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 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 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敕造(chì) 骐骥(jì) 笑靥(yè) 沸反盈天(fèi) B. 蚕噬(shì) 蹂躏(lìn) 榫头(sǔn) 鞭笞天下(chī) C. 贾人(gǔ) 踌蹰(chú) 形骸(hái) 百无聊赖(lài) D. 忖度(cǔn) 怯弱(què) 盥沐 (guàn) 度长絜大(qì)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 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题中 D 项,怯弱(qiè);度长絜大(xié)。故选 D。 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斟茶 放诞 监生 孽根祸胎 间或一轮 B. 诧异 朱拓 偏僻 咀嚼赏鉴 波涛汹涌 C. 烟霭 寒喧 括噪 锲而不舍 难以捉摸 D. 反馈 渣滓 调剂 丰富多彩 冰雪消融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 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 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题中 C 项,括噪——聒噪。故选 C。 3.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以音乐为主题,开创了新音乐体验方式和新文化商业模式。在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 家战略性产业的今天,其意义不可理喻。 B. 7 月 31 日,第 14 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闭幕。大赛期间,相关部门各行其是,尽职尽 责,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C. 乔布斯逝世后,不少苹果迷发帖表达哀思,其中一位说了句石破天惊的话:“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 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成就了乔布斯。” D. 今年,泰国发生了半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水灾。针对这一灾情,我国政府迅速作出应对,发布紧急公告, 强调要对泰国鼎力相助,提供资金和物流方面的支持。 【答案】C 【解析】 【详解】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和“意义”搭配不当。各行其 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褒贬误用。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出奇惊人。正确。鼎 力相助:大力相助。用于感谢别人帮助自己,不合语境。故选 C。 4.下列各句中带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些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往往让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B. 这种药能治疗心脏病,又没有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 C. 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描绘了一幅巧夺天工的自然图景,瞿塘峡的雄,巫峡的秀,西陵峡的险,充分展 现了造化的神奇。 D. 超级女声周笔畅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答案】B 【解析】 A 让人与贻笑大方语义重复 C 巧夺天工:人工胜过自然 D 明日黄花:指过时的东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福娃”的色彩与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 是北京 2008 年第 29 届奥运会吉祥物。 B. 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 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C. 有关专家认为,“十美十丑”行为评选活动,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对 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 目前学术法制教育存在着僵化、条文化、成人化的现象,急需培养和提高既懂教育又精通与未成年学生 相关法律知识的专职教师。 【答案】C 【解析】 A 后一句偷换主语。C 孩子养成语序不当 D 提高与专职教师不搭配。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杨丽萍用优美娴熟的舞姿、流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而活泼的金孔雀形象,使之成为具有代表性的 艺术形象。 B. 《金陵十三钗》随着上映票房的攀升,出品人张伟平在底气越来越足的同时,说话也越来越谨慎。 C.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关注民生,笑侃时事,幽默语句和夸张动作出神入化,常常引得观众鼓掌、欢呼。 D. 网络的虚拟所以有无尽吸引力,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你能隐藏身份,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 【答案】A 【解析】 B 更换陈述对象 C 搭配不当 D 句式杂糅,“就在于”和“主要原因是”杂糅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 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 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 ③⑥①④⑤② B. ③⑤①②⑥④ C. ⑤②①⑥④③ D. ⑤③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 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 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 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因为一个人有了①句中的“高 尚的道德追求”,才能够做到②句中的“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因为能够勇于承担②句 中的“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才能够做到④句中的“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正因为能够“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 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够做到⑥句中的“自尊、自爱、自强、自律”。为此,该题第二个句号前的四道横线 上应依次填上①②④⑥。而⑤③则是对“人格”的介定,其中⑤介定范畴,③介定内涵。为此,该题第一 个句号前的两道横线上应依次填上⑤③。故选 D。 8.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般来说,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 )着人们的思维方法,( )着人们的行为习俗,( ) 着人们的情感抒发,( )着人们的审美趣味,( )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着人们的终极关怀 (灵魂归宿)。 A. 支配 制约 控制 规定 左右 悬置 B. 制约 支配 控制 左右 规定 悬置 C. 制约 左右 控制 支配 悬置 规定 D. 支配 制约 左右 控制 悬置 规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支配:对人或事物起引导和控制的作用;制约:制约,限制约束:受环 境制约。是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左右: 支配;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规定:对某一事物作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 定;悬置:在宇宙空间里把一个概念或者事物不与任何其它事物概念思想等相联系,让它真正的独立存在, 然后再来分析研究。句中第一空是“文化传统”和“人们的思维方法”的关系,用“制约”,排除 A、D;第 四空后面是“审美趣味”,用“支配”,排除 D。故选 C。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 等,一般认为,曹雪芹完成了前八十回,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 B.海明威(1899 一 1961 年),美国小说家,1954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老人与海》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 的真实经历创作的。 C.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中“明妃”指的是杨贵妃,因为她得到了唐明皇的宠爱,所以叫 “明妃”。 D. 《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与元稹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 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 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王昭君,名嫱,字昭君,缘何又被称作“明妃”呢?原来, 在西晋时,为了避讳司马昭的名字,人们改称昭君为“明妃”,后人也就时常借用称之了。 10.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惑:疑难问题 B.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C. 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D.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盛:盛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 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 项,“盛”,高,大。所以选 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锁定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这两个方面,其中侧重考查多义词语在具体 语境中的含义。考生在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往往出现忽略的情况:1.忽略词类活用。 高考考查文言实词时,命题者就有意忽略某一词的活用现象,用以前的词义解释它,给考生设置答题陷阱。 2.忽略古今异义。绝大部分的汉语词汇,随着历史的发展,词义也在不断嬗变。从词义学的角度来看,汉 语词汇的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有的 考生,由于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很容易误将“古义”与“今义”混为一谈,以今义释古义。 3.忽略词语通假。通假字原本是古人在书中用音同、音近代替的方法写成的错字、别字,是文言文特有的 一种语言现象。通假字和本字的关系,大体上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二是迭韵通假,三是双声通 假。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古代汉语的通假现象,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4.忽略一词多义。所谓的“一词多 义”,就是一个词往往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且几个意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古汉语因为“一 词多义”容易成为考生文言文阅读障碍,所以辨析、确认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一直是高考的热点。 11.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不拘于时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而耻学于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及用法,结合着具体语 句分析判断。A 项,判断句;B 项,被动句;C 项,宾语前置句;D 项,介宾短语后置句。所以选 D。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技巧点拨】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 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 式)。例如,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判断句可以 分为有标记的判断句和无标记的判断句这么两大类。1.有动词做判断词的判断句。在古代,在一般情况下, “是”是代词“这”,不表示判断。但是,“是”也偶尔相当于现在的“是”,成了判断句的标记。文言文 中常见的判断句的标志还有“为”、“乃”等。2.用“者、也”做标记的判断句。被动句,可根据标志性 词判断,例如,见、被、为等。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比较多,有定中倒装句、动宾倒装句、介词短语倒装句、 主谓倒装句等。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 语的省略、介词短语的省略。 12. 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 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 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 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 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中的“惑”是名词,疑问;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中的“惑”是动词,糊涂。③“圣人之所以为圣”中的“所以”,……的 原因。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用来……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3.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圣人无常师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 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判断句,“……者,……也”为标志;“道之所 存,师之所存也”也是判断句,“……,……也”为标志。B 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之” 为标志,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C 项,“不拘于时,学于余”是被动句和状语后置句,第一个“于”表被动, 第二个“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 14.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C.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 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 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 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中“而”是连词,表修饰。A.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而,连词,表转折。B.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而,连词,表递进。C 项,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 连词,表修饰。D 项,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因果。 15.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何陋之有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 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为宾语前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 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6.下列诗句全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一项是 的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②面写琴技④写琵琶女的身世。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点评:本题要了解侧面烘托的手法,其次要找到原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 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 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 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 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 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 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 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学而走进中国思想文化。作为讲求“出世”的佛教,其根本 宗旨是摆脱人生之“苦”而追求永恒之“乐”,这种对幸福快乐人生的追求,成为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 展的契机和基础。经过不断的中国化,佛教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成就了中华文化发展中文明交流互鉴的 历史佳话。中国佛教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佛教与人性的统一,注重人格的自我培养与自我完善,形成了自 身鲜明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国佛教文化强 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根本追求,也为其今天与社会主 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儒道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 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却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 三家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圆融和谐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使之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 务。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周之际出现的人道主义思潮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B. 儒、道两家思想的碰撞产生了玄学,而玄学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佛教的传入。 C. 儒、道、佛三家有一部分思想是相通的,这就为它们之间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可能。 D. 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18.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自然段运用设问的手法提出论点,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B. 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指出儒、道两家思想的来源与他们之间的不同点。 C. 第三自然段通过论述中华文化对佛教思想的融合,明确了中华文化的作用和价值。 D. 文章逐层论证三家思想对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并指出传承发展的必要性。 1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B. 如果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就可能避免文化传承中的形式化倾向。 C. 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圆融和谐的包容精神,佛教将难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D. 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与当前所提倡的核心价值观契合。 【答案】17. C 18. C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 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 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 A 项,“人道主义思潮决定了后 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错误,范围失当,原文的表述是“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思潮 出现”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旨走向”,文中应是两方面,选项变成一方面了;B 项,“儒、 道两家思想的碰撞产生了玄学”错误,强加因果,“玄学的产生”并非是因为“儒、道两家思想的碰撞”; D 项,“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错误,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儒道佛作为中 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而并非是说“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而且不光这三 家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绝对了。故选 C。 【18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 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 C 项,“中华文化对佛教思想的融合,明确了中华文化的作用和价值”, 本段内容确实谈到了“佛教融入了中华文化”,但更多的内容是在论证“佛教的作用和价值”,所以选项把“佛 教文化”和“中华文化”两者的概念混淆了。故选 C。 【19 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 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 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 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 A 项,“只有……才能……”错误,条件混淆,原文认为,在努力实现复兴梦的今天,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 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但这并非是必要条件,绝对了。故选 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 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 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 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 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 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 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 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 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 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 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 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 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臣叹其功名未 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 独蒙。”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 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 若不为忤, 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 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 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 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20. 下列对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拜:授予官职 B.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 会:适逢 C. 帝乃解。甫谢,且称 谢:辞谢 D. 甫家寓鄜,弥年艰窭 窭:贫穷 21. 下列各项加下划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以文章显中宗时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 往依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 严挺之乃有此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2. 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A.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B.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C.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D. 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 23. 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 【答案】20. C 21. D 22. A 23. 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 【解析】 【20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 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C 项,谢如翻译为“辞谢”和后面“且称(并且说)”矛盾,后面是向皇帝道歉的话,因此翻译为“道歉”。 故选 C。 【2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 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 题中竟然 A 项,连词,于是/介词,通过;B 项,凭借,介词/因为、连词;C 项,代词,他/兼词,于此;D 项,副词,竟然。故选 D。 【22 题详解】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 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功名未就”“志气挫衄”结构对称,“未就” 是“功名”的谓语,不要断开;“陛下弃细录大”是“觊”的谓语,不要断开;“冒死”是“称述”的状 语,不要断开;“涉近讦激”结构相同,不要断开,都是“违忤圣心”的原因,故选 A。 【23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 译。重点词语,奇: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待制:等待诏命;擢:提拔。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 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 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 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 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命,后来改为右卫率 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恕、 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 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 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 的 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 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 适逢安禄山叛乱,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 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后来杜甫逃了出来,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 杜甫和房琬是平民之交,房琬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 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 唐肃宗(怒气)才缓解。杜甫谢罪说“琬,是宰相的儿子,年轻时就建立有远大理想要成为纯儒,有大臣 的体器。时人认为房琬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职。我看他深切地为陛下担忧,形色中显出大义, 可是他的性情有些傲慢。我感叹他功名没成,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 罪称述,我直言激怒、违背了圣意。陛下赦免了罪当百死的我,又赐我还乡,这是天下的大幸,不仅我独 自蒙受圣恩。” 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 饿死。于是杜甫只身前往鄜州探视。从京城回来,出任华州司功参军一职。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二川兵 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 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连帽子都不戴(古代戴帽见客是 礼仪),性格褊狭放诞,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 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甫。有一天想要杀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门口都召集了士卒。(严 武)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 去相救严武才作罢,只杀了章彝。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 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一天大醉后死去,时年五十九。 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 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写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 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奉陪封大夫①九日登高 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②。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注】①封大夫即封常清,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②中军:此处指代主帅。 24.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两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饮酒登高,表现一派和熙欢乐之景。 B. 颔联用“霜威”“杀气”来正面描写封常清,表现其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 C. 颈联用“横笛”“娇歌”等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活动,又用“征雁”“塞云”来暗示边塞大战一触即发 的严峻形势。 D. 全诗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诗人在描写节日里边塞将士欢愉活动的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他们对 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5. 诗中的封大夫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24. C 25. ①能征善战、声威远震。诗中描写他“霜威”“杀气”说明他威严峻厉,治军雷厉 风行,有肃杀之气。 ②治军有方、深受爱戴。尾联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 敢荷(承受恩惠)“吾君”。 ③情趣高雅,性情洒脱。他登高饮酒,聆赏笛歌,能苦中作乐,放达不拘,与下属同乐。 【解析】 【24 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 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 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C 项,“暗示大 战一触即发”错,无中生有。故选 C。 【25 题详解】 此题考核赏析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要求赏析诗中的封大夫的形象特点,答题时注意根据语言、动作等直接 描写以及环境的烘托,其他人的评价等分析,此题答题时注意根据诗中的“霜威”“杀气”分析其能征善 战、声威远震;根据“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分析其治军有方、深受爱戴;根据“黄花酒”“登高”分 析其情趣高雅,性情洒脱。 【点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 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 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内心充满什么 情绪的什么形象。 26.默写。 (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 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 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在用大量笔墨正面描写琵琶女演奏的高超技艺之后,又从侧面利用周围环境和 景物来烘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师说》中点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泪眼忧民方为圣,血书写尽史书来,杜甫在《登高》中深情倾吐自己的忧国伤时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2)扪参历井仰胁息 (4). 以手抚膺坐长叹 (5). (3)东船西舫悄无言 (6). 唯见江心秋月白 (7). (4)闻道有先后 (8). 术业有专攻 (9). (5)艰难苦恨繁霜鬓 (10). 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 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须臾、扪、膺、舫、潦的写法。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像白云一样飞翔 韦如辉 耐耐放学了,走在傍晚的山岗上,身后跟着来迎他的狗儿大黄。 山岗静静的,密实的树林静静的,碧绿的草丛静静的。不远处,潺潺的小河静静的。 眼前的景象迷住了耐耐。 他放下肩膀上的书包,找一块平坦的地方坐下来。 静,出奇地静。怎么会这么静呢?耐耐想。往年可不是这样,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至少,会有几只 蛐蛐儿,附和着风声哼唱。 耐耐头枕着双手躺下来。天空的蓝很近,几丝白云在蓝蓝的大海里划着船儿。 没有风浪,船儿在耐耐的眼里飘啊飘。 耐耐想,船上都坐着谁呢?要是妈妈坐在船上就好了。 妈妈怎么可能坐在船上呢?耐耐记得,妈妈是开春坐一辆大巴车走的。大巴车冒着黑烟,颠簸着一路 的 远去。耐耐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哭喊着,号叫着,哀求着:妈妈别走!妈妈别走! 可是,妈妈们还是走了,被狠心的大巴车驮走。妈妈们能够听懂小伙伴们的话,大巴车听不懂,大巴 车开足马力,绝尘而去。一开始,耐耐还能看到探出车窗的妈妈,后来只能看到一溜黑烟。 妈妈这一走或许一年,或许两年,或许三年,耐耐才能见上或许一面,或许两面,或许三面。多多的 妈妈走了十年,没回来过一次,多多也没见上一面。小伙伴们都说多多可怜, 恐怕一辈子也见不着妈妈了,多多每次都哭得一塌糊涂。小伙伴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将多多的哭声 止住。多多太可怜了,自己比多多强多了。耐耐想,再过 268 天,妈妈又回来了。 妈妈说回来就回来,真的回来了。这次,妈妈坐着船儿回来。船儿慢慢悠悠向耐耐划过来。 妈妈站在船头上,手里挥舞着一条红丝巾。妈妈喊,耐耐,你看到我了吗?我是妈妈。 耐耐揉了揉眼睛,向喊声望去。可是,眼睛模糊了,看不见。怎么会看不见呢?明明听到妈妈的喊声 了。难道是昨天晚上看电视熬了夜,眼皮打架了?耐耐又狠狠地揉了揉,恨不得将肿胀的眼皮揉碎了。 终于,耐耐看到了船儿,看到了一条红丝巾,在船头上挥舞着,好像一团流动的火焰。耐耐还看到了 一个人,穿着白白的衣裳,飘着长长的头发。她是谁?妈妈吗?妈妈怎么可能像仙子一样漂亮呢? 妈妈个头不高,皮肤黝黑,尤其一双在车间忙碌的大手,厚实、粗糙、常年布满裂纹。 船儿越划越近,喊声越来越响亮。耐耐,我是妈妈啊,难道你不认识妈妈了吗? 耐耐想,外面的世界真神奇,妈妈变漂亮了,自己都不认识了。 耐耐在胸腔里憋了一股气,不由自主地喊了声妈妈。可是,这一声妈妈喊得不够敞亮,仿佛一只蚊子 的叫嚷。 而妈妈听得很真切,她激动得跳起来,船儿晃荡着。耐耐喊,妈妈,小心! 妈妈下了船,上了岸,快速地奔跑着,一把将耐耐抱在怀里。 妈妈眼泪汪汪地问,耐耐,想妈妈吗? 耐耐看着妈妈的眼睛,点点头。 妈妈又问,耐耐学习好吗? 耐耐先点点头,接着自豪地回答,这次考试了,语文 98 分,数学 99 分。 妈妈再问,奶奶的饭做得好吃吗? 耐耐想说,不好吃,一点都不好吃,没有妈妈做得好吃。有一回,奶奶做米饭,虫子都没有拣出来, 碗里好多虫虫哟。而耐耐没说,耐耐知道奶奶已经瞎了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还经常流浊水。耐耐告诉妈 妈,奶奶做的饭好吃。你看你看,我都吃胖了哩。耐耐掀开衣襟,露出发面馍一样的肚子。 妈妈流泪了,泪水落在耐耐的身上、脸上、肚皮上,泪水湿湿的,温温的,滑滑的。妈妈又抱着耐耐 亲啊亲。耐耐的身上、脸上、肚皮上,湿湿的,温温的,滑滑的。 耐耐睁开眼睛,妈妈突然不见了,连那只小船儿也不见了,蓝蓝的天空开始变黑变暗,几颗星星眨巴 着眼睛。 大黄正用它温热的舌头,非常卖力地在他身上、脸上、肚皮上舔舐着。耐耐刚才睡着了,做了个在白 云里飞的梦……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2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始部分多次写环境的不同往常的“静”,为下文耐耐在安静的环境中睡着后和妈妈梦中相见做了铺 垫,同时也吸引了人们探究“静”的深层原因。 B. 小说中还写到了另一个孩子多多,写多多的妈妈出外打工十年没回,多多伤心难过,主要是为了揭示农 村留守儿童现象的普遍性。 C. 小说写梦中的妈妈变漂亮了,既符合耐耐对外面神奇世界的认知,同时也是他因长时间和妈妈分离而产 生的期望。 D. 小说选材独特,以小见大,从一个孩子的小视角去揭示当下农村普遍存在的大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留守 儿童的关切与同情,令人深思。 28. 文中画线部分的文字反映了耐耐怎样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请加以概括。 29. 请探究标题“像白云一样飞翔”的深层意蕴。 【答案】27. C 28. 生活状态:父母为生计外出打工,他成为留守儿童;只有年迈的同样需要照顾的奶 奶在照顾生活,内心孤独,亲情缺失。性格:善良体贴。 29. ①在梦中,耐耐乘坐着白云小船和妈妈相见,尽情的哭笑,真实地倾诉思念。(表层含义) ②标题是自由快乐幸福的梦境的生动写照,更是以耐耐为代表的留守儿童们美好愿望的真实反映。(从人物 情感) ③美好自由幸福的梦境、愿望和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在强烈的反差中,提醒人们去关注留守儿童这 一特殊群体的心灵世界,并探究改变这一现状的办法。(从手法、主旨角度) 【解析】 【27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 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 项,“小说写梦中的妈妈变 漂亮了,既符合耐耐对外面神奇世界的认知,同时也是他因长时间和妈妈分离而产生的期望”不当,“期 盼”一说错误,从文中来看,“妈妈变漂亮”应是耐耐的“想象”。A 项,这是考查环境的作用,B 项,这 是考查小说材料安排的作用,D 项,考查小说的主旨,这三项的分析是正确的。 【28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画线部分的文字反映了耐耐怎样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请加以概括”,这是 考查学生概括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耐耐想说,不好吃,一点都不好吃,没有妈妈做得好吃。 有一回,奶奶做米饭,虫子都没有拣出来,碗里好多虫虫哟。而耐耐没说,耐耐知道奶奶已经瞎了一只眼 睛,另一只眼睛还经常流浊水。耐耐告诉妈妈,奶奶做的饭好吃。你看你看,我都吃胖了哩。耐耐掀开衣 襟,露出发面馍一样的肚子”,这段文字主要是对耐耐的心理描写,从耐耐对耐耐所做饭菜的评价来看,耐 耐的父母为了生计在外地打工,家中只有奶奶照顾他,而奶奶年迈体弱,眼睛又不好,同样需要照顾,这 是耐耐的生活状态;耐耐明明对奶奶做的饭不满意,但想到奶奶的情况,他告诉妈妈“奶奶做的饭好吃”, 为了证明好吃,还用自己的肚子作为印证,这表现出耐耐的善良以及对父母亲人的体贴。 【29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探究标题‘像白云一样飞翔’的深层意蕴”,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主要是探究小 说标题的意蕴,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情节进行分析,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 人物性格特征、时代背景和文章的主旨分析。首先结合文本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文中说“天空的蓝很近, 几丝白云在蓝蓝的大海里划着船儿”“船上都坐着谁呢?要是妈妈坐在船上就好了”“这次,妈妈坐着船 儿回来。船儿慢慢悠悠向耐耐划过来”,从这些内容可知,“像白云一样飞翔”,是说梦中耐耐乘坐白云小 船和妈妈相见,流露出对妈妈的思念;“像白云一样飞翔”,这应是耐耐的愿望,也是文中耐耐的梦境,白 云是自由的,是可以飞翔的,耐耐可以乘坐白云小船去见妈妈,妈妈也可以乘坐白云小船回家,这一标题 传达出的是自由快乐幸福的意味,也是耐耐们的美好愿望;“像白云一样飞翔”毕竟是梦境,而现实却是 父母在外打工,无法回家,梦境的美好让现实更为残酷,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自然引起人们对留守儿童 这一群体的关注,对留守儿童心灵世界的关注,同时引发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敦促人们寻找解决这一 问题的方法。考生从这几个方面理解即可。 点睛:标题的含义注意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即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应先到文中圈出 直接点明标题的句子,如文章一开始,耐耐看到“天空的蓝很近,几丝白云在蓝蓝的大海里划着船儿”,然 后他就想到“船上都坐着谁呢?要是妈妈坐在船上就好了”,接着在梦中就看到妈妈乘坐着船回来了,由此 可知“像白云一样飞翔”这一标题是自由快乐幸福的梦境的生动写照,更是以耐耐为代表的留守儿童们美 好愿望的真实反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 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方面,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看标题与这些情节的关联;结构 上,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上,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 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 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30.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的欠缺之处,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平仄 对应、对仗工整、语意顺畅。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 上联: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下联: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改后的对联: 【答案】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类荣。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对联题,明其特点: ①字数相等。 ②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③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④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 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⑤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 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3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 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 人的价值有时也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 稻草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散发的,稻草不要以攀龙附 凤来提升自己的价值;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体,它孕育的米香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人不独以群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此常言也。夫稻弃于地也,固稻矣;缚于蔬也,其价与蔬同;缚于蟹也,其 价与蟹同。嘻!物个有别,人各有分,虽有分者,吾不以蟹蔬之 价而论稻之价也,不以群分之论为至道也。 出淤泥而不染者,虽近墨而不黑。夫东晋之纷乱,有五柳远庙堂而锄豆,不苟折腰, 不效穷途;李唐 之浮华,有青莲不事权贵之人,云衣花容,脱靴捧砚;赵宋之偏安,有 放翁铁马冰河入梦,不任戎狄,北 望中原。此三子者,猥以稻比之,未缚“权贵”之蟹 也,而今吾等以其德而视之高于权贵者。虽然,世之 亲权贵而随波逐流者远多矣。先贤虽处污流,不为之染,是不以群分也。 攀附而逐流者,虽近朱而不赤。古之贪官污吏,佞臣小人,未尝不与芝兰玉树同堂 也,然少有善终, 故曰:“处芝兰之室而不觉其芳,由史观今,鉴明镜也,可以知兴替。 今日之政治清明,经济蓬勃,不言 而喻之;今日之社会进步,人心向善,不言而喻之。 虽然,欺民税以贮己财,居高位而不称禄,依权利之 “蟹” “蔬,层层而深之,终事发 而陷囹圄者,未尝不有之也。清明之世,人本各有其值,强依攀附,终 随波而逐流者, 则不识己之价,自误于污流也,虽使近朱,犹为朱中之墨,故不以群分也。 自识而善其值者,不近朱墨而自成。夫稻之价,在育其米,蟹之价,在味之鲜,二 者本无可比之处也。 使稻善其值,充籴谷之粮仓;使蟹善其值,成美味之佳肴;稻不可 成珍馐,蟹不可贮仓粮。稻有稻之功, 蟹有蟹之妙,胡为乎糅之而迫其相纠?于人而视 之,亦若此矣。人之自视,人之视人,不可以“近朱”“近 墨”专断之,自视尤其贵也。 每卧于榻思己不如人,日即与人攀交,汲汲而戚戚然者,庸人也。智者知己 之长,许不 在文史,当在数理;不在书本,可在音乐;不适彬彬之文质,盘马弯弓未可知。人生在 世,惟 识己之值,方自悦自成。 当今太平之时代,无戎马之倥偬,少风云之变幻,而人事亦杂。安于群为是,出于 众多非,世人视此, 常信而不疑,各自惶惶然恐异于群,实谬矣。群聚于网络,傍势而 论,唇枪舌剑,常非实质之批驳,独为 论之而论之,其意安在也?吾辗转不能知。况因 人之论而施己之行,生于旁人之目,现世之悲也。今人于 其身也,知之渐薄,皆“群分” 之恐然。 嗟乎!人不独以群分,实分于自身也。事之理亦奇趣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 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 题干提供的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即“稻草定律”及人们对“稻草定律”的看法。从材料来看,“稻草定律” 的内涵是人的价值有时与自身无关,就看与谁在一起;但有人却不认同“稻草定律”,即稻草本身有着自己 的价值,稻草没有必要攀附别人。所谓“稻草定律”就是说,稻草本身无价值,但因与他物在一起而有了 价值,用途不同,它的价值也不一样。由此引发的感慨是,与稻草一样,人的价值有时也看与谁在一起。 这种观点强调,人要找到好的平台,提升自己的价值,要结交成功人士,结交有有眼光本领有智慧的人, 因为结交什么样的人,你就能学到什么,你也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当然也有人持另一种观点,认为稻草 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稻草,稻草不应通过攀附他人来提升自己的价值。这个角度是强调,人要成为自己, 不能靠攀附他人来获取。可以肯定稻草的攀附行为,也可以否定稻草的攀附行为。参考立意:从“稻草定 律”的角度分析,立意有,①环境决定事物(人)的价值;②如何增加人的附加值。从稻草具有自己的价 值,无须攀附别人的角度分析,立意有:①成功需要找对平台;②依附他人不可取;③人的价值取决于自 我的品质。当然其他的立意只要在材料的范围之内,符合材料要求都可以。材料在文体上有明确的要求, 即“论述类文章”,那就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论据典型,论证有力,论证方法不能单一。 参考如下: 从稻草与所处环境关系的角度来看,立意有:①环境决定事物(人)的价值;②如何增加人的附加值。 从稻草具有自己的价值,无须攀附别人的角度分析,立意有:①成功需要找对平台;②依附他人不可取;③ 人的价值取决于自我的品质。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 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 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 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 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 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 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