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40年的开放政策,与此同期我国从一个极为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开放在全球化时代是拓展国家利益的有效策略,这原本已是广泛的共识。然而,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特别是2018年发生的中美贸易冲突,使得两国反对开放的力量上升,以开放的策略还是封闭的策略实现崛起再次成为有争论的问题。故此,讨论开放与全球化时代的大国崛起是什么样的关系,十分必要。‎ 实行对外开放可为崛起提供改革的方向标,并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知识创新。大国成功崛起的过程是战略不断调整的过程,开放与否直接影响着崛起国的战略调整方向。实行对外开放,人们则能通过对各国发展成就的比较,看清先进与落后、进步与倒退、正确与错误,特别是能看清本国的长处和缺陷。反之,采取封闭的政策,人们难以客观地了解外部世界,就可能做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导致错误的调整,使崛起停滞甚至夭折。实行开放,与外部世界接触増多,人们更容易从旧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岀来,接受先进的理念和新鲜事物。思想解放,观念创新,新的改革方案就能随之不断涌现。‎ 开放带来的竞争压力,可以为崛起提供改革动力。国际社会是一个实力决定等级的体系,崛起的实质就是崛起国实力的上升,因此,进行实力竞争成为崛起国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外部的竞争压力小,崛起国会因自我满足而失去改革的动力;相反,当外部竞争压力增大,崛起国就必须进行改革以提高竞争力。封闭的方法当然可以减少外部压力,但也会降低改革动力,导致国家竞争能力提升速度的下降。我国以往四十年的经验是,越是开放的领域,其竞争能力增强得越快;越是受保护的领域,其竞争能力越难提升。‎ 开放,也促使崛起战略更符合当今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使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重叠性加大,内政与外交两个大局合为一体,如果采取内外有别的政策,就会阻碍崛起国在全球范围拓展本国利益。基于对此的清醒认识,21世纪的头十年,我国将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升级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我国海外利益得到快速拓展。在全球化时代,崛起国在国际上拓展利益的速度和规模均超过普通国家,因此,对外开放得越多,所获得的进入他国的机会也就越大,海外利益的保障也就越高;同理,在对等封闭的条件下,崛起国损失的机会与利益也将大于其他国家。‎ 在今后国际格局两极化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扩大开放应对崛起困境,正在成为一个值得国际关系学者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摘自阎学通《崛起为何需要开放》,原载《国际政治科学》2018年第3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经历40年改革开放,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已雄辩地说明开放是国家崛起的有效策略。‎ B. 通过开放,人们才能发现他国之长与己国之弊,并经历不断的调整,使大国崛起找到正确的战略方向。‎ C. 崛起的实质就是国家实力的上升,因此,崛起国不应惧怕、回避实力竞争,而应借此走向成功之路。‎ D. 开放带来的竞争压力可以转化为改革动力。竞争压力小,改革动力也小;竞争压力越大崛起的速度也越快。‎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即交待写作背景,继而提出了“在全球化时代,应清醒地认识坚持开放对于实现大国崛起的意义”的中心论点 B. 文章的主体部分采取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从不同方面深入论述了全球化时代坚持开放对于崛起的意义 C. 在对论点进行具体论证时,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和因果分析论证的方法,使论证深刻有力。‎ D. 本文的结尾言简意赅,以精当文字收束全篇,虽然没有重申前文的观点,但也能引发读者的一些思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贸易保护主义反对开放,虽然可用封闭的策略保护自身利益,但损人以利己,不符合全球化的大趋势。‎ B. 在封闭的环境下,人们会分不清正确与错误,浪费崛起的战略机遇,而实行开放,结果则往往与之相反。‎ C. 开放是全球化时代的天下大势。开放则获益,封闭则受损,机会对于任何国家都是均等的、公平的。‎ D. 我国推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策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都是拓展国家的海外利益。‎ ‎【答案】1. D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明确题干要求,同时要注意结合文本和选项的比对。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D,“竞争压力越大,崛起的速度也越快”过于绝对,且与原文的表述不吻合。原文说的是:封闭的方法当然可以减少外部压力,但也会降低改革动力,导致国家竟争能力提升速度的下降。我国以往四十年的经验是,越是开放的领域,其竞争能力增强得越快;越是受保护的领域,其竞争能力越难提升。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D,“没有重申前文的观点”说法有误,本文的结尾重申了“通过扩大开放应对崛起困境”的观点,呼应了开头。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题和仔细分析文本内容。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可用封闭的策略保护自身利益”错,在全球化时代搞封闭,不可能有效保护自身利益;选项C,原文第四段后半部论及,崛起国开放则比他国获益大,封闭则比他国受损多,所以“机会对于任何国家都是均等的、公平的”的说法与原文文意不符;选项D ‎,“目的都是为了拓展国家的海外利益”的表述不恰当太绝对,选项所述各项举措固然都与“拓展国家的海外利益”相关联,但并不是都只为了这一个目的。故选B。‎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他们从事绿色产业,某著名企业董事长把他们称为“绿领”。该企业提出一项“绿领”培养计划,准备用5年时间,发动一批涉农企业参与,无偿为农村培育10万名新型农民和农技员。在培训10万人的基础上,还将从中选拔至少100名创业合伙人,给予资金、技术、渠道等方面的扶持。‎ 宏观上看,仅2018年中央财政就投入15亿元,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以上。截至2018年,我国已经培养懂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1400万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将达到2000万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力量。‎ 从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可以看到现代化农业新趋势:机器人摘黄瓜、猪脸远程识别、云端放养管理等“互联网+”的农业应用层出不穷。没有人才,如何驾驭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管理呢?‎ 乡村人才振兴,培训体系是保障。经过探索,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建制,形成了一支拥有近2万名专职人员和5万余名兼职教师的农民教育培训专业队伍。‎ ‎(摘编自高云才《乡村振兴,五个方面都要强》)‎ 材料二 ‎2018年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和结构(单位:万人、%)‎ 项目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总数 ‎8746‎ ‎9809‎ ‎2133‎ ‎31422‎ ‎10734‎ 年龄构成 ‎35岁及以下 ‎19.2‎ ‎17.6‎ ‎18.0‎ ‎21.9‎ ‎17.6‎ ‎36-54岁 ‎47.3‎ ‎44.5‎ ‎47.7‎ ‎48.6‎ ‎49.8‎ ‎55岁及以上 ‎33.6‎ ‎37.9‎ ‎34.4‎ ‎29.5‎ ‎32.6‎ 受教育程度 小学及未上过学 ‎43.4‎ ‎37.8‎ ‎38.4‎ ‎53.4‎ ‎38.0‎ 初中 ‎48.3‎ ‎52.5‎ ‎52.6‎ ‎39.9‎ ‎55.0‎ 高中(中专)‎ ‎7.1‎ ‎8.5‎ ‎7.9‎ ‎5.5‎ ‎5.6‎ 大专及以上 ‎1.2‎ ‎1.2‎ ‎1.1‎ ‎1.2‎ ‎1.4‎ 从事行业构成 种植业 ‎92.9‎ ‎93.3‎ ‎94.4‎ ‎91.8‎ ‎90.1‎ 其他行业 ‎7.1‎ ‎6.7‎ ‎5.6‎ ‎8.2‎ ‎9.9‎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农民之所以贫困,从其自身的角度讲主要是由于能力欠缺,这个能力既包括专业技术,也包括盘活资源的能力。‎ 边远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差,农业经营收益越来越不能负担快速増长的生活需求,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特别是有知识和有技术的劳动力外出,导致贫困地区农村社会结构严重失衡,带来了养老、未成年人教育、农村家庭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导致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严重缺乏技术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多数村庄处于“空壳化”状态,加上土地分散、小户经营的现状,为以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以规模化发展为主要推进方式的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 面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同时还要加大对乡村智力扶持的力度,有序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 ‎(摘编自董天美《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材料四 农村电子商务作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其良好运行有利于乡村振兴。尽管目前我国农村电商成绩斐然,但是农村电商物流体系紊乱、乡村振兴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村电商人才匮乏以及农村电商产品趋于同质化、缺乏品牌建设等原因,严重削弱了农村电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基于此,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物流基础体系,注重电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农村产品品牌效应,以使农村电商抓住“乡村振兴”这一战略机遇,取得突破性进展。‎ ‎(摘编自储玉环《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农村电商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截至2018年,我国已经培养懂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1400万人,但根据材料二可知,农村人才缺口依然很大,人才培养依然任重道远。‎ B. 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老化问题非常严重:2018年,全国年龄55岁及以上的人员所占比例超过三分之一,而年龄35岁及以下的人员不到百分之二十。‎ C. 从材料二可知,东部、中部地区受过高中及大专以上教育人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可见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存在地区差异。‎ D. 边远贫困地区资源先天不足,农业经营收益和快速增长的生活需求存在越来越尖锐的矛盾,以致人才流失严重,这为乡村振兴带来了许多问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在农业生产方面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之趋势,能够适应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管理的新型农民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力量。‎ B. 纵观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我国2018年从事种植业的人员比例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这说明农业经营人员的行业构成极不合理。‎ C. 边远贫困地区所存在的技术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匮乏以及土地分散、小户经营等问题,增加了工作难度,有可能影响这些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D.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振兴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能促进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又能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机遇。‎ ‎6. 请结合材料,就如何打造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队伍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4. C 5. D ‎ ‎6. ①政府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 ②完善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建制培训体系。③调动企业力量,加大培训力度,并让企业提供资金、技术、渠道等方面的扶持。④加大对乡村智力扶持的力度,鼓励、引导人才向乡村有序流动。⑤改善乡村环境,留住本乡村人才。‎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注意认真研读文本,仔细对应文本与选项内容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东部、中部地区受过高中及大专以上教育人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说法有误,从材料二可看出,高中或中专受教育人员所占比例有较明显差异,但“大专及以上”受教育人员所占比例没有明显差异。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注意认真研读文本,仔细对应文本与选项内容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D,“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乡村振兴互为条件,缺一不可”错,根据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乡村振兴除了发展电子商务之外,还有其他渠道。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材料内容的理解、筛选、整合、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到原文内容中进行筛选概括。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请结合材料,就如何打造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队伍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要结合文本材料概括打造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人才队伍的建议是:乡村人才振兴,培训体系是保障。经过探索,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建制,形成了一支拥有近2万名专职人员和5万余名兼职教能力既包括专业技术,也包括盘活资源的能力。面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严峻形势,迫切需师的农民教育培训专业队伍;农民之所以贫困,从其自身的角度讲主要是由于能力欠缺,这个要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同时还要加大对乡村智力扶持的力度,有序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完善物流基础体系,注重电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农村产品品牌效应,以使农村电商抓住乡村振兴”这一战略机遇,取得突破性进展。‎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序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要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信任 余显斌 他一个唿哨,在积雪的旷野打着旋子,远远传开。随着口哨声,远处一个红点跳动着,跌跌撞撞滚来,越滚越近,是只小小的狐狸。‎ 小狐狸毛茸茸的,如一个小小的红线团,额头有指肚大一块白毛,珍珠一样。这是只才出生不久的狐狸。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 它知道,他拿了可口的食物。因为,从第一次遇见他,直到现在,他都这样。果然,他笑笑的,手一扬,竟然是它最爱吃的鸡肉。它跳起来去抢,他呵呵笑着。摸着它的头道:“别闹别闹,放好了吃。”为了避免被雪弄脏,他拿块油纸铺在地上,放好鸡肉。肉一放下,小狐狸就扑过来,使劲嗅着,流着哈喇子,吧唧吧唧吃起来。‎ 半只鸡吃完,它的小肚皮胀得鼓鼓的,更像个毛茸茸的线团了。‎ 接着,它抬起头,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它知道,接下来,他会逗它玩,带着它跑,这些,从相遇到现在,也从没断绝过。也因为如此,它从一只生性胆小的小狐,变成了只爱亲近人的小狐。果然,他拍拍它的头,在雪地跑起来,快活笑着。它跟着跑一路翻着跟头,发出稚嫩清脆的叫声。两个点,一红一黑,在雪地翻滚着。玩得差不多了,他喊一声:“回了!”一挥手,走了。小狐狸舍不得,跟着他,轻轻叫着撒娇,好像没玩够似的。一直到他走远了,不见了,小狐狸才回过头,回到自己隐秘的洞穴里,偎依着母亲,做起香甜的梦。‎ 一直这样,大概两个月吧。‎ 那天,雪特别大,四野皆白,小狐狸没吃的,饿得叽叽溜溜叫。老狐狸也饿得浑身发软,几次,小狐狸跑出洞,又失望地哼哼叽叽跑回来。上午时,雪地响起一声唿哨。小狐狸一听,乍了下耳朵,跌跌撞撞跑出来,球一样滚到他面前,扯他的裤脚,跳起来,抢他手中的鸡肉。他笑骂:“馋东西,饿坏了。”他把肉放好,很大一只烤鸡。小狐狸扑过去,流着口水,摇摆着脑袋撕咬着。‎ 这时,那边土坎上,一只狐狸露出头,是那只老狐狸。它小心地看看,小狐狸正在大快朵颐。肉的香味,远远飘来,它也流出了口水。它小心地爬上土坎,一步一步靠过来。它可能清楚,自己一身火红的皮毛太珍贵了,会引来无数的贪婪和阴谋,所以不得不小心。刚走几步,“哐”的一声,它的脖子被夹住了,是个钢夹,钢夹力道很大,传来骨头碎裂声,还有老狐狸的惨叫声。‎ 这夹子,是他下的。‎ 夹子必须有一定重量,机关才能绊动:小狐狸不行,老狐狸恰好。他要的,是老狐狸的皮子。这样的皮子,想要猎到,难如登天。因此,市场价几万元一张。小狐狸的太嫩,没人要。因此,他想了这么个办法。‎ 小狐狸停住了,抬起头,眼光中,一片迷蒙疑惑。‎ 那只老狐狸的皮,他卖了三万多。他笑笑,数着票子。他知道,还有一个三万元在山林里等着他:一年后,小狐狸就会长大。‎ 一年一晃就过去了。‎ 他上了山,果然看到了那只长大的小狐狸,皮毛比它母亲的还红还净,额头那块白毛,仍珍珠一样;但眼光变了,不再纯蓝,而是闪着白白的光。显然,它也认识他,蹲在那儿,长长叫了一声。‎ 他已跟踪它几天,办法用尽,也无法到手。‎ 他举起猎枪。‎ 它一跃跑了,雪地里一条红线,弯弯曲曲,弹弹停停。他打不中,就追。‎ 雪很厚,狐跑起来有些艰难,他看看就要追上,猛扑过去。那只狐一拐,转了个弯。他扑空了,只听“咵”的一声,接着一声惨叫,他晕了过去。醒来时,他的一只手已断。这山里,下夹子的人很多,他中了别人的一个夹子。‎ ‎7.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对小狐狸进行了详细的外貌描写,体现了小狐狸的信任和兽性的纯真,突出了小狐狸的形象特点。‎ B. 小说中描写猎人持续两个月之久喂养小狐狸,可见其处心积虑的设下“圈套”,没有立刻杀小狐狸,可见他依然有善良的一面。‎ C. 小说以“信任”作为标题,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呼唤人类纯真善良本性的回归,意味深长,让人感慨。‎ D. 小说中反复描写雪景,开篇“积雪的狂野”烘托出天气寒冷,为小狐狸渴求食物做铺垫,“雪特别大,四野皆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8. 小说中多次写到了小狐狸面对猎人的眼神,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9. 小说中猎人与小狐狸的关系前后截然不同,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答案】7. B 8. (1)前两次眼神都“亮亮”,可见其喜悦、快乐和顽皮,以及对猎人的感激和信任;(2)第三次眼神“不再亮亮的,而是闪着白色的光”,凸显其对猎人的愤恨;(3)运用对眼神的变化这一处细节描写,直观的展示了小狐狸对猎人丧失信任,深化主题;(4)小狐狸眼神的变化贯穿始终,使得行文紧凑。 ‎ ‎9. (1)手法上,小说前半部分二者关系亲密无间,后半部分关系对立甚至走向仇恨,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样的反差引人深思;(2)形象上,二者的变化体现了猎人的善于伪装,处心积虑,小狐狸的信任换来的却是人性的残忍,让人唏嘘;(3)情节上,二者的戏剧性反差,形成了小说的波澜,使得行文曲折,引人入胜;(4)主题上,深化主题,小狐狸的信任被猎人亵渎,造成二者关系的反转,批判了自私冷漠的人性和唯利是图的社会现象,呼唤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分析与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其次认真阅读文本,通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鉴赏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点,根据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判断选项的正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答案;本题中,B项,“没有立刻杀小狐狸,可见他依然有善良的一面”分析不当,根据文本“ 他要的,是老狐狸的皮子”可以看出,“他”接近小狐狸是为了诱杀老狐狸;故选B .‎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鉴赏形象特点及感情变化,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要求是“小狐狸眼神的变化体现了对‘他’的情感变化过程,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根据题目要求,解答本题首先需认真阅读文本,把握小说的内容,其次,从文中找出小狐狸对“他”感情变化的语句,第三,根据文中的语句分析整合文中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文本第三段“这是只才出生不久的狐狸。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可以看出,小狐狸表现出高兴和对“他”的喜爱;文本第九段“接着,它抬起头,亮亮的眼睛期待地看着他”可以看出,小狐狸对“他”很信任,毫无戒心;文本“ 小狐狸停住了,抬起头,眼光中,一片迷蒙疑惑”可以看出,小狐狸对“他”的做法感到困惑不解;文本“雪很厚,狐跑起来有些艰难,他看看就要追上,猛扑过去。那只狐一拐,转了个弯。他扑空了,只听‘哐’的一声,接着一声惨叫,他晕了过去”可以看出,小狐狸对“他”无比仇恨,有强烈的复仇心;根据以上分析可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于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小说中猎人与小狐狸的关系前后截然不同,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考生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从情节、形象、主旨、手法等方面作答。本题中,手法上,小说前半部分二者关系亲密无间,如“它胖乎乎的,蹲在他面前,一双亮亮的眼睛望着他,眼睛里跳跃着喜悦、快乐,和顽皮”,后半部分关系对立甚至走向仇恨,如“但眼光变了,不再纯蓝,而是闪着白白的光”,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样的反差引人深思;形象上,二者的变化体现了猎人的善于伪装,处心积虑,前文中写道“果然,他笑笑的,手一扬,竟然是它最爱吃的鸡肉。它跳起来去抢,他呵呵笑着”,后来,“弯弯曲曲,弹弹停停。他打不中,就追”,小狐狸的信任换来的却是人性的残忍,让人唏嘘,也凸显了文章的主题:小狐狸的信任被猎人亵渎,造成二者关系的反转,批判了自私冷漠的人性和唯利是图的社会现象,呼唤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情节上,二者的戏剧性反差,形成了小说的波澜,使得行文曲折,引人入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仲方,性歧秀,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贞元中,擢进士、宏辞,为集贤校理,以母丧免。会郢拜御史大夫,表为御史。进累仓部员外郎。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入为度支郎中。敬宗立,李程辅政,引为谏议大夫。帝时诏王播造竞渡舟三十艘,度用半岁运费。仲方见延英,论诤坚苦,帝为减三之二。又诏幸华清宫,仲方曰:“万乘之行,必具葆卫,易则失威重。”不从,犹见慰劳。鄂令崔发以辱黄门系狱,逢赦不见宥。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大和初,出为福建观察使。召还,进至左散骑常侍。李德裕秉政,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德裕罢,复拜常侍。李训之变,大臣或诛或系。翌日,群臣谒宣政,牙阖不启。群臣错立朝堂,无史卒赞候,久乃半扉启,使者传召仲方曰:“有诏,可京兆尹。”然后门辟,唤仗。于时族夷将相,颅足旁午,仲方皆密使识其尸。俄许收葬,故胔骸不相乱。已而禁军横,多挠政,仲方势笮,不能有所绳劾。宰相郑覃更以薛元赏代之,出为华州刺史。召入,授秘书监。人颇言覃助德裕,摈仲方不用。覃乃拟丞、郎以闻。文宗曰:“侍郎,朝廷华选。彼牧守无状,不可得。”但封曲江县伯。卒,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曰成。仲方确正有风节,既殁,人多伤之。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张仲方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B. 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C. 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D. 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宏辞,指“博学鸿词”科,唐代科举考试时针对进士及第者特别设置了这一科目。‎ B. 万乘,“乘”指一车四马,“万乘”即万辆兵车,这里形容军队规模宏大,军容强盛。‎ C. 东都,位置在东的都城,古时有些朝代设置两个都城,隋唐定都长安,设东都洛阳。‎ D. 牧守,“牧”是指一州之长,“守”是指一郡之长,“牧守”泛指治理一方的最高长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仲方富有才华,但仕途不畅。他聪慧出众,科场得意,入仕后历经数朝,职位多次变动,但最终没能得到文宗皇帝认可。‎ B. 仲方仗义执言,为民着想。在金州任刺史时,有宦官侵占民田,他多次上疏陈情,为百姓申诉冤屈,使正义得到伸张。‎ C. 仲方心怀国家,敢于进谏。他极力劝说敬宗不要耗费大量的资财建造竞渡船只,敬宗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但还是慰劳了他。‎ D.‎ ‎ 仲方为人仁慈,富有同情心。李训之变时,一些将相被灭族,京城中尸骸到处都是,仲方暗中派人收捡尸体加以安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 ‎(2)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 ‎【答案】10. B 11. B 12. C ‎ ‎13. (1)父亲的朋友高郢见了他,感到惊异,说:“这孩子一定能成为国家栋梁,假如我身居要职,将会提拔重用他。”‎ ‎(2)仲方说:“皇上的恩泽遍布天下,惠及昆虫,却不能在皇上面前施行吗?”崔发因此被免去死罪。‎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起初,高祖在隋朝做官时,太宗正年幼而且有病,高祖为此在荧阳佛祠刻玉像,来祈求太宗长寿,时间久了,佛像磨损,仲方当时在郑州,命令属吏修治维护,刻碑颂扬,在当时广为流传。句中,“以祈年”是“刻玉像”的目的,应连接在前句的后面。据此分析可排除AD两项。 “敕吏治护”是一个整体,意思是命令属吏修治维护。据此分析,可排除C项。B项断句正确。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B项解说错误,“万乘”这里指帝王。故选B。‎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C项“敬宗虽然没有完全采纳”‎ 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中,“帝为减三之二”意思是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因此减少三分之二的预算。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在此基础上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有:(1)异,感到惊异;国器,国家栋梁;使,假如。(2)被,遍布;由是,因此。‎ ‎【点睛】参考译文:‎ 张仲方,天生才智出众,父亲的朋友高郢见了他,感到惊异,说:“这孩子一定能成为国家栋梁,假如我身居要职,将会提拔重用他。”贞元年间,仲方考中进士科和宏辞科,担任集贤校理,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官。遂逢高郢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上表推荐仲方担任御史。仲方几次晋升后,做到仓部员外郎。恰逢吕温等人因上奏弹劾宰相李吉甫不符合实情,获罪被斥责免官,仲方因为是吕温的同党,被降职补任金州刺史。宦官侵夺民田,仲方多次上疏请求依法处理,最终为百姓讨回公道。仲方被召回朝廷担任度支郎中。敬宗即位,李程辅理朝政,推荐仲方为谏议大夫。皇帝当时诏令王播建造三十艘竞渡船只,预计花费朝廷半年的运费。仲方在延英殿拜见皇帝,苦苦进谏。皇帝因此减少三分之二的预算。皇帝又下诏驾临华清宫。仲方说:“皇帝出行,必须备足仪仗和侍卫,如果少了就会失去威严。”皇帝没有听从,但还是慰劳了他。郭县县令崔发因为侮辱宦官被捕入狱,遇到大赦没有被免罪。仲方说:“皇上的恩泽遍布天下,惠及昆虫,却不能在皇上面前施行吗?”崔发因此被免去死罪。大和初年,仲方出任福建观察使。后被召回,晋升到左散骑常侍。李德裕掌权,仲方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在东都任职。李德裕被罢官后,仲方又被授予常侍之职。李训变乱那天,大臣有的被杀,有的被抓。第二天,群臣在宣政殿觐见。殿门紧闭,群臣混乱地站在朝堂上,没有史卒伺候,过了很久殿门才打开半扇,使者传召仲方说:“有诏书,任命张仲方为京兆尹。”然后殿门打开了,宣布群臣上朝。当时遭到灭族的将相,头颅和四肢扔得到处都是,仲方都暗中派人辨认他们的尸首。不久,朝廷允许收葬死难者,所以他们的尸骨没有混乱。后来,禁军专横,经常扰乱政务,仲方权力受到限制,没能有所弹劾纠正。宰相郑覃又让薛元赏取代仲方的职位,仲方出任华州刺史。后来他被召入京师,担任秘书监。人们纷纷说郑覃帮助李德裕,排斥仲方,不重用他。郑覃于是把准备任命仲方为丞、郎的奏书上报皇帝。文宗说:“侍郎,是朝廷重要的官职。仲方做刺史时没有政绩,不能授予这一官职。”只是封他为曲江县伯。仲方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成。仲方刚正有气节,死后,人们多为他感到伤心。起初,高祖在隋朝做官时,太宗正年幼而且有病,高祖为此在荧阳佛祠刻玉像,来祈求太宗长寿,时间久了,佛像磨损,仲方当时在郑州,命令属吏修治维护,刻碑颂扬,在当时广为流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小重山 赵鼎 漠漠晴霓和雨收。长波千万里,拍天流。云帆烟棹去悠悠。西风里,归兴满沧州。‎ 谩道醉忘忧。荡高怀远恨,更悲秋。一眉山色为谁愁。黄昏也,独自倚危楼。‎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第二、三句与“唯见长江天际流”都描写了水天相接之景,展现出旷远的意境。‎ B. 上片第四句紧承其前面两句,转而描写水面的船只,自然而然地引出“归兴满沧州”。‎ C. 末尾两句描绘了一幅黄昏高楼独倚图,突出了词人的孤独,揭示了词人愁苦的根源。‎ D. 上片侧重于描写,下片侧重于抒情,上片所写之景起到了为下片抒情做铺垫的作用。‎ ‎15. “一眉山色为谁愁”一句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案】14. C 15.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比作眉,并将山人格化,生动地表现了山如眉蹙之状;融情于景,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愁苦心境。‎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逐个排除选项,筛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本题中,综合分析各选项可知,C项,“揭示了词人愁苦的根源”理解错误。根据全词内容可知,词人愁苦的根源在于羁旅他乡、思归不得归。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鉴赏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要遵循“手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手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诗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本题,“一眉山色为谁愁”一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比作眉(“山”如“眉”),并将山人格化(“山”也“愁”),生动地表现了山如眉蹙之状;融情于景,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愁苦心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描写了秦人对珍宝的态度,反映了秦朝统治者奢侈无度的状况。 ‎ ‎(2)《离骚》中,写小人妒忌我的才华和品德,对“我”大加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江山依旧而后继无人的感慨。‎ ‎【答案】 (1). 鼎铛玉石 (2). 金块珠砾 (3). 弃掷逦迤 (4).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5). 谣诼谓余以善淫 (6). 千古江山 (7).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铛”“砾”“逦迤”“嫉”“诼”“觅”,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1月3日上午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法国《费加罗报》为这____的事件发表文章,称“新的一年,以中国史无前例的我与壮举开始”。‎ ‎“鹊桥”相当于架设在嫦娥四号与地球间的“通信中继站”,是颗小卫星,携带一大一小两个相机,大的可以给月球和地球拍合影,小的专门观察卫星天线的展开情况。(____________)。“鹊桥”携带了由荷兰研制的低频射电探测仪,未来将开展在轨科学探测试验,这个低频射电探测仪可以聆听低频的宇宙之声,这些宇宙之声携带着宇宙大爆炸后几亿年时间里的________。这一科学探测能否破解宇宙的些许奥秘,我们________。‎ 探索月球背面的目的之一是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这是天文学家________的目标。由于地球电磁环境的原因,在月球正面开展低频射电观测效果不佳。非常干净的月球背面的电磁环境,是开展最前沿的空间科学领域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举世瞩目 一鳞半爪 翘首以待 魂牵梦萦。‎ B. 举世瞩目 蛛丝马迹 拭目以待 梦寐以求 C. 举世闻名 蛛丝马迹 翘首以待 梦寐以求 D. 举世闻名 一鳞半爪 拭目以待 魂牵梦萦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鹊桥”在拉开了探月国际合作的新序幕的同时,也确保完成通信中继保障使命 B. 为了确保完成通信中继保障的使命,“鹊桥”同时拉开了探月国际合作的新序幕 C. 为了拉开探月国际合作的新序幕,“鹊桥”确保完成通信中继保障的使命 D. 在确保完成通信中继保障使命的同时,“鹊桥”拉开了探月国际合作的新序幕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月球背面的电磁环境非常干净,为开展空间科学领域最前沿的低频射电天文研究与观测目的提供了理想场所。‎ B. 月球背面的电磁环境非常干净,为开展空间科学领域最前沿的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目的提供了理想场所。‎ C. 月球背面的电磁环境非常干净,为开展空间科学领域最前沿的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工作提供了理想场所。‎ D. 月球背面的电磁环境非常干净,是开展空间科学领域最前沿的低频射电天文研究与观测工作提供了理想场所。‎ ‎【答案】17. B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①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此处语境为该事件备受关注,而非著名,应选“举世瞩目”。②蛛丝马迹:‎ 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一鳞半爪: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此处语境为爆炸后留下的痕迹,应选“蛛丝马迹”。③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翘首以待:形容殷切盼望。此处语境为情况未明,等待结果,宜选“拭目以待”。④梦寐以求: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魂牵梦萦:为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万分思念。此处语境为期待、追求,而不是思念,应选“梦寐以求”。故答案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语句复位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明确考点考向的特点,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进行语句的复位。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补写的句子在文中承上启下,上文强调“通信中继站”,下文介绍“携带了由荷兰研制的……”,未来的研究方向,与“拉开……序幕”照应。A项照应反了。根据上下文的文意,“完成通信中继保障使命”与“拉开探月国际合作的新序幕”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所以B、C项也不正确。故答案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开展”与“目的”不搭配,“研究与观测”语序不当;B项,“开展”与“目的”不搭配;D项,“研究与观测”语序不当,“是……”与“为……提供”句式杂糅。故答案选C。‎ ‎【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 ‎20.下面五个话语情境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情境一 某电视剧:女生送给男生一本外国诗集《雏菊》,男生一边接过诗集一边说:“多谢美女,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二 一封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 情境三 凤凰卫视记者连线报道:“南城门天池公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 央广新闻广播稿:近期的多场暴雨,造成泸沽湖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丽江市区。‎ 情境五 收到曹文轩著作后的短信回复:您惠赐的大作已收到,定当惠存。‎ ‎【答案】(1)“笑纳”改为“收下”;‎ ‎(2)“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 ‎(3)“光顾”改为“游览”;‎ ‎(4)“可望”改为“有望”;(广播不能出现谐音)‎ ‎(5)“惠存”改为“珍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这类题目需要学生阅读文段,在了解文段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语言运用是否恰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注意说话场合和谦敬词的运用。“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这里不能用于接受别人的礼物,可改为“收下”;“乔迁新居”是祝贺用语,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这里不能用于自己,可以改为“搬新家”;“光顾”是主人对宾客来访时讲的敬语,不能用于自己,可以改成“游览”;“可望”如果在书面语中用于这里没有问题,但是这是广播,不能使用谐音语言,这样容易产生歧义,可以改成“有望”;“惠存”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不能用于自己。‎ ‎【点睛】得体的具体要求是:(1)要考虑对象。即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修养、语言习惯等采用相应的语言形式。(2)要考虑场合。在不同场合(如正式场合、工作场合等)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3)要考虑目的。目的不同,语言表达自然有别。如广播稿是念给人听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语、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少用生僻的词等。再如失物招领启事语言要简洁,寻物启事语言要较详细等。(4)要考虑语体。不同语体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语体分谈话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谈话语体包括日常谈话、演讲、辩论等;书面语体分为文学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等。‎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不畏强手、顽强奋斗、赛风格铸品格,中国女排精神具有极强的自信力。‎ 材料:感召 凝聚 生命 展国威兴中华 讲团结论贡献  学女排见行动 鼓舞人心 锐意进取 和衷共济 催人奋进 昂首前进 同心同德 ‎【答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学女排见行动,中国女排精神具有极强的感召力。‎ 同心同德、和衷共济、讲团结论贡献,中国女排精神具有极强的凝聚力。‎ 锐意进取、昂首前进、展国威兴中华,中国女排精神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中的仿写能力。仿写句子就是按照试题上所给的句子形式,要求考生再写出一个或几个同样类型句子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创新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做题时要先审所给内容的句式结构特点,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在哪句子里用的,同时还要注意所写的几个句子之间在内容上的有机衔接。例句是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是由三个短语组成,前两个是四字成语,第三个是两个并列式的动宾短语组成。第二句是主谓句。由提供的材料可知,只仿写第一句,第二句不变。确定好句式特点后,再分析句中三个短语之间的关系,是表达什么品质和精神。由此确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才有行动。因此仿照例句,可整合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学女排见行动,中国女排精神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同心同德、和衷共济,才能讲团结论贡献。因此仿照例句,这三句整合为:同心同德、和衷共济、讲团结论贡献,中国女排精神具有极强的凝聚力。锐意进取、昂首前进,才能展国威兴中华。因此因此仿照例句,可整合为:锐意进取、昂首前进、展国威兴中华,中国女排精神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点睛】仿写的要求分为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隐性要求是指隐含在被仿写的句子中的要求。隐性要求考验考生的审题能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写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存在相互联系经、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写也要在语意上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经、相互对应的关系。2.句式要一致,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写与被仿写的结构要一致。这就要求考生仿写前从整体到局部仔细观察。例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3.修辞要相同。仿写前要仔细观察,被仿写句子共有几种修辞方法,分别用在何处。‎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怕失败、知足常乐、高薪工作、健康、家庭、美好感情、父母、改变世界。‎ ‎——针对中学生的调查中关于“成功人生”的关键词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能幸运地成功,就是因为在别人放弃的时候,我们还在坚持努力。每一个人的运气,都藏在他的努力里。只管努力,把结果交给时间,从没有一份坚持会被辜负。‎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阳明);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北宋·潘阆):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 ‎——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点评的经典名句 读过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议论文文体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传说中,女娲娘娘创造了人类,但她对人类没有信心,她认为人类世界中充满了太多的丑恶,决心重创人类。但一个人改变了她的想法,那个人就是伏羲,他一直在为人类奋斗。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并不是神所能左右的。”‎ 这则简短的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没有人能够左右。是成功,是失败,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别人那里。亿万富翁比尔•‎ 盖茨,用他的行动向我们揭示了这一道理。他很有设计天赋,十五岁就考入了哈佛大学,在第三年时毅然退学,和朋友一起去开创微软事业。他的父亲十分生气,恨不得用鞋子打他。但父亲的愤怒并没有改变他的意志。假若他当时听从了他父亲的意见,继续上大学,那么这个世界上不就少了一个亿万富翁,而多了一个书呆子吗?正因为他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才成就了他的微软事业。‎ 是生,是死,掌握在自己手里。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悄悄地离开了这人世,而又有多少人创造了奇迹。22岁的乐刘会,地震时不幸被埋在废墟中。在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她心中怀着光明。有人时她就大声呼叫,无人时她就保存着体力。在艰苦的环境里,她从来没有放弃过活下去的信念。靠着这信念,她终于获救了。如若她放弃了活下去的信念,她就不可能获救。说到底,是她自己救了她自己。‎ 是幸福,是悲伤,掌握在自己手里。运动名将桑兰,在一次训练中,不慎摔伤,致使双腿瘫痪。但是她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梦想,十年如一日地锻炼,从拄杖走路到能自己行走再到能跑,渐渐地,她的腿好了,奇迹就这样发生了。她的脸上又出现了笑容,并且后来也获得了一个美好的家庭。是她自己,给了她自己幸福。‎ 说到底,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自己掌握命运,你就会和鲜花拥抱,和成功擦肩,和痛苦说再见。我们不能预知生活的各种情况,但我们能够适应它,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你,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也没有人能够打败你,也只有你自己。‎ 风雨之后方能见到美丽彩虹,命运理应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由我们自己掌舵,一往无前,开创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 让我们掌握自己的命运,放飞自己的梦想。我的青春,我做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材料作文。写作前,运用分层归纳层意法,先确定各个段落的意思。归纳时抓关键句子和词语,要仔细阅读提示内容,从中受到思路的启发。根据材料中“针对中学生的调查中关于“成功人生”的关键词”“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能幸运地成功,就是因为在别人放弃的时候,我们还在坚持努力”“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可知,三处都有“成功人生”。总而言之,围绕关键词阐述“成功人生”即可。‎ 立意:健康是前提;乐观精神是必备;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成功;坚持是前提; 勇于进取是前提。‎ 素材:1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 受刑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2张海迪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她身患高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张海迪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外语,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著作。   ‎ ‎3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 ‎4贝多芬,他双耳失聪后,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坚持他的音乐创作,耳朵聋了又听不见,就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以震动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   ‎ ‎5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不论是窗帘上、衣架上、橱柜上、床头上、镜子上,到处都挂着一串串小纸片,走近一看,原来纸片上都写着美妙的词语、生动的比喻,有用的资料。他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是为了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都能记诵。外出时他也在衣袋里装着不少纸片。他这样刻苦学习,积累资料,终于写出了《热爱生命》、《铁蹄》、《海浪》等引人入胜的作品。   ‎ ‎6诺贝尔决心把这种烈性炸药改造成安全炸药。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7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 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力图雪耻,激励自己,在屋内悬一苦胆出人、坐卧都要尝尝,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觉时不用床铺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国之痛。经过这样多年的磨砺,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打败了吴王 ‎8《文天祥少年正气》  ‎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 ‎9‎ 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层次:‎ 开头段:引用名人名言增强说服力和文化底蕴。‎ 主体段:正反对比论证,突出并深化观点。‎ 列举名人事例提高可信度。‎ 古今中外相结合丰富文本内容。‎ 结尾段与题目、开头要相照应,使得结构严谨 要紧扣材料含义作文,不能中途易辙更不能游离或跑偏。‎ 行文结构要有逻辑性,比如层层递进关系,可以由浅入深,符合人的认知习惯。‎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