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Ⅰ专题二练案二概括分析传主事迹贡献品格及成因含解析 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Ⅰ专题二练案二概括分析传主事迹贡献品格及成因含解析 人教版

练案二 概括分析传主事迹、贡献、品格及成因 ‎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19分)‎ 材料一 如果将植物的分布在世界地图上标注,青藏高原是一块少有记载的空白。更让人忧虑的是,人类对种子的研究步伐,远远追不上植物消逝的速度……钟扬要做的,就是为祖国盘点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 ‎1964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的钟扬,少年早慧,勤奋刻苦。1979年,钟扬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谁曾想,这个无线电专业毕业的少年,因1984年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而与植物结缘。‎ 植物学中,也有“领土”。“晚清时期中国贫穷落后,缺乏种子资源保护意识,英国人先后来华采集了几万颗种子、2 000多种珍稀植物。”钟扬心中发酸。西方人从中国拿走的珍稀种子和苗木,把英国这个只有1 500种植物的岛国装扮成世界植物的圣殿,更让西方在植物学研究中掌握话语权。‎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挪亚方舟”。‎ 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野外科考的艰苦超乎人们想象,经常七八天吃不到热饭。晚上,住的是牦牛皮搭的帐篷;冬天,盖三床被子也无法抵御寒冷;路上,常常被突袭的大雨冰雹困在山窝窝里……为了规避种子遗传之间的杂交问题,每走‎50千米,才能采一个样;一个地方的两棵取样植物,至少相隔‎20米;一个物种,需要5 000个优质的种子。夜以继日,殚精竭虑,一个夏天,他和学生们能采500个样。‎ 如今,这些种子被精心保存在零下20摄氏度、湿度15%的冷库中,仿佛坐上了一艘驶向未来的时空飞船,将在80年到120年后,为那时的人们绽放生机。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千米,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 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 - 8 -‎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16年艰苦磨砺,钟扬帮助西藏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申请到西藏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个理学博士点,为藏族培养了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带领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不仅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空白,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钟扬的骨灰被他的学生庄严地撒入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的浪花会将他的骨灰送到青藏高原的每个角落,成为祖国山河的一部分,而他,永远也不会与这片深爱的土地分离。‎ ‎(张烁《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材料二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近500块中英文展板上的文字都经他反复斟酌。上海自然博物馆图文项目负责人鲍其洞说,当初找到钟扬,没敢奢望他会接下这个要求高但回报少、时间紧却周期长的“烫手山芋”。没想到他二话不说就揽下了。每条不到200字的文稿,涉及天文、地质、生物、人文等学科,文字要求兼顾准确性、前沿性和可读性,通常一天只能讨论十几块图文。钟扬常和他们一字一句斟酌,他的50岁生日就是在自然博物馆的讨论会中度过的。‎ ‎(颜维琦《钟扬,用一生书写种子的故事》)‎ 材料三 红树是一种适应海岸生活的植物,以往最北存活在浙江温州。一次钟扬提出,现在气温变暖了,也许上海也能种活。这是前人不曾有过的设想。上海的海岸线很脆弱,如果有红树,对于生态保护将大有裨益。钟扬在南汇投入了这项尝试。从小苗长大需要50年,成为红树林则要100年甚至更久,种树者自然看不到这一幕。但钟扬说,这是我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 ‎(董少校《复旦钟扬:不忘初心追梦人》)‎ 材料四 世界范围的种质资源赛在发达国家一直不见硝烟地进行着,耗资8 000万英镑的英国邱园“千年种子库合作计划”就旨在以技术输出的方式纳入各国的种质资源,并计划在2020年收集到全世界25%的植物物种。‎ ‎(王丹阳《青藏高原上的“种子方舟”》)‎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过去中国缺乏种子资源保护意识,在植物学研究中缺失话语权,这坚定了钟扬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决心。‎ B.在野外科考任务中,钟扬不畏艰险,独自跋涉50多万千米,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 8 -‎ ‎ 000多万颗种子。‎ C.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 D.钟扬艰苦援藏16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钟扬带领学生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多万颗种子,为中国植物种子库丰富了种质资源。‎ B.在西藏大学,钟扬开创了全新的生态学科,培育了科研人才,将生物多样性研究推向世界。‎ C.钟扬积极参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斟酌、讨论中英文展板上的图文,耗费了大量心力。‎ D.钟扬为保护上海脆弱海岸线而创造性地尝试种植的红树,是他希望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钟扬收集种子,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造种子的“挪亚方舟”,其意义不在当下,而在未来。‎ B.青藏高原是植物学研究的空白地带,地理环境恶劣,科考道路艰辛,因此钟扬着力培植当地科研力量。‎ C.红树以往最北存活在浙江温州,但在上海种植红树的尝试并非没有科学依据,只是其效用短期不可见。‎ D.钟扬一生矢志报国,他去世后,学生们遵照他的愿望将其骨灰撒入雅鲁藏布江,让他与深爱的土地相融。‎ ‎4.(概括传主事迹)作为科学家,钟扬身上体现了哪些科学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 8 -‎ ‎5.结合文本,说说“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包含哪些内容?(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12分)‎ 先生谢幕航天日 英魂长笑苍穹中 ‎2019年4月24日是中国第四个航天日。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到月球探测,中国航天人在浩瀚苍穹铸就了壮丽的中国风景。四年前的今天,举国同庆首个“中国航天日”。而病榻上,一位航天老人静静地仰望着窗外的蓝天,唯有痴迷的目光和翕动的唇角吐露出内心的深情。这是最后的仰望吗?‎ ‎96岁,漫长而又短暂。航天强国的梦想,就像穿越一个世纪的火焰燃烧了他全部的生命。‎2016年4月24日21时10分,这位心怀童真、慈祥和蔼的老人平静安详地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带着一如婴孩般的微笑。他,就是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著名飞行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陈士橹。‎ 为航天而生,为航天而去。陈士橹,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鲜红党旗下,他把信念、忠诚与热爱洒满祖国的万里长空。‎ - 8 -‎ ‎(摘编自人民网《陈士橹:先生谢幕航天日 英魂长笑苍穹中》)‎ 筑梦航天,拓路苍穹 ‎1920年9月24日‎,陈士橹出生于浙江东阳一个普通的耕读之家,少年陈士橹目睹了当时国家有国无防、科技和工业落后、受尽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情景。“这些经历,成为我选择航空航天作为终生事业的初衷。”陈士橹曾不止一次这样说。‎ ‎1945年6月,25岁的陈士橹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毕业于西南联大,之后留校任助教。后来他又先后在清华大学航空系、交通大学航空系、华东航空学院任教,为实现自己“航空救国”的抱负不断努力着。‎ ‎1956年,陈士橹被派往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莫斯科寒冷的气候导致陈士橹关节炎发作,他强忍着疼痛,废寝忘食、刻苦钻研,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需要三年多才能完成的副博士学位论文,成为该校史上第一位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也是1956年教育部选派的100名进修教师中最快拿到学位的人。他创建的简捷计算机动飞行的气动性能新方法,被专家称为“陈氏机动飞行算法”,获得了导师的高度评价。‎ 留学归来的陈士橹随华东航空学院西迁来到西安,自此在祖国的西部大地扎下了根,受命创建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开创了我国宇航工程科技教育的先河。‎ ‎(摘编自光明网《陈士橹院士:剑指苍穹 耕天探月》)‎ 治学严谨,精益求精 陈老师治学严谨,不允许敷衍塞责、马虎大意,敢于直言不讳。记得师兄南英告诉我,陈老师有两次当众批评过人。第一次,是在1987年的一次硕士生论文答辩会上,陈老师发现一名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有些问题,曲线图有的坐标没有标注,有的物理变量没有标注单位,让人读起来费解,于是当场指出,连坐在答辩现场的指导老师也一起批评,他说:“做学术不能这么不严谨,你们今后是要为国家的航天事业负责任的!”第二次,是在1988年的全国飞行力学学术会议上,一位工程界的资深专家做学术报告时,出现了一些差错,公式推导也有些乱,更严重的是他的报告中自己原创的内容较少,学术价值不高。陈老师听后,毫不客气地对他说:“学术报告不能这么做呀,学术报告一定要有原创性!”‎ 陈老师就是这样,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对此,我也深有体会。‎ ‎(摘编自王志刚《今生的幸运——怀念我的导师陈士橹老师》)‎ 春风化雨,桃李葱茏 一代宗师居长安,耄耋美名天下传:桃李芳菲遍华夏,著述等身满飞船。‎ - 8 -‎ 陈士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他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研究潜质和创新思维,而对博士生学位课程的考试成绩并不十分在意。他要求研究生在做学问或论文选题时,既要体现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水平,开拓交叉学科的前沿阵地,又要紧密结合国家工程实际,勇于承担重大科研课题。他总是和大家一起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意见,注意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 数十年来,陈士橹培养了飞行力学博士、硕士56名,其中包括我国自行培养的飞行力学专业第一、第二位博士和博士后,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栋梁。‎ ‎“毕生耕耘志在航天谱写华章,潜心治学厚德载物后世楷模。”西工大人文与经法学院党委书记鲁卫平如是敬挽陈老。‎ 一个世纪的上下求索,陈士橹院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摘编自《人民日报》《陈士橹:星斗其志 毕生不移》)‎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2016年4月24日,为航天强国的梦想奋斗了一生的著名飞行力学专家陈士橹与世长辞,所以这一天被确定为“中国航天日”。‎ B.陈士橹选择航空航天作为终生事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少年时期目睹了当时国家有国无防、科技和工业落后、受尽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情景。‎ C.陈士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意见,注意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但他也曾因为学生治学不严谨而对其当众批评。‎ D.数十年来,陈士橹培养了飞行力学博士、硕士56名,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栋梁。‎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陈士橹具有开创性。他成为第一位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创建了“陈氏机动飞行算法”,还获得了导师的高度评价。‎ B.为航天而生,为航天而去。陈士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他对祖国的信念、忠诚与热爱让人深受感动。‎ C.文章中多次引用传主的话和他人的评价,主要是为了增添文采,同时也是为了使文章更真实,内容更丰富。‎ D.材料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陈士橹的一生,主要介绍了他的航空报国愿望、求学经历以及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8‎ - 8 -‎ ‎.(概括分析传主品格)作为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陈士橹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练案二 概括分析传主事迹、贡献、品格及成因 ‎1.B B项,“独自跋涉50多万千米”有误,文中说的是“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千米”。‎ ‎2.B B项,“开创了全新的生态学科”有误,文中说的是“带领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 ‎3.C A项,“其意义不在当下,而在未来”有误,其意义不仅在当下,而且在未来;B项,因果关系有误,他着力培植当地科研力量的原因是他认为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D项,“遵照他的愿望”无中生有。‎ ‎4.①填补空白的探索精神;②不畏艰辛的实干精神;③严守规程的谨严精神;④着眼未来的创新精神。‎ ‎5.一粒种子的初心是指年轻的钟扬因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而与植物结缘,了解到晚清时期中国贫穷落后,缺乏种子资源保护意识,而英国人先后来华采集了几万颗种子、2 000多种珍稀植物的史实,内心产生的保护物种的想法。‎ - 8 -‎ 一粒种子的梦想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植物学家的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挪亚方舟”。二是钟扬慢慢意识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所以他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 ‎6.A A项,强加因果,‎4月24日被确定为“中国航天日”并不是因为陈士橹院士在这一天去世。‎ ‎7.B A项,“他成为第一位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分析错误,原文为“成为该校史上第一位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选项扩大范围。C项,“主要是为了增添文采”分析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中多次引用传主的话和他人的评价的主要作用不是为了增添文采,而是增加真实性,让材料更有说服力,更能体现传主的特点。D项,“材料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陈士橹的一生”分析错误,材料不完全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8.参考答案 ①热爱祖国,志存高远。陈士橹因目睹国家的落后局面而树立了航天强国的远大理想,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奋斗终生。②刻苦钻研,废寝忘食。求学期间,陈士橹克服了恶劣的环境,强忍身体的病痛,刻苦钻研,最终取得了一系列成就。③治学严谨,精益求精。陈士橹治学严谨,不允许敷衍塞责、马虎大意,对学术不严谨的学生当众批评,教育他们精益求精。④厚德载物,潜心育人。陈士橹是新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为我国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培育了大批的栋梁。‎ 解析 解答本题,应先筛选出传主的有关事件,圈出他人的评价,根据这些内容来概括人物的特点。从文中来看,少年陈士橹立志报国。25岁毕业于西南联大后留校任助教。又先后在清华大学等学校任教,为实现自己“航空救国”的抱负不断努力。被派往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期间,刻苦钻研,废寝忘食,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 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