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训练(全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训练(全国)

‎2017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 训练(全国)‎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酒楼秋望 华岳①‎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 ①华岳:南宋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1)请简要分析“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的妙处。‎ 答: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可从视角、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作答时,可采用总分模式。‎ 答案: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②色彩对比、映衬。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③白描。点出“秋水”“天”“暮霞”“日”的意象,不加渲染,却烘托出阔远、绚烂的意境。④对偶。“秋水”“暮霞”相对,“碧”“红”相对,“连天一色”“映日三竿”相对,烘托出阔远、绚烂的意境。⑤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2)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这首诗的尾联没有以景结语,而是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作答时,要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找出两者的异同。‎ 答案:与《过零丁洋》尾联的直抒胸臆有不同。本诗尾联前句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王沂孙 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  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春风,几度飞花。‎ ‎(1)上片是怎样表现“凄然”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  ‎ 解析:这篇词的上片诗人先抓住初春季节的特点,渲染凄凉的气氛,紧接着写与相思之人“水隔天遮”,再写“满树幽香”以乐景写哀情。抓住这些关键信息,加以整合即可。‎ 答案:上片分三层描写凄然之情:①描写庭阴残雪、轻寒等意象,表现了初春时气候的特点,从正面渲染凄凉的气氛;②以一夜相思梦,却与相思之人水隔天遮,交代心情凄然产生的原因;③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写梅花的满树幽香,枝影的满地横斜,进一步反衬凄然心情的沉重。‎ ‎★(2)上片主要是实写,下片又是怎样进行虚写的?请简要分析。‎ 答: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作者在下片主要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层层渲染,将所要表达的情感淋漓尽致地传达给读者。‎ 答案:①首先想象那个想念的人此时正羁旅于江南古道,内心满怀离愁之苦,从对方入笔,同时也衬托出词人对那个人的思念之情;②然后想象在这处处长满春草的时候,即使登高望远,也望不到远在天涯的那个人;③再进一步想象到春草如果经几度春风,几度飞花,也会衰败,以此比喻年华的流逝,表达好景不长的感伤。‎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清平乐 朱淑真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①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 ‎【注】 ①缱绻:情意缠绵的样子。‎ ‎★(1)词的上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  ‎ 解析:抓住这首词的词句,准确把握所使用的表达技巧。比如“烟愁露泣”即包含拟人手法,又是借景抒情。‎ 答案:①拟人手法。“烟愁露泣”句中“愁”“泣”,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感情。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绿野中树木含烟,花草滴露,词人借景表现留春不住的无奈和伤感。③通感或移就。借用于形容情势的“紧急”一词,渲染了春光转瞬即逝的紧迫气氛,用语新奇。‎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析。‎ 答: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词的思想情感。整首词都在写“春”,作者在字里行间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融入其中,惜春、留春、爱春、盼春之情溢于言表。‎ 答案:表达了作者惜春、留春和爱春、盼春的感情。词的上片“紧急”“俄”言春天的短暂之意,表达出惜春、留春之意;“拟欲留连计无及”两句写绿野中树木、花草都在为无计留春而伤感,婉转表达出词人面对春天逝去的无奈。下片词人无法留住春天,只能请画鼓向春天传递信息,盼春来年早到梅梢,形象地表现了词人盼春早归的急切心情,进一步抒发了强烈的惜春和爱春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清明 万宽 满城风絮一层纱,寂寂青山不见家。‎ 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间孤月映梨花。‎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首诗中“料得”二字将前两句和后两句截然分开,前者写眼前景,后者写想象中的凄楚,虚实结合的手法自然显现出来。‎ 答案:虚实结合。① 一、二句实写暮春风絮满城,青山寂寂的景象,描绘出了清明时节的凄清景象。② 三、四句想象百年之后,只余孤月梨花的凄楚,虚实结合,更增清明时节的感伤之情。‎ ‎(2)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中也写到了都城春景,请分析与万宽诗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答: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先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弄清万诗的思想情感,再通过比较找出与韩愈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答案:①韩诗描画出一幅清新自然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和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②万诗则通过风絮满城,青山寂寂不见家,以及想象中百年之后的“孤月”和“梨花”表达人生无常,不知归宿何方的怅惘和感慨。‎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 ‎[隋]江总①‎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 北风尚嘶马,南冠②独不归。‎ 去云③目徒送,离琴手自挥。‎ 秋蓬失处所,春草屡芳菲。‎ 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 ‎【注】 ①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②南冠:楚国囚徒(出《左传》)。③去云:喻使臣。‎ ‎★(1)赏析“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的主要艺术手法。‎ 答: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先结合注释,指出这两句中用典的表现手法,再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北风”“嘶马”袭用《古诗》“胡马依北风”之意,马多产于北方,一遇北风就发出嘶鸣,以表示依恋;“南冠”本指楚国囚徒,这里指自己羁留在外。这两句是说,马尚且怀恋故土,而作为人的我却独独不能回去。这两句引用典故、对比(衬托)陈述自己的思归之情,显得很哀切。‎ ‎(2)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先逐层分析,找出诗人的情感脉络,最后加以总结,指出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所在。‎ 答案:前四句诗人借合浦有一株杉树,叶落随风飘到洛阳的传闻表达自己想回到首都建康的愿望,次句诗人引用古诗、典故,以无情物衬托有情人,使思归之情变得无奈凄苦。后四句说自己像蓬草一样流离失所,年年芳菲的春草让诗人不堪忍受淹留的心情,绘形绘色,词苦声悲,直写了目前处境的可怜。作者反复陈述思归之情,就是要引动裴尚书哀怜之心。‎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唐)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①,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②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③,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 ①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红蓼:开红花的水蓼。②整鬟:梳理发鬟。③含嚬:愁眉不展。浦:水滨。‎ ‎(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一幅秋雨渡头待人图的?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答:  ‎ 解析:这首词的“正雨”是听觉,“红蓼”是视觉,“野风香”是嗅觉,抓住词人运用多种感觉来写景的手法,体悟出营造的氛围即可。‎ 答案:视觉、听觉和嗅觉相结合。词人在听觉上听到了风雨声,在视觉上看到了暖色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闻到了野花的芳香。营造了一种苍凉寂寞的凄清氛围。‎ ‎★(2)下片的首句“不语含嚬深浦里”在整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 解析:从“不语含嚬深浦里”这句词在整首词的位置来分析结构方面的作用,分析要注意指出是如何“承上”和“启下”的。‎ 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语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为什么“不语含嚬”,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