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 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作品和疾病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疾病,便没有文学。疾病对文学来说是隐喻与象征,文学不可能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正如没有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的人生。疾病会在任何层面上改变人生,正如疾病在文学的叙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阐释和转变的功能。也正因为此,疫情和社会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关于疫情的话语观念是文学应当格外关注的。 出于对病毒的恐惧,人们需要将它化为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对象,让其成为自己群体之外的另一群人的责任。因此,无论是客观上,还是在话语层面,传染病的特征都要求着某种群体的关联性。与其说这是一种策划好的阴谋论,不如说这是出于恐惧的人性本能反应。传染病的攻式击途径完全是借助于人性中的温情行为,比如交谈、聚会、抚摸、亲昵,因而防治病毒的方式是与人性的特质完全相反的。在病毒的阴影下,除了生物学方面的探索研究,未来的人类社会将加速向虚拟世界发展和转移。人们的身体愈加远离彼此,但人们的情感与思想会离得更近,更近并非意味着亲密,甚至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彼此裹挟的困境。 疫情也廓清了个体与社会的思想状况:如何建构自我的主体,如何处理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人关系,恰恰对应于它们的反作用力——个体性的疾病与群体性的瘟疫。疾病及作为其结局的死亡,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不同的疾病类型,让我们意识到了生命的不同方面。传染病,学让我们直接面对人的社会属性;外伤,让我们直观看到身体受到伤害后的残酷性;癌症,显示生命系统本身所出现的障碍,是一种生命系统的限度性结局。没有任何东西像疾病这样能使人完全深入地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认清生活的真实境遇。因为疾病,我们自以为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灵活移动的身体,终于跟社会价值观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了密切的关系,我们真切地意识到,身体的自由原来是如此有限而脆弱。这恐怕会带来一场话语的变革。 瘟疫是病毒与人体细胞、组织的一场战役,但如果仅限于这个说法,显然太空洞,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细节。比如,冠状病毒原本是寄居在蝙蝠身上,经过变异后用它的冠状触手与人类细胞ACE2蛋白触手发生关联,从而钻进了细胞内部,把它的RNA放置 到了细胞核里,从而攻陷了细胞,复制和生产出了更多的病毒。大量病毒从死亡的细胞中冲出来,开始攻击更多的细胞,免疫系统被遽然激活,人体面临着炎症因子风暴……我们在描述与生命相伴随的疾病的时候,就有了一种全新的话语方式。这既不是纯科学的,也不再纯然是人文比喻似的主观描,它是基于目前生物学所呈现出的一种“模糊近似”的形象化现实。这种科学与人文杂糅的话语方式,或许会成为未来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瘟疫不再是一种恐怖神话,而是一种理性可以理解的事物,尽管这种事物依然给我们输送着恐惧。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学话语在文化表述中的分量会加大,但所谓的“高科技”也愈加显现出它的局限性。我们在人工智能、5G、自动驾驶等等科技背景下,感受到的人类科技已经创造了魔法般的奇迹。但一场瘟疫,与几百上千年前的瘟疫一样,轻易就给“科技社会”以致命一击。这让我想到爱因斯坦说的一句名言:“在生物面前,我们的科学技术就像原始人一样。” 如何理解人类的生命,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话语最为关键与核心的问题 (摘编自王威廉《瘟疫、文学与话语变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疾病跟文学密不可分,在文学中是一种隐喻和象征,在叙事中承担着阐释和转变的功能。 B.出于对病毒恐惧的人性本能反应,将拉大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加速社会卷入虚拟世界。 C.生命系统本身的障碍和局限,是让自我的个体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发生密切联系的直接因素。 D.在描述疾病的时候,用一种科学与人文杂糅的全新的话语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疾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论证应当关注疫情所带来的文学话语变革。 B.文章在论证疫情对个体及其关系的影响时,使用了传染病、外伤、癌症等举例论证的方式。 C.文章引入对瘟疫发生过程较为空泛地话语表述,是为了突出全新话语方式在未来的重要性。 D.文章末段主要论证了高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瘟疫仍可以暴露科技话语的局限性与落后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文学作品和疾病有着复杂、密切而虚指的关系,所以导致疫情和社会的关系也很复杂。 B.人类社会向虚拟世界发展和转移,有利于对病毒进行防治,但会面临身心彼此裹挟的困境。 C.全新的话语变革能让疾病脱下隐喻的掩护,有利于人们理解病毒,消除人们对病毒的恐惧。 D.创造了魔法般奇迹的科学技术在瘟疫面前,不堪一击,其产生的话语因为缺少细节而无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制定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提到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到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 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摘编自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材料二: 高校如何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领域有所作为?记者就教育部日前发布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采访了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 记者:《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 雷朝滋: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十X”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快人工智能领城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特别是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等主干课程的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 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摘编自《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担当》) 材料三: 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教育部在武汉高校在设置此类专业时非常积极主动,这与武汉的产业布局有关,武汉正着力打造光谷人工智能产业。根据东湖高新区发布的《东湖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光谷人工智能产业要在核心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全国领先的人才培养基地、产业竞争力进入国内第一方阵。到2020年,光谷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00亿元人民币,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 那么,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张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一定是交又学科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时一定要打牢基础。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程辉也持同一观点。他认为低年级的大学生首先要学好数学、计算机这些基础学科知识,到高年级再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实践。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维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可以结合项目进行培养。 (摘编自《大数据机、机器人工程成爆款专业 家长看好就业前景》) 4.下列对材料一 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20年,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基本完成,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B.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2030年,科技方面,要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人才培养方面,要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 D.主要目标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凸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要求高校重视人工智能与某个学科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 B.在《行动计划》中,中小学阶段要普及人工智能基础教育,高校要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开放相关资源,参与科普工作。 C.武汉着力打造光谷人工智能产业,这样的产业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部在汉高校积极地设置大数据、机器人工程等专业。 D.人工智能人才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时一定要打牢基础,所以专家建议在大学低年级最好不要接触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 6.教育部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木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本题共3小题,15分) 创业史(节选) 柳青 一个初春的阳光灿烂的上午,嘴里噙旱烟锅的庄稼人,提粪筐的庄稼人,和倒背双手的庄稼人,纷纷从稻地塄坎上的许多小径,向梁三老汉的草棚院走去。 “哎,宝娃子买的叫啥稻种呢?” “百日黄嘛。听说从插秧到搭镰割稻子,只要一百天。” “怪!自古常言:一月缓苗,一月长,一月出穗,一月黄。这‘百日黄’少二十天,差一个节气还多哩!” “就要看打粮食怎样呢!” “听梁生宝吹,这号稻子秆秆不高,穗穗够长。” “出奇!这么说,肥料大些,也不怕长滥?” “人家说,肥料大了,只要水灌均匀,没关系咯。” “啊哈!有这么好的稻种?买回来多少呢?” “一石多。听说本互助组分毕,还有余头哩。” “要是有余头,咱也分它点试试看!……” “百日黄”稻种的生长期短,在蛤蟆滩引起了这样广泛的兴趣,庄稼人们把梁三老汉的草棚院挤得水泄不通。说话的声音很嘈杂,好像黄堡镇上的粮食市场一样。 人们把粗大的手伸进解开的口袋里,用指头捏一撮稻种,放在手掌心里细瞅,用大拇指头搓搓,用口轻轻吹去稻糠,又细瞅,把大米粒投进嘴里嚼碎,然后唾掉,然后互相交换意见。都说:成色不赖! 头上包着头巾的梁生宝,用一个升子,把稻种从麻袋里,舀到他互助组的人带来的器具里头。一群庄稼人严严实实把生宝挤在中间。大伙争着抢着,要分多出来的稻种。 在生宝起身到郭县去之前,他曾征求过村内各代表和各互助组长,如若有人愿意换新稻种的,可以凑钱给他,他可以给大伙捎办。但是有的人实在是弄不到钱; 有的人摸不清稻种究竟好坏,不愿意冒一块钱的险;有的人担心生宝办不好事情,恐怕要白白分担他的车票、路费。现在,这些庄稼人被新稻种早熟的优点吸引住了。这给生宝很大的鼓励;庄稼人尽管有前进和落后、聪明和鲁笨、诚实和奸猾之分,但愿意多打粮食、愿意增加收入,是他们的共同点。这就使得互助合作有办法,有希望了。一想到这里,他精神抖擞,容光更加焕发了。 人们拥挤着,喧嚷着,一霎时把生宝弄得头昏脑涨。…… 当院里只留下生宝一个人的时候,他把剩下的稻种一称,不住地惋惜地咂嘴。 “把它的!弄下这事!” “怎呢?”妈在屋里问。 “弄得咱不够了。” 生宝妈坐在草棚屋炕上做鞋帮,通过敞开的窗口,温和地责备儿子: “你常是冒冒失失,做事没个底底。我说你先把自家的稻种舀出再分,你说不好,要先人后已。这阵好!看弄得自家不够了吧?” “罢哩!咱用上一部分旧稻种算哩。”生宝乐呵呵地说, 梁三老汉在磨棚子里磨玉米面,听见这事,心在他胸膛里蛮翻腾。他忍耐不住,颠出磨棚,站在院里。罗面把他弄得头发、眉毛、胡子一片粉白。他用非常丧气的目光,灰心地盯着生宝,袖子和瘪瘦的手上,落着一层玉米面粉,指着生宝说: “你呀!你太能了!能上天你!给互助组买稻种嘛,你给大伙夸稻种这好那好做啥?这阵弄得自家也不够了!好!好!精明人!” 给老汉这么一说,生宝反而呵呵地大笑了。他笑继父的做人标准。生宝觉得有必要认真地向继父做点解释工作。他收敛了嬉笑,很严肃地用他学来的道理,给继父讲解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主要说明大家富裕的道路和自发的道路,有什么不同。 “啥叫自发的道路呢?”生宝说,“爹!打个比方,你就明白了。咱分下十亩稻地,是吧?我甭领导互助组哩!咱爷俩就像租种吕老二那十八亩稻地那样,使足了劲儿做。年年粮食有余头,有力量买地。该是这个样子吧?嗯,可老任家他们,劳力软的劳力软,娃多的娃多,离开互助组搞不好生产。他们年年得卖地。这也该是自自然然的事情吧?好!十年八年以后,老任家又和没土改一样,地全到咱爷俩名下了。咱成了财东,他们得给咱做活!是不是?” 梁三老汉咧开黄胡子嘴巴笑了,为了表示他的心善,不赞成残酷的剥削,他声明:“咱不雇长工,也不放粮。咱光图个富足,给子孙们创业哩!叫后人甭像咱一样受可怜。……” “那不由你!”生宝斩钉截铁地反驳继父,“ 怪得很哩!庄稼人,地一多,钱一多,手就不爱握木头把儿哩。扁担和背绳碰到肩膀上,也不舒服哩。那时候,你就想叫旁人替自个儿做活。爹,你说:人一不爱劳动,还有好思想吗?成天光想着对旁人不利、对自个有利的事情!” 老汉在胡子嘴巴上使着劲儿,吃力地考虑着生宝这些使他大吃一惊的人生哲学。 生宝坐在矮凳上,继续向坐在对面的继父宣传。 “图富足,给子孙们创业的话,咱就得走大伙富足的道路。将来,全中国的庄稼人们,都不受可怜。现在搞互助组,日后搞合作社,再后用机器种地,用汽车拉粪、拉庄稼……” 梁三老汉一听这些在他认为不着边际的空谈,便轻篾而嘲笑地眯起皱纹眼皮,问: “要几年?用机器种地要几年?明年?后年?” 生宝说不上要几年。生宝是个诚实人,他不能胡诌。他只笑不说话了。他再辩论下去,不仅没有意义,反而还会弄坏。只要不决裂,他相信,他将来能改变继父的想法。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生宝从郭县带回来的稻种“百日黄”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从大家热烈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庄稼人贪小便宜,以及愿意多打粮食的愿望。 B.对于儿子生宝分稻种把自家分的不够的结果,生宝妈只是“温和地”责备他,这种态度说明生宝妈对儿子慈母般的关心,不愿过分责备他。 C.听完梁生宝关于自发的道路的打比方解释,梁三老汉咧开黄胡子嘴巴笑了,这是因为梁生宝的话某种程度上切合了梁三老汉内心真实的想法。 D.作者在刻画梁生宝和梁三老汉两个矛盾双方时,将他们安置在分稻种这一统一事件下,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关系,加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8.梁生宝和梁三老汉,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原名“稻地风波”,后更名为“创业史”,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曾祖渊,齐太宰文简公 ,佐命齐室。祖蓁,太常穆子,父向,字景政,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既长,淹雅有器量,高祖践阼,选补国子生;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向风仪端丽眉自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翔初为国子生,举高第。丁父忧,服阙,除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宣城王主簿。中大通五年,高祖宴群臣乐游苑,别诏翔与王训为二十韵诗,限三刻成。翔于坐立奏,高祖异焉,即日转宣城王文学,俄迁为友。时宣城友、文学加它王二等,故以翔超为之,时论美焉。出为义兴太守,翔在政洁己,省繁苛,去浮费,百姓安之。郡之西亭有古树,积年枯死,翔至郡,忽更生枝叶,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寻征为吏部郎,去郡,百姓无老少追送出境,涕泣拜辞。翔居小选[注]公清,不为请属易意,号为平允。俄迁侍中,顷之转散骑常侍,领羽林监,侍东宫。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未期,以公事免。俄复为散骑常侍,侍东宫。太清二年冬,侯景围宫城,翔于围内丁母忧,以毁卒,时年四十四。翔少有孝性。为侍中时,母疾笃,请沙门祈福,中夜忽见户外有异光,又闻空中弹指,及晓疾遂愈,咸以翔精诚所致焉。 (选自《梁书》,有删改) 【注】小选:吏部郎的别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向风议/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 B.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 C.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 D.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称呼一个人,可以称其名、字、号、谥号、官职等,还可以兼称,“太宰文简公”就是兼称官职“太宰”与字“文简”,公是尊称。 B.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所以常用“践阼”指帝王即位,“ 登基”“嗣位”等词与之意思相同。 C..“起家”意思较多,在“白手起家”中指“创立事业”,在“布衣起家”中指“出身” ,而文中的“起家”则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 D.“太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醉翁亭记》中就塑造了一个“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太守形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褚翔多次升迁,深受器重。他曾多次升迁,尽管在担任晋陵太守期间被免职,但不久之后高祖便让他官复原职了。 B.褚翔文才出众,即刻成诗。一次,高祖召集群臣宴饮,命褚翔和王训作二十韵诗,褚翔就座后立即完成进呈高祖,高祖十分惊异。 C.褚翔义兴为官,受人爱戴。在义兴任上,他减少繁苛的政令,废除不必要的开支,百姓生活安定,他任期满时,吏民都请求他连任。 D.褚翔为母祈福,孝心动天。他请僧人为病重的母亲祈福,夜里竟出现异象,天亮时母亲病好了,人们认为他的真诚感动了上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司中县赫室土味突实只气入部五楼一 (1)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晚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注]斜欹,枕损钗头风。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山枕,因枕形如凹,形似山形,故称山枕。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起句交代早春季节,烘托出和暖温馨的氛围,写出了词人初感春天气息时的喜悦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词的下片,以乍试夹衫、山枕独倚、夜弄灯花三个闺中生活细节,把“谁与共”的内心独白化成了生动的视觉形象。 C.词人写“独抱浓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愁本无形,却言能“抱” ,写出了无人与共、只能与愁相拥的孤独寂寞。 D.末句“夜阑”写夜深人静,“犹”字说明剪灯花动作不止一次,写出主人公心烦意乱、夜不能寐的状态,表现了思念之深。 15.该词上阕中的“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句历来被称为“易安奇句”,请谈谈这两句“奇” 在何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以“ , ”两句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2)李清照《醉花阴》中,写诗人在重阳节赏菊饮酒、花香沾衣的句子是“ ,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B.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停止 C.于是秦王不怿 怿:高兴,喜悦 D.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字的意思和例句中的“为”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A.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阉竖恐终为其患 C.前长君为奉车 D.皆为陛下所成就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门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C.夫赵强而燕弱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 2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异日图将好景 ②赢得仓皇北顾 ③卒廷见相如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杖汉节牧羊 ⑥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⑦毕礼而归之 ⑧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A. ①⑤/②③/④⑦⑧/⑥ B.①⑤⑥/②③/④/⑦⑧ C.①⑤⑥/②③⑦④/⑧ D.①⑤/②③⑦/④⑧/⑥ 21.不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受诸宫调的影响发展起来的。 B.元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主干都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等。 C.元杂剧的角色有四大行当,即旦、末、净、杂。元杂剧一本戏一般由男主角或女主角一人歌唱,由男角唱的叫旦本戏,女角唱的叫末本戏。 D.词兴起于隋唐,在宋代发展到高峰,形成“婉约派”与“豪放派”两大流派。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体现。 22.下面是宗白华先生在《美的散步》中阐述的关于“美”的来源的框架图,请把图转换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士官属于志愿兵役制的士兵军衔序列,但不同于义务兵役制士兵,是部队教育训练管理的基本骨干、装备和技术保障的一线人才、密切官兵关系的重要纽带。军士长是士官中的高级军衔。 材料二: 最近,“八一勋章”获得者、一级军士长、“导弹兵王” 王忠心光荣退休引人关注。他入伍34年,当了30年班长,精通19个导弹测控岗位,参加过1500余次实装操作训练、20多次实弹发射演练,没有下错一个口令、做错一个动作、记错一个数据、损坏一件仪器。 34年来,他先后帮带出320多名优秀操作号手,60多名成为技术尖子或技术骨干。“兵王”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只要在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就一定会有所作为。”34年,他将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部队,从列兵到一级军士长,一个梦想,许下了一生,一个岗位,彰显着忠诚。 你认为王忠心引人关注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个原因入手,引出你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C 项因果关系错误,原文是“传染病,让我们直接面对人的社会属性”,“因为疾病,我们自以为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灵活移动的身体,终于跟社会价值观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了密切的关系”“生命系统本身的障碍和局限”不是直接因素。) 2.【答案】D 文章在末段主要是为了论证全新的话语方式的优势和特点,因为“如何理解人类的生命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话语最为关键与核心的问题”。) 3.B A项没有因果关系,导致疫情和社会的关系复杂的原因是疾病并非作为疾病本身而单独存在,疾病会对人生、社会的多个层面产生影响。C项“消除人们对病毒的恐惧”不恰当,原文是全新的话语方式让“瘟疫不再是一种恐怖的神话,而是一种理性可以理解的事物,尽管这种事物依然给我们输送着恐惧。”所以,人们对疾病还是存在恐惧的心理。D项说法太绝对,科技并非“毫无用处”,原文“科学话语在文化表述中的分量会加大”,虽然“如理解人类的生命,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话语最为关键与核心的问题”。) 4.【答案】A “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错,原文是“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5.【答案】C A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要求高.....”.曲解文意,原文为“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 ”,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B项,“中小学阶段要普及人工智能基础教育”错,原文为“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教育”。 D项,“ 所以专家建议在大学低年级最好不要接触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曲解文意,原文中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程辉认为“低年级的大学生首先要学好数学、计算机这些基础学科知识,到高年级再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实践",并没有说“最好不要接触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 6.【答案】①学科建设方面,支持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建设;②专业建设方面,研究探索“人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③ 教材与课程建设方面,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④人才培养力度方面,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⑤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⑥鼓励高校开放相关资源,积极参与科普工作。(每点1分) 7.【答案】A 大家关于“百日黄”讨论激动且热烈,从他们讨论的内容上可以看出他们愿意多打粮食的愿望,但不能因此推断庄稼人“贪小便宜”。) 8.【答案】①梁生宝先人后己,梁三老汉只为自己着想。梁生宝分稻种先别人再自己;梁三老汉主张先把自家的稻种舀出再分。②梁生宝憧憬未来,梁三老汉只顾眼前。梁生宝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相信将来会用机器种地;梁三老汉只希望能解决眼前个人的温饱问题。③梁生宝思想先进,梁三老汉思想狭隘。梁生宝认为给子孙们创业,图富足,得走大伙富足的道路;梁三老汉只图个人富足。④梁生宝乐于助人,梁三老汉精明利己。尽管大家没有凑钱让梁生宝带稻种,梁生宝依然多买稻种帮助他人;梁三老汉对于梁生宝夸稻种好,把自家稻种 分得不够后很生气,表现出他精明利己的思想。(每点2分,任意3点6分。) 9.【答案】①原名 “稻地风波”格局狭小,不能很好地反映作品的全貌。 ②“创业史”符合作品的情节发展,更能让读者认识到新中国农民创业“图富足"的决心。 ③“创业史”更能体现出几代人创业“图富足”的共同努力和艰辛付出。 ④“创业史"将新中国农民的创业和时代发展联系在一起, 更能展现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⑤“创业史”更能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倾向,对未来实现共同富裕充满了期待。(每点2分, 任意3点6分。) 10.【答案】B “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是对褚向外貌的描述, “眉目”之间不可断开。“为众所瞻皇焉”意为“他都要被众人瞻望”,与前面的“就列”连在一.起不恰当。根据句意,褚向担任的是“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故“将军”前不可断开。正确断句为“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 11.【答案】A“文简”是益号。 12.【答案】A “官复原职”错误,由原文“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未期,以公事免。俄复为散骑常侍,侍东宫”可知,褚翔并没有官复原职。 13.【答案】(1) (褚向)几岁时,父母相继去世,褚向哀痛欲绝如同成人一般, 亲戚都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关键词: 亡没、哀毁、咸) (2)略 参考译文: 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他的曾祖父褚渊,齐时任太宰,谥号是“文简”,辅佐齐室。祖父褚蓁,被追赠为太常,谥号是“穆子”。父亲褚向,字景政,(褚向) 几岁时,父母相继去世,褚向哀痛欲绝如同成人般,亲戚都对此感到十分诧异。长大之后,褚向学识渊博,性情高雅,有器量。高祖即位后,褚向被补选为国子生。褚向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秘书郎,后改任太子含人、尚书殿中郎。褚向长得端正英俊有风度,眉清目秀,每每站在同僚之中,他都要被众人瞻望。大通四年,褚向出京任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后在任上去世。褚翔起初为国子生,成绩优秀。他为父亲服丧,期满后任秘书郎,屡经升迁担任太子舍人、宣城王主簿。中大通五年,高祖在乐游苑设宴招待群臣,特地下诏命褚翔与王训作二十韵诗,限定三刻完成。褚翔刚坐下就写成进呈高祖,提拔褚翔担任这一职务,在 当时被传为美谈。褚翔出京任义兴太守,他为政洁身自好,减少繁杂苛刻的政令,废除不必要的开支,老百姓的生活很安宁。义兴的西亭有棵古树,已经枯死多年,褚翔到义兴后,这树忽然又生出新技新叶,百姓都认为这是被他的善政感动的结果。等到他任期一满,官吏及百姓去京城请求让他连任,皇上下令同意了。不久,朝廷征召(褚翔)担任吏部郎,(褚翔) 离开义兴时,百姓无论老少都追随着送他出境,哭泣着与他拜别。褚翔担任吏部郎的时候,公正清廉,不因为别人的请求嘱托而改变自己的主张,人们称赞他公平允当。不久,他迁任侍中,很快又转任散骑常侍,掌管羽林监,侍奉太子。后来,他出京任晋陵太守,在任未满一年,因公事被免职。不久又任散骑常侍,侍奉太子。太清二年冬天,侯景围困宫城,褚翔在围城内为母亲服丧,因伤心过度而去世,死时四十四岁。翔年少时就有孝心。他任侍中的时候,母亲病得很厉害,他请僧人为母亲祈福,半夜突然看见门外有奇异的光彩,又听见空中有弹指的声音,等到天亮,母亲的病就好了。人们都认为这是(上天)被褚翔的真诚感化的结果。 14.【答案】A (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愁”) (3分) 15.【答案】(6分)比喻新奇,或触景生情、融情于景(1分)以柳叶如眼、梅色如腮(1分)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万物复苏的春光,(2 分)烘托出萌动的“春心”,使离情更加浓重。(2 分) 16.【答案】(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7.【答案】B将息:调养,保养 18.【答案】C 例句与C项都是动词“做,当” 的意思。A项,动词,作为。B项,动词,成为。D项,介词,被。 19.【答案】A A项,两个加点的“以”都是介词,用。B项,介词,在/介词,对。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D项,介词,通过、经由/介词,乘便。 20.【答案】B ①名词作动词。 ②名词作状语,向北边。③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⑤名词作动词,拄着。⑥名词作动词,使眼色。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 21.【答案】C 由 男角唱的叫末本戏,女角唱的叫旦本戏。 22.【答案】“ 美”从哪里来?中西方哲学给出了不同的回答。(1 分)由儒家和道家构成的中国哲学产生了“物我一-体”的美学观,(2分)而由唯心论和唯物论构成的西方哲学则产生了“物我对立”的美学观。(2 分) 23.【答案】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