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八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三语文阶段测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骨文发现120年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它们的发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商代历史的了解。 安阳的商代人灼烧骨片并按照裂纹预测吉凶,为了这一工作,他们首先选择骨料,打磨光滑,然后在每一片上钻出洞,凿出槽。使用的骨料有两种,第一种是家牛、水牛或少数其他动物的骨骼,主要是肩胛骨,第二种是龟的腹甲和(少数)背甲。 在准备阶段,这些肩胛骨要被攻治,去掉残存的肉渣,龟甲锯开,然后打磨光滑作为准备工作的一部分,甲和骨都有可能浸泡在某种液体中使它们软化,以便钻凿、烤出裂纹和镌刻文字,但是具体细节还不清楚。 占卜时,出现裂纹,解释裂纹的形状作为向祖先提出的问题得到的回答,占卜吉凶在商代社会的各个阶层可能是很普遍的;但因为实际上所有刻字卜骨都是商王的问卜,我们就把我们的描述限制在商王宫廷里,显然,很多人介入了占卜的过程和结果;商王本人,有时他亲自问卜,而且在任何情况下所有占卜都是以他的名义进行的;贞人,作为商王的代言人问卜;卜人,执行占卜过程;占人,专掌解释裂纹的含义;史,专掌记录整个占卜过程并将其刻在甲和骨上,在宫廷中,占卜是一项重要活动,无疑在王室成员和整个王国的决策中起重要作用。有些占问是常规进行的;有的则是根据需要临时问卜。无论哪种问卜,贞人都要要求卜人进行占卜,卜人要执行占卜过程,占人则接收卜人所求示的祖先发未的回答。然后史就当场记录下来这些疑问、预兆的内容,少数还记载是否应验,记录多数是用刀刻出的。 这些记录,提供了19世纪末以前从未获得过的源源不断的重要商代史料。很明显,商代宫廷有一个档案库,收藏这些刻字甲和骨,商亡后,这些档策成为殷墟的一部分湮没地下,从人们记忆中消失。但是后来,它们被当作中药成分之一的“龙骨”收集并用于医疗,导致了甲骨卜辞的发现,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研究视野。 因为卜骨是用于宗教活动的,它们传递的主要是商代宗教的情况,然而商史学者们巧妙地利用它们去探索商代文化和社会的几乎一切领域。 - 26 - 王国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挖掘出关于王亥的完整证据链条。他考证,卜辞中经常提及的“高祖亥”,不仅就是《山海经》中的王亥,而且在其他典籍中其实出现过多次,只不过其名已经讹传成了核、该、胲等,一向被认为意思古奥难解的《楚辞·天问》中有“该乘季德”一节,前人一直认为完全无法理解,但有了甲骨文的提示,王国维把这一节贯通了,那个“该”字就是“亥”,金文讲的是王亥被害和族人报仇之事。 更令人意外的是,三千年前商人自己刻下的“亥”字写法,是一个今天的“亥”加上一个“鸟”的画符。《山海经》中王亥“双手操鸟”的传说,以及《诗经》中“天命言鸟,降而生商”的诗句,加上商人自己的记述,一下子产生了奇炒的联系,借由甲骨文的“点石成金”,各种典籍中看似不相干的碎片竟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揭示了商族国家起源的重大线索。通过与甲骨文的互相印证,王国维重新发掘了许多历史研究中曾被忽视的古书如《山海经》的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中国年代最久的文字系统,甲骨文的发现,改变了我们对商代历史的了解。 B. 甲和骨都有可能浸泡在某种腐蚀性液体中使之软化,以便钻凿、烤出裂纹和镌刻文字。 C. 占卜吉凶在商代社会的各个阶层是很普遍的,只不过现存刻字卜骨都是商王的问卜。 D. 甲骨卜辞多数是用刀刻出,提供了19世纪末以前从未获得过的源源不断的重要商代史料。 2. 下列对文章内容与论证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的第一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体概括。指出了发现甲骨文的重要意义 B. 二、三、四段介绍了甲骨的选择、准备和占卜工作的具体细节与流程,是文章的分述部分。 C. 第五段简略交代了甲骨文被湮没和重新发现的大致经过,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 第六、七、八段本身构成一个总分结构,同时这三个段落的内容也是对第一段的呼应。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占卜过程中,商王有时本人亲自问卜,有时委托贞人以自己的名义问卜。 B. 在宫廷中,占卜是一项重要活动,可以影响在王室成员和整个王国的决策。 C. 商代宫廷有档案库收藏刻字甲和骨,商亡后,这些档案湮没地下,成为殷墟的一部分。 D. 王国维借助甲骨文考证出《山海经》中“王亥”的来历,这表明这部书可被视作信史。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 26 - A项,“作为中国年代最久的文字系统”错误。结合“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它们的发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商代历史的了解”分析,“最久”的表述,以及缺少“成熟的”限定。 B项,“腐蚀性液体”错。结合“甲和骨都有可能浸泡在某种液体中使它们软化,以便钻凿、烤出裂纹和镌刻文字,但是具体细节还不清楚”分析,原文说的是“某种液体”。 C项,“占卜吉凶在商代社会的各个阶层是很普遍的”错误。结合“占卜吉凶在商代社会的各个阶层可能是很普遍的”分析,缺少“可能”的限定。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准备和占卜工作的具体细节与流程”错,原文准备阶段“具体细节还不清楚”。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这表明这部书可被视作信史”无中生有。结合“王国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挖掘出关于王亥的完整证据链条。他考证&前人一直认为完全无法理解,但有了甲骨文的提示,王国维把这一节贯通了,那个‘该’字就是‘亥’,金文讲的是王亥被害和族人报仇之事”分析,不能“表明这部书可被视作信史”。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 26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扶贫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始终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从而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删改) 材料二: (摘编自《图表:十八大以来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 材料三: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还有约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 具体民生目标如下: - 26 - 居住——统筹各项扶贫和保障措施,确保完成剩余390万左右贫困人口搬迁建设任务,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 医疗——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患者,加大医疗救助力度。 教育——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改善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待遇,落实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 交通——扩大农村客运覆盖范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目标。加快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完善贫困地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加强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冷链设施建设。 环保——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保护生态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更多受益。在居住环境方面,开展贫困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因地制宜普及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同步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开展生活污水治理。 电力和网络——实现大电网延伸覆盖至全部县城。 扶贫工作有奖有罚: ——加强对县委书记的工作考核。注重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 ——坚决撤换不尽职的村书记。防止封建家族势力、地方黑恶势力、违法违规宗教活动侵蚀基层政权,干扰破坏村务。大力整顿贫困村党组织,坚决撤换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 ——对扶贫干部、基层干部提拔使用。 ——中央巡视机构组织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视。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巡视巡察工作重点,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等行为。 (摘编自《中央部署脱贫攻坚作战图2020年要实现这些民生目标》,有删改)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八大以来,虽然我国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已由原来的6000余万减少到不足2000万,但数目依然不小,任务依然很艰巨。 B.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5067万减少到1540万,发生率由原来的24.4%减少到17.4%,充分说明我国的扶贫政策成效显著。 C. 目前,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与贫困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区相比,数量最少,所占比例最低,五年间脱贫人数也最多。 D. 总的说来,十八大以来,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明显缓解,贫困人口比例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递减,成效显著。 - 26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贫困不是社会主义。消除贫困,使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居有住、病能医是我们党现阶段肩负的重要使命。 B. 扶贫脱贫事关人民福祉和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形象和长治久安,而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脱贫工作的关键指标。 C. 一切扶贫开发工作,都要以消除贫困为主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最终目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走特色扶贫之路。 D. 中央部署的三年脱贫攻坚的目标,为未来三年打赢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6. 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实现2020年脱贫攻坚的目标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答案】4. C 5. D 6. ①上下一心,脱贫攻坚形成合力。脱贫是政府和贫困百姓之间的事情,二者同心协力,效果才会更好。②因地制宜,扶贫工作精准施策。各地情况不同,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各地适合的扶贫政策,不搞一刀切。③稳打稳扎,正视问题戒除急躁。不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实现稳步脱贫、真正脱贫。④加强管理,确保干部真抓实干。加强对基层干部的考核,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奖惩分明,中央巡视机构要组织开展扶贫脱贫领域巡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找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五年间脱贫人数也最多”是错误的。由材料二可知,民族八省区五年间脱贫人数是三者中最少的。 故选C 【5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项,“使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是错误的,由原文“还有约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可知,应是使约3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居有住、病能医是我们党现阶段肩负的重要使命。 B项,“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脱贫工作的关键指标”是错误的。由原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可知,应是标志性指标而不是关键指标。 C项,“都要以消除贫困为主要任务”是错误的。由原文“必须始终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可知,消除贫困是首要任务,而不是主要任务。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重要信息的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提干要求“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实现2020年脱贫攻坚的目标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然后筛选材料中的有关内容,然后对筛选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由材料三可知脱贫攻坚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要医疗、教育、交通、环保、电力网络共同来推进扶贫攻坚,所以要上下一心,脱贫攻坚形成合力,效果才会更好。在扶贫工作中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必有要加强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冷链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普及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确保扶贫工作精准施策,不搞一刀切。扶贫工作有奖有罚,加强对县委书记的工作考核等,使得扶贫工作落实到实处,实现稳步脱贫、真正脱贫,不搞面子工程、形式主义政绩工程。同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考核,让能者上,奖惩分明,中央巡视机构要组织开展扶贫脱贫领域巡视。 【点睛】 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五九(注) - 26 - 老舍 张丙,瘦得象剥了皮的小树,差不多每天晚上来喝茶。他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显出他并不是因为瘦弱而完全没有精力。当喝下第三碗茶之后,这对黑眼开始发光;嘴唇,象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他要发议论了。 他的议论,不是有统系的;他遇到什么事便谈什么,加以批评。但无论谈什么事,他的批评总结束在"中国人是无望的,我刚说的这件事又是个好证据"。说完,他自动的斟上一碗茶,一气喝完;闭上眼,不再说了,显出:"不必辩论,中国人是无望的。无论怎说!"这一晚,电灯非常的暗。张丙来了,看了看屋里,看了看电灯,点了点头,坐下,似乎是心里说:“中国人是无望的,看这个灯;电灯公司……” 第三碗茶喝过,我笑着说:“老张,什么新闻?” 出我意料之外,他笑了笑--他向来是不轻易发笑的。“打架来着。”他说。 “谁?你?”我问。 “我!”他看着茶碗,不再说了。 等了足有五分钟,他自动的开始:“假如你看见一个壮小伙子,利用他身体气力的越,打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你怎办?" “过去劝解,我看,是第一步。” “设若过去劝,他自然是停止住打,而嘟囔着骂话走开;那小孩子是白挨一顿打!你想,过去劝解是有意义的吗?”他的眼睛发光了,看看我的脸。 “我自然说他一顿,叫他明白他不应当欺侮小孩子,那不体面。” “是的,不体面;假如他懂得什么体面,他还不那样做呢!” “那末,你以为应当立刻叫他受惩罚,路见不平……那一套?”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说,而故意逗他。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别说《七侠五义》!我不要做什么武侠,我只是不能瞪着眼看一个小孩挨打;那叫我的灵魂全发了火!更不能叫打人的占了全胜去!我过去,一声没出,打了他个嘴巴!” “但是,”我问:“你打了他,他一定还手,你岂是他的对手?”我很关心这一点,因为张丙是那样瘦弱的人。"那自然我也想到了。这种人,善于利用筋肉欺侮人的,遇到自家皮肉上挨了打,他会登时去用手遮护那里,在那一刻,他只觉得疼,而忘了动作。及至他看明白了你,他还是不敢动手,因为他向来利用筋肉的优越欺人,及至他自己挨了打,他必定想想那个打他的,一定是有些来历;因为他自己打人的时候是看清了有无操必胜之券而后开打的。” - 26 - 他不言语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难受——难受,他打了人家一下,不用提他的理由充足与否。 “他打人,人也打他,对这等人正是妥当的办法;人类是无望的,你常这么说。”我打算招他笑一下。 他没笑,只轻轻摇了摇头,说:“这是今天早晨的事。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又遇见他了。” “他要动手了?”我问,很不放心的。 “动手打我一顿,倒没有什么!叫我,叫我——我应当怎样说?——伤心的是:今天下午我遇见他的时候,他正拉着两个十来岁的外国小孩儿;他分明是给一家外国人作仆人的。他拉着那两个外国小孩,赶过我来,告诉他们,低声下气的央告他们:踢他!踢他!然后向我说:你!你敢打我?洋人也不打我呀!然后又向那两个小孩说:踢!踢他!看他敢惹洋人不敢!”他停顿了一会儿,忽然的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 “五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 “呕!”张丙立起来说:“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呢!” 他好象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也没喝那末一碗茶,便走了。 【注】这篇小说是老舍为“五九”国耻日而写的,发表于1931年10月《齐大月刊》。“五九”即1915年5月19日,就是在这一天,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日运动,人们把5月9日定为国耻纪念日。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五九”为题,不同手现代小说以人物、事件、物象等为题的惯常用法,标题的陌生化既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发了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B. 张丙“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晴”,表明他对国人国事并未失去热情。“这对黑眼开始发光;嘴唇,像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表明他内心的愤恨、不平和痛苦。 C.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线素人物,与张丙十分熟悉,起到了组织情节的作用,而“我”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和个人情感。 D. 小说取材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不仅表现了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而且将笔触延伸到对民族精神的挖掘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8. 小说中说“出我意料之外”,小说中张丙有哪些“出我意料之外”的言行?以此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9. 小说的主体部分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推进,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26 - 【答案】7. C 8. ①在“我”问他有什么新闻时,不轻易发笑的他笑了笑,他为自己能教训欺小孩子的壮小伙而自豪,表明他天性善良。②他平时“最厌恶武侠小说”“不要什么武侠”,而当他看到壮小伙欺负小孩时能有侠义之举,这凸显了他打抱不平、正义勇敢的形象。③他没有说“中国人没希望”,也没有喝那一碗茶,就走了,而平时“中国是无望的”是他批评的结束语,这异乎寻常的言行,既揭示了他敢怒敢言、关心国事的一面,又反映出他从懦弱、沉沦走向觉醒的精神变化。 9. 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小说情节清晰紧凑。②生动刻画人物形象。张丙善良、勇敢、正义、从沉沦走向觉醒的市民形象,打小孩的壮小伙卑躬屈膝、欺压同胞的洋奴形象通过“我”与张丙的对话得以凸显。③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小说中人物的对话将真实情景再现,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④点明小说的时代主题。小时结尾点出“五九”,借人物之口表现“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而‘我’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和个人情感”分析有误。小说倒数第三段“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我”是因那个奴颜婢膝的壮小伙子而落泪,是因街上“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而感动落泪,这些都表现出了“我”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倾向。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概括相关内容,在根据相关内容赏析人物形象。如本题“小说中说‘出我意料之外’,小说中张丙有哪些‘出我意料之外’ - 26 - 的言行?以此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答题时,考生要先找到与题干中所说“出我意料之外”相关内容,如“出我意料”“果然不出我所料”,然后取出前后张丙的表现,在根据这些表现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如第一处“出我意料,他笑了笑——他向来是不轻易笑的”,不怎么笑的张丙笑了,这与他刚刚做的事情有关,从下文他的讲述中,我们知道,张丙是未来自己能教训欺负小孩的壮小伙而“笑”,这“笑”中表现出张丙为自己的做法而自豪,体现出张丙善良的天性;第二处,“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说,而故意逗他。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别说《七侠五义》!我不要做什么武侠,我只是不能瞪着眼睛看一个小孩挨打;那让我的灵魂发了火!更不能叫打人的占了全胜去!我过去,一声没出,打了他个嘴巴!’”平时最厌恶武侠小说且不要什么武侠的张丙看到不平之事——壮小伙欺负小孩时有侠义之举,这表现出任务性格中正义勇敢的特点;第三处,文章开头说“他的议论,不是系统的。他遇到什么事便谈什么事,加以批评。但无论谈什么事,他的批评总结束在‘中国人是无望的,我刚说的这件事又是个好证据’”,而文章结尾说“他好像忘了说那句‘中国人没希望’”,开始时“无望”的评价表现出人物虽然关心国事但非常懦弱,而最后的表现说明他从这种懦弱中走了出来,走向觉醒,敢怒又敢言。答题时,考生围绕概括出来的“出我意料”的事进行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把握小说情节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主体部分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推进,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考生要分析人物对话的内容,再分析这些内容对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造、主旨的揭示以及对读者的影响等方面的作用。从文中来看,主体部分“我”与张丙的对话主要是说张丙看到壮小伙打小孩而路见不平这件事情,在两人的对话中,张丙在该事件中表现出的善良、勇敢、正义等说明张丙已经不是文章开始所写的那个在现实中沉论、对中国不报希望的人了,展现出人物的转变,从沉论走向觉醒,同时在叙述中我们也看到了那个形体壮硕的小伙子在弱小国人面前的强霸、在外国人跟前的卑躬屈膝的洋奴形象,“我”和张丙的对话凸显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从情节的发展角度来看,“我”与张丙的对话展示了事件的过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变化。从主题的角度来看,张丙最后“停顿了一儿,忽然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五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噢!’张丙立起来说,‘怪不得街上那么多的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呢!’”再结合注释“‘五九’即1915年5月19日,就是在这一天,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可知,在人物的对话中交代了小说的时代主题,通过张丙之口点明“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这一主题。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点睛】解答人物形象赏析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 - 26 - 、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规范答题1.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2.分析题有两种思路:①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性格的特点,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②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百禄字子功,范镇兄锴之子也,成都华阳人。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熙宁中,邓绾举为御史,辞不就。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檄止之。与徐禧治李士宁狱,奏士宁荧惑童妇,致不轨生心,罪死不赦。禧右士宁,以为无罪。执政主禧,贬百禄监宿州酒。哲宗立,迁中书舍人。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百禄固争曰:“民今日执事,受谢于人,明日罢役,则以财赂人。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改吏部侍郎。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不可。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不听。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大防意向之,命百禄行视。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大防犹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矣。”百禄言:“塘泺有限寇之名,无御寇之实。借使河徙而北,敌始有下流之忧,乃吾之利也。先帝明诏具在,奈何妄动摇之。”乃止。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不许。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范百禄传》列传第九十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B.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 26 - C.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D.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图阁学士,宋代官名,用以加文学之士,备顾问,与论议,以示尊宠。北宋龙图阁直学士是“加官”“贴职”,一种虚衔,荣誉称号。 B. 檄,即檄文,是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中的“檄”有“晓谕部下”之意。 C. 流配,指流放罪人于远地。流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把罪人流放到远方;配也是流刑。 D. 先帝,本朝在位皇帝的亡父。先,已故的。先妣指已故的母亲;先君子指已故的父亲。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百禄有见识,敢于直言。他在任江东路提点刑狱官时,熊本手下一个副将想要杀降报功,范百禄对熊本说明利害,熊本下令制止了此人的行为。 B. 范百禄执法严,注重实际。他在和徐禧一起审理李士宁案时,认为李士宁罪当死,不能赦免;而在对司马光想用重法一事上,他却不主张这样做。 C. 范百禄不盲从,坚持己见。有人想要裁减官吏,吕大防要去掉一半,范百禄认为这样做不行,应采用逐渐减少、缺官不再填补的办法来达到目的。 D. 范百禄重实际,为帝谏言。他巡行考察黄河,认为不能按照王孝先和吕大防的意见使黄河回归故道;兼任侍读时,建议皇上驱逐朝廷中的奸邪之徒。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 (2)借使河徙而北,敌始有下流之忧,乃吾之利也。 【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司马光醒悟(明白)说:“如果没有你所说,我真是不了解(知晓)。”这项工作于是就停下来。 (2)假如黄河向北改道,敌人就会有处于下游被水冲袭的忧虑,这对我们是有利的。 【解析】 【10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划线句子中,“僚吏”是一个专有名词,意思是“属吏,属官”,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项;“此至尊之仁”解释为“这是皇上的仁德”,这是一个判断句,其中“至尊之仁”是偏正短语,做句子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D项,“先帝,本朝在位皇帝的亡父”表述错误,先帝:指前代已故的帝王、远古帝王。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D项,曲解文意,“建议皇上驱逐朝廷中的奸邪之徒”理解有误,原文“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解释为“向皇帝进言分别邪正的方法”。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重点词语句式: (1)悟:明白;微:如果没有;悉:知晓;已:停止。 (2)借使:假如;北:向北改道,方位名词作动词;下流:古今异义,处于下游;乃吾之利也:判断句式,这对我们是有利的。 【点睛】参考译文: - 26 - 范百禄字子功,是范镇兄长范锴的儿子,成都华阳人。进士及第后,又被举荐为才识兼茂科。熙宁年间,邓绾举荐他担任御史,他推辞不就任。后来担任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一职,又在直集贤院兼职。熊本处理泸州蛮人造反一事,有一位蛮人首领招架不住,请求投降,裨将贾昌言想杀了对方作为功劳,范百禄吩咐他别这样做,对方不听,范百禄就过去对熊本说:“杀降将不祥,使千人存活才能福及子孙。何必纵容骄兵悍将横行境内呢?”熊本惊惧,立刻下令阻止手下。与徐禧处理李士宁的案件,上奏朝廷说李士宁使童妇迷惑,以致生出不轨之心,罪该万死不可赦免。徐禧偏袒李士宁,认为他无罪。执政者支持徐禧,贬范百禄为监宿州酒。哲宗即位后,范百禄升任中书舍人。司马光恢复差役法,担心官吏受贿,想加上流配的刑罚。范百禄坚决劝他说:“百姓今天做了官,被受人贿赂,第二天罢官,就用财贿赂别人。如果用重典处罚,黥面赭衣之人必将堵满道路。”司马光醒悟(明白)说:“如果没有你所说,我真是不了解(知晓)。”这项工作于是就停下来。 改任吏部侍郎。有议者想淘汰胥吏,吕大防主张淘汰一半,百禄说:“不可以。如果淘汰一半那么失职的人会很多,不如慢慢清理他们,到现在缺少的职位不要补人,没几年,就能少一半人了。”吕大防不听。都水王孝先讨论使黄河回归故道的事情,吕大防心里向着他,命令范百禄去视察。范百禄认为东流之水高仰,但河势却顺流而下,没法回河,就回去上报事情的情形,并且拿出神宗皇帝下令的不要堵塞故道的诏书一并上呈。吕大防仍然说:“大河东流,是中原最危险之事,现在塘泺已经坏了,界河淤泥充积,黄河将要往北改道了。”范百禄说:“塘泺有阻挡敌寇之名,却无抵御敌寇之实。假如黄河向北改道,敌人就会有处于下游被水冲袭的忧虑,这对我们是有利的。先帝公开颁布的诏书都在,为何胡乱动摇它。”于是事情停下。不久兼任侍读,进封翰林学士。向皇帝进言分别邪正的方法,引导皇上知道做哪些事的人是公正之人,做哪些事的人是奸邪之人,林林总总,共二十多条。希望汇总这些事情来察看情形,则谁邪谁正就清楚了。百禄凭借龙图阁学士的身份任开封府知府,勤恳为民办事,监狱里无关押之囚,属下欲把牢里空无一人之事告诉百禄,百禄说,千里方圆的京畿却无一人入狱,这是皇上的仁德,不是府尹的功劳。不许。数月后,又担任翰林学士,被封为中书侍郎。百禄说:“这是三代以来的礼数,为何又想合祭呢?‘成命’之颂,祭祀天地,都歌唱此诗,也就如同春夏祈谷而歌唱《噫嘻》,也难道是为了一次祭祀吗?”争议了很久没有决断,直到被皇帝询问。去世时,享年六十五,朝廷赠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天台僧 - 26 - 贾岛 远梦归华顶注,扁舟背岳阳。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 【注】华顶:浙江天台山主峰名。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写诗人梦到天台僧一路远行回到天台山,照应了题目中的“送”,情真意切。 B. 第二句追忆了天台僧当时自岳阳乘船赶来的情景,与首句离别形成对比,更显伤感。 C. 颔联通过写天台僧的饮食和参禅,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严格自律、坚持修行的僧人形象。 D. 尾联写天台僧心无别念,唯保留了诗章之好,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僧心性淡泊的肯定。 15. 本诗的第三联和“杨柳岸,晓风残月”均为写景之句,请从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其异同。 【答案】14. B 15. 相同:两诗都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来虚写,哀景衬哀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都通过想象对离别后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云天离别后的心情,让这种孤寂之情,更显得孤寂。 不同:柳永表达的是自己离别后的情景,本诗表达的是朋友僧人一路上孤寂的云天情景,描写友人的孤寂清修的形象,实际反衬出自己。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自岳阳乘船赶来的情景”错误,“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中的“扁舟”“背岳阳”点明了天台僧人的离去,即乘坐扁舟朝着背离岳阳的方向驶去,此处即交代出了诗人与天台僧送别的地点。 故选B。 【15题详解】 - 26 - 本体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的第三联和‘杨柳岸,晓风残月’均为写景之句,请从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其异同”,答题时,从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角度,赏析异同,注意结合诗句本身分析。本诗颈联“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想象僧人这一路之中大雁相伴,孤峰相随,更有猿啼之声在耳畔萦绕。“雁”“猿啼”“孤峰”“霜”哀景衬哀情,融情于景,一个“孤”字,一个“霜”进一步升华了僧人孤寒清寂的形象。“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是想象别后自己眼前之景,用景写情。“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此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 【点睛】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这就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修辞的角度、抒情方式的角度、遣词造句的角度等方面赏析。答题的时候,可以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看诗句是写景还是抒情,写景是写了什么景,突出景物什么特点,景物是实实在在的,还是诗人想象的,由此可以考虑是否使用虚实结合或相衬;是动态的画面,还是静态的场景,由此可以考虑动静结合或相衬;景是乐还是哀,情是喜还是悲,由此可以考虑是借景抒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有没有使用什么修辞,一般考虑比喻、比拟、借代和夸张;句式如何,是否对仗;有无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些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有无明显的表现力,等等。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的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写人的表情和言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着力描写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其中“__________” 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写弹奏琵琶的手法。 (3)李商隐的诗歌具有意蕴深厚的朦胧美,《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美好事物不常在或美好理想难以实现,寄寓了悲伤嗟悼之情。 【答案】 (1).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 转轴拨弦三两声 (4). 轻拢慢捻抹复挑 (5). 沧海月明珠有泪 (6). 蓝田日暖玉生烟 【解析】 【详解】 - 26 -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衡”“喻”“拨”“拢”“抹”“沧”“暖”,书写字体工整,写完要回顾检查。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 ,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独特认识。( ),这一体系筑基于中国的哲学,得益于中国汉字反映的思维方式,基本特点是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而是以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群体精神的有序和谐为终极关怀。其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与客观现实 ,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讲求绘画性又更重视文化性,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犹如诗歌中 般的神韵。使用的宣纸、水墨、毛笔等绘画工具非常敏感,能将宇宙万物和内心波澜的精微处表现得 。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对于实现人类对艺术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发扬的超前价值。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独树一帜 不即不离 羚羊挂角 恰到好处 B. 独树一帜 形影不离 萧然物外 恰到好处 C. 别具一格 不即不离 萧然物外 恰如其分 D. 别具一格 形影不离 羚羊挂角 恰如其分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不断演进中,传统中国画既保持了传统基因,又吸取了异质文化的因素,写意美学体系完整 B. 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并吸取异质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 C. 写意美学体系是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吸取异质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D. - 26 - 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形成了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保持了传统基因,吸取了异质文化因素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 B. 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对于实现人类对艺术的人文关怀 C. 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 D. 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传统中国画具有了写意精神,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本题: 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 第一空,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是在说“传统中国画”: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自成一家的意思,所以相较而言,“独树帜”更恰当; 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 不即不离:对人或事物保持一定距离,不亲近,也不疏远; 第二空,根据后文“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判断,此处的语境为保持一定距离,不亲近,也不疏远,所以应该用“不即不离”; 萧然物外:形容极为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对象是人; 羚羊挂角: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第三空,此处修饰的对象为“神韵”,所以应该用成语“羚羊挂角”; 恰到好处:正好达到适当的地步; 恰如其分:说话或办事正合分寸; 第四空,此处语境“表现得”怎样?正好是达到适当的地步,所以,选“恰到好处”; - 26 -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本题: “传统中国画”承前,作句子的主语,应在前,“在不断演进中”放其后,排除AC两项;“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与后文“这一体系”关联更紧密,排除D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 本题: A项,语序不当,“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错,应该是先讲物质方面后讲精神方面,所以,改为“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 B项,主客颠倒, “人类对艺术的人文关怀”主客体颠倒,应该是“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 C项,正确; D项,不合逻辑,“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传统中国画具有了写意精神”,不合逻辑; 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 26 - 日前,英国电信运营商宣布,在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等6个主要城市开通5G服务。现在,一些英国用户在自己的5G手机上就可以体验到每秒1Gb的高传输速率。于是,英国的经济学家们提出一个命题:①____?“生产率之谜”是长期困扰英国的问题,自2007年以后,英国生产率增长就近乎停滞。初期的预测显示,如果抓住5G带来的机遇,英国的生产率可以至少提高1个百分点。但5G技术大规模应用不仅需要改善硬件设施,②____,比如传统工程师就需要通过转型来获得开发、部署与监控自动化流程方面的本领。此外,③____。运营商表示,没有必要担心,每个人都有能力使用它,跟目前的流量收费差不多。 【答案】 (1). 5G能否帮助英国提高生产率; (2). 还需要提升人员的本领技能; (3). 5G收费问题也是消费者最关心的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是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阅读全文,确定中心,然后联系上下文逻辑关系,结合文本,根据题干要求概括答案,并注意字数要求。本题中,陈述对象是“5G”,而根据下一句“‘生产率之谜’是长期困扰英国的问题,自2007年以后,英国生产率增长就近乎停滞。初期的预测显示,如果抓住5G带来的机遇,英国的生产率可以至少提高1个百分点”,所以联系上下句,可以确定第一空应该为:5G能否帮助英国提高生产率;第二空应该紧承上文的关联词“不仅”,再联系下句“传统工程师就需要通过转型来获得开发、部署与监控自动化流程方面的本领。”可以确定第二空应该为:还需要提升人员的本领技能;联系下句“运营商表示,没有必要担心,每个人都有能力使用它,跟目前的流量收费差不多。”可确定第三空为:5G收费问题也是消费者最关心的事。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写句子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等;(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 - 26 - 下面这段文字是一则某校观影活动的海报文案征文启事,请按照要求参照示例拟写两则文案。 国庆70周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间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的七个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这七个故事分别是《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和《护航》。我校将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国庆观影活动,请为这次活动的海报拟两则文案。 要求:①文案至少包含七个故事中的两个故事的标题,用双引号标注;②内容符合活动主题即可,不必符合电影情节;③不超过40字。 【示例】如火青春和祖国华诞“相遇”,敦品励学为民族未来“护航”。 【答案】①勇敢地穿过漫漫“前夜”,就会迎来生命中的“白昼流星”。 ②“北京你好!”祖国你好!我们和伟大的时代“相遇”,我们为伟大的中华“护航”!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应用文写作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为这次活动的海报拟一则文案,海报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招贴形式,其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形式要做到新颖美观。 本题,七个故事都是从普通人入手,讲述着一件件大事背后普通人的小故事,抒发强烈的爱国精神。根据题干要求“七个故事中的两个故事的标题”,可以从爱国精神、故事内容等方面宣传,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即可。注意体现爱国精神以及对70周年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的宣传。另外需要注意硬性要求,文案至少包含七个故事中的两个故事的标题,用双引号标注。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 - 26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荀子·大略》 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范文示例: 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也本应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中,惩戒权从来不是问题。《尚书》就记载了“朴作教刑”的教育理念,“朴”就是鞭打的意思。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记载,老师有一条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虽不常用,但教育是有惩戒的,老师是有惩戒权的。教师管教学生本是天经地义之事,“严师出高徒”这句名言国人都不陌生,一直以来,国人也大体认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 然而时移世易,教育惩戒一度缺失。就连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也只规定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近年来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之间屡屡爆发矛盾,各种“校闹”事件常见诸报端。前不久,因为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山东五莲县杨守梅老师的遭遇就令人触目惊心,虽然教体局后来撤销了对杨老师追加处理的决定,但对所有老师来讲,这也仅仅是一个差可告慰的消息。 从目前国内的教育现状看,赋予教育者适当的惩戒权,实有必要。缺乏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适当惩戒是教育者的义务。儿童心理学开创者皮亚杰认为,适当的惩戒可以让学生树立规范意识。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赏识教育,也离不开适当的批评和惩戒。教育要靠两条腿走路,既教给孩子们知识,也教给他们规则。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做错了事,说服、劝导无效,就要加以惩戒,这是所有社会的基本规则。学校教育没了惩戒,孩子就会对人、对事缺乏敬畏感,这是不健全的教育。没有惩戒权的教育是瘸腿的教育,只会培养出畸形的孩子。 - 26 - 从学生个体成长看,教育惩戒不仅是教育者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惩戒权也得到广泛应用。新加坡小学教室后面的墙上,通常也会悬着一把戒尺来适当惩罚表现不好的学生。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英国伊顿公学甚至拥有关学生禁闭的权利。从国外在教育上赋予教师惩戒权的成功实践来看,赋予教师适当的惩戒权是很有必要的。 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令人欣喜的是,已经有地方政府和学校对惩戒权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前不久,江苏常州一所小学决定,把“戒尺”还给老师,出台制度惩戒“熊孩子”。 从意见到立法,从立法到实施,路还很漫长,但意见的出台毕竟是社会的进步,我们期待教育的良性回归。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任务十分明确——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惩戒”这一社会热点的理解、分析和探究能力。既有对理性思维的考查,也有对个体价值观、人生观的追问。首先把握材料的内容,本题给了三段材料,材料一简要介绍了教师教育惩戒权,材料二引述了鲁迅散文中关于老师的“戒尺”的文字,材料三则谈论尊师重教与家国兴亡的关系。考生在阅读材料时,既要分析归纳各则材料大意,还要认真思辨、深入探究,全面把握和理解材料内容,防止偏题或跑题。然后明确材料的价值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三对教育惩戒和教育惩戒权有明确的价值肯定,考生不得否定。接着要分析材料的要求,题目要求考生思考“教育惩戒”问题,并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一己认知。立意方向不仅应包含对“教育惩戒”的价值判断,更应关注到“教育惩戒”与“学生”“国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文体,“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谈谈你的认识”,这些提示语暗示考生以写议论文体为宜。确定立意时,要联系当下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构思文章时,要理清“教育惩戒”与“个体发展”“国家”“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分析探究,抓住思考的兴趣点,写出独到的、言之有物的、有深度的作文。 - 26 - 参考立意: 1.惩戒也是良药。 2.明确教育惩戒权是社会的进步。 3.无金箍,不成佛。 4.惩戒是素质教育的钙质。 5.惩戒乃师之担当。 6.教育惩戒是教师的权利。 可用素材: 1、教育,已在今天的社会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教育惩戒,是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了教育惩戒,可以让教育更进一步地发挥好处,振兴国家。 2、《礼记》有云:“四维不张,则国亡矣。”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它代表着人们的价值观、廉耻观以及道德品行。教师在教育惩戒的帮助下,带领学生走上正轨,磨炼其品质,进而大张其四维。 3、教育惩戒,可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对学生过度宽容,则会造成无尽的伤害。多少学生由放松变为放纵,多少学生对自己的过错不以为意,多少学生凭借教师的宽容肆意顶撞教师?“民之于国,则如木之于林。若无良木,则无茂林”,民族的树林需要良木,可人非圣贤,便需要依靠教育惩戒,来敦促学生、警醒学生,使他们朝着品学兼优、明辨廉耻的方向发展前行。 4、鲁迅曾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成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这也便是教育惩戒中最重要的一点,正确地使用教育惩戒,方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不少教师也许是恨铁不成钢,过度打骂学生。虽然这亦体现出了教师对学生前途未来的关心与担忧,但却更多地给学生带来了阴影。教育惩戒,便应像寿镜吾老先生那样,偶然有而不常有,同时给学生留下严肃形象,使惩戒规则成为帮助学生严而律已的工具。 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生来便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如果任其自由发挥,则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此时,教育的戒尺,则可发挥其不可比拟的作用。 - 26 - 6、教育惩戒能够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当今我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科教兴国。教育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任何一个国家在教育方面都会有一定的惩戒制度。青少年在学习的过程中身心并没完全发展成熟,很容易冲动,做出一些后悔一生的事情。而教育惩戒则在此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当学生因一些观念上的误解而与同学产生矛盾,教师可以进行教育惩戒,并与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帮助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优秀地走下去。 7、“立国之本乃教育”,希望学生和家长体谅教师的不易之处,支持教师的工作,也期盼教师能够运用好手中的戒尺,以教育的戒尺培育好时代的新人! 8、教育惩戒权的确立有利于形或良好的尊师重教,贵师重傅的氛围。老师是浇灌祖国花朵的园丁,祖国花朵贵师重傅学到自立自强,祖国花朵是国家的希望,作为祖国花朵的少年自立自强,则祖国自立自强,少年强则国强。 行文思路: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原则:1.整体性原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 2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