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6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6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 - 2020 届高三下学期 6 月调研 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2017 年,我国“二次元”用户整体规模已经达到 3.1 亿人。“二 次元”群体数量之大,使得“二次元”文化产品得以不断生产传播,“二次元”网络文化社 区不断构建,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二次元”文化。 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力通过动漫、网络小说、电影、COSPLAY、游戏等创作方式不 断扩大,但同时,其中的一些不良思想也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挑战。“二次元”所具有的虚 拟性使青年群体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开放”,其周围充斥的“不良信息”很容易 对青年群体的精神世界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部分青年甚至迷失自我,做出一些不道德 或是违法行为,以至于成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份子。 此外,一些青年长期在“二次元”世界中自我放避,一旦他们返回现实世界,可能会因 价值观偏离、扭曲而遭受挫折和打击,甚至难以与现实世界相融合,导致青年群体人际关系 的僵化与不和谐,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也给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面对青年“二次元”文化存在的局限与弊端,我们应通过主动引导,助其确定正确的思 想方向,从而达到良好的引导效果。 首先,我们应注重对青年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理解以及主动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中,逐步使青年“二次元”群体对主 流价值观形成高度认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其次,不断丰富“二次元”文化的 内涵。我们应鼓励青年群体在“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中,尝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通过“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引导青年“二次元”群 - 2 - 体找到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方向。最后,加强网络环境建设,营造积极正向的“二次元”网 络文化环境,在网络中弘扬和传递正能量。 尽管“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在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 “粘合剂”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当代文化的内涵。我们一方面要寻找“二次元”文化与主 流文化的共通之处,以此为连接点,加强对“二次元”文化中积极因素的传播。例如青年“二 次元”群体所追求的“成长”“梦想”以及对真、善、美的坚持,与主流文化积极倡导的内 容一致,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加深青年“二次元”群体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还 要回应青年“二次元”群体的实际需求,增强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对其不良倾 向及时进行纠偏,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 当然,对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引导,需要全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互动参与,只有建立协 同合作的模式,才能提升对青年“二次元”群体的引导效果。每个家庭都应为青年“二次元” 群体营造和谐的环境,在帮助这一群体积极排解压力与焦虑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科学引导, 避免出现青年一味沉沦“二次元”世界的现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也应采 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宣传方式,不断向青年群体传播先进的价值理念与正能量。同时,政 府也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治理和管控,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舆论 导向,积极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向理性、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2 期《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积极正向的网络环境,应着力加强网络环境的治理 与管控。 B. 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影响体现为一些不良思想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 给青年群体带来精神污染。 C. 青年“二次元”文化粘合了主流文化,需要找到两者的连接点来加强“二次元”文化中积 极因素的传播。 D. 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形成表现在“二次元”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二次元”网络文化 社区的构建这两方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第二段主要论证“二次元”文化的虚拟性所带来的“自由”“开放”会给青年带来不 良影响。 B. 文章第六段通过举例阐述了寻找“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共通性来加强其积极因素的 - 3 - 传播的举措。 C. 文章论证了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并就参与的角色和做法进 行论述。 D. 文章重点论述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必要性,具体立论指向了庞大的“二次元” 群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青年长期沉浸在动漫、游戏中,自由假想且无拘无束,会迷失自我或影响身心健康,严重 的会导致人际交往的障碍。 B. 在对青年“二次元”文化进行引导时,家庭都应该在协同合作模式中扮演重要角色,承担 自身应有的责任。 C. 在“二次元”作品中一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二次元”文化内涵,就与主流文 化倡导的内容保持了一致。 D. 青年“二次元”文化应被正确引导,学校可以对青年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 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4~6 小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 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中国古代男子满 20 岁行冠礼,女子满 15 岁行笄礼,行礼后, 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 一直延续到明朝。1994 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 18 周 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2001 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2000 年,浙江省把每年 12 月 9 日定为 18 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 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 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 18 岁“成人节”仪 式,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 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立法规范 18 岁“成人节”仪式》) 材料二: - 4 - 在孩子 16 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 笔者曾 参加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 祖辈的墓碑, 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 得来的,你已经成年, 要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随即,伯叔 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 话题,最后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笔者的一位朋 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 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 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 部门打工。 (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 材料三: (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 材料四: 2016 年 6 月 9 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 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活 动。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拼搏、成人、感恩、飞翔。 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 学语、从活泼可爱到风华正茂的 18 年生活轨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 “我宣誓,从今天开始,我以孝心对父母,以诚心待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 家;我宣誓,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将更加努力!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幸福;因为有 我,家园将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祖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宣 誓他们已经成人,将离开父母的庇护,肩负起社会责任。礼毕,学生们纷纷将鲜花献给身边 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 (摘编自《合肥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示范活动纪实》)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先圣孔子认为“成人”应该舍弃财利不忘道义,面对危难勇敢担当,能够在困顿之中坚守 - 5 - 人生志向。 B.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各地举办成 人仪式活动。 C. 从“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感情变化情况看,“孝敬父母、报效社会”等五个方面的比例 都有明显提升。 D. 成人礼的宣誓词能够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增强学生对家园和国家的 奉献意识。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我国传统文化对“成人”十分关注,不仅理论上有所阐发,而且“成人礼”活动从古至今 延续不断。 B. “成人节”早已在许多地方通过各种形式确定下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 省级立法。 C. “成人礼”不仅需要仪式,也对学生成长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在成人之后应当具备一定 的独立生活能力。 D. “成人礼”不应该只是学校单方面举办的活动,更应该得到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 注和支持。 6.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7~9 小题。 麻脸铁匠 彬彬 城东头的一片竹林里,有个茅棚,里面立着一个铁匠炉。麻脸铁匠五短身村,结实得像 个石子。因得过天花,落下一脸麻子,加上常年的烟熏火燎,大家反忘了他的名姓,就只叫 他麻脸铁匠。 麻脸从哪里来的,人们都不如道,只知道他最擅长的活计是打钉,准确地说是打棺材钉。 他打的棺材钉形如耙齿,长而锋利,带着倒口剌,钉进去便再也拔不出来。每颗棺材钉,他 都能錾上一个寿字。 铁匠无妻无子,家里挂满了打好的棺材钉,看着有些恐怖。他脾气也怪,自从 1937 年以 后,他从不给别人打犁、锄、菜刀这些寻常铁器,因此村里除了老了人口去他那买几颗棺材 钉,平时大家很少去他那里,他也乐得自在。 - 6 - 山村的黄昏格外热闹,除了麻脸铁匠,夕阳下大家都爱聚在乌桕树下乘凉聊天,还是和 往常一样,鸭子李最先打开话匣子:“不知道造的什么孽,和那麻脸做邻居,天天晚上敲打 个不停,能有多少人死、哪里要那么多棺村钉?”鸭子李这么一说,大家也跟着七嘴八舌地 说了起来,列举麻脸铁匠最近的诡异之处。 人群里,只有诸葛半没说话。他是牛贩子,常去城里,见多识广。见他不讲话,大家都 觉得心痒痒。想鼓捣他说说,诸葛半微微一笑:“你们不知道麻脸的精明,小日本都打到府 城了,说不定哈时侯到咱这儿,到时候怕是这些棺材钉都不够用的……”他这么一说,村里 人既觉得茅塞顿开,又觉得悚然,对麻脸铁匠这种发国难财的人又气又恨。但大家也没证据, 只能作罢。 “麻险,帮我打个镰刀吧,等着用。”王大旺急得屁股冒烟,硬着头皮央求。铁匠正往 墙上挂棺材钉,说:“不打,没铁”王大旺顿时火冒三丈:“小日本都打到家门口了,你一 个轶匠,不打点儿大刀片、矛子头,天天打棺材钉,留给你自己用怎的?”麻脸只自顾自地 干活,并不理会。王大旺越说越气,扭头就走了。 1942 年初秋的一个早晨,村子里突然鸡飞狗跳,保长挨家挨户地叫人起来,到乌柏树下 集合。大家看到,一队穿着呢子大衣的鬼子也在树下,他们还押着一个被打得血肉模糊的人 ——是王大旺。 太君是为保护大家来的,他却带人去谋害皇军,还死不改悔……”翻译官大声吼着。砰 砰两枪,乌桕树也震颤两下,落下许多血红的叶子…… 王大旺的棺材停在祠堂里。他儿子说,他离家前曾留下遗言,不打走鬼子,不下葬,不 许用麻脸的棺材钉…… 这以后,村子里的人不光恨日本鬼子,也恨起了麻脸铁匠,但鬼子住在府城里,太远了, 所以他们打算先对付麻脸铁匠。为了这,村里人常去请教诸葛半,在他的精心谋划下,铁匠 铺周围的竹林被砍光了,成了村里的放猪场;溪流被堵上,改道了;铁匠家田里的庄稼和屋 后的果树,经常莫名其妙地被毁坏。 没过多久,大家发现麻脸走了,听说是推着架子车,在黄昏时候走的。 铁匠一走,村子里顿时欢呼雀跃起来,像给王大旺报了仇一样。但是没过多久大家就发 现,没了麻脸铁匠,村子空虚了不少,都有些无所事事,连聊天也没那么精彩了。 半月后一个冬夜,尖厉的叫声划破了村里的宁静——是诸葛半的声音。大家纷纷跑到诸 葛半家中,只见诸葛半直挺挺躺在床上,双眼像铃铛一样瞪着,手里拿着两个带血的棺材钉, 钉上赫然錾着“寿”字。 - 7 - 诸葛半老婆说:“今年早上他去城里贩牛,回来就这样了。” “肯定是麻脸,他躲在村子周围害咱们。”鸭子李急吼吼地说。 一层恐怖的阴影弥漫开来,仿佛麻脸就在窗外窥伺一样,好一会儿,诸葛半缓过气来。 “今天我贩牛回来,路过十丈坡,看见铁道铆钉被拔了,鬼子的一辆运兵车翻了,死了 不少鬼子。那坡下面插满了棺村钉……”说着,诸葛半老泪纵横起来。 这以后,村里人四处找过麻脸,可再也没找到。有人说他参了军,也有人说他为了不连 累村子,远走他乡了,但到底没了音信。后来,大家将铁匠铺周围的竹子又种起来,小溪也 重新疏通了,铺子前后的果园、农田也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抗战胜利之后,诸葛半拿出捡回来的那两颗带血的棺材钉,钉在了王大旺的棺材上,全 村老少尽着丧服,将王大旺葬在了铁匠铺后面的竹园里。那里,有麻脸铁匠的衣冠冢。 (选自《小说月刊》2016 年第 5 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写没人知道麻脸铁匠的真实名字和来历,使人物开始就蒙上了一层神秘感。而鸭子李、 诸葛半等乡邻的刻画,使文章充满了乡土气息。 B. 文章在有关麻脸铁匠的情节设计上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给人造成铁匠是个“坏人”的 假象,到结尾剧情颠倒,造成比较强烈的戏剧效果。 C. 文章多处运用语言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突出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展 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D. 铁匠开始被乡亲们误会成奸商,人们还把王大旺的死迁怒到他身上并排挤走了他。之后写 乡亲们空虚无聊,是对他们误会英雄的愚笨的嘲讽。 8.有人说文章尾段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6 分) 9.“草蛇灰线法”是古典小说中常用的结构技法之一,在文中贯穿一条若隐若现、时断时续的 线索,前伏后应。请在文章中找出两处,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自幼有大志。师胡宪,与朱熹游。以乡举试礼部..不第。 尝客衢守章杰所。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 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杰怒,治蒙之,拘汾于兵家所,且以告 桧。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筑室读书,榜以“艮斋”,自是人称曰艮斋先生。 - 8 - 乾道中,诏举遗逸,刺史芮烨表其行谊,特诏召之,拔之力辞。时宰相陈俊卿,闽人也, 雅知掞之,招之甚力。乃以布衣入见,极陈当时之务,大要劝上以修德业、正人心、养士气 为恢复之本。上嘉纳之,赐同进士出身,守太学..录。 先是,学官养望自高,不与诸生接。掞之既就职,日进诸生教诲之,又增葺其舍,人人 感励。掞之请废王安石父子从祀,追爵程颢、程颐,列于祀典,不报。复言“太学之教宜以 德行经术为先,其次则通习世务。今乃专以空言取人”,又不报。遂丐去。掞之累疏以谏, 移疾..杜门,遗书陈俊卿责其不能救止,语其切。遂以迎亲请归,行数日,罢为台州教授。掞 之在朝不能半岁,既归,喟然叹日:“上恩深厚如此,而吾学不足以感悟圣意。”乃日居艮 斋,条理旧闻,以求其所未至。 其居家,谨丧祭,重礼法。从父有客于盘者,千里迎养,死葬如礼。每遇岁饥,为粥以 食饥者。请官米以贷民,至冬取之以纳于仓。部使者素敬掞之,捐米千余斛假之。岁岁敛散 如常,民赖以济。 与人交,嘉其善而救其失。后进以礼来者,苟有寸长,必汲汲推挽成就之。至或訾其近 名,则蹙然日:“使人而避此嫌!为善之路绝矣”病革,母视之,不巾不见。以书召朱熹至, 委以后事而诀。卒,年五十八。 后上思其直谅,将召用之,大臣言已死,乃赠直秘阁。 (节选自《宋史·魏掞之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3 分) A. 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 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速至一无所得 B. 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 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 C. 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 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 D. 赵鼎以谪死/其子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米往 简牍/蒙之先遣人告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礼部:掌管朝廷的重要礼节、主持科举考试、负责接待外宾等,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教育 部、外交部。 B. 太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到宋代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学 - 9 - 制,隶属国子监。 C. 从祀: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要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如孔庙 中除主祭孔子外,还附祭历代言方认可的儒家圣贤。 D. 移疾:上书称病,为居官者因为身体有病而被迫辞职。古人还常用致仕、致事、休致等名 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魏掞之为人正直,不畏强权。他虽然客居在太守家中,但太守为报复赵鼎并迎合秦桧,不 但治了翁蒙之的罪,并拘禁了赵鼎的儿子赵汾,魏掞之写信斥责章杰。 B. 魏掞之幼有大志,品行高尚。他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后因其德行被征召入朝魏见皇上, 他的建言受到皇上赞许,被赐予同进士出身。 C. 魏掞之潜心公务,重视教育。他任职太学明间,亲自教诲学生,主张太学应把培养学生德 行和传授经学知识放在首位,所以请求朝廷把程颗、程颐列入从祀大典。 D. 魏掞之举贤进能,不避嫌疑。他对于登门拜访的后学之士,即使略有才能,也竭力举荐成 就他,但也因此招致有些人的诋毁。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掞之既就职,日进诸生教诲之,又增茸其舍,人人感励。 (2)部使者素敬之,指米千余解假之,岁岁敛散如常,民赖以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l4~15 题。 冯翊①西楼 郎士元 城上西楼倚暮天,楼中归望正凄然。 近郭乱山横古渡,野庄乔木带新烟。 北风吹雁声能苦,远客辞家月再圆。 陶令②好文常对酒,相招一和白云篇③。 (注)①冯翊:唐代郡名。②陶令:陶渊明。③白云篇:陶渊明《和郭主簿》诗中有“遥遥 望 白云”之句,后以“白云篇”称隐士之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倚”“望”表现诗人盼归之状,“凄然”“苦”则揭示出他的心境。 B. 西楼暮天、古渡野庄、北风雁声都是诱发诗人内心伤感与愁苦的景物。 - 10 - C. 诗人客居他乡,“再圆”之月更添离愁,深沉的情感与景物有机交融。 D. 前三联景中叙事,侧重叙事,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自然贴切。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服饰、心理的描写,表 达了作者一心向学的心态。 (2)屈原在《离骚》中,要剪裁植物的叶子缀缝花瓣成衣服,表现其超脱世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在回答苏轼疑问,解说洞箫之音时,针对曹操之诗和赤壁旧战场连发 两句反问。第一句是“_____________?”第二句是“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本题共 3 小题,9 分) 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印拿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说文解字》 言“印,执政所持信也”,掲示了印章功能的核心一信。“示信”,是印章文化功能最本质之 点。秦以前,官、私印都称“玺”,起初作为商业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以后,印章范围扩大 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印章和政治仪礼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初名臣张良___________,解 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 印章的发展史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在明清时期。秦印注重实用,即使 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 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成印章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印章 在发展中,出现了丰富的品类,如表字印、室名印、别号印、收藏印、鉴赏印、考订印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印章可分为实用的、非艺术性的印章和艺术性的印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 的。 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 ),已显 露其“出蓝”之势。印章艺术,正以一种中国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 化。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俯拾皆是 因而 - 11 - B. 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不一而足 然而 C. 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不一而足 然而 D. 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俯拾皆是 因而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B. 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C. 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D. 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 B. 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 C. 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面家的优秀印作 D. 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 20.下面是某市公安机关一则公告的部分文字,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 分) 本市公安机关警告广大市民:踏青活动要尽量避免进入市区沿江地段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 如果进入市区沿江地段踏青,要服从执勤民警的命令和引导,设若遇到突发情况,请赶紧向 民警求助;另外,建议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慎重参加踏青活动,防止因人多出现伤亡。 21.下面是首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的会徽,采用了传统的印章形式,请写出该会徽中除文字外 的构 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60 个字。(6 分) 四、作文(共 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材料一: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使电信业、银行业、出租车行业等面临挑 战,许多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 材料二: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 - 12 - 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 材料三:一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使“章丘铁锅”意外走红。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 得到人们的追捧,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个人对以上材料中的现象有怎样的思考和选择?请你以“时 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副标题,写一篇班会发言稿,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 13 - 答案与解析 1.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 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 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 项,“其影响体现为 一些不良思想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给青年群体带来精神污染”缩小范围。结合文本内容“尽 管‘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在社会发展中都起到了‘粘合 剂’的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当代文化的内涵”分析可知,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不仅有 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弊端,更有丰富当代文化的积极作用。C 项,“青年‘二次元’文化粘合 了主流文化”无中生有。原文没有“青年‘二次元’文化粘合了主流文化”的意思。D 项,“青 年……网络文化社区的构建这两方面”曲解文意。原文“‘二次元’文化产品得以不断生产 传播,‘二次元’网络文化社区不断构建,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二次元’文化”分 析,“二次元”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二次元”网络文化社区的构建构成是青年“二次 元”文化的形成的条件。故选 A。 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 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 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 项,“重点论述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必要性, 具体立论指向了庞大的‘二次元’群体”错误。结合文本内容“面对青年‘二次元’文化存 在的局限与弊端,我们应通过主动引导,助其确定正确的思想方向,从而达到良好的引导效 果”“首先,我们应注重对青年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理解以及主动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引导,需要全社会的持续关注和互动参与, 只有建立协同合作的模式,才能提升对青年‘二次元’群体的引导效果”等分析可知,重点 论述了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具体做法,具体针对的是青年群体。故选 D。 3.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 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 项,“一旦……就……” - 14 - 表达绝对。结合文本内容“我们应鼓励青年群体在‘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中,尝试融入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通过‘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引 导青年‘二次元’群体找到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方向”分析可知,“一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元素,丰富‘二次元’文化内涵,就与主流文化倡导的内容保持了一致”过于绝对。故选 C。 4.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 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 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 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A 项,“舍弃财利”有误,原文“见到财利想到道义”。B 项,“以立 法形式明确要求”错误,原文“倡导各地组织年滿 18 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 式”“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C 项,“五个方面的比例都有明显提升”有误,从材料三可 以看出“热爱祖国”的比例都是 100%。故选 D。 5.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 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 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 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A 项,“活动从古至今延续不断”错误,原文“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 续到明朝”。故选 A。 6.①形式上:英国较为多样化,更具个性特征:中国有相关法规、政策支持,以集体活动方式 举行,更为规范统一。②内容上:英国强调家族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中 国强调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本题考查简要概括中英两国 当代的“成人礼”的不同特点。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材料,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 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从形式、内容两个方面回答。材料一,“1994 年,中共 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 18 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 人仪式。2001 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 民提高道德修养。2000 年,浙江省把每年 12 月 9 日定为 18 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 - 15 - 了‘成人节’省级立法。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 人节’。”由此可见:中国“成人礼”形式上有有相关法规、政策支持,以集体活动方式举 行,更为规范统一;内容上,中国强调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材料二,“在孩子 16 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笔者曾参加一 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 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的主 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 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 部门打 工。”可见,在形式上,英国较为多样化,更具个性特征;内容上:英国强调家族责任的担 当意识和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 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 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 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 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 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 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 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 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 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 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 便可发现错误。 7.D【解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 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 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 注意寻找这些硬伤。题中 D 项,“排挤走铁匠”错误。铁匠的出走固然有乡亲们因误会而对 他的排挤,但主要是铁匠准备去杀鬼子,是主动离开,也有不连累乡亲们的意思;“对他们 误会英雄的嘲讽”错误,虽然语气微有些许戏谑味道,但说“嘲讽”,无中生有。故选 D。 8.示例一:不可以删去。(1)情节结构上:照应王大旺烈士遗言,使文章结构完整。(2)主题 - 16 - 上:写乡亲们为王大旺送葬,为铁匠做衣冠冢,表达人们对英雄的怀念与崇敬。 示例二:可以删去(1)情节结构上:文章倒数第二段写麻脸铁匠不知所终,以此结尾,余味 无穷。(2)主题上:文章倒数第二段写乡亲们打理铁匠铺附近的竹林、果园和农田,侧面表 达人们对麻脸铁匠的怀念与崇敬,点明了主题。 【解析】此题考核探究能力,要求探究文章尾段是否可以删去,答题时先明确观点,然后从 尾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阐明理由,文章的尾段交代诸葛半拿出捡回来的那两颗带血的棺 材钉,钉在了王大旺的棺材上,将王大旺葬在了铁匠铺后面的竹园里,并为麻脸铁匠做衣冠 冢,从情节上看,如删掉,铁匠的结局就是一个谜,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如果保留使故事 情节完整,并且照应前面的王大旺的遗言“不打走鬼子,不下葬,不许用麻脸的棺材钉……”, 解开误解。从主题的角度看,保留结尾,写乡亲们为王大旺送葬,为铁匠做衣冠冢,表达人 们对英雄的怀念与崇敬;删掉可从前面的内容分析,“后来,大家将铁匠铺周围的竹子又种 起来,小溪也重新疏通了,铺子前后的果园、农田也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已从侧面表达乡亲 们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9.草蛇灰线法:(1)写麻脸打的每颗棺材钉都錾上一个寿字,为后文诸葛半手里拿着錾着寿字 的棺材钉埋下伏笔。告诉读者是麻险铁匠杀了日本人。(2)写麻脸铁匠自从 1937 年以后,只 打棺材钉等诡异行为,是为后文变成用棺材钉杀敌报国的英雄埋下伏笔,形成反差效果。(3) 王大旺说铁匠该打点儿大刀片、矛子头,是为后文王大旺带人破坏敌人铁路埋下伏笔。好处: 草蛇灰线法,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或照应),形成一条连贯的脉络(或线索),使文章 结构严谨,合乎逻辑。增强了故事的合理性和可信性,使作品结构浑然一体而又曲折有致, 富于艺术魅力。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 【解析】此题考核赏析文章的结构安排技巧能力,题干中给出赏析的要点“草蛇灰线法”, 答题时注意题干中对此方法的解释“前伏后应”,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例子即可,注意明确前 面的哪些情节为后文的哪些情节做铺垫,后文的哪些情节照应前文的情节,如“写麻脸打的 每颗棺材钉都錾上一个寿字,为后文诸葛半手里拿着錾着寿字的棺材钉埋下伏笔。告诉读者 是麻险铁匠杀了日本人”。分析作用是注意题干中的提示“常用的结构技法之一”“贯穿一 条若隐若现、时断时续的线索,前伏后应”从结构、线索的角度分析即可。 关于语段是否删除的题目,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语段的内容、对情节的完整性、人 物塑造的丰满性和主旨的表达以及文章结构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不删除,就从以上 角度分析这个语段的作用,如果删除,就从其它的语段分析这些作用,还要考虑结尾的含蓄 - 17 - 性和直白性。 10.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 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 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赵鼎以谪死/其子 汾将丧过衢/杰雅憾鼎/又希秦桧意/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蒙之先遣人告 汾焚之/逮至一无所得”的意思是:赵鼎因贬谪死去,他的儿子赵汾扶持灵柩经过衢地。章杰 一向就怨恨赵鼎,又为了迎合秦桧的意愿,就派遣翁蒙之带领士兵出其不意地夺取赵鼎平时 同老朋友的往来书信。翁蒙之提前派人告诉赵汾,让他焚烧了这些信件,等到翁蒙之到后一 无所获。其中,“赵鼎”、“其子汾”、“杰”、“蒙之”都是人名,做句子主语,前边都 应断开;“杰雅憾鼎”主谓宾俱全,其后断开,排除 AD;“又希秦桧意”为目的状语,其后 断开;“遣翁蒙之领卒掩取鼎平时与故旧来往简牍”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故选 B。 11.D【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 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 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 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 项,“移疾:上书称病, 为居官者因为身体有病而被迫辞职”表述错误,应为“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 的婉辞。”故选 D。 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 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 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 项,“所以请求朝廷把程颗、 程颐列入从祀大典”强加因果,文中是平行并列谈的两件事。故选 C。 13.(1)魏掞之任职以后,每天都亲自教授课程,对他们加以教诲,还增修学含,学生都受到 感动激励。 (2)部使者向来敬重魏掞之,拿出一千多斛米借给他,他年年都收发谷米,百姓依靠这得到 救助,渡过难关。 - 18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 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 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既”,已经;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茸”,修建。第二句中,“素”,向来;“假”,借;“赖”, 依靠。 参考译文: 魏掞之,字子实,建州建阳人。从小就志向远大。他拜胡宪为师,与朱熹交往。以举人 身份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魏掞之曾经客居在衢州太守章杰那里。赵鼎因贬谪死去,他 的儿子赵汾扶持灵柩经过衢地。章杰一向就怨恨赵鼎,又为了迎合秦桧的意愿,就派遣翁蒙 之带领士兵出其不意地夺取赵鼎平时同老朋友的往来书信。翁蒙之提前派人告诉赵汾,让他 焚烧了这些信件,等到翁蒙之到后一无所获。章杰大怒,就治翁蒙之的罪,把赵汾拘捕在兵 营,并且把这件事汇报给秦桧。魏掞之就写信斥责章杰,作揖后径自回到家中。建造房舍用 以读书,书房匾额为“艮斋”,从这以后,人们都称他为艮斋先生。 乾道年间,朝廷下诏各地举荐遗落民间的贤能之士。建州刺史芮烨上表称赞他的德行, 朝廷特地下诏征召他,魏掞之坚决拒绝。当时的宰相陈俊卿,是福建人,向来了解魏掞之, 竭力邀请他。魏掞之就凭平民的身份进入朝廷谨见皇上,尽力上言国家的当务之急,要意是 劝勉皇上把修养德行、修正民心、培养士人节操作为复兴国家的根本。皇上赞许并采纳了他 的建议,赐给同进士出身,让他担任太学录。 在他以前,学官都重视虚名,自高自大,不与学生接近。魏掞之任职以后,每天都亲自 教授课程,对他们加以教诲,还增修学舍,学生都受到感动激励。魏掞之请求废止王安石父 子的从祀资格,追加程颢、程颐爵位,并把他们列入从祀之中,这一请求没有得到回复。他 又进言说“太学的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和经学知识,其次是让学生学习治理国 家的知识。现在国家却专以空谈选人”,又没有得到答复。于是他就请求离开朝廷。魏掞之 反复上疏进谏,并称病闭门不出,同时给陈俊卿写信,责备他不能纠正制止这种歪风邪气, 语气非常急迫。于是他又以迎养父母为借口请归故里,走了几天后,被罢为台州教授。魏掞 之在朝廷任职不到半年,回到乡里后,感慨叹息说:“皇上的恩德如此深厚,可是我的学识 却不能够感动皇上。”于是就天天生活在艮斋,整理往昔的典籍,来寻求自己还未曾涉猎的 知识。 魏掞之在家中生活,重视丧祭和礼法。他有一个客居南方的叔父,不远千里迎接奉养, 死后按亲生父母的礼节送葬。每当遇到荒年,他就熬粥给饥民吃。请求把官米借给百姓,到 - 19 - 了冬季再收取储存进仓库。部使者向来敬重魏掞之,拿出一千多斛米借给他,他年年都收发 谷米,百姓依靠这得到救助,渡过难关。 魏掞之与他人交往时,善于表扬他人优点,补救他人不足。对于按礼节来拜访的后生,只要 他有一点长处,一定加以提拔举荐,从而成全他。以至有人诋毁他追求好的名声,他就局促 不安地说:“假使人们都回避这种嫌疑,做善事的途径就会因此而断绝。”病重后,母亲去 探望他,他不戴好头巾就不会见母亲。写信让朱熹来,把后事托付给他后与他诀别。去世时, 五十八岁。 后来,皇上考虑到他正直诚信,要征召起用他,大臣说他已经去逝,就追赠他直秘阁一 职。 14.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 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 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 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 存在明显的错误。D 项,“侧重叙事”说法错误,应为侧重写景。故选 D。 15.①意为陶渊明喜欢写文章,喜欢和朋友对饮,如有人相招饮酒,就必有唱和之文。(2 分) ②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虽感叹客居之愁苦,但欲寄情山水的乐观、旷达之情。 【解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解析诗句一般分三步走:第 一步,指出诗句的具体内容写了什么;第二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是什么;第三步, 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 析。前三联景中叙事写景,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自然贴切。西楼暮天、古渡野庄、 北风雁声都是诱发诗人内心伤感与愁苦的景物。“陶令好文常对酒,相招一和白云篇”意为 陶渊明喜欢写文章,喜欢和朋友对饮,如有人相招饮酒,就必有唱和之文。根据注释可知, 该联用典,表达了诗人虽感叹客居之愁苦,但欲寄情山水的乐观、旷达之情。 分析诗歌中某一联的含意,即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心境,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 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 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 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诗句中的众 - 20 - 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解析诗句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 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 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 16.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此非曹孟 德之诗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郞者乎 【解析】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查的方向,同时要注意理解 所给情景,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字形的正确书写。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 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 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送东阳马生序》中,通过对服饰、心理的描 写,表达了作者一心向学的心态”“屈原在《离骚》中,要剪裁植物的叶子缀缝花瓣成衣服, 表现其超脱世俗的句子是”“《赤壁赋》中,客在回答苏轼疑问,解说洞箫之音时,针对曹 操之诗和赤壁旧战场连发两句反问”。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缊袍”“慕”“芙 蓉”。 17.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及关联词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 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 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 用类型。关联词语的使用,需要考查分句的关系,同时还需要关联词语相互搭配。第一组: 功成身退:大功告成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后文有“权力的卸除”,与之相呼应,此处应选“功成身退”。第二组: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 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没有穷尽。印学理论应该是接连出现的,应选“层出不穷”。第三组:俯拾皆是:意思是只要低 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不一而足: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 举齐全。此处在列举印章丰富的品类之后,应选“不一而足”。第四组:因而:表示因果关系; 然而: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因前后分句是转折关系,此处应选“然而”。分析 可知,C 项词语最恰当。故选 C。 1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 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 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 变句子的原意。本题,从关联词搭配来看,“无论是……还是……都”为一个整体,排除 BD - 21 - 两项。从语序看,是先“外形”,然后深入到“印文、章法”;从“蕴含”和“呈现”补语 看,“蕴含”搭配“着”,“呈现”搭配“出”为宜。排除 A 项。分析可知,C 项修改的最 恰当。故选 C。 19.B【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 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 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 用。所填句子有两个对象,一个是“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一个是“篆刻家、书 画家的优秀印作”,应该是“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对秦汉范型来说”和文句后 文的“已显露其‘出蓝’之势”相连接。分析可知,B 项补写的最恰当。故选 B。 20.“警告”改为“敬告”或“提醒”,“命令” 改为“指挥”,“设若”改为“如果”, “赶紧”改为“及时”,“伤亡”改为“意外”。 【解析】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 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 题中“警告”“命令”不符合人物主体的身份;“设若”书面语色彩过浓,不易理解;“赶 紧”过分口语化,显得不正规;“伤亡”犯忌讳,应该一种委婉的说法。 21.会徽由圆角方形的传统印章和阴文“公”字组成,而“公”字又由“人”字形和“心”形 组成,寓含公德心体现人内在素养之意。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正确读徽标图。这是首届中国公民道德论 坛的会徽,题干要求写出该会徽中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读图时,要读出换面的各 要素,包括图形、文字等构图要素。图文转换题最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语体色彩变换得 当。第(1)题说明会徽的内容,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及说明的方法,图中的信息不能有遗漏。 第(2)题描述会徽的含意,应注意结合其宣传的主题来谈,切忌空洞。首先读图,会徽由一 个圆角方形的传统印章和里面嵌的一个“公”字组成,而“公”字演变成“人”形和“心” 形;印章下面写着“首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的字样。徽标把“公民道德”首写汉字“公” 字演变成“人”形和“心”形。“人”寓意公民,是根本;“心”寓意良知、道德,是核心。 ②徽标体现以人为本、以心为主、人心为公、天下为公的理念。③徽标中白色镂空图样像汉 字“久”字,表现公民道德建设贵在坚持。然后分开回答构图要素及其寓意。注意字数有限 制。 - 22 - 22.顺时代大潮,扬人生风帆 ——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顺时代大潮,扬人生风帆》。 时代大潮奔流入海,个人的发展正处于历史的三峡,其间水域开阔却也暗潮涌动。 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语境下,再有远见的智者也难以望到尽头,再有定力的老者也难以 忽视这滚滚而来的波涛汹涌!就如何在当下时代规划职业生涯,我有以下浅见: 包容开放,取精去芜,发现丰富多样的人生选择。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崛起,将时代列车 推向生死时速的快车道。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新兴产业一夜勃起,“共享经济”曾几何时还被 轻视和嘲笑,“大数据”的到来也一度被定为痴人说梦……还有无数如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 关的行业,都实现了从零到繁的突跃。这就意味着,此时此刻正有无数仍不知名的事物,很 有可能在明天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由此观之,怀有一颗包容的心,接受了解新兴职业,将 给我们的人生规划带来更多选择。 创新求异,勇于改变,跟上时代发展的快节奏。作为中国人,我们格外清楚墨守成规、 因循守旧的弊病,抱残守缺“闭关锁国”的惨痛教训时刻警醒着我们“原地踏步就是退步” 的通俗道理。作为人民出版社前身的商务印书馆就是顺应时代潮流,敢于创新发展的典型范 例。从最初只印书不出书的小商务所,发展为今日的行业巨头,期间还遭遇敌军四次炮轰, 它的成功不仅是创新驱动带来的发展生机,更重要的是坚持为国民提供思考力的不变信念。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当下时代的繁华多样中,创新的是形式与方法,不变的是初心与本 质。 最后,求同存异,不妄自菲薄全盘否定传统行业,应当是在新时代新产业环境下需要我 们始终牢记的。正如“章丘铁锅”的意外走红,“磨刀手艺人”的惊世之作,以及“吹糖人”、 “皮影戏”的经世不衰,都彰显了传统行业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民俗风尚的绝对魅力。这是 当下再高新的产品所无法取代的魅力。它们一直存在于人们记忆的最深处,是心中最柔软的 部分。这样的职业,绝不能被轻视,更不能被同化!而我们所要做的是给它们包上时代的外 衣,例如纪录片的播出或与科技的融合。总之,我们应该铭记老行当的绝对意义,避免追求 新生产业而舍弃根本,丢失初心。 时代大潮川流不息,发展道路四通八达。我们当扬起人生风帆,或逆流勇进,碰撞激情 火花;或顺流而下,行稳致远! 以上是我的发言内容,感谢聆听! - 23 - 【解析】【立意】 1、适应新生事物勿忘传统 2、高科技时代需要适应、高尖端人才 3、重拾传统、珍视传统、坚守老传统 4、拥抱新时代,避免成为时代发展的炮灰。 5、用科技点亮传统老行业、老行业、老职业 6、选择新行业,心怀老传统 从立意角度看,可以谈论时代发展下,高中时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也可以讨论时代变 化中自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困惑;也可以讨论自己向往的职业领域在时代变化中经受的考验 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不论怎样立意,都应当比较全面的体现四个要素:①当下的时 代特征必须真实;②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无论是困惑、积极意义还是详细规划;③学生身 份,班会课语境;④时代特征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逻辑联系合理且清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