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邢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调研语文试题
高一选科调研考试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l第一、二单元。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思考推理、传承文明、身份认同。人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并以这种文化身份存在。 社会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需要语言。商贩用语言叫卖商品,教师用语言教授知识,医生用语言探查病情。俗语“三寸舌胜过百万兵”,就是指语言发挥出的极致的交际作用。当然,中国文化更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交际生活中人们为界定社会关系也需要语言。《论语》中有“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就是提醒人们在交际生活中要了解对方。中国人素来注重说话的场合和彼此的关系,以界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精神生活中人们思考推理、认知外界需要语言。“话不说不明,灯不挑不亮”,没有语言,概念没有依托,推理进程很难进行。语言是认知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精神生活中人们进行情感交流也需要语言。《荀子》云:“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良言价值无可比拟,千百年来语言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慰藉。 文化生活中人类创造、记载、传播文明更需要语言。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生态。今天,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已经成为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语言在加强民族身份认同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共同的语言身份将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联结在一起,使他们即使身处他乡也能得到社会的归属感和心理的慰藉。小说《最后一课》中,面对母语教育权利被剥夺,法语教师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钥匙。”语言是把民族凝聚在一起的重要纽带,是使民族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人类既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也生活在语言的世界中。绚烂多彩的社会生活,抽象繁复的概念推理,复杂多变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语言来书写和描述。语言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把人类同周遭世界联结在一起,把人类的精神世界联结在一起。人类的一切生活无不跟语言相融相连,正如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生活里的语言灵动活泼,构成了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语言有多丰富,生活就有多精彩。 (摘编自黄彩玉《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的一切生活都跟语言相融相连,语言能用来传递信息、思考推理、传承文明等。 B.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充分说明中国人很注重说话的场合。 C. 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是我们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重要表现。 D. 《最后一课》中法语教师的话说明语言能把民族凝聚起来,使民族充满生机活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论证了“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一中心论点。 B. 文章从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来论述语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C. 文章在论证中多处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的主要有俗语、名人名言等。 D. 文章第二段至第五段是分论部分,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证,各段间是递进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俗语“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就是指精神生活中人们进行思考推理需要语言。 B. 相对于注重说话的场合以及彼此的关系,中国文化更讲究谨言慎行,更看重言行合一。 C. 异地相逢的老乡也能得到社会归属感和心理慰藉,是因为他们拥有共同的语言身份。 D. 人类生活在语言世界中,人的社会生活和喜怒哀乐、概念推理等都只能用语言来记录。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理解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充分说明中国人很注重说话的场合”说法有误。原文第二段中说“中国文化更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充分说明的是“中国文化更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要整体感知并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准确把握作者观点倾向;然后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再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各段间是递进关系”说法有误。文章第二段至第五段的四个论证方面之间应该是并列关系。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分析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说法正确的一项。A项说法有误,结合文章第二段内容可知俗语“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应该是指语言发挥出的极致的交际作用。B项说法有误,原文第二自然段说“中国文化更讲究谨言慎行,更看重言行合一”并未与“注重说话的场合以及彼此的关系”进行比较。D项“都只能用语言来记录”说法有误。原文最后一自然段“绚烂多彩的社会生活,抽象繁复的概念推理,复杂多变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语言来书写和描述”,选项将“可以”换成了“只能”。 故选C。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7日讯——昨日,境内领先资产管理机构华夏基金和全球投资管理行业领导者、养老金领域专家富达国际宣布建立独家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将在目标日期基金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进目标日期基金在中国的发展,双方希望通过此次合作能充分发挥华夏基金的本土投研领先优势和富达国际丰富的全球养老金投资管理经验,强强联手,为投资人提供更好的养老产品和服务。 近日首批14只养老目标基金正式获批,其中有9只都是目标日期基金。目标日期基金是一种以投资者退休日期为目标时点,根据不同生命阶段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投资配置,帮助投资者构建一站式养老金投资的产品。晨星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美国目标日期基金规模累计达到8800亿美元,成为最受投资者欢迎,市场规模和占比最大的养老类基金投资品种。作为养老金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富达国际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包括目标日期基金在内的退休方案。为香港、德国和英国的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以及跨国公司提供投资管理和行政服务,还为日本、挪威、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提供投资方案。此次战略合作,富达国际将以研究顾问的形式充分发挥其在全球成功发展目标日期基金的经验,为华夏基金目标日期基金的策略和发展提供建议。 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少杰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中国养老金市场的快速发展,并十分希望参与其中,支持这一市场继续健康成长,并帮助中国投资者更好地实现退休目标。根据我们近期和蚂蚁财富一起发布的首份《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中国年轻一代大体上对退休生活表示乐观,但对于实现他们的退休目标来说,他们的准备还远远不够。这份调查也突显了投资者教育和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在年轻一代退休准备中的不可或缺性。我们相信,通过此次与华夏基金的合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在全球范围内积累的目标日期基金领域专业经验。我们在中国的养老业务发展策略独树一帜,我们相信对于中国投资者行为的深入了解将是我们长期成功制胜之道。近期与华夏基金和蚂蚁财富的合作都将会为我们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摘编自《华夏基金与富达国际强强联手开启养老新时代》) 材料二: (摘编自《富达国际及蚂蚁财富·2018中国养老前进调查报告》) 材料三: 老龄化已经是日本社会经久不息的话题,甚至被称为“国难”。老龄化问题是日本经济陷入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极为深远,老龄化不仅导致劳动力短缺、消费低迷、通货紧缩、地方凋敝等严重后果,最为直接的表现之一还有养老的困境。 随着老龄化的高涨,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缴纳的人越来越少,难以为继,开始领取年金的年龄越来越晚,而金额却越来越少。这样,老年人的生活也面临很大压力。由于日本的养老金制度无以为继,所以日本政府还制定了延期支付养老金的法案。按目前的法案,每3年提高1岁,到2025年时,满65岁才能够领取养老金。由于并非所有老人都有经济实力入住老人院,因此,越来越多的单身老人“孤独死”,化为白骨后很久才被发现。 为了解决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以及养老金入不敷出,日本也在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其中一项是促进老年人就业。总务省的统计显示,老年人就业人数连续13年增加,达到770万人,创历史最高。就业者总数中,老年人比例达到11.9%,创历史新高。 而老年就业者中,每4人中就有一人是非正规就业的职员和从业人员。部分男女表示乐于从事非正规就业的主要理由是“希望在自己合适的时间工作。”日本的老年人就业率在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 (摘编自《日本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养老困局》)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调查对象中,56%的年轻一代和50%的非年轻一代尚未为养老储蓄,巳开始为养老储蓄的,50岁及以上的人占比最大。 B. 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尚未开始为养老储蓄做准备,这可能会带来储蓄目标不足的风险而导致出现一些养老问题。 C. 非年轻一代调查对象更趋向于选择“政府养老金”作为养老收入来源,占比最大,年轻一代调查对象则不然。 D. 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退休后至少兼职工作”作为养老收入来源的年轻一代和非年轻一代,人数是一样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标日期基金是经过实践证明,很受投资人欢迎的一种养老金投资产品,以投资者退休目标日期为目标时点,根据不同生命阶段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投资配置。 B. 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少杰认为,中国养老金市场发展迅速,中国年轻一代大体上对退休生活持乐观态度,但对实现退休目标的准备还不够。 C. 随着老龄化高涨,日本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日本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但仍然没有什么成效,这警示我国应该对老龄化问题予以足够重视。 D. 日本老年人就业人数连续13年增加,日本老年人就业率在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日本老年就业者中,25%的人是非正规就业的职员和从业人员。 6. 解决“社会老龄化,养老金不足”的问题有哪些有效途径?请结合材料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C 6. ①个人层面上,要树立养老意识,尽早为养老储蓄,多元化选择投资渠道。②社会层面上,要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和养老产品以及养老服务。③国家层面上,从法案、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对国民养老意识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强化。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D项中“人数是一样的”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中的表格二可知,选择“退休后至少兼职工作”作为养老收入来源的年轻一代和非年轻一代,所占人数比例是一样的,而不是人数一样。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C项中“但仍然没有什么成效”说法有误,原文材料三中说“为了解决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以及养老金入不敷出,日本也在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并未提到成效如何,属无中生有。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分析解决指定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要求,明确出题者意图;然后整体感知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各则材料内容要点;再根据题干要求筛选有效信息,最后认真分析,将其整理成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本题题干要求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回答解决“社会老龄化,养老金不足”的有效途径。材料一第一自然段写华夏基金和富达国际宣布合作,将“为投资人提供更好的养老产品和服务”,这属于社会层面的举措。第三自然段写“首份《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中国年轻一代大体上对退休生活表示乐观,但对于实现他们的退休目标来说,他们的准备还远远不够。这份调查也突显了投资者教育和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在年轻一代退休准备中的不可或缺性”,所以从国家层面来讲需加强教育,从个人层面来看需强化意识并进行多元化投资选择。结合材料三日本制定相关法案的做法,所以从国家层面还需政策的有力支持。作答时要结合内容,条理清晰。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欢乐行程(节选) 阿来 阳光照亮起伏的山峦,蜿蜒的河流,孤零的村庄和覆盖这一切的白雪。野鸽群在天空中往复飞翔,搅起一个巨大的欢快声音的漩涡,在春天里分群的鸽子聚集起来,这样不知疲倦,在清冽的空气中欢快飞翔。 阳光照亮格拉的脸。格拉与母亲相依为命,格拉是个很野的孩子,村里人说是没有父亲调教的缘故。次多则是有父亲而且调教很好的典范。可是次多不快乐,格拉快乐。格拉那张脸平常污垢很多,十天半月才会洗上一次。次多是一个大家庭的孩子,家里富裕。这种家庭严谨、节俭,这种家庭出身的人往往精明强干。但次多的一切却和家里人相反。 现在,次多像平时一样拉着架子车来了,那样忧郁,那样沉默。车上装一袋胡豆,胶皮轮子压过积雪咕咕作响。等格拉吃完东西,次多已经把他那一袋胡豆弄上车了。于是,两人上路了。 新雪那么光洁,那么明亮。平常老实巴交的次多沉静的忧郁的眼睛那么闪闪发光,平常紧闭的嘴微微张开,有点惊喜的样子。 鸽群仍在天上飞舞,要等阳光融化了积雪,它们才能降落到翻耕过的土地里找寻食物。但它们好像不为积雪是否来临所焦虑,那样子奋力地凌空飞舞,在天地间抛撒欢乐的音符。 “看哪,次多!”次多回过头去,看到大路上只有他们自己的脚印与车辙。 现在,他们感到了故乡村庄的偏僻,宁静。就是他们,两个乡村的孩子,拉着重载的架子车从村子里出来,去三十里外的镇子刷经寺。用胡豆去换大米。 一只野兔从路中间跑过。看到人来就躲进了柳丛。它拼命把脑袋往雪里钻,柳树落尽了叶子,变得那么稀疏,它高高撅起的屁股就暴露无遗了。次多从腰带上拔出弹弓,攥紧一团雪。雪团准确地弹射在它的屁股上。 “吱哇!”兔子叫了,往柳林更深处窜去。兔子无法在冬天的柳丝中掩藏行踪。它窜到哪里,哪里枝条上的雪就簌簌下落,纷纷扬扬。 次多笑了。 “你笑了。”格拉说。 次多又笑了一下,脸上肉又僵住了。 四野寂静无声。格拉大声呼喊自己:“嗨——,格拉!”却听到次多说:“天天下雪就好了。”“你说话了,次多,”格拉高兴地说,“你还笑了。”次多想:是啊,我笑了,我说话了。而在那个大家庭里,长孙也和长子一样处于一种隐忍的地位。 “次多,嘿!”“嗯。”“晚上我想你不会来呢?”“你叫我是要来的。”“真的?”“真的。”“你不嫌我和阿妈是人人都看不起的?”“不。我还怕你恨我们家呢。”前面是一段陡峭的上坡路。车子上去,又后退;上去,又后退。最后是格拉用肩膀顶一只轮子往前一圈半圈,用石头支住,再去顶另外一只轮子。 终于上了坡。两个孩子在雪地上仰天躺下了。 喘过气来后,格拉说:“我们真行。”次多又笑了。 路上经过几个村子。遇到的成人都给他们以很高的礼遇,那就是和他们像面对大人一样地交谈、问候。他们说:看哪,天一下雪心里就好过一些了。又是一段陡峭的上坡路。这次,挣扎许久,把好大一片雪踏成了泥泞,他们还是在原来的地方。后来是分成两次才把胡豆拖上坡去,擦去满脸汗水,才问:“先就怎么没有想到呢?”然后就放声大笑了。 这次,两人是同时开始笑的。只是次多笑得很沉静,格拉笑着笑着就躺在了地上。格拉把脸埋进雪里,抬头时就留下一张脸在雪地里。他说:“次多,看我雪中的脸,跟水中的不一样啊。你也来留一个吧。”次多就趴下,把脸平平地印向雪地,格拉还在他后脑勺上加把劲,按了一按。 车轱辘在身后吱吱作响。 进了镇子,两人换了豆子来到百货公司,次多在文具柜台前站住了。隔着玻璃是一柜子乐器,中间一大盒紫色的竹苗。次多的腰就弯下去,鼻尖一直碰到玻璃上。次多喜欢吹笛子,他熟悉各种乡间民歌的曲调。但他那支笛子已经开裂了,格拉就给次多买下了一支。用了一块三毛钱。次多说:“笛膜。”声音很小。格拉听到了,又为他买了笛膜和一束红色的丝线穗子。 “吹一下新笛子。”次多就给新笛子挂上红色的丝线穗子,给笛子上膜。格拉说:“聪明的伙计上车吹吧。” 笛声一路在化雪后变得滋润的山野间飘荡。将要入冬的山野竟有了初春时的那种气息,融化的雪水甚至把有些封冻的河面上的冰重新破开,露出一汪汪平静的绿水。美丽、静谧,那么地接近天空。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格拉与次多家庭出身不同,这也让两人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前者生活贫困,但很快乐;后者富裕,但平时沉默拘束。 B. 小说多次写到鸽群在天空中飞舞,欢快地飞翔,在天地间抛撤欢乐的音符,这映衬了格拉与次多两个人的快乐。 C. 在换大米的路途中,次多用弹弓将攥紧的雪团弹射在兔子的屁股上,让兔子吱哇叫,这反映了孩子好玩与活泼的天性。 D. 格拉买笛子、笛膜与红色丝线穗子给次多,但次多没给格拉买一点东西,这说明格拉真心对次多而次多对格拉则不然。 8. 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9. 小说标题《欢乐行程》有何作用?试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7. D 8. ①与开头的景物描写相呼应,使结构完整。②渲染气氛,用暖色调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快乐的心情。③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富有美感,深化作品主题。 9. ①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文中主要是写格拉与次多到镇上去换米的路途上所发生的事情。②交代了小说的情感线索,突出格拉与次多的快乐心情。③吸引读者,让读者急于去了解发生了哪些快乐的事情。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D项中“这说明格拉真心对次多而次多对格拉则不然”说法有误。小说展现的是格拉和次多之间纯洁的友谊,并不是次多不给格拉买礼物就不真心了。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关键要明确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其作用一般包括:(1)交代社会背景,为情节发展奠定基础;(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3)烘托人物心情;(4)揭示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5)渲染气氛;(6)推动故事情节发展;(7)深化小说的主题。分析作用时还要注意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及景物描写所处的位置。此题要求回答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小说结尾作者选取笛声、入冬的山野、融化的冰雪、破冰的河面、平静的绿水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美丽而静谧的画面,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感。从整体结构上看,与文章开篇景物描写的内容形成照应。从人物塑造上看,美的景物能更好的烘托人物欢乐的心情。以景物描写收尾,深化作品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章标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是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和风格;二是联系全文,分析其与内容、人物、结构和主旨等的作用关联。文本标题的作用主要有: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兴趣的作用。本文标题是“欢乐行程”,其中“欢乐”是指人的心情,“行程”指路程,指事件或人的活动经历。从题目本身看,可吸引读者探求“欢乐”的原因。从与文章内容的关系上看,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塑造人物上看,两人欢乐的心情贯穿行程始终,突出了人物心情。分三点整理作答。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 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夏四月,公北救刘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果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绍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骑将文丑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大破之,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送之。绍谋臣许攸来奔,说公击琼等。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琼等望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中,得许都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至是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 B. 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 C. 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 D. 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讳,不说、避忌的意思,我国古代常在人的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 B. 字,人的表字,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通常有某种关系的称呼。 C. 骑,文中是骑马的意思。如《鸿门宴》中“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 官渡,位于河南省中牟县,曹操曾在此以弱胜强打败袁绍,史称官渡之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操年少机警。曹操年少时机警有谋略,但放荡不羁,不从事操行的修养和学业的研习,大家都不看好他,只有乔玄、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 B. 曹操善于纳谏。曹操北上救刘延时,兵力不如袁绍,他听从荀攸诱敌分兵的建议,袁绍果然分兵西应,曹操日夜兼程直奔白马,最终大破敌军。 C. 曹操胆识过人。在延津南面,敌人的骑兵很多,属下建议撤回辎重守卫军营,曹操说这是诱敌之计,不能撤回去,他最终抓住战机,以少胜多。 D. 曹操宽宏大度。袁军全面溃败后,曹操从收缴的袁绍的信件中,得到了一些许都和自己军中的人给袁绍的信件,他却把这些信件全部都烧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2)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天下将要大乱,不是有治国能力的人才不能挽回这个局面,能使天下安定的,大概就是你吧!(2)颜良、文丑都是袁绍手下的名将,两次交战,都被擒杀,袁绍的军队非常震惊。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话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司,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作答时可先略过停顿一致的地方,对不一致的地方进行分析判断,用排除法选择。本题句子大意是:曹操急速进攻,淳于琼等退守营中,曹军就攻打他们的营寨。士兵都拼死作战,大败淳于琼等,把他们都杀了。张郃等听到淳于琼大败的消息,就来投降了曹操。“之”是代词,做动词“击”的宾语,“琼”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在“之”后停顿。排除C、D两项。后文中“之”是动词“斩”的宾语,“郃等”做句子主语,所以在“之”后停顿。排除A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作答。本题选“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解说有误,选项中所说的两个“骑”都是名词,译为“骑兵”。两句句意分别为:大约有五六百骑兵;沛公(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骑兵来见项羽。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中“曹操说这是诱敌之计,不能撤回去”说法有误,原文中说“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所以选项将荀攸说的话理解成是曹操说的话了。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词有:(1)非,不是;命世之才,原指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后多指名望才能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济,拯救、挽救;安,使动用法,使……安定;其,副词,大概。(2)良、丑皆绍名将也,判断句;再,两次;禽,通“擒”,此处表被动,译为被擒杀;震,震惊、惊惧。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魏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汉代相国曹参的后代。太祖(曹操)年少时候机智警觉,有谋略,然而凭借勇力扶助弱小、帮助他人,放纵自己、不受约束,不从事正当的职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乔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出现动乱的局面),不是闻名于世(没有治国之才)的人是不能拯救天下(拯救国家或挽救局势)的,能使天下(国家)安定的,大概只有您(就是你)了!”二十岁的时候通过察举孝廉被推荐为郎(帝王侍从官的统称),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又升迁为顿丘县令,被皇帝征召授予为议郎。夏四月,曹操北上救援刘延。荀攸劝曹操说:“我们现在兵少,敌不过袁绍,必须分开敌人的兵力才行。您到延津,做出好像要渡河抄他后路的样子,袁绍必然要分兵向西接应,然后我们用轻装部队袭击白马,攻其不备,就可以捉住颜良。”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袁绍果然分兵西应。曹操于是带领军队加快向白马进发,还未到白马,距离十多里时,颜良才发觉,非常吃惊,慌忙前来迎战。曹操命令张辽、关羽为前锋,大破敌军,杀了颜良。于是解了白马之围。袁绍渡过黄河,追赶曹操直到延津南边。曹操统率部队安营在白马山南坡下,派人登上壁垒瞭望袁军,瞭望的人报告说:“大约有五六百骑兵。”过了一会儿,又报告说:“骑兵逐渐增多,步兵数不清。”曹操说:“不用再说了。”就命令骑兵解下马鞍,把马放开。此时,白马方面的曹军运输车队正行进在路上。将领们认为敌人骑兵很多,不如赶紧回去保护营寨。荀攸说:“这正是用来诱敌的,为什么要离开呢?”袁绍大将文丑率领五六千骑兵追到了。曹军的将领们又说:“现在可以上马(出击)了。”曹操说:“还不行。”又过了一会儿,追来的骑兵越来越多。曹操说:“可以了。”于是全体上马。当时曹操骑兵不满六百,最终大败袁军,斩杀了文丑。颜良、文丑都是袁绍手下的名将,才打两仗都被打死,袁军大为震动。曹操回军驻扎官渡,袁绍则挺进守护阳武。冬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食,命令淳于琼等将领带一万多人护送。袁绍的谋臣许攸这时来投奔曹操,劝说曹操攻打淳于琼等。曹操于是留下曹洪守营,自己带领步骑兵五千人趁夜前去袭击。淳于琼等人见曹军人少,就出营列阵。曹操急速进攻,淳于琼等退守营中,曹军就攻打他们的营寨。士兵都拼死作战,大败淳于琼等,把他们都杀了。张郃等听到淳于琼大败的消息,就来投降了曹操。袁军全面崩溃。曹操缴获了袁绍的全部辎重和图书珍宝,俘虏了他的大部分部队。曹操收缴了袁绍的信件,发现了一些许都的下属和军中的人与袁绍往来的信件,就全部都烧了。冀州各郡多有献城投降的。到这时,曹操打败袁绍,天下再也没有人能敌过曹操了。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美堂暴雨[注]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注]有美堂,在杭州吴山最高处,左眺钱塘江,右瞰西湖。堂名“有美”,是因宋仁宗赐梅挚诗句“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而来。欧阳修曾作《有美堂记》,时人也纷纷吟诗作文题吟此堂。《有美堂暴雨》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初秋作,苏轼时官杭州通判。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突出了作者所处地势很高,因而所见的暴雨,与平地所见不同,为下文做铺垫。 B. 颈联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金樽”指代西湖,这两句诗绘声状形,想象奇特。 C. 尾联中诗人突发奇想:用泉水浇醒李白,让他看奇景,请他写出珠玉般的诗篇来。 D. 全诗以雄奇笔调、精妙的语言摹写了诗人在有美堂中所见到的暴雨急至的情景。 15. 请结合诗句赏析诗歌颔联。 【答案】14. B 15. 颔联上句先从视觉写起,用“天外黑风”形容狂风骤起,天地变色;“吹海立”是想象之词,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雨势滂沱,如海潮汹涌。下句“飞”“过”“来”三个动词,极为生动地展现了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颔联上句想象,下句写实,虚实结合,表现了作者雄阔奔放的气概。 【解析】 【14题详解】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B项,“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错,应是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选B。 【15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求赏析诗歌颔联。“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这两句是写天风海雨的狂暴,从感官的角度分析,上句写景是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海上风狂,惊涛骇浪。用“天外黑风”形容狂风骤起,天地变色;从修辞的角度分分析,“吹海立”是想象之词,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雨势滂沱,如海潮汹涌。下句“浙东飞雨过江来”写江面雨大,是诗人想象的画面,上句写实,下句想象,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从炼字的角度分析,下句连用三个动词“飞”“过”“来”极为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从另一角度看,这两句诗也可看作是写山河景观的壮丽,从也可看出东坡胸襟雄阔奔放的气概。 【点睛】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2)徐志摩《再别康桥》中“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几句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作歌明志,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鹰击长空 (2). 鱼翔浅底 (3).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4). 夏虫也为我沉默 (5). 风萧萧兮易水寒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是直接填写上下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翔、笙、箫、萧、兮”等字。 【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城市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累计下来的丈化遗产,不仅是活着的传统,更是代表着一座城市 的历史文脉。但是,近些年,在城市改造的大潮中,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老街老巷,摇身一变成为光鲜亮丽的商业街。这虽然在短期内刺激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是由于缺乏对历史和传统的 ,导致许多历史街区千城一面,不仅景观雷同、生态混乱,而且还夹杂着不少 的假古董和伪民俗。在过去的城市更新中,往往只是对建筑外观和功能进行更新,而历史记忆常常被漠视甚至淡忘,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当代城市更新中的遗憾。我们知道,在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带来了生机,政府所追求的“老城市新活力”梦想似乎也不再遥远。但遗憾的是,即便在貌似更加人性化的“微更新”过程中,城市记忆的流失依然 。其实,城市更新的目的,说到底是保持城市的活力,延续城市的生命力,因此我们说,( )。比如,童年时代街边的小吃、屋顶的飞鸟、门前的花香、唢呐的声响,这些个体记忆的碎片汇聚在一起,就是城市的历史。可以说,没有记忆的人生命是残缺的,没有历史的城市也不过是一群无根的建筑物。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独立性 尊重 粗枝大叶 严厉 B. 独特性 尊敬 粗制滥造 严厉 C. 独特性 尊重 粗制滥造 严峻 D. 独立性 尊敬 粗枝大叶 严峻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过去的城市更新中,我们往往只是对建筑外观和功能进行更新,而历史记忆常常被淡忘甚至漠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当代城市更新中的遗憾。 B. 在过去的城市更新中,我们往往只是对建筑外观和功能进行更新,而历史记忆常常被淡忘甚至漠视,这不能不说是当代城市更新中的一大遗憾。 C. 在过去的城市更新中,我们往往只是对建筑外观和功能进行更新,而历史记忆常常被漠视甚至淡忘,这不能不说不是当代城市更新中的一大遗憾。 D. 在过去的城市更新中,我们往往只是对建筑外观和功能进行更新,而历史记忆常常被漠视甚至淡忘,这不能不说是当代城市更新中的一大遗憾。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城市的文化和历史,除了硬件,更在于活力和生命力 B. 城市的硬件,除了活力和生命力,更在于文化和历史 C. 城市的活力和生命力,除了硬件,更在于文化和历史 D. 城市的活力和生命力,除了文化和历史,更在于硬件 【答案】17. C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本题第一处,独立性:遇事有主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某事。独特性:独有的;特别的。根据语境,应用“独特性”。 本题第二处,尊重:指敬重;重视。尊敬:重视而且恭敬地对待。根据语境,对象为“历史和传统”,应填“尊重”。 本题第三处,粗枝大叶: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粗制滥造: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此处所填词语作定语,修饰“假古董和伪民俗”,根据语境应填“粗制滥造”。 本题第四处,严厉:严肃而厉害,用于态度、言辞、行动等。严峻:意思是严厉、严肃,严重,多用于现实、形势等。根据语境应填“严峻”。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 A项,语序不当,应是先“漠视”,然后才是“淡忘”,“漠视”与“淡忘”应互换;“一大”应放在“遗憾”前面。 B项,语序不当,“漠视”与“淡忘”应互换。 C项,否定不当,三重否定仍然表示否定。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根据前文语境可知,所填句子的叙述对象应该是“城市的活力和生命力”,所以排除A、B两项;根据后文所举的例子可知,这里强调的应该是“文化和历史”,所以排除D项。 故选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夏天,很多人怕出汗,①___。其实,适当地锻炼,有利于体内汗液排出,帮助祛除体内湿气。不过,②___,夏天应该少做一些运动强度太大的锻炼,比如,踢球、打篮球等;早晨或晚上太阳下山后,到公园或绿地散步、打拳、做操、跳舞等,均为较好的锻炼方式。此外,夏季应避免日晒过多,外出前注意做好防晒准备。天太热,③___,既能让人感到清凉,又能净化空气,如家中放吊兰。 【答案】 (1). ①不爱锻炼 (2). ②要选择合适的运动 (3). ③可在室内放置盆栽植物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话题,然后再认真分析空白处与前后句的关系,做到既要前瞻又要后顾,不要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再结合题干要求答题,这样做起来就得心应手了。解答第一处,结合前面语境可推知,应填的是“很多人怕出汗”的结果,再结合后文语境可推知关键词为“锻炼”。所以第一处应填“不爱锻炼”。结合后文内容“少做一些运动强度太大的锻炼”“较好的锻炼方式”,第二处应填“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既能让人感到清凉,又能净化空气”是写作用,结合语句“如家中放吊兰”,可推知第三处应填的内容是建议家里放些植物。作答时注意字数限制。 21.把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60个字。 7月5日,山西省邀请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山西大学的专家对德岗遗址进行现场考察。专家们称,对于史前人类来说,为了更好地保暖,采用群居的方式生活,居住的空间都比较狭小,究竟137平方米的“豪宅”是干什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何弩研究员分析说,根据火塘和门道相连的位置关系,这座房址应当不是用于居住,有可能是当时的部落首领议事聚会或举行特殊仪式的场所。 【答案】7月5日,山西省邀请国内考古专家对德岗遗址进行现场考察,专家称其可能为议事聚会或举行特殊仪式的场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类叙述语段压缩题。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白文字所介绍的对象“是什么”,二是要明确对象“怎么样”。第一步,通读材料。即通读语段或材料,抓住主要信息,找表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语句。第二步,概括归纳。在通读的基础上,将其准确划分层次,概括归纳信息内容。第三步,提炼筛选。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删除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即“去粗取精”。第四步,整合表达。即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出来的主要信息用简洁凝练、准确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要保证语句通顺(无语病),结构合理。本段文字可分两层,第一句话为一层,是新闻的导语部分,概括报道时间,人物,中心事件。其余内容为第二层,报道主要的考察结果。所以压缩时需保留的信息有,时间:7月5日;事件:山西省邀请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北京大学、山西大学的专家对德岗遗址进行现场考察;结果:研究员分析说,这座房址有可能是当时的部落首领议事聚会或举行特殊仪式的场所。据此即可进一步简化整理答案,注意字数限制。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频频发出最洪亮的声音:“嫦娥四号”代表全人类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可燃冰试采成功,“复兴号”高铁上路,彰显了科技的力量;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和平与智慧;精准扶贫,关注民生,是中国的承诺;面对美国贸易战,发出“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的霸气回应…… 作为一名正在成长的新时代的青年,阅读材料后,对于自身的成长,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想象?或者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经常将培养人才,比喻成树木的生长、庄稼的种植。在谈到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好比小麦的灌浆期,这个时候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的庄稼”。青年的发展与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紧密相关。只有锻铸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才能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要厚植其根。“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就像穿衣服扣扣子,如果第一粒纽扣扣错了,剩下的扣子都会扣错。在这一时期,尤其需要以德为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更要善于知行合一,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面对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社会思潮,如果不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有可能会疑惑、彷徨、失落,偏离健康的成长航向。正所谓根深才能叶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自觉的信念理念,当代青年才能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人生。 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要强壮其枝。《劝学》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面对信息时代、多元文化,当代青年理应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创新的意识、敢于实践的行动。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当代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谱写不断创新创造的精彩篇章。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要繁茂其叶。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在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包容开放中树立家国情怀、远大理想。既要有“小德川流”,丰富内在修养,在细节上下功夫;也要能“大德敦化”,胸怀世界和未来,树立崇高的理想与志向,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需要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审读材料,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通读材料,需明确材料的主要内容,把握命题人的基本意图,准确理解题意,按要求作文。本作文材料部分首先指出“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频频发出最洪亮的声音”,然后列举具体表现。不难看出这些表现无一不证明我们国家的强大,这也是我们可以在世界舞台发声的最强大的自信与底气。作文要求部分“作为一名正在成长的新时代的青年”提示身份;“对于自身的成长”明确内容,“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想象?或者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引导立意。作文很有现实针对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如何让自己成长的脚步跟上祖国发展的脚步,如何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这些都是作文中需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根据要求本文可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立意:写作记叙文,可抚今追昔,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写作议论文,可讨论自身成长、使命、成才与祖国发展强大的密切关联。 1、青年要与祖国共成长 2、新时代的中国自信 3、青年当做新时代奋斗者 4、在新时代践行青春诺言 可用素材:1、日前,第二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揭晓。在28名奖章获得者当中,来自安徽砀山的“励志女孩”李娟引来人们关注。体重仅有25公斤、全身只有脖子以上部位能够有限活动的她,硬是咬着触控笔,在手机上一字一字地输入,在过去一年通过电商销售水果超过40万斤,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前进的勇气。”“励志女孩”所传递出的,正是新时代奋斗者的青春风采。 2、生逢其时,而又重任在肩,这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忆往昔峥嵘岁月,毛泽东17岁以诗明志,25岁成立党组织,28岁出席党的一大;邓小平18岁就投身革命事业,25岁开始领导革命运动;习近平15岁到延安插队,29岁去河北正定工作……这些青春故事,无一不是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以胸怀理想、不懈奋斗为使命,在历史上镌刻下不可磨灭的青春印记。 3、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如果说,百年前的近代图景,激发了彼时青年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那么现如今的时代光景,同样激励当代青年为民族复兴接力奋斗。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节点上,当代青年更加义不容辞。和改革发展的中国同向而行,与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相伴成长。这既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在时与势的磅礴伟力中,孕育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价值理念。可见,无论是革命烽火中的烂漫青春,还是复兴气象里的年轻活力,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都是中国青年始终不渝的时代风采。 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遇到高低不平的路障,陷入左顾右盼的迷思,难免有人会心生动摇、停步不前。比如,有人罔顾历史,抹黑英雄先烈;有人一身戾气,与和谐的环境格格不入;有人急功近利,用出格的行为博眼球……要知道,丧失理想志向,再激荡的河流也会枯竭;没有奋斗拼搏,再澎湃的航程也终将搁浅。历史和现实表明,青春激情需要志向才能点燃,青春理想需要奋斗才能实现。循着理想的晨星,凭着拼搏的勇气,我们才能走出一人一事的得失,在时代跳动的脉搏中实现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就能在人生最明媚的季节,不负韶华,不辱使命。 5、自信二字,对于中国,始终满载着一股别样的情愫。历史长河滚滚而逝,自信,又似乎有了新的意蕴…… 现如今,国家实力的强盛与否着实影响着其地位与影响力。前些时日,一名大使的落寞神态被相机捕捉引发热议,原因是该国正处战时,却因实力薄弱被枉以率先引战的罪名,在同情与怜悯的同时,更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实力与自信真的成正比吗? 着眼过去,曾被称为“沉睡着的雄狮”的中国,似乎给了我们答案。我们曾憎恶的、腐朽无能的清政府,终日将自己禁锢于囚笼之中,一味的妥协退让,用软弱和服从面对侵略者,这样的国度又谈何实力?更谈何自信呢? 再观今日,当新中国的日子愈发繁荣,经济的腾飞,科技的进步,中国人终于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来捍卫我们的国土,捍卫我们的尊严,我们无需像从前一样,对待那样无耻侵略之徒低声下气,我们有了自己的声音,能够呐喊出属于我们中国的声音!曾经的无能衰败之景,永远遗留在了历史史料之中,抬眼向前,我们有望不尽的光明,我们有走不完的大道!这便是实力,这便是自信! 6、梁启超曾言:“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我想你一定记得,我们派遣的维和部队,我们积极参与国际救援,我们建设的“一带一路”经济走廊,我们面对他国挑衅,厉声回应…… 何为自信?这便是自信——积极肩负起己之责任;携手各方合作发展;面临质疑坚决回应。用博大的责任感、团结之心、过人的气度与怒斥坚决,立国之形象,树国之自信,扬国之威严。 新时代,中国将拾起笔墨,以满卷的自信之气挥毫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中国,必定成为“自信”的见证者与发言人! 7、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长才干、提升本领、锻炼能力,敢于担当、勇于创造、善于作为,更要把品德修为摆在为人处事的第一位,不断修身立德,筑牢事业根基。 参考结构: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第一部分,开篇点题,亮明观点。先引名言,指出培养人才好比植树、种庄稼。然后引习主席的话强调对青年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最后强调青年发展关系国家民族未来并提出观点:只有锻铸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才能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第二部分,分成三个层次,具体论述怎样才能成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第一层,论述第一个分论点: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要厚植其根。针对青年成长特点,指出要厚植观念、品行之根,才能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人生。 第二层,论述第二个分论点: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要强壮其枝。针对时代特点,指出当代青年要强壮能力、创新的枝干,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做出贡献。 第三层,论述第三个分论点: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要繁茂其叶。针对人生占位问题,指出当代青年要繁茂修养、胸怀的枝叶,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升华中心。再一次强调青年在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发出号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需要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放飞梦想,书写人生华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