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全国)31
2018届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 训练(全国)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吴仲俊 [宋]吴锡畴 背人春事①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 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棟花风。 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②老来同。 注 ①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②作恶:指忧郁不快。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从离别之时的自然现象入手,前两联,侧重于景物描写,写暮春季节所特有的景象;后两联,侧重于写人,“微吟”“半醉”是通过动作、神态等相关细节描写来彰显人物的情态。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背人春事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构思巧妙。由“春去”引出“人去”,渲染了友人间离别的氛围,奠定了情感基调。②手法精妙。“背人”使用比拟手法,借春天的离去形象表达诗人的感伤。“浅紫”“深红”使用借代手法,以“次第空”写出繁花的凋零,营造了暮春时节感伤的氛围。③用词精妙。“空”字使用精妙,形象地写出春天离去的空寂之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抛球乐 [南唐]冯延巳 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 鉴赏 开端第一句“逐胜归来雨未晴”,先由时节和天气写起,在时节与天气之间,表现了一种矛盾情况。时节是美好的游春逐胜的日子,而天气则是阴雨未晴。“逐胜”,指春日争逐于游春赏花之事,意兴原该是高扬的,但阴雨天则使人扫兴。“雨未晴”似乎也透露一种将晴而未晴之意。词人“逐胜”已经“归来”,虽在阴雨之中,却也未曾放弃“逐胜”的春游。在这种种矛盾的结合之间,便已显示了一种繁复幽微的感受,既有兴奋,也有怅惘。既有春光之美好,也有细雨之迷蒙。这开端一句看似非常平淡,实已蕴含了足以引发人心触动的多种因素。像这种幽微婉曲的情境,只有最为敏锐善感的心灵才能感受得到,也只有最具艺术修养的词人才能表现得出来。 接着“楼前风重草烟轻”一句,写的正是这情绪触引中的眼前所见。“楼前”二字,表面只写词人倚立楼头,为以下写楼前所见之景物做准备,但词人“逐胜归来”,依然倚立楼头,就是内心由于逐胜之游引起了一种触引感发。“风重草烟轻”使心中原已触引起的一种感发,更为滋长和扩大。“风重”,是说风力之强劲;“草烟轻”,是说草上烟霭因风吹散而逐渐消失。表面写眼前将晴未晴的景色,然而“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种景色,正是引起人心微妙之触发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如能够观察到风力之“重”与草烟之“轻”,此人必是已在楼头伫立了相当长的时间了。 于是词人对四周的景物情事也就有了更为清楚的认知与更为深刻的感受。因此下面继之以“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听”的叙写。“谷莺”,是才出谷的黄莺,正是鸣声最为娇软之时,这种鸣声正代表了春天所滋育出来的最新鲜的生命。何况这种娇软的莺啼,又是从繁枝密叶的花树边传送过来的,有声,有色,这种情景和声音所给予词人的感发,当然就较之第二句的“风重草烟轻”更为明显和动人了。如此逐渐写下来,大自然的景象便与词人的情意逐渐加强了密切的关联。于是下一句的“水调声长醉里听”便写到了人的情事。“水调”是一种哀怨动人的曲子。“水调”且“声长”更可想见声调之绵远动人。何况词人还在后面又加了“醉里听”三个字,这就不仅写出了饮酒之醉,而且因酒之醉更增加了词人对歌曲的沉醉。这首词从开端的时节与天气一直写下来,感受愈来愈深切,写到这里,真可以说是引起了千回百转的无限情思。有了如此幽微深切的感发,便不由人不想到要寻找一个足以将这些情思加以投注的对象,于是词人遂终于在最后写出了“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两句深情专注的词句。这两句真是表现得珍重缠绵。“款举”是极其珍重尊敬的态度,“金觥”是极其珍贵美好的器皿,金觥中又是极其芳醇的酒浆,最后更加一“劝”字,当然是劝饮之意,如此珍重地想要将芳醇的美酒呈献给一个值得呈献的人,词人心中所引发洋溢着的是无比深挚芳醉的情意。最后结之以“谁是当筵最有情”,意谓在今日的筵席之上,哪一个才是真正能够体会这种深浓的情意,值得呈献这一杯美酒的有情人呢?于平淡的叙写中逐渐加深了情意的感发,表现出内心深微幽隐的一种投注和奉献的追寻与向往之情,这正是冯延巳词的一贯特色。 为了突出“将晴未晴”的心境,词人在前四句作了哪些对比?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逐胜归来”与“雨未晴”的对比。②春日争逐于游春赏花之事,意兴高扬;阴雨天又使人扫兴,情绪郁闷。③无法言明的清愁与谷莺之声的欢乐对比。④“风重”“草烟轻”营造一种意境,使人有一种清愁的感觉,但从谷莺的欢乐中又使人振奋。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舟呈灵晖 [南宋]徐玑[注]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 所喜同舟者,清羸亦好吟。 注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与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和赵师秀(号灵秀),合称“永嘉四灵”。 鉴赏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此句点明了泊舟的地点是野桐林。一个“又”字点明诗人像这样漂泊在外已不止一年了。春风又起,一年又过去了,“我”依然在漂泊,羁旅之思蕴蓄其中。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人在旅途,且就着月光欣赏一番旅途的景色吧:楚天碧蓝,一轮明月高挂;春来水涨,柔风拂面,月影在水中荡漾。这里,诗人选用明丽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悠远、空明、静谧的意境。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可惜身在他乡。王国维说:“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诗人正是以乐景写哀情,含蓄地表达了只身在外的漂泊之感。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这里,由前两联的借景抒情转为直抒胸臆。官职卑微,仕途困顿,何时能靠近京师,得朝廷重用?所居地偏远,这就更加触发了诗人内心的失意愁苦之情。 “所喜同舟者, 清羸亦好吟。”所幸的是,船上还有一个长得清瘦、喜欢吟诗的旅伴,与“我”志趣相投。这才让寂寞孤单的旅途有了一点点乐趣。也许正是船上这位旅伴让诗人想起了同样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徐照吧。这是一首典型的律诗。前两联写景抒情,后两联直抒胸臆。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从整首诗来看,诗人的感情经历了由忧到喜的变化。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有很强的艺术性,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诗人用了“乐景写哀情”(或者反衬)的手法。②楚天碧蓝,明月高挂;春来水涨,柔风拂面,月影在水中荡漾。诗人选用明丽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悠远、空明、静谧的意境。可惜身在他乡,漂泊在外。③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诗人正是用乐景写哀情,含蓄地表达了在外漂泊的失意之愁。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 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鉴赏 金诗在结构上不同于惯常的起承转合的思路,而是突如其来地先写一个“打起黄莺儿”的动作,然后层层递进地叙明原因。为何“打起黄莺儿”?是因为不让黄莺在枝间啼叫。为何“莫教枝上啼”?是因为黄莺的啼叫声惊扰了佳人的好梦。为何特别恼怒黄莺“惊妾梦”?是因为它的啼叫破灭了佳人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会面的希望。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抽丝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所以,它不仅篇法圆熟,而且在结构上也曲尽其妙。 刘诗是一首宫怨诗。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这里,只用了七个字,就把诗中人的身份、处境和怨情都写出来了。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他三句都是环绕、烘托这一句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使无人的“金屋”显得更加凄凉。环顾屋内四下无人,很是凄凉,但在阳光照射下,也许还可以减少几分凄凉。现在,屋内的光线随着纱窗日落、黄昏降临而越来越昏暗。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为无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觉。屋内无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声喧闹,春色浓艳,呈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或许也可以减少几分孤寂。现在,院中竟也寂无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末句“梨花满地不开门”,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补充和引申;也遥应第二句,对诗中之人起陪衬作用。 两首诗均以“春怨”为题,但诗中都没有“怨”字,请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怨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金诗借事抒情:女主人公将枝头的黄莺赶走,因为它的啼叫声惊醒了自己的美梦,使她没能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诗歌在对一个生活细节的记叙中,寄寓了一份闺“怨”。(通过动作展现:用女主人公被黄莺惊醒,起来打黄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不得梦到辽西的烦闷,体现了女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含蓄而蕴藉地表达了“怨”的主题。) 刘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中借落日、空庭、满地落花等景物表现主人公孤独、落寞的心情。一个女子置身于这样凄凉孤寂的环境之中,注定要以泪洗面,充满愁怨。 问题直击 作为古诗鉴赏最常见的考点与考题,赏析表达技巧在一轮复习结束后遗留下来的问题主要有:①审题不准,明明是要答修辞手法的却答成了表现手法(狭义的)。②对所用的技巧判断不准确。③具体赏析时机械套用,牵强附会地答出表达效果。问题的解决,主要放在关键的第一步上——准确判断所用的表达技巧。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元日田家① [唐]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③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④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 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官四川之时。②蛮榼:酒器。③乌龙:晋朝时,有以“乌龙”为家犬命名者。后世以乌龙代指犬。④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鉴赏 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四川之时,但全诗并未有愁怨之情。首联写南村北村雪后初晴、红梅映雪的美景。清晨,家家户户打开家门欢度元日,一派祥和之景。颔联写男男女女携带了美酒去串门,狗儿欢快地迎接客人的到来。颈联写人们相遇之后只相互问好,祝愿长寿,酒桌上人们相互举杯,谈笑风生,哪里还有什么光阴催老暮景之类的感慨。其中“但祝”暗含诗人对自己的告诫:不要提贬官之事。尾联写诗人在感受了农家民风的淳朴、节日的欢乐之后,流露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继而表达了对回家的渴望。全诗体现出诗人厌倦官场生涯,向往回归自然的情趣。诗中泥土味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意境清新可喜。 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作者、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暗含了一种愉悦之情。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可笑可叹。③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迫切。④在田园生活中的怡然自得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诗人的怡然自得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 [宋]苏轼 东武①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②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注 ①东武:此处指密州治所诸城。②相将:相随,相伴。 鉴赏 词的上片写雨后暮春景物,并抒写了惜春的意绪。开头三句从城南引水入城工程写起,因为这关系到“曲水”的水源,为下片埋下伏笔。然后详写暮春景物,以“卧”“堆”两个动词形容花叶遍地狼藉的状态;将“红”“碧”两个表示色彩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借指花、叶,显得十分形象和精练。再写“枝上残花”荡然无存,于是向江边追寻春天的踪迹,而“三之一”则是他寻春所获得的一个既令人失望又使人略感安慰的结果。 下片写曲水流觞的现场盛况以及对当年兰亭陈迹的感慨。“官里事”四句,词人感叹官衙事务纷繁,自然界又多风雨,轻闲而明丽的日子竟没有多少。“相将泛曲水”两句,正面写曲水流觞的现场盛况。“满城争出”句,由充当热心观众的全城百姓渲染出曲水流觞现场的盛况。结尾两句紧承上文,感慨史事,发思古之幽情,蕴蓄了词人韶光易逝、物是人非之感,带有鲜明的哲理意义。 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表达了词人作为地方长官与民同乐的惬意和自得之情;②蕴含着词人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人生感慨。 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畏人[注] [唐]杜甫 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 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 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 注 本诗创作于诗人漂泊蜀中的第三年(公元762年)。 鉴赏 首联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绚丽的春天景色:春天到来了,花儿漫山遍野开放,鸟儿到处欢快地鸣叫。按说“阳”景应该对应的是“舒”情,然而杜甫实际表达的却是极其浓重的愁情。诗歌后两联就暗示了这种愁情。杜甫怀着这种心情看到了春天绚丽的景色,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失衡,他责怪这景物不解人意,他遗憾这景物不能与己同悲,他感到自己竟然不如花草。美丽的景色与自身的境况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不幸。 颔联以时空对举的方式创造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万里”是一个具有广阔意义的空间类词语,表述了景物的空间状态,同时也表述了此时的杜甫距离都城长安极其遥远;“三年”是一个具有较长意义的时间类词语,表述了景物的时间状态,同时也表述了此时的杜甫离开都城长安的时间已极其漫长。这种遥远和漫长代表的是他在漂泊岁月中的时局感受。此时,官名与文名的双重失意使杜甫深深地感受到了自身之孤微。而这种孤微之感在阔大之境的反衬之下显得更加突出。 首联和颔联是写景,通过写景间接地表情。颈联和尾联则是直接表情,是在丽景和阔境的反衬下形成的极其深沉的愁情和对自身孤微的认识,也可以说是对自己性格的反思,是一种自伤的情怀。“畏人”,害怕与人交往,因此在“万里清江”边“成小筑”(指杜甫草堂);“褊性”,性格孤僻,因此适合在幽静之所过幽人般的生活。既然“畏人”“褊性”,因此“无心”,对别人的来访不存任何希望,只能任由榛草长满了门径。 总之,虽然杜甫在此诗中也运用了以景衬情的诗家常法,但这“常”中又有“不常”在;具体而言,这种“不常”即以丽景衬哀愁以及以阔境显孤微,而这两种技法对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在尾联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尾联所写是诗人生活之处已是门庭杂草丛生,就连马都不愿意从这里走过。首联中写的虽是早春美景,但诗人漂泊他乡的愁情更浓;颔联写诗人离开都城很远也很久,失意的诗人总倍感孤微;而自己不敢见到他人,只适合过眼下这种幽居的生活,所以在尾联中用荒芜的庭院小路来揭示诗人的处境与内心的孤苦。 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宋]朱敦儒① 直自凤凰城②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 ①朱敦儒:两宋之交词人,洛阳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十四年后,词人避乱南方时。②凤凰城:汉长安城中有丹凤阙,后因此称长安为凤凰城、凤城。 鉴赏 上片侧重写离别的痛苦,下片侧重写对重逢的盼望。多年离别,万里相思,自然幻想着有一天能够重逢。因此,一切象征重逢、重合的物象,都会引起词中主人公的感触。月亮虽然常缺,但一个月也有一夜重圆。牛郎星和织女星虽远隔银河,但每年七月七日也有一天团圆。人为什么不能团圆呢?“如何不见人归?”这个“人”是指谁?“归”到何处? “人”是指词中主人公和他离散了的亲人。“归”是归到十四年前“擘钗破镜”的地方。要把这一切幻想变为现实,就只有赶走金兵,收复失地,还于旧都。什么时候是“人归”的时候呢?春天“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杜鹃声对渴望归去团圆的词中主人公是一个敏感刺激,引起他无限感慨。“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有杜鹃,年年唤“不如归去”,已经听了十四年了,明年春天,后年春天又将如何呢?人生有限,归去无期,字里行间,凝聚了词人多少辛酸的泪水啊!有国,才有家,词从侧面含蓄地流露出词人多么希望北伐中原,驱除金虏,还我河山。词人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与对国家深沉执着的爱完全融合在一起。从另一侧面也表现出词人对南宋小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强烈不满。 结句从上文一月一次团圆的月亮,一年一度相会的牛郎织女星,进而联想到一年一度南来的塞雁。塞雁来去,自有定期,人不如雁,能不深悲?塞雁一年一度南来,词人已数过十四番了,那么,第十五番呢?第十六番呢?……词意有余不尽,给读者留有想象余地。 词人在这首词中以自己的悲惨经历感受了人间妻离子散的痛苦,以深刻的富有强烈感情的笔触写出了这个时代的悲剧。通过对定期团圆的月亮、牛郎织女,定期催归的杜鹃,定期南来的塞雁的感触,使他盼望归去团圆的感情形象化、深刻化了,将对亲人的怀念与对国家的热爱两种感情熔铸在一起了,充分表现了朱敦儒词的爱国精神。 结尾两句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什么作用?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最后两句是对全词情感的总结和深化。这两句,写自北宋灭亡后,词人避乱江南十四年间,年年徒望塞雁归去而自己却不能北归,用人与“雁”的对比,突出了国破家亡之恨。“塞雁”这一典型意象,暗承前文“天涯海角信音稀”,表现了亲人离散、音信不通的苦闷。“年年看”“一十四番”,突出了时间之久、思念之苦、盼望之切,与前文的“如何不见人归”照应,使情感更为深切感人。 问题直击 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是高考及复习中的重中之重。考生在此存在两个“老大难”问题:①分析概括不准,②分析概括不全。问题的存在,说到底还是掌握不了分析概括情感的具体路径。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十分需要掌握、细化分析概括情感的具体路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