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高分作文之扮靓魔法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高考高分作文之扮靓魔法 学案 “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 这句话主要讲的是,作文要用朴实本分的情感打动读者的写法,就是生活写真法。这里的“写真”包括三个方面。①写自己的情感故事。选取自己生活中最具心灵冲击力、情感震撼力的故事,着眼于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②写亲历的情感故事。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情感故事,如表现亲情、友情、师生情等。③写熟悉的情感故事。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或表达人物情感,或抒写对真情的呼唤、赞颂等。 【佳作示例一】 父亲·老牛·麦地 北京考生 五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也煎熬着我疲惫烦躁的心。(环境描写:情境真实。)没经父母同意,我就放弃了高考。父亲并没有像母亲那样数落我,只是沉默。这并不让我奇怪,父亲就是这样老实巴交。(人物描写:神态描写与性格描写相契合。)很多时候,我甚至看不惯他——村里像他一样的壮劳力,都怀着淘金的梦想到城里打工去了,哪像他,一直默默守着贫瘠的土地,守着贫穷的乡村。在这点上,父亲犟得很,就像一头牛。对,牛!父亲就属牛!(标点选用:有情感力量。) “先去喂牛,然后跟我去麦地。”父亲一边在桌子腿上磕着鞋里的土,一边对我说。(动作描写:符合农村老农的形象。)我哪喂过牛?这样想着,我走进牛棚,端了一筐草,倒在牛槽里。老牛很大声地打了两个响鼻,似乎对我很不满。(摹写动物:动作、心理,很有生活味道。) “怎么这么粗心?”父亲走过来,用双手把稻草从牛槽捧回筐里,并仔细地搜捡起来,不一会儿就从 要走了,父亲在后面推车,老牛在前面拉车。上坡时,父亲吆喝着,说是吆喝,倒不如说是给牛鼓劲儿,因为那简直是在欢快地歌唱。而牛,也哞哞地叫,把绳索拉得更紧了。 终于上了坡。父亲对我说:“爹是农民,牛和麦地,是我的活儿。”牛似乎也听懂了父亲的话,又哞哞地叫了两声,仿佛在说: “可不,耕地也是我的活儿。”(老牛对父亲的“哞哞”回应,增添了几分真实,几许自然。)学# 我不由得肃然起敬。父亲啊,你是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可你一直坚守着农民的职责,热爱着自己的岗位,精心于自己的事业。可我作为学生,却连你养的牛都不如。我要重回学校,耕耘好自己的“麦地”…… 蓦然回首,我发现父亲、老牛和麦地,是一样质朴的肤色…… 【佳作示例二】 忧与爱 江苏考生 老王蹲在墙角,两手对插在袖筒,终于不耐烦地啐了一口。(这一场景符合传统老农形象。) 小区近来又开始搞绿化,就在老王所住的公寓后,轰隆隆的机子整天响个不停。这咬一口,那儿又吐出来,一排常青植物规矩地躺在路边。(形象地再现挖掘机的工作场景。) 老王进城一年多了,还是不能习惯这个奇怪的地方。看到这些小树,他总忍不住怀念老家那片地。 “噫,种两垄豆角哪!这么好的地!”他望着花坛,叹了口气。 老王从前可是个种田好手,手上老茧至今又厚又硬。(细节真实) 前年拆迁,老王无奈地住进高楼,地耙、平车、铁锨都没地儿放,只好当破烂扔了,只一把锄头实在舍不得,便留在了墙根。(小作者列举农村生活中的几个常见农具,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离开了土地的老王像塌陷的土坑,只有被寂寞逼疯的草在向上生长。(此句写出家园、田园、人心的荒芜。) 那块地,他回去看过几次。晒豆腐干似的被晾在那儿,没有动静。 他觉得心疼,那份烦忧藤条般缠捆了笑容。老王是个粗人,提炼不出“家园荒芜”这样的概念,他只是担忧。像担忧秋日里留在地里没收的一亩庄稼,担忧扔在墙角的一包麸皮,或者一只秃了尾巴的老黄狗。(写出老王对家园的牵挂,每一样都很真实。) 他抛弃了它们,他被逼无奈。 始终是放不下的,生活可以一夕之间改头换面,而对土地生生不息的爱哪能说断就断? 忧与爱像利箭刺入皮肤,因为深,所以痛。 老王渴望重回故土,哪怕再扛一扛锄头。 然而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失了根的农民,他能如何反抗?唯一可以慰抚自己的:还好,还有一把锄头。 “举——前探——”老王扛着锄头在一群老头老太太前做着示范,“好,回落——收!”戴眼镜的老人们略显生疏地扛好了锄头。(如同亲身示范,真实再现农村锄地场景。) 老王啐了口唾沫在手上,想起前些日子自己被邀来做“锄头健身操”的教练,他稍一迟疑地也就答应了。 因为他肩扛锄头时,心里那份空落落的感觉才会淡一点,那块干旱的心地才如久旱逢甘霖——滋润起来。 最近,老王又开始了新研究——“铁锨健身操”。 沉溺于此,只因他不知如何排解他的忧,正如不知如何安放他的爱。 佳作示例一: 本文考生用朴素的语言,展开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刻画了父亲安于使命、默默奉献、质朴乐观、尽责敬业、认认真真的劳动者形象。文章情感浓郁,得益于以下几种手法: 一是摹写自然事物,如老牛对父亲的“哞哞”回应,增添了几分真实,几许自然; 二是重视生活细节,如“父亲走过来,用双手把稻草从牛槽里捧到筐子里,并仔细地搜拣起来,不一 佳作示例二: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的功底: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再现生活场景,勾勒文章细节,并在这些生活的真实中灌注情致。农村常见的劳动工具锄头在文中承载着作者对农业文明远逝情境的阔大思虑,由于落实到了农民的感觉之中,文章中呈现的“田园荒芜”之忧才尤为牵动读者的情思。 【佳作示例一】 爱的生命线 湖南考生 第一次见着父亲的手,是在家中翻箱倒柜时无意间寻着的一张照片上,那是1995年冬天父亲与母亲结婚时照的。照片上的父亲,意气风发,蓄着当时流行的中长发,双手干净而修长,尽管手背晒得有些黑,但他仍给人一种很有力量、很有精神的感觉。(人物形象描写:年轻时候的父亲的手,运用了特写镜头法,细节真实) 我拿着照片端详了好一会儿,然后兴冲冲地拿去给母亲看,母亲看了有些惊喜,问我是从哪里找到的,没等我说话,她又感叹道:“看你爸爸那时候多年轻,现在都老了啊!”我指着照片上父亲的手对母亲说:“看,那时候爸爸的手多好看,手掌大,手指也长。”母亲看了好一会儿,喃喃道:“那时候没干过什么活儿,手当然漂亮,看看他现在的手,成什么样儿了。”我本想去看看父亲现在的手,却因事耽搁了,后来就忘记了。 (从第三者角度两次写到父亲现在的手,一次“感叹”,一次“喃喃”,语气不同,内容各异。) 再次见到父亲的手,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那时候,同学不知从哪里学来一种看手相的游戏,“小半仙”们一个个拿起对方的手指指点点,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回到家,我拿起母亲的手煞有介事地为她讲解:“这是生命线,这是爱情线,这是事业线……”父亲坐在一旁看我为母亲看手相,突然说要我也替他看看。我慢慢拿起父亲的手,触到他皮肤的那一刻,我愣住了,那种感觉让我想起了戈壁滩上的胡杨树的树皮,干燥粗糙,(想象合理)我的心头涌起一股心疼,轻轻将父亲的手移到眼前端详。这是一只怎样的手啊,黯淡的肤色映不出一丝生命的光彩,因为常年与机油打交道,指甲里满是黑色的油渍,大大小小的伤痕布满手背,犹如一块锈迹斑驳的铁片,哪里还辨认得出生命线的痕迹,几十条黑线纵横在生命线的上方,将它分割得七零八落,却也将它扩展得很宽很宽。我的眼眶湿了,我亲爱的父亲的手,从光滑年轻到粗糙苍老,这么多年的劳作,他却从未向我提及。(从细节描写角度写父亲现在的手:符合职业特点。) 泪眼蒙昽中,我依稀看到了父亲在烈日下劳作的模样,他蹲在地上,手上满是油污,他挨着滚烫的发动机,他拧着细小的螺丝,他的汗滴进浓烟里,他的手背上,黑色的伤口上面覆着刺眼的红色血迹。在寒冬里,他也不能停下来坐在火炉边烤烤火,父亲说每一桩生意都是一笔收入,每一笔收入都不能放弃。为这个家,在寒冬里,他也咬牙坚持着,手里拿着冰冷刺骨的铁制工具,他的手又被冻得裂开了……我的父亲,用他的双手撑起了我们的家。我吸了吸鼻子,我想对他说:“您的生命线很长,我愿意伴您终老。”(再次运用特写,这一组镜头下的父亲的手,让人心疼。) 【佳作示例二】 不会模糊的三原色 广东考生 底色:平淡的灰白色 我把切成一片片的榨菜倒进锅中,随着“嚓嚓嚓”的炒菜声,菜香味就弥漫在狭小的房子里。灰白色的烟雾折射出我真实的年龄:六岁。 我们一家三口来自农村。在城里租了两间小屋住下后,妈妈进了制衣厂,爸爸成了“棒棒军”中的一个,专门在码头帮人家挑东西。妈妈的工作服是灰白的,爸爸成天穿的衣服也是灰白的,我所借读的小学校服也是灰白色的。(“灰白色”底色,来自农村,属于典型的农民工家庭。) 爸妈回家后,趁着吃晚饭的机会,我把灰白色的考试卷伸到了爸爸眼底下,让他签名。爸爸灰白色的脸上洋溢出笑意:“也不错,读了两个月书,考个71分,不错!”他的这句话没有激起妈妈的反应,倒是让我觉得我的脸也变成了灰白色,我恨自己无能。(抓住局部,特写脸色。) 妈妈说:“儿子,只要你品质行就可以了!分数算不了什么。”(注重品质,暗示品质才是真正的底色。 衬色:耀眼的天蓝色 六岁就能干家务活的我,伴随着长江号子声,转眼就迈进了十一岁的门槛,我平平淡淡地读到了八年级。这时老爸成了交通协管员,衣服变成了天蓝色。老妈也成为了车间主管,她的衣服由普通厂服变成了管理层所应有的天蓝色。恰巧,我的校服也是天蓝色。 (在写作本段过程中,作者贴切地用色彩的逐渐变鲜艳来抒写人物命运的好转和奋斗路途的艰辛。爸妈一个由“棒棒军”成为“交通协管员”,一个由制衣厂工人变成车间主管。) 吃完早餐,我背起书包去学校之前,向老爸伸出手:“区里组织初中生参加全市素描比赛,我入围了。请老爸奉献20元交通费!”老爸从天蓝色的制服中掏出一张百元大钞,很爽快:“拿去,其他的算消费,不用找了!”这话可惹笑了老妈,她抻了抻自己的天蓝色衣服:“你这小孩子虽其他一般般,能画一幅好画,写一手好字,也不错!” 两个月后,我领回了全市初中生素描一等奖的证书,对老爸老妈说:“市里教育局出钱让我们这十个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利用暑假去海南三亚写生一个月!” 老爸老妈有些惊奇,他们回过神后只淡淡地说:“这也好,你可以看到天蓝色的海洋了!比我们有出息,能看到耀眼的天蓝色!” (这两段抓住局部,特写父母衣服的颜色。而“我”在爸妈的进步面前也不示弱,变成美术功底超群的初中生。) 正色:炫目的粉红色 与天蓝色海洋相处一个月后,又过去了五个年头。我们在城里落了户口,父亲成功竞选为居委会副主任,成天穿着粉红色的制服忙里忙外的,那粉红色显得炫目。母亲也穿上了炫目的粉红色衣服,她是制衣厂的代理厂长。而我…… (从“灰白色”到“天蓝色”,再从“天蓝色”到“粉红色”,层层相扣,这就使得全文主旨不断加深,层次不断清晰。) 初夏炫目的阳光送来了我的面试通知书,粉红色的封面上“中央美术学院”几个字令人心花怒放。连父亲母亲也被吓呆了:“儿子呀,想不到你真的能考上!” (相对于父母身上可喜可贺的色彩变化,“我”也拿到了特写粉红色的录取证书,显现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佳作示例一: 作文要写出真情,必须心中有真情,这就要在生活中有敏感的发现、细腻的感受。 本文作者抛弃一切虚假的内容,回归真实的内心,回归生活的实情,这就是没有技巧的技巧,也是大 佳作示例二: 作者用三个小标题来紧紧扣住“色彩”行文,令全文颇有吸引力。学# (1)角度新颖,切题很准。该文作者在准确理解命题材料寓意后,能紧紧地围绕农民工子女所面临的“灰白色”“天蓝色”“粉红色”三个“有色板”,来突出人生重要阶段的三个瞬间,这就使得其吸引力和感染力无法阻遏。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艰辛和努力奋斗过程,是本文侧重描述的内容。本文能获得满分,与这一人生七彩的亮色是分不开的,这正是作者构思文章的聪明之处。 (2)事件新颖,时间清晰。行文过程中作者时刻不忘以“色彩”直接描述清楚主人公“我” 和父母的奋斗历程。“我”之所以能使自己的人生七彩逐渐展示出来,离不开父母亲的言传身教。父母着装色彩的变化,很明确地标示了他们勤勉奋斗的艰辛过程,这很自然地影响了“我”。而色彩变化能紧紧围绕“我”的年龄增长来进行,灰白色、天蓝色、粉红色,都是层递式地变化着的。“我”最初进城读小学,基础不理想,但是经过调适目标,还是获得了人生阶段所应有的色彩。这种色彩的象征意义,与主旨的展开和升华密不可分。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一提到冬天,我们总会想起凛冽的北风,飘落的雪花,口中呵出的白气……,可是总有一件或是一些事会让我们对某一个冬天有不一样的感觉。 以“这个冬天不算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要有景物描写;③标点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抄袭。 【立意指津】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是“这个冬天不算冷”,通过题目的组成看,应该 【好句观摩】 冬天带来的寒气遍布每个角落。西北风刮来,让人感觉寒风刺骨。光秃秃的树木可怜巴巴地耸立在道路两旁,曾经生机勃勃的小草也终于支持不住,都枯萎发黄进入了梦乡。 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不畏寒风,亭亭玉立的一排排柏树。在校园的走廊两旁,闪动着一个个绿色的身影。在寒冷的冬天里,柏树还是那样浓郁苍翠生机勃勃。 在这寒冷的冬天里,晨炼的人群不畏严寒,随处可见。在茫茫的雾气中,人影在不停地晃动。年轻人如同比赛场上的运动员,个个精神抖擞,他们嘴里吐着热气朝气蓬勃的奔跑着。老年人也走出家门,容光焕发地在广场上伸伸手、踢踢腿,还时不时地跳一跳。别看他们是老年人,运动起来不比年轻人差,他们有的还踢毽子,跳跳绳,顽强地与刺骨的寒气拼搏着。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镜头一:法国某著名百货公司,人潮涌动,中国游客争相购物。 镜头二:美国总统特朗普五岁的外孙女,用中文声情并茂地背诵《三字经》。 镜头三:中国高考前夕,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发微博鼓励中国考生“未来将因你们而生”。 镜头四:非洲马里,中国工人在援建医院的工地上热火朝天地工作着。 镜头五:中国产的仿制刀具经过各种破坏性测试后仍完好无损,德国网友一脸惊叹。 镜头六:西班牙足球俱乐部,前来求学的中国少年在绿茵场上训练,挥汗如雨。 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看了以上六个镜头,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两三个镜头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津】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仿照17年全国2卷,由几个场景组合材料作文,考生 【例文赏析】 镜头里的人情冷暖 前年初夏,我从敦煌、嘉峪关转道张掖去西宁,途经门源镇时,大片油菜花在蓝天白云和祁连雪山的映衬下异常灿烂,油菜花的金黄色和青稞田的青绿色,交叉形成大块纯净的色彩。我临时起意下车,端起相机跑向田垄。一个收青稞的男人直起身来擦擦汗说:你这相机挺高级吧,能给我们照几张吗?见我点头,他飞快骑上摩托跑回家喊来妻子和妹妹,妹妹还抱着两套新衣边走边套上,脸上的高原红像两朵红杜鹃。 这一家子可能觉得是在拍电影,或者说准备要当明星了,他们紧张得手足无措,眼睛也眨个不停。我怕人家太紧张,就让他们坐在青稞地上,一边跟他们聊天,一边换上200毫米长焦镜头。半月后,他们收到我从成都寄去的片子,在电话里激动得语无伦次,说要把照片放大了挂在客厅。学…… 前年秋,我去川南尧坝古镇采风。这是个深山里的千年老镇,镇上的孩子平时就在小巷深陌里转来转去,很少出远门。当时,他们有的爬上榕树用弹弓射麻雀,有的溜进青苔湿滑的深院高墙捉迷藏。小家伙见我在拍摄,揩着鼻涕跑来围观。他们从显示屏上看到自己,笑得活蹦乱跳:“哎呀,这真是我呀?”“赵冬瓜的鼻子好黑哦。”离开时,孩子们拉着我的手说:“叔叔,好久又来哦。” 前不久在西双版纳,我邂逅了一对重庆情侣。芭蕉林里,小伙子提着两个胀鼓鼓的拉杆箱和一个旅行包,漂亮女孩则嘟着小嘴儿挎个小包像在逛商场。小伙子悄悄告诉我,女孩正和自己闹别扭,这“最后一次想你”的旅游是对他的终极考验。在路上,我用相机替这对帅哥美女抓拍了很多画面。在孔雀坝,穿过密林的阳光慢慢融化了女孩心里的坚冰,她摘下路边的一朵蒲公英,冲男友俊朗的脸庞上噗地一吹,那散落的花蕊儿面粉般落到到小伙的眉毛、鼻梁上。女孩扬起的长发在阳光下舞蹈,银铃般的笑声似林泉悦耳……一个月后,小伙子兴冲冲打来电话说,旅游回去他们就结婚了,那些融入芭蕉林、傣寨和泼水节的旅游花絮,如风拂柳般撩拨着他们的爱情。小伙子说,今后要把小日子过得比镜头里好上百倍。 当然,也不是每次拍摄都这么高大上。有一次黄金周,我去婺源虹关乡采风,游人汹涌,到处响着咔咔嚓嚓的快门声。在古巷里静静居住了许多代的当地居民,对这种突如其来的被拍摄有些反感。我正朝民居里一个吃橘子的小男孩按快门,忽然,那孩子抓起一坨石块砸在我的相机遮光罩上。孩子的母亲冲我笑着。 行走的地方越多,越发现:镜头虽小,却装得了整个世界,也容得下人情冷暖。 关于“生活写真”这个专题,你想起了哪些熟悉的生活片段,有哪些心得和感悟,请把它们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