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合肥六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此后,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所谓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国之具,法律的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到唐朝,魏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在马上的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这样就把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这个法律必然受到君主的影响。遇到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发挥法律治世的作用,遇到昏君那就没有办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唐太宗时期就是个讲究法制的时代。当时,针对官吏假冒伪造履历,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以后再遇到假冒履历的官员必死不救。不久,又发现了假冒履历的事情,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断流,没有断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过以后再有一定要处死。这时戴胄讲了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这样说服了唐太宗。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所以皇帝也遵法了,这就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遇到了明主。 遇到了昏君的时候,就是法制的败坏。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但是到晚年任意为法。比如说六月天要判处犯人死刑,大家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六月天不能判死刑。他说六月天为什么不能判死刑呢?六月天还有雷霆震怒,雷还会击人呢,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杀人。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法律工具主义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想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所以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 法与改革的关系就是古人所说的改制与更法。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联在一起的。到汉以后,专制制度牢固建立起来,谈改革多半都是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先秦的也好,以后的也好,体制改革总是和法制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成功的改制,成功的改革都是和法制相向而行。举一个大家知道的例子,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就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是建立一家一户的封建的生产方式。政治体制改革是废除世卿制度,建立军功爵制。这次改革借助于法律,颁布了许多新法。开阡陌,封疆令,废除了过去的土地国有制。颁布二十等军功爵令,奖励首功,废除世卿世禄。这些法律明确地提出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对改革起了引导作用。其次,商鞅也利用法律扫除或者是减除阻碍改革的旧势力。把反对改革的旧贵族,甚至太子的师傅处以肉刑,借以推动改革。最后是运用法律来巩固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得到了秦国百姓的拥护,所谓秦民大悦。尽管商鞅被处以死刑,但其法未败。所以改制与更法密切相关,成功的例子都是改制与更法相向而行。 (选自《法与社会治理》,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古代,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的认识起源很早,法律成为治国之具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但始终无法摆脱君主的影响。 B. 魏征用比喻来阐述国家、君王和法律三者的关系,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手是皇帝,皇帝手中的鞭子就是法律。 C. 戴胄认为法律不能随意变更,这与唐太宗“法乃天下之法,非皇帝一人之法”的观点一起否定了法律是治国的工具。 D. 虽然法律工具主义对社会的发展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是它与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是水火不容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追溯法律工具主义源头,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依法治国主张的国家之一 B. 文章第一段,引用官员履历造假事件,论证古代社会法律工具主义对明君所起的作用。 C. 文章第二段,以隋文帝为反面事例,论证了遇到昏君会损害法律工具主义的积极作用。 D. 文章第三段,论述法与改革的关系,以商鞅变法为例,强调改制与更法是对立统一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认为“法者,治之具也”,其主要意思是指以法律作为统治者手中治国御民的工具,使之成为吏民的“规矩绳墨”。 B. 自公元前五世纪左右,法律对中国社会的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隋文帝的任意破坏,中断了法律工具主义的发展进程。 C. 虽然唐太宗遵守法治,出现贞观之治;商鞅以法推行改革,使得秦国强盛,但是如今我们还是要彻底反对法律工具主义。 D. 商鞅变法的成功,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要借助于法律,商鞅如果不颁布许多新法,其改革便难以成功。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C项,“一起否定了法律是治国的工具”错误。应该是一起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在古代要发挥法律治国之具的作用,皇帝至关重要。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会使法律失去它应有的信用。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A项,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依法治国主张的国家之一,错误。根据原文“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应该是我国在很早时候就有人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而不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依法治国主张”。 B项,论证古代社会法律工具主义对明君所起的作用,错误。应该是,文章第一段引用官员履历造假事件,论证古代社会君主对法律工具主义所起的作用。 D项,以商鞅变法为例,强调改制与更法是对立统一的,错误。应该是阐明改革与变法应相向而行。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但隋文帝的任意破坏,中断了法律工具主义的发展进程”错误。原文没有体现隋文帝中断了法律工具主义的发展进程,举隋文帝的例子是想证明“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3月28日,第五届“财经中国V论坛——人工智能;现实与图景”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人工智能得到了广泛运用,产业正处在快速扩散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差距。 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第一、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第三、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四、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说法,人工智能发展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春平表示,人类的一部分事务性劳动逐渐由机器来替代,这是不可逆转的。“这样的替代,也不纯粹是人工智能技术出现所带来的,还包括其它技术。不过,在很多领域中,并非简单的替代,而更多的是新型技术和行业如何更深度地融合。”李春平说。 (摘编自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快速扩散专家称仍要坚持务实发展》,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情况 [注]e:预计的,估算的 (数据源自《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数据报告》) 材料三: 开源化浪潮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争夺的主战场,而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对此。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陈锡民表示:“到了智能化时代,想把事情往前推进,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因为大家都知道做人工智能的基础首先是最基本的大数据,数据从哪来,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怎么开放,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人工智能的生态系统大家才都能运用。” 在业内专家看来,人工智能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更好协同在一起,形成良好的AI发展生态。其次是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大家的行为。最终还是要行业应用,行业深度融合,这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未来人工智能行业要标准化,把一些标准制定出来,这个行业会形成更大的突破。另外,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制定问题,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拿无人汽车来说,自动驾驶这个环节,已经涉及法律法规。一旦法律法规跟上了,人工智能的落地也会更加快速。”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合伙人梁守星坦言。 (摘编自中国《经济参考报》,有删改) 材料四: 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韩国信息通讯技术振兴中心发表报告指出,中国政府每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超过350亿元人民币,发展迅猛,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已从2019年的2.8年缩短至1.9年;而韩国则原地踏步,仅由2019年的2.4年减为2.3年,已被中国反超。报告指出,韩国仅仅依托个别企业投入,政府至今尚未主导设立任何人工智能研究所,每年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投入的预算也只有1630亿韩元,仅相当于中国的2.7%。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前几日,特朗普公开挑起中美贸易战,向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总值6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用于限制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此次征税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限制中国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关于中美的AI竞赛,比尔·盖茨在接受CNN采访中说,虽然中国AI发展迅速,扶持力度巨大,但中国在AI方面并不能超越美国。现Alphabet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则表示:在未来的核心技术领域,中国AI技术有望快速赶超美国,成为核心驱动力。由于美国的崛起也是源于新科技的诞生,所以,如果中国真的在AI领域超越美国,将有可能撼动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摘编自互联网,有删改) 4.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近些年“一方面发展迅速,形势喜人;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B. 2015到2018年,随着科技进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和增长率都呈现逐年递增的好势头。 C.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想要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迎来突破。首先需要加快信息化技术和行业的深度融合。 D. 特朗普挑起贸易战,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目的包括限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春平认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会造成失业,也不会导致社会性问题,因此部分人士大可不必担心。 B. 根据材料二推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在2018年可能会掀起发展新高潮,估计产业规模将达到200亿元,增长率将超过50%。 C. 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可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还需要完善、 D. 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埃里克·施密特,他们都承认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至于将来能否超越美国,他们看法有所不同。 6. 以上材料中,对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中国、韩国和美国媒体和报告关注的侧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A 6. 中国媒体报告关注的侧重点是介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部分人士关于人工智能发展担忧的解答。理由:根据材料一提到龚克的观点,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以及李春平对部分人士关于人工智能发展担忧的解答可以看出报道侧重点。韩国媒体报告关注的侧重点在于韩国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些看法。理由:材料四第一段媒体将中国在人工智能的相关数据与本国进行对比。美国媒体关注的侧重点在于介绍美国对中国人工智能的看法以及美国所采取的措施。理由:材料四第二段提到“美国限制中国投资购买美国公司技术”据此报道的侧重点在于美国对此采取的措施。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和增长率都呈现逐年递增的好势头,错误。根据材料二图片显示,产业规模呈现逐年递增的好势头,但 2016年、2017年较2015年增长率降低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项,李春平认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会造成失业,也不会导致社会性问题,错误。原文没有明确说不会造成失业,也不会导致社会性问题。仅仅表达了“人类的一部分事务性劳动逐渐由机器来替代,这是不可逆转的”这个观点。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以上材料中,对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中国、韩国和美国媒体和报告关注的侧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然后到材料中找到写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相关内容,先概括每则材料的内容,找他们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分析原因。 根据材料一提到“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以及“对于部分人士担忧人工智能发展可能造成失业,从而导致社会性问题的说法,人工智能发展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李春平表示”可见中国媒体报道侧重点在于介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及部分人士关于人工智能发展担忧的解答。 根据材料四第一段“报告指出,韩国仅仅依托个别企业投入,政府至今尚未主导设立任何人工智能研究所,每年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投入的预算也只有1630亿韩元,仅相当于中国的2.7%。”可看出韩国媒体的报告侧重点在于韩国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些看法。 根据材料四第二自然段“此次征税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限制中国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可以看出美国媒体关注的侧重点在于介绍美国对中国人工智能的看法以及美国所采取的措施。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神的审判 海明威 迪克·海伍德扣上厚呢短衣领子的纽扣,领子竖起到了耳朵边上。小木屋里,壁炉上方的鹿角挂着来福枪。迪克取下枪,戴上他厚重的毛草连指手套。“皮埃尔,今天我要去看看朝着卢恩河的那条布阱线路。”他说道,“天杀的,这天可真够冷。”他扫了一眼温度计,“零下四十二度。好了,再见,皮埃尔。”皮埃尔只是咕哝一声作为回应。迪克穿上雪靴,在地面上,以一种旅行家在荒地上穿着雪靴迈步的姿势,大摇大摆地出发了。 皮埃尔站在木屋的门口,看着迪克大摇大摆地往前走。他露出一个恶毒的笑容:“当他只能用一只脚在雪地上走,像只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寒冷。他偷了我的钱,肯定是他。”皮埃尔重重地甩上门,把几根柴扔到壁炉里,又爬回了自己的床上。 迪克一边大步走着,一边自言自语,像是在对“寂静地方”的旅行者说话一样。“我很好奇,只不过是丢了些钱,皮埃尔为什么要如此光火?我敢说,他肯定是放错了什么地方。可现在,他只会像只乖戾的猪一样发脾气。有时,我还能感觉到他在背后用恶毒的眼光盯着我。如果他以为是我偷了他的钱,为什么不说出来,跟我对质!怎么会这样!他以前很快乐,总是乐呵呵的。在密塞那坝,当我们一致同意要成为伙伴,来翁加瓦这里布陷阱捕猎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会是个让人愉快的同伴。可是现在,他已经一个星期没跟我说过话了,除了偶尔咕哝一声,或者用克里语① 咒骂。” 天气很冷,却是一种干燥、让人精神爽利的、属于北地的寒冷。显然,迪克很享受这种干冷的空气。很快,他就沿着布阱线路走了五英里的路。可是,一路上他总感觉到有什么东西跟着他。他几次停下来,四处张望,却什么也没发现。他喃喃自语道:“我想那应该是库兹乌兹② 作怪吧。”在北地这里,只要有人们无法解释某些事情,他们就会认为是那个“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在作怪。然而,当他进入到一片云杉树林时,突然整个人被猛地抽起,拉向空中。当他的脑袋从与冰冷的地面碰撞中恢复清醒后,他发 现自己被系在一棵云杉树上的绳子吊在半空中。这棵云杉树被折弯了,以充当这个陷阱所需要的弹力,一个像是捕猎兔子的陷阱。迪克的手指根本无法碰到地面。随着他不断的挣扎,腿上的绳子越来越紧。这时,他见到了一直跟随他的东西。一群瘦削的、饥饿的白毛大灰狼从这片树林里慢慢出现了。它们慢跑着过来,围着迪克,蹲坐下来。 而在小屋里,正躺在床上的皮埃尔被头顶上传来的啃咬声吵醒了。他懒懒地抬头望向屋梁,一只红色的小松鼠正急急地啃着他丢失的钱包的皮革。他想到了自己给迪克设计的陷阱,整个人从床上弹起来,抓起他的来福枪,来不及披上大衣或戴上手套,就冲了出去,沿着陷阱线狂奔起来。当他跑到那片云杉林时,他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快要喘不过气来。两只乌鸦飞走了,离开它们之前一直啄着的食物。眼前这个不成样的东西,曾经是名叫迪克·海伍德的人。两只乌鸦拍着翅膀,懒洋洋地飞到旁边的云杉树上。在这片布满血丝的雪地上,印满了属于大灰狼的脚印。 当皮埃尔往前走一步时,他听到捕熊用的钢夹子合起来的叮当声。这个陷阱一向是迪克负责照看的。现在,这个钢夹子在他脚上合上了。他往前倒了下去。当他倒在雪地上时,他说道:“这是大神的审判。我会为这些大灰狼省一点麻烦。”于是他把手伸向了那支来复枪。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注】①北美印第安人克里族的语言。②克里族的一个神灵,即“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以迪克和皮埃尔两条线索共同推动情节发展,两人由亲密到生分,又走向相同的结局,整个情节富有戏剧性。 B. 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复枪”有多种可能,使得小说悬念迭生。 C. 天气寒冷,白雪覆盖大地,这既是客观环境描写,也为下文二人先后落入自己人设计的陷阱、身死雪地作了铺垫。 D. “大神的审判”暗示了人物的宿命,难得的友情因为一方的不信任而导致了悲剧的结局,陷害对方的同时也害了自己。 8. 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海明威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那么,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理论的?请你联系文本阐释。 【答案】7. B 8. ①曾经乐观开朗,和迪克志同道合,共同捕猎。②对朋友缺少信任,无端猜疑。丢了钱而武断地猜疑同伴,且不容同伴辩解,只有咒骂与指责。③阴险恶毒。恶毒的诅咒同伴,阴谋设陷阱加害同伴。④尚有良知。知道自己错怪朋友后,感到悔恨与自责,急忙去挽救同伴。 9. ①情节上,作者写作的情节只集中于整个故事的结局,而事件的起因、经过,则是通过人物内心独白间接交代,这样的安排使得情节集中,毫无枝蔓。②人物塑造上,作者正面直接描写的只是皮埃尔对迪克的咒骂、报复,而皮埃尔在发现钱包以及看到迪克之死后,内心的悔恨与自责则是隐藏在对其动作、语言等描写里,需要读者去揣测。③标题的设置耐人寻味。标题为“审判”,而文章内容却无关“审判”,“审判”更指向小说的主旨,即对人性中的“恶”的批判。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几个选项分别考查了人物性格、小说主旨、写作特点等,考点较全。选项中B项,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复枪”在结局上没有多种可能,只能是皮埃尔充满忏悔地举枪自杀。故选B。 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内容、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④找线索;⑤理层次。解答本题,考生要紧密结合文本,抓住文章中细节,判断选项对错。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一般按“XXX是一个XXX的人”的格式写。而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概括人物的性格和社会地位、身份。分析人物的方法大致可归纳为: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通过侧面烘托分析人物性格。此题可根据“和迪克志同道合,共同捕猎”“丢了钱而武断地猜疑同伴,且不容同伴辩解,只有咒骂与指责”“恶毒的诅咒同伴,阴谋设陷阱加害同伴”“知道自己错怪朋友后,感到悔恨与自责,急忙去挽救同伴”等情节概括“乐观开朗”“对朋友缺少信任,无端猜疑”“阴险恶毒”“尚有良知”等。 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 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 中答题关键词“ 冰山理论”“如何体现”“联系文本阐释”,联系文章内容,从情节、人物、标题这三个角度答题,适当加入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如可通过“情节上只集中于整个故事的结局,而事件的起因、经过,则是通过人物内心独白间接交代”,人物上“正面直接描写的只是皮埃尔对迪克的咒骂、报复,而皮埃尔在发现钱包以及看到迪克之死后,内心的悔恨与自责则是隐藏在对其动作、语言等描写里,需要读者去揣测”等分析。 点睛: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 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百禄字子功,范镇兄锴之子也,成都华阳人。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熙宁中,邓绾举为御史,辞不就。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檄止之;与徐禧治李士宁狱,奏士宁荧惑童妇,致不轨生心,罪死不赦。禧右士宁,以为无罪。执政主禧,贬百禄监宿州酒。 哲宗立,迁中书舍人。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百禄固争曰:“民今日执事,受谢于人,明日罢役,则以财赂人。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改吏部侍郎。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不可。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不听。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大防意向之,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大防犹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具北注矣百禄言:“塘泺有限寇之名,无御寇之实。借使河徙而北,敌始有下流之忧,乃吾之利也。先帝明诏具在,奈何妄动摇之。”乃止。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因,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能,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不许。经数月,复为翰林学士,拜中书侍郎。禄曰:“此三代之礼,奈何复欲合祭乎?‘成命’之颂,祀天祭地,均歌此诗,亦如春夏祈谷而歌《噫嘻》,亦岂为一祭战?”争久不决,质于帝前。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范百禄传》列传第九十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大防犹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矣/ B. 大防犹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矣/ C. 太防犹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矣/ D. 大防犹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进士,古代科举,凡参加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谓之举进士,第进士专指中试者。 B. 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比较重要的下行文书的名称之一,也指古代官府用以往召或声讨的文书。 C.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类似于今天的中共中央组织部。 D. 尹,北宋曾于京都开封设置府尹,以文臣充,专掌府事,本文尹与楚国令尹的职责相似。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百禄有见识,敢于直言。他在任江东路提点刑狱官时,熊本手下一个副将想要杀降报功,范百禄对熊本说明利害,熊本下令制止了副将的做法。 B. 范百禄执法严明,注重实际。他和徐禧一起审理李士宁案时,认为李士宁罪当死,不能赦免;而在对司马光想用重法一事上,他却不主张这样做。 C. 范百禄不盲从,坚持己见。有人想裁减官吏,吕大防要去掉一半,范百禄认为应采用逐渐减少、缺官不再填补的办法,成功阻止了吕大防的行为。 D. 范百禄重实际,为帝谏言。他巡察黄河,认为不能按照王孝先和吕大防的意见使黄河回归故道;兼任侍读时,向皇上提供了分清奸邪之徒的条目。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禧右士宁,以无罪。执政主禧,贬百禄监宿州酒。 (2)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四,僚吏欲以圄空闻。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徐禧偏袒李士宁,认为他无罪。执政者支持徐禧,贬范百禄为监宿州酒。 (2)百禄凭借龙图阁学士的身份任开封府知府,勤恳为民办事,监狱里无关押之囚,属下欲把牢里空无一人之事告诉百禄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划线句子的句意为,吕大防仍然说:大河东流,是中原最危险之事,现在塘泺已经坏了,界河淤泥充积,黄河将要往北改道了。谓,是说的意思,后面要断开。大河东流,表达完整的句意,东流后应该断开,排除BC。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这三个小短句,句式一致,各句都表达各自的意思,四字一句,故各短句中间要断开。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 项,本文的尹与楚国令尹的职责相似,错误。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令尹主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来担任。本文的“尹”是府尹,府级的最高长官,相当明清时代的知府,始于汉代之京兆尹。一般为京畿地区的行政长官。可见两个的职责不同。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C项“成功阻止了吕大防的行为”错误。根据原文,百禄曰:“不可。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不听。句意为:百禄说:“不可。如果淘汰一半那么失职的人会很多,不如慢慢清理他们,到现在缺少的职位不要补人,没几年,就能少一半人了。”吕大防不听。没有成功阻止吕大防的行为。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1)“右”偏袒;“以为”认为;“主”支持。 (2)“以”凭借;“知”任;“系”关押;“僚吏”属下;“圄”牢。 【点睛】译文: 范百禄字子功,是范镇兄长范锴的儿子,成都华阳人。进士及第后,又被举荐为才识兼茂科。熙宁年间,邓绾举荐他担任御史,他推辞不就任。后来担任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一职,又在直集贤院兼职。熊本处理泸州蛮人造反一事,有一位蛮人首领招架不住,请求投降,裨将贾昌言想杀了对方作为功劳,范百禄吩咐他别这样做,对方不听,范百禄就过去对熊本说:“杀降将不祥,使千人存活才能福及子孙。何必纵容骄兵悍将横行境内呢?” 熊本惊惧,立刻下令阻止手下。与徐禧处理李士宁的案件,上奏朝廷说李士宁使童妇迷惑,以致生出不轨之心,罪该万死不可赦免。徐禧偏袒李士宁,认为他无罪。执政者支持徐禧,贬范百禄为监宿州酒。哲宗即位后,范百禄升任中书舍人。司马光恢复差役法,担心官吏受贿,想加上流配的刑罚。范百禄坚决劝他说:“百姓今天做了官,被受人贿赂,第二天罢官,就用财贿赂别人。如果用重典处罚,黥面赭衣之人必将堵满道路。”司马光醒悟(明白)说:“如果没有你所说,我真是不了解(知晓)。”这项工作于是就停下来。 改吏部侍郎。有议者想淘汰胥吏,吕大防主张淘汰一半,百禄说:“不可。如果淘汰一半那么失职的人会很多,不如慢慢清理他们,到现在缺少的职位不要补人,没几年,就能少一半人了。”吕大防不听。都水王孝先讨论回河故道的事情,吕大防心里向着他,命令范百禄去视察。范百禄认为东流之水高仰,但河势却顺流而下,没法回河,就回去上报事情的情形,并且拿出神宗皇帝下令的不要堵塞故道的诏书一并上呈。吕大防仍然说:“大河东流,是中原最危险之事,现在塘泺已经坏了,界河淤泥充积,黄河将要往北改道了。”范百禄说:“塘泺有阻挡敌寇之名,却无抵御敌寇之实。假如黄河向北改道,敌人就会有处于下游被水冲袭的忧虑,这对我们是有利的。先帝公开颁布的诏书都在,为何胡乱动摇它。”于是事情停下。不久兼任侍读,进封翰林学士。向皇帝进言分别邪正的方法,引导皇上知道做哪些事的人是公正之人,做哪些事的人是奸邪之人,林林总总,共二十多条。希望汇总这些事情来察看情形,则谁邪谁正就清楚了。百禄凭借龙图阁学士的身份任开封府知府,勤恳为民办事,监狱里无关押之囚,属下欲把牢里空无一人之事告诉百禄,百禄说,千里方圆的京畿却无一人入狱,这是皇上的仁德,不是府尹的功劳。不许。数月后,又担任翰林学士,被封为中书侍郎。百禄说:“这是三代以来的礼数,为何又想合祭呢?‘成命’之颂,祭祀天地,都歌唱此诗,也就如同春夏祈谷而歌唱《噫嘻》,也难道是为了一次祭祀吗?”争议了很久没有决断,直到被皇帝询问。挂了,享年六十五,朝廷赠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进士下第①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②非我乡。 【注】①下第,即落第,没考中。②“十二楼”,即传说中昆仑山的仙人居所,此处借指隐居之所。 14. 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绘了夕阳下的一幅送别图。夕阳斜照,几片红霞,诗人和朋友,手挽着手,饮酒送别。在萧瑟惨淡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 B. 颔联中“每年春草芳”承接前句“行人莫叹”,用借喻手法,诗意委婉含蓄,喻指京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C. 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的必经之地。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D. 古人送别诗,多是渲染别情的孤楚、悲苦,本诗没有像一般送别诗悲叹、沉浸于别离的凄苦,而是意境鲜明,语气亲切委婉,格调清新明丽,别具一格。 15. 诗歌围绕“进士下第”,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A 15. 诗歌围绕“进士下第”,主要运用了碧云晚、春草芳、雁、蓝关、湘浦、十二玉楼等意象。 碧云晚”借江淹“日暮碧云”之语,一是表示惜别,一是劝勉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感叹;春草芳描绘了明丽美好的春光,对前途充满信心,给友人更大的鼓励与安慰;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必经之地。关怀友人漫长途程,又以体察入微的态度理解友人心情,给人如获知音的亲切感;十二玉楼,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做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项,“在萧瑟惨淡的景色衬托下”错误,首联描绘了夕阳下的一幅送别图。夕阳斜照,几片红霞,诗人和朋友,手挽着手。这应该是描绘了轻快明丽的景色。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歌围绕“进士下第” ,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然后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再结合注释和全篇分析诗中的意象以及情感。 “行人莫叹碧云晚”借江淹“日暮碧云”之语,一是表示惜别,一是劝勉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感叹。语气委婉舒缓,使失意的朋友感到友谊的温情。“上国每年春草芳”承接前一句,进一步鼓励朋友,诗意仍然是委婉含蓄。“上国”是京城的代语,“每年春草芳”用暗喻手法,意思是京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正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这一句描绘了明丽美好的春光,对前途充满信心,给友人更大的鼓励与安慰。 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必经之地。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这里既关怀友人漫长途程,又以体察入微的态度理解友人心情,给人如获知音的亲切感。 十二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此处借指出世隐居。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这里回应了“上国每年春草芳”一句,对友人充满了期冀、祝祷的真情厚意,使整首诗的含意更为超凡、脱俗。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比喻水与船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米来抱有希望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2).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 朝菌不知晦朔 (4). 蟪蛄不知春秋 (5). 悟已往之不谏 (6). 知来者之可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负、晦朔、蟪蛄、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大女杰”里还有攻坚克难、______________的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汪秀峰,先后______________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研制国家发明专利并获______________10项;“哈佛八剑客”之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课题组长张欣,成立了磁场细胞生物学课题组,搭建了首个国际上可以检测多种生物样品的强磁场生物学研究;省委党校科学文化教研部副教授肖月,连续多年获“省委党校优秀课堂奖”“优秀教师奖”“优秀共产党员”表彰;( )省第二人民医院妇儿科、产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丁霞,以__________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技术服务要求自己,她创建产科门诊孕妇学校,年授课100余次。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程正翠,先后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在她的领导下,学院不断进取,新建、升级实训室19个。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矢志不渝 承担 授权 高尚 B. 忠贞不渝 承担 授权 高超 C. 矢志不渝 担负 受权 高尚 D. 忠贞不渝 担负 受权 高超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精益求精的高级工程师,也是“十大女杰”中一道靓丽风景线。 B. 白衣天使守护生命,高级工程师精益求精,也是“十大女杰”中一道靓丽风景线。 C. “十大女杰”中一道靓丽风景线是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精益求精的高级工程师。 D. “十大女杰”中一道靓丽风景线是白衣天使守护生命,高级工程师精益求精。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进行了首个国际上可以检测多种生物样品的强磁场生物学研究项目 B. 搭建了国际上首个可以检测多种生物样品的强磁场生物学研究平台 C. 进行了国际上首个可以检测多种生物样品的强磁场生物学研究项目 D. 搭建了首个国际上可以检测多种生物样品的强磁场生物学研究平台 【答案】17. A 18. B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处,矢志不渝:表示永远不变心。忠贞不渝,忠:忠诚;贞:有操守;渝:改变。忠诚坚定,永不改变。忠贞不渝是在强调忠贞,忠诚。语境中的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对待研究工作应该用矢志不渝。 第二处,承担,担负;担当:~义务。~责任。担负,承当:~重任。两个词语为近义词,根据句意“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与工作搭配比较恰当。 第三处,授权 ,把权力委托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受权,接受国家或上级给予的权力(处理某事)根据原文,“获得”应该用“授权”。受权是被动接受,原文是国家授予他们权利。 第四处,高尚,使保持高洁。指高洁节操。高超,好得超出一般;卓越。原文“职业道德”与高尚搭配恰当。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紧密结合上下语境。连贯即句与句的组合衔接恰当,要兼顾话题,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根据第一句“十大女杰”里还有攻坚克难、矢志不渝的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以及括号前的分号得知,括号内容应该与第一句相照应,所以应该补充为:白衣天使守护生命,高级工程师精益求精,也是“十大女杰”中一道靓丽风景线。“也是”与“还有”相对应。A项,白衣天使、高级工程师与风景线搭配不当。CD句式与首句不搭配。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此类试题时,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原句病因是搭配不当,搭建与研究项目不搭配。AC进行与研究项目搭配不当,D项,多项定语顺序排列不当。多项定语一般按照下列顺序依次排列:表时间、处所、领属的定语;表名称、数量的定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国际上”表领属应该放在表数量的定语“首个”之前。 故选B。 20.下面是某社团起草的一封感谢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 感谢您在我们盛情邀请下拨冗前来指导这次活动。在您的亲切关心、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第九届校园歌手大赛”已于10月15日成功举办,在这里谨代表学校的全体同学向您表示衷心感谢和最高的敬意,感谢您对本次比赛所做的巨大的贡献。 本届比赛作为我校一项非常大型的活动,从刚开始的组织,到选曲、舞台设计,再到最后的决赛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您都尽到了绵薄之力。可以说,没有您的支持与帮助,就没有本届大赛的成功! 【答案】①“盛情”改“诚恳”; ②“在这里”改为“在此”; ③“最高”改为“崇高”; ④“非常大”改为“崇高”; ⑤“尽到了绵薄之力”改为“鼎力相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盛情邀请”是感谢别人邀请自己参加,不能用来形容我们邀请别人,应把“盛情”改为“诚恳”。“在这里”是口语,应改为书面语“在此”。“最高”的“最”用语夸大,应改为“崇高”。“非常大”是口语,应改为书面语“巨大”。“绵薄之力”是自谦之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别人,所以应把“尽到了绵薄之力”改为“鼎力相助”。 21.下面是新闻报道中的部分文字,请在阅读后写一则新闻短评,表明白己的观点,100字左右。 2018年4月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上,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冠。雷海为说,自己7岁起读诗,喜欢诗词中文字的韵律感,至今仍随身携带一本《唐诗三百首》。从20岁离家起,雷海为已经在外漂泊17年。做礼品销售那几年,每周末他都会去书店看诗词,在书店里背完,回家后默写下来,下次去书店校对一遍。如今做起了外卖小哥,在等餐间隙,其他人都在看直播、打游戏,雷海为却拿起手机背诗。 【答案】雷海为的物质生活虽然并不是特别如意,但他有着超脱的精神追求,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艰苦的生活是乏味的,诗意离自己很远。然而,雷海为却告诉我们,生活艰苦时,阅读便是抵达诗意最便捷的方式。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注意读懂新闻反映出的信息和要表达的看法,再论述一些自己的感想。第一,我们要读懂新闻,通过阅读,我们要了①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②事件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相关背景如何;③文段中指出的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出细节是什么;④事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事件的本质是什么,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我们看到了什么社会问题。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把新闻的脉络理清楚。第二,选好点评的角度,切中要害,点到位。针对新闻,我们要抓住主体,抓住要害,抓住事件的本质(透过现象到本质)准确提炼观点。第三,点评要精当、独到,要鞭辟入里,以理服人。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力求新颖、独到、做到生动形象、文采丰富、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才能使人耳目一新,切忌陈旧、老套、死板。题干的核心信息是“物质生活并不如意”“诗与远方是一种永恒的追求”。评论的切入点要小,见解要新。把握题干要求, 明确自己的观点;结合雷海为的行为进行阐述即可。新闻主体是雷海为,事件反映的本质内容是,他的物质生活虽然并不是特别如意,但他有着超脱的精神追求,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生活艰苦时,阅读便是抵达诗意最便捷的方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开门未必揖盗,闭户岂可自安 明洪武年间,中国是世界上先进的、强盛的国家,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屡次下令实施海禁。可是死水常腐、画地成囚,靠封闭保守换得安全只不过是一厢情愿。此后,中国逐渐落没。 与其在封闭中日渐衰落,何不开放交流以图自新自强? 洪武大帝北驱蒙元,南定川滇,建立不世功业,却在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的轮番滋扰下下令“寸板不许下海” 。禁令一下,沿海百姓噤若寒蝉,海外倭寇却未敛迹。二十几年后,明朝皇帝的海禁诏令仍在一道道颁下,王朝的活力却在一点点消陨。二百年后,原本在经济、武力、科技方面都居世界前列的明帝国,已是日薄西山、老大迟暮,在末世的冷风中瑟瑟发抖。盛世沦落,王朝式微,后人评说时各有分析,但封闭保守、顽固排外,无疑是它退出强国之列的重要原因。外敌与天灾不是覆灭王朝的绝对理由,自以为是的封闭锁国才是。 为何封闭排外不能换得长久安稳?因为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成为一座退避自足的孤岛。孙中山先生曾感慨“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想要做个快乐的、保守的、不问世事的家翁或许可能,想要在竞争激烈、不断发展的国家丛林里关门自居、不受打扰简直是痴人说梦。在滋扰来临时竖起栅栏、退避三舍,也就放弃了开眼看世界的机会、取长补短的可能,错失了以敌为镜、鉴己不足的途径。发展是屹立强国之林的前提,闭目塞听却想自保乃至图强,世上没有比这更荒谬的事了。 知荒谬而为之,不是愚蠢,就是虚弱。医治的办法也极简单:走出去,眼观六路、取长补短;请进来,互通有无、共谋发展。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进博会”这一平台供来自130多个国家的3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参展企业将通过展示、洽谈,发现商机,深化合作,还将进一步丰富中国市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进博会”表明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拥抱这个世界。想要合作共赢的,定好规矩、畅叙携手;仍怀滋扰之心的,知己知彼后精确打击。闭户关灯向来医治不好贫穷虚弱,想要国富民强必须出门寻找市场。 今日我们通过“进博会”“一带一路”张开胸襟拥抱开放多元的世界,正是深味历史教训后做出的恰切选择:不做闭户求安的富家翁,要做开放交流的新强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本题所提供的材料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和社会性。对于这类作文,先要读懂材料。 审题: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句意为: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这是指的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 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费孝通的话强调天下大同,需要想到尊重与合作;作文时,需要结合这些材料,从中选取一个或几个综合起来进行立意。 参考立意: ①共创人类文明成果。 ②学会尊重。 ③合作创造和谐世界。 ④天下大同,每个人的责任。 行文思路: 先摆明现象“明洪武年间,中国是世界上先进的、强盛的国家,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屡次下令实施海禁。”然后析原因“为何封闭排外不能换得长久安稳?”探究闭关锁国危害。最后联系社会现实,今日我们通过“进博会”“一带一路”张开胸襟拥抱开放多元的世界,呼吁不做闭户求安的富家翁,要做开放交流的新强者。 素材: 1、三顾茅庐,这个千古经典已足以说明合作的重要性。刘备如果没有诸葛亮充其量也只能是个卖草鞋的,而诸葛亮呢,没有刘皇叔的支持,也不过是一个乡村归隐的算命山人。正是有了他们的相互合作才有了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所以和则两利。合作分布在地球各地,当今社会的高端客机,在零部件以及技术层面上,都是需要经过很多国家的合作才能完成;一双看似普通的名牌运动鞋,也是多国材料和技术的糅合产物。 2、合作的首要前提是有一个共赢的心态,即我们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犀牛和犀牛鸟是一对不错的搭档。犀牛虽然个体庞大,皮糙肉厚,但皮肤皱褶之间却又嫩又薄,长受一些寄生虫的困扰。而犀牛鸟却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同时自己也获得了食物的来源,有了生存的能力。通过合作,他们各取所需,互帮互助实现了共赢,也成了自然界懂得合作的范例。 3、我们的学习必须与人合作,才能更加富有成果。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中,通过全作,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合作融入集体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在团结合作中感受群体力量,体会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我们形成开朗、活泼、勇敢等积极的外向的良好性格。 【点睛】材料作文的写作策略 ① 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 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 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 深:深入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