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学案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学案2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正确使用词语 学案 第一讲 实词辨析“3角度”、虚词辨析“看5点” ‎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种。考查频率较高的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考查的主要对象是近义实词。命题角度主要涉及实词的功能、意义、用法、色彩和范围等。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以下3个角度入手:‎ ‎(一)从意义角度辨析 着眼点 方法示例 应用体验(选词填空)‎ 看词义轻重 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 如:妨碍、妨害 辨析:“妨碍”指对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词义较轻。例如:这么晚了还放录音机,会妨碍别人休息的。“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如: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会直接妨害人们的健康。‎ ‎1.神舟十一号航天员乘组指令长景海鹏郑重   :我们一定会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精心操作,圆满完成任务。(许诺、承诺) ‎ 解析:“许诺”“承诺”都有答应照办之意,不同在“承诺”要比“许诺”语气庄重,词义程度也重,根据句中“郑重立下誓言”的语境,应选“承诺”。 ‎ 答案:承诺 看适用范围 ‎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如:边疆、边境、边界 辨析:这三个词表示的范围越来越小。“边疆”指比较边远的靠近国界的区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同时 ‎2.边城明净的    ,教化着朴实的人们。(风光、景象)‎ 解析:“风光”即风景,指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还表现景象对人的积极影响,其使用范围比景象大。故选“风光”。‎ 答案:风光 这个概念比较具体;“边界”仅指一条界线,范围最小。‎ 看表达侧重 ‎  对近义词词义的辨析,关键是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辨明了近义词中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语素的意义也就清楚了。‎ 如“精巧”和“精美”,前者强调巧妙,侧重做工;后者强调好看,侧重外观。‎ ‎3.尽管这只是本校集体组织的一次    ,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开通。(演示、演练)‎ 解析:“演示”和“演练”,前者侧重“示”,是个别人做示范给其他人看,而后者侧重“练”,大家共同参加以达到训练的目的。故本句应选“演练”。‎ 答案:演练 ‎(二)从用法角度辨析 着眼点 方法示例 应用体验(选词填空)‎ 看适用对象 有很多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辨析适用对象的差异也是区分实词的方法之一。主要看词语是用于自己还是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适用于特定对象。‎ 如:爱护、爱戴 辨析:两者都可以用于人,但“爱戴”只用于下对上,“爱护”用于同志之间或上对下,有时还用于物,如“爱护公物”。‎ ‎4.在瑞典,子女没有    老人的义务,老人的一切由社会负责。(赡养、抚养) ‎ 解析:“赡养”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帮助。“抚养”是爱护并教养,用于父母对子女。这里应填“赡养”。 ‎ ‎ 答案:赡养 看成分搭配 ‎  在语言实践中,词语之间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乎习惯。‎ 如“颁布”同“法令、法规、条例、纲领”等词语搭配,其对象是群体;而“颁发”同“勋章、奖状、证书”等词语搭配,其对象是个体。‎ ‎5.既要打击不法行为,又要维护奶农合法利益,帮助奶农    难关,促进奶业健康稳定发展。(度过、渡过)‎ 解析:“渡过”,一般用于空间方面,如江河湖海等,也用于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抽象概念;“度过”,一般用于时间方面,如青年时代、季节、节日、光阴等。本句从搭配习惯上应选“渡过”。‎ 答案:渡过 看词性语法 ‎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 如:启示、启事 辨析:“启示”是启发的意思,作动词时,可作谓语;作名词时,可作主语或宾语。“启事”是刊登或张贴出来的声明,属名词,作主语或宾语,如:征文启事、寻物启事。‎ ‎6.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   我精神上的抚慰。(给予、给以)‎ 解析:“给予”后面可以直接跟宾语;“给以”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多为抽象事物),不说所接受的人。这里应填“给予”。 ‎ 答案:给予 看习惯用法 ‎ 有些词语意义虽然接近,但其习惯用法不同。‎ 如:捉摸、琢磨 辨析:“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句。‎ ‎7.联赛开始一个多月以来,“鹰眼”判罚屡次引起争议,关于它的    声从来没断过。(置疑、质疑) ‎ 解析:“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根据语境,应选用“质疑”。 ‎ 答案:质疑 ‎(三)从色彩角度辨析 着眼点 方法示例 应用体验(选词填空)‎ 看感情色彩 ‎  从感情色彩论,词语可分为褒义(含肯定、赞许、喜悦的感情)、贬义(含否定、贬斥、憎恶的感情)和中性(既不明显褒奖,也不明显贬斥)三种。‎ 如“牟取”与“谋取”,“牟取”含贬义,而“谋取”属中性词。‎ ‎8.父亲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    。(侧目、刮目)‎ 解析:“侧目”的意思是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是贬义词。而“刮目”是说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是褒义词。本句根据语境,显然应用“刮目”。 ‎ 答案:刮目 看语体风格 ‎  语体指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 如“见面”和“会见”,“办法”‎ ‎9.会晤中,两国领导人共同    了今后双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就许多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商量、磋商) ‎ 解析:“商量”是口头用语,“磋商”是书面用语。根据语境,应选“磋商”。 ‎ 答案:磋商 和“措施”,“害怕”和“恐惧”,都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分。“盐”和“氯化钠”,则是一般用语和专业术语的区别。‎ ‎[随堂综合巩固]‎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某饮食服务公司由于狠抓管理,杜绝铺张浪费,三个月下来,仅办公经费一项就________了五十万元。‎ ‎②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的________,但仍属于虚构的形象。‎ ‎③出了差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老是埋怨别人,________责任。‎ A.结余 原形 推脱     B.节余 原型 推脱 C.结余 原型 推托 D.节余 原形 推托 解析:选B 结余:动词为结算后余下,名词为结算后余下的钱、物等。节余:因节约而剩下,指节余的钱或东西。应用“节余”。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应用“原型”。推脱:推卸。推托:借故拒绝。应用“推脱”。‎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经市政府批准,从‎2016年5月1日起正式________。‎ ‎②为加快推进麻城市创新________先导区建设,该市着力破解阻碍创新发展的瓶颈。‎ ‎③市财政局通过集中培训的措施,让操作人员理解和________财政业务,提高了操作技能。‎ A.施行 试验 熟习 B.实行 实验 熟悉 C.施行 实验 熟习 D.实行 试验 熟悉 解析:选A “实行”“施行”,都是动词,都有“行动、做”的意思。前者偏重于用实际行动去实现,后者指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实验”“试验”,都有“实际做”的意思。前者指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活动,后者指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熟悉”,指知道得清楚、详细,应用范围广,可以用在人、事、物上;“熟习”指熟练地掌握或了解很深刻,应用范围窄,一般用在业务、学问、技术操作上。‎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两代独生子女家庭中,作为父母辈的四个人,几乎把全部心血都________‎ 在孩子的身上。‎ ‎②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1份中央一号文件已由新华社________发布,文件全文约10 000字,共分8个部分33条。‎ ‎③院内有雕龙画凤,也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花园天井,曲径回廊________各处,处处表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 A.贯注 授权 贯穿 B.灌注 受权 贯穿 C.灌注 授权 贯串 D.贯注 受权 贯串 解析:选B “贯注”指(精神、精力)集中或(语意、语气)连贯,贯穿。“灌注”指浇进、注入。①应填“灌注”。“授权”指把权力委托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受权”指接受委托行使做某事的权力。②应填“受权”。“贯穿”和“贯串”都有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的事物的意思。“贯穿”一般用于具体事物。“贯串”一般用于较抽象的事物。③应填“贯穿”。‎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家要求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________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表示:“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写人。我想,这样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区和族群的________。”‎ ‎③某些优秀学生放弃北大、清华,转投香港大学,人们纷纷发出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的惊呼。风波________之际,香港大学公开宣称北大、清华“二流说”完全错误。‎ A.坦陈 局限 叠起 B.坦承 局限 迭起 C.坦承 限制 迭起 D.坦陈 限制 叠起 解析:选B “坦陈”指坦率地陈述。“坦承”指坦白地承认。①强调对“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一事的坦白承认,应填“坦承”。“局限”指限制在某个范围内。“限制”指规定范围,不许超过;或指规定的范围。根据语境,②应填“局限”。“叠起”指把东西折叠起来。“迭起”指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③中与“风波”搭配的应是“迭起”。‎ ‎ ‎ 虚词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虽然数量比实词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却很高。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使用十分灵活。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看词性异同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准确使用。‎ 例如:“固然”和“诚然”都可充当副词,但“固然”还可充当连词,表示承认某种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如“你的意思固然不错,但我觉得还是有值得商榷之处”‎ ‎。与之相似的虚词混用情况有:必须(副词)——必需(动词)、特别(副词)——甚至(连词)等。‎ ‎[应用体验]‎ ‎1.教育方式的创新    重要,但更须警惕为创新而创新的偏执做法。(固然、诚然)‎ 解析:“固然”能做连词,引起下文转折,而“诚然”不能。根据语境,上下句之间有转折的逻辑关系,应填“固然”。‎ 答案:固然 ‎(二)看搭配情况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 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则只能与“反而”搭配。常用成套关联词语如下:‎ 表并列的 一方面……另一方面…… 有时……有时……既(又)……又……‎ 表选择的 不是……就是…… 是……还是……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表递进的 不但……而且…… 尚且……何况……‎ 表转折的 虽然……但是…… 尽管……可是……‎ 表条件的 只要……就…… 只有……才……无论……都…… 不管……总是……‎ 表假设的 如果……那么…… 即使……也……‎ 表因果的 因为……所以…… 既然……就……‎ ‎[应用体验]‎ ‎2.儒家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    “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和、还是)‎ 解析:应选 “还是”,与前面的“无论”搭配。‎ 答案:还是 ‎3.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    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提升。(即使、虽然)‎ 解析:“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其所表示的条件,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情,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情,与下句的“也”属固定搭配。“虽然”往往与“可是”“但是”连用,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甲事而不成立。‎ 答案:即使 ‎(三)看语气辨析 主要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是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是不如前者强烈。如:‎ 过去有多少难关都闯过来了,难道不能克服眼前的这点困难吗?‎ 今天他没来,莫非生病了不成?‎ ‎[应用体验]‎ ‎4.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做起活来    慢一些。(未免、不免)‎ 解析:“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正是“做起活来慢”的原因,此处是对“他”的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因此,结合语气判断,应选“不免”。‎ 答案:不免 ‎(四)看表达关系 虚词有用来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所以可以通过辨析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 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应用体验]‎ ‎5.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    江南绿油油的稻田多么迷人,我    不能忘掉西藏的青稞。(不管……也、尽管……还)‎ 解析:“不管……也”是非条件复句,意指排除一切条件,也要实现某种结果或达到某种目的;“尽管……还”表示转折,意思是前一分句陈述的事实作为条件所形成的结果,与后一分句所形成的结果是相反关系。‎ 答案:不管……也 ‎(五)看位置辨析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 ‎[应用体验]‎ ‎6.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    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由于、至于)‎ 解析:“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一分句开头,应该放在“哪所”前。“由于”只能用于前一分句。‎ 答案:至于 ‎[随堂综合巩固]‎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芙蓉街如潮的人流渐渐退去了,午夜的空寂也一样属于它,作为济南最具地域特色的一条老街,它繁华,又________于此。‎ ‎②德国战后全民反思二战罪行,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却缺少德国人反省战争的勇气,不但不反省,________否定战争罪行,没有承担战争责任的起码道德。‎ ‎③杨振宁说,科学研究________需要研究者的态度、见识、胆略和洞察力,但如果没有文化涵养的支撑,再优秀的研究者也难以收获成功。‎ A.不只 反而 纵然     B.不止 反而 固然 C.不止 而且 固然 D.不只 而且 纵然 解析:选B ①“不止”,一是指继续不停,二是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不但,不仅。根据语境应选“不止”。②“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根据语境应选“反而”。③“固然”,一是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二是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纵然”,即使,表假设关系。根据语境应选“固然”。‎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风在水上滑行,湖边的泊船轻轻摇动,________撞出亲昵的响声。‎ ‎②《孔子》与《刺陵》有如此票房奇迹,不单因为有好莱坞“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作招牌,也________受《独立日》影像印记影响,还有人们对“世界末日”的猎奇……‎ ‎③在魏晋易代之际,为了反对司马氏集团的政治统治,嵇康直接抗争,最终招致杀身之祸。阮籍不敢________反对,外表佯狂放诞,内心却十分痛苦。‎ A.偶尔 不只 公然 B.偶然 不止 公开 C.偶尔 不只 公开 D.偶然 不止 公然 解析:选A “偶尔”,强调次数少,跟“经常”相对。“偶然”,强调出乎意料,跟“必然”相对。句①应选“偶尔”。“不只”,连词,表递进。“不止”,副词,不停止,其前一定有动词;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其后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句②应选“不只”。“公然”,副词,公开地,毫无顾忌地。“公开”,形容词,不加隐蔽的,面对大家的;动词,使秘密的成为公开的。从语法功能的角度来看,句③应选“公然”,作“反对”的状语。‎ ‎3.(2016·全国甲卷)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__①__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__②_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__③_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__④__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__⑤_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__⑥__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解析:选D 第①处是表示后面情况发生的条件,应填写“只要”;第②处是结果,无需关联词语;第③处是表示更进一步,应填写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第④处紧承上文说还会出现许多后果,前后句之间应为并列关系;第⑤处和第⑥处构成转折关系。‎ ‎4.(2016·全国乙卷)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__①__不要依赖译文。__②__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__③__肯动脑筋,__④__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__⑤__,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__⑥__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这 如果 而且 那么 也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就 C 一定 也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仍 解析:选A 第②处是针对前一处而言,故使用指示代词“这”。第③处是表示假设,第④处和第③处构成递进关系,第⑤处与第③处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那么”。依据这样的方式分析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