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5)

2020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 分) 花心动·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冬夜作 赵 鼎① 江月初升,听悲风、萧瑟满山零叶。夜久酒阑,火冷灯青,奈此愁怀千结。绿琴三叹 朱弦绝,与谁唱、阳春白雪。但遐想、穷年坐对,断编遗册。 西北欃枪②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慨念少年,横槊风流,醉胆海涵天阔。老来身 世疏篷底,忍憔悴、看人颜色。更何似、归欤枕流漱石。 [注] ①赵鼎(1085~1147),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② 欃(chán)枪:这里指金兵占据北部中国。 (1)结合全词,概括作者“愁”的原因。(5 分) 答: 解析:“愁”是全词的词眼,对于这个字的理解应该结合全词分析。上阕前几句集中写 景,尽显萧瑟之感,环境凄清;接着通过琴声的描写,表示知音难觅;下阕回首中原,尽 是满目疮痍,故土沦陷;回想年少时光,曾有豪情壮志却无从施展;最后感慨自身年老, 四处漂泊。 参考答案:环境凄清,知音难觅,中原沦陷(有家难回),壮志难酬,老来漂泊。 ★(2)词的下阕对比手法鲜明,试做赏析。(6 分) 答: 解析:本题题干中已经明确手法为对比,比较容易作答。可从年少与年老、现实与想 象等方面进行比较,然后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可以看出词人在年华老去之时依然存有壮志 难酬之感;最后一句通过写“更何似、归欤枕流漱石”可见归隐之意。 参考答案:①将年少时的横槊风流和老来的漂泊憔悴进行对比,表达了年华老去、壮 志难酬的感伤。②将现实中看人脸色的生活和想象中枕流漱石的生活进行对比,表达了对 归隐生活的向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 分) 西涧[注]即事示卢陟 韦应物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声。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注] 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 ★(1)请简要赏析诗篇中间四句的写景特色。(5 分) 答: 解析:写景特色包括选取典型景象和写景手法,作答时,要抓住诗歌的意象来分析。“空 林”“细雨”“圆文”等意象(视觉所见),写出了山林幽静的特点,幽静之中听到伐木声(听 觉所察),更突出山林的幽静(以声衬静)。此境中,诗人的心情应该是淡然自得的。 参考答案:视听结合,以动(声)衬静。(2 分)通过山林中的蒙蒙细雨、湖面的处处涟漪 以及山中传来的阵阵伐木声,营造了一种清幽寂静的环境氛围,(2 分)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 的心境。(1 分) (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 分) 答: 解析:由“知子”可知是对晚生的关爱,由“尘喧久”“散烦缨”可知其热爱闲适生活, 超然物外。总之,情感是从热爱山水、远离喧嚣、关心卢陟三方面考虑的。 参考答案:①对晚生卢陟的关切之情;②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③对世俗事务的超 然之情。(每点 2 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 分)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① 赵 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 ①本词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 繁荣祥和。 (1)这首词炼字很有特色,此词前两句哪个字用得最好? 为什么?(5 分) 答: 参考答案:“惊”字用得最好。(1 分)“惊”字与首句的“那知”相呼应,(1 分)不但 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态,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 (3 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其他的字,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 2 分)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参考答案:①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1 分)上片实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转 入对当年全盛时欢乐生活的回忆,结尾两句又跌入悲怆的现实,(1 分)表达了沉重的爱国之 思。(1 分)②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1 分)词人通过回忆当年全盛时的欢乐反衬(对 比)南渡后客居的悲凉,(1 分)突出了沉重的爱国之思。(1 分)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11 分) 避地寒食 韩 偓 避地淹留已自悲,况逢寒食欲沾衣。 浓春孤馆人愁坐,斜日空园花乱飞。 路远渐忧知己少,时危又与赏心违。 一名所系无穷事,争敢当年①便息机②。 [注] ①当年:壮年。②息机:息灭机心。 (1)诗中作者言“愁”,有哪些具体缘由?(4 分) 答: 解析:首先找出诗中言“愁”的句子,其中第三句直接点明了“愁”,那么缘由便集中 在第三句前后,分别是第一、二句,以及第五、六句;继而进行概括,得出“淹留异地”“况 逢寒食”“知己少”“时局危”几点。 参考答案:恰逢寒食,淹留异地,知己稀少,时局艰危。 ★(2)请简析本诗颔联运用的手法及其妙处。(4 分) 答: 解析:本题提问非常明确,指向是颔联,首先答手法,而后分析手法的作用。颔联写 景,景中含情。手法即“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而后再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妙处。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表达孤馆独坐之愁。上联以浓春盛景反衬,下联以斜日空园之 景烘托。 (3)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3 分) 答: 解析:既然是矛盾心理,肯定包含对立冲突的两方面情感。阅读尾联诗句内容,并结 合相关注释可知,前一句感慨为功名所累,后一句则表达了壮年就息灭机心的不甘。 参考答案:一方面感慨为功名所累,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壮年就息灭机心的不甘。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 分) 初望淮山 黄庭坚 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 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 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想见夕阳三径[注]里,乱蝉嘶罢柳阴阴。 [注] 三径: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 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1)首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 分) 答: 参考答案:对比。(1 分)将离家时的装束(风裘雪帽)和现在的景色(紫燕黄鹂)进行对比, (1 分)表现了时光的流逝,暗含离家已久,思念家乡之意;(1 分)触景生情,引出下面的人 生感慨,(1 分)也为最后一联的写景抒情埋下伏笔。(1 分) ★(2)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6 分) 答: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隐居的愿望。(2 分)运用联想和想象(虚写),描写 家乡夏日傍晚的景象,表达思乡之情;“三径”运用蒋诩的典故,表达了隐居的愿望;“乱 蝉嘶罢柳阴阴”以景结情,表达对家乡的思念、隐居的愿望,含蓄蕴藉,余韵悠长。(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