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学案

‎(一)文言文阅读 全国卷5年考情导向 试卷 体裁 出处 题材 命题方向 ‎2016年全国甲卷 史传 《明史·陈登云传》‎ 不畏权贵、关心百姓的明朝大臣 ‎①文言断句;②文化常识;③文意概括与分析;④文言翻译 ‎2016年全国乙卷 史传 《宋史·曾公亮传》‎ 老谋深算、熟知政务的宋朝大臣 ‎2016年全国丙卷 史传 《明史·傅珪传》‎ 守正不阿、为官清廉的明朝大臣 ‎2015年全国Ⅰ卷 史传 《宋史·孙傅传》‎ 耿直敢言、忠君爱国的宋代官员 ‎①文言断句;②文化常识;③文意概括与分析;④文言翻译 ‎2015年全国Ⅱ卷 史传 《北史·来护儿传》‎ 雄略超群、深受百姓爱戴的隋朝官员 ‎2014年全国Ⅰ卷 史传 《旧唐书·于休烈传》‎ 恪尽职守、好学不倦的唐朝史官 ‎①实词解释;②文言断句;③文意概括与分析;④文言翻译 ‎2014年全国Ⅱ卷 史传 《明史·韩文传》‎ 刚正不屈、疾恶如仇的明朝清官 ‎2013年全国Ⅰ卷 史传 《明史·马文升传》‎ 文武全才、关注民生的明朝重臣 ‎①实词解释;②筛选信息;③文意概括与分析;④文言翻译 ‎2013年全国Ⅱ卷 史传 《旧唐书·李揆传》‎ 远见卓识、追逐名利的唐朝宰相 ‎2012年全国卷 史传 《宋史·萧燧传》‎ 刚直敢言、政绩卓著的宋朝大臣 ‎①实词解释;②筛选信息;③文意概括与分析;④‎ 文言翻译 ‎ ‎ 命题方向一 断 句 ‎ (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 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 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参考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是万历五年(1577)的进士。授职鄢陵知县,(因政绩好)被征召回朝授予御史。外出巡视辽东,上奏章陈述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上奏请求加速建立赏赐首功的制度。皇帝改派他巡视山西。陈登云回到朝廷,恰逢朝廷的大臣正在争论设立太子的事情。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由于贵妃家人暗中阻挠。‎ 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直言,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而且广泛交结术士一类的人。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由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功臣权贵之人,用巧言蛊惑朝廷士绅。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皇后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因为尊重圣德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 扰乱设立储君,暗中谋划奸邪之事,以后还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奏章呈上,贵妃、郑承宪都大怒,同朝官员也替陈登云畏惧,但皇帝把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复。过了很久,他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又奏告贬谪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奏告罢免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奏告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员,壬午年以前害怕淫威,就摧残刚正为柔顺;壬午年以后拘于情面,就把正直变为谄媚。‎ 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二十年来,因为刚强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百分之一二。背着朝廷培植党羽,追求贪欲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的,谏官反而占了一半。谏官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备受屈辱到这种地步,怎么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家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当初进用的人选。”‎ 趁机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外出巡视河南。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济百姓。陈登云多次巡视地方,裁断事情严厉。因为久居此官位应当提升为京官,却多次搁浅,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考生答案 误区诊断 学生甲 A 连词“且”连接一个分句,其前应断开,主语“承宪妻”前要断开,该生不能灵活运用虚词、名词等标志词断句,导致误选。 学生乙 B ‎“事由己发”是“扬言”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该生不明“扬言事由己发”的句子结构和句间关系,随意断句,导致误选。 解答断句题,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用标志判断法既快又准,但考生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判错的情况。其原因是不能结合语境,不会灵活运用,以致误判。‎ 本题画线句子的大意是陈登云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所犯的罪过。标志性词语“且”字连结郑承宪的又一罪状,表示更进一层,前面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比较B、C两项,区别点在“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之间。根据语法关系,“扬言”是动词,应紧接宾语“事由己发”,另外,“用以”一词在此处表目的关系,也应该与前面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故选C项。‎ 一、灵活使用标志法断句(针对短板一)‎ 断句一靠理解文意,二靠断句标志。标志词是断句的依据。下面是常见的标志词:‎ ‎1.虚词——文言文中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等虚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句首发语词、表敬副词、叹词 夫、惟、盖、凡、窃、请、敬、即、若、至若、若夫、且、且夫、虽 句尾语气词 也、乎、哉、矣、耶、耳、焉 句中连词 以、为、而、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是以、继而、纵使、然则 句首时间词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2.名代——借助文言文中的一些专用词,诸如人名、字号、时间、地名、年号、官职名等以及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来断句。这些词在句中往往作主语和宾语,可帮助我们断句。‎ ‎3.对话词——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4.句式标志词——通过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等,以及一些固定句式来断句。常见的固定句式有“如……何”“唯……是……”“非唯……抑或……”“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得无……乎”等。但像“焉”“者”“为”“且”这类虚词,其位置很灵活,如若不了解这一点,就会出现断错的情况。如“者”,可以放在句中表停顿,也可以在它后面断开,但当它作代词讲时,就不能断开了。例如:‎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该句中的“者”后就不可断开。‎ 所以,在使用标志判断法断句时,对于一些位置不太固定的虚词不可先入为主,要结合语境,灵活使用,准确判断,不能硬套方法。‎ 二、抓句子谓语,进行无标志断句(针对短板二)‎ 对没有标志词语的句子进行断句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和句间关系。句子一般由主谓宾构成,句子内部不能断开,主语前宾语后要断开。‎ 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如:‎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2014·浙江卷)‎ 语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加、逾、深、腾、达、谓、识等。这些词语中可能做谓语的有:加、逾、腾、达、谓等。然后根据这些谓语往前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比如:“加”,“以谦德”是介宾短语,做状语,是来修饰限制“加”的,此处,“以谦德”是状语后置,故可以判断“谦德”后要停顿;再如“谓”,其主语应该是“时人”,宾语部分应该是“常公能识真”‎ 这个主谓短语,这样可以判断“时人”前要停顿。‎ 参考答案: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处可断可不断)‎ 三、断句歌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专 项 练]‎ 一、(2016·全国乙卷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的前提是疏通大意,理解句意,注意标志性词语,抓住名词、动词分析。首先通读选文,大致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然后运用排除法断句。“盗悉窜他境”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齐全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移书诘盗”意为下发公文追究盗贼,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参考译文】‎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任会稽知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每年受镜湖泛滥之苦。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水利工程的益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任郑州知州,因他的政治才能声名在外,(本州的)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夜不闭户。曾经有人故意让客人说丢失了财物,发出通告,要求(州府)捉拿盗贼,曾公亮回复说:“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二、(2016·全国丙卷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 ‎【导学号:32112004】‎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 [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的意思,再根据职位的变迁进行断句。由上文可知,傅珪参与编写了《大明会典》,也在“瑾恶之”之列,结合原句“降珪修撰”可知前边的“镌”是“削减”的意思,必须与“官”搭配,故“官”后应断开,排除A、D两项。C项,“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中的“进”是“晋升”的意思,“左中允”是其宾语,两者不可断开,故C项错误。]‎ ‎【参考译文】‎ 傅珪,字邦瑞,是清苑人。明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改任庶吉士。弘治年间,授予编修一职,不久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完成后,升任为左中允。武宗即位,凭借在东宫时的恩德,升任为左谕德,充当讲官,编修《孝宗实录》。当时文学侍从不攀附刘瑾,刘瑾很憎恨他们。刘瑾说《大明会典》在刘健等人手中完成,耗费很多,削减参与编修者的官职,降傅珪为修撰,不久又因为《孝宗实录》编成,升任左中允,再升翰林学士,历任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替费宏担任礼部尚书。‎ ‎[综 合 练]‎ 三、(2016·合肥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19分) ‎ ‎【导学号:32112005】‎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 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閤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迁东上閤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讨安南,为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入辞,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达顿首谢曰:“臣得凭威灵灭贼,虽死何惮!”初度岭,闻前锋遇敌苦战,欲往援,偏校有言当先为家基然后进者,达曰:“彼战已危,讵忍为自全计。”下令敢言安营者斩。乃卷甲趋之,士皆自奋,传呼太尉来,蛮惊溃,即定广源。师次富良江,蛮舣斗舸于南岸,欲战不得,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已而蛮果来,击之,大败,乃请降。师还,拜荣州防御使。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 元丰中,迁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马军,超授副都指挥使。以训阅精整,除一子閤门祗候。数被诏奖,进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哲宗立,迁为使,徙节武信。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毅敏。‎ 达起行伍,喜读书,神宗以其忠实可任,每燕见,未尝不从容。尝问:“用兵当何先?”对曰:“莫如爱。”帝曰:“威克厥爱可乎?”达曰:“威非不用,要以爱为先耳。”帝善之。‎ ‎(选自《宋史·燕达传》,有删改)‎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B.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C.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D.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也/遣达援取戍卒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 D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断句题时,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数帅兵深入敌境”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遣达援取戍卒辎重”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C项,选择D项。]‎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长老指年纪大的人,与此不同的是,长者往往指有德行的人。‎ B.累迁又称迁累,指多次升迁官职,迁的含义与授、拜、除相同。‎ C.顿首指叩头,是古时候的九拜之一,以头叩地即起而不停留。‎ D.燕见指古代帝王闲暇时召见或接见臣子,也泛指公余会见。‎ B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迁”有两个主要意思:贬谪、放逐;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与“授、拜、除”含义不同。]‎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燕达素喜行伍,英武挺拔。他自幼喜爱军事游戏,与同辈的孩子玩耍,将他们编排成军阵行列;长大以后,体格健壮,擅长骑射。‎ B.燕达英勇善战,作风顽强。夏人来犯,他率兵出击,多次凯旋;即使后来啰兀失守,燕达援助遭遇伏击,损失颇重,但因孤军与敌人作战,活下来的士卒也不少,未被神宗怪罪。‎ C.燕达宅心仁厚,谦逊退让。前锋遇敌苦战,他不顾部下反对,亲自率兵救援;主帅获罪,他甘愿同受责罚,没有独自接受恩赐。‎ D.燕达文武兼修,用兵以爱。燕达征战之余,爱好读书;神宗曾经询问他用兵的要领,他主张以爱为先,博得了神宗的赞赏。‎ C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没有独自接受恩赐”错误,原文有“以主帅得罪而独蒙赏,乞同责,不听”,意思是燕达想着与主帅共同受责罚,但朝廷没有同意。]‎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神宗谕之曰:“卿名位已重,不必亲矢石,第激勉将士可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达默计曰:“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吾示之以虚,彼必来战。”(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神宗告诉他说:“你的名望与地位已经很高,不必亲自冲锋陷阵,只管激励将士就可以了。”(得分点:“谕”“矢石”“第”各1分,大意2分)‎ ‎(2)燕达暗自考虑道:“用兵之法在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我把薄弱环节暴露给他们,他们必定前来攻打。”(得分点:“默”“致”“虚”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儿童时,和同辈的孩子戏耍,总是摆出军阵列队的样子,年龄大的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长大后,体态魁梧,擅长骑马射箭。因为才能和武艺成为禁兵,被授为内殿崇班,任延州巡检,戍守怀宁寨。夏人三万骑兵逼近城,战斗一整天没有胜负,燕达的部下仅有五百人,他跃上战马奋力搏击,所向披靡。擢升为鄜延都监,多次率兵深入敌境,九次作战都得胜而归。啰兀失守,派燕达援取戍守士兵和军用物资,被敌人堵截,边打边往南去,失散很多人。‎ 神宗因为燕达孤军和敌人作战,活下来的士卒也不少,多次升迁为西上閤门使、领英州刺史,任秦凤副总管。征讨打败河州羌,于是木征投降。升任为东上閤门使、副都总管,实授任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郭逵招抚征讨安南,(燕达)担任行营马步军副都总管。入朝辞别的时候,神宗告诉他说:“你的名望与地位已经很高,不必亲自冲锋陷阵,只管激励将士就可以了。”燕达叩头致谢说:“我得以靠声威消灭敌人,即使死了也不怕!”初次度岭,听说前锋遇到敌人苦战,想要前去救援,校官说应当先替自家考虑然后再前进。燕达说:“那里战斗已经危急,岂能忍心为了保全自己而考虑。”下令敢谈论设立营寨驻扎的人斩首。于是起兵前往,士兵都很振奋,传声呼喊太尉来了,蛮人惊慌溃败,立刻平定了广源。‎ 军队在富良江边停留,蛮人把战船停靠在南岸,想交战却不能,燕达暗自考虑道:“用兵之法在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我把薄弱环节暴露给他们,他们必定前来攻打。”不久蛮人果然来了,攻打他们,蛮人大败,于是请求投降。班师回朝,授为荣州防御使。因为主帅犯了罪而独自受到奖赏,请求共同受责罚,没有被接受。‎ 元丰年间,升任金州观察使,加步军都虞候,改为马军都虞候,破格任副都指挥使。因为训练检阅精良整齐,授他的一个儿子为閤门祗候。多次受到下诏奖赏,晋升为殿前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哲宗即位,升为使,调节度武信军。去世,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毅敏。‎ 燕达起于行伍,喜欢读书,神宗因为他忠实可靠,每次在闲暇时召见他,都从容地与他交谈。曾经问他说:“用兵应当以何为先?”他回答说:“是爱。”皇上说:“以威统爱行吗?”燕达说:“不是不用威,要把爱放在最先罢了。”皇上认为他说得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