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与人的随想 梁衡 人类社会是连续发展的,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其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书籍是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的桥梁,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证。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 书籍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它不仅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更使人们获得了极大的精神自由。作为物质的人,正常人刚生下来是没有任何疾病的,生机盎然,傲对世界。以后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动的自由。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生活困顿,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的新书欣然离开了人世。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所以一个学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已极小,精神的自由度却可达到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慢慢开启智慧。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读书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行者或登月人的心情。就像一只不停刨洞的土拨鼠,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吃穿二字。你可以自得其乐,但实际上已比别人少享受了半个世界。既然书总结了人类的一切财富,那么读书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气质。 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进入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就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像毛泽东当年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像马寅初,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早已置之度外。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是常人之所难及。 - 14 - 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一班乘客留点东西。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求知心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是创造,是超越。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写作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这是一种创造。文章也是一面大镜子,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古往今来,凡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者,必无文章。古人云立德立言,人必得有新言汇入历史长河而后才能得到历史的承认。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后出新,是大智慧。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书籍能让人在短时间内掌握人类历史和学科成果,使我们视接千载、心通四海。 B.健康使人在物质层面获得自由,阅读与创造使人在精神层面获得自由。 C.读书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知识、才能和气质,是一个人有求知心的标志。 D.文章是一面镜子,只有读到了才能看出文章的好坏,即 “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如以“土拨鼠”“登月人”为喻体来论证读书与写作对人生的意义。 B.文章中引用毛泽东、马寅初的事例,是要证明读书能使人知理,伟人都是读书最多的人。 C.文章虽为随想,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由读书到写作,由传承到创新,最后点题。 D.文章论述的目的是要批判那些“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必无文章”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读书使人知理,所以只要多读书,就能达到看世界如庖丁观牛“以神遇不以目视”的程度。 B.在搭乘历史之舟的读书人中,一些做了逃票人;一些虽有了船票,但这船票也有轻重之别。 C.读书使人不愚,但读再多不能写作也是迂腐,实践后能写出新言论表达新思想,是大智慧。 D.我们活在世上,应该多读书,读懂世界,吸足知识,坚持实践,也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进行了新的部署。有关扶贫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新,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以此为根本遵循。自2013年作出“精准扶贫”重要指示以来,有关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不断丰富与完善,系统回答了扶贫中“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核心问题。目前,我国扶贫必须在实践中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精准扶贫的核心是扶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现农村地区脱贫奔富最核心的是要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找准路子,因地制宜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这需要紧紧抓实“三个覆盖”:产业发展覆盖到村,强化致富门路,加大回引创业力度,把产业发展作为打好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道路硬化覆盖到社,夯实基础设施,“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齐、秦山移”;技能培训覆盖到户,提升造血功能,细化技能培训规划,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转移的培训力度。 (选自搜狐网,有删改) 材料三: 在短短数十年里,中国已经使得近7亿人口脱离绝对贫困,是世界反贫困史上的奇迹。不过,新的反贫困运动仍有必要,因为全球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导致收入分化和社会不公平,社会矛盾激化,出现不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保护社会的最基本手段。也就是说,扶贫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基本社会公平和正义。但是,现实中的精准扶贫往往产生着新的问题,影响社会公平的实现。因为精准扶贫基本上是一种财富再分配,就存在着一个分配给谁的问题。因为是通过分配方式进行,经常会导致村民“阶级”的再分化,产生新一类型的社会“不公平”,一般表现在不同宗族之间、家族之间、村民群体之间。一旦涉及利益分配,这些传统的因素和新产生的因素都会卷入进来。这样很容易产生新的“认同”政治。在很多地方,社会对基层官员的信任度本来就不高,“精准扶贫”是一种新的政治,搞不好容易造成新的隔离和新的对立。 - 14 - (选自和讯网,有删改) 材料四: 精准扶贫是一项惠民工程,目的之一是能够让农村地区改变贫困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小康。一个地区的文化程度往往决定着这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村民的文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贫困由此而生。农村人口数量虎大,诸多访问对象的文化程度只停留在小学低年级水平。六十岁以上的村民接受教育的人极少,中年人中大多女性没有接受过教育。文化水平过低使得村民对大多事物的理解存在偏差,不愿接受新鲜的东西。他们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也就产生了困难,一般不太关注国家的政策导向,所以出现了对精准扶贫参与度不高的现象。发展教育,提高村民认知水平和文化程度对解决贫困问题尤为重要。 (选自《科学与财富》,有测改) 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如果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脱贫”的目标,就必须在“扶贫”的实践中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B.“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技术指导,可见“扶技”是当前精准扶贫的核心。 C.精准扶贫基本上是一种财富再分配,一旦涉及利益分配,就容易产生新一类型的社会“不公平”。 D.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的“精准扶贫”,却常被一些文化水平低的村民误解,有些村民不愿意接受。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精准扶贫”的新闻报道,材料一重在理论支撑,材料二重在“扶技”问题,后两则重在产生的难题。 B.四则材料都没有注重对新闻事实的“点”上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面”上对精准扶贫进行了深入思考。 C.四则材料除具有新闻客观性之外,还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如材料二引用俗语,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D.四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网站,有杂志,但都捕捉到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6.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橘子 李培俊 他上衣破了,裤子也撕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脸上还有几条浅色的灰道子,其中一条越过眉梢,在腮帮上拐了个S形的小弯,一直延伸到嘴角那里。他显得异常狼狈。天快黑时,他出现在卖橘子的小摊前。橘子又香又甜的滋味,对于又渴又饿的他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他恨不得立即拿起一个,剥去外皮,塞进嘴里!但他没有。他用力咽下一口口水,手下意识地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 这时,摊主拿起一只又圆又大的橘子递到他手上,那只橘子是摊子上最为鲜亮的一只。摊主笑笑说:忘记带钱了吧?以后记住,男人出门,口袋可不能空。吃吧,吃吧,自家树上结的。 他说了声谢谢,拿着橘子离开了。 - 14 - 两天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个卖橘子的小摊前。没等他开口,摊主就拿起橘子塞给他,不是一只,而是四只。他张张嘴,想对摊主说些什么的,可他欲言又止,终于什么也没说,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走了。晚上摊主收摊,发现了那份报纸,打开一看,摊主惊呆了,上面有一则公安部门的悬赏通缉令,照片上那个通缉犯,竟是他!自己竟两次送橘子给他吃!几经犹豫之后,摊主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 公安部门调集警力,在小摊周围设伏,静等着逃犯的再次出现。三天后的中午,逃犯果然出现了。他没有马上进入警方的埋伏圈,而是远远站着,朝四周张望一阵之后,做出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他先从裤袋里掏出一把尖刀,举得高高的,在空中晃动几下,然后五指一松,尖刀在阳光下划出一缕寒光,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随即,他举起双手,走进警察的埋伏圈。警察一拥而上,给他戴上手铐,推向远处的警车。他说,请等一下,能让我和卖橘子的老板说句话吗?带队的警长犹豫片刻答应了,两个警察架着他,来到卖橘子的摊主面前。他对摊主说:那张报纸是我故意放在你这里的。说完,逃犯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长气,跟着警察上了警车。 摊主连忙找出那份报纸,发现背面有几行用铅笔写下的小字:长期以来,我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东躲西藏,白天钻进不见天日的密林,晚上睡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吃没吃的,喝没喝的,我都快疯了……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犹豫不决时,你送给我橘子吃,还对我微笑。老实说,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对你,我无以为报,举报不是有2万元的赏金吗?权作是我对你善良的报答吧。 公安部门按照通缉令的承诺,第三天便把2万元赏金送给摊主。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 8年之后,劳改农场的储油仓库发生火灾,危急关头,他冲进火海,搬出了8桶汽油,避免了一次灾难性的事故发生,又因一辆失控的卡车冲向一个狱友的时候,他及时推开狱友,却永远失去了左腿。 他获准减刑4年。出狱那天,他没有回家去见妻子儿子,而是拄着双拐去了那个小镇,去找送他橘子的摊主。摊主的妻子红着双眼告诉他,丈夫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说着,她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纸包,对他说,临死前让我把这包东西交给你,说你用得着。他让你也摆个水果摊,挣钱虽然不多,可那是自己挣的,花着踏实。他打开纸包,里面是那2万元钱的赏金,分文未动。包钱的报纸,也是他当年留给摊主的那张。 几年时间,纸张已经发黄,通缉令上的照片也已有点模糊不清。 (选自《小小说精选》)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开头写到的“他”的衣着、动作、心理等,都暗示出“他”是个逃亡在外的罪犯,并为下文“他”接受橘子,报恩等情节做了铺垫。 B. 摊主两次送给“他”橘子,一方面显示出摊主对“他”同情,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畏惧,因为摊主拨打报警电话前,有过一番心理博弈。 C. “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其中“颤抖”一词含义丰富,既有得到两万块钱的激动,也有对“他”报恩的感动。 D. 小说叙事紧凑而不散乱,语言细腻而生动,作者匠心独运,通过对摊主这样的普通人善良品质的歌颂,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 8. 文中的“他”三次来到水果摊,试简要分析“他”来水果摊的目的。(6分) 9. 小说结尾出乎意料,试结合全文,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不往。 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 - 14 - 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邠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 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故所部无盗。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D.园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2)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 14 -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可以看出诗人手不释卷,酷爱读书。以“故人”喻“书卷”,喻体新巧;“多情”“相亲”又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读书的喜爱。 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三千”与“一点”构成鲜明对比,“直下”意在体现读书时速度之快,“全无”体现用心之专,心无旁骛。 C.尾联以“寻芳客”与“我”对比,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金鞍玉勒”的物质富贵远不如拥书而读的精神富有。 D.本诗体现了诗人以书为友、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语言朴素直白,直抒胸臆,虽有用典,但浅近易懂。 15.本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 ”。《再别康桥》 (2)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时,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巷》一诗中,诗人独自走在悠长寂寥的雨巷,希望逢着“ ”。(1分) (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指出,当年自己艰苦求学、毫不羡慕富家子弟服饰华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时光不断地在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 )”我们每天撕一张日历,日历越来越薄,快要撕完的时候便不免矍然一惊,惊的是又临岁晚,假使我们把几十册日历装为合订本,那便象征我们的全部的生命,我们一页一页的往下扯,那是什么样的滋味呢?“冬天一到,春天还会远吗?”可是你一共能看见几次冬尽春来呢? 不可挽住的就让它去罢!问题在于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地去“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 ,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坤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 。不过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大概名利二字当中还是利的成分大些。“ 。”时间即金钱之说仍属不诬。 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暇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工作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翻译完成之后,体力渐衰,有 之感。假使年轻的时候鞭策自己,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的表现。然而悔之晚矣。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二十年即可完成,虽然工作计划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 B.二十年即可完成,虽然工作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 C.二十年即可完成,工作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 D.二十年即可完成,虽然工作计划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引用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14 - B.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C.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绝如缕 以人废言 有钱能使鬼推磨 力所不及 B.熙熙攘攘 以人废言 有钱能使鬼推磨 力不从心 C.不绝如缕 因噎废食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力所不及 D.熙熙攘攘 因噎废食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力不从心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①____,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②____,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③____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四、 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希腊神庙前的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话虽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却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趾高气扬; 或者陷入自卑,认为自己一钱不值。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 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文章是一面镜子,只有读到了才能看出文章的好坏,即‘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错误,选项对 - 14 - “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理解错误,从文中来看,“验之于作者可知驽骏”是指当作者写完作品就知道他是不是创造,写出对自己和世界有用的东西。故选D。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以‘登月人’为喻体”错误,“登月人”不是喻体。B项,“是为了证明伟人是读书最多的人”错误,从文章第三段来看,作者引用毛泽东、马寅初的事例,是为了证明读书能使人知理。D项,“文章论述的目的是要批判那些‘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必无文章’者”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批判“其人庸庸、其言云云、其政平平的人”没有文章,目的应是阐明“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大智慧”的观点。故选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所以只要多读书,就能达到看世界如庖丁观牛‘以神遇不以目视’的程度”错误,“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文章倒数第二段以马克思、毛泽东以及马寅初等为例指出“他们掌握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庖丁观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是常人之所难及”,并非多读书就能达到这种程度。故选A。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技术指导,可见‘扶技’是当前精准扶贫的核心”说法错误。“可见‘扶技’是当前精准扶贫的核心”错,而材料二说“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精准扶贫的核心是扶技”,选项B曲解文意。故选B。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C项,“四则材料除具有新闻客观性之外,还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如材料二引用俗语,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说法错误。“除具有新闻客观性之外,还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不当,材料二不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而属于新闻评论。故选C。 6.【参考答案】①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在实践中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②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找准路子,因地制宜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③全力避免产生新一类型的社会“不公平”,尽量实现社会的真正“公平”。④发展农村教育,扩大相关宣传,让村民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提高精准扶贫参与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本题,题干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结合材料一末句“我国扶贫必须在实践中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整理概括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在实践中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结合材料二“实现农村地区脱贫奔富最核心的是要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找准路子,因地制宜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 - 14 - ,可整合归纳出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找准路子,因地制宜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结合材料三,精准扶贫“经常会导致村民‘阶级’的再分化,产生新一类型的社会‘不公平’”可整理出全力避免产生新一类型的社会“不公平”,尽量实现社会的真正“公平”。结合材料四“发展教育,提高村民认知水平和文化程度对解决贫困问题尤为重要”可以归纳提炼出发展农村教育,扩大相关宣传,让村民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提高精准扶贫参与度。 【答案】7. A 8. ①第一次来是因为饥饿难耐想抢橘子。小说中写到他“又渴又饿”“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 ②第二次来是为了报恩。“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想让摊主发现他是罪犯并报案领奖金。 ③第三来是为了自首。即让摊主领了奖金,也想结束自己的逃亡生活。 9、①情节(艺术效果)上,结尾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使小说的情节曲折,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②人物形象上,使摊主的形象更加丰满。他善良、不贪、踏实做人。③主旨上,深化了小说的主旨。从一个单纯的感恩主题,深化为踏实做人,本分做事。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A项,“有得到两万块钱的的激动”理解错误;C项,“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畏惧”理解错误; D“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无中生有。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概括原因:第一次来是因为饥饿难耐想抢橘子、第二次来是为了报恩、第三来是为了自首。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从情节(艺术效果)上,结尾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人物形象上,使摊主的形象更加丰满;主旨上,深化了小说的主旨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此题为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然后从情节、人物和主旨的角度分析。 10.A 11.D 12.D 13.(1)王汉忠随太宗出征太原,率先登城,被流矢射中眼珠,作战更加奋勇,皇帝赞许他,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2)王汉忠有见识和谋略,军中政事非常整肃,每次出兵,清晨时一定焚香祷告说:“希望部下将士不要违犯我的命令,违者毫不宽恕。” 10.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一句中,“其父”作主语,“遣人追及”作谓语,“于萧县”是介宾短语作状语,故必须在“苏”和“其”之间断开,该句的意思是:一夜之后被害者复活了,其父派人在萧县追上了他。这样排除B项、C项。“奇其材力置左右”中,“奇”的意思是“以……为奇”,根据语境,自然是“以其材奇”,故应该在“材力”后断开。专有名词,如官职名、地名和人名不能断开,据此分析,本题A项正确。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疏通句意:因为斗殴杀了乡里少年,就逃走了。一夜之后,被害者复活了,其父派人在萧县追上了他,王汉忠不肯回去,向西到了京城。太宗在王府,召见了他,很欣赏他的身材和气力,将他安置在身边。 1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曲解文意,手下的将领很不高兴的原因错误,不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而是王汉忠“自矜尚”。故选D。 - 14 - 1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曲解文意,手下的将领很不高兴的原因错误,不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而是王汉忠“自矜尚”。故选D。 13.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从征”:“随行,跟随”;“急”:“猛烈,剧烈”;“壮”:“以……为壮美,赞赏”;“流矢中眸”:“被流矢射中眼珠”。第二句关键点:“识略”:“见识和谋略”;“行师”:“用兵,出兵”;“祝”:“祷告,向鬼神求福”;“贷”:“宽恕,饶恕”。 参考译文: 王汉忠,字希杰,是徐州彭城人。年轻时豪放不羁,膂力过人,身形魁梧高大,擅长骑马射箭。徐州节度使高继冲想将他召至帐下,王汉忠不肯前往。因为斗殴杀了乡里少年,就逃走了。一夜之后,被害者复活了,其父派人在萧县追上了他,王汉忠不肯回去,向西到了京城。太宗在王府,召见了他,很欣赏他的身材和气力,将他安置在身边。太宗即位以后,任命他担任殿前指挥使,屡次升迁为内殿直都知。王汉忠随太宗出征太原,率先登城,被流矢射中眼珠,作战更加奋勇,皇帝赞许他,升为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投降后,用他的部下安抚城中。班师回京后,改任殿前左班指挥使,三次升迁为右班都虞候,兼涿州刺史。雍熙年间,改任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年,出任宾州团练使,历任冀、贝二州部署,迁任天雄军。端拱二年,入朝为侍卫马军都虞候,兼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向南入侵,王汉忠会合诸军将其击败,杀敌甚多。真宗即位后,将他从中山召回朝廷。不久,又外放高阳关都部署,晋升为威塞军节度使。咸平三年,又任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改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任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掳掠中山,王汉忠率领诸将在郊外布阵迎击,契丹败逃,王汉忠领兵追杀,斩获很多,活捉其地位显要的将领。加封殿前副都指挥使,兼任保静军节度使。咸平五年,罢西面经略使,任命王汉忠为邠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担任钤辖,统率戍守边疆的士兵二万五千人,交付王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后召回京城,因为违抗诏令无功获罪,贬为左屯卫上将军,出任襄州知州,在基本俸禄之外每年增加供给钱二百万。尚未赴任,得暴病而死。追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王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王从政、王从益为左右侍禁。王汉忠有见识和谋略,军中政事非常整肃,每次出兵,清晨时一定焚香祷告说:“希望部下将士不要违犯我的命令,违者毫不宽恕。”因此他的部下从无偷盗抢劫之事发生。性格刚强果敢,不拘小节,轻视财物乐善好施。爱好读书,颇能作诗。喜欢儒士,对待幕宾佐吏有礼,名声很大,因此骄矜自大,上级将帅都不太喜欢他。 14.【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句意为: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直下’意在体现读书时速度之快”错误,此句意在体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身心愉悦和巨大收获。故选B。 15.【参考答案】①读书给人种亲切感。书如故友知音,晨昏不弃,忧乐相随。②读书可以荡涤心胸。自己沉醉于书海中之中,陶然忘机,内心洁净无尘。③读书可以让自己增长新知。书如源头活水,不断更新着、丰富着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世界不是一时新,而是时时新。④读书可以让自己放松身心,自得其乐。结尾诗人感叹,什么样的风光、游乐都比不上读书之美。 - 14 -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诗首联通过“似敌人”和“每相亲”写出了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拥有它的陪伴,亲切而温暖;颔联通过“直下三千字”和“全无一点尘”写出了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读书可以荡涤心胸,表达了因读书而感受到的快乐和舒畅;颈联运用典故,写出了读书可以增长新知,让自己变得更丰富;尾联通过“寻芳客”和“别有春”,写出了读书带来的快乐,就如同欣赏美景一样让自己放松、轻快。 16.【答案】(1)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2)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4)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笙”,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17.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画线句子:二十年即可完成,工作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语序不当:把“虽然”放在“工作计划”前面;二是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故选D。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语句复位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特点把握,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朱熹用切身体会告诫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到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那时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不要辜负这大好时光。“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由时光的流逝,自然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这样,诗意自然而然地转到对光阴的珍惜。而D表达时间飞逝之感,符合文意。故选D。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语境说的是“运河上舟楫往来”,指人多,所以用“熙熙攘攘”;以人废言:因为说话人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因噎废食:比喻因小而废大或怕做错事而索性不干,贬义词。语境中是指和珅说的话,所以用“以人废言”;有钱能使鬼推磨:俗语,形容有了钱,什么事情都能办到,金钱万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旧时俗语,本义是“人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鸟为了争夺食物,宁可失去生命”,引申义为“生物在难以保全自身生命的情况下会尽全力尝试”。语境中指的是“时间即金钱之说”,所以用“有钱能使鬼推磨”;力所不及:凭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力不从心:意思是指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语境中是指翻译的力不从心的感觉。故选B。 20【答案】 (1). 压力大的人更容易变胖 (2). 本来应该是低谷时 (3). 压力产生的时间 【解析】 - 14 -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本题属于语句补写题,答题思路如下。阅读: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连贯、贴切、严密。(1)空,分析句子,前后是因果关系,关键词是压力大—糖皮质激素增多----脂肪细胞增多,很容易得出答案。(2)空,打破节律,就是夜晚加班,夜晚糖皮质激素水平相对低,加班压力增大,会变高,结合后面句子,可知答案为糖皮质激素水平低时。(3)空,找关键词。前面提到“打破节律”“顺应节律”及对应的结果,人们基本都不想变胖,所以就要保持有节律的生活。 21【答案】中英联合研究表明,中欧贸易时间不晚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压缩能力。解答语句压缩题,首先通读题目所给的语段,找出陈述对象。然后看发生了什么事,利用其中关键词句进行概话。最后压缩概括成一个完整意思。答案要点采用“一句话”的形式,即可以用单句、复句、对句的形式答题。本题要求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50个字。通读语段,可知陈述对象是中国和英国,所做的事情时一起研究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这一研究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推进到了唐代,证明“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然后用一句话对以上分析的内容进行概括回答问题即可。此类题概括时还要注意字数要求,比如本题“不超过50个字”。 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 22【写作指导】例文: 人,要认识你自己 一湾宁静的爱琴海,孕育着一颗雅典文明的遗珠,在那个智慧交织碰撞的时代,苏格拉底,用他那震撼天地的气魄疾呼“认识你自己”,便定下这千古的命题。 “认识你自己”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包含着这个宇宙最深奥的智慧,也揭示了人类最难跨越的一道坎。一双看遍万千山水的眼睛却无法看见自己的睫毛,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士却无法扳动他自己,一面照了无数人的镜子却无法照见自己。由此可见,认识自己绝非易事。 认识你自己仿若是一颗指路的启明星,它能帮助你走出思想的迷雾,现实的深渊,赢得一片开阔光景。前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曾是一名非常努力的钢琴学徒,当她在一次聚会上偶然听到十岁孩子弹奏的曲子,她发现自己努力练二三年也无法像十岁的孩子那么灵活自如。她猛然认识到自己的天赋并不在钢琴,于是她转而投入于政治,并很快的开创了自己的一番事业。赖斯正是因为认识了自己,才真正的走出人生的瓶颈,拥抱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 然而,相比之下,那些在迷惘的泥淖中越陷越深,甚至丧身于自身之惑的人,历史上也不占少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被围之夜唱出的凄凉之音,引得古今多少人与之同泣,这个英勇将军怎知他是丧身于无法认清自己。大好江山就这样慢慢倾向了刘邦,乃至乌江自刎时他高呼的“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就是没有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失败。王安石遗憾地写下“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的诗句。项羽,这个不能正确客观认识自己的的将军,终是湮灭在历史的车辙中。 认识你自己,如同一面历史的铜镜,见证着人的沉浮。陶潜认识了自己,踏一叶《归去来兮》的扁舟,回归了自己的喜爱的山水田园梦。草间弥生认识了自己,坚持自己“荒诞”的圆点风格,开创了新世纪新一轮的时尚风潮。皮娜·鲍什认识了自己,孤度地舞着她心灵的舞蹈,为世人带来一场场震撼心灵的舞蹈盛宴。所以,认识了你自己,才能真正拥有了一份安宁的力量,让心灵沉淀下粗糙,让灵魂洗去铅尘,升华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 14 - 植物自知,红花用其娇妍之美,绿叶用其苍翠之美,小溪用其清明之美,大海用其广博之美,各自呈现自己独特的美丽,共同构成奇妙无穷大千世界。人也应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禀赋,只有认识认清自己,才能真正发挥自己之所长,才能于人生、于社会、于国家有意义。 【解析】 【分析】 【详解】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具体过程: 本次作文的材料属于议论类类,材料给出的是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行为是“认识”,对象是“自己”。“认识”是对“自己”的客观现实的反映,但不是死板的、凝固的和一下子完成的,它表现为通过各种形式和不同阶段而实现的能动的辩证过程。“认识自己”,就是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和评价。在立意上,必须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构思,考虑诸如认识自己的什么、为什么要认识自己、怎样才能认识自己等问题,如此,思路才能打开,文章也才能写好。在选材上,不要仅限于自我这个“自己”,自然与人类社会,历史与现实,名人与伟人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材料入文。考生在写作时,这个“认识”必须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联系我们人类常常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常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趾高气扬,或者常陷入自卑,认为自己一钱不值,写出对自己认识深刻的观点等。另外,要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写作过程中不要另起炉灶,写与“认识自己”无关的话题。 抓住材料关键词:认识自己 【立意】 一个人若能正确的认识了自我,那么在人生路上也便不会迷茫。 人最重要的是自知,人才能不断突破自我,取得成功。 认识自我,是一种能力、一种品德、一种高贵的人格境界。 认识自己关键在于反思自己,认识自己的本质在于认识自己的灵魂,最终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 【素材】 1.清醒地认识自己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美德。郎平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身体灵活性方面的劣势每天拼命练球,最终成为世界瞩目的“铁榔头”;比尔盖茨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电脑方面的天分,放弃学业却成就了微软的巨大成功;奥斯特洛夫斯基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最终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事业。 2.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只有自己去战胜自己,才能积极地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自信心,才能逐步克服自身缺陷与韧性,才能求得人生的升华,以至才能去真正创造与实现自己的合格人生与成功事业!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无过矣!——荀况 4﹒在这个世界上最坚强的人是孤独地、只靠自己站着的人。——易卜生 5.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中年时患小儿麻痹症,这时他已经做了参议员,在政坛上炙手可热,遭此打击,差点心灰意冷,退隐乡园。开始时,他一点都不能动,必须坐在轮椅上,但他讨厌整天依赖别人把他从楼.上抬上抬下,晚上就一个人偷偷练习。有一天,他告诉家人说,他发明了一种上楼梯的方法,要表演给大家看。原来,他先用手臂的力量把身体撑起来,挪到台阶上,然后再把腿拖上去,就这样一阶一阶艰难缓慢的爬 上楼梯。他的母亲阻止他说:“你这样在地上拖来拖去,给别人看见了多难看。”罗斯福断然说:“我必须面对自己的耻辱!” - 14 - 6.赵武灵王提出“首筑长城”这-近于荒谬的设想时,遭到了全朝臣子的反对,被斥为荒革新的舞台唐之常。然而他却认定自己的能力,正视自我,从而“变俗胡服、习骑射,”从而走上了开放革新的舞台。 7.“莲出绿波,有君子德;兰生幽谷,为众人香。”沈从文便是一个有勇气直面自我的人。在那个才思汹涌的年代,他显得既高大又微小,既严肃又可爱。他深知自己天性,面对众多陌生人会紧张。在第一次走上讲台时竟呆了十分钟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却在授课完毕后,执笔写在“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虽引一阵爆笑,却赢得他人的尊重。正是他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承认自己的胆怯,发挥自己讲课的长处,才让人对他的坦言与直率大加赞美,才不至于因逃避缺点而东拉西扯强撑脸面,才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光。 8.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麟派艺术的创始人周信芳在其表演艺术渐趋成熟、日臻完美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嗓子哑了。这对一个以唱工为主的须生演员来说,“倒仓”是个致命的打击,为此,有的人不得不改行,或靠耍花腔来遮丑。不过,周信芳对此一没气馁,二不取巧,决心闯出一条新路来,他冷静的分析了自己的噪音条件,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在唱腔上讲究气势,学“黄钟大吕之音”。为此,他首先坚持不懈地下大力气练气,做到发声气足宏亮,咬文喷口有力。他又特别在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方面努力,确切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气质。经过长期的钻研、探索,周信芳不仅没有受“倒仓”的限制,反而形成了苍劲强烈、韵味醇厚的特色,创造了独树一帜的为群众喜爱的麟派艺术。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以从材料中的关键句确定“人最重要的是自知,人才能不断突破自我,取得成功”这一中心论点,接着从正面分析论证人自知才能取得成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从反面分析人不自知的危害。结合现实中自高自大或自轻自贱导致失败的现象重申中心论点。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点睛】 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①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②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③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④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 1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