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防疫期间网上测试(二)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防疫期间网上测试(二)语文试题

贵州省铜仁一中高三年级防疫期间 ‎“停课不停学”网上测试(二)‎ 语文试题 ‎(‎2020年2月22日 9:00-11:3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药食同源”是保健养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淮南子》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药物的出现,基于人类有意识的觅药行为,这一过程确实与觅食有关。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于是将这种“叶大根黄”的植物列入有毒有害品的清单,成为传说中所遭遇的“七十毒”之一。直到有一天,部落中的某人,因饮食积聚而备受煎熬,神农忽然想起这株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植物,找来给病者服下,各种不舒服霍然而愈。人类治疗史上第一个药物就此产生,“聚毒药以供医事”,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食物治病很早就有,《周礼》疾医“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据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相关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因此,平时用于填饱肚子吃的粳米,就是食物;但补养脾胃时食用的粳米,成了药物。‎ 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典型的例子有二。《金匮要略》有当归生姜羊肉汤,治寒疝、腹中痛、里急:“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这里除了当归,其他都是食物。《后汉书•华佗传》记载道:华佗曾在路上见到有咽喉阻塞的人,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人用车载着欲前往就医,华佗听到了呻吟声,看了一番,对家人说,刚才路旁有家卖面食的,你到那去取他家的蒜泥萍醋(一种用浮萍制作的很酸的醋),喝它三升,病就好了。病人喝了,果真吐出了一条虫来,病也痊愈了。对此,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录》中说:“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主对矣。”所以,米谷果菜、虫兽禽鸟,诸多可食之品,也堂而皇之地载入《本草经》。‎ 食物疗饥,药物治病,乃是常识;若是颠倒过来,以药丸充饥,用食物治病,则成为笑谈。有人说芹菜所含的芹菜素或许有助于控制血压,于是让高血压病人常吃芹菜,这样的建议算不得离谱;可因此让病人停止正规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专门靠芹菜来降低血压,就荒谬而有害了。‎ 何以如此呢?药与食同源而异途,食物是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相对于药物而言,食物对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的干预极小,长期乃至终身食用,一般不会给机体造成严重伤害;也正因为此,食物不足以改变因疾病而异常的生理生化过程,故不可能取代药物。‎ 即使站在传统医学的立场,过度强调食物疗疾,也很难做到逻辑自洽。孙思邈在《千金食治》的序论中明确承认药与食为两途,即所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并指出,只是缘于药性猛烈,所以建议医生治病,先“以食治之”,若“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并没有以食疗代药疗的意思。‎ ‎1.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原文所论“药食同源”的一项是(    )(3分)‎ A.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黄帝内经》‎ B.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战国扁鹊 C.凡草可食者,通名为蔬;蔬,从草从疏,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古籍 D.大蒜上场,药店关张;萝卜缨子不要钱,止泻止痢赛黄莲。——民间谚语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药食同源”最初是指人类早期食品和药物都是通过采集植物或捕猎动物来获得的。这一过程中,人们需要不同程度地付出体力和智慧。‎ B.农耕时代以前,人们在觅捕食物过程中,开始对百草水泉中的有毒有害物加于区分,药物的出现,正是基于这个有意识的行为。‎ C.人类治疗史上的第一个药物,就是神农氏在寻觅食物时发现的能够“荡涤肠胃,推陈出新”治疗腹痛腹泻的植物——大黄。‎ D.传统医学认为,不可过度强调食物治疗,药食同源而异途,就像芹菜可以帮助控制血压,但不能改变身体因高血压而异化的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礼》中记载,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见,在农耕时代,疾病就认识到“五谷”既是食物,又是药物。‎ B.《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牛肉汤和华佗的蒜泥萍醋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前者用了当归应属药疗,后者才是纯粹的食物疗法。‎ C.《本草经》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记录“米谷果菜、虫兽禽鸟”等天地间可食之品,正是因为作者对“药食同源”理念的认同。‎ D.《千金食治》中明确指出“安身”与“救疾”应是食药两途,建议医生在治病过程中,先食后药,但不能以食疗代替药物治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向长期致力于传承弘扬甲骨文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习近平强调,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培养了一批跨学科人才,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希望广大研究人员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甲骨文也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11月2日版,有删改)‎ 材料二:‎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莫高窟,深入敦煌研究院,实地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他指出,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 ‎“这是对文化自信中‘自我’与‘他者’辩证关系的深刻阐释——文化自信不仅要有坚守、有特色、有传承,还要能包容、会借鉴、善吸收。”‎ 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省工艺美院院长潘鲁生告诉记者,敦煌是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宝库,是人类文明的基因库,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作为人类文化的圣殿,它不仅承载了中国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体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震撼力,也是东西方文化在河西走廊交融汇通的历史见证。‎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5日版,有删改)‎ 材料三:‎ 从节目模式输入到节目模式输出,我国广播电视走过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的道路,实现了从节目模式消费方成为创新节目提供者的华丽转身。‎ ‎2016年以来,广电总局先后评选表彰了90档创新创优节目,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评选表彰的节目中,《中国诗词大会》《传承者》《国学小名士》《中华文化探源》等文化类节目占据重要席位,增强文化自信成为了节目创作的风向标。‎ ‎2003年以来,中国连续16年在戛纳电视节设立联合展台,400多名中方代表参与,50余家中国影视机构参展。中国17档节目模式成功输出海外,带来的深刻启发是,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8日版,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中甲骨文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多部门多学科几年来协同开展甲骨文的研究和应用,使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 B.甲骨文已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它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C.甲骨文跨越时空,凝结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基因,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 D.应加大对甲骨学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不断彰显甲骨文的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骨文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又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明记忆,它的重大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B.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广播电视完成了节目模式输入到输出的转变,近些年的节目模式已领先世界。‎ C.敦煌莫高窟,承载了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体现了艺术震撼力,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汇通。‎ D.《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受到了广电总局的表彰,增强文化自信成了节目创作的风向标。‎ ‎6.我们该如何增强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最后的救赎 王小东 今日要闻:“公元3018年3月18日,由于太阳能量持续衰减,地球将进一步变冷;科技界将年度科学突破奖授予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团队,该团队证实了平行宇宙的存在……” ‎ ‎ 丁烈盯着新闻显示墙的眼睛猛然跳动了一下,当他听到“平行宇宙”时,脸色立即凝重起来。他用手捋了捋满脸的络腮胡须,陷入沉思。‎ 隔离室里依旧阴冷,和二十五年前一样。二十五年前的丁烈只有十岁。‎ 丁烈所处的这个时代正被某种“确定性”所掌控,凡事都遵循“数字分解定律”,即万物皆可用数字进行量化处理。举个例子:你喜欢吃糖吗?那便是一种编号为01010011……的信息体验。人们只需要在冰冷的触摸屏上输入一串同样冰冷的数字,再将感觉连接器与身体连接,便可享受一种甜度可调的甜蜜。在这个万物可量化为感官输入的世界里,你并不需要一颗真正的糖!更为可怕的是,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似乎更像是一部运行精密的机器,情感都量化为一串串字符,人们已经基本丧失了自身的情感输出功能。‎ 丁烈却同其他人不同。父亲从丁烈懂事开始,便不允许他使用情感连接器。父子俩一直保持着犹如一千年前,原始人般的情感体验,父亲将之称为“情感反刍”。‎ 丁烈很怀念那个时候,每次进行“情感反刍”的时候,父亲都会用充满慈爱的声音说:“小子,让我们开始吧!”‎ 人在如今的世界里被划分为两类:守卫者和背叛者。守卫者坚定执行不与外部宇宙联系的准则,目的是保卫地球居住者的权益。背叛者则反其道行之,千方百计与外部宇宙联络,据说也是为了保护地球居住者权益。当年只有十岁的丁烈被划分到了背叛者行列,从贴上背叛者标签的那一刻起,他便再没有机会离开隔离室了。这一切皆因他的父亲丁向东。可是,父亲深邃而又坚定的眼神一直深驻在他心底,他知道,父亲绝对不是所谓的背叛者,相反,父亲一定是一个担负着重大使命的“先行者”。因此,在他看来,隔离室并不那么冰冷,远离数字割裂的世界,他才感觉自己是活着的。‎ 国家天文台射电望远镜中心,外太空信号湮灭装置接收到的一串陌生数字,让天体物理组总工程师王建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愤怒。‎ 经过拥有超级计算能力的“银河号”计算机破译,陌生数字信息的内容为:“平行宇宙存在,太阳温度下降导致的地球能源危机,解决途径只能是在另一维度的A级宇宙中找到一个正在发育的类太阳系,然后通过特定的能量通道实现人类整体迁移。”‎ 很快,信号湮灭装置又收到第二份数字信息:特定能量通道开启的关键是,要在地球上找到一种与A级宇宙契合的纯粹连续能量波动,实现互通。请找到一个叫丁烈的人!‎ 王建达很困惑,与A级宇宙契合的连续能量波动?这个世界所有的能量状态都是数字化且不连续的,怎么会有连续的能量波动?一定是丁烈这个叛逆者在搞鬼!‎ 最后的数字信息只有短短几个字:“小子,让我们开始吧!”‎ 二十五年来,丁烈第一次走出隔离室,外面的天气尤其寒冷,丁烈不由得竖起衣领来御寒。‎ 王建达手里正拿着一份背叛者档案:丁向东,男,国家宇航中心资深飞行员,公元2993年,驾驶“探索号”宇宙飞船逃离地球,留下的最后信息是:我要为人类寻找一个新的家园!‎ 国家天文台主控大厅中心一片死寂,按目前情况预计,地球的温度将在三年后降至极值。那时,等待人类的结局只有一个——毁灭!由于平行宇宙存在,信息发送者肯定来自平行宇宙的另一级。如果按信息中心的方式进行人类迁移,那今天参与决策的人将毫无疑问成为背叛者。‎ 经历挣扎,最终选择进行平行宇宙间的跃迁!‎ 一切都按照既定程序运行,主控大厅的电子屏幕上,出现了两个巨大的能量环,两级宇宙间真正意义上的连通终于开始了!‎ 一切很顺利。到了最为关键的能量通道开启环节!丁烈深邃的眼窝露出温和的光芒。搭接在丁烈头部的示波器有节律地抖动起来,丁烈站在能量发生器的电子显示屏前,脑海里出现了刚才王建达传送给他的信息内容:“小子,让我们开始吧!”  他不由得会心一笑。‎ 他强烈地感受到了遥远的宇宙深处父亲的存在,随后,示波器同步信号发生器发出了一串美妙的连续波信号!脑电波!是脑电波!A级宇宙另一端竟然也有和丁烈发出的脑电波完全契合的纯粹连续能量波动!‎ 原来,人类自发的情感波动,才是开启平行宇宙间能量通道的钥匙!‎ 到达A级宇宙的人类,眼前出现的景象正如千年前地球上曾出现的情景:草是青绿色的,天是蔚蓝的,人们的笑脸是真切的。‎ 是的,人类最终抛弃了一个冷冰冰的数字世界,在最后关头完成了自我救赎。‎ 丁向东慈爱地望向丁烈,依然用他那充满磁性的嗓音说:“小子,让我们开始吧!”‎ 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 ‎(选自《天池》2019年第5期,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两则新闻开头,前一则为故事设置一个末日来临的背景,渲染紧张氛围,引起读者兴趣;后一则又为危机解决埋下伏笔,可谓匠心独运。‎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丁烈“脸色立即凝重起来”“用手捋了捋满脸的络腮胡须”,就表现出了他听到“平行宇宙”时内心的变化。‎ C.小说用插叙的方式描绘了当时的数字世界,例如体验甜味并不需要吃糖,只需输入代码再让身体和连接器连接,这带给读者一种神奇的感受。‎ D.小说中前面的父子间“情感反刍”的情节,与后面人类的情感波动开启能量通道拯救了全人类的情节在结构上前后照应,显示出章法的严密。‎ ‎8.小说对丁向东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鲜明,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他的形象的。(6分)‎ ‎9.作家哲夫认为:“科幻小说不仅是幻想,也不仅是人类对于征服自然的想象,更需要对科学本身的反思,对人类发展的反思。”请结合文本,从“反思”的角度探究小说的主题。(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宋史•刘温叟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B.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C.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D.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开头说刘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中的“楷书”和“隶书”。‎ B.第二段说“一日晚归由阙前”,“ 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也常用来借指“朝廷”,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C.文末说“炳、烨并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本文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宋史》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刘温叟性情方正,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不久恢复了旧官。‎ 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 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物补充,刘温叟对中丞不满,因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朝廷免除其子待选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5分)‎ ‎(2)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4~15题。‎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①‎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②,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③,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④、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茂嘉:辛弃疾族弟,时因事贬官。词人闲居瓢泉之作。②鹈鴂:指伯劳。《离骚补注》说:“鹈鴂、杜鹃实两种”。③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④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14.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以啼鸟只解春归之恨来正面衬托人间恨事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铺垫。‎ C.词中大量引述历史故事,用简练的语言铺叙了古代的人间种种离情别恨。‎ D.结尾点题,从上文中凌空驰骋的眼前景的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 ‎15.请从情感内涵方面比较分析“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与《荆轲刺秦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句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中“ , ”两句,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期待。‎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赋宫室建筑的走势形状和结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提到,楚怀王糊涂荒唐,致使“ ”;而自己又遭嫉妒,被小人“ ”,不受重用,难以施展抱负。‎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青年来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 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 )‎ 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让青年如何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 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 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就 了,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 有人曾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 ,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就是 塞满 跃然纸上 咄咄逼人 B. 就是 堆满 不言而喻 飞扬跋扈 C. 而是 堆满 跃然纸上 飞扬跋扈 D. 而是 塞满 不言而喻 咄咄逼人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空气置于适合的青年鼻尖。 ‎ B.而大学,就是要将空气置于适合的青年鼻尖。人也是如此。‎ C.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 D.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人也是如此。‎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 B.让青年如何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 C.大学的要义,就是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来思考。‎ D.大学的要义,就是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来思考。‎ ‎20.某中学文学社拟邀请本校毕业的著名科幻作家回校做讲座。下面是学校文学社社长赵勇同学和作家联系时对话的部分内容,请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使对话上下准确、连贯、得体。(6分)‎ 赵勇:① !‎ 作家:我也要感谢你们让我有机会回到母校。‎ 赵勇:② 。‎ 作家:谢谢你们对我的作品的认可和支持。我这次去也会带我的一些新作送给同学们。‎ 赵勇:③ ?‎ 作家:这个主题定得很好。科幻作品虽然很强调想象力,但科学思想一定是它的基础。有了科学,然后才是幻想。‎ ‎21.根据语言环境,按照要求修改并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5分)‎ 书面材料:李吉林,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共党员。系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巨擘,尤以情境教育见长。从教六十余载,李吉林先后出版《情境教育的诗篇》《为儿童的学习》及《情境教育三部曲》(该书被世界著名出版公司斯普林格购买英文版权)。‎ 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不得缺漏、篡改原文信息。‎ 语境转述:王老师最近很推崇情境教育,他向好朋友李老师介绍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眼下,很多有正式工作的人,也都开辟着自己的“副业”:‎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人,却频频在微信里卖东西;公务员写书法卖作品;导游干起了代购;工程师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传递着自己独特的嗓音……跨界,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对此,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有正式工作就要认真工作,如此耗费主业精力甚至是在其位不谋其职,是不负责的表现;也有人说,能够在有限且休闲的时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这无可非议;还有人说,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盈利的生活,本无可厚非……‎ 以上事件,你怎样看?“路边社”正在征集市民的看法,请以普通市民的身份,给编辑部写一封信,来阐述自己对于该事件的看法。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贵州省铜仁一中高三年级防疫期间 ‎“停课不停学”网上测试(二)‎ 语文试题答案 ‎1.B。原文的论点“药食同源”重点强调“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而B中“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把食物和药分开。‎ ‎2.C。“治疗腹痛腹泻”有误,原文“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直到有一天,部落中的某人,因饮食积聚而备受煎熬,神农忽然想起这株能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植物,找来给病者服下,各种不舒服霍然而愈”,可见大黄治的是“饮食积聚”。‎ ‎3.B。“因为前者用了当归应属药疗,后者才是纯粹的食物疗法”说法错误,作者用这两个例子“说明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 ‎ ‎4.A。A项,“几年来协同开展甲骨文的研究和应用”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是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而不是“几年”就完成了的。‎ ‎5.B。B项,“已领先世界”错,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中国电视节目模式成功输出海外,但暂时没有领先世界。‎ ‎6.①应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 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为中华文化注入新时代的内涵。③应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本题要求概括“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材料中关键句有:“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自信不仅要有坚守、有特色、有传承,还要能包容、会借鉴、善吸收”“我国广播电视走过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的道路,实现了从节目模式消费方成为创新节目提供者的华丽转身”。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7.C(这不是“插叙”,而是举当时一个例子。)‎ ‎8.①语言描写。小说多次出现丁向东充满慈爱的声音:“小子,让我们开始吧!”,他亲昵地称呼儿子为“小子”,表现丁向东对儿子深沉的爱的形象。‎ ‎②侧面衬托。小说表现丁烈对父亲的思念,对父亲事业的理解,对父亲人品的信任,这些都从侧面衬托了丁向东忠于人类、思想具有前瞻性的形象。‎ ‎③对比。小说将为拯救人类而“叛逃”的丁向东与保守封闭的“守护者”王建达形成鲜明的对比,侧面表现出了丁向东勇于担责、敢创新的形象 ‎(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6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9.①反思科技本身。人类过度依赖科技,丧失了基本的情感输出能力,终日生活在一个自已制造的冰冷的数字世界,而太阳能衰减带来地球急剧变冷,使人类将面临被冻死的结局。‎ ‎②反思人类情感。丁向东一直对儿子进行“情感反刍”;将人类从绝境中救出靠的也是古老的情感,人类的新家园是个有蓝天绿草的真实世界,人与人之问应具有真实的情感。‎ ‎③反思人类发展。守卫者坚决不与外部宇宙联系,并禁锢背叛者;背叛者冲破禁锢找寻人类新家园,完成救赎;人类要拥有美好未来必须要探索外部世界,不能保守,自我封闭。‎ ‎(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6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10.B 分析结构层次,弄清人物关系,抓标志性词语,如“言”;显然,“请对”与“具言”非同一人的内容,因此可以排除答案C D,“人主非时”句子不完整,语意不清,而“近侍咸望恩宥”和“辇下诸军亦希赏给”构成并列关系,因此答案是B。‎ ‎11.D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而钦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记》为范本的纪传体史书,因此,《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至于《资治通鉴》算不算正史,说法不一。‎ ‎12.C “刘温叟对中丞不满,因而不取用”错误。因原文是“恶其名不取”,就是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 ‎13.(1)我呼喝开路走过皇宫的原因,是想向众人暗示陛下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 ‎(“所以”,“......的原因”;“导”,“开路”;“过”,“走过”。)‎ ‎(2)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刘炤)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能有比得上他(刘温叟)的了。(“愀然”,“难过、变了脸色”;“语”,动词,“说”;“比”,“比得上”。)‎ 参考译文:‎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为人厚重方正。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书法。显德初年,升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皇帝发怒,废除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那些被罢免的人相继考中。‎ 宋朝初期,改任刑部侍郎。建隆九年,任御史中丞。遭母丧,退居西洛,不久恢复本官。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铨。一天晚上回家从宫前走过,太祖正与中黄门数人偶然登明德门西楼,温叟前面骑马的侍从偷偷地知道了,告诉他。温叟下令像平常过皇宫那样传呼。第二天朝见时,温叟详细地说;“人主在不该登楼时登楼,则近臣都希望得到恩赐和宽恕,护卫诸军也希望得到赏赐。我之所以呼喝开路走过皇宫的原因,是想向众人暗示陛下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太祖认为他做的对。御史府旧例,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就以罚款补充。温叟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任台丞十二年,多次求人自代。太祖难找合适人选,不允许。开宝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贫穷,赏赐给他器币,几个月后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太宗在任晋王时,听说他清正耿直,派人送给他钱五百千,温叟接受下来,存放在厅西舍房中,命令府吏封署后离去。第二年重午节,太宗又派人送去角黍、执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钱的人。看见西舍封记还在,回来后告诉太宗。太宗说:“我的钱他尚且不用,何况是他人的钱?从前接受下来,是不想拒绝我;现在过了一年还不启封,他的清节越是明显。”命令官吏把所送物品载回。这年秋天,太宗在后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谈论当世有名的清节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叹赏。‎ 雍熙初年,他的儿子炤被罢免徐州观察推官待选,因为家贫到朝廷请求注官。等到皇帝诏见时,太宗问他是谁的儿子。回答是温叟。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这样的了。于是问他:“炤应得任什么官?”宰相说:“免除待选作为厚恩。”太宗说:“他的父亲有清廉的节操,录用他的儿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能够表示劝勉。”提升炤为太子右赞善大夫。温叟的另两个儿子刘炳、刘烨都考中进士。‎ ‎14.D (“上文中凌空驰骋”的是“想象,不是“眼前景的描写”。)‎ ‎15.同:情感基调相同:沉重悲壮、慷慨激昂。(2分)‎ 异:《别》诗借易水送别表达自己与族弟茂嘉分别时内心的沉痛与不舍;(1分)对族弟因事贬官的同情与悲慨以及借荆轲刺秦的失败抒发自身壮志难酬的愤慨。(1分)‎ ‎《荆》抒发荆轲因太子丹的“迟之”便“辞决”的愤慨,准备离开祖国前往刺杀秦王,为国献身的一去不复返的决心。(2分)‎ 诗歌理解:‎ 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 16. ‎(1)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梦乘舟梦日边 ‎(2)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3)终不察夫民心 谣诼谓余以善淫 ‎17.D(“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不是……就是”是选择关系,此处应选并列关系,排除A、B两项。堆满,侧重堆积。塞满,是布满、填满,此处选“塞满”更合语境。跃然纸上,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合乎语境。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此处形容权力恰当。飞扬跋扈,多形容骄横放纵,目中无人,侧重举止放荡高傲)‎ ‎18.C(“人也是如此”与前面的“树”衔接最恰当,排除B、D项。依据前文,“适合的”应修饰限定“空气”,排除A项,答案为C)‎ ‎19.A(“或”指其中之一,“和”是两者都包括,根据句意,此处指社会科学家、人文学者两者其中之一,用“或”,排除B、C项。D项成分残缺,应为“用…的方式”,需在“学者后加“的方式”。A项“如何”一词放前,起强调作用,并引起对做法的思考,符合语境)‎ ‎20.①学长,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邀请。(1分)‎ ②我们文学社的同学们都十分喜爱您的作品。(2分)‎ ③谢谢学长赠书,我们一定会认真阅读的。这次讲座我们确定的主题是“科幻的基础是科学”,您觉得怎么样?(2分)‎ ‎21.考查在不同语境中语体色彩的转换。(E)‎ 李吉林,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共党员。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的大师,在情境教育方面尤有专长。从教六十多年以来,先后出版《情境教育的诗篇》《为儿童的学习》及《情境教育三部曲》等多部情境教育专著,其中《情境教育三部曲》被世界著名出版公司斯普林格购买英文版权。‎ ‎“系”改为“是”;“巨擘”改为“大师或者专家”;“尤以……见长”改为“在……方面尤有专长”一类句子;“从教六十余载”改为“教书六十多年来”;括号中的内容必须转换到句中表述。(每点1分)‎ ‎22.探究写作 ‎1.时评问题——‎ 对当下有正式工作的人开辟自己的“副业”的评价(而非感悟)‎ ‎2.任务驱动——‎ 主要是文体驱动即书信体作文写作。‎ 书信写作对象——“路边社”编辑部(主编、编辑人员)‎ 考场书信写作的基本格式——‎ 题目(含主副标题)‎ 称谓语 问候语 正文 祝颂语(结尾语)‎ 署名、时间 ‎ 说明立意 一、赞同的理由(立意)——‎ ‎1.生命本就多姿多彩,追求的多样化有助于展现丰富多彩的人生;‎ ‎2.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开创的“副业”既能有一定的物质收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又可以放松神经,提高生活质量;‎ ‎3.创新的生活方式体现创新的理念,于社会发展而言,有益无害;‎ 二、反对的理由(立意)——‎ ‎1.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一心不可多用,否则正业必然受其影响;‎ ‎2.现在很多的所谓的“副业”,其实并不算健康、有序,刻意地放松自我甚至向“钱”看,对于社会风气的影响是恶劣的;‎ ‎3.人人不关心正业,那社会发展必然受其影响,社会秩序终将混乱;‎ 三、辩证的理由(立意)——‎ 一切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副业”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不能一味地加以否定;把握从事“副业”的度而不过分,才能既保证主业的开展,又能让副业有效地调剂生活。‎ 说明:副业不等于不起眼的职业,而是人为地分成了主次,可能你的主业是环卫工人,但副业是书法家,所以,哪一个不起眼?而职业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写作时要注意合理的阐述。‎ 例文1‎ 赞同——‎ 我的背后也是我 路边社编辑部的审稿同志:‎ 辛苦了!‎ 有幸将自己的想法呈递于贵社,做以交流,实乃幸事。作为有着某种“正式”职业的我,不知道此时做的这件“副业”——投稿,是否也会引来阵阵不满,我只知道,眼下确实有很多像我这样的“有业”市民干起了各式各样的“副业”。‎ ‎“副业”十分奇妙,它将公务员与文艺青年紧密结合;把工程师与主播联系起来,一对又一对……平常看似毫无关联的角色融为一体,拉近了行业之间的联系,就连我这样的“科研发烧友”都可以与你们谈“同”道“志”啦!‎ 但联系起来之后,又有种匪夷所思的感觉,我们或多或少都发现:这个表面冷静的人竟会有这样狂野的内心,那个外表粗糙的人也会有那样缜密的分析,而这些,既不可思议,又无可厚非。‎ 在民主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拥有自由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我们这样的外人无权干涉,更无法阻止。只是我们会感到惊诧:为什么他们与我们表面上看到的、听到的竟如此不同?“副业”的存在是为了进一步盈利、亦或者是?‎ 亦或者只是为了内心的安定?就我自己深切而感,就算是行为最自由的社会,也会有最不自由的舆论在控制着我们,有太多条条框框规划着我们,不接受规划就无法继续前进,很多人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获得了事业成功的同时也迷失了最初的自我。‎ 生活中的不如意十有八九,表面光鲜的背后其实蕴含着更大的痛苦。背后的阴暗需要释放,心中的压力需要排解,而“副业”此时便提供给我们剩下的一二。‎ 也许,那背后的我才是真正的我。有人说,有正式工作就要认真工作,因为你的工作肯定很适合你,但我想说,我们又是为了什么而工作?为了谁而工作?当内心的合理请求被外部压力所控制时,我们竟连自己最小的欲望亦或是兴趣都满足不了,您说可悲不?而且我们一直在工作啊,我们在主业上花费的精力还少么?那么,工作之余呢?把休闲的时光勇敢拿出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坚定走好自己的路,这真的有错么?‎ 所以,我的背后也是我啊!我又怎么能因为背后的我不光鲜而摒弃他呢?我已不是全然的自己,又为什么不迷途知返,找到本真的自我,而非要所谓大道直行呢?‎ 我不知道“副业”可以非议的是什么。‎ 我更不理解可以指责的到底有什么。‎ 既然全然不知,我也无法武断,只是觉得:新生事物,挺好的!‎ 以上一点拙见,望指正。‎ 顺颂 编安 某普通市民 ‎ ‎2020年2月22日 例文2‎ 反对——‎ 逐火之蛾,其行不妥 尊敬的路边社主编:‎ 见字如面!‎ 十分荣幸您能阅读此篇拙作,谨以此信,略述己意。[来^源:#中教%*网&]‎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巨大连锁反应面前,普通群众的消费需求也随之膨胀。“副业”在这种独特的历史环境中似乎又迸发出新的活力,这自然会有大量的人同声相应。‎ 我们了解了电子微商,我们可以让导游搞代购,我们能够买到公职人员的“书画大作”,我们也见识了被各行各业所“耽误”了的“歌手”……‎ 这是新时代的新机遇,即便鱼龙混杂。‎ 这是新时代的新泥沼,尽管沙中藏金。‎ 在这样一片有待开垦的土壤中,我看见拓荒者们盲目地用手掌挖掘着石砾,他们敏感多变,他们偏执暴力,他们的指甲间夹杂着泥土和鲜血,用殷红的目光紧盯着发现宝藏的人,最后盯向我。我心中惊悸,这分明就是21世纪由中国辐射到整个亚洲的“淘金热”。‎ 腰缠万贯的阴谋家心满意足地凝望着这群鸟合之众,智者则会带着几位幸运的愚人走向工具店继续开展工作,然后获得了大量财富后,扬长而去,留下大部分的人曝尸荒野……‎ 本末倒置的人太多了,他们把不计其数的时间与精力注入到这种也许到最后还只是一场空的“副业”之中,并为此乐而不倦,甚至强词夺理道:“我要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了理想与远方。”而现实,这群人渴望被羡慕,极度渴求物质财富,他们玩粗俗,搞猎奇,他们把民族的价值观不断贬低、扭曲并践踏,哗众取宠,以满足他们自己不堪一击的虚荣心。‎ 人有七情六欲,逐名追利本无可厚非;爱慕虚荣,也情有可原。可恨的是,他们颠倒黑白!他们好逸恶劳!他们带偏社会风气!我希望看到的是,有人在某个城隅与我分享好恶,欢声笑语。我们可以坐在小舟上观大鹏,我们可以站在观星楼上谈论后羿射下的太阳是不是出自马良之笔。但这可不是属于没有准备之人的游戏,滥竽充数可谓是无稽之谈!‎ ‎“副业”在此时产生一定会有其相应的价值和原因,这是大势所趋,只是眼下中国社会的发展程度还不足以完全良好地运转它,也许因聚而成众而理性丧失,群众性跟风四起;也许会人性泯灭,血可漂橹。但如果我们可以不闻窗外之事,拒绝与其同流合污,做好分内之事,这些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中国社会孕育的“副业”也将消失在萌芽状态。‎ 在这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大爆炸的时代,无智,无能,无心者如果还在自我陶醉,只会自取灭亡。‎ 所以,立足本职而不能集中精力者,当如逐火之蛾,其行当为我辈所不齿。‎ 一位普通市民 ‎ ‎2020年2月22日 例文3‎ 辩证——‎ 忙里偷闲,可圈可点 尊敬的路边社主编:‎ 您好!‎ 如今,一些有正式工作的人正在开辟副业——公务员卖书法作品,导游干起了代购,工程师现场“抖音”……“跨界”之风,悄然兴起。‎ 对此,持批判观点者有之;认为其追求盈利而无可厚非者,亦有之。但在我看来,忙里偷得一点闲睱,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岂不妙哉?‎ 今天的社会迅速发展,你可能总会觉得,身边充斥着浮躁,忙碌,不堪。学生忙于学业,整日苦心、埋头于书本;“打工族”忙于疲惫地工作,每日“家——公司”,两点一线。正因如此,不甘于奔波忙碌的人们引领了一种新的时尚——跨界。他们可能只是在茶余饭后唱一首歌,把它发到平台上,尽显自己出众的才华;也可能是在工作之余写一幅书法作品,卖出去再赚些外快。这一过程里,并没有占去大把时间,却可以陶冶心灵,或小赚一笔,难怪人们会逐渐走上“跨界”之路。‎ ‎“跨界”,在放松的同时也充实了生活。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工作的生活不叫生活。有人说,生活应该是五彩缤纷的。的确,枯燥的工作不该将其全部占去。而我认为,“跨界”是向其中注入靓丽色彩最实际的办法。很少有人会像陶潜先生那样,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做官不随心,便毅然辞官,走入归隐之路。然而,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在忙碌之余追求所爱,为无味的生活注入一丝活力亦足以乐矣。‎ 诚然,那些对“跨界”持否定态度的言论也绝非空穴来风。网络兴起,其虚拟性为有心之人提供了很多投机取巧的机会,这使很多人沉迷于其中,越陷越深,不务正业,虚度光阴。如此耗费主业精力,实为在其位而不谋其职。但,我所强调的“偷闲”,就是万不可误正事,之所谓“跨界”,正是因精力有余,追求另一种爱好。倘若只顾追求所爱而抛下了责任,便称不上可圈可点。生命是有限的,一心想要无尽的东西,也只会身心俱疲。‎ ‎“跨界”之风,虽有弊端,但稍加努力,便可避免,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调剂快节奏的工作,充实原本枯燥无味的生活,让人们更积极地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跨界”,在忙碌中寻来一丝闲暇,用以安放奔波忙碌的心灵;于浮躁中觅得一方安宁,来慰藉自己满身的疲惫。这样的“跨界”,值得一试。‎ 今日之言,只为抛砖引玉,望不吝赐教!‎ 市民:恬谈人生 ‎ ‎2020年2月22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