奸臣杨维垣,错误地主张焚毁《要典》。皇帝以妄言责备他,停止他的俸禄。‎ 七月,因四川贼寇平定,加授刘鸿训为太子太保,进入文渊阁任职。皇帝屡次召见廷臣。唯独刘鸿训应对敏捷,说百姓困苦是由于官吏失职,请求皇上长久任用专人,指定完成任务。因为尚书毕自严善于治理赋税,王在晋善于治兵,请求皇上倚重信任。皇帝起初很器重他。关门之兵因为缺乏粮饷而噪乱,皇帝责备户部。而刘鸿训请求调发国库钱币三十万,以示皇恩浩荡,由此失去皇帝的宠信。没过多久,御史田时震弹劾刘鸿训。刘鸿训数次被弹劾,连续上奏为自己辩解。皇帝不听,发到廷臣之中议罪。‎ 第二年正月,刘鸿训被贬谪戍守代州。刘鸿训身居要职,处理政务意志坚定。皇帝有做得不妥的地方,退朝后说:“皇上到底是年幼的君主。”皇上听说后,十分恨他,想置其于死地。依靠诸位大臣极力救援,才得以稍微从轻处罚。七年五月在戍所去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尹焞字彦明。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①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于是终身不就举。‎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合奏:“河南布衣尹焞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朝廷特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不报。‎ 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置山谷中而免。绍兴四年,止于涪。涪,颐读《易》地也,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高宗渡江,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上章荐焞,谓其所学所养有大过人者,乞令江州守臣疾速津送至国门,复以疾辞。上曰:“焞可谓恬退矣。”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部侍郎兼侍讲。‎ 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今又为此议,则人心日去。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又移书秦桧言:“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天下之人痛恨切骨,金人狼虎贪噬之性,不言可见。天下方将以此望于相公,觊有以革其已然,岂意为之已。甚乎。”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焞固辞新命。引年告老,转一官致仕。十二年,卒。‎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注] ①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奸臣蔡京把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司马光等保守派官员视为奸党,称为“元祐党人”,加以打击。程颐名列其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B.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C.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D.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廷”和第一个“天下”都是名词,不可连在一起,中间应停顿,排除A、B两项。根据句意可知,第二个“天下”不能做前句的宾语,应为“有被发左衽之忧”的主语,需在其前面停顿,排除C项,故选D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发策,指发出的策问。古代科举考试把试题写在策上,令应试者作答,称为策问,内容常关涉国家大事。‎ B.处士,古代指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后来也泛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读书人。‎ C.布衣,即麻布制成的衣服,古代平民不能着锦绣之服,多着布衣,因而常用“布衣”来借指平民。‎ D.致仕,指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源于周代,汉朝以后形成固定制度。‎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有才能而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官员”错误,“处士”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这里不指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尹焞敬待老师。他因不愿诋毁老师程颐而放弃科举考试;朝廷征召他,他祭祀老师之后才上路。‎ B.尹焞德才兼备。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认为,在学问和品德方面,近年招揽的士人没有能超过他的。‎ C.尹焞淡泊仕途。他多次受到举荐和征召,但屡次推辞,皇上认为他“恬退”而授予“处士”之号。‎ D.尹焞反对议和。金人遣使议和,他上书朝廷并致信秦桧,直言陈述和议的危害,但都没有得到回复。‎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皇上认为他“恬退”是在授予“处士”之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5分)‎ 译文:                           ‎ ‎                              ‎ ‎(2)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5分)‎ 译文:                           ‎ ‎                              ‎ 答案 (1)致使尹焞隐藏了治国才能,不能被朝廷任用,不符合陛下急切求贤的本意。‎ ‎(2)不知道是陛下未曾深入谋划仔细考虑呢,还是朝中的大臣没有把其中的利害告诉您呢?‎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为:“韬藏”,隐藏;“国器”,治国才能;“副”,动词,符合;“侧席”,急切,指坐不安稳,形容求贤心切。(2)关键词为:“不识”,不知道;“抑”,连词,或者、还是;“以”,介词,把;“以”的宾语省略。‎ 参考译文 尹焞字彦明。年少时拜程颐为师,曾参加进士考试,发出的策问有诛杀元祐党人的议题,尹焞说:“唉,还可以凭借这求得俸禄吗!”没有答题就走了出来,告诉程颐说:“我不再参加进士考试了。”于是尹焞终身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靖康初年,种师道推荐尹焞,说他德行高尚,可以安置在皇帝身边以备劝勉讲论,皇帝将他召到京城,但他不想留下,皇帝赐号“和靖处士”。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联合上奏:“河南平民尹焞做学问穷究事物的根源本质,品德具备中正平和的特点,近年招募延揽的士人没有能够超过他的。朝廷特意征召,却只是赐号‘处士’让他回去,致使尹焞隐藏了治国才能,不能被朝廷任用,不符合陛下急切求贤的本意。祈望皇上对他特别加以赏识提拔,来抚慰士大夫的愿望。”皇上没有回复。‎ 第二年,金兵攻陷洛阳,尹焞全家被害,尹焞昏死而后又苏醒,门人把他抬到山谷中才得以幸免。绍兴四年,他停留在涪州。涪州,是程颐研读《周易》的地方,他开辟了三畏斋来居住,周围的人都不认识他。侍读范冲举荐尹焞代替自己,授为左宣教郎,尹焞称病辞谢。范冲奏请赠给尹焞五百金作为路费,派遣漕臣拿着诏令到涪州亲自送他启程。绍兴六年,他才开始上路,写文章祭拜程颐之后才走。‎ 宋高宗赵构渡江南迁,这时赵鼎已经离任,张浚独自做宰相,递上奏章举荐尹焞,说他的学问修养有远超时人的地方,请求下令江州的守臣迅速将他从水路送到京城,尹焞又一次称病辞谢。皇帝说:“尹焞可说是安于退让啊。”下诏让他做秘书郎兼说书,催促他启程,尹焞才入朝进见就职。不久,尹焞称病告假,授予代理礼部侍郎兼侍讲。‎ 这时金国派遣张通古、萧哲来与宋朝议和,尹焞上奏章说:“我看到本朝遭遇辽、金战祸,自古以来未曾听闻,中原地区没有能人,以致奸滑之徒作乱。如今又要进行和议,那么人心将一天天远离。不知道是陛下未曾深入谋划仔细考虑呢,还是朝中的大臣没有把其中的利害告诉您呢?”又给秦桧写信说:“现在北国使臣就在朝堂之上,天下人忧虑愤恨,如果和议一旦达成,他们一天天更加强大,我们一天天更加疲弱,日渐被剥削,天下有沦为夷狄之地的危险。天下人痛心怨恨深入骨髓,金人如狼虎一般贪婪侵夺的本性,不言而喻。天下人正把这件事寄希望于您,希望有办法改变现状,哪里料到已经这样做了。太严重了。”他的奏章和信都未获回复,于是尹焞坚决辞却了新的任命。请求告老还乡,转任一个官职后退休。绍兴十二年,尹焞去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