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秦皇岛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秦皇岛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思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向不缺答案。但无论“仁”还是“中庸”,都仅仅部分地反应了儒家的思想观念;综合起来,只有“责任”才是儒家思想内核的内核,尽管孔孟等人并未作此概括。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拒绝道家那种“高大上”式的玄远,拒绝墨家“草根”式的琐屑,拒绝法家“狱吏”式的苛细,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儒家对“人”(而不是“神”)有着极高的定位:“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这种把人看作“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首)”的观点,决定了儒家的“人生”设计十分严肃——至少要对得起“人”在天地间的这种地位。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就其本能而言,人总是倾向于膨胀私欲、挤占他人权利空间。若不加以约束,必然导致冲突,引发社会危机。为避免这种情况,儒家认为,在刑法等硬性制度之外,还需要一套软制度,来教化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对他人对社会尽责。他们把这套“文化”(文明的教化)的软制度归纳为“礼”。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 关于“礼”,大部分典籍散遗了,现存的《礼记》,是对古典“礼仪”的解释,可谓“礼”的冰山一角。《礼记》说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有礼”,首要的是为了将人与“能言”的猩猩、鹦鹉区别开来——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确保人的言行像个人而非禽兽,是礼的底线。由《礼记》等书可知,礼的规矩是非常详备的。规范人的言行、教导人们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礼本质上是一份责任清单。在儒家看来,习礼,最重要的是通过“修身”,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恰当地为人处事。 对己对人对社会“尽责任”这种活法,不是儒家凭空设计出来的,是孔子“述而不作”从“先王”“先贤”那里梳理出来的。那些“先王”“先贤”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楷模”,是“责任意识”的绝佳体现。尧舜协和万邦天下为公,被孔子视为不可超越的标杆。大禹治水,非常辛苦,其实他完全可以弄条“方舟”,只给自己喜欢的人发船票,一走了之。孔子对大禹也“无间然”,没什么可批评的了,因为他尽了作为君主的那份责任。 - 25 - 用两个字来概括儒家思想,是“责任”;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家”。不爱家的人,很难说他能爱国。长期以来,自西方流入的形形色色的“解放”,严重破坏了人们的家庭观念。魏晋时期,儒家思想被抛弃,信仰大厦崩塌,导致了三百年战乱。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更强大的思想武器——唯物辩证法,但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围绕它形成的责任文化与家国情怀,依然是现实社会重要的支点和动能。 (摘编自荆培运《儒家思想的本质是“责任”》)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儒家思想的本质问题,“仁”和“中庸”的说法均有失片面,其合理内核应为“责任”。 B. 儒家看重“人”在天地间的地位,与此高定位匹配的是儒家对待“人生”设计的严肃态度。 C. 就对人的私欲的约束作用而言,儒家认为“礼”的教化作用是对刑法等硬性制度的有益补充。 D. 现存的能供我们研究儒家“礼”的典籍并不多,《礼记》一书至少能让我们知晓礼的底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基于人性具有复杂性这一前提,文章探讨了儒家的“礼”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B. 文章指出需从社会性和动物性两个角度理解人,并就二者的价值取向进行论述。 C. 文章以“尧舜”“大禹”为例,使用例证法对儒家思想本质的来源进行了揭示。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逐层深入地阐述了对于儒家思想本质的深刻见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思想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于它具有其他的思想所没有的人性化特征。 B. 儒家“礼”的规矩十分详备,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 C. 文中以一个“家”字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实则是对“责任”的进一步补充说明。 D. 无论对个人修养抑或国家治理,儒家的“责任”思想都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项,“就对人的私欲的约束作用而言,儒家认为‘礼’的教化作用是对刑法等硬性制度的有益补充”说法错误。“礼的教化作用是对刑法等硬性规定的有益补充”说法错误,文中说“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就是说二者是不同的方法,并无主次之分。 故选C 【2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项,“文章指出需从社会性和动物性两个角度理解人,并就二者的价值取向进行论述”说法错误。“要从社会性和动物性的角度理解人”错误,文中强调的是应“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儒家思想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于它具有其他的思想所没有的人性化特征”说法错误。结合原文“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分析可知,文中只是强调人性化是儒家思想最显著的特征,并没有表述儒家思想具有“其他的思想所没有的人性化特征”。 B项,“儒家‘礼’的规矩十分详备,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说法错误。“除了‘先王’‘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的要求”错误,儒家认为,一般人只要尽到与自己的角色相应的责任就达到了儒家的要求。 C项,“文中以一个‘家’字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实则是对‘责任’的进一步补充说明”说法错误。“是对‘责任’的进一步补充说明”错误,应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儒家思想本质的概括,而非补充。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 2017 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 2020 年,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 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 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 1.18 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 25 -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 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 80%以上,甚至有 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右侧图为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 25 -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还未步入富裕阶段,人口老龄化严重,面临空巢老人 “不敢老”的问题。 B. 劳动力作候鸟式迁徙、各种社会保障难以有效衔接、户籍制度造成老人入户障碍,都是空巢老人现象的成因。 C.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当下养老服务水平较低,但通过多种努力,空巢老人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D. 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养老服务网络能满足老年群体对服务便利的需求,实现市场和老人的共赢。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从全国人口统计数据和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入手,从宏观上探讨了我国老龄人口面临的问题。 B. 预计到 2020 年,我国空巢老人数量将接近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的一半,养老服务将面临更大压力。 C. 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外力侵害有犯罪分子的诈骗及人身伤害,以及消防隐患和房屋老旧导致的火灾。 D. 材料三介绍了当前农村空巢老人堪忧的安全现状,材料四介绍的新型养老模式可有效解决该问题。 6. 如何有效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D 6. - 25 - ①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②推进社保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创造条件;③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④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探索新的养老模式。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D项,“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错误,依据原文材料四第二段中“这种基于‘互联网+’的 ‘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可知,养老服务网络是养老模式,不是技术手段。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D项,“材料四介绍的新型养老模式可有效解决该问题”说法错误,依据材料四第四段中“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可知,没有明确能有效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安全问题。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中“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可概括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根据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中“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可概括出:推进社保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创造条件。根据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中“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可概括出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根据材料四第一段中“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可概括出: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探索新的养老模式。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 25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的救赎 王小东 今日要闻:“公元 3018 年 3 月 18 日,由于太阳能量持续衰减,地球将进一步变冷;科技界将年度科学突破奖授予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团队,该团队证实了平行宇宙的存在……”丁烈盯着新闻显示墙的眼睛猛然跳动了一下,当他听到“平行宇宙”时,脸色立即凝重起来。他用手捋了捋满脸的络腮胡须,陷入沉思。 隔离室里依旧阴冷,和二十五年前一样。二十五年前的丁烈只有十岁。 丁烈所处的这个时代正被某种“确定性”所掌控,凡事都遵循“数字分解定律”,即万物皆可用数字进行量化处理。举个例子:你喜欢吃糖吗?那便是一种编号为 01010011……的信息体验。人们只需要在冰冷的触摸屏上输入一串同样冰冷的数字,再将感觉连接器与身体连接,便可享受一种甜度可调的甜蜜。在这个万物可量化为感官输入的世界里,你并不需要一颗真正的糖!更为可怕的是,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似乎更像是一部运行精密的机器,情感都量化为一串串字符,人们已经基本丧失了自身的情感输出功能。 丁烈却同其他人不同。父亲从丁烈懂事开始,便不允许他使用情感连接器。父子俩一直保持着犹如一千年前,原始人般的情感体验,父亲将之称为“情感反刍”。 丁烈很怀念那个时候,每次进行“情感反刍”的时候,父亲都会用充满慈爱的声音说:“小子,让我们开始吧!” 人在如今的世界里被划分为两类:守卫者和背叛者。守卫者坚定执行不与外部宇宙联系的准则,目的是保卫地球居住者的权益。背叛者则反其道行之,千方百计与外部宇宙联络,据说也是为了保护地球居住者权益。当年只有十岁的丁烈被划分到了背叛者行列,从贴上背叛者标签的那一刻起,他便再没有机会离开隔离室了。这一切皆因他的父亲丁向东。可是,父亲深邃而又坚定的眼神一直深驻在他心底,他知道,父亲绝对不是所谓的背叛者,相反,父亲一定是一个担负着重大使命的“先行者”。因此,在他看来,隔离室并不那么冰冷,远离数字割裂的世界,他才感觉自己是活着的。 国家天文台射电望远镜中心,外太空信号湮灭装置接收到的一串陌生数字,让天体物理组总工程师王建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愤怒。 经过拥有超级计算能力的“银河号”计算机破译,陌生数字信息的内容为:“平行宇宙存在,太阳温度下降导致的地球能源危机,解决途径只能是在另一维度的 A - 25 - 级宇宙中找到一个正在发育的类太阳系,然后通过特定的能量通道实现人类整体迁移。” 很快,信号湮灭装置又收到第二份数字信息:特定能量通道开启的关键是,要在地球上找到一种与 A 级宇宙契合的纯粹连续能量波动,实现互通。请找到一个叫丁烈的人! 王建达很困惑,与 A 级宇宙契合的连续能量波动?这个世界所有的能量状态都是数字化且不连续的,怎么会有连续的能量波动?一定是丁烈这个叛逆者在搞鬼! 最后的数字信息只有短短几个字:“小子,让我们开始吧!” 二十五年来,丁烈第一次走出隔离室,外面的天气尤其寒冷,丁烈不由得竖起衣领来御寒。 王建达手里正拿着一份背叛者档案:丁向东,男,国家宇航中心资深飞行员,公元 2993年,驾驶“探索号”宇宙飞船逃离地球,留下的最后信息是:我要为人类寻找一个新的家园!国家天文台主控大厅中心一片死寂,按目前情况预计,地球的温度将在三年后降至极值。那时,等待人类的结局只有毁灭!由于平行宇宙存在,信息发送者肯定来自平行宇宙的另一级。 如果按信息中心的方式进行人类迁移,那今天参与决策的人将毫无疑问成为背叛者。经历挣扎,最终选择进行平行宇宙间的跃迁! 一切都按照既定程序运行,主控大厅的电子屏幕上,出现了两个巨大的能量环,两级宇宙间真正意义上的连通终于开始了! 一切很顺利。到了最为关键的能量通道开启环节!丁烈深邃的眼窝露出温和的光芒。搭接在丁烈头部的示波器有节律地抖动起来,丁烈站在能量发生器的电子显示屏前,脑海里出现了刚才王建达传送给他的信息内容:“小子,让我们开始吧!”他不由得会心一笑。 他强烈地感受到了遥远的宇宙深处父亲的存在,随后,示波器同步信号发生器发出了一串美妙的连续波信号!脑电波!是脑电波!A 级宇宙另一端竟然也有和丁烈发出的脑电波完全契合的纯粹连续能量波动! 原来,人类自发的情感波动,才是开启平行宇宙间能量通道的钥匙! 到达 A 级宇宙的人类,眼前出现的景象正如千年前地球上曾出现的情景:草是青绿色的,天是蔚蓝的,人们的笑脸是真切的。 是的,人类最终抛弃了一个冷冰冰的数字世界,在最后关头完成了自我救赎。 丁向东慈爱地望向丁烈,依然用他那充满磁性的嗓音说:“小子,让我们开始吧!” 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 (选自《天池》2019 年第 5 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5 - A. 小说以两则新闻开头,前一则为故事设置一个末日来临的背景,渲染紧张氛围,引起读者兴趣;后一则又为危机解决埋下伏笔,可谓匠心独运。 B.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丁烈“脸色立即凝重起来”“用手捋了捋满脸的络腮胡须”,就表现出了他听到“平行宇宙”时内心的变化。 C. 小说用插叙的方式生动描绘了在当时世界,体验甜味并不需要吃糖,只需输入代码再让身体和连接器连接,达到了吸引读者的目的。 D. 小说中前面的父子间“情感反刍”的情节,与后面人类的情感波动开启能量通道拯救了全人类的情节在结构上前后照应,显示出章法的严密。 8. 小说对丁向东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鲜明,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一形象的。 【答案】7. C 8. ①语言描写。小说多次出现丁向东充满慈爱的声音:“小子,让我们开始吧!”,他亲昵地称呼儿子为“小子”,表现丁向东对儿子深沉的爱的形象。 ②侧面衬托。小说表现丁烈对父亲的思念,对父亲事业的理解,对父亲人品的信任,这些都从侧面衬托了丁向东忠于人类、思想具有前瞻性的形象。 ③对比。小说将为拯救人类而“叛逃”的丁向东与保守封闭的“守护者”王建达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了丁向东勇于担责、敢于创新的形象。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的能力。 C项,“小说用插叙的方式生动描绘了在当时世界,体验甜味并不需要吃糖”说法错误。这不是插叙,“插叙”是指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文章中表达情感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并且在不改变全文中心的情况下,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或事件。而文章中“生动描绘了在当时世界,体验甜味并不需要吃糖,只需输入代码再让身体和连接器连接”不符合插叙的特点,这里只是举了当时的一个例子,来吸引读者。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塑造人物形象技巧的能力。 - 25 - (1)结合“每次进行‘情感反刍’的时候,父亲都会用充满慈爱的声音说:‘小子,让我们开始吧!’”“最后的数字信息只有短短几个字:‘小子,让我们开始吧!’”“脑海里出现了刚才王建达传送给他的信息内容:‘小子,让我们开始吧!’他不由得会心一笑。”“丁向东慈爱地望向丁烈,依然用他那充满磁性的嗓音说:‘小子,让我们开始吧!’”分析可知,小说多次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丁向东对儿子深沉的爱的形象。 (2)结合“父亲深邃又坚定的眼神一直深驻在他心底,他知道,父亲绝对不是所谓的背叛者,相反,父亲一定是一个担负着重大使命的‘先行者’”分析可知,小说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丁烈对父亲的思念,对父亲事业的理解,对父亲人品的信任,这些都从侧面衬托了丁向东忠于人类、思想具有前瞻性的形象。 (3)结合“当年只有十岁的丁烈被划分到了背叛者行列,从贴上背叛者标签的那一刻起,他便再没有机会离开隔离室了。这一切皆因他的父亲丁向东”分析可知,丁向东为了拯救人类而成为了“叛逃者”,他与保守封闭的“守护者”王建达形成鲜明的对比,侧面表现出了丁向东勇于担责、敢于创新的形象。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 25 - 。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②,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③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②大旆(pèi):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B.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C.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D.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10. 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昌言”是苏洵朋友石杨休的字。古人对人称呼时可称姓名、字、谥号、斋名、官爵、籍贯等。 B. “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科举殿试时录取为三甲:一甲 3 人,赐进士及第;二甲赐同进士出身、三甲赐进士出身。及第后称考官为座主、恩门。同科及第的人互称同年。 C. “句读”是进入文言文体系的方式,俗称“断句”,也称为句逗。文言文辞休止、行气与停顿的特定呈现方式。韩愈《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三字经》中“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等均有记录。 D. “夷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异族。夷,即古代中原对东方部落的统称,后裔分布在安徽、山东、江苏一带;狄指古代北部民族,后裔广泛分布在今华南与华东地区。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还有蛮、戎等,戎指古代西部民族;蛮指古代南部民族。 - 25 -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作者回忆了与石昌言之间的亲密交往与深厚情谊,感佩他为天子出使万里外的强虏。 B. 文章回顾了历史情况,剖析强虏的本质,提醒石昌言不要被虏廷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命。 C. 作者在自己学业方面感悔勤学,终得石昌言赏识,充满感激之情。 D. 作者在文中描写石昌言出使虏庭出京时“从骑数百,送车千乘”的隆重场面,流露自己壮志难酬之意。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答案】9. B 10. B 11. D 12. 昌言听说我荒废了学业,口里虽然不说,但看他的意思很遗憾。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依据语法结构,“还”是“使”的结果,出使回来,中间不能断开,另外“使还”是后面句子“为我言”的状语,所以“还”后边应断开,排除排除A和D项;“数万骑”是说明“介马”的数量,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C项。 句意:前些年彭任跟随富弼公出使契丹回来,曾对我说:“出了国境之后,住宿在驿亭。听到披甲战马几万骑驰聘而过,宝剑和长矛互相撞击,整夜不绝于耳,跟随的使臣惊慌失色。 故选B。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二甲赐同进士出身、三甲赐进士出身”错误,正确的理解为“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D项,“流露自己壮志难酬之意”错误,作者在文中描写石昌言出使虏庭出京时“从骑数百,送车千乘”的隆重场面,流露赞叹之意。 故选D。 【12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废学,荒废了学业;(2)虽,虽然;(3)言,不说;(4)恨,遗憾。 参考译文: 石昌言应进士科考试时,我才几岁,还没有上学。同忆当年我跟一群孩子在父亲身边嬉戏玩耍,石昌言也在旁边,还曾拿来枣儿栗子给我吃;两家住得很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所以彼此十分亲昵。石昌言应考进士科目,一天比一天出名。我后来渐渐长大,也稍稍懂得要读书,学习句读、对对子、四声格律,结果没有学成而废弃了。石昌言听说我废弃了学习,虽然没有说我什么,而细察他的意思,是很遗憾的。后来过了十多年,昌言进士及第,考中第四名,便到各地去做官,彼此也就断了音讯。我日益成长壮大,能够感到悔恨了,便痛改前非而恢复学习。又过了几年,我游历京城,在汴京遇见了石昌言,便彼此慰劳,畅叙平生以来的欢乐。我拿出十多篇文章,石昌言看了很高兴,并且夸我写得好。我开始学习晚,又没有老师指导,虽天天作文,内心一直十分惭愧;等听到石昌言的话后,于是颇为自喜。到现在又十多年过去了,再次来到了京城,而石昌言已经身居两制,他作为朝廷使者,要出使到万里以外的那些强悍不屈服的契丹朝廷,要树立大旌旗,跟随的骑士多达几百骑,送行的车辆有上千辆,走出京城大门情绪慷慨激昂。我自思忖,孩童时代见到石昌言在先父身旁,那时怎么会料想他会走到这一步了?一个人富贵起来并不奇怪,而我对石昌言的富贵特别有所感触啊!大丈夫活着不去当将军,能当名使臣,用口舌辞令在外交上战胜敌人就足够了。前些年彭任跟随富弼公出使契丹回来,曾对我说:“出了国境之后,住宿在驿亭。听到披甲战马几万骑驰聘而过,宝剑和长矛互相撞击,整夜不绝于耳,跟随的使臣惊慌失色。等到天亮了,见到道路上的马蹄印了,心中的余悸还难平息,好像心要跳出来似的。”大凡契丹用来向中国炫耀武力的手段,多为这类事情。中国去的使者,没有识透他们这类手段,因而有的人甚至震惊害怕到哑口无言,让外族人嗤笑。唉,这是多么的没有思考力啊!古代奉春君刘敬出使到冒顿去,壮士大马都藏起来不让看见,因此才有平城的战役。现在的契丹,是深知他们没有什么能力与作为的。孟子说:“面对诸侯国君的谈话就得藐视他。”何况对待外族呢?请把上述的话权作临别赠言吧。 五、古诗鉴赏(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发太城①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 25 -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②。 [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①太城:成都。②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13.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联交代诗人离别于五月秋苗未入土的时候,他“心更苦”的原因是离别此地的伤感和留恋之情。 B. 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C. 第五句写诗人的高兴,第六句写诗人劝慰田翁们要好好生活,不要思念诗人。 D.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田园风格浓厚,充分表达出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关心。 14. 请赏析最后一句“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 【答案】13. A 14. 这一句运用虚写(想象)的艺术手法,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喜悦,表达诗人对成都人们的真诚而美好的祝愿。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A项,写“他‘心更苦’的原因是离别此地的伤感和留恋之情”错误,诗人将要远行时,以“秋苗五月入土”开篇,用“心更苦”,点明虽有离别之苦,但更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对农事的关心是重点,这从下文“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行人虽去亦伸眉”,为有雨浇溉禾苗而舒展眉头这个描写中也能得到证明。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赏析最后一句“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从语意和手法入手。“今年醉饱鸡豚社”中的“社”,意思是土地神或者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及祭礼。整个句子写的是今年喝醉吃饱,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联系注释和前文看,诗人离别田父时,“秋苗五月未入土”,眼前没有丰收,没有祭祀活动。诗人对庆祝丰收景象的描写是虚写。从思想感情上看,意在表达自己对成都百姓的美好祝愿。 【点睛】 - 25 -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六、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中具体描写杭州富庶奢华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用语言描写表现廉颇勇于改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市列珠玑 (2). 户盈罗绮 (3). 竞豪奢 (4). 鄙贱之人 (5).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写法,“玑”“盈”“绮”“奢”“鄙”。 七、课内文言基础知识(本题共6小题,18分) 16. 下列各句中, 加下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举孝廉不行 B. 于是相如前进缶 衡下车,治威严 C.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恐惧殊甚 D.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掌握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A 项,亲戚,古义:指内外亲属,所指范围较广,父母兄弟皆可得称。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不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不行,古义:不去(就任)。今义:不可以。都属于古今异义词。 B项,前进,古义:走上前去奉献。今义:指向前行动或发展。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走下车子。都属于古今异义词。 C项,娱乐,使人快乐;消遣。恐惧,害怕。古今意义相同。 D项,宣言,古义:扬言。今义:指发布政见的公告,或宣告、声明等。方面,古义:方向。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人或事物中的一方或一部分叫一方面。都属于古今异义词。 - 25 - 故选C。 17. 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畔主背亲 拜送书于庭 B. 因泣下霑衿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C. 置币遗单于 与旃毛并咽之 D. 前以降及物故 法令亡常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 A项,“畔”通“叛”;“庭”通“廷”。 B项,“霑”通“沾”;“衿”通“襟”;“孰”通“熟”。 C项, 第一句没有通假字;“旃”通“毡”。 D项,“以”通“已”;“亡”通“无”。 故选C。 18.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空自苦亡人之地 ③为武置酒设乐 ②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④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 ①②都是结构助词,的;③④都是介词,替,给。 故选B。 19.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白白地。 遂通五经, 贯六艺 贯:贯通。 B. 君不如肉袒 伏斧质请罪 伏:趴伏。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征兆 - 25 - C.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均:权衡。 称为政理 政理:政治管理。 D.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完:使……完好无缺。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的词的意义的能力。 C项,“政理:政治管理”错误,应改为“政治清明”。句意: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故选C。 20. 下列划线词语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相如廷斥之②宁许以负秦曲③臣乃敢上璧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⑤诚甘乐之⑥屈节辱命⑦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⑧杖汉节牧羊者⑨反欲斗两主⑩单于壮其节 A. ①⑥/②⑨/③⑤/④⑦/⑧⑩ B. ①⑦/②⑥/③⑧⑨/④⑤/⑩ C. ①⑨/②⑥⑦/③⑧/④/⑤⑩ D. ①⑦/②⑥⑨/③⑧/④/⑤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掌握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①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②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背负着;③上,名词作动词,呈上;④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⑤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⑥屈和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屈辱;⑦上,名词作状语,向上;⑧杖,名词做动词,拄着;⑨ 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 ⑩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烈。 ①⑦名词作状语/②⑥⑨动词的使动/③⑧名词作动词/④形容词作动词/⑤⑩形容词意动 故选D。 21. 下列句子按文言句式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③见犯乃死,重负国④传以示美人及左右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⑥子卿尚复谁为乎⑦大王见臣列观⑧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⑨而君幸于赵王⑩求人可使报秦者 A. ①②/③⑨/④/⑤⑦/⑥⑧⑩ B. ①⑨/③⑥/④/②⑤⑦/⑧⑩ C. 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 D. ①⑨/③④⑥/⑤/②⑦/⑧⑩ 【答案】C - 25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掌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①以介词“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意: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②以介词“以”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意: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③以“见”为标志的被动句。句意:被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④省略句,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句意:把宝璧传着给妻妾和左右侍从看。 ⑤以“也”为标志的判断句。句意: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⑥宾语前置,正确的语序为“子卿尚复为谁乎”。句意: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⑦省略句,大王见臣(于)列观。句意: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上接见我。 ⑧定语后置,正确的语序为“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留在汉之匈奴使”。句意: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⑨以“于”为标志的被动句。句意:而您被大王宠幸。 ⑩定语后置,正确的语序为“求可使报秦之人”。句意: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 ①②状语后置/③⑨被动/④⑦省略/⑤判断/⑥宾前/⑧⑩定后 故选C。 八、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明妃曲》诗云:“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他是个喜欢写翻案文章的人,然而他的话是有道理的。美人的意态确难画出,东施以真人来效颦西施________失败,何况是画家运笔调色。那画不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古代诗人__________的这两句诗,却使孔子以前的中国美人如同在我们眼前。达·芬奇用了四年时间画出了蒙娜丽莎的美目巧笑,该画初完成时,给予了我们新鲜生动的感受。但我觉得古人的诗句是千古如新的,而油画受了后人的补修、时间的侵蚀,已令人在想象里只能追寻旧影了。我曾经坐在原画前默默领略了一小时,口里念着古人的诗句,( ),诗画交辉,意境___________,各不相下,____________。 2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且 信手拈来 丰沛 各有优劣 B. 尚且 俯拾即是 丰沛 各有优劣 C. 尚且 信手拈来 丰富 各有千秋 D. 而且 俯拾即是 丰富 各有千秋 - 25 - 2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我觉得古人的诗句是千古如新的,而油画受了后人的补修、时间的侵蚀,已只能令人在想象里追寻旧影了。 B. 但我觉得古人的诗句是千古如新的,而油画受了时间的侵蚀、后人的补修,已令人只能在想象里追寻旧影了。 C. 但我觉得古人的诗句是千古如新的,而油画受了时间的侵蚀、后人的补修,已在想象里只能令人追寻旧影了。 D. 但我觉得古人的诗句是千古如新的,而油画受了后人的补修、时间的侵蚀,已让人在想象里只能追寻旧影了。 24.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觉得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启发了画中意态 B. 觉得诗启发了具体形象,画给予诗以意态 C. 觉得画给予诗以意态,诗启发了具体形象 D. 觉得诗启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 【答案】22. C 23. B 24. D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组,而且:表示进一步。尚且: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根据语境,应选“尚且”。 第二组,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根据语境,应选“信手拈来”。 第三组,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数量大。丰沛:(雨水等)充足。根据语境中的描写对象为意境可知,应选“丰富”。 第四组,各有优劣:各有各的优点、缺点。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语境表达的是各自有各自的价值,不涉及“缺点”,故此处应选“各有千秋”。 故选C。 【2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 25 - 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时间的侵蚀”应该在前,“后人的补修”应该在后;二是语序不当,可把“只能”放在“在想象里”前。分析四个选项可知,只有B项全部修改正确。 故选B。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 根据语段谈论的主体对象的出场顺序是先诗后画,以及括号后面的“诗画交辉”可知,应排除A、C两项。结合语段大意,可知“诗画交辉”,古代诗人的诗句,“使孔子以前的中国美人如同在我们眼前”,再结合“王安石《明妃曲》诗云:‘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分析,可见“诗启发了画中意态”,排除B项。 故选D。 25. 下面是某社区的一则公告,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够恰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公 告 各位居民朋友: 我市疾控部门通报,XX 商场三楼老年装柜台员工吴某某,于2月14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防止病毒扩散,保护广大市民的健康,请2月10日10:00-17:00到过 XX 商场三楼服装区的居民,及时主动扫一扫下方二维码进行个人信息登记。如感觉身体难受,请与XX 社区工作站联系,并自行按照传染病防治采取防范措施。居民不主动登记并造成后果的,将依法严惩。望居民朋友相互周知! 特此通告。 XX 社区工作站 2020 年 2 月 15 日 【答案】①保护——保障;②扫一扫——扫描;③难受——不适;④“传染病防治”后加“相关规定”或“相关要求”;⑤周知——转告或删去“相互”。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及运用中用词得体准确的能力。 ①“保护”与“健康”搭配不当,应修改为“保障”; ②“扫一扫”是口语,与公告的语体不符,应改为书面语“扫描”; ③“难受”是口语,与公告的语体不符,应修改为“不适”; - 25 - ④“并自行按照传染病防治采取防范措施”中“按照”一词缺宾语,在其后加“相关规定”或“相关要求”; ⑤“周知”与“相互”语意有交叉重复,应改为“转告”,或者把“相互”删除。 九、作文 2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莉和小雨在打扫学校教学楼的走廊时,发现一株小树苗长在走廊边的下水道边的地砖缝中。小莉说:“小树苗的生命力真强,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好好照顾它。”小雨说:“小树苗的生命力虽然强,可它长错了地方,如果我们把它移植到花坛里,不是可以生长得更好吗?” 这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根据你的感触与思考写-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为每一份希望提供发展的可能 一株小树苗长在走廊旁的下水道边的地砖缝中,无疑,这是生命的坚强。对此,小莉赞叹不已,但除了赞叹,面对那生长在下水道边的地砖缝中的不屈的小生命,我们是否还应该要做些什么呢? 是的,这一株小树苗理应为我们所赞叹。在地砖缝中如此逼仄的环境中依然能萌芽生长,这令人肃然起敬。生活不易,生存不易,他们不能选择生长的环境,但依然去争取生存的可能与生长的姿态。一株小树苗,不能扎根于肥沃松软的土壤,不能享受那惬意的阳光雨露,下水道、地砖缝,这就是他们所面对的生存现实。蚊虫的滋扰自不会少,甚至那从走廊上经过的每一个步伐,都有可能令他们弱小的生命陷于夭折的境地。这是生长在走廊边的下水道边的地砖缝中的小生命所面临的人生。 而现实生活中,如此的小树苗难道还少吗?犹记得那张被视为“希望工程”宣传标志的照片,照片中,手握铅笔的大眼睛女孩,直视前方,眼中满是希冀。这一张照片曾经打动了无数人,也让我们更为明了“希望工程”的“希望”所在。而那位大眼睛女孩,又何尝不是一株生长在下水道边的地砖缝中的小树苗?弱小与卑微并没有剥夺他们对希望的执着、对未来的憧憬,但我们,难道只作为旁观者俯视之,然后为之鼓掌,表现我们的怜悯与赞叹吗? - 25 - 不,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与作为,而应该像小雨一样,在赞叹之后,为改变它们的现实处境作出应有的努力,为它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让它们也能像其他的小树苗一样能汲取成长的必要养分、享受那阳光雨露,而不是顾影自怜、自怨自艾。他们不能选择生存的环境,但我们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让每一个弱小、卑微的小生命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平等与成长的尊重,让每一个匍匐前行的个体都能感受到希望的力量与奋斗的意义。 这是一种美好,一种温暖的美好。不是鄙夷与遗弃,不是止步于怜悯与同情,不是满足于赞叹与感动,而是满怀着对生命与奋斗的敬意为现实的改变作出努力,就像“希望工程”,给与希望,创造希望的可能,让每一株小树苗都有成为参天大树的可能。这是一种温暖的美好,也是让我们奋斗的力量源泉。 因此,当我们注视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下水道、看到地砖缝,看到那在地砖缝中坚强成长的小树苗,除此之外,我们还会看到那落后的乡村、那破败的瓦房、为生活辗转奔波的农民工、在城市蜗居一角的青年……生存的现状与生活的状态千姿百态,但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不应厚此薄彼。每一种努力,都应令人尊重并肃然起敬,而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都应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不管你是弱小、卑微的小树苗,还是高大挺拔的参天大树。 为每一份希望提供发展的可能,让每一棵小树苗都能茁壮成长,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责任。 【解析】 【详解】本次作文题型为新材料作文,题目由一则叙述性材料和写作要求组成。叙述性材料提供了一个可供考生写作的具体情境,考生可据此具体情境中的要素(人、物、事件、细节等)选取角度审题立意进行写作,也可在具体的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延伸至人生、社会等更宽广的层面上进行拓展写作。 【审题】材料中 - 25 - 要素有小莉、小雨、小树苗、下水道边的地砖缝。小树苗是一株成长中的小植物,而下水道边的地砖缝是小树苗萌芽生长的具体环境,现在长出了一株小树苗,这是引发小莉、小雨讨论的具体背景。小莉、小雨的话语代表了各自对小树苗生长于地砖缝中这一具体事件的看法。小莉认为小树苗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萌芽生长,这体现了生命的坚强,值得大家学习,小莉从小树苗身上意识到生命的顽强,因此认为要好好照顾小树苗。小莉的看法反映的是对弱小但顽强生命的尊重、赞扬。小雨的看法与小莉有交叉之处,也意识到小树苗生命力的顽强,但她认为小树苗长错了地方,建议把小树苗移植到花坛里,如此,更利于小树苗的生长。从小树苗与生长环境的角度考虑,小雨认为应该为小树苗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除了围绕小莉、小雨二人对小树苗生长在下水道边的地砖缝这一事件发表的不同看法选取角度立意外,考生还可以把小树苗作为立意的角度,小树苗生长于下水道边的地砖缝,一方面体现了生命的坚强,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发关于每一个生命生长环境的思考。同时,在立意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材料中的两个细节,一是“小树苗”而非大树,意指此处的生命应是处于弱小、发展状态的生命,而非蓬勃与强大;二是材料中小树苗从萌芽到生长的具体环境是“下水道边的地砖缝”,下水道,阴暗肮脏,地砖缝,空间狭窄。这两处均是命题材料所设置的具体细节。综上所述,本题围绕小树苗生长在下水道边的地砖缝这一具体情境提供了三个立意角度。 【立意】小莉角度:尊重每一个卑微、弱小的生命;每一个卑微、弱小的生命都拥有生长、发展的权利;善待每一个卑微、弱小的生命。小雨角度:为每一个卑微、弱小的生命提供合适的、良好的生存、成长环境。小树苗角度:卑微与弱小不是放弃成长的理由。 【结构】题目就是观点《为每一份希望提供发展的可能》,首段联系材料,肯定小树苗生命的顽强,提出问题,“我们是否还应该要做些什么呢”。第二段分析小树苗面对的命运多舛;第三段分析现实生活中好多“小树苗”一样的人生境遇;第四段提出来做些什么来改善小树苗的命运;第五段对作为的肯定,“这是一种美好,一种温暖的美好”;第六段,世间百态才是人世间,要接受,要尽自己的本分。最后一段强调“为每一份希望提供发展的可能,让每一棵小树苗都能茁壮成长,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责任”。 【素材】1.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那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人不正因为处于一个“错”了的时代,“错”了的地方吗?不抱怨环境,是金子总会发光。平凡之处更显伟大,恶劣之境方显坚韧,逆境之中更显价值。我赞美小树苗,不是因为它将来枝繁叶茂,能遮风挡雨,取木建房,而是因为它们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不断地接近太阳,把枝丫伸向天空,去抚摸温暖的风,去拥抱迷人的蓝。它长势良好,枝繁叶茂只是守林人,木匠所关心的。生命本身有它独特的完美。超越实用至上功利主义的想法吧!逆境之中体现出来的蓬勃的生命力与精神才是它们的价值所在。论起生长环境,应该没有比黄山松更恶劣的了吧?无一丝土壤的乱石堆上!可是,世人为何赞美黄山松? 2.顾城在《哲思录》一书中这样写到:“生命本身就是闪耀此刻,不是过程。就像芳香不需要道路一样。”是的,就像精神不会被所处位置而阻挡一样。面对恶劣环境,不屈的生命力才是我们所提倡的。这样会激励更多平凡的人们不放弃对生活梦想的追求,不失去对生活的期盼,不抱怨自身,不埋怨周遭,而是全身心投入到更精彩的拼搏中去。于社会,这是有大裨益的。《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出生农村,忍饥挨饿,置身于暗无天日的地下煤矿中。虽有机会换个工作环境。但他做出的选择却是留下,留在大地的深处,为什么?因为他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在于永不止息的奋斗。 3. - 25 - 所有被风吹过的树,才显得有神。这风,是电闪雷鸣,是狂风暴雨,是无情水火,是穷乡僻壤……但也正因此,它装饰了自然的四季。就像无数身处平凡岗位的人们,风里来雨里去,他们装饰了梦想一样。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 25 - 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http://zujuan.xkw.com)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 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 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 组卷网是学科网旗下的在线题库平台,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超过900万精品解析试题。 关注组卷网服务号,可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功能(布置作业、线上考试、加入错题本、错题训练)。 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 钱老师 QQ:537008204 曹老师 QQ:713000635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