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小说阅读课时达标31小说的主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课时达标(三十一) 小说的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无期徒刑 [意] 迪诺·布扎蒂 在城郊这专门关押无期徒刑犯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性、实则极为残忍的规定。我们每一个 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向全体市民发表半个小时演说的机会。犯人由牢里被带到典狱长 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所在大楼的露台上,前方是供听众聚集的三圣广场。若演讲结束听众鼓掌,演讲者就重获 自由。 为了了解情况,可供参考的就是那些已做过演说、但未获青睐的前人的经验谈,至少也要探听一下他们 采用了什么方法。但这些被“筛掉”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 最棘手的却是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我们固然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外面那些自由的男男女女,也不是省 油的灯。一宣布有犯人要上露台讲话,他们就蜂拥而至,不是因为有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 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万头攒动中不仅有低下阶层,还有卫道人士、公务人员、专业人士、劳 工携家带眷一起来,他们是来看热闹的。当我们中的某个倒霉鬼出现在露台上时,等着他的——可想而知— —不是尊敬和令人胆怯的静默,而是口哨、脏话齐飞,外加阵阵哄笑。虽然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这 个考验,但只是传说。确定的是,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 有一天,轮到我上场了。他们打开牢房铁门,带我穿过整个监狱,进入一间庄严的大厅,然后站上露台。 我身后的门被锁上,我一个人面对黑压压的人群。 我连眼睛都张不开,光太强了。台下发出长长的嘘声,骂声四起。我憔悴的脸,惊慌的表情,逗得大家 乐不可支。“喔,绅士出场了!你说话啊,无辜的受害者!你家有老母在等你,对不对?你想你的小孩了,对 吧?” 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心里已盘算好了,它说不定是惟一能救我脱困的妙计。我无动于衷,无 所谓,既不要求他们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 很快我就欣慰地发现,我的举动让他们不知所措。显然在我之前站在露台上的牢友都用了另一套策略, 或许大吼大叫,或许用软话请求下面安静,结果都不讨好。 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嘈杂声渐渐平缓下来,偶尔还冒出一两下嘘声,然后一片静默。 不动。我鼓起全部的勇气,不出声。 最后,一个声音说:“你说话啊!你说,我们听。” 我孤注一掷。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我为什么要说话?”我说,“我站在这里是因为轮到我了,如此而已,我并不想感动你们什么。我有罪。 我不想再看见我的家人。我不想离开这里。我在这里过得很好。” 台下交头接耳。然后有人喊:“别装了!” “我过得比你们好。”我说,“我不能说细节,不过我兴致一来,便穿过一条没人知道的秘密通道,可以 从我牢房直通某栋美丽别墅的花园,当然不能跟你们说是哪一栋,反正这附近多得是。那里的人都认识我, 很照顾我。还有……” 我故意停下不说,卖个关子。台下的人群一脸的迷惘与失望,好像眼睁睁看着手中猎物跑掉。 “还有一位少女深爱着我。” “够了,不要再说了!”有人痛心大喊。得知我过得那么幸福,想必触痛了他的伤口。 “所以你们最好别来烦我!”我声嘶力竭,“我求你们,好心人!可怜可怜我吧!让我留在这里!嘘我, 快,嘘我呀!” 我意识到群众中传开一股愤恨不平之意,他们恨我,只是还在怀疑我说的是真是假,我真的快乐吗?他 们苦恼不已。他们依然犹豫不决。 我整个身体探到露台外面,做作地颤着声音喊:“答应我,大慈大悲的先生小姐们!你们又没有任何损失! 求求你们,嘘我这个幸福的犯人吧!” 人群中传出一个恶毒的声音:“你想得美!才没那么好的事!”说完就鼓起掌来,第二个人跟进,然后十 个、百个,全场响起一片如雷掌声。 我搞定了,这些白痴。我身后的门打了开来。“你走吧,”他们说,“你自由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中的那个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我”,通过一次演讲活动而能够获得释放,为那个黑暗扭曲的社 会带来了一丝光亮。 B.“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作者通过设置悬念,使读者急切地想知道“我” 的命运会怎样。 C.“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这些细节描写,表现出“我”是一个 性格坚毅顽强的人。 D.由于听众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而“我”的表现太差了,扫了听众的兴,所以他们便 “一脸的迷惘与失望”。 E.文题“无期徒刑”,既说明小说写了一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人的故事,也隐喻着那些听众陷于道德牢 狱的无期徒刑之中。 解析:A.“为那个黑暗扭曲的社会带来了一丝光亮”错,作者是以辛辣的讽刺鞭挞了那个黑暗扭曲的社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会。C.“表现出‘我’是一个性格坚毅顽强的人”分析错误,是一种善于应对或狡诈性格的表现。D.“‘我’ 的表现太差了”理解不准确。 答案:答 E 给 3 分,答 B 给 2 分,答 D 给 1 分;答 A、C 不给分。 2.从小说中看,“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原因没有直接表明,但在现场人们的反应中以及“我”的心理活 动中做了交代。现场的观众是一群心灵扭曲的人,你越说自己不幸,他们就越不鼓掌,他们说“喔,绅士出 场了!你说话啊,无辜的受害者!你家有老母在等你,对不对?你想你的小孩了,对吧”。在“我”的心理活 动中,“他们就蜂拥而至,不是因为有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 来”。 答案:①犯人把自己说成“无辜的受害者”,以家有老母在等自己、想念自己的孩子等原因来试图打动听 演讲的人们,但来听演讲的人们不为所动。②来听犯人演讲的人们并不是真正关心犯人的死活,而是带着逛 庙会、看戏的心情来看热闹。 3.小说中“我”“脱困的妙计”是分几步实施的?请概括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分析概括能力。从“我”想明白了面前的观众是怎么回事开始,“我”就决 定了自己的办法。首先是沉默,让下面等着发泄看热闹的人着急;接着就渲染自己在监狱过得如何如何好, 跟观众的愿望反着来;最后求他们嘘自己,千万别鼓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看透了他们的扭曲心理。 答案:①首先,见到那些决定他命运的听众后,一反先前那些演讲者的做法,既不要求听众安静,也不 做任何表示。②其次,向听众承认自己有罪,说明自己不想再见到自己的家人,不想离开监狱,而且自己在 监狱中过得很好,以此来刺痛听众。③最后,把听众称为“好心人”“大慈大悲”的人,哀求他们可怜自己, 求他们发出嘘声别让自己离开。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4.在小说中,讲故事和表达主旨是密不可分的,你认为小说这样讲故事对表达主旨有什么好处?请结 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属于主题探究题,而且明确要求把对主题的理解与故事的形式结合起来分析。首先要明确主 题是什么,然后才能分析故事形式对表现主题的作用。文中犯人说自己的可怜、痛苦,人们反而嘘犯人、嘲 笑犯人,心怀恶毒之念;犯人说自己在监狱过得很好,人们心里既不平又失落,反而鼓掌把犯人放出来,总 而言之是“你想得美”。这些扭曲的、可恶的、可怜的人们不是一个人,而是各个阶层各种人,可见这是社会 扭曲了,制度扭曲了,人们的心态扭曲了。文章虚构这样一个扭曲的荒诞的故事,恰好表达了这个主题,发 人深省。 答案:①作者虚构了一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人可以通过演讲的方式获得自由的荒诞故事,引发读者对这 种特殊的做法产生极大的兴趣,有利于读者对小说主旨的思考。②这种虚构,揭示出听众的阴暗心理,突现 了小说的主旨。③这种虚构,使小说更具有讽刺意味,当权者荒谬的释放犯人的方法造成主人公以一种荒谬 的做法逃脱刑罚,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中某些制度的不合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周老爷小传 光绪三年,淮河发大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河南济源偏北的铁牛镇也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这 铁牛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悭吝,比铁公鸡还抠,大伙儿私下里称铁牛镇为“铁公鸡镇”。 灾民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北的周家忽然传出消息:周 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铁牛镇!要知道,在众多铁公鸡中,周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周老爷子今 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铁牛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周老爷子吝啬持家,周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 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麸,菜也是素多荤 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 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 很快,周家放出规矩:“领粥时,必须说‘周老爷真慷慨,周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朝周家大门磕个头……” 一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水滚开时, 围观的百姓们看着周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这么大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稀的!”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米糠?”一锅粥,两瓢米 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人很 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 “爹,韩信衣锦还乡本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可你呢?做个 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 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周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灾民们感谢周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 坐在太师椅上的周老爷子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婆娑地蹲在一边喝。牺牲了尊严才换的东西,虽 然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使铁牛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 的气氛。 周老爷的慈善活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们则耻笑周老爷子 做了件蠢事。周老爷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便改了规矩,领粥时可以不跪,但必须为周家做一天活。这个规矩 倒还不错,但周家哪有那么多活给人干?于是周老爷子准备将家里的佣工全部遣走,这些人聚拢起来朝周老 爷子讨说法,周老爷子的回话倒也简单:谁干活只要三餐饭,不要工钱,就可以留下。小儿子担心:“爹,灾 民们固然用着便宜,可他们总有走的一天,到时候咱们家再找人可就难了。”周老爷子说他们肯定会非常珍惜 这份来之不易的活计。小儿子豁然开朗,这老爷子真算计到家了,够狠!结果铁牛镇的小工价格直线下降。 水灾过后,铁牛镇又恢复了原样。但是,周老爷子的名声迅速在半年里变得臭不可闻,大家提起他,干 脆以“老鬼”相称。 这年周老爷子病重,临死前对孩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对我颇有微词,但你们不知道,我这么做,既为他 们好,也是为你们好。我原也讨过饭,当时和我一起讨饭的好朋友,他一生都在讨饭,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大家惊奇地听着。“因为他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好人家,大米饭白馒头管够,让他觉得讨饭的日子真不错;而 我运气不好,讨饭被狗咬,被人打,所以我恨透了讨饭。”周老爷子沉痛地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 人不做粥棚,我做,但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的饭特别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我落了个坏名 声,却总好过给铁牛镇增加一批乞丐……” 说罢,溘然长逝。周家子孙将丧礼办得非常寒酸,百姓们纷纷议论周家孩子不孝,但周家人不在意。几 十年后,周家还在,子孙兴盛,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相继败亡。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饥民流落“铁公鸡镇”,吝啬的周老爷子开粥棚救济,但是他规定,领粥要磕头,那米少糠多的粥引 起了大家的不满。 B.周老爷子施粥遭骂,他意识到自己确实做得过分了,于是不得不改规矩,变磕头为干活,并遣走了佣 工。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C.水灾过后,周老爷子名声很快变得臭不可闻,而他的临终之语却让家人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D.周家为老爷子办的丧事非常寒酸,正是这吝啬的传统让周家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子孙兴盛。 E.这篇小说显示了作者对“持家”“行善”等的思考,有很强的现实警示作用。语言质朴通俗,读来耐 人寻味。 解析:B.“他也意识到自己做得过分了,于是不得不改规矩”错,谈不上“不得不”,且“佣工”最后也 没有被“遣走”,只是降低工钱。D.不是“吝啬”,而是“勤俭持家”使得周家子孙兴盛。 答案:BD 2.小说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开头描写的作用。此类题,一要注意描写的内容本身,二要注意“开头”这个位置,两 方面的作用都要考虑。很多小说的开头都要有一个必要的交代,像时间、季节、地点、环境背景等,目的大 多是为后面的故事情节或者人物性格作铺垫。这篇小说就是这样,开头交代了周老爷的故事是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这样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才有依据。 答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因为水灾,几十个流离失所的灾民到铁牛镇,但这里的富 户个个吝啬。为后文周老爷子施粥及施粥的吝啬等情节作铺垫。 3.小说在塑造周老爷子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就其中主要的两种进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形象的描写从大的方面来说,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大 类。先分出大类,再分出小类。如果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那么哪一方面最突出就先说哪一方面。本 文侧面烘托要突出一些,所以把侧面烘托作为重点先说,周老爷的小儿子、没有施舍的富户、周围的人们的 态度都属于这一方面的描写。正面描写主要是语言描写。还有全文欲扬先抑的章法也对塑造周老爷的形象起 了作用。 答案:①衬托(侧面描写)。如小儿子两次出场,一次为粥的质量与父亲据理力争,一次为父亲将遣走家 里伙计表示担心,衬托出了周老爷子的固执与深谋远虑;再如,没有施舍的富户对周老爷子的耻笑与大家对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周老爷子以“老鬼”相称等,衬托了周老爷子不在意他人看法,深谙事理,忍辱负重。 ②欲扬先抑。小说开始时着力渲染周老爷子的吝啬与算计到家,直到最后才通过周老爷子的临终遗言和 子孙兴盛的事实肯定了他的勤俭持家、施舍有方、教子有方。 ③语言描写(正面描写)。如小儿子为粥的质量与周老爷子相争时,他说:“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站 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的“吝啬”与对家业 的忧虑;再如他的临终遗言,更是形象地写出了他的良苦用心。(答出两点即可) ▲4.周老爷子临终那番话颇有深意,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文本并联系社会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主题类探究题。这段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起着揭示主题的作用。“选择一个方面”就 意味着对这个主题可以有不止一点的理解;“结合文本并联系社会实际”就意味着既要扣住文本,又要拓展联 系现实。周老爷的话一方面告诉我们帮助穷人应该怎么帮才是上策,一方面含有对子女应该怎么过日子的教 育。这都是小说的主题。 答案:(示例 1)周老爷子的临终遗言深刻揭示了行善应有道的道理。 “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的饭特别 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表明他是一个很特别的“铁公鸡”,做事有自己的思想、价值观, 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乡民。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当今社会上人们的一种价值取向,但 行善亦应有道。我们身边有一些善心人或救助机构,有心施善或帮扶,但其方式却不当,钱与物没有用在最 关键的地方,受助者没有真正走出困境,反而陷入了依赖的泥潭。 (示例 2)周老爷子的临终遗言深刻揭示了要勤俭持家的道理。他教育家人要勤俭持家过日子,钱要用在 刀刃上,以防止子孙由富变骄奢,文中说“我这么做,……也是为你们好”,结尾一段有照应,“几十年后, 周家还在,子孙兴盛,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规律”,可见子孙们听懂、遵 守了周老爷子的临终遗言。今天,社会上的一些“富二代”“富三代”,他们听不进艰苦创业积攒下大量财富 的长辈们的苦口教育,或是长辈对他们的教育存在着某种缺失,以至于有些“富二代”“富三代”不能勤俭持 家,而挥土如金,挥霍无度,甚至败光家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