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苏教版仿写(含对联和修辞手法)学案(江苏专用)
考点3 仿写(含对联和修辞手法) 命题规律 考查形式 命题趋势 仿写考查综合性强,一般与得体、修辞、对联结合起来考查。修辞手法一直是江苏高考考查的重点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材料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 1.题型、分值将保持稳定 2.复习备考时,重点关注修辞、对联等题型 1.(2016·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A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借代。A项,出自《鸿门宴》,将他人比作“刀俎”,自己比作“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使用了比喻的手法。B项,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尧”和“舜”指代贤人,有作为的人,使用了借代的手法。C项,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指把战争或争斗变为和平、友好。“干戈”,盾牌和戈,泛指武器,多借指战争;“玉帛”,古时国与国间交际时用作礼物的玉器和丝织品,代指和平、友好。本句使用了借代的手法。D项,“情人眼里出西施”是谚语。“西施”原是春秋末期越国的美女,后来代指心上人。此句表示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处不美,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真题点评】 该命题继续沿用2015年命题的形式,继续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修辞,2014年考查对仗,2015年考查比拟,2016年考查借代,考查的修辞手法都是考纲中要求掌握的。在考查形式上,将修辞手法放在熟语中进行辨析, 因此,理解熟语的意思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此题体现了命题人注重传统文化的思想导向。 2.(2016·江苏卷)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 ②评书 ③昆曲 ④木偶戏 B.①昆曲 ②评书 ③古琴 ④木偶戏 C.①古琴 ②木偶戏 ③昆曲 ④评书 D.①昆曲 ②木偶戏 ③古琴 ④评书 B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意思是说戏曲演员们借助表演揭露人性,借前人旧事来展现今朝面貌。“假笑啼”对应昆曲演员们的表演。②“关节”“绘声绘影”“连环”体现了评书说书人的高超技巧和评书章节回合的特点。③“白雪阳春”“雅曲”“高山流水”符合古琴的特点。④“傀儡”“舞台”“机关”符合木偶戏的特点。] 【真题点评】 该命题体现了2016年江苏高考的新亮点。要求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选取合适的对联,这种考法既引导考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又促使考生理解对联的雅致精美,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古典情韵。 3.(2015·江苏卷)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B [本题考查诗句的修辞手法——比拟(拟人和拟物)。A项,意为春风试着用神奇的刀尺,精心剪裁出春天的红花绿叶。“试”“裁”是人的动作,用了拟人。C项,说芍药花“含春泪”,“蔷薇”“卧晓枝”,把花写成美人, 拟人。D项,一“偷”一“翻”,采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南风这位旧相识的顽皮可爱。B项,意为浮萍碎处,映现出远山的倒影;小船过时,听到划过草叶的声响。是从视觉与听觉角度来写的,并未运用比拟手法。] 【真题点评】 该命题继续沿用2014年命题形式,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修辞手法,2014年考查对仗,2015年考查比拟,考查的修辞手法都是考纲中要求掌握的。在考查形式上,将修辞手法放在诗句中进行辨析,虽然比在现代文中考查稍难了一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命题的思想导向,注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4.(2006·江苏卷)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解析】 仿写时要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同时也要写出节日特点。 【答案】 (示例)唯在清明,江南江北,共祭先贤;或在春节,将一锅锅水饺,煮成千年不变的和和美美与欢欢乐乐。 5.(2005·江苏卷)在“沙砾”“星星”“蜡烛”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溪流》的格式,写一组句子。 溪 流 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 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 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 是你欢快的旋律。 【答案】 (示例一)沙砾:没有金子夺目的光芒,也没有雨花石古朴的典雅,但风雨中那声声的沙沙,是你心曲的流淌。 (示例二)星星:没有太阳博大的恩泽,也没有月亮皎洁的神秘, 但夜空中的那点闪闪,是你仅存的薄力。 (示例三)蜡烛:没有华灯炫目的瑰丽,也没有星光迷人的柔情,但烛光中的那点摇曳,是你人生不懈的追求。 (2016·江苏卷) (真题见“真题体验”T1)。(3分) 现场采样 阅卷点评 抽样1: C 该生没有辨清借代和借喻的区别,误认为“干戈”比喻战争,“玉帛”比喻和平。此处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干戈”是武器,代指战争,“玉帛”是丝织品,代指和平,都是“部分代整体”。 抽样2: B 该生不明“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意思导致误选。“尧”和“舜”指代贤人,指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此处属于借代中的“个别代一般”。 增分指导: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由于它们都不出现本体(借喻只出现喻体,借代只出现代体),因而很容易混淆。区分办法有二:(1)把握二者的概念。“喻”是追求相似性,“代”是追求相关性。(2)可采用替换法。能够将其替换成明喻的是借喻,反之,不能替换的则是借代。 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D.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A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B项,“孤帆”代指船。C项,“长安”代指朝廷。D项,“红颜”代指美女。]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导学号:54012040】 A.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C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把月亮比作“玉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把洞庭水比作“白银盘”,把洞庭山比作“青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把自己高洁的情感比作玉壶里的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D.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C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C项,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干戈”原为作战工具,这里代指战争。A项,“人似秋鸿”“事如春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风飘絮”喻“山河”,“雨打萍”喻“身世”,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雨如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下列俗语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刀子嘴,豆腐心 B.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C.耳朵是棉花做的 D.兵败如山倒 B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比喻手法,把“嘴”比喻为“刀子”,“心”比喻为“豆腐”;B项,借代手法,“芝麻”代指不重要的事,“西瓜”代指重要的事;C项,比喻手法,把耳朵比喻为棉花;D项,比喻手法,把兵败比喻为山倒塌。] 技法1__掌握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掌握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打比方 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D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将雪比作梨花。B项,将西湖比作西子。C项,将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飘絮,将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浮萍。D项,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用“蛾眉”代指杨贵妃。] 2.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请体味语境,参照画线句的结构和字数拟写出中间两个比喻句的喻体。 朋友,给你一颗青春的种子,把它种在胸膛里。希望它在闹市,是一盏明亮的路灯;在原野,是;在江河湖海,是;在寒峰之巅,是一株乐观的雪莲。 【答案】 一棵向上的春苗 一朵奔腾的浪花 精要点拨 比 喻 (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作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构成必须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 (二)比拟:“变个脸” 3.下列句子中,和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泰戈尔《飞鸟集》) A.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冰心《繁星》) 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闻一多《死水》) C.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 D.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B [例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珍珠似的白沫”运用的是比喻手法,“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运用的是拟人手法。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 精要点拨 比 拟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2)种类。①拟人;②拟物。 (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三)借代:“做代表” 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B.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D [D项运用的是比喻手法。A项“衣冠”代指达官贵人。B项“珠翠”代指宫女。C项“孤帆”代指船。] 精要点拨 借 代 (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特征代本体;②具体代抽象;③专名代泛称;④形象代本体;⑤部分代整体;⑥材料代本体。 (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四)夸张:“说大话” 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这山峡,天晴的时候,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B.“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十一二岁的小伙计,歪着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 C.红军十五天五战五捷,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为此,毛主席写了光辉诗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D.“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这滴泪,凄切、深挚,千年之后,于每一个朗月高悬的无眠之夜,在相思悲愁者的眉间、心上静静流淌。 B [B项运用的拟人手法。] 精要点拨 夸 张 (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扩大夸张;②缩小夸张;③超前夸张。 (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 6.下列诗句与“疏松影落空坛静”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曲径通幽芳草香 B.细草香闲小洞幽 C.锦屏春短碧纱暗 D.晚凉天净月华开 B [对仗是特殊形式的对偶,答题时不仅要考虑结构、词性,还要考虑平仄相对。] 精要点拨 对 偶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正对;②反对;③串对(流水对)。 (3)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六)排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7.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与下文构成排比句。 未品尝过酸涩的人,无法真正体会甜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拒绝艰苦创新的人,永远不能体会发明的快乐。总之,拒绝酸涩的人,永远不能体味甜美的甘醇。 【答案】 (示例)拒绝艰难攀登的人 永远不能欣赏顶峰的壮美景色 拒绝辛勤劳动的人 永远不能享受丰收的喜悦 精要点拨 排 比 (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 (2)种类。①成分排比;②分句排比;③单句排比;④复句排比。 (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七)反复:“千言万语,一个声音”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过去)柴禾是家力的象征。现在,我们再不会烧这些柴禾了。那堆梭梭柴就这样在院墙根呆了二十年,没有谁去管过它们。最后,它们变成一堆灰时,我可以说,我们没有烧它,它自己变成这样的。我们一直看着它变成了这样。从第一滴雨落到它们身上、第一层青皮在风中开裂我们看见了。它根部的茬头朽掉,像土一样脱落在地时我们看见了。深处的木质开始发黑时我们看见了,全都看见了。 (节选自《柴禾》,有删改) 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禾朽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的情绪。 精要点拨 反 复 (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者段落等。 (2)种类。①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②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 (3)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情感、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二、区别几种易混的修辞手法 (一)借喻与借代 9.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 ②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 ③昌黎之文如水,柳州之文如山。 ( ) ④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 ) 【答案】 ①借代 ②比喻 ③借代、比喻 ④借代 精要点拨 借喻与借代 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代中有喻;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二)对偶与对比 10.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 ) ②华彩翰章乃思想映现,鸿篇巨制是情感铸就。( )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 【答案】 ①对比 ②对偶 ③对偶、对比 ④对比 精要点拨 对偶与对比 (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2)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格现象。 (三)比喻与比拟 11.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 ②海啸发出狂野的怒吼,掀起滔天巨浪,将这个太平洋岛国淹没在汪洋之中。 ( ) ③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 ④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 【答案】 ①比喻 ②拟人 ③比喻 ④拟物 精要点拨 比喻与比拟 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①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 ②比喻中,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③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 (四)对偶与对仗 12.(2014·江苏卷)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A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偶。对偶,首先要注意词性相对。先分析题干诗句,“墙头”是名词,“头”是对“墙”的补充;“雨”是名词,“细”补充说明了“雨”的状态;“垂”是动词;“纤草”是名词,且“纤”是形容词,说明了“草”的状态。然后分析选项:A项,“水面”对“墙头”,“风回”对“雨细”,“聚”对“垂”,“落花”对“纤草”,意义相称,词性相同,对仗工整;B、C、D三项中的“数峰无语”“雨来”“蝉曳残声”词性都与题干句不对仗。] 精要点拨 对偶与对仗 对偶与对仗有同有异。相同点:都要求词性、结构的一致性。 不同点: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只在字数、结构上要求相同;对仗是律诗和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它不仅包含着对偶,更在声律上严格要求,如律诗中间两联的对仗,在平仄上要求很严格。一句中平仄要相间,上下句平仄要相对。因此,不能把对偶与对仗完全画等号。 技法2__掌握仿写的规范要求 一、仿写的基本要求 1.结构一致 仿写句子首先要做到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或常式或变式,或陈述或疑问,或祈使或感叹;还要弄清楚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或转折或递进,或因果或假设,或总分或并列等,都必须符合规定。结构一致不仅包括句式、语气的一致,还包括句子之间关系的一致。 2.话题一致 话题一致包括陈述对象一致和中心主旨一致。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否则便不合要求。话题还指文段所给定的中心主旨,仿写时应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主旨,循旨联想,遵旨选材,按旨索句。 3.修辞一致 修辞是一种表达手段,若我们仅仅限于能够识别某些修辞手法,显然是不够的,而仿写句子着重在运用上考查修辞手法。仿句必须严格遵守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或比喻,或比拟,或借代,或夸张。 4.色调一致 色调,即色彩和格调。仿写的句子同例句要色彩和谐,不论语境色彩还是感情色彩。除此之外,仿写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韵趣味,要有哲理性和启发性。仿句的格调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二、仿写题的审题答题要求 1.审题要审出显隐要求 在所有的语言表达题中,仿写的审题最重要,难度最大。其要求是: (1)审题干,主要审显性要求。 (2)审例句(或仿句的上句或下句),主要审隐性要求。 例句所包含的隐性要求有: ①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审题时既要注意整个句子,又要注意句子的局部特点。 ②修辞特点,即例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注意所用的修辞应一致。 ③内容特点,保证仿写的句意与例句句意性质一致。 ④感情特点,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保证句意情调一致。 ⑤用词,如词语的褒贬雅俗,有无叠句等。 ⑥标点的暗示作用,如分号表示并列或对举,冒号表示总分关系。 【审题示例】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审例句隐性要求的要求,可以从以下角度审题: ①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采用主谓式短句,句间关系是从持久到短暂的递减关系,最后归结到人的情态。 ②修辞特点:运用排比和近似顶真的修辞手法。 ③内容特点:总体上表达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之感。 ④感情特点:略带伤感。 ⑤用词:简洁。 ⑥标点的暗示:以分号为界,每对短句相对独立,表现的是物在物去的客观现象。 答案:(示例)a.心在,情去;情在,爱去;爱在,人去;人在,识他的心去。 b.天在,风去;风在,云去;云在,雨去;雨在,听它的人去。 1.请审出下面仿写题所给例句的隐性要求。 【导学号:54012041】 (1)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成长是什么?成长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勇往的孤舟;成长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隐性要求 ①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前半分句——定+主+动+补+定+宾,后半分句——定+主+动+补+定1+定2+宾。两句间紧密相连。 ②修辞特点:比喻、顶真。 ③内容特点:用比喻句、顶真句表明成长的势不可挡。 ④感情特点:格调高昂,有一往无前之气。 ⑤标点的暗示:逗号表明仿写两个分句。 答案:(示例)a.沉静的秋色拦不住凛冽的北风__凛冽的北风拦不住你走向春天的坚定的脚步 b.厚重的夜幕拦不住闪烁的群星__闪烁的群星拦不住你心灵窗外的明媚的阳光 (2)请从“理想”“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两个句子。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部漏光。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隐性要求 ①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两句前半句均为“是”字句形式的比喻句,后半句一个为条件关系,一个为假设关系;两句间在内容上是正反对比关系。 ②修辞特点:比喻。 ③内容特点: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要珍惜时间。 ④感情特点:第一句为肯定,第二句为否定。 ⑤标点的暗示:分号表明形式上为并列,内容上为对比。 答案:(示例)a.理想,是雪山上的火石,只要你努力摩擦,终会发光__理想,是地下的种子,如果你不浇灌它,就会永远埋藏在地下 b.兴趣,是一种催熟剂,只要你添加它,能让你收获累累硕果__兴趣,是能辨识千里马的伯乐,如果你不掌握,就不能找到属于你的千里马 2.答题要“形神”兼备 所谓“形似”,是指仿句与例句在结构关系、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相同或相似;所谓“神似”,是指仿句的内容主旨、语言风格与例句相契合。 相对而言,“形似”较易把握,“神似”难度较大,而仿写的最高境界应当是形神兼备,从句式到内容到情感到语言到表达,不但“形似”,更要“神似”。形似意谐,形神兼备,保持句意情调一致。 那么,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①形神兼备,形似是神似的基础。形似要做到位。做到形似,要有数学思维精确的品质。毕竟,形似是首要、主要得分的因素。 ②调动积累,多方联想,是“写”得“好”的基础。平时多积累一些精美语段,尤其是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或段落。甚至每做完一道仿写题,本身就是一种积累。做题时要善于联想,多方联想,尤其要善于利用相似或相近联想来打开思路。如例句给的是山水,你要联想到花草;给的是春风秋叶,你要联想到夏雨冬梅。 ③达到神似,审题是关键,尤其是审清隐性要求。 ④答题步骤宜先粗后精,先主干后枝叶,即先搭架子,再填材料;先选定对象、句子主干,再添局部文字。不能求一步到位,而应逐步打磨。 2.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三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春天桃花夭夭,你没有闲暇去嗅一嗅那花朵的芬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去秋来,四季轮回,敬爱的老师,您奉献教育事业的一片丹心和热情令人敬佩。 【解析】 画线的句子从春天写起,运用反衬,突出了教师的奉献精神。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也要突出另外那些季节的美好和教师却没有时间尽情地享受的意思。 【答案】 (示例)夏天蝉声清脆 你没有空闲去听一听那生命的礼赞 秋天硕果累累 你没有余暇去尝一尝那水果的甘甜 冬天白雪皑皑 你没有时间去品一品那雪中的浪漫 三、三种题型的仿写要点 (一)填空式仿写 1.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仿用句式的能力。首先要做到跟前文中的“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的句式相符,其次要做到与后文中的“漠北黄沙”和“江南水乡”呼应。 【答案】 与岑参同赏“梨花” 与柳永泛舟钱塘 精要点拨 这类题一般是在所提供材料的中间空出一句或几句,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仿照上句或下句的句式及修辞,补写一句或多句与原句在内容上有密切关系的句子,构成一个完整的语段。有些时候是在所提供材料的末尾留空,要求考生根据例句的句式和内容,续写一个或多个句子,与上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 这种填空式仿写,无论是把要仿写的句子放在文段中间还是结尾(放在中间的叫嵌入式仿写,放在结尾的叫续写式仿写),解答时都要注意: (1)审题干对象,尤其是审隐性要求,即它的上文或上下文, 所有的句式、修辞及内容等要求都蕴涵在这里面,这是审题的重点所在。 (2)所仿写的句子不仅在句式、修辞、内容、用语、情感及语言风格等方面与上文或上下文要保持一致,更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照应、连贯,语境要一致。 (二)命题式仿写 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本题示例以“平和”为话题,写了一个比喻句,再用“春天”与“秋天”对比,写出各自的特点,从而突出“平和”的内涵与作用。可就近联想话题,如“淡泊”“从容”“宁静”等。 【答案】 (示例)从容犹如松柏,冬天点缀皑皑雪山却不争宠,夏天展现苍翠欲滴却不夺目。 精要点拨 这类题一般是仿照例句句式,围绕另一话题写句子,即仿句与例句在内容上没有联系,只是要求句式、修辞手法等相同。有些时候话题比较自由,只提供要求和例句,然后要求考生自由选择话题,进行仿写。 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清例句的句式特点,仿写句要与例句句式保持一致。 (2)分析例句的修辞特点,修辞手法要与例句保持一致。 (3)看清题目要求,仿写是另立话题还是顺着原先的话题。 (4)依据仿写话题展开联想、想象,写出形象合理的语句。 (三)对联式仿写 3.下列对联,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上联:飞阁排云入 下联:垂杨夹道生 B.上联:山光扑面经宵雨 下联:历尽艰难好做人 C.上联:几家深树碧藏楼 下联:一壶清茶知真味 D.上联:花开阴影浓 下联:花谢白玉落 A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根据对联要遵循的对仗原则,上下两句需句式相同,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内容相关。故选A项。] 4.下面是分别根据两位名人的事迹拟写的两副对联中的一联,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分别拟写出下联和上联。 (1)上联:万方多难,杜子美忧国忧民,沉郁顿挫铸诗史 下联: (以鲁迅事迹对) (2)上联:(达尔文) 下联:(马克思)绘就社会变革蓝图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对联的基本要求是形式相同、内容相对。形式相同包括句式相同与词性相同两项,内容相对包括正对与反对两类。同时,必须注意,对联的对句最后一个字只能是平声。考生解答时应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调动本人对鲁迅及达尔文的知识储备,依照对联的“字数一致”“词性相应”“内容统一”“平仄相对”的要求来写。 【答案】 (示例)(1)四海维艰,周树人弃医从文,嬉笑怒骂开药方 (2)破解物种起源密码 精要点拨 仿写对联,要注意把握对联本身的特点和要求: (1)在内容上,上下句语意相承或相关。 (2)在形式上,上下句应符合绝对工整对仗。比如,字数应完全相等,词性应相对,结构应一致,等等。 (3)在韵律上,对联上联最后一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应为平声。 巧用换词法仿写 仿写是模仿,不是创造,可以根据具体题目的特定要求变换词语以达到仿写的目的。试以下面的题目为例,看如何使用换词法。 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解题过程】 第一步,抄出不变的成分,把需要变换的地方用横线标出。 第一句: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意在教导我们:学会____________; 第二句:____________于____________,意在提醒我们:不要____________。 第二步,在横线上换成与原句不一样的词语即可。当然,要通过审例句,明白要换成什么样的词语。 【参考答案】 (示例一)花瓣在生命旺盛的初夏凋零,意在教导我们:学会放下;树叶于五彩绚烂的深秋飘落,意在提醒我们:不要逞强。 (示例二)山泉在崎岖险峻的石缝叮咚,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快乐;青苔于阴暗潮湿的山下翠绿,意在提醒我们:不要放弃。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导学号:54012042】 平凡是一湾池塘,如果你甘于沉寂,终将成为一潭死水; 平凡是一株野花,只要你愿意绽放,也会成就一抹绚丽。 【解析】 根据例句的特点,仿句不仅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还要运用“如果……,终将……”“只要……,也会……”等复句句式;内容要力求有思想深度,有丰富的意蕴。 【答案】 (示例)平凡是一眼清泉,如果你停止喷涌,终将变成一口枯井;平凡是一棵老树,只要你愿意吐绿,也会摇曳一片春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